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0)

  • 和黄医药(00013)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呋喹替尼海外销量超预期,公司进入全球收获期

    和黄医药(00013)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呋喹替尼海外销量超预期,公司进入全球收获期

  • 药明康德(603259):2024年半年报点评:利润端有所承压,业绩环比改善

    药明康德(603259):2024年半年报点评:利润端有所承压,业绩环比改善

  • 华恒生物(688639):生物法蛋氨酸顺利建成,有望成为公司下一个增长点

    华恒生物(688639):生物法蛋氨酸顺利建成,有望成为公司下一个增长点

  • 医药产业链数据库之:创新药投融资,24年以来全球创新药投融资有所复苏,美国市场改善尤为明显

    医药产业链数据库之:创新药投融资,24年以来全球创新药投融资有所复苏,美国市场改善尤为明显

    化学制药
      为了更前瞻和领先地观测CXO行业的景气度变化,我们借助创新药VC&PE投融资情况作为先行指标,从年度、季度、月度等不同时间维度进行观察。从创新药VC&PE投融资金额同比增速的角度上看,2024年以来全球创新药投融资有所复苏,美国市场改善尤为明显。   年度维度观察:2024H1全球创新药VC&PE投融资情况有所改善   2024H1全球创新药VC&PE投融资情况有所改善,其中美国投融资改善尤为明显。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2024H1全球和美国创新药VC&PE投融资金额分别同比下降2.35%和同比增长15.51%,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同比改善27.73个百分点和54.88个百分点。其中2024H1美国创新药VC&PE投融资情况已恢复正增长,其改善情况尤为明显。   季度维度观测:2024Q2美国市场创新药VC&PE投融资情况有所改善   2024Q2美国市场创新药VC&PE投融资情况改善较为明显。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2024Q2全球、美国、国内创新药VC&PE投融资金额同比下降6.55%、同比增长22.45%、同比下降45.11%。其中,2024Q2美国市场创新药VC&PE投融资情况持续保持正增长,且环比2024Q1增长进一步提速。   月度维度观测:2024年7月全球市场创新药VC&PE投融资稳步复苏   2024年7月全球市场创新药VC&PE投融资维持稳定增长。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2024年7月全球、美国、国内创新药VC&PE投融资金额同比增长13.81%、同比增长11.22%、同比下降15.51%。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失败风险;CXO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订单增长不及预期风险。
    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4-08-01
  • 业绩环比改善明显,在手订单增长良好

    业绩环比改善明显,在手订单增长良好

    个股研报
      药明康德(603259)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   2024H1业绩符合预期,2024Q2业绩环比改善明显。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2.41亿元,同比-8.64%,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后的营收同比-0.7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4.14亿元,同比-8.33%。单看2024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59亿元,同比-6.55%,环比+16.0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3.80亿元,同比-17.73%,环比+16.97%。分客户看,公司来自美国客户收入为107.10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后同比-1.20%,美国客户收入占比达62.12%;来自欧洲客户收入为22.20亿元,同比+5.30%;来自中国客户收入为34.00亿元,同比+2.80%;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为9.10亿元,同比-17.40%。   TIDES业务增长强劲,化学业务、临床CRO及SMO业务增长稳健,高端治疗CTDMO业务、国内新药研发服务增长承压。2024H1,分业务看:(1)化学业务实现营收122.10亿元,同比-9.34%,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2.10%。化学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0.81pcts至43.58%。报告期内,公司化学业务新增644个分子(上年同期新增583个),合计新增14个临床III期和商业化项目(上年同期新增8个)。截止2024年6月底,公司D&M管线中商业化项目达67个、临床III期项目达74个。公司TIDES业务(主要为寡核苷酸和多肽)实现营业收入20.80亿元,同比+57.20%。截止2024年6月底,公司TIDES在手订单同比+147%,TIDES D&M服务分子数达288个,同比+39.00%。(2)测试业务实现营收30.18亿元,同比-2.35%。其中,实验室分析与测试服务实现营收21.20亿元,同比-5.40%;临床CRO及SMO业务实现营收8.90亿元,同比+5.80%。受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测试业务毛利率同下降1.36pcts至35.08%。(3)生物学业务实现营收11.69亿元,同比-5.17%;生物学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3.28pcts至36.08%。其中,核酸类等新分子业务收入同比+8.10%,占生物学业务收入的比重达29.00%。(4)高端治疗CTDMO业务实现营收5.75亿元,同比-19.43%;高端治疗CTDMO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22.67pcts至-29.71%。由于商业化项目仍处于早期放量阶段、部分项目延迟或因客户原因取消以及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导致新签订单减少等,高端治疗CTDMO业务的营收及毛利率出现大幅下滑。(5)国内新药研发服务实现营收2.57亿元,同比-24.80%,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受业务主动迭代升级影响。受益于业务组合优化,国内新药研发服务毛利率同比提升30.20pcts至58.45%。   在手订单增长良好,预计2024年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后的收入增长2.70%-8.60%。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在手订单431.00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33.20%。尽管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预计2024年收入可达到383-405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后将保持正增长(预计增长率为2.70%-8.60%)。公司预计2024年将保持与去年相当的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率水平。为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公司将继续增加D&M产能建设投入,预计2024年资本开支为50亿元左右(2023年为55.17亿元),预计2025年D&M资本开支同比增长超50.00%。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024-2026年,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94.56/106.28/123.66亿元,EPS分别为3.25/3.65/4.25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2.53/11.15/9.58倍,考虑到:(1)由于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扰动以及医药研发需求下滑等影响,公司2024年业绩增速将放缓,但受益于全球生物医药行业融资呈现改善、国内政策大力支持创新药等,公司2025-2026年业绩有望重回稳健增长轨道;(2)根据Wind一致预期,可比公司康龙化成、凯莱英2024年的PE分别为22.23、20.27倍,均值为21.25倍;给予公司2024年15-20倍PE,对应的目标价为48.75-65.00元/股,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摩擦风险、业务合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汇率变动风险、订单增长不及预期风险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8-01
  • 2Q24经调整归母净利略高于预期,维持全年指引

    2Q24经调整归母净利略高于预期,维持全年指引

    个股研报
      药明康德(603259)   药明康德2Q24收入大致符合市场预期,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略高于市场预期。公司维持全年指引不变。维持港股和A股目标价。   2Q24收入大致符合市场预期,略高于我们预期;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均略高于市场和我们预期:公司2Q24实现收入92.6亿元(-6.5%YoY,+16%QoQ),大致符合Visible Alpha一致预期,略高于我们预期,主要由于Wuxi Chemistry略好于我们预期;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24.6亿元(-10.7%YoY,+28.5%QoQ),略高于Visible Alpha一致预期和我们预期。2Q24毛利率为39.9%(-0.8pptsYoY,+2.3ppts QoQ),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率为26.6%(-1.2pptsYoY,+2.6ppts QoQ),均较1Q24微升。二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为431亿元,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同比+33.2%YoY,对应上半年新签订单增速超过25%,增速显著快于同行。   二季度Wuxi Chemistry受益于TIDES业务强劲增速和良好的小分子CDMO环比增速,早期业务仍然较为疲软:2Q24Wuxi Chemistry实现收入66.5亿元(-5.5%YoY,+19.5%QoQ),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实现+4.4%YoY/+19.5%QoQ,略好于我们之前预期;其中,TIDES业务受益于产能提升(目前TIDES产能为32,000L)收入维持强劲增速,实现13亿元(+67.1%YoY,+67.1%QoQ);小分子D&M收入为41.7亿元(-4.2%YoY,+29.5%QoQ),显示出良好的环比增速。然而,早期阶段业务包括Wuxi Chemistry板块R收入、Wuxi Biology、WuxiTesting业务仍然处于疲软状态,管理层表示早期阶段业务(包括Wuxi Biology、Wuxi Testing等)订单价格有所下降。   维持全年指引,在手订单可覆盖全年收入指引的85%:公司有信心完成之前所说的全年指引,即收入实现383-405亿元(-5%~+0.4%YoY,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保持+2.7%~+8.6%YoY),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率维持去年水平。收入端,管理层表示,431亿元在手订单中约80%会在18个月内转化为收入,今年交付的部分预计可以覆盖全年指引的85%。公司预计小分子CDMO业务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将维持正增长,较此前一季报电话会说的D&M维持双位数增长似乎有所下调。TIDES收入全年指引仍维持之前所说的全年超过60%增速(二季度末TIDES在手订单进一步增长至147%YoY vs.一季度末增速为110%YoY,且TIDES业务今年计划增加500多名员工)。利润率方面,公司认为收入的上升、毛利较好项目占比的提升及自动化带来的效率提升,将会帮助公司实现和去年一致的经调整净利率水平。   美国生物安全法草案进一步影响Wuxi ATU和小部分早研服务:和公司之前在一季报电话会的说法相似,管理层表示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草案导致Wuxi ATU客户担忧上升,导致ATU业务获取新订单和新客户在二季度变得更加困难,以及导致极个别客户取消部分早期研发服务。我们留意到2Q24Wuxi ATU总项目数减少1个(减少的项目为临床2期项目),目前管理层认为板块工作重心为执行现有ATU项目。此外,个别早期研发客户由于议案草案的扰动取消了部分早期研发服务。   维持港股目标价48港元和A股目标价人民币60元:基于更新的财务信息,我们将2024E/2025E/2026E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略微上调2.3%/2.4%/1.8%,主要系轻微上调2024E/2025E/2026E收入预测。维持港股目标价48.0港元和A股目标价人民币60.0元。   投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融资环境恢复差于预期;竞争格局激烈。
    浦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7页
    2024-08-01
  • 合成生物产业链分析及河南产业概况

    合成生物产业链分析及河南产业概况

    生物制品
      投资要点:   全球合成生物产业概况。合成生物学(syntheticbiology),又称为工程生物学,该学科结合了生命科学观察分析方法和工程学设计思维的学科。在生物合成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工程方法设计新的生物系统,或者改造旧的生物代谢过程,甚至从头合成有特定功能的生物系统,从而实现新的功能或者新物质合成。与化学合成法相比。合成生物学工艺符合低碳发展的方向,在合适工艺条件下,能够以较低成本,较高效率的方式来运作。相较于天然提取法,合成生物学在合适工艺条件下也表现出效率高,成本低,非资源依赖等特点。但目前全球的合成生物学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合成生物产业概况。2010年之后,我国逐步加强合成生物领域的顶层战略规划,密集出台加快合成生物创新发展的政策文件,未来合成生物产业仍将处于政策红利期。   河南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情况。目前河南省的合成生物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河南省将着力构建“一核、五基地”为主体的生物经济发展布局。“一核”即郑州和新乡联动发展的生物经济核心区,“五基地”即洛阳、濮阳、南阳、商丘、周口等5个生物经济基地。瞄准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重点研发计划,建设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成果转化平台。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加快形成创新龙头企业和“瞪羚”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发展体系。2023年底,河南投资集团整合现有生物产业资源,成立了河南生物产业集团。目前河南生物产业集团已拥有多家生产、中试、销售型企业。主要企业为牧原股份旗下公司牧元安粮,龙都天仁,巨龙生物,飞天生物等。   风险提示:产品同质化导致竞争加剧,价格下降风险;规模化量产风险;技术及市场突破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国家产业政策变化风险。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2页
    2024-08-01
  • 中药为基、创新引领,在研管线进入收获期

    中药为基、创新引领,在研管线进入收获期

    个股研报
      众生药业(002317)   投资要点:   中药:复方血栓通有望实现以价换量   公司核心中成药品种包括复方血栓通系列、脑栓通胶囊、众生丸等,其中复方血栓通胶囊在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采中成功中选,30粒装的中标价格为12.62元/盒,公司有望借助集采实现以价换量,提升市场份额,巩固市场主导地位,推动渠道下沉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准入。   化药:挖掘潜力品种,增长稳健   公司化药板块产品覆盖呼吸、消化、眼科、抗过敏、抗病毒等治疗领域。羧甲司坦口服溶液和羧甲司坦片是国家基本药物和呼吸系统的基础用药,硫糖铝口服混悬液具有独特剂型优势。公司品种众多,未来将持续挖掘重点潜力品种,逐步增加过亿品种数量,实现稳健增长。   创新药陆续上市,公司长期成长动力充沛   公司注重创新药研发,现已实现:1个一类新药上市(来瑞特韦片,治疗新冠)、1个一类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昂拉地韦片,治疗甲型流感),6个新药项目处于临床阶段,其中GLP-1/GIP双靶点创新药RAY1225处于II期临床;1)昂拉地韦:临床效果优于奥司他韦,获批在即。昂拉地韦组在III期临床中位TTAS和发热缓解时间均比奥司他韦组缩短了近10%,23年12月递交NDA获得受理;2)RAY1225减重效果明显,I期临床高剂量6周减重7.9%。目前糖尿病及减重适应症均处于II期临床阶段,在I期临床中,两个不同剂量的两周一次滴定给药后,6周时体重较基线平均降幅分别为5.33%和7.90%;3)NASH新药ZSP1601,属于First-in-class药物,已完成Ib/Ⅱa期临床试验。在Ib/Ⅱa期临床试验中,ZSP1601片治疗4周可改善NASH患者的肝脏炎症和损伤的相关生物标志物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脏脂肪含量指标(PDFF)和纤维化指标等,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公司于2023年的6月份已启动Ⅱb期的临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众生药业主营业务稳健,中成药重点品种复方血栓通进入集采,有望借助集采实现以价换量。公司在研品种丰富,流感新药昂拉地韦已申报上市,GLP-1/GIP双靶点创新药RAY1225处于II期临床,公司成长性较强,预计24-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9/4.3/5.1亿,对应PE分别为33/22/18.5倍,选取GLP-1产业链及中药相关标的作为可比公司,24年调整后平均PE为26.1倍,考虑到公司后续管线将陆续上市,成长性凸显,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中成药集采放量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化学药集采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7页
    2024-08-01
  • 创新药系列研究一:ADC药物—创新驱动发展,行业高景气正持续

    创新药系列研究一:ADC药物—创新驱动发展,行业高景气正持续

    生物制品
      ADC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市场空间有望达数百亿   ADC药物结合了抗体的高特异性靶向能力和药物的强效杀伤作用,可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尤其在实体瘤治疗领域拥有较大优势。Frost&Sullivan预计2030年全球ADC市场规模有望达647亿美元,国内市场也有望达662亿元。我们认为,国内ADC药物领域也有望诞生出多个销售金额达数十亿元的品种,无论是Biopharma还是Biotech均有较多公司重点布局,建议积极关注临床进展顺利且有出海前景的医药公司。   工艺优化、联合用药、双抗ADC驱动行业创新发展   从技术发展历程看,ADC药物自20世纪初开始,至今已发展到第四代,工艺上追求高活性荷载的策略,强调了有效荷载的选择性和精确性,目前ADC药物研发进入到百花齐放阶段。根据Insight数据,国产ADC新药研发共519项,占全球的43.8%,中国医药公司已经成为全球ADC研发的核心参与者。进入临床的国产ADC共155项,占全球的41.1%。特别是在HER2、Nectin-4、CLDN18.2、B7-H3等靶点上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部分药物已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获得认可,联合用药、双抗ADC成果显著,显示出国产创新药企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商业化强、产品丰富、拥有重磅大单品厂家优势显现   国际方面,2023年,罗氏的产品Kadcyla和Polivy总计销售额为31.33亿美元,占据总市场的比例约为30.72%,占据市场第一的位置;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合作开发的Enhertu成为2023年ADC领域销售冠军,并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Seagen作为ADC领域的老玩家,2023年4月被辉瑞以4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其ADC产品销售额在2023年也有不错的表现。对罗氏、第一三共、阿斯利康和Seagen在ADC药物领域布局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全球头部跨国医药公司,在商业化、自研产品丰富度、重磅大单品等方面各具优势。国内企业,荣昌生物获批首个国产ADC药物,占据先发优势,布局cMET、间皮素Claudin18.2等多个新兴靶点;科伦博泰核心产品SKB264取得新突破,有望进军国际;乐普生物IO+ADC联用疗法,充分发挥管线协同作用;百利天恒建立了SEBA双抗平台和HIRE-ADC技术平台,拥有首创的EGFR x HER3双抗ADC和3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四特异性抗体。国内厂家大力研发同时积极进行BD,行业高景气有望持续。   受益标的   荣昌生物、科伦博泰、乐普生物、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百利天恒、百奥泰、迈威生物。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药研发不及预期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2页
    2024-08-01
  • 氢能产业深度报告(1):电解槽专题:氢风徐来 百花绽放,朔源而上 千树结果

    氢能产业深度报告(1):电解槽专题:氢风徐来 百花绽放,朔源而上 千树结果

    化学制品
      氢能(气)是可用于化工、冶金、能源、交通等多领域的“终端原料”,是理想的绿电储能媒介。当前国内氢需求主要来自化工、冶金、石油炼化以及陶瓷、玻璃制备等传统工业领域,供热与动力用氢占比较低。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这一格局仍将保持。而全球氢气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制氢,低碳氢源(绿氢+蓝氢)占比难以突破1%。在全球降碳减排的趋势下,在传统领域的低碳氢源替代、交通和电力等新兴应用领域需求崛起的推动下,以及低碳制氢成本的下降,全球低碳氢源用量和产量有望迎来迅速增长,其中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绿氢为低碳氢源的主要构成。   目前全球绿氢推广存在着制氢标准认定、专利壁垒、制氢成本高等障碍。主要氢能参与经济体欧盟、美国、中国、日本均未统一氢能类型的认定标准,而欧盟对制氢绿电认定的要求更高、更严苛。全球氢能专利主要由欧盟与日本主导,美国专利占居前但份额出现下滑,韩国和中国已崭露头角。全球制绿氢的成本存在较大下降空间,而且由于风光资源、产业政策、制氢产业成熟度等因素存在地区差异,未来跨区绿氢贸易存在较大市场空间。   电解槽是绿氢生产的核心设备,全球电解槽行业发展迅速,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的主导。据IEA统计,至2022年底全球累计装机1.4GW,其中中国与欧洲累计装机量均占30%、美国与加拿大合计占比约10%、其余地区占比约30%。结合各国发布的低碳制氢项目推测,电解槽装机量的上升空间广阔,预计2030年全球电解槽累计装机量将在175~420GW之间。全球电解槽装机量在近三年迎来快速发展,2023年全球累计装机量有望突破2GW,其中中国、欧洲地区的累计电解槽装机量全球领先。   电解槽技术路线包括AWE、PEM、AEM、SOEC等,其中AWE和PEM的技术成熟度和商业化程度较高。AWE技术路线的电解槽凭借成本优势装机量大幅领先于其他技术路线。SOEC和AEM处于商业化初期,目前海外技术成熟度优于国内。海外市场SOEC已经进入商业化初中期阶段,国内市场SOEC目前尚处于研发示范阶段在产业化进程上还与国外存在着较多差距,比如单体系统规模最大为百千瓦级、无法多次启停等。AEM电解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其单体容量、性能瓶颈均尚待验证。全球范围内仅欧美部分厂商率先取得突破。   AWE产业链总体国产化程度较高,PEM产业链核心部件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AWE电解槽产业链的极板、密封垫片、制氢电源等环节已完全实现国产化,而隔膜属于国产化程度较低的关键零部件。国内装备企业主要使用的PPS隔膜由日本东丽垄断,而新一代的复合隔膜还处于商业化验证阶段。PEM电解槽产业链的核心部件和材料,比如PEM用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等进口依赖度均较高。国内对于PEM产业链核心环节的融资热度较高,东岳未来氢能、科润新材料等企业在国内实现PEM用膜等部件的量产,有望引领国内PEM产业链的国产替代。   全球主要电解槽厂商纷纷计划扩充产能,而且出现风电、光伏、石化、氢燃料电池等企业跨界进军电解槽行业。中国是当前全球电解槽的生产重镇,总体产能规模遥遥领先。据高工氢电,2023年全球电解槽名义产能58GW,其中中国38GW、占比66%,中国电解槽厂商以AWE技术路线为主、约占全球AWE产能的70%左右。欧洲PEM和AWE技术造价相近、两路线并进,装置产能仅次于中国。据BloombergNEF在2024年发布的最新预测,到2024年底国外PEM制氢装备商家的产能将是中国的10倍以上,但我们预计实际落地会低于预期、且低于中国产能投放速度。   1)中国和欧盟的碳中和政策推动国内与海外电解水制氢市场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电解槽行业供需双旺。   2)国产碱性电解槽的技术成熟度、产品稳定性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已全面领先世界,资本助力产能释放加速,未来加强出口、抢占海外市场将成为必然选择。因此欧美市场可能短期内担心中国装备企业的竞争而推动贸易保护、关税壁垒,但长期看中外合作将有助于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因此构建海外合作渠道也成为衡量企业全球竞争力的重要参考项。但若缺少中国供应链支持则海外市场的成本无法快速降低至可实现“平价制氢”、最终作茧自缚,否则将错过风光配储的绝佳机会。若短期遇到严苛的海外贸易壁垒,相对产能过剩也会带来国内价格体系震荡。   3)中期内主要的氢能应用场景为化工和冶炼行业的灰氢、蓝氢市场绿氢替代和波动能源消纳制氢,氢能交通输运原料供给和民用冷热电联供等场景尚需时日。   4)AWE和PEM的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优势均远高于AEM和SOEC技术路线,因此中期内AWE槽与PEM槽优势会扩大。设备采购价格、预期的产能利用率(开机小时数)、运行维护成本等设备制造商可以优化的方面至关重要,而电价因素同样不可忽略。   5)氢能汽车产业大约中期以后会进入蓬勃发展期,同时居民管道气掺氢的比例也会大幅提升,届时对于城市内“分布式”制氢的需求将增加,低成本、小标方的PEM槽或将面临需求增长的临界点。   6)随着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容量、功率、产氢能耗等与电解槽设备运营成本密切相关的指标将持续优化,设备性能将在不断新增的示范项目、商业化项目中持续验证与提高。   7)产能过剩的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但短期内以大型化工/冶炼企业为主的模式会筛选掉产品力不足、研发与服务能力差的企业。   8)主要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已实现国产,PPS隔膜和复合隔膜的国产化将加速,PEM槽的全氟磺酸酯与PEM膜、贵金属催化剂等上游环节均存在较高对外依赖,产业即将突破、实现快速降本。同时,贸易壁垒预计主要出现在主机环节,上游原材料面临的贸易壁垒压力相对较小。   9)投资主线发展主线:国内示范项目带动电解水装备主机厂发展——>>主机出口、寻求海外合作伙伴——>>国产核心零部件与关键材料替代进口——>>国内氢气运营商大发展——>>气体运营商出海、启动全球化布局。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63页
    2024-07-3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