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1)

  • 牢铸生物安全优势,养殖新星迅速成长

    牢铸生物安全优势,养殖新星迅速成长

  • 华东医药(000963):4Q22净利润增长提速,利拉鲁肽获批

    华东医药(000963):4Q22净利润增长提速,利拉鲁肽获批

  • 氟化工行业研究报告:配额争夺战结束,供需两旺推升行业景气度

    氟化工行业研究报告:配额争夺战结束,供需两旺推升行业景气度

    化学制品
      随着国家保护性政策的实施叠加下游需求的不断增长,氟化工上游原材料尤其是萤石供给将持续偏紧。或萤石为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资源,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保护萤石资源。据华经研究院数据,近年来我国萤石表观消费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21年消费约586万吨,2017-2021四年CAGR超过15%,下游主要集中在氢氟酸和氟化铝,2021年占比分别为56%、或25%。或而我国2021年产量为540万吨,同比+25.6%,供给缺口达46万吨。萤石终端消费领域较广,我们预计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空调市场、集成电路等终端需求释放,萤石需求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伴随制冷剂配额争夺战落幕,二代制冷剂稀缺性进一步显现,三代制冷剂将成为主流,预计R22和R32价格共振上行。或根据《蒙特利尔协定书》或,我国正在逐步削减二代制冷剂的生产配额,到2025年发展中国家二代制冷剂削减量将达67.5%,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我国2023年R22生产配额进一步收缩,总计仅18.18万吨,届时二代制冷剂稀缺性将进一步推动价格上行。随着制冷剂配额争夺战的落幕,三代制冷剂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有望改善,据百川盈孚,以R32为代表价格呈底部上涨态势,库存逐渐降低,行业开工率缓慢复苏,当前三代制冷剂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盈利修复在即。我们预计,随着二季度空调市场逐渐复苏,制冷剂行业底部回升趋势确定。   含氟聚合物和高端氟化学品亟待国产替代,下游需求爆发将推升整个氟化工产业链景气度上行。或氟化工下游运用领域广泛,覆盖汽车、军工、电子、新能源等各个板块,我们认为当前具有较为确定性放量和国产替代需求的产品包括PTFE、或PVDF、或FEP、全氟己酮和全氟磺酸树脂。具体来看,据工信部数据,预计未来我国5G基站数量达600万个,对应高端PTFE市场规模达30~40亿元;PVDF下游主要为锂电池和涂料,据百川盈孚数据,2022年我国PVDF产量为5.78万吨,供需缺口达2.54万吨,但受限于原料R142b配额,整体供给或仍将趋紧,同时拥有原料和产品一体化的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或;据ifind数据,近年来FEP产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我国FEP产量为2.55万吨,同比+14%。当前我国FEP主要在低端领域,高端FEP电缆领域渗透率有望向发达国家70%看齐;全氟己酮主要应用于灭火剂、清洗剂和溶剂,是当前主流灭火剂七氟丙烷的良好替代,全氟己酮扩产受环评安评影响,周期至少1.5-2年,且新消防药剂厂商通过认证需要0.5-1年,认证壁垒高,需求量大;全氟磺酸树脂主要用于质子交换膜,据QYResearch数据,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85亿美元。   投资建议   当前三代制冷剂基线年配额争夺战已落幕,含氟高分子材料和含氟精细化学品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其中新兴领域贡献颇多,氟化工行业今年以来将迎来底部回升景气行情,产业链条企业有望受益,如巨化股份、或东岳集团、或三美股份、或永和股份、或金石资源等。   风险提示   下游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环保政策升级;含氟聚合物和高端氟化学品项目进展缓慢。
    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7页
    2023-04-14
  • 自产PEG获批,重组生长激素成本优化

    自产PEG获批,重组生长激素成本优化

    个股研报
      长春高新(000661)   业绩简评   2023年4月13日,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金赛药业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批准公司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规格:54IU/9.0mg/1.0ml/瓶)增加吉林省金派格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原液生产用原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衍生物(PEG)的供应商的补充申请。   经营分析   自有产能获批强化原材料供应保障,生长激素成本有望持续优化。根据公司公告,吉林省金派格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金赛药业全资子公司,PEG是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的重要原材料,本申请获批前,金赛药业需从单一供应商外购PEG。本次申请获批使得金赛药业自产PEG可用于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的生产,将有利于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的原材料供应保障和成本优化。   生长激素持续放量,新患增速逐步恢复。2022年子公司金赛药业实现收入102.17亿元(+25%),归母净利润42.17亿元(+14%)。公司深耕生长激素儿科市场,市场覆盖率持续提升,通过长效生长素产品优效和安全性的传递,实现了长效新患占比的提升。开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生长激素新患入组增速明显,23年随着公司渠道下沉及适应症拓展,生长激素业绩有望实现持续增长。   地产业务剥离有序进行,轻装上阵聚焦医药。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拟向公司控股股东超达集团转让所持有的高新地产100%股权,若本次交易顺利完成,高新地产将不再被纳入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公司聚焦生物医药核心主业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生长激素龙头地位稳固,我们维持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7.8(+15%)、55.1(+15%)、62.2亿元(+13%),EPS分别为11.81、13.60、15.38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14、12、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保降价和控费风险;生长激素竞争加剧风险;疫苗销售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达预期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14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原材料PEG供应获批,长效剂型毛利有望升高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原材料PEG供应获批,长效剂型毛利有望升高

    个股研报
      长春高新(000661)   事件   长春高新发布公告: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吉林省金派格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金赛增原液生产用原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衍生物(PEG)的供应商补充申请获得批准。   投资要点   原料药自供,毛利率有望提升   2022年生长激素长效剂型占比由2021年的18%提升到23%左右,公司实现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材料自供,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长激素长效剂型毛利率,为公司产品迭代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未来生长激素长效剂型存在竞争时,公司在定价方面更具主动性。公司同时推进金赛药业的国际产业园、敦化金派格化药原料药基地等项目的建设,保障生长激素长效剂型的产能稳定供应,助力生长激素长效剂型拓展国内儿童生长激素市场、海外市场和成人生长激素市场。   水针剂型新增适应症   生长激素水针剂型两个规格4.0IU/1.33mg/1.0ml/瓶和12IU/4.0mg/1.0ml/瓶新增因Prader-Willi综合征(PWS)、特发性身材矮小(ISS)、慢性肾脏疾病(CKD)所引起的青春期前的儿童生长障碍。特发性身材矮小是病理性矮小常见的发病原因,占比22.02%,新适应症的获批,有望进一步助力生长激素水针剂型的销量提升。   出售高新地产聚焦生物医药主业   2023年3月21日,公司筹划向公司控股股东长春超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售全资子公司长春高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交易完成后高新地产将不再被纳入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剥离地产业务之后,公司将全力聚焦生物医药核心主业发展,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盈利预测   我们预测公司2023E-2025E年收入分别为155.56、180.22、208.3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80、63.10、74.40亿元,EPS分别为12.55、15.59、18.3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4、10.8、9.1倍,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集采的不确定性,业务剥离进度不及预期,新患入组不及预期等风险。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页
    2023-04-14
  • 新股覆盖研究:三博脑科

    新股覆盖研究:三博脑科

    个股研报
      三博脑科(301293)   投资要点   下周一(4月17日)有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三博脑科”询价。   三博脑科(301293):三博脑科是以神经专科为特色的医疗服务集团。公司2020-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87亿元/11.37亿元/10.68亿元,YOY依次为-3.13%/15.20%/-6.06%,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1.59%;实现归母净利润0.62亿元/0.77亿元/0.63亿元,YOY依次为21.41%/24.22%/-17.74%,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7.45%。公司预计2023年1-3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859.09万元,同比增长28.85%。   投资亮点:1、公司由国内顶尖神经医学专家团队设立;依托首都医科大学,公司在神经外科领域打造了良好的品牌与口碑,高难度手术的占比较高。公司由国内知名神经医学专家栾国明、于春江、石祥恩及资深医院管理专家张阳等人创立,其中栾国明博士在神经外科诊疗领域拥有超过40年积累,是我国功能神经外科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于春江博士、石祥恩博士分别为我国颅底外科、颅内肿瘤领域权威专家;此外,公司还拥有王保国、闫长祥、吴斌、周健、张宏伟等一批国内知名的神经外科专家。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是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神经外科培训中心,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基地,在神经外科临床领域具备较强的影响力。公司于2010年与首都医科大学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在临床、科研两大领域达成合作,较好地树立了品牌优势;在临床上,核心院区北京三博年手术量平均3,800台左右,其中四级(最高难度等级)手术占比超过85%;在科研方面,成立以来下属院区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校局级各类科研项目160余项,在2011-2022年间共发表SCI论文395篇。2、公司依托核心北京院区实现业务在全国范围的逐步覆盖,未来将在湖南长沙、陕西西安两地新设医院。公司现拥有下属医院6家,位于北京、重庆、昆明、福建和河南,合计注册床位数为1752张;其中,核心院区北京院区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担负着公司脑科人才培养基地、疑难杂症诊疗中心、科技创新及临床转化中心等多项核心职能,为各院区提供支持及保障。公司持续推动现有院区的发展及新院区的建设;北京院区床位利用率持续处于高位,公司拟开设北京新院区,预计搬迁后床位数将从现有的254张增加至400张以上;此外河南三博于2021年9月起试运营,2022年3月开始正式运营,2022年床位利用率仅为52.87%,床位利用率有望随着院区运营的逐步推进而持续提升;同时,公司将在湖南长沙、陕西西安两地新建院区,其中湖南三博计划床位数为400张,于2020年4月已开始建设,公司预计该项目将于2024年竣工。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公司主营业务为神经外科医疗服务;考虑到目前A股上市中暂无与公司处于同一细分领域的企业,因此选取同为民营医疗机构的爱尔眼科、通策医疗作为可比上市公司,但我们倾向于认为上述公司的可比性较差。从上述可比公司来看,2022年行业平均收入规模为96.20亿元,可比PE-TTM(算术平均)为75.55X,销售毛利率为47.00%;相较而言,公司的营收规模及销售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风险提示:已经开启询价流程的公司依旧存在因特殊原因无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内容主要基于招股书和其他公开资料内容、同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存在不够准确的风险、内容数据截选可能存在解读偏差等。具体上市公司风险在正文内容中展示。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3-04-14
  • 诺禾致源2022年报&2023年一季报点评:Q1业绩略超预期,Q2有望进一步提速

    诺禾致源2022年报&2023年一季报点评:Q1业绩略超预期,Q2有望进一步提速

    个股研报
      诺禾致源(688315)   投资要点   事件:2022年4月12日诺禾致源发布2022年度报告与2023年一季度报告。2022年公司营收19.26亿元(+3.2%,括号内为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1.77亿元(-21.3%),扣非归母净利润1.54亿元(-12.6%),2022Q4营收5.61亿元(-5.0%),归母净利润6439万元(-33.0%),扣非归母净利润4936万元(-35.3%),业绩符合预期;2023Q1营收4.41亿元(+14.0%),归母净利润2250万元(+19.3%),扣非归母净利润1992万元(+60.9%),业绩略超预期。   海外业务持续高增长,国内业务有望疫后修复:分业务来看,2022年生命科学基础科研营收6.42亿元(-2.1%),医学研究与技术营收2.53亿元(-7.5%),测序平台服务营收8.35亿元(+18.6%),其他业务营收1.95亿元(-15.3%);分地域来看,2022年海外营收8.07亿元(+21.3%),营收占比42%,国内业务营收11.18亿元(-6.7%),单Q4国内外业务同比增速分别为-11.7%/7.5%,2023Q1国内外业务同比增速分别为-4%/37%。受疫情影响公司2022年国内业务增长乏力,受欧洲市场拖累,海外Q4相较前三季度27.8%的同比增速有所放缓,我们认为以上不利因素2023年皆将有望缓解。2023年Q1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增幅较大主要系公司经营持续向好,规模效益进一步显现,以及政府补助、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值税加计抵减等非经常性损益影响。   科研需求递延,Q2业绩有望进一步提速:诺禾致源为科研服务行业中高校科研业务占比最高的公司,疫情三年科研活动受损、销售人员无法入校使得业绩持续受到扰动。我们认为当前主要不利影响因素已消除,从Q1情况来看公司业务回暖迹象明显,取样量环比持续提升,考虑到2022年Q1公司承接部分天津市政府新冠检测项目,剔除此影响收入同比增长21.5%。我们认为高校科研需求将由Q1递延至Q2,同时2022年Q2受上海疫情影响华东区域营收基数较低,公司Q2业绩增长有望进一步提速。此外受益于Falcon系统全球各实验室的部署以及规模效应进一步增强,公司2022年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44.28%,盈利能力不断提升。长期来看公司国内业务回归正常,海外科研测序外包渗透率持续提升,公司作为全球科研端基因测序龙头企业,长期增长空间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疫情形势的变化,我们将公司2023-2024年总营收预期由27.6/39.5亿元调整为25.4/33.0亿元,归母净利润由3.05/4.20亿元调整为2.80/3.80亿元。我们预计公司2025年总营收42.1亿元,归母净利润5.0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45×/33×/25×,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外包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4-13
  • 需求刚性较大,关注麻醉药领域恢复性增长

    需求刚性较大,关注麻醉药领域恢复性增长

    个股研报
      人福医药(600079)   公司2022年营收223.38亿元(同比增长8.71%),归母净利润24.84亿元(同比增长88.60%),扣非归母净利润15.48亿元(同比增长53.92%)。分季度看,公司2022年Q4营收60.82亿元(同比增长6.93%),归母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16.19%)。   2022年公司子公司宜昌人福营收70.10亿元(同比增长15.43%),净利润20.78亿元(同比增长11.73%);EpicPharma营收8.75亿元(同比下降5.70%),净利润7998万元(同比下降23.85%);葛店人福营收10.16亿元(同比增长32.89%),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43.13%);新疆维药营收7.31亿元(同比增长14.65%),净利润9914万元(同比增长20.63%);武汉人福营收6.28亿元(同比下降4.90%),净利润9991万元(同比增长48.78%);三峡制药营收4.10亿元(同比增长17.26%),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减亏1009万元);北京医疗营收15.04亿元(同比增长3.65%),净利润1.14亿元(同比下降15.92%);湖北人福营收82.17亿元(同比增长5.87%),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12.68%)。   公司各医药工业子公司持续培育重点品种,核心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宜昌人福继续推进多科室临床应用工作,2022年内麻醉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约58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约11%,其中非手术科室实现销售收入约15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约27%;葛店人福、武汉人福积极布局上游原料药业务,经营成效逐步显现;新疆维药积极应对医药行业发展结构性变化的影响,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坚持市场拓展,销售规模稳定增长;各医药工业子公司持续培育重点品种,强化营销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公司积极推进“归核聚焦”工作,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2022年,公司出售汉德人福、天风证券、百年康鑫、杭州福斯特等公司股权以及乐福思集团海外两性健康业务等资产,收回投资款约39亿元,实现投资收益约8亿元;同时,公司严格控制债务规模,持续优化债务结构,资产负债率由2022年初的55.79%降至2022年末的50.19%。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3-25年EPS分别为1.41、1.60、1.83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2%、13.2%、14.6%,参考可比公司估值,考虑公司所处麻醉药行业的高景气度和领先地位,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23倍PE,对应目标价32.49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剥离非核心资产不达预期2)有息负债过多带来财务风险。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2页
    2023-04-13
  • 一季度业绩快报点评:静丙销售高增长,行业维持高景气

    一季度业绩快报点评:静丙销售高增长,行业维持高景气

    个股研报
      天坛生物(600161)   核心观点:   事件:天坛生物发布2023Q1业绩快报,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92亿元,同比增长83.30%;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增长109.23%;扣非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118.19%。   23Q1营收利润增速均大超市场预期。高增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1月静丙销售受益疫情,2-3月依然处于补库存状态。静丙短期供应缺口较大,预计销售费用明显下降,公司利润增速超过收入增速。2)医疗服务复苏带动白蛋白销售恢复高增长,白蛋白与国内手术量密切相关;3)去年Q1因新基地生产节奏安排导致同期基数较低。不过,今年一季度2.62亿的净利润仍是近年来的较高水平,单季利润额仅次于去年四季度。23Q1相较21Q1增长72.4%,两年Q1复合增长31.3%。   批签发方面:2023Q1天坛白蛋白批签发73批次,同比下降26%,静丙批签发79批次,同比增加22%,销售相对于批签发数据滞后2-3个月,预计二季度增速会回到正常水平。   血制品需求向好,行业增长提速。我们从去年起就观察到血制品销售增速高于医疗行业增速,预计主要是医保对仿制药控费后,临床血制品处方增加,静丙和凝血因子类国内人均使用量不到欧美1/10,医保压力减轻后需求有望得到释放,同时各家在十四五期间浆站建设提速,行业增速有望从之前5-10%提升至15%。   投资建议:天坛是国内血制品龙头企业,十四五期间浆站扩张最大受益者,预计成都永安、云南基地和兰州建成后,公司将拥有4000-5000吨的血浆处理能力,赶上国际一线血制品公司规模。我们预测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8/10.72/13.08亿元,同比增长15.53%、22.14%和21.93%,对应EPS为0.53/0.65/0.79元,对应PE为51/42/3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血制品安全性问题及单采血浆站监管风险、疫情反复影响采浆及终端需求的风险、新产品研发和上市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4-13
  • 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浆站建设持续突破

    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浆站建设持续突破

    个股研报
      天坛生物(600161)   业绩简评   2023年4月12日,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度业绩快报,2023年一季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2.92亿元,同比增长83%;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增长109%;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118%,整体业绩超预期。   经营分析   一季度产品放量,业绩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根据中检院数据,23年一季度公司静丙获签发批次79批,签发批次数量为行业内首位,同比增长22%,得益于产品销量增加带来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公司业绩较上年同期增长幅度较大。   新浆站接连获批,成长预期不断兑现。2023年开年以来,公司所属上海血制临城浆站等8家新浆站单采血浆许可证陆续获批,目前公司在营单采血浆站(含分站)数量达68家,浆站数量及血浆采浆规模国内领先地位稳固,成长预期不断兑现。   研发投入稳定增长,在研产品陆续步入收获期。公司血液制品产品线拥有14个品种,品种数目在国内处于第一梯队,其中白蛋白和静丙为主要优势品种,批签发量多年排名行业第一。同时公司近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研产品陆续步入收获期,其中,成都蓉生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层析工艺,10%浓度)、人纤维蛋白原和兰州血制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等临床研究项目均已完成提交上市注册申请,确保公司重组凝血因子类和免疫球蛋白类新产品在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未来有望带动公司吨浆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考虑到公司新浆站陆续获批,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我们分别上调公司23-24年净利润预测5%,预计2022-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8.78亿元(+16%)、10.43亿元(+19%)、12.81亿元(+23%)。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0.53、0.63、0.78元,对应PE分别为51、43、3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浆站拓展不及预期;单采血浆站监管风险;新开浆站带来资本开支增加;采浆成本上升的风险;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风险;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1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