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1768)

  • 医药行业点评报告:GSK接手JNJ-3989,巩固其乙肝治疗领域的领先优势

    医药行业点评报告:GSK接手JNJ-3989,巩固其乙肝治疗领域的领先优势

    生物制品
      事件: 2023 年 10 月 31 日, 葛兰素史克公司和 ArrowheadPharmaceuticals 宣布,两家公司已与强生公司旗下的杨森制药公司(Janssen)达成协议,将进一步开发和商业化 JNJ-3989(ARO-HBV)的全球独家权利转让给葛兰素史克公司。 JNJ-3989 最初由 Janssen 2018 年从 Arrowhead 获得许可,这笔交易的潜在价值当时超过 37 亿美元。   GSK 和 Janssen 的协议条款如下:   GSK 将承担杨森和 Arrowhead 之间现有许可协议的权利和义务,负责向 Janssen 和 Arrowhead 支付总计约 10 亿美元的预付款和潜在的里程碑付款。   杨森将继续自费负责 JNJ-3989 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葛兰素史克将全权负责所有未来的开发和商业化活动。   Arrowhead 将根据原始协议,收取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乙肝治疗领域, Janssen 和 GSK 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乙肝作为从未被治愈的疾病,市场潜力巨大,尤其在中国,有 8000 多万的病毒携带者。此领域曾经也是强生和众多跨国药企的优先级别项目。但是由于开发难度大,随着疫苗的接种普及,病人也有减少的趋势,纷纷放弃在这个领域继续投入。 如今,除了 GSK 依仗着 bepirovirsen 的良好数据和领先进度,继续在此领域投入,其他药企基本上已经放弃乙肝新药的研发。   强生在 2023 年 2 月份的 Town Hall Meeting 上表示,合并疫苗与传染病业务部门。公司的传染病产品管线进行重大调整,结束乙肝和丁肝产品的开发工作, 只保留一小部分有潜力的在研临床管线。   GSK Biologicals 和 Ionis Pharmaceuticals 共同开发的 HBV反义寡核苷酸药 bepirovirsen (GSK-836),则在临床 II 期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功能性治愈疗效。   300 mg GSK-836 持续给药 24 周可使 28%的核苷经治患者和 29%的初治患者实现 HBsAg 清除和 HBV DNA 阴转。停药半年后,依旧有 10%左右的病人维持功能性治愈状态。   GSK 也很快将 GSK-836 推向临床三期。目前的进度在此类药物中排名前列。   此次, GSK 从 Janssen 买走 JNJ-3989 的权益,也是计划从2024 年开始,将 JNJ-3989 与 bepirovirsen 一起进行 II 期序贯治疗试验,进一步加强 GSK 的后期专业药物管道。   2021 年 7 月, JNJ-3989 曾被 CDE 纳入拟突破性治疗品种。中国作为最大的乙肝药物市场, 未来必然也是 GSK 的布局重点,此药物会帮助 GSK 巩固其在乙肝治疗领域的优势。   投资建议: 乙肝治疗依旧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 虽然已经有很便宜的仿制药能够缓解乙肝患者的疾病进展,但是功能性治愈依旧是众多科学家和猎药人追逐的目标。   目前国内研发进度比较靠前的当属腾盛博药,潜力管线VIR2218 以及 VIR-2218 和 VIR-3434 的联合用药已推进到临床二期。   对于一些基线比较低的病人,目前国内正在进行的“珠峰计划”项目,利用长效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的联用也能帮助一部分患者达到功能性治愈的治疗目标。   推荐能够部分满足乙肝治疗临床需求的标的: 中国生物制药、 腾盛博药、特宝生物、 凯因科技。   风险提示: 临床研发失败的风险,竞争格局恶化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风险,技术颠覆风险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1-06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板块回暖,三条主线把握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板块回暖,三条主线把握投资机会

    生物制品
      关注阿尔兹海默症诊断ADPET检测需求。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诊断行业的发展趋势:Donanemab和Lecanemab主要是用于AD源性MCI患者和轻症AD,应明确诊断手段,如Aβ-PET、Tau-PET或脑脊液Aβ检测为阳性的AD患者,也需要把重度AD的可能治疗无效的患者筛选出来,通过Aβ-PET或TauPET判断疾病进程是指导临床用药必不可少的环节。脑脊液需要住院做穿刺,相比之下,Aβ-PET或Tau-PET等检测手段可实现早期、精准、无创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早期AD患者和低Tau患者的疗效更佳,催生早期ADPET检测的需求。   本周行情:本周(10月30日-11月3日)生物医药板块上涨1.69%,跑赢沪深300指数1.08pct,跑输创业板指数0.29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五。本周中信医药生物子板块除中成药外均上涨,其中涨幅前三的为化学制剂、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分别上涨2.39%、1.96%和1.96%,中成药下跌0.15%。   投资策略:医药板块回暖,三条主线把握投资机会。我们认为近期可以从以下几条线把握行情机会:关注三季度以及四季度业绩较好的公司:1、眼科服务:建议关注爱尔眼科、普瑞眼科(业绩弹性大)、华厦眼科、固生堂(经营数据强劲)和海吉亚。2.电生理集采执行,国产厂商放量周期,建议关注微电生理、惠泰医疗。3、推荐血制品板块:建议关注天坛生物和华兰生物以及博雅生物。4、建议关注山东药玻(药用玻璃龙头,一类模制瓶受益于一致性评价进展放量,成本端下行)。5、建议关注恩华药业、九典制药、长春高新、百克生物和智飞生物。6、IVD:建议关注亚辉龙、新产业。负面影响见底,布局明年,静待利好释放:1、ICL:建议关注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2、建议关注集采政策影响见底的春立医疗。3、建议关注内镜:开立医疗、澳华内镜和海泰新光。4、静待利好落地的优质生命科学上游公司:建议关注药康生物(增长韧性十足)、奥浦迈(培养基龙头)、键凯科技(peg衍生物龙头)。新版基药目录有望出台,关注中成药重点品种:建议关注:康缘药业、达仁堂、健民集团和济川药业等。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风险、研发风险,业绩风险、竞争加剧超预期风险、政策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4页
    2023-11-06
  • 三季度收入增速放缓,费用率持续下行

    三季度收入增速放缓,费用率持续下行

    个股研报
      同仁堂(600085)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公司前三季度收入137.2亿元(+25.9%),归母净利润为13.9亿元(+38.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8亿元(+39.2%)。   三季度收入增速放缓。单三季度收入39.6亿元(+16.7%),归母净利润为4亿元(+55.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亿元(+56.5%)。公司收入增长主要系,公司积极开拓市场,深化营销改革及下属子公司经营业绩不断提高所致,单三季度收入增速放缓受到院内端反腐影响。母公司在聚焦大品种战略下,主力产品持续增长,截至上半年公司前五大系列产品实现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19.9%。随着四季度安宫牛黄丸进入到旺季,有望四季度恢复增长。子公司同仁堂科技主力品种也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感冒清热系列同比增长158%,生脉饮系列收入同比增长71%,阿胶系列收入同比增长56%,金匮肾气系列收入同比增长23%,牛黄解毒系列收入同比增长13%。子公司同仁堂国药,随着香港地区经济稳步复苏,包括香港等海外市场回暖,截至上半年末,境外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35%。   费用管控有效,费用率持续下行。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6.3%,同比下滑2.1pp,主要系原料成本大幅上涨,天然牛黄价格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康美中药网,10月以来天然牛黄采购成本超过140万元/公斤。公司目前也正在建设精品安宫牛黄丸的生产线,有望通过精品化战略进一步提升产品价格,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7.8%/9%/-0.6%/1.1%,同比-1.9/-1.2/-0.7/+0.1pp,随着公司收入进一步提升,及国企改革不断推进,公司17843费用率有望进一步实现下降。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公司持续推进大品种战略,考虑到精品安宫牛黄丸即将上市及二线品种放量增长,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8亿元、23.3亿元和27.7亿元,对应PE为36倍、30倍和26倍,建议保持关注。   风险提示:中药材价格波动风险、销售改革不及预期风险、医药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1-06
  • 医药与健康护理行业信息点评:2023年ESMO年会召开,多家中国企业更新重要临床数据

    医药与健康护理行业信息点评:2023年ESMO年会召开,多家中国企业更新重要临床数据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2023年ESMO年会于10月20日召开。2023年ESMO年会于10月20日-24日在西班牙召开;ESMO年会是全球久负盛名的肿瘤领域盛会,大会涵盖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以及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肿瘤领域专家学者提供高质量的交流平台。   400余篇中国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ESMO年会。本届大会设有3场主席研讨会、28场优选论文报告会、21场mini口头报告会、18场特别会议等多种会议形式。其中常规摘要于10月16日公布,late-breaking摘要于10月19日公布。本届大会共有400余篇中国研究成果入选,数十项中国研究将亮相口头报告专场。   恒瑞医药、科伦博泰、翰森制药、百利天恒等公布ADC产品临床研究结果。恒瑞医药的HER3ADCSHR-A2009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期研究结果发布,显示出可控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科伦博泰公布TROP2-ADCSKB264治疗HR+/HER2-BC的I/II期结果,mPFS达11.1个月;翰森制药B7-H4ADCHS-20089I期结果呈现良好的耐受性和抗肿瘤活性,且于2023年10月21日就该产品向GSK达成授权;百利天恒更新EGFRxHER3ADCBL-B01D1治疗EGFRmutNSCLC、EGFRwtNSCLC的I期研究结果。   恒瑞医药SHR-1701、翰森制药阿美替尼、和黄医药呋喹替尼公布一线适应症临床数据。恒瑞医药公布SHR-1701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GC/GEJC的I/II临床结果;翰森制药的阿美替尼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NSCLC患者展现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可耐受;和黄医药发布呋喹替尼联用信迪利单抗胃癌一线数据,ORR72%,DCR100%。   益方生物、加科思、恒瑞医药均公布KRAS抑制剂临床结果。益方生物的Garsorasib(KRASG12C抑制剂)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CRC的II期临床结果读出,展现良好的初步疗效;加科思公布格来雷塞(KRASG12C抑制剂)与JAB-3312(SHP2抑制剂)联合用药治疗KRASG12C突变的NSCLC展现出积极的疗效信号;恒瑞医药的HRS-4642治疗KRASG12D突变晚期实体瘤患者的首次人体I期研究结果公布。   强生公布Amivantamab+拉泽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NSCLCIII期结果,第一三共公布Dato-DXd治疗NSCLC全球III期、HER3-DXd治疗EGFR突变伴脑转NSCLCII期结果。强生于2023ESMO公布Amivantamab+拉泽替尼vs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NSCLC的全球Ⅲ期研究MARIPOSA的初步结果:Amivantamab+拉泽替尼在PFS方面有临床意义的改善。第一三共公布Dato-DXd联用度伐利尤单抗一线治疗TNBC的I/II期结果,Dato-DXd单药治疗有或无AGA的NSCLC全球III期结果公布;HER3-DXdII期临床结果显示其在EGFR突变的NSCLC脑转患者具有良好的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建议关注:恒瑞医药、科伦博泰、益方生物、翰森制药、和黄医药、和誉、加科思。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风险、新药审批风险、新药上市风险、技术迭代风险等。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7页
    2023-11-06
  • 医药行业周报:奥赛康:创新涌流推出BIC、FIC,集采影响减弱

    医药行业周报:奥赛康:创新涌流推出BIC、FIC,集采影响减弱

    化学制药
      本周我们讨论奥赛康的发展前景。   仿制药板块:集采影响减弱+医保促进放量,预计保持“现金牛”定位。根据wind医药库,公司2023年上半年样本医院销售额前10的产品中,集采未开标/未纳入集采的品种从最新过评情况来看,相对已纳入国采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竞争格局更温和,预计未来仿制药板块受集采负面冲击的程度逐渐减弱,且新品纳入医保后的放量将进一步支撑仿制药板块的收入规模(如2023H1公司样本医院销售额前10中泊沙康唑注射液、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纳入2022年医保目录(2023年3月开始实施)),使其保持“现金牛”定位。   创新药板块:内生+外引形成创新性极强的产品梯队,储备潜在的BIC大单品及FIC早期品种。公司美国子公司AskGene成立于2012年,其管理团队多年深耕大分子领域,多位科学家曾任职于Amgen,同时公司积极与国内外知名药物研发企业进行联合研发和技术引进,与知名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内生+外引并举大力推进创新转型,研发管线中涵盖具有竞争力的潜在BIC大单品+FIC早期品种:   1)ASKB589:ADCC增强型CLDN18.2单抗,同类品种中全球进度最快的Zolbetuximab处于BLA阶段,曾获得FDA优先审评,Zolbetuximab的两项大III期临床表明,采用CLDN18.2靶向+化疗治疗CLDN18.2阳性的晚期胃癌,不仅能够达到较高的ORR,且能有效转化成PFS、OS获益。胃癌患者的HER2阳性突变率约10%~20%,而CLDN18.2在胃癌患者中阳性率接近60%,对应庞大的患者人群。   ASKB589在分子设计和细胞株构建上采用去岩藻糖技术,进一步增强ADCC和CDC功能,早期数据显示其具有BIC潜力。ASKB589+化疗+PD-1一线治疗CLDN18.2阳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的III期研究于23年10月获NMPA批准开展,有望未来读出更具突破性的数据。   2)ASKG915:PD-1抗体/IL-15前药双功能融合蛋白,是全球首个PD-1/细胞因子前药融合蛋白,于近期完成了美国首例患者给药。ASKG915的开发基于公司特有的SmartKine®技术平台,该平台能够有效地延长药物的半衰期,ASKG915在正常的系统循环中以完整的前药形式存在,通过PD-1抗体实现在肿瘤部位被局部激活,可显著降低系统毒性,有望针对PD-1疗效不佳的“冷肿瘤”发挥优势。ASKG915在美国临床研究的批准,亦侧面证明公司SmartKine®技术平台的先进性和临床价值,有望随后续ASKG915的数据读出得到更多境外资本青睐。   3)其他重要产品:第三代EGFRTKI、麦芽酚铁胶囊处在III期临床阶段,有望在24至25年陆续批准上市,两款适应症均对应庞大人群。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板块上涨,在所有板块中排名第五。本周(10月30日-11月3日)生物医药板块上涨1.70%,跑赢沪深300指数1.09pct,跑输创业板指数0.29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五。   本周中信医药子板块除中成药外均上涨。其中,化学制剂和医疗服务涨幅较大,分别上涨2.40%和1.96%;中成药下跌0.15%。   投资建议:创新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本源,建议关注创新药械   投资标的   (1)生物类似药临床研究成功概率高,出海逻辑于近期得到验证,关注布局美国市场的标的:百奥泰、复宏汉霖等;   (2)持续技术迭代、媲美外资产品,未来发展空间广阔的医疗设备标的: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祥生医疗等;   (3)政策助力国产化率提升,叠加自身经营不断强化的体外诊断企业:新产业、亚辉龙、九强生物、迪瑞医疗等;   (4)市场格局好、产品及价格均有竞争优势,且反腐影响有限的电生理厂家:惠泰医疗、微电生理等;   (5)部分制药/科研上游标的,正相继进入基期新冠影响出清的阶段,短期表观增速改善,长期项目推进、新市场拓展逻辑不变:奥浦迈、键凯科技、海尔生物等。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贸易摩擦的相关风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安全性生产风险,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页
    2023-11-06
  • 覆盖客户商业化项目增加,产品放量可期

    覆盖客户商业化项目增加,产品放量可期

    个股研报
      奥浦迈(688293)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公司实现收入1.7亿元(-23.1%),归母净利润为4318万元(-48%),扣非归母净利润3170万元(-56.9%)。   业绩基数较高影响表观增速。单三季度实现收入5044万元(-34%),预计培养基业务收入有所下降,CDMO业务收入有所增长。前三季度公司业绩表观下滑,主要系去年同期业务基数中包含新冠检测试剂客户和海外某临时采购的大客户,剔除上述因素影响后,预计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培养基收入较快增长。全年销售毛利率为58.8%,同比-7.9pp,预计主要系收入下降固定成本摊销减少。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率6.8%(+2.4pp),管理费用率20.4%(+6.5pp),研发费用率19.1%(+8.2pp),预计主要系收入下降导致费用率有所上升。   商业化项目持续增加,培养基放量可期。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培养基覆盖162个药物项目,较2022年末增加51个;其中商业化项目3个。公司与核心战略客户开展深入合作,随着相关客户推进备货采购工作,公司未来培养基收入有望快速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0.51元、1.80元、2.29元,公司是国产培养基龙头,预计未来核心客户产品放量有望带动公司培养基销量,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风险提示:产品出海不及预期风险、创新药行业投融资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1-06
  • 胃黏膜保护药物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胃黏膜保护药物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制药
      胃黏膜损伤可引起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多种胃肠道疾病,根据药物构成成分可将胃黏膜保护药物分成铋制剂、前列腺素及其衍生物、铝制剂等。胃黏膜保护药物当下已处于成熟期,多种创新药与仿制药相继问世,促进胃肠疾病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意见推陈出新,为胃黏膜保护药物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17至2022年间,胃黏膜保护药物行业规模逐渐扩张,由6.2亿元增至7.6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3.9%,预计至2027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9亿元,2023至2027年复合增长率为3.1%。本文将从胃黏膜保护药物行业发展历程、行业特征、产业链各环节情况、行业规模和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头豹研究院
    19页
    2023-11-06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库欣库存创近9年新低,AI芯片禁令加速产业链本土化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库欣库存创近9年新低,AI芯片禁令加速产业链本土化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基础化工:库欣库存创近 9 年以来新低,布油价格维持 90 美元/桶以上,关注顺周期品种。根据 EIA 本周库存周报显示,美国库欣地区库存降至 2101.3 万桶,创2014 年 11 月以来新低。此外伊朗外长呼吁对以色列实施石油禁运,油价波动走高。根据 2012 年以来油价和库存做回归分析,我们认为二者之间长期呈较强负相关性,可作为供需估值参考。当前 OECD 商业油品库存约 28 亿桶,参考 20-22 年同等库存,对应油价约 90-100 美元/桶,当前油价与历史区间相符。预计 Q4 原油供应和库存或维持相对低位,以及巴以冲突影响,短期内对油价可形成一定支撑,叠加下游制造业景气度有望温和上行,我们看好 Q4 整体石油化工的业绩表现。   精细化工及新材料:围绕国产替代、行业边际改善、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三大主线进行布局:   (1)国产替代主线:产业东移趋势明确,布局高壁垒+国产化率的特气。17 日美国商务部发布芯片出口禁令新规,对中国半导体的制裁进一步升级,出口受限芯片范围可能扩大到英伟达专供中国的 A800、H800,以及消费级芯片 RTX4090。制裁升级或倒逼半导体国产替代,根据 IDC 信息,中国本土 AI 芯片厂商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3 年 H1 中国加速芯片市场规模超 50 万张,本土芯片品牌占比约10%。我们认为产业东移趋势明确,半导体供应链本土化有望成为长期趋势。特气作为半导体制造的重要耗材之一,占晶圆制造材料市场比例约 15.2%,并拥有多重壁垒。根据 TECHCET 预测 2027 年电子特气市场空间将达到 92 亿美元,5年 CAGR 6.3%。2020 年我国电子特气国产化率仅 14%。仍有较大国产替代空间。   (2)行业边际改善主线:国家持续推动 5G 建设,有望催生特种树脂需求。21 日中国 5G 发展大会在上海开幕,会议表示要提升多元 5G 网络供给能力,前瞻布局5G-A 并推进 5G 轻量化(RedCap)。截至 9 月底,中国已累计建成开通 5G 基站318.9 万个,累计同比增长 44%,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 5G 网络。高频通信材料是 5G 发展关键基础材料,因天线电性能受覆铜板介电常数稳定性影响较高,需要采用特种树脂制作高频高速覆铜板,催生对 PTFE、PPO、LCP 等特种树脂需求。根据 Prismark,受基站建设、数据中心等需求推动,22 年高端覆铜板消费量逆势增长 3%。预计到 23 年高频高速覆铜板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310 亿元,根据测算,对应特种树脂空间有望突破 70 亿元。   (3)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主线:复合集流体或将用于问界 M9,四季度复合铜箔产业化有望提速。根据财联社援引上证报信息,复合集流体可能用于赛力斯问界M9 车型,或成为广汽埃安弹匣电池 2.0、宁德麒麟电池后,又一装车案例。目前多家材料和设备厂商陆续发布公告复合集流体订单、投资计划或战略合作。5 月以来,多家公司已送样。电池材料整个验证周期为 3-6 个月,我们预计 Q4 验证结果将陆续出炉,产业化有望提速,23 年或将成为产业量产元年。   行情回顾   行情数据:本周申万基础化工指数涨跌幅-3.86 %,排名 19/31。年初至今累计涨跌幅为-15.35%,排名 21/31。石油化工指数周涨跌幅为-3.50%,近一年涨跌幅为-6.97%。精细化工及新材料指数周涨跌幅为-5.16%,近一年涨跌幅为-16.89%。板块估值:本周新材料板块 PE-TTM 下穿 5 年历史中位数,逼近 20%分位,我们认为目前板块估值安全边际尚可。   投资建议   本周我们继续看好以下主线:(1)基础化工:我们认为原油供需缺口或在化工品价格端形成支撑,伴随下游制造业景气度或温和上升,有望推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回升。建议关注顺周期行业头部企业,万华化学、宝丰能源、华鲁恒升、桐昆股份。(2)新材料:围绕国产替代、行业边际改善、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三大主线进行布局:a)国产替代主线:随半导体产业东进,核心材料加速本土化配套,建议关注国产化率较低的方向,相关标的:雅克科技、华特气体。b)行业边际需求改善线: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和新兴科技领域崛起,有望拉动上游材料需求,建议关注:斯瑞新材、瑞华泰、圣泉集团、长阳科技。c)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线:下游以锂电为代表的产业不断技术创新,也将催生新材料的迭代升级。建议关注兼具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低成本综合优势的复合集流体,相关标的:宝明科技。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低于预期,国际油价大跌,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跌等
    甬兴证券有限公司
    20页
    2023-11-06
  • 医药生物2023年三季报总结:情绪回暖,静候反弹

    医药生物2023年三季报总结:情绪回暖,静候反弹

    医药商业
      主要观点   医药刚需属性明显,新技术、新产品突破孕育新动能。据上海证券报,截至10月30日晚,共有488家A股医药上市公司披露了三季报;其中,219家公司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186家公司实现营收净利双增,天士力、数字人、广誉远等16家公司扭亏为盈。在全球老龄化加剧、疫情后我国诊疗行为回归正轨的大环境下,未来随着国产产品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望孕育增长新动能,交出业绩新“答卷”。   创新药:国产创新药商业化持续提速,大单品迎来黄金放量期,出海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中国创新药企正从Biotech逐步走向Biopharma,拥有自主研发实力且拥有疗效好、差异化的管线,拥有强有力的商业化团队,终将走出属于自己的成长曲线。   中药:板块业绩增长显著,一定程度由于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中药具有一定的消费属性,滋补效用在大众认知中较为突出,中药产品的销售情况持续向好。   化学制剂:行业深化变革,看好集采推动放量的潜力品种,以及复杂制剂、特色改良制剂;建议关注多渠道协同、商业化优势显著的综合型及创新型药企。   疫苗:HPV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的销售收入在2022年实现了大幅增长,看好战略布局、管线规划和市场资源切换至新增重磅产品的头部创新型疫苗企业。   原料药: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虽企稳,但回升仍需一定时间,企业经营承压;转型CDMO或“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企业业绩韧性较强。   零售药房:医保改革给行业7-8月带来了短期负面影响,9-10月出现明显好转趋势;未来随着药店纳入统筹医保的门店越来越多,政策红利将进一步释放。   CXO:海外Biotech客户受融资环境回暖催化,需求逐步恢复;国内市场受资本环境影响,恢复尚需时间。GLP-1为主的多肽减肥药大受追捧,上游大型CDMO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医疗服务:前三季度民营眼科收入增速稳健,传统医疗项目增长较快,白内障中高端术式占比增加拉动毛利率提升;ok镜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增长,离焦镜增速较快。未来随着收并购持续推进,全国眼科医疗服务网络布局日渐完善,提升整体竞争力。   医疗器械:建议关注四大方向:1)受下游客户去库存及需求端放缓影响减弱,业绩有望迎来反转的低值耗材相关标的;2)进口替代率低,三季度政策影响下超跌设备及高值耗材相关标的;3)化学发光集采落地后受益的相关领域龙头;4)国产CGM放量相关标的。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诚益通、昌红科技、百奥泰、济民医疗、信邦制药、和黄医药、康诺亚、迈威生物、维力医疗、普门科技、开立医疗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6页
    2023-11-05
  • 业绩持续高增长,利好政策打开市场需求

    业绩持续高增长,利好政策打开市场需求

    个股研报
      山外山(688410)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收入5.8亿元(+122%),归母净利润为1.8亿元(+431.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7亿元(+529.4%)。   单三季度维持高增长,耗材快速增长。公司单三季度收入1.8亿元(+71.1%),归母净利润为0.5亿元(+176.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5亿元(+226.6%)。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一方面是来自于设备板块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8月末,山外山血透机/连续血液净化设备(CRRT)销售市占率居行业第一,其中血透机达到23.5%的占比,CRRT市占率达到27.3%的占比。此外海外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海外收入6668万元,同比增长264%,目前已经在意大利、瑞士、印尼、印度、秘鲁、马来西亚、南非等70个国家打开销路。公司血透机凭借着高性价比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公司的耗材也快速上量。截至上半年公司耗材收入突破4798万元,同比增长52%,其中自产耗材收入1019万元,同比增长133%,CRRT耗材上半年也同比增长256%,随着公司目前CRRT逐步实现快速装机,预计未来将实现快速增长。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55.5%,同比增长13.8pp,实现快速增长。主要系公司高毛利的设备板块实现快速增长。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5.3%/9.3%/-2.6%/4.4%,同比变化为-2/-4.9/-2.3/-1.8pp。随着公司收入持续增长,费用率整体也将持续处于下行趋势。   政策利好,基层医疗需求有望打开。国家卫健委于2023年7月26日发布《县级综合医院设备配置标准》,规范了县级综合医院根据不同医院床位数必须配置对应数量的血液透析设备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仪(51497CRRT),该标准从2024年1月1日开始实施,预计将仅极大提升基层医疗器械的数量。同时随着医疗行业采购逐步规范化,国产企业也将进一步实现对于进口产品的替代。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设备海内外市场持续快速增长,以及耗材快速放量,预计2023-2025年公司利润分别为2.4亿元、2.6亿元和3.2亿元,对应PE为27倍、25倍和21倍,建议保持关注。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失败、设备市场竞争激烈、部分核心原材料进口采购等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3-11-0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