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0)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化工风起,建议关注涨价机会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化工风起,建议关注涨价机会

    化学制品
      本周市场有所震荡,其中申万化工指数下跌0.63%,跑赢沪深300指数1.97%。标的方面,涨跌靠前大多偏主题。估值方面,本周基础化工板块PB历史分位数为21%,PE历史分位数为66%,当下板块的安全垫较高。大化工行业边际变化,主要关注以下事件,一是正丙醇涨价,本周产品继续涨价;二是叶酸报价上行,三是脂肪醇涨价。房地产行业,本周政策继续发力,国内两个一线城市京沪均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政策效果也开始逐步显现,10月70城房价一线二手房环比13个月首次转涨。消费电子行业,主要有三大事件值得关注,一是华为和苹果销售数据分化,华为Mate70系列预约火爆,目前预约人数已超200万,而今年“双11”iPhone销量据统计两位数下滑;二是本周智能眼镜大事件不断,先是Rokid发布AR眼镜,紧接着三星加入智能眼镜大战。出口方面,市场对明年出口端有所担忧,商务部出台政策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eVTOL方面,中央空管委即将在六个城市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欧洲方面,我们观察到化工企业竞争力在逐步下降,比如:欧元区三季度的协议工资同比增5.4%,创1999年以来最大涨幅。   本周大事件   大事件一:10月70城房价:一线二手房环比13个月首次转涨,各线新房房价跌幅收窄。10月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收窄或转涨、同比降幅趋稳,一线二手房环比13个月首次转涨,其中上海环比上涨0.2%,北京环比上涨1.0%。   大事件二:国内两个一线城市京沪均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上海还扩大住房交易优惠税收政策覆盖面。长沙宣布,职工家庭购买首套或二套改善性自住房申请公积金贷款的,最低首付统一调整为20%。   大事件三:商务部: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通知强调,要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中国进出口银行要加强外贸领域信贷投放,更好适应不同类型外贸企业融资需求。   大事件四:Rokid发布AR眼镜,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支持。Rokid发布与BOLON眼镜联名的新一代AI+AR眼镜——Rokid Glasses,一体机身设计仅重49g支持近视定制,搭载1200w摄像头支持竖屏拍摄,搭载通义千问大模型支持AI识别、翻译、导航、提醒等功能这标志着AR技术向更广泛的日常应用场景迈进的重要一步。   大事件五:三星加入智能眼镜大战,计划2025年3季度发布。重点关注谷歌的科技媒体9to5google认为,三星XR眼镜很可能不会配备显示屏,但可以确定的是,三星XR眼镜将使用谷歌开发的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Gemini处理AI任务,支持“支付”、二维码识别、手势识别等功能。   投资组合推荐   金禾实业、利安隆、宝丰能源   风险提示   国内外需求下滑,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国际政策变动影响产业布局。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4-11-25
  • 稳健医疗(300888):全棉时代加速成长

    稳健医疗(300888):全棉时代加速成长

  • 港股周报(2024.11.18-2024.11.22):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有关工作,继续看好港股中概

    港股周报(2024.11.18-2024.11.22):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有关工作,继续看好港股中概

  • 创新器械专题—持续血糖检测CGM:复盘海外龙头发展之路,看CGM全球发展四大趋势

    创新器械专题—持续血糖检测CGM:复盘海外龙头发展之路,看CGM全球发展四大趋势

    医疗服务
      四大趋势加速CGM全球拓展。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CGM从早期探索逐渐走向成熟,以较为成熟的美国市场为例,CGM产品性能提升,医保覆盖使得CGM的行业渗透率从9.5%提升到21.4%,2023年CGM 市场规模已经破100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365亿美元。CGM未来发展呈现四大趋势:趋势一,性能全方面提升,准确率提升、寿命延长、体积缩小、算法更新;趋势二,CGM技术成熟,闭环人工胰腺成为终极目标。趋势三,从美国走向全球,CGM产品价格下行与各国医保覆盖,将驱动CGM全球市场渗透率提升。趋势四,新一代OTC产品上市,CGM逐渐从Ⅰ型糖尿病患者到Ⅱ型糖尿病患者,甚至覆盖非糖尿病患者用于健康管理。   德康医疗:行业先驱如何练成?   1)管理层:公司创始人Stuart J. Updike是行业技术开创者,基于Stuart J. Updike在1981年和其他科学家创立了马克韦尔医学研究所,创始人团队技术和院内学术优势凸显。上市以后公司吸纳全球顶尖研发以及市场销售人才,部分来自美敦力、强生等优秀人才,组建强大团队;   2)产品:2018年G6实现免指间血矫正,通过不断改进算法技术实现准确度提升,MARD值下降至8.1%。公司产品从Ⅰ型糖尿病逐步覆盖到Ⅱ型糖尿病,从接受胰岛素治疗到不接受胰岛素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2024年FDA已批准Stelo上市,这是第一个不需要处方的CGM,能够更大范围内覆盖非糖尿病患者用于健康管理;   3)渠道:公司产品最初定位于院内市场,在发展初期主要以直销渠道为主,通过搭建起院内学术团队,通过触及到医生去推动患者购买,因此公司在美国持续多年市占率第一。后期公司逐步拓展至院外市场与海外市场,通过经销商的力量实现产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到2024年Q1经销收入占比已经达到85%。在2023 年非美国地区销售收入达到70.6亿元,收入占比达到28%,并且呈现快速上涨趋势;   4)盈利能力:公司2023年总收入达到256.6亿元,净利润为38.4亿元,从2013年到2023年公司收入翻了26倍。随着后续工艺逐步改进,全球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公司毛利率也逐步提升。 2019年首次实现净利润转正,上市15年以来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2019年为7.1亿元,2020年达到32亿元,同比增长388%。   雅培:差异化战略如何超越德康? 2023年,雅培的CGM产品线在全球销售额就达到了57.6亿美元,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仅次于德康,并且凭借全球的渠道优势,在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一。 1)差异化产品研发:从产品上,雅培的FreeStyle的技术路线采用第二代连线酶传感器技术,使得产品成本相比第一代技术大幅下降,产品寿命大幅提升;2)差异化市场战略:公司凭借全球渠道优势,较早开拓美国之外市场,使得非美国地区收入36.3亿美元,非美国市场占比达到63% 。   美敦力:人工胰腺战略是否能弯道超车?1)公司是闭环人工胰腺系统开创者,2006年美敦力研发出全球第一个胰岛素泵与CGM联合使用的闭环系统 MiniMed Paradigm Real Time。;2) CGM产品技术追赶前行:2023年4月,美敦力搭配Guardian 4血糖传感器的胰岛素泵产品MiniMed 780G获得FDA批准。这一代产品采用SmartGua rd技术,具备自适应算法,不再需要指血校正。 3)人工胰腺时代来临: 2016年,首款混合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Medtronic MiniMed 670G获得FDA批准,2017年美国上市,标志着自动化胰岛素输注的一个重大突破。 2024年8月雅培和美敦力宣布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美敦力正补齐短板迎接人工胰腺时代 。   罗氏:BGM龙头强势入局CGM,后来者能够居上? 2023年,罗氏糖尿病诊断业务收入为13.7亿瑞士法郎,2020年罗氏在中国BGM市场占有率高达19.4%,仅次于强生。随着CGM市场的高速增长,BGM市场空间被挤压,罗氏于2024年3月推出了其首款CGM产品Accu-Chek SmartGuid,并于7月获得了CE认证。 1) AI算法预测为其最大亮点。其CGM产品主要卖点在于搭载了智能预测算法,可指示未来30分钟内的低血糖风险,持续预测未来2小时内的葡萄糖水平将如何发展,并估计夜间低血糖的风险,将使用户能够在并发症发生之前主动干预。 2)罗氏自身有什么独特的优势?罗氏在传统血糖测量领域处于行业龙头地位,数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有其良好品牌形象作为支撑,在CGM产品推广销售方面,罗氏也有其独特优势。   风险提示:研发不及预期,产品降价风险,专利侵权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4页
    2024-11-25
  • 医改背景下的商业医疗险发展机遇

    医改背景下的商业医疗险发展机遇

    华泰证券
    7页
    2024-11-25
  • 京东健康(06618):24Q3收入稳步增长,规模效应持续扩大

    京东健康(06618):24Q3收入稳步增长,规模效应持续扩大

  • 医药行业周报:带病人群需求或满足,商业健康险或开启医药新周期

    医药行业周报:带病人群需求或满足,商业健康险或开启医药新周期

  • 康希诺生物(06185):流脑疫苗带动季度恢复盈利,多管线构建未来增长点

    康希诺生物(06185):流脑疫苗带动季度恢复盈利,多管线构建未来增长点

  • 医药生物行业报告:以旧换新政策步入落地阶段,医疗设备板块将有望进入到业绩高增长期

    医药生物行业报告:以旧换新政策步入落地阶段,医疗设备板块将有望进入到业绩高增长期

    化学制药
      一周观点:医疗设备以旧换新政策步入落地阶段,板块业绩有望迎来拐点向上   我国医疗领域设备更新采购意向预算总金额达177亿元,医疗领域设备更新招标公告已披露的预算总金额达48亿元。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目前医疗设备更新逐步进入到意向采购阶段,前期批复项目有望逐步落地。根据众成数科数据,截至11月17日,我国医疗领域设备更新采购意向预算总金额达177亿元,医疗领域设备更新招标公告已披露的预算总金额达48亿元,其中北京、河北、福建、宁夏、海南等省医疗设备更新招标金额超5亿元。   大部分省份最优先采购超声影像诊断设备。从各省份采购产品类别情况来看,截至11月10日,全国各省设备更新招标采购品种逐渐增加,涉及产品类别(细分品种)达252个。其中,黑龙江省涉及的细分产品类别个数最多,达到了149个,云南省紧随其后,达到133个。此外,超声采购省份个数最多,达24个。各省已披露数据看,意向采购品种集中在影像和内镜类,超声、CT、消化内镜、DR、磁共振成像设备等是重点品种,其中超声采购意愿最大。   医疗设备板块将有望进入到业绩高增长期。我们认为院内医疗整顿进入常态化,对招采影响减弱;设备以旧换新政策批复稳步推进;超长期国债和贴息贷款逐步落地等利好因素推动,院内招采数据表现明显向好。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部分医疗设备产品招采快速回暖,超声、CT、MR、DR、内镜、手术机器人等领域招采金额增长较快。我们预计12月及25Q1各省份有望逐步落地以旧换新政策,相关院内招标启动,设备厂家四季度有望出现大量以旧换新订单。此外,考虑到2023年下半年医疗设备板块整体业绩基数较低,医疗设备板块将有望进入到业绩高增长区间。   本周细分板块表现   本周化学制剂板块跌幅最小,下跌0.92%;医药流通板块下跌1.11%,体外诊断板块下跌1.39%,血液制品板块下跌1.4%,医疗耗材板块下跌2.09%;医院板块跌幅最大,下跌4.81%,线下药店板块下跌4.79%,医疗研发外包板块下跌4.46%,疫苗板块下跌3.26%,医疗设备板块下跌2.64%。   推荐及受益标的:   推荐标的:迈瑞医疗、海尔生物。受益标的:联影医疗、万东医疗、新华医疗、理邦仪器、澳华内镜、开立医疗、海泰新光、微创机器人-B、天智航-U。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政策执行不及预期风险、行业黑天鹅事件。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6页
    2024-11-25
  • 医药行业周报:短期市场风险未完全释放,关注板块主题投资机会(附H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研究)

    医药行业周报:短期市场风险未完全释放,关注板块主题投资机会(附H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研究)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本周观点   本周,我们梳理了H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及其作用机理,重点介绍口服SERD上市及在研产品。   内分泌治疗为HR+乳腺癌治疗的基石,口服SERD给药便捷且有望克服耐药,目前全球仅一款产品获批,多款产品处于临床后期,益方生物国内进度领先。中国年新发HR+乳腺癌患者约25万例,内分泌治疗(Endocrine Therapy,ET)是HR+乳腺癌治疗的基石,获批用于辅助、新辅助、一线和二线治疗。ET包括SERM、AI和SERD。SERD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及前线治疗,是AI治疗失败患者的I级推荐,FIC产品氟维司群销售峰值10亿美金,但是存在肌肉给药的限制。口服SERD有望实现对氟维司群的替代,全球仅一款产品艾拉司群获批上市。在研管线中主要玩家为MNC,罗氏、阿斯利康、礼来等跨国药企的产品均处于临床3期阶段。国内方面,益方生物的口服SERD产品D-0502为进度最快,单药用于2LHR+/HER2-BC适应症于2022年推进至3期临床。   投资建议   本周医药板块下跌2.36%,跑赢沪深300指数0.24pct。板块内部来看,子板块中医疗新基建、创新药、医药商业表现相对较好,生命科学、药店、医药外包则表现居后。我们建议重视医药板块受市场定价权资金变化所带来的增量影响,尤其是阶段性布局前期超跌反弹及具有较强并购预期个股的投资策略:   创新药——中长期看好“差异化+出海预期”标的。近期受益于美联储的进一步降息预期,创新药板块情绪回暖,前期的超跌有所修复,市场风险偏好逐步回升。我们认为数据催化和BD预期(Licence-out、共同开发、NewCo)将重新成为创新药的主线,推荐关注来凯医药(LAE-102的减重1期读出和BD预期)、华领医药-B(二代GKA的美国1期读出和BD预期)、诺诚健华(11月14日研发日临近)、百利天恒(SABCS乳腺癌数据更新)。   原料药——①2023-2026年,下游制剂专利到期影响的销售额为1,750亿美元,相较2019-2022年总额增长54%,多个重磅产品专利将陆续到期,专利悬崖有望带来原料药增量需求。②2024年H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料药产量为178.9万吨,同比增长2.2%,其中Q1为86.4吨,同比下降7.0%,Q2为92.4万吨,同比增长12.8%;2024年H1,印度原料药及中间体从中国进口额为16.85亿元,同比增长6.78%,其中Q1/Q2分别为8.27亿元、8.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5%、10.41%;进口量为19.07万吨,同比大幅增长14.53%,其中Q1/Q2分别为9.14万吨、9.93万吨,分别同比增长7.21%、22.18%,进口额及进口量均达到过去4年最高水平。结合中印两国情况,原料药行业需求端边际改善明显,去库存阶段或已接近终结。随着重磅产品专利的陆续到期及海外去库存逐渐接近尾声,我们判断2024年Q3-Q4原料药板块需求端有望逐步回暖,迎来β行情。建议关注:1)2024年持续向制剂领域拓展、业绩确定性较强的个股,如奥锐特(605116)、奥翔药业(603229)等;2)新产品业务占比较高或产能扩张相对激进的个股,如同和药业(300636)、共同药业(300966)等;3)原有产品受去库存影响较大或当前利润率水平相对较低的个股,后续业绩修复弹性较大,如国邦医药(605507)等;4)具备减肥药等主题投资属性的个股,如奥锐特(605116)等。   CXO——资金面:1)美联储降息周期正式开启+中国经济刺激计划陆续出台,A股资产性价比凸显:24年9月美联储降息50bp,全球美元资产再平衡进程正式开启;9月中国经济刺激计划同期出台,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边际改善(多家内外资投行对24-25年中国实际GDP增速指引上调0.2-0.5pct);中国资产性价比凸显,MSCI中国市场指数PE仅为13.62倍,而MSCI新兴市场(剔除中国)指数PE为17.59倍。2)具备市场定价权的增量资金逐渐发生转移,由原先偏好高股息、风格保守的险资逐渐转变为以外资、ETF为主的资金,对医药等高成长行业更加友好。基本面:随着中美降息周期开启,未来医药投融资有望持续回暖(24H1全球Biotech融资同比增长63%),从而带动CXO需求的逐步改善(截至24H1,药明康德在手订单为431亿元,剔除新冠大订单后同比增长33.2%)。   行业层面我们建议关注:1)美联储利率政策的变化,2)投融资的边际变化,3)海外需求的逐步复苏,4)中美关系及地缘政治,5)创新药全产业链支持政策细则的出台。公司层面我们建议关注:1)生物安全法案短期落地受阻+外资回流再次拥抱核心资产,药明系基本面和估值迎来双利好;2)国内创新药支持政策出台受益的国内临床CRO,如泰格医药*(300347)、阳光诺和(688621)、诺思格(301333);3)减肥药、阿尔茨海默症、ADC以及AI等概念公司,如:泓博医药(301230)、皓元医药*(688131)。   仿制药——政策端随着集采政策持续优化,药品采购周期从首批的1年到目前接近4年,平均单品种入围企业由首批1家到第九批约6家。同时集采续约整体呈现竞争格局优化,降价要求温和的趋势,集采的边际影响有望不断减弱。短期来看,Q4有望迎来院内诊疗需求提升,驱动相关企业业绩增长,带来估值提升。中长期来看,板块内部分化趋势明显,在集采后周期和四同等政策推出的背景下,仿制药企业有望迎来加速行业整合,具有产品集群优势及销售能力较强、拥有原料药制剂产业链一体化的公司优势将不断显现。同时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也将持续受益,相关企业有望实现估值重塑。建议关注:1)拥有产业链优势,院内+院外有望持续放量的公司,如:福元医药(601089)、京新药业(002020)等;2)创新药管线进入兑现阶段有望带来估值重塑,同时拥有海外商业化前景的公司,如:亿帆医药(002019)、三生制药(1530.HK)、科伦药业(002422)等。   风险提示   全球供给侧约束缓解不及预期;美联储政策超预期;一级市场投融资不及预期;医药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医药反腐超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创新药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安全性生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页
    2024-11-2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