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1944)

  • 疫情扰动短期盈利能力,看好长期全球化布局

    疫情扰动短期盈利能力,看好长期全球化布局

    个股研报
      泰格医药(300347)   2022年年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85亿元,同比增长35.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07亿元,同比下降30.19%;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0亿元,同比增长25.01%;基本每股收益2.32元,同比减少29.91%。   海内外业务均实现稳健增长,新增合同金额与上年基本持平   分业务来看,报告期内,公司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实现收入41.25亿元,同比增长37.80%;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实现收入28.76亿元,同比增长31.12%,主营业务增长主要由于客户需求增加及来自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相关收入增加所致。分地域来看,报告期内,公司境内主营业务实现收入35.42亿元,同比增长29.25%,境外主营业务实现收入34.59亿元,同比增长41.39%。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合同金额96.73亿元,与上年同期新增合同金额基本持平,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待执行合同金额137.86亿元,同比增长20.88%。   毛利率短期受到疫情影响,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毛利27.54亿元,同比增长22.38%,毛利率39.33%,较上年同期减少4.05pct。报告期内,公司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毛利15.52亿元,同比增长15.82%,毛利率37.63%,较上年同期减少7.14pct。该项毛利率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开展更多包括若干新冠相关试验在内的多区域临床试验业务的第三方供应商相关费用高于其他临床业务。临床研究相关咨询服务毛利12.01亿元,同比增长32.03%,毛利率41.76%,较上年同期上升0.28pct。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毛利率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长期来看,随着新冠疫情影响逐渐消散,全球临床研究回归常态化,公司收入结构随之调整的同时,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改善。   在手订单数量保持稳健增长,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正在进行的药物临床研究项目从上年末的567个项目增加至680个,同比增长19.93%;其中,I期/II期/III期/IV期/其它项目分别为:285、134、160、34、67个,占比分别为:41.91%、19.71%、23.53%、5.00%以及9.85%;同比增速分别为:23.38%、26.42%、8.11%、-8.11%以及48.89%。从项目的地域结构上看,公司海外业务(尤其是MRCT业务)加速推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药物临床研究项目包括430个境内项目、188个境外单一区域临床试验项目和62个国际多区域临床试验项目,同比增速分别为:11.69%、42.42%和24%,从员工规模来看,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人数为9,233人,同比增长10.89%;其中海外员工1,426名,同比增长38.99%。2020-2022年三年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逐年提升,分别为39.94%、46.93%、48.82%,随着公司海外布局持续深化,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EPS为2.99、3.92和4.96元/股,对应的PE分别为34.29倍、26.22倍、20.66倍,公司作为本土临床CRO龙头,看好其在国际化加速布局下的业绩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海外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4页
    2023-04-02
  • 百克生物(688276):看好流感全年恢复,带状疱疹贡献可观增量

    百克生物(688276):看好流感全年恢复,带状疱疹贡献可观增量

  • 年报点评:营销改革初见成效,提质增效持续推进

    年报点评:营销改革初见成效,提质增效持续推进

    个股研报
      太极集团(600129)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40.51亿元,同比增长15.65%;归母净利润3.50亿元,同比增长166.84%;扣非归母净利润3.67亿元,同比增长152.59%。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5.07亿元,同比增长35.96%;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113.07%;扣非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增长106.25%。   工业营销改革效果明显,部分品种受疫情提振。公司聚焦医药主品,找准营销增长赛道,建立品牌营销标杆,销售突破性增长。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7.85亿元,同比增长14.22%。其中,藿香正气口服液同比增长70%;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同比增长9%;急支糖浆同比增长89%;洛芬待因缓释片同比增长15%;通天口服液同比增长53%;盐酸吗啡缓释片同比增长8.6%;鼻窦炎口服液同比增长67%。急支糖浆和鼻窦炎口服液等呼吸系统用药高增长部分是因为疫情需求的提振。   商业优化布局,改革初见成效。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商业以“整体做活、区域领先、协同工业”为指引,确立“以客户为中心,数字化赋能,全业态协同”的战略方向,优化业务布局,加强品种运营,大力拓展终端,降本节费增效,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80.06亿元,比上年同期72.96亿元增长9.73%。其中医药分销实现收入65.77亿元,同比增长9.82%;医药零售实现收入14.29亿元,同比增长9.33%。   投资建议:公司是营销改革效果明显,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我们看好国药对公司的整合效果。我们预测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1/8.14/10.15亿元,同比增长77.63%、31.01%、24.72%,对应EPS为1.12/1.46/1.82元,对应PE为38/29/24倍,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集采降价高于预期的风险、国药入主整合不畅的风险、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4-02
  • 2022年年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聚焦中药主业效果明显

    2022年年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聚焦中药主业效果明显

    个股研报
      方盛制药(603998)   投资要点   事件: 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92 亿元( +14.36%,较 2021 年同期增长 14.36%,下同),归母净利润 2.86 亿元( +308%),扣非归母净利润 1.06 亿元( +69%);单 Q4 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 0.26 亿元( +234%),扣非归母净利润 0.35 亿元( +685%)。全年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338”产品矩阵优异,制药板块业绩稳步增长。 2022 年,公司主业收入增长近 20%, 快于公司整体收入增速。其中小儿荆杏止咳颗粒、强力枇杷膏(蜜炼) /露等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 170%;化药方面,依折麦布片、奥美拉唑肠溶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等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40%以上。分产品来看,心脑血管用药收入 4.5 亿元( +50.8%),呼吸系统收入 1.4 亿元( +230.8%),儿童用药实现收入 1.51亿元( +16.5%),抗感染用药收入 0.96 亿元( +24.2%),产品增长表现良好,骨科产品受到疫情进院影响,收入同比下滑 7.93%。各产品终端覆盖比例的提升,有望为主业增长夯实基础。   公司持续聚焦主业,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佰骏医疗 2022 年全年亏损 0.8亿元,影响归母净利润-0.27 亿元,自 2022 年 Q4,佰骏医疗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 2023 年对公司利润端的拖累大幅降低。基于产品结构的优化以及非核心资产的剥离,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2 年销售毛利率提升至 67.28%,较 2021 年提升 3.23pct,扣非后的销售净利率为5.94%,同比提升 1.92pct。 。   加强中药创新药研发,依托学术研究进一步提升产品力。 2022 年公司研发投入 7040 万元,同比增长 37%,研发费用率提升 0.62pct。截至 2022年底, 1.1 类中药创新药产品诺丽通颗粒完成 3 期临床, 2023 年中有望获批。此外,蛭龙通络片已完成二期临床,益气消瘤颗粒、妇科止血消痛颗粒处在药学研究阶段。已上市产品中,藤黄健骨片、金英胶囊、跌打活血胶囊完成了临床综合评价报告,小儿荆杏止咳颗粒纳入专家共识等,产品力在学术加持下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维持预计公司 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1.63/2.36 亿元, 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 3.03 亿元, 对应当前市值的PE 为 33.0/22.7/17.7X。考虑到在中医药行业利好政策频出的背景下,公司核心产品有望持续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竞争加剧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4-01
  • 美亚光电(002690):口腔设备加速国内渗透、海外出口,高端医疗布局清晰

    美亚光电(002690):口腔设备加速国内渗透、海外出口,高端医疗布局清晰

  • 巨子生物(02367):22年收入增长强劲,多品牌矩阵稳健前行

    巨子生物(02367):22年收入增长强劲,多品牌矩阵稳健前行

  • 泰格医药(300347):在手订单持续稳健,期待2023年逐步恢复

    泰格医药(300347):在手订单持续稳健,期待2023年逐步恢复

  • 培养基出海取得突破,夯实蛋白抗体领域优势+扩大业务半径

    培养基出海取得突破,夯实蛋白抗体领域优势+扩大业务半径

    个股研报
      奥浦迈(688293)   事件:公司2022年收入2.94亿元(+38.41%)、归母净利润1.05亿元(+74.4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89亿元(+79.23%)。   海外业务亮眼且有望持续高增,有益于培养基品牌力提升。公司2022年实现境外收入0.51亿元,同比增加1513.99%,在欧美国家生物药行业发展更为充分,有更严格的质控体系,且生物类似药等产品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在海外取得历史性突破可获得海外的权威背书进而进一步提升品牌力。同时,公司在2022年4月设立了子公司美国奥浦迈,截至2022年末公司的培养基产品HEK-293CD05已完成FDA的DMF备案,现国内疫情管控已逐步放开,公司有望在海外生物药产品更丰富、生产效率提升需求迫切的背景下,通过增强海外市场推广的方式于未来取得海外业务的节节攀升。   CHO+293培养基双开花,CDMO在培养基业务协同下保持平稳增长。公司2022年培养基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59.18%,剔除2021年培养基配方转让收入973.70万元,则实现同比增长72.31%,其中:1)CHO培养基实现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83.96%,一方面体现公司在蛋白/抗体培养基领域保持着相对进口产品过硬的产品力和更优的服务质量,可通过良好的产物表达量+批次间一致性+快速响应,作为国产培养基龙头引领进口替代,另一方面体现公司所聚焦的蛋白抗体培养基行业的高景气度;2)293培养基实现收入0.41亿元,同比增长57.27%,反映公司在基因治疗这一新兴领域亦有较高的客户认可度,有望随着国内外基因治疗行业发展和公司产品的进一步研发和推广收获第二增长曲线。公司2022年CDMO业务实现收入0.91亿元,同比增长7.01%,公司在过往主要提供蛋白抗体药物的细胞株构建、上游细胞培养工艺开发、下游纯化工艺开发、制剂分析平台开发、中试生产等CDMO服务,与培养基业务间有相互引流+维持客户粘性的作用,因此公司可在行业遇冷时保持CDMO业务的韧性。   以蛋白抗体为核心加大研发投入,一站式细胞培养产品+服务平台保持极高客户认可度。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0.33亿元,同比增长68.60%,主要用于以蛋白抗体培养基为主的新产品+服务开发,包括:1)推出多款CHO培养基,包括StarCHO和SagiCHO系列基础培养基,及AltairCHO Feed Plus、VegaCHO Feed Plus、StarCHO Feed等目录补料培养基;2)开发疫苗、基因治疗领域培养基,包括昆虫细胞培养基StarInsect,MDCK细胞培养基OPM-AM146、StarMDCK;3)搭建出核酸药物的质量分析平台。产品+服务质量的优化可为公司增强管线锁定能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111个已确定中试工艺的药品研发管线使用公司的细胞培养基产品,其中处于临床前阶段70个(+24个)、临床I期阶段19个(+11个)、临床II期阶段7个(+0个)、临床III期阶段14个(+2个)、商业化生产阶段1个(+0个),整体相较2021年末增加37个,且以早期管线为主,为后续培养基业务发挥“漏斗效应”提供充足的流量入口,同时上述管线中2022年新增了10个CGT管线,公司在这一新领域已充分显现潜力。   给予“买入”评级。公司为高端培养基国产第一品牌,在多个抗体项目中显现明显超越进口产品的表达量,项目及客户质量较好。预计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1.52/2.20/3.2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订单量不及预期;客户项目进展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进度不及预期。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3-31
  • 2022年年报点评:业绩增长符合预期,产品及服务能力持续优化

    2022年年报点评:业绩增长符合预期,产品及服务能力持续优化

    个股研报
      奥浦迈(688293)   事件   3月29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培养基及CDMO业务均实现增长,业绩符合我们预期。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38.41%,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74.47%,扣非归母净利润8880万元,同比增长79.23%,全年实现毛利率63.97%,净利率35.8%,均保持上升趋势。单Q4看,公司实现营收7126万元,同比增长15.85%,环比下降6.7%,归母净利润2228万元,同比增长56.63%,环比下降25.1%,扣非归母净利润1533万元,同比增长32.87%,环比下降40%,Q4实现毛利率55.24%,净利率31.26%。   从结构看,培养基业务仍然保持快速增长,2022年培养基业务营收2.03亿元,同比增长59.18%,毛利率74.22%,同比有所上升,占公司营收比重达69.1%,其中CHO培养基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83.96%,293培养基收入4098万元,同比增长57.27%,CHO培养基和293培养基合计贡献培养基业务94%收入。CDMO业务实现收入9084万元,同比增长7.01%,毛利率40.99%,同比增长1.94pct。   点评   培养基业务增长稳健,漏斗型产品管线创新高,产品丰富度持续提升。从项目数看:报告期内使用公司培养基的客户和管线持续增加,截至2022年底,共有111个药物研发管线使用公司培养基产品,相较2021年新增37个项目(包括10个CGT管线),临床前项目70个,临床Ⅰ期19个,Ⅱ期7个,Ⅲ期14个,商业化生产阶段1个,管线覆盖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强。从产品品类看:公司持续推动产品更新迭代和创新产品开发,报告期内推出新一代StarCHO和SagiCHO系列CHO细胞基础培养基,并开发StarInsect、OPM-AM146和StarMDCK等性能优异的疫苗和CGT用培养基,扩展培养基应用领域,目前公司目录培养基种类超100种,有效满足客户细胞培养需求。   CDMO业务克服行业影响实现正增长,商业化产能释放在即。报告期内公司克服行业景气度影响,CDMO业务实现营收正增长,在“培养基+CDMO”双轮驱动战略下,2022年CDMO业务服务81个项目,协助客户获得5个临床批件,技术平台能力持续提升。公司不断扩大CDMO服务范围,搭建起核酸药物质量分析平台,提供mRNA、ASO、siRNA等各类核酸药物/疫苗的分析质控服务,并与国内多个mRNA疫苗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随着IPO募投CDMO商业化产能落地,公司将具有临床Ⅲ期及大规模生产能力,CDMO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海外业务超预期,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增强。报告期内公司国际化业务进展顺利,4月在美国加州设立子公司美国奥浦迈,为国际化奠定基础,23年1月OPM-293CD05获得FDADMF备案,全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5139万元,同比增长1514%,占比达到17.46%。2022年作为公司海外业务发展元年,随着导入海外项目不断增多,海外业务有望进一步保持增长。上市后,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2年研发费用3320万元,同比增长68.6%,研发费用率11.28%,研发人员数量由21年底34人增长至52人,其中硕博比例接近60%。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将实现营业收入4.44/6.36/8.61亿元,同比增长50.71%/43.42%/35.39%(2023-2024年预测前值为5.31/7.52亿元),归母净利润1.62/2.23/3.31亿元,同比增长54.19%/37.19%/48.93%(2023-2024年预测前值为1.87/2.67亿元),对应EPS为1.98/2.72/4.05元/股,基于2023年3月30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57/42/28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海外业务波动风险,产品价格下降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页
    2023-03-31
  • 品牌计划推及全国,新品跟进储备未来动力

    品牌计划推及全国,新品跟进储备未来动力

    个股研报
      新天药业(002873)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 2022 年年报, 实现收入 10.88 亿元, 同比增长 12.15%; 实现归母净利润 1.16 亿元, 同比增长 15.40%;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06 亿元,同比增长 12.71%; 实现 EPS 0.50 元。   事件点评   全年受疫情及药材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导致利润增速回落, 品牌计划今年将推及全国。 2022 第四季度实现收入 2.18 亿元, 同比下降 2.73%; 实现归母净利润 0.11 亿元, 同比下降 3.92%;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15.61 万元,同比下降 45.75%。 公司在 2022 年初开启了品牌计划, 在四个省份九大城市重点试点, 带动 OTC 销售单店产出提升, 拉动 OTC 渠道销售占比从 30%左右提升至 34%左右。 目前公司处方药产品覆盖 12800 余家县(区) 级以上医院, 其中三级医院 1700 余家, 与国内 1500 余家医疗商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 OTC 产品覆盖 800 余家药品连锁公司、 10 万余家门店,与国内近 500 家药品连锁公司总部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 23 年品牌计划将逐步推广到全国区域, 进一步提升 OTC 渠道销售占比。 未来在保持整体销售增长的前提下, OTC 销售占比计划提升至 50%左右。   主导品种增长稳定, 小品种提供新的增长点。 2022 年公司妇科产品收入7.69 亿元, 同比增长 11.95%, 毛利率 76.78%。 泌尿系统产品收入 2.22 亿元,同比增长 9.95%, 毛利率 84.71%。 清热解毒类收入 8016.44 万元, 同比增长17.09%, 毛利率 64.59%。 此外, 公司现有小规模在产产品中, 调经活血胶囊、 欣力康胶囊、 龙掌口含液、 当归益血口服液、 消瘀降脂胶囊等均为独家品种, 经培育后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新药+配方颗粒+经典名方跟进, 为未来储备动能。 龙岑盆腔舒颗粒、 苦莪洁阴凝胶、 术愈通颗粒 3 个中药新药产品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 进入申报资料整理阶段, 将陆续报产。 公司还拥有中药配方颗粒省标品种 445 个,完成国标备案 179 个, 8 首经典名方产品的研发也已初见成效。 研发上已经形成 “二三四” 格局: 研发布局于上海、 贵阳两地, 分别建立了上海海天医药、 上海硕方医药、 贵阳新天药业三大研发基地, 系统地构建了中药创新药研发中心、 中药配方颗粒研发中心、 古代经典名方研发中心、 上市后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四大研发模块。   投资建议   公司销售上拓展 OTC 渠道, 控费增效, 加大品牌投入, 同时启动二线品种的销售推广, 研发上已经形成“中药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和在研经典名方+投资小分子化药创新药” 的产品格局。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 0.63\0.75\0.90, 以 3 月 30 日收盘价 13.27 元计算, PE 分别21.7\18.1\15.2 倍, 给予“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风险: 医保控费、 中药集采降价等; 产品研发及上市进度慢于预期的风险; 药品质量风险; 中药材涨价等。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3-3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