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0)

  • 康泰生物(300601)2023年半年报业绩预告点评:肺炎疫苗增长显著,二倍体狂苗获批在即

    康泰生物(300601)2023年半年报业绩预告点评:肺炎疫苗增长显著,二倍体狂苗获批在即

  • 深度报告:便携超声龙头差异化竞争,AI布局画龙点睛

    深度报告:便携超声龙头差异化竞争,AI布局画龙点睛

    个股研报
      祥生医疗(688358)   以差异化竞争为战略, 软硬件打磨和创造增量市场为战术。 祥生医疗成立于 1996 年, 27 年技术研发积淀,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专利。 公司以差异化竞争为国内市场的主要战略,主打高端市场的临床专科增量需求和基层医疗的未满足需求,具体通过产品的软硬件打磨、 AI 赋能和应用场景开拓来创造超声设备在三甲影像科外的增量需求,实现国内市场的差异化竞争。   自身砥砺研发和销售,外引国际龙头为强援。 公司专注自主研发,供应链上整合高频阵列探头和换能器自主生产控制成本;产品在便携化上持续迭代,打造全球最轻薄的 SonoAir 笔记本超声,和真正随身携带的系列掌上超声,推车式超声 XBit90 等主打全球高端市场。软件上公司超前布局 AI 算法研发和针对具体应用场景的智能化软件,作为唯一数据获取者和中国医学超声人工智能联盟合作,建立数据资源核心壁垒,目前布局心脏、乳腺、妇产科等重要专科在内的 6个病种,并在 4个病种上实现突破。公司超声乳腺四分类人工智能(对应产品是四分类三维乳腺 AI 智能诊疗仪)已经拿到二类证且是国内首个推进三类证临床的人工智能超声产品。 销售上公司两端发力,高端市场通过便携式超声切入开拓市场,基层医疗自 2018年开始联合BD打通县域市场, 逐步渗透2000个县域市场。公司签约飞利浦共襄国内市场开拓,有望便携化智能化和渠道销售上强强联合、深度合作,对祥生打开二次增长曲线有较大意义。   海外销售恢复迅速, 国内业务持续发力,预计公司进入业绩增长快车道。海外超声市场由于疫情的影响退散进入快速恢复阶段,从海关出口数据来看,2020 年国内超声出口金额增速由于海外疫情下滑, 2021 年低基数下增速恢复到同比 23.6%, 2022 年同比增速稍有下滑至 16.7%, 2023 年出口金额 Q1 同比增速约 20.6%。祥生医疗 2022 年增长受到较大影响, 2022 年 Q1 收入同比增长 23.04%, 2022 全年收入同比下降 4.27%, 2023 年 Q1 收入同比增长64.5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11.31%,预期 2023 年在海外需求持续修复下收入端恢复 60%高增速。 公司国内业务上同步发力,在三甲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双端发力,以掌超为切入点带动便携和推车式超声放量,预计公司 2023 年重回高速增长快车道。   投资建议: 基于公司的差异化竞争战略, 预计 23-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 亿元、 2.4 亿元、 3.0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73.5%、 28.8%、 28.3%,对应当前市值 PE 分别为 26、 21、 16 倍,低于行业平均估值水平。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便携超声销售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和获批不及预期、海外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基层需求开拓不及预期、 AI 超声三类证标准下达时间不及预期。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3-07-22
  • 实验室建设+市场拓展,协同发展突破山海

    实验室建设+市场拓展,协同发展突破山海

    个股研报
      迪安诊断(300244)   主要观点:   实验室+产品持续拓展,第三方检测一体化服务先行者   迪安诊断成立于2001年,成立初期以代理国外知名体外诊断产品为业务基础,凭借自身扎实的业务能力不断向服务和产品端延伸,目前已形成了“产品+服务”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从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监测、研究等多方面提供检测、产品供应和增值服务。截至2022年底,公司经营42家连锁化医学实验室,覆盖全国90%的省份和地区,服务医疗机构超过20000家,服务人数超过3亿人,拥有分子诊断、细胞病理、质谱诊断三大自产产品线。   诊断服务:业务规模稳定增长,解决方案能力持续提升   目前公司从三个方面进行业务布局:1)实验室布局:公司已形成“1家总部实验室+4家大区中心实验室+35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验室+43家精准中心实验室+650家合作共建实验室”的伞状网络化布局。2)精准中心布局:公司围绕三级医院,导入多组学技术平台,全面升级精准中心的建设,帮助医院打造一体化的精准诊疗模式,2022年,公司新增13家精准中心,24年预计有望整体达到70家。3)合作共建:公司推动共建实验室的运营效率提升并帮助进行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推进城县乡卫生一体化。2022年,公司合作共建实验室增至650余家,累计协助10家医院通过了ISO15189现场评审,持续对外赋能。   产品业务:发展迅速,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公司以客户需求及临床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不断打造内生高成长性价值链,公司现已完成了三大生产线的布局。1)迪安生物:目前已形成分子诊断、病理诊断和POCT三大产品转化平台,可以提供宫颈癌“筛查闭环”整体解决方案、新冠自动化、规模化快速检测全场景解决方案等。2)凯莱谱:重点围绕临床诊断、多组学研究、生物标志物发现和转化三大应用方向,将多组学数据研发转化、临床质谱试剂与仪器自主研发生产及中心实验室服务等业务模式融合创新。3)迪谱诊断:在病原微生物鉴定与耐药检测、药物基因组学、肿瘤早筛与伴随诊断等诸多应用领域形成“四位一体”解决方案。   需求持续膨胀,特检市场规模具备较大提升空间   中国ICL市场发展较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至2021年底,中国有2,100余家ICL,而美国有超7,500家。若剔除COVID-19检测,中国的ICL市场由2017年的人民币147亿元增至2021年的人民币223亿元,并预计于2026年增至人民币513亿元,在疫情影响消散后,中国的ICL市场预期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疫情等事件的冲击,民众对于个人健康关注度持续提高,特检需求未来有望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   公司是以第三方检验服务为基础、“产品+服务”全产业链覆盖的医学检验平台,精准中心数量的增加推动特检业务占比提高,业务结构的优化为公司长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我们看好公司在医学检验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服务口碑,预计2023~2025年将实现营业总收入142.29/161.54/180.73亿元,同比-29.8%/+13.5%/+11.9%;实现归母净利润10.58/13.77/16.80亿元,同比-26.2%/+30.2%/22.0%;对应PE14.08/10.81/8.86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应收账款管理不及预期;诊断质量控制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3-07-22
  • IVD行业事件点评:民营经济利好文件发布,企业应收账款收回受益

    IVD行业事件点评:民营经济利好文件发布,企业应收账款收回受益

    化学制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强调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 7 月 19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 发布,文件指出要严格执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依法依规加大对责任人的问责处罚力度,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不得以内部人员变更,履行内部付款流程等理由拒绝或延迟支付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欠款。建立拖欠账款定期披露、劝告指导、主动执法制度。完善拖欠账款投诉处理和信用监督机制,加强对恶意拖欠账款案例的曝光。完善拖欠账款清理与审计、督查、巡视等制度的常态化对接机制。   ICL、 IVD 企业新冠检测相关业务有一定应收账款,有望受益于指导意见。2020 年新冠疫情以来,国内防疫措施注重新冠阳性的分子检测, 2022 年检测方式增加常规化的抗原检测,使检测量大幅增加,对应检测服务和试剂耗材市场迅速增长。 相关公司如金域医学、迪安诊断、万泰生物、圣湘生物, 2023 年 Q1 应收账款分别为 65.9、 103.5、 51.5 和 10.4 亿元, 2023 年 Q1 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 0.31、 0.32、 0.17 和 0.6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防范化解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完善拖欠账款清理,降低企业应收账款坏账风险,或有助于提升相关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   投资建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发布有望加速相关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速度。 中长期看在 LDT 制度推进、基层医疗普及、医保支出把控趋势下看好相关行业前景。 建议关注: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圣湘生物、 万泰生物。   风险提示: 企业应收账款回收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企业经营不及预期的风险, 常规业务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政策落地程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企业受益政策程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07-22
  • 医药生物行业07月周报:淡化短期博弈,重视企业核心的竞争力

    医药生物行业07月周报:淡化短期博弈,重视企业核心的竞争力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本周医药表现强于大盘   本周医药生物(申万) 同比下跌 0.81%, 表现强于大盘。其中, 本周生物制品子行业上涨 0.66%,医药商业子行业下跌 0.5%,中药子行业下跌 0.75%,医疗器械子行业下跌 0.79%,医疗服务子行业下跌 1.12%,化学制药子行业下跌 1.42%。   本周医院板块和疫苗板块反弹较为明显。疫苗板块中与去年疫苗低基数下23 年 Q2 业绩高增, 康泰生物于周四盘后发布业绩预告, 2023H1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298%-348%。医院板块在前期跌幅较大的背景下,出现了超跌反弹,长期来看头部公司具有性价比,将逐步价值回归。   下周展望: 淡化短期博弈,重视企业核心的竞争力   近期除了中报业绩和突发事件的博弈带动的部分子板块波动外,医药板块缺乏交易动力,但我们认为此时更应该淡化短期博弈, 关注产业长期发展趋势, 关注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关注业绩和估值的平衡。 重点推荐业绩高增长且有持续性、估值仍有空间的标的百克生物,新产业、迈瑞医疗、亚辉龙、华厦眼科、爱尔眼科, 建议关注各领域竞争优势的企业: 科伦博泰、百利天恒、迈威生物、 开立医疗、南微医学。    7月月度金股   大参林( 603233.SH): 公司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连锁药店企业,建立明显区域竞争优势,并通过“并购+加盟”策略,积极拓展华东、东北及中部地区,加速全国区域扩张,同时受益于处方药外流政策,有望带来千亿市场增量。公司以中参茸为特色产品进行差异化经营,未来随着公司品牌影响力逐渐提升,销售表现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对应7月21日收盘价,2023-2025年估值分别为23X、 18X、 15X,维持“买入”评级   澳华内镜( 688212.SH): 公司为国内领先的软镜设备生产商,多年深耕行业积累领先技术优势,产品快速迭代性能逐步追赶海外品牌, AQ-300上市后有望在国内高端医院放量,行业空间大、竞争格局良好。对应7月21日收盘价, 2023-2025年估值分别为92X、 56X、 38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企业经营风险;贸易摩擦超预期;政策性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3-07-22
  • 医药:EGFR EX20ins NSCLC重磅药物落地在即

    医药:EGFR EX20ins NSCLC重磅药物落地在即

    化学制药
      外显子20突变(ex20in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发生的概率?   EGFR突变一般又主要包括4种类型:外显子19缺失突变(DEL19),外显子21突变(L858R),外显子18突变和外显子20突变,其中,外显子19缺失突变和外显子21点突变最为常见,被称为“经典突变”或“常见突变”,而外显子18点突变和外显子20突变则占比较小。EGFR外显子20突变率约10%,并且与其他已知突变不同时出现。   我国EGFR外显子20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新发人数?   2021年我国EGFR外显子20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新发人数达3.2万人。2021年我国肺癌新发患者达82.8万人,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比达90%,约74.5万人;局部晚期及晚期比例达85%,Ⅲ期及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新发患者人数达63万人;我国EGFR突变率达50%,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人数约31.5万人;外显子20突变率达10%,约3.2万人。   EGFRex20insNSCLC治疗手段?   EGFRex20insNSCLC一线治疗:国内外指南推荐参考驱动基因阴性NSCLC,尚未有效针对性治疗手段。   EGFRex20insNSCLC二线治疗:两款药物上市,分别是强生的Rybrevant和武田的莫博替尼,其中莫博替尼于2023年1月获NMPA批准上市。   重点标的:   迪哲医药:舒沃替尼二线治疗EGFRex20insORR达60.8%,高于既往全球同类产品数据。一线治疗EGFRexon20ins突变型晚期NSCLC的ORR高达77.8%,为初治患者带来新希望。   贝达药业:MCLA-129是贝达药业与Merus共同开发的针对EGFR和c-Met双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在2023AACR上,贝达药业披露了MCLA-129的Ⅰ/Ⅱ期试验结果,在18名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有2名患者为确认的PR,另有4名患者病灶缩小20%以上。   艾力斯:2023ASCO披露伏美替尼二线治疗EGFRex20insNSCLC的Ⅰ期研究,与对照组奥希替尼相比,mPFS为10.2mvs3.8m,mOS为18.9mvs11.7m,且伏美替尼安全性良好,未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   风险提示:创新药研发的确定性、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药品降价风险,医药行业政策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23-07-21
  • 肠胃品类领导者,品牌深入人心

    肠胃品类领导者,品牌深入人心

    个股研报
      江中药业(600750)   主要观点:   肠胃品类领导者,品牌深入人心   江中药业产品涵盖脾胃、肠道、咽喉、补益等多个领域,产品线丰富,是华润医药旗下OTC板块的领先企业。公司核心业务聚焦于肠胃品类,2022年公司拥有“江中”“初元”两个中国驰名商标和“杨济生”“桑海”两个江西省著名商标,夯实胃肠日常用药专家与领导者地位。公司2017年-2022年总营收实现从17.47亿元增长至38.12亿元,以年复合增长率为16.89%的速度增长。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3.16亿元,同比增长41.44%,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31.1%。   限制性股权激励,健全长效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   2021年6月,公司发布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630万股,授予价格为6.62元/股。激励方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解锁条件设置了多维考核目标,能有效调动各方人员的积极性。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96亿元,以2020年为基准,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12.17%,投入资本回报率为17.76%,研发投入强度为3.89%,达到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解除限售期的解除限售条件。   成熟产品创新价值,并购产品稳固优势   非处方药的肠胃品类是公司的核心板块。江中牌健胃消食片是公司脾胃品类的黄金单品,也是国内第一个销量过10亿的OTC中成药单品。江中利活牌乳酸菌素片是公司肠道品类的代表性品项,营收规模为5亿元。2022年公司并购融合海斯制药后,补充了海斯制药旗下收入规模4.4亿的贝飞达,补齐了公司胃肠治疗性用药的短板,进一步巩固了公司胃肠品类的核心竞争力。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45.3/54.3/65.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8%/19.9%/20.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6/8.19/9.8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8%/17.6%/19.7%,对应估值为17X/15X/12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及供应风险;疫情影响的不确定性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3-07-21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拟推行股权激励计划,彰显成长信心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拟推行股权激励计划,彰显成长信心

    个股研报
      翔宇医疗(688626)   拟推行股权激励充分调动核心团队积极性,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   2023年7月19日,公司发布《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董事、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等163名激励对象授予180万股公司限制性股票,占总股本的1.125%。授予价格为32元/股。考核年度为2023-2024年。公司拟推行股权激励,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核心团队的积极性,持续推进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公司为康复医疗器械细分赛道领军企业,产品线齐全、具备提供康复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的能力,充分受益于医疗机构建设和升级康复中心带来的增量,拥有较大发展潜能,我们维持对公司2023-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5、2.80、3.6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35、1.75、2.28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7.9/29.1/22.4倍,维持“买入”评级。   业绩考核指标有望推动业绩持续稳健增长,摊销费用对利润影响小   从考核目标来看,本激励计划的考核年度为2023-2024年,以2022年为基数,2023、2024年营收增速分别不低于50%、80%;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不低于70%、120%,考核指标完成营收增速或扣非净利润增速其一即可。换算为同比指标,2023、2024年营收增速分别约为50%、20%,扣非净利润增速约为70%、29%。根据公司测算,本次激励计划合计摊销费用2452.32元,2023-2025年分别摊销613.08、1430.52、408.72万元,我们预计费用的摊销对公司净利润影响程度不大。   公司具备出众的产业化能力、强大的渠道销售能力和广泛的终端客户积累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能够将核心技术转化为不同系列、不同型号的产品,同时具有大规模量产的能力。基于丰富的产品结构,公司能够为康复医院等机构提供丰富的康复医疗器械产品品类、配套的一体化临床康复解决方案及后续专业的技术支持服务。截止2022年公司在31个省级行政区域拥有近700人的营销团队、500余家代理商共同构成了国内庞大且完备的渠道销售网络,市场区域覆盖率较高。   风险提示: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低于预期,公司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7-21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多肽合成试剂行业龙头,自有产能落地赋能长期发展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多肽合成试剂行业龙头,自有产能落地赋能长期发展

    个股研报
      昊帆生物(301393)   聚焦多肽合成试剂的研发与生产,细分领域占据领先   历经 20 年发展,公司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多肽合成试剂研发生产企业。 公司产品主要聚焦于全系列的多肽合成试剂,并以此为依托开发了通用型分子砌块和蛋白试剂, 产品直接销往海外 30 多个国家与地区,客户覆盖海内外多个知名医药和CDMO 头部企业。短期看,公司占据多肽合成试剂细分领域领先地位, 随着新建产能的陆续落地, 业绩增长稳健。 中长期看,多肽药物领域重磅单品频出, 海内外多肽药物市场正处于快速扩容期,对上游多肽合成试剂的需求正稳步提升;ADC 药物的兴起也推动了蛋白质交联试剂业务的快速成长。 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预计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1.80/2.68/4.01 亿元, EPS 为 1.67/2.49/3.71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53.9/36.2/24.3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多肽药物领域快速发展, 对上游多肽合成试剂的需求将不断提升   多肽药物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发展仍方兴未艾,不乏有类似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等年销售超 50 亿美元的大单品获批上市; 全球与中国多肽药物市场规模预计 2026 年将分别达到 1337/93 亿美元, 2020-2026 CAGR 为 8.9%/8.8%。酰胺键是多肽药物与众多小分子药物的基本结构单元,使用多肽合成试剂能够高效简便地合成酰胺键;随着下游市场快速扩容, 对多肽合成试剂的需求将不断提升。其中,离子型缩合试剂的增速远高于碳二亚胺型试剂,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核心产品市场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自有产能建设加速推进   公司聚焦于多肽合成试剂细分领域, 能够量产并稳定供应 160 余种产品,占比总数的 75%; 其中, 离子型缩合试剂约占全球供应量的 25%,细分领域市占率排名国内第一。 以多肽合成试剂为依托,公司横向拓展了量产需求较大的通用型分子砌块与蛋白交联试剂产品,并前瞻性布局脂质体与脂质纳米粒技术领域,有望为未来业绩增长贡献新动能。为突破产能瓶颈,公司加速推进自有产能建设,未来 3 年预期有近 2000 吨新产能落地, 有望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市场占有率。   风险提示: 国内政策变动、核心成员流失、行业竞争格局恶化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3-07-21
  • 基础化工周报:草甘膦、制冷剂价格上行,化肥有望进入补库周期

    基础化工周报:草甘膦、制冷剂价格上行,化肥有望进入补库周期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上半年化工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行,根据卓创资讯统计的53个化工品中月均价处于近一年低位的占比64%,月均价处于近五年15%以下分位数的占比28%,而6月月均价上涨产品仅2个,下跌品种50个,跌幅超过10%的共9个,亏损的化工品占比超过60%。7月份以来,化工产品价格在经历了1-2个季度的连续下行后,行业经历了主动去库存至被动去库存的阶段后,产品价格开始回暖上行,像草甘膦、TDI、甲醇、制冷剂、EVA、尿素等产品价格明显上涨,CCPI价格指数从近1年低点开始明显反弹。多数化工产品库存明显下降,例如钾肥、尿素、TDI等产品库存已经下降至近年偏底水平,下游行业需求有所回暖,行业进入主动补库存周期。同时考虑到汇率、PPI等宏观经济数据的有望改善,以及近期国际原油价格、煤炭价格的上行的成本推动,我们认为化工行业整体景气度下半年有望回暖,特别是海外化肥、农药等产品库存水平持续下降,近期气候、海外事件影响粮食价格上行,有望推动钾肥、磷肥及草甘膦等农药价格的上行。   沙特、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8月份将继续自愿减产,同时美国将在今年补充战略石油储备也支撑国际油价,因此布伦特原油价格继续上涨超过80美元/桶,我们看好下半年国际油价的上行空间,近期国内终端民用天然气价格开始密集调整,天然气价格上下游联动开启,重点推荐【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膳食纤维随着健康概念推广,行业渗透率稳步增长,【百龙创园】大幅扩展产能同时积极布局阿洛酮糖等其他高端甜味剂及益生元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配额管理将在立法层面落地、行业竞争格局趋向集中,而下游需求恢复平稳增长,我们看好三代含氟制冷剂有望迎来景气复苏,同时含氟聚合物、氟化液国产化进程提速,重点推荐【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等。国际海运费持续下行,同时国内汽车产销量持续走高,海外轮胎需求回暖,未来中国轮胎的比较竞争力优势将持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重点推荐【赛轮轮胎】和【森麒麟】。俄罗斯本周宣布退出“黑海粮食协议”,同时海外花化肥、农药库存得到有效缓解,叠加近期海外粮食价格上行,农化产品价格有望上行,建议关注相关产化工品及标的:【亚钾国际】(钾肥)、【云天化】(磷肥)、【兴发集团】(草甘膦)等。   风险提示: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国内外需求不及预期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3-07-2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