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0)

  • 医药行业周报:Vertex潜在重磅药物获FDA优先审评资格

    医药行业周报:Vertex潜在重磅药物获FDA优先审评资格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7月31日,医药板块涨跌幅+4.66%,跑赢沪深300指数2.50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3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医院(+7.29%)、疫苗(+6.43%)、其他生物制品(+5.84%)表现居前,线下药店(+2.41%)、医药流通(+2.94%)、医疗设备(+3.65%)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香雪制药(+20.12%)、百奥泰(+12.62%)、美迪西(+12.20%);跌幅榜前3位为赛托生物(-6.85%)、老百姓(-5.06%)、赛力医疗(-4.48%)。   行业要闻:   7月31日,Vertex宣布,美国FDA已接受其为在研疗法Suzetrigine(VX-548)递交的新药申请(NDA),并授予Suzetrigine优先审查资格,预计在2025年1月30日之前完成审评。Suzetrigine是一款口服选择性NaV1.8疼痛信号抑制剂,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急性疼痛,该药可能成为二十多年来首个用于治疗急性疼痛的新机制药物。   (来源:Vertex)   公司要闻:   通化东宝(600867):公司发布公告,此前获得的质肽生物临床在研产品ZT001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目前已启动中国III期临床试验,并于近日成功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健友股份(603707):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健进制药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美国FDA签发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的ANDA批准通知,该药用于外科手术麻醉和急性疼痛控制。   华纳药厂(688799):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关于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该药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华特达因(603259):公司发布公告,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54亿元,同比增长0.10%,归母净利润为3.32亿元,同比增长3.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19亿元,同比增长5.28%。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8-01
  • 海外业务表现亮眼,盈利水平提升

    海外业务表现亮眼,盈利水平提升

    个股研报
      维力医疗(603309)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公司实现营收6.76亿元(同比+3.72%),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15.17%),扣非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22.08%);单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67亿元(同比+26.39%),归母净利润0.56亿元(同比+39.55%),扣非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52.50%)。   海外业务加速拓展,外销表现亮眼。公司不断加大海外空白市场的开拓力度,精细化管理重点市场和重点客户,优化经销商渠道,加快海外本土化销售的进程。报告期内,公司海外大客户定制化项目不断落地,欧洲精密尿袋业务进入稳定供货阶段,同时清石鞘等泌外产品海外销售快速放量。2024H1,公司实现外销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27.71%。   毛利率相对稳定,费用率下降带动盈利水平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5.07%(23H1综合毛利率为45.94%),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内销毛利率同比略有下滑,而外销毛利率增长4个百分点,维持了公司综合毛利率的整体稳定。同时,公司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以及公司营销改革初见成效,整体运营效率得到提升,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93pcts至25.37%。除研发费用率同比略增0.07pcts至6.36%外,公司其余费用率均有所下降。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下滑1.74pcts至9.76%,管理费用率同比下滑0.18pcts至9.17%,财务费用率同比下滑0.08pcts至0.07%。期间费用率下降带动公司盈利水平提升,2024H1公司净利率为16.36%,同比增长1.01pcts。   投资建议:公司通过稳健的经营策略、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以及积极的市场拓展,实现了业绩的稳健增长,特别是在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推广和高毛利产品销售,为公司的业绩增长奠定了基础。考虑到当前国内行业需求有所扰动,我们略微下调公司营收,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6.82、20.25、24.03亿元(此前为17.36、20.84、24.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17%、20.43%、18.6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1、2.85、3.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6%、22.94%、21.77%,对应EPS分别为0.79、0.97、1.1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59、11.05、9.0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摩擦,集采后产品价格下降,行业竞争加剧,新品推广销售不及预期等风险。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8-01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三大业务稳健发展,新产能即将落地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三大业务稳健发展,新产能即将落地打开成长空间

    个股研报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8-01
  • 化工行业运行指标跟踪-2024年6月数据

    化工行业运行指标跟踪-2024年6月数据

    化学制品
      摘要   1、行业估值指标、景气度指标:化工行业综合景气指数;工业增加值   2、价格指标:PPI\PPIRM\CCPI、价格价差(化工品价格走势及最新历史分位)   3、供给端指标:产能利用率、能耗、固定资产投资、存货、在建工程情况   4、进出口指标:进出口价值贡献度拆分   5、下游行业运行指标:PMI、地产、家电、汽车、纺服   6、行业经济效益指标:三大行业经济效益指标   7、全球宏观和终端市场指标:采购经理指数、GDP同比、民用建筑开工、消费者信心指数、汽车销售   8、全球化工产品价格及价差:化学原料价格及价差、中间产品价格及价差、树脂/纤维子行业价格及价差   9、全球行业经济效益指标:销售额变动、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每股指标   10、欧美地区化工产品价格及生产指标:化工行业景气指标、化工行业信心指数、产能利用率、产量指数、PPI、生产指数   行业观点   2024年Q1化工板块面临2000年以来仅有的多重低位的状态(价格、ROE、库存、PB),特别是行业PB在24年Q1已经跌至2000年以来的低位水平。从22年Q2国内化工在建增速见顶后,新增产能投放压力抑制了化工板块的盈利预期。我们从硬资产和景气两条主线推荐:   1、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硬资产”:重点推荐: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扬农化工   2、景气角度:(1)地产链:房地产端利好政策推出,产业链相关化学品(MDI/TDI,钛白粉,纯碱,有机硅,制冷剂,PVC等)有望受益,重点推荐:万华化学,建议关注:龙佰集团、远兴能源、硅宝科技、江瀚新材。(2)制冷剂:下游家电排产状况良好,产品价格维持上行趋势、供给配额制约束性强;建议关注:巨化股份。(3)景气修复中找结构性机会:需求韧性强且有望逐步迎来景气修复的农化、轮胎板块,农化板块重点推荐:扬农化工,建议关注大宗除草剂草甘膦相关标的:江山股份、和邦生物、新安股份、广信股份。轮胎板块建议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玲珑轮胎、通用股份。(4)OLED材料:迎应用范围扩大、国产化率提升、单屏材料用量提升等多重增长;重点推荐:莱特光电、万润股份、瑞联新材,建议关注:奥来德。(5)聚焦前沿材料领域投资机会,合成生物学和催化剂在化工领域应用有望迎来广阔发展空间。重点推荐:华恒生物、凯立新材(与金属与材料组联合覆盖)。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安全环保风险;化工品需求不及预期;新增产能释放造成行业竞争加剧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页
    2024-08-01
  • 生物医药Ⅱ:上海市支持生物医药全链条创新发展政策点评:临床+资本全方位支持,整体利好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Ⅱ:上海市支持生物医药全链条创新发展政策点评:临床+资本全方位支持,整体利好生物医药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事件:2021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曾出台《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024年7月5日,国务院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对我国创新药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结合国务院此次《方案》,在第一版文件的基础上,上海市人民政府针对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近期出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   提高临床审评效率,整体利好生物医药   此次《意见》对临床各阶段的时间做出限制,提出应争取将临床试验启动前用时压缩至25周以内,伦理审查流程压缩至3周以内,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压缩至60个工作日、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审批压缩至30个工作日,第二类医疗器械审评平均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预计将整体利好以创新药、第二类医疗器械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企业。   加速研究转化与生产落地,支持CXO企业   此次文件提出应加速基础研究向临床研究转化,以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获得数量、成果本地转化数量等为考核目标提供贴息支持,每个项目年度贴息金额最高1000万元支持,重点利好CRO企业。另外,还对产业落地提出了项目和资金支持方案。包括对CMO企业给予不超过受托年产值10%、每个品种最高500万元支持,每个企业每年最高1000万元;以及推出500万平方米生物医药标准化厂房,支持符合条件项目开展“工业上楼”。   应配尽配+单独支付,鼓励创新药械推广   在国家医保药品和“新优药械”产品更新发布1个月内,上海市医疗机构可根据需求对创新药械“应配尽配”,并且对国谈药品和创新医械涉及的诊疗项目,实行医保预算单列支付、DRG/DIP单独支付。对符合条件的高价值创新医疗器械、创新医疗服务项目,还可在DRG/DIP改革中独立成组、提高支付标准、且不受高倍率病例数限制。   重点支持以基因与细胞治疗为代表的前沿技术   对以基因与细胞治疗为代表的前沿技术,此次《意见》提出多项支持方案,专门提出瞄准细胞与基因治疗、mRNA、合成生物、再生医学等基础前沿领域和新赛道,开展新靶点、新机制、新结构研究;对其中仅需完成早期临床试验、确证性临床试验的细胞与基因治疗1类新药,按照规定择优给予最高分别1500万元、3000万元支持;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含临港新片区)选择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开展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扩大开放试点、支持细胞治疗产品及相关特殊物品进出境等。   便利出入境管理,强化投融资支持   《意见》指出,将通过多项举措支持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包括支持外资企业在沪投资发展、进一步提高物品出入境便利水平、加大创新产品全球注册认证支持力度、经费支持国际学术商业交流。《意见》提出将强化生物医药产业的资本支持。包括发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等基金作用;设立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引导有需求有条件的医药企业设立并购基金,支持企业并购重组;通过优惠利率、提高担保额度上限等方式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等。   核心观点:此次《意见》是上海市政府结合国务院《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在2021年文件基础上的改进,以此可以窥见未来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与上一份文件相比,此次重点提出了对基因与细胞治疗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的支持措施,增加了积极引入科技人才、贴息支持CRO临床转化等内容,在新医保环境下提出了创新药械“应配尽配”+单独支付或成组的鼓励方案。   相关标的:(1)创新药:恒瑞医药、翰森制药、中国生物制药、恩华药业、微芯生物、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生物-B、乐普生物-B等;(2)创新医械:微电生理、惠泰医疗、赛诺医疗、华大智造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带来的行业变革风险;创新药和创新医械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8-01
  • 医药行业研究:肿瘤创新药大梳理(一)晚期胃癌:免疫联合化疗进军1L,新靶点突破在即

    医药行业研究:肿瘤创新药大梳理(一)晚期胃癌:免疫联合化疗进军1L,新靶点突破在即

    化学制药
      投资逻辑:胃癌患者数量庞大,现有靶向药可覆盖患者有限。根据流行病学数据,胃癌是世界第五常见的癌症,并且亚洲地区的胃癌负担偏重,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信发病例约占全球所有新增确诊病例的约60%。公开资料显示,我国胃癌每年的新发病例接近50万,并且近年来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此外,由于早期胃癌的症状与多种相对良性的胃病接近,再加上我国胃肠镜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导致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或转移阶段。此外,由于胃癌的高异质性,其创新药研发难度较大,国内外指南长期以包含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做为1L的首选方案,据统计接受单纯化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仅1年左右,近年来更新的HER2靶向疗法仅可覆盖大约10-20%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HER2阴性患者对创新药有着迫切的需求。   免疫疗法、VEGF/VEGFR等泛癌种疗法接连在胃癌1L和后线治疗中取得突破。2021年BMS旗下的纳武利尤单抗在治疗胃癌的关键III期临床CheckMate-649被证实可改善初治患者的mPFS(7.7vs6.9,HR0.77)和mOS(13.8vs11.6,HR0.80),这是是全球首个在一线胃癌适应症上证实免疫疗法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获益的III期研究。截至目前,已有六款PD-1/PD-L1抑制剂在国内获批或递交上市申请,CSCO诊疗指南中免疫联合化疗已被列为胃癌1L治疗的首选方案,从临床数据非头对头比较来看,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展现出同类最佳的潜力,且无论患者的PD-L1表达状态如何均可获益,市场潜力巨大。2L治疗方面,礼来旗下的雷莫西尤单抗联合紫杉醇于2022年3月在国内获批上市,为2L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此外,和黄医药开发的同作用机制的小分子药物呋喹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2L胃癌的新适应症补充申请已于2023年4月获NMPA受理。   Claudin18.2靶向药有望改写胃癌诊疗指南。Claudin18.2存在于细胞膜表面,在大约55%的HER2阴性的胃癌患者中存在表达,38%的患者存在高表达,安斯泰来研发的Zolbetuximab联合化疗于2024年3月在日本获批,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的CLDN18.2靶向疗法,该药此前在中国递交的上市申请正在审评中,III期研究显示其1L治疗HER2阴性、CLDN18.2高表达胃癌患者的mPFS可达8个月,优于现在的标准护理方案。国内多家企业也积极布局CLDN18.2靶向疗法,涉及多种不同的药物类型,其中创胜集团的CLDN18.2单抗正处于III期临床,与Zolbetuximab非头对头对比,Osemitamab联合化疗在入组患者CLDN18.2表达量更低的情况下取得的疗效数据依然占优(mPFS达到14个月),后续研发进展值得期待。此外,针对后线胃癌患者,康诺亚研发的CLDN18.2ADC、科济药业研发的同类首创CLDN18.2CAR-T目前均已进入关键性临床阶段,且早期数据均展现出较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FGFR2b靶向疗法在胃癌领域取得重要进展。FGFR2b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在大约30%的HER2阴性胃癌患者中存在过表达,Bemarituzumab是由安进研发的FGFR2b单抗,再鼎医药拥有其中国权益,II期临床研究显示Bemarituzumab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初治晚期FGFR2b高表达G/GEJ患者的mPFS(14.0vs7.3,HR0.43)和mOS(24.7VS11.1,HR0.52),目前该药正在开展联合化疗或同时联合化疗及纳武利尤单抗治疗胃癌的III期临床,进度全球领先。   投资建议与估值   重点关注具备差异化研发能力并拥有相应管线布局的企业: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和黄医药、再鼎医药。   风险提示   临床试验数据不及预期风险,在研产品注册审批结果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品上市后销售不达预期。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4-08-01
  • 2024半年报点评:短期业绩有所承压,合规建设及创新研发持续推进

    2024半年报点评:短期业绩有所承压,合规建设及创新研发持续推进

    个股研报
      康缘药业(600557)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2.60亿元(-11.49%,同比下滑11.49%,下同),归母净利润2.65亿元(-3.73%),扣非归母净利润2.21亿元(-15.95%)。单Q2来看,公司实现营收9.01亿元(-24.98%),归母净利润1.17亿元(-12.59%),扣非归母净利润0.81亿元(-34.22%),业绩有所承压。   口服液、凝胶剂销售表现较好,三费费率呈结构性变化:分产品来看,2024H1,注射剂收入8.40亿元(-27.49%),口服液收入5.44亿元(+28.60%),胶囊4.02亿元(-12.80%),片丸剂1.69亿元(-5.16%),颗粒剂、冲剂1.62亿元(-15.13%),贴剂1.04亿元(-10.94%),凝胶剂收入0.21亿元(+107.87%)。口服液、凝胶剂销售表现较好,主要系金振口服液、筋骨止痛凝胶销售同比增长所致。公司毛利率保持基本平稳,2024H1,公司销售毛利率74.55%(-0.4pct,较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下同),销售净利率12.01%(+0.93pct),扣非后销售净利率9.77%(-0.51pct)。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有所下降,其中,2024H1公司销售费用率37.8%(-4.8pct);管理费用率有所提升,同比增长5.0pct至9.3%。   研发持续推进,学术推广引领新增长。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推动新产品研发,中药提交药品上市注册申请(NDA)品种3个(龙七胶囊、参蒲盆安颗粒、玉女煎颗粒),完成Ⅲ期临床研究品种2个(双鱼颗粒、苏辛通窍颗粒),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2个(羌芩颗粒、七味脂肝颗粒),产品储备位居行业前列。现有品种中,2024H1,公司有7个品种新被列入9项指南共识,体现了较强的产品力。销售团队方面,公司通过学术赋能工作,快速提升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院内市场根据独家品种较多的特点,对品种进行分线和分层级管理,内部销售线条分线基本完成。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上半年业绩在高基数下有所承压,我们将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6.5/7.8/9.4亿元下调为5.7/6.6/7.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15/13/11倍。考虑到公司较强的研发能力以及学术转型后具有销售弹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发生重大变更风险,产品销售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8-01
  • 2024年中国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行业概览:中国患病负担居全球前列,集采带动国产药品话语权提升

    2024年中国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行业概览:中国患病负担居全球前列,集采带动国产药品话语权提升

    化学制药
      中国老龄人口和男性居民肺癌高发,烟草依赖加重驱动患病群体年轻化发展   根据全球癌症负担数据,受吸烟人数增加、人口基数扩大和环境污染治理不力等因素影响,中国肺癌新发病率居于首位且近年呈现稳步上升态势,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患病的主要亚型,因此发病情况同频变动。中国诊疗机构患者样本分析数据来看,老龄人口和男性居民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高发群体,而近年居民对烟草依赖的加重和年轻化趋势促使45岁以下年轻群体中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增加。   中国用药市场长期存在进口依赖,近年研发提速加之降价竞标集采,国产药品市场话语权提升   在20世纪末期,由于本土制药企业创新能力相对不足,药物供给单一,传统放化疗方案成为诊疗机构的首选,中国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主要依赖海外引进。随着国家医保局于2018年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本土仿制药逐渐崭露头角。仿制药的上市满足了用药端市场对于靶向治疗的需求,同时降低患者的治疗负担。   EGFR和KRAS为多数患者的驱动基因,靶向治疗药物经多次迭代优化耐药问题,疗效优势带动整体市场扩增   近年随着对非小细胞肺癌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科研人员已确认KRAS和EGFR基因突变为早期NSCLC的主要驱动基因,而EGFR则在晚期患者中表现出明显的主导作用。吉非替尼的上市开启了本土市场对于EGFR-TKI药物的使用历程,而患者对于第一代药物耐药问题的逐步显现推动了第二代和第三代靶向药物的研发。第三代EGFR抑制剂通过与信号通路形成共价键结合,避开耐药性问题实现用药的长期有效性。数据显示,第三代EGFR抑制剂在市场中的销量占比呈上升趋势,预计将成为EGFR突变病例的主流治疗方案,推动靶向治疗整体市场的发展和扩容。
    头豹研究院
    25页
    2024-08-01
  • 生物医药行业央企集团系列专题研究报告之一:国药集团,7000亿医药国之重器,新形势下提升空间如何?

    生物医药行业央企集团系列专题研究报告之一:国药集团,7000亿医药国之重器,新形势下提升空间如何?

  • 恩华药业:24H1业绩符合预期,新品放量驱动稳健增长

    恩华药业:24H1业绩符合预期,新品放量驱动稳健增长

    个股研报
      恩华药业(002262)   事件:2024年7月30日,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63亿元,同比增长15.13%;归母净利润6.29亿元,同比增长15.46%;扣非归母净利润6.34亿元,同比增长16.27%。基本每股收益0.62元,同比增长14.81%。   具化增长发力点,保持麻醉线稳健增长   通过重点加强羟考酮、瑞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等近年上市的镇痛产品,特别是去年国谈纳入医保目录的镇痛新品富马酸奥赛利定注射液(TRV130)的学术推广力度实现快速增长,同时抓住丙泊酚集采释放的空间窗口期实现核心镇静产品的快速增长。2024年上半年麻醉线实现营业收入15.22亿元,同比增长20.04%,营收占比55.09%。   2024年5月7日,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整精神药品目录,将咪达唑仑原料药和注射剂由第二类精神药品调整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其它咪达唑仑单方制剂仍为第二类精神药品。咪达唑仑为公司核心镇静产品之一,此次升类为红处方管理,其管制壁垒进一步强化,集采风险进一步弱化。   业务下沉+睡眠事业部,促进精神线和神经线恢复增长   通过继续推进产品的业务下沉和成立新兴及睡眠事业部,深度挖掘县域基层与睡眠市场增长潜力,既保证了非集采产品的较快增长,又遏制了已被纳入集采的精神线产品收入的下滑并逐步恢复增长,使精神线和神经线产品的收入受集采影响逐步降低。   2024年上半年精神线实现营业收入5.95亿元,同比增长8.17%,营收占比21.55%。2024年上半年神经线实现营业收入0.80亿元,同比增长8.51%,营收占比2.89%。   期间费用率有所下降,整体净利率维持稳定   2024年上半年,精神类产品毛利率同比降低2.20pct至77.54%,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降低1.25pct至72.50%;销售费用8.30亿元,受行业反腐对学术推广活动的影响,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2.57pct至30.03%;管理费用1.15亿元,管理费用率同比增长0.22pct至4.16%;研发费用3.02亿元,研发费用率同比增长1.00pct至10.91%;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同比增加,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0.15pct至-0.32%;综合影响下,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降低1.50pct至44.78%,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0.01pct至22.67%。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麻醉线业务有望维持较快增长,精神线和神经线业务恢复增长,叠加引进的安泰坦贡献新的收入增量,公司整体业绩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8.70/68.35/80.1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43%/16.45%/17.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8/14.44/17.2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46%/18.58%/19.36%,EPS分别为1.21/1.43/1.71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为20倍/17倍/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部分核心产品降价,管控升级风险;新镇痛产品放量不及预期;创新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8-0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