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655)

  • 安踏体育(02020):2022Q4流水波动,健康营运,2023待复苏

    安踏体育(02020):2022Q4流水波动,健康营运,2023待复苏

  • 安踏体育(02020):渠道库存维持健康,利于23年复苏

    安踏体育(02020):渠道库存维持健康,利于23年复苏

  • 稳健医疗(300888):医用耗材表现超预期,2022年业绩高速增长

    稳健医疗(300888):医用耗材表现超预期,2022年业绩高速增长

  • 康泰生物(300601):新冠疫苗资产减值等利润承压,低基数+大品种放量推动23年边际向上

    康泰生物(300601):新冠疫苗资产减值等利润承压,低基数+大品种放量推动23年边际向上

  • 公司深度报告:进入经营效率提升期的医药和动保原料药龙头

    公司深度报告:进入经营效率提升期的医药和动保原料药龙头

  • 基础化工行业简评报告:欧美天然气价格持续下跌,建议关注卫星化学

    基础化工行业简评报告:欧美天然气价格持续下跌,建议关注卫星化学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本周化工板块表现:本周(1月3日-1月6日)上证综指报收3157.64,周涨幅2.21%,深证成指报收11367.73,周涨幅3.19%,中小板100指数报收7508.84,周涨幅2.30%,基础化工(申万)报收4182.69,周涨幅3.94%,跑赢上证1.73pct。申万化工7个二级子行业均涨幅为正,33个三级子行业均涨幅为正。本周化工行业386家上市公司中,有345家涨幅为正。涨幅居前的个股有金三江、镇洋发展、艾艾精工、聚赛龙、泛亚微透。   化工品价格回顾:本周我们关注的化学品中价格涨幅居前的有二氯乙烷CFR东南亚(+16.67%)、液氯华东地区(+9.83%)。本周东南亚市场受到聚氯乙烯PVC和氯乙烯单体VCM价格上涨的影响,二氯乙烷价格跟随上涨。本周化工品跌幅居前的有三氯乙烯华东地区(-23.27%)、天然气NYMEX天然气(期货)(-16.87%)。全球天然气价格持续回落,美国HenryHub天然气价格跌至3.7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较去年12月中旬的近期高点下跌了45%,创下2021年9月以来的新低,欧洲天然气TTF价格跌至65欧元/兆瓦时,相比去年8月的高点下跌约80%,并创下2021年11月以来新低。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欧美暖冬的天气,天然气供暖需求锐减。另外欧洲采取了将整体用电量降低10%、重启煤电和燃油发电等措施也导致取暖季天然气需求疲软。   化工品价差回顾:本周化工品价差涨幅居前的有“二甲醚-1.4甲醇价差”(+524.24%)。原料端甲醇价格受下游烯烃装置利润走高影响价格上涨,二甲醚市场供应仍处于低位状态,但下游近期已进入春节前采买周期,随着疫情放开,货物运输情况也有所好转,价格上涨,价差整体上涨。本周化工品价差降幅居前的有“PX(韩国)-石脑油价差”(-239.04%),本周PX供应端没有明显变化,需求端受下游聚酯消费差的影响,成本端由于投资者对经济衰退以及能源需求前景的担忧导致油价承压,国际原油期价大幅下跌,导致PX价格下跌明显,石脑油受下游需求旺盛影响,价格上涨,因此该价差下跌明显。   化工投资主线:   (1)周期主线:我们认为化工龙头企业所具有的不仅是单纯的成本优势亦或是技术优势,而是在多年的发展和竞争进程中,围绕化工这一系统工程所做的全方位积累与提升,我们称之为系统竞争优势,正是这种持续增高和迭代的系统竞争优势造就了强者恒强的局面。叠加双碳背景下供应端的约束、技术和产品升级带来的化工品价格中枢的抬升,持续看好各化工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建议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卫星化学、云天化。   (2)成长主线:新旧能源更替的进程是漫长的,但归根到底,未来是属于新能源的,风电和光伏在我国以及全球的能源结构中占比将会日益增大。国内企业跟随行业的发展浪潮几经沉浮,逐渐在产业链多个环节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季度我们看好EVA的供需格局和价格走势,建议关注联泓新科,碳纤维相关标的为吉林碳谷。   (3)近期央行和银保监会出台十六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持续发力,效果在累积中逐步显现,地产行业边际改善,建议关注龙佰集团、远兴能源。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化工品价格大幅波动;地缘政治形势恶化;下游需求修复不及预期;汇率大幅波动。
    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页
    2023-01-12
  • 医药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报告:新时代下的慢牛起点,医药消费与制造共复苏

    医药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报告:新时代下的慢牛起点,医药消费与制造共复苏

    化学制药
      2022年末,历时三年的新冠防控终于落下帷幕,社会开始逐步恢复正常,过往在市场表现层面,疫情肆虐总是带来医药板块的阶段行情,但实际上除了核酸检测、防疫物资等少数板块,绝大部分医药子领域基本面都在疫情期间受损,因此我们认为2023年医药板块也将迎来全面复苏,我们重点看好医药内部创新的、民族的、安全的和世界的等多方面的投资机遇。   【创新驱动未来:Licence out获得巨大成功,国产创新终结硕果】2022年国产创新力量结下累累硕果,既有全球性优效数据披露,也有licence out的deal金额持续超预期,我们看好国产创新力量就此真正崛起,关注国内一批拥有原始创新能力与平台价值的创新企业如百济神州、荣昌生物、康方生物、康诺亚、科伦药业等。   【民族传承之光:中医药政策催化持续落地,战略机遇长期演绎】中医药作为国家重点政策支持方向,战略性机遇将持续演绎,2023年将有几大催化剂落地:新版基药目录调整、配方颗粒的放量和中药保护条例调整的出台,建议关注三大主线:(1)国企改革+股权激励推动公司业绩释放;(2)配方颗粒放量;(3)中药创新大势已至,新版基药目录+医保调整加速利好中医板块。   【安全内生发展:消费服务复苏之路光明,安全发展为未来主旋律】(1)疫情放开以后,重点关注消费场景与消费产品的复苏,以眼科、肿瘤科、康复科、医美、药房为代表的刚需医疗服务需求的恢复,相关标的如普瑞眼科、国际医学、华东医药、海吉亚、健之佳等;(2)高值耗材:市场规模在医院复苏推动下将快速增长,集采背景下重点关注集中度提升、国产替代、产品升级、器械出海四大方向;(3)生命科学试剂:国产化替代刚刚开始,景气度高且空间大,兼有全球化拓展空间,新冠扰动逐步褪去后迎来新成长时代;(4)科学仪器与高端医疗设备:科学仪器持续攻关带来高壁垒和优异格局,国内企业持续突破技术难关,此外高端医疗设备在医疗新基建支持下迎来国产化率提升的大好机遇。   【世界制造工厂:制造优势多元化凸显,全球化征程永不停歇】(1)CXO:伴随全球投融资数据的逐步回暖,我们看好国内临床CRO与特色CXO如分子砌块、药学服务、动物实验等方面有望率先恢复;(2)原料药:周期底部,重心上移,需求回暖与成本改善持续在发生,2023年业绩或将有显著改善。   风险提示:业绩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投融资减少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6页
    2023-01-12
  • 医药生物行业点评:口腔种植体系统集采开标,价格降幅符合预期,有望推动渗透率提升

    医药生物行业点评:口腔种植体系统集采开标,价格降幅符合预期,有望推动渗透率提升

    医药商业
      事项:   1月11日,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在四川开标,拟中选结果出炉。   平安观点:   此次开标价格降幅符合预期:此次集采,共有39家企业拟中选,占55家参与企业的71%。中选产品价格在548-1855元,均价为909元,平均价格降幅在55%,降价幅度符合预期。此次集采采购量需求共287万套,而我国年种植牙数量在400万颗左右,采购量占年种植牙数量的72%,占比较高。全国近1.8万家医疗机构参与此次集采,其中包括1.4万家民营医疗机构,民营机构参与意愿强。本次集采中选产品丰富,可有效满足临床需求。此次集采预计将于2023年3月到4月在全国各地落地。   牙齿种植是目前最好的牙齿修复方法:牙齿缺失的主要修复方式有三种:活动修复、固定修复(烤瓷牙、全瓷牙)、牙齿种植。随着种植牙技术的发展,牙齿种植技术越来越成熟,对比活动修复和固定修复,不论在舒适度、寿命还是在美观上均具有较大的优势。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口缺牙的情况会趋于严重:35-44岁人群人均缺牙数量为2.12颗;65-74岁则增加至9.06颗。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增长,种植牙的需求不断增长。   种植牙降价,患者可及性强,行业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假设16-59岁中青年人群平均缺牙0.4颗,60岁以上老年人平均缺牙7.5颗,则目前我国人口共缺牙22.27亿颗。我国植牙数量2021年仅为500万颗,渗透率仅为0.22%。我们认为我国种植牙的低渗透率,主要原因为居民认知度低,且种植牙价格较高。通过此次集采,更多居民了解到了种植牙的治疗方法,价格的降低也提升了患者的可及性。我们认为通过此次集采,种植牙的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种植牙行业或将迎来加速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此次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的专项治理,医疗服务价格降幅整体好于预期,且通过集采,上游的国产耗材企业将迎来国产替代的黄金时期。同时,随着种植牙价格的调整,行业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建议关注下游的通策医疗,上游的正海生物等标的。   风险提示:行业增长低于预期的风险;疫情反复风险;医患纠纷风险。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01-12
  • 品牌运营发力,净利润增长约15%

    品牌运营发力,净利润增长约15%

    个股研报
      百洋医药(301015)   业绩简评   2023年1月10日,公司公告,2022年度公司归母净利润约为4.7-5.1亿元,同比增长11.16%-20.62%;扣非后净利润4.75-5.15亿元,同比增长14.94%-24.62%。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   运营品牌数量不断增加,品牌矩阵构建。(1)业务聚焦品牌运营,多品牌加入合作。公司在品牌运营上拥有十多年的经验,成功孵化迪巧、泌特两个初创品牌;且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优质下游客户资源。(2)尽管公司业务分为批发配送、零售和品牌运营三部分,但公司战略聚焦高毛利率的品牌运营业务(根据2022年半年报,品牌运营、批发配送和零售的毛利率分别为47%、9%和8%),该业务占比有望持续提升。(3)根据2022年三季报显示,品牌运营业务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6.45亿元,同比增加24.25%,收入占比较同期增加7.26个百分点,毛利额12.01亿元,毛利额占比81.15%,是公司主要的利润贡献点。   集采后失标原研药品+新兴创新药品运营需求凸显,差异化定位延长产品生命周期。(1)集采中标多为国产品种,跨国原研药品在未中标的后集采时代利润空间被压缩,选择与具有专业推广、营销、品牌运营公司合作可提高宣传效率,降低营销成本。此类代表合作有与安斯泰来合作泌尿产品线在中国的推广,与罗氏合作希罗达、特罗凯在中国的商业化。(2)创新产品,尤其是创新药企的商业化能力往往较为薄弱,可借助已有商业化渠道积累的第三方代为运营。此类代表合作有与上海谊众合作进行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商业化。(3)差异化定位,合作产品销售额增长趋势确定。公司会对合作品牌进行差异化定位,通过数字化营销实现精准投放,提高效率。根据公司2022年半年报,合作品牌迪巧营收较同期增长26.73%、泌特营收较同期增长6.46%、安斯泰来系列产品较同期增长10.63%、海露系列产品较同期增长97.33%。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3/24年公司实现营收75.79/87.02/100.03亿元,同比增长7.48%/14.82%/14.95%;预计归母净利润5.05/6.16/7.81亿元,同比增长19.47%/21.95%/26.74%。当前股价对应2022/23/24年28/23/18XPE,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品牌运营业务过于集中风险、合作销售不及预期风险、药品销售合规的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1-11
  • 首次覆盖报告:国产纳米微球龙头,掘金色谱“芯”赛道

    首次覆盖报告:国产纳米微球龙头,掘金色谱“芯”赛道

    个股研报
      纳微科技(688690)   一句话概括纳微:突破底层材料桎梏,撬动下游多个应用场景的创新型企业。材料进步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石,纳微正是突破了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研发和大规模制备壁垒,打破进口垄断,生产的聚合物微球粒径/孔径均一性、表面功能化处理达到进口水平。凭借高性能微球制备技术,纳微进入多个有潜力的应用领域,可以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分离纯化用色谱填料或分析检测用色谱柱产品,为平板显示客户提供间隔物塑胶球、导电金球,为体外诊断企业提供核酸提取磁珠、乳胶微球和荧光微球。同时公司设立微球研究院,进一步拓展微球在药物制剂等更广泛场景的应用机会。   从财务表现看:公司正处在生物医药为主,多业务协同并进的初期。2018-2021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速为75.6%,净利润复合增速达到138.7%,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其中生物医药年均复合增速为88.1%,营收比例从71.2%增长至87.4%,平板显示年均复合增速16.8%,营收比例从28.7%下降至8.4%,体外诊断处于发展早期,2021年实现营收1579.9万元,同比增长353.3%。除了生物医药业务仍保持快速增长外,体外诊断和色谱柱等新业务正处在放量早期,未来将共同驱动公司业绩的高增长。随着营收增长和费用率降低,公司净利率稳步上升,由2019年16.5%上升至2022H157.2%,ROE由10.6%增长至14.82%,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未来:围绕分离纯化,提供平台服务能力。除了对现有产品迭代创新,公司将对标Cytiva完善药物分离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升客户黏性。通过收购整合及合作设立子公司等方式,公司获得色谱柱及色谱耗材、连续层析设备、实验室用蛋白纯化系统的研发、生产能力,提升产品和服务多样性,有助于增强公司整体竞争力。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将实现营业收入7.65/10.67/14.97亿元,同比增长71.5%/39.4%/40.3%;归母净利润2.85/4.29/6.51亿元,同比增长51.4%/50.6%/51.8%,对应EPS为0.71/1.06/1.61元。纳微是国产色谱填料龙头企业,掌握纳米微球精准制备和下游应用核心技术,是国内优质且稀缺的制药上游供应商,我们给予一定估值溢价。根据2023年1月6日收盘价,对应公司2022-2024年PE为75/50/33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失败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4页
    2023-01-1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