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11)

  • 化工行业周报:暂停审批部分地区“两高”项目,万华福建MDI设备开始安装

    化工行业周报:暂停审批部分地区“两高”项目,万华福建MDI设备开始安装

    化工行业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据NPCPI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12%左右,受3060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发改委暂停审批能耗强度不降反升地市州“两高”项目   8月17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8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了今年上半年各地能耗强度下降情况,并明确指出“对所辖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地市州,今年暂停国家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以外的‘两高’项目节能审查”。从能耗强度降低情况看,今年上半年,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还有10个省份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要求,全国节能形势十分严峻。根据发改委文件要求,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9省(区),对所辖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地市州,今年暂停国家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以外的“两高”项目节能审查,并督促各地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特别是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下一步,发改委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能耗“双控”制度,制定出台三年工作方案,指导各地扎实有力有序做好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决把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拿下来,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四部委联合发文,严控沿黄重点地区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项目   8月19日,根据发改委官网,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及水利部办公厅就“十四五”推进兰州、洛阳、郑州、济南等沿黄城市和干流沿岸县工业项目入园及严控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项目的有关事项发布通知。该通知要求全面梳理规范相关工业园区,对有关地区的拟建工业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规范,严控新上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项目,同时,加强已建成项目监管,稳妥推进园区外工业项目入园。   万华化学:福建MDI项目开始设备安装,未来规划160万吨产能   8月21日,据万华化学官网,万华福建隆重举行MDI一体化项目大型设备安装开工仪式。8月20日,据福清新闻,万华化学与国家能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万华福建40万吨MDI项目正在建设中,其中MDI装置已于8月21日开始大型设备安装,这意味着MDI一期项目将于明年9月份工程竣工,并有望于2022年底产出合格MDI产品。同时,福建MDI一期项目还配套了5.5万吨甲醇装置、10万吨盐酸电解装置;MDI二期项目配套了36万吨的苯胺装置、48万吨硝基苯装置、27万吨稀硝酸装置。万华福建MDI未来仍有继续扩产空间,未来福建基地MDI产能有望达到160万吨。108万吨苯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于6月15日第一次公示,从MDI原料单耗来看,这3*36万吨的苯胺装置可以满足120万吨的MDI的原材料需求,使万华福建基地MDI总产能达到160万吨。此外,万华化学与国家能源集团在福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国家能源集团(福建)与万华化学(福建)新材料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万华化学(福建)新材料与天津福润新能源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万华化学(福建)新材料与国能(福州)热电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综合能源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区域热电联产能源站,促进能源的梯级利用,实现高效减排环保目标。   凯立新材:经营情况持续改善,多领域技术储备支撑发展   8月15日,公司公告2021年半年报。据公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3亿元,同比增长37.25%;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增长41.95%。公司经营情况较去年同期有大幅改善:2021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264.59万元,实现净利润8,282.11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99.70%,主营业务突出。毛利率方面,贵金属价格波动对公司毛利率几无影响。公司目前正逐步加磅基础化工、新能源等领域催化产品及技术储备;继续夯实精细化工领域技术基础,持续取得突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566.5万元,同比增长35.43%,主要系公司加大对新型均相催化剂等研发项目的投入,同时研发人员数量、职工薪酬及材料费增加导致。公司报告期内新获授权专利15项,均为发明专利。   恒力石化:“恒力速度”进军化工新材料,未来可期   8月16日,公司公告2021年半年报。据公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045.74亿元,同比增长55.25%;归母净利润86.42亿元,同比增长56.6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2.66亿元,同比增长50.44%;毛利率为15.27%,净利率为8.26%。公司的产品价格、销量齐升,上半年公司业绩大增,2021H1主要产品价格的上升是公司上半年营收的增长的主要原因。公司在中上游业务板块已形成以2000万吨原油和500万吨原煤加工能力为头,芳烃配套450万吨PX、120万吨纯苯和1160万吨PTA,烯烃配套180万吨纤维级乙二醇、85万吨聚丙烯、72万吨苯乙烯、4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和14万吨丁二烯,煤化工配套75万吨甲醇、40万吨醋酸、30万吨纯氢和12.6万吨液氮。在“双碳”目标下,公司依托现有的原料加工资源、外购资源空间和装置优化潜力,以“恒力速度”积极布局包括可降解新材料产业链、锂电产业链、光伏产业链、新型工程塑料产业链等高增长、高潜力新材料领域,不断强化“大化工”平台的综合优势,未来可期。   桐昆股份:多因素促使业绩大增长,全布局强化长丝话语权   8月17日,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据公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01.86亿元,同比增长41.43%;归母净利润41.34亿元,同比增长309.5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1.36亿元,同比增长310.74%;毛利率为12.75%,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3.72%,同比提高8.96个百分点。公司主要产品价格大涨、新产能投放、浙石化稳定运行助力公司业绩增长: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毛利润38.49亿元,同比增长213.61%,毛利率为12.75%,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3.72%,同比提高8.96个百分点。公司业绩优异一方面来自主要产品的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恒超50万吨/年长丝项目投产带来产能、销量的双增,POY、DTY销量同比增加。目前公司拥有420万吨/年PTA、830万吨/年涤纶长丝产能,涤纶长丝国内市占率约20%,全球占比约12%。我们认为,涤纶长丝未来的竞争更多是全产业链的竞争,因此在布局涤纶长丝产能的同时,同步规划新建PTA产能,可以发挥规模优势、保证竞争优势,而在建项目的建设将能进一步优化增强公司产业链、规模优势,夯实涤纶长丝市场话语权,保障公司未来成长。   华恒生物:营收同比高增长,布局香精香料及生物基材料   8月17日,华恒生物发布2021年半年报。据公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80亿元,同比上升46.88%;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下降4.1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56亿元,同比下降5.4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78%,同比下降7.38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11亿元,同比增长0.51亿元。公司营收增长明显,净利润基本持平,主要因为销量和原料成本上升:单季度来看,2021Q2公司营收2.15亿元,同比增长66.75%,环比增长29.98%;毛利润0.64亿元,同比增长10.25%;毛利率为29.94%,同比下降15.34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减少0.05%,环比减少0.10%。营收同比、环评增长明显,主要是因为公司产品销量大幅增加;但毛利和净利增幅较小,主要是因为营业成本增加及管理费用增加。目前,公司为完善产业链,进一步扩展业务范围,拟投资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建设7000吨/年β-丙氨酸衍生物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丙氨酸产业链的地位,提高市场占有率,有望为公司带来1.4亿元的营收增量。同时,为了加快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布局,充分发挥先发优势,公司拟与关联方(公司高管)张学礼、郭恒华、张冬竹、樊义合资设立华恒香料科技有限公司和礼合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布局香精香料及生物基材料的研究开发,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先发优势,开发种类更多的新产品,丰富产业链的同时也为公司未来带来成长空间。   凯赛生物:合成生物学领军者,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8月18日,凯赛生物发布2021年半年报。据公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0.14亿元,同比上升27.83%;归母净利润3.26亿元,同比上升58.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06亿元,同比上升47.4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09%,同比下降1.25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39亿元,同比增加1.22亿元。营收同比、环评增长明显,主要是因为公司产品销量大幅增加;但毛利和净利增幅较小,主要是因为营业成本增加及管理费用增加。长链二元酸方面,公司DC11-DC18产品继续主导全球市场;癸二酸项目方面,公司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DC10)项目已经在凯赛太原生产基地开始建设,计划于2022年上半年建成投产;生物基聚酰胺方面,公司基于自产的生物基戊二胺与各种二元酸的缩聚可得到系列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包括PA56、PA510、PA5X等;生物基戊二胺方面,公司乌苏工厂5万吨戊二胺产能已于2021年6月底投产。研发投入方面,2021H1公司研发费用达到0.57亿元,同比增长34.7%,占总营收比例为5.57%;研发人才方面,公司在太原成立合成生物研究院,并承担合成生物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利用研发经验和研发资源与高校合作,为产业发展储备人才和技术;专利布局方面,2021H1公司继续布局生物基聚酰胺及核心单体的专利申请,并获得26个发明专利授权和1个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技术方面,2021H1主要研发投入项目包括生物法癸二酸技术(1664万元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9页
    2021-08-22
  • 2021抖音口腔护理行业洞察报告

    2021抖音口腔护理行业洞察报告

    医疗行业
      中国快消品销售复苏,个护销售额增长最强劲   疫情后,中国的快消市场依然有不错的表现,2021年春节消费表现强劲。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1年春节期间快消品全渠道销售额较2020年同期增长11%,较2019年同期增长15%。从品类来看,个护销售额增长最为强劲,较2020年同期增长15%,较2019年同期增长25%。   口腔医疗服务市场高速增长,口腔护理意识根植心智   在消费升级及口腔护理意识增强、口腔疾病病例增加、监管政策利好的推动下,2015年到2020年,中国口腔医疗服务的市场规模由757亿元增加到1199亿元,CAGR为9.6%,预计将以19.9%的增速快速扩张,预计2025年实现2998亿元规模。   中国口腔护理行业规模超过490亿元,行业竞争激烈   2020年中国口腔行业销售规模达到491亿,同比增长6.0%,口腔护理从前两年的10%以上的高增速阶段开始进入调整期,增速放缓。从行业品牌的集中度表现来看,口腔行业近年来随着创新品牌的加入,整体集中度持续下降,竞争白热化。但是,头部品牌的核心单品地位依然稳固,尼尔森数据显示,TOP100畅销品中,牙膏、漱口水等商品仍有超过85%商品去年亦上榜,无论品牌竞争如何,畅销品地位难撼。
    巨量算数
    35页
    2021-08-20
  • 2价HPV放量同比高速增长,产能顺利扩充

    2价HPV放量同比高速增长,产能顺利扩充

    个股研报
      万泰生物(603392)   事件: 公司发布 2021 年半年度报告,收入 19.64 亿元(+132.78%),归母净利润 7.22 亿元(+195.92%),扣非归母净利润 6.92 亿元(+202.45%)。   点评:   2 价 HPV 放量同比高速增长。 公司披露疫苗分部收入为 8.75 亿元,疫苗子公司万泰沧海上半年实现收入 11.14 亿元(2020H1 收入为 8 千万左右), 2 价 HPV 贡献绝大部分收入,从中检院披露的 2 价 HPV 批签发批次情况,我们预计 2021H1 批签发了 2 价 HPV230 万支左右,我们预计实现收入 7.5 亿元左右。 2021H1 批签发了戊肝疫苗共 3 批,预计批签发约 14 万支,戊肝 2021 年中标价大幅提升(2021 年为 770 元/支,之前为 160 元/支),预计 2021H1 贡献部分收入。   疫苗板块净利润率提升。 根据公告, 疫苗子公司万泰沧海上半年实现收入 11.14 亿元(2020H1 收入为 8 千万左右),净利润 4.8 亿元,剔除GSK 里程碑收入 0.85 亿元,万泰沧海的净利润接近 40%,随着收入规模提升,净利润率提升。 2020 年万泰沧海的净利润 30%(2020 年收入 9.8 亿元,净利润 3.41 亿元, GSK 里程碑收入 0.86 亿元),万泰沧海的净利润率大概能指引疫苗板块净利润率。   2 价 HPV 产能顺利扩充,供给无虞。 根据公告, 2021 年 4 月份预灌封注射器产品线获批, 产能提高至 2000 万支/年。 2021 年 7 月,新增西林瓶产线 1000 万产能, 公司二价宫颈癌疫苗的总产能达到 3000 万支/年。 根据公告,预灌封注射器包装的获批, 新增产能 1000 万支/年,进一步提升公司二价宫颈癌疫苗的供应能力。考虑到从生产到批签发的节奏,预罐封包装顺利生产的的话,预计 8 月份左右出批签发,预计 21 年贡献 300-400 万支左右,总体预计 21 年公司 2 价 HPV 批签发在 800 万支左右。产能的扩充将能很好的满足快速增长的 2 价 HPV 需求,实现顺利放量增长。   IVD 板块收入同比高速增长。 试剂收入 11.4 亿元(2020H1 收入为 6.2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82%左右,营业利润 5.06 亿元,预计净利润 4.4亿,净利润率在 38%左右。高速增长与医院终端需求较之 2020 年上半年明显恢复,常规诊断产品的销售得到较大提升有关,以及新冠相关产品在海外销售的平稳有关。研发进展顺利。 2 价 HPV 完成 WHO 预认证现场核查;9 价 HPV 完成了第三针临床现场接种工作,并同步启动了与竞品疫苗的非劣效性评价试验;传统的冻干水痘疫苗于 III 临床试验中, 新型冻干水痘疫苗(VZV-7D)开展了 II 期临床试验;鼻喷新冠疫苗处于 II 期临床试验中。   投资建议: 公司搭建了稀缺的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的病毒样颗粒疫苗技术平台,结合了病毒样颗粒疫苗免疫原性好,安全性高的特点,突破了原核表达蛋白颗粒组装的关键性技术难点,达到了生产效率与免疫效果的完美结合,除上市戊肝疫苗和二价宫颈癌疫苗外,此平台九价宫颈癌疫苗正在进行三期临床试验,并正在布局新一代宫颈癌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 二价 HPV 产能顺利扩产,驱动业绩高速成长。 我们预计 21-23 年对应 EPS 为 2.0、 2.9、 3.8 元,现价对应 21-23年 PE 为 128 倍、 86 倍、 66 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研发不及预期,销售不及预期,业绩不及预期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1-08-20
  • 上半年业绩贴近上限,下半年有望进一步加速

    上半年业绩贴近上限,下半年有望进一步加速

    个股研报
      保龄宝(002286)   事件:公司发布 2021 年半年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2.62亿元,同比增长 24.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6454.53 万元,同比增长 48.74%。   受益于赤藓糖醇供不应求,公司业绩大幅改善   今年以来受供应紧缺支撑,节后赤藓糖醇价格持续上涨,受益于此,公司二季度业绩大幅改善,单二季度净利润 5571.70 万元,同比增长 89.70%。分产品来看, 21H1 糖醇业务收入 2.55 亿元,同比增长 22.30%,占总收入的比重 20.24%, 是公司最大的业务板块,同时,糖醇毛利率提升到 26.82%,同比增加 5.15pct,成为公司业绩改善的最主要的因素。其他主要产品中,功能糖业务 2.35 亿元(同比增长 34.23%)、 其他淀粉糖 2.39 亿元(同比增长 22.71%)、果葡糖浆 2.43 亿元(同比增长 27.57%)。   整体毛利率相对稳定, 费用管控较为出色   尽管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但受益于糖醇价格大幅增长的提振,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上半年毛利率 10.80%,同比降低 0.88pct。其中,糖醇业务毛利率 26.82%(同比增加 5.15pct)、功能糖毛利率 16.90%(同比减少 5.81pct)、其他淀粉糖毛利率 8.48%(同比增加 1.63pct)、果葡糖浆毛利率 0.36%(同比下降 4.90pct),预计随着成本端边际影响降低,下半年毛利率有望改善。 费用方面, 公司整体管控较为出色,费用率有所下降,期间销售费用率 1.44%(同比下降 0.06pct)、管理费用率 3.31%(同比下降0.89pct)、财务费用率 0.48%(同比下降 0.07pct)。   公司竞争优势突出,有望充分受益减糖大趋势   作为功能糖行业龙头,我们认为公司的核心优势源于三个方面: 1)研发创新优势:公司研发投入水平行业领先,参与行业标准制订 20 余项,国际标准 1 项,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 2)全产业链优势:公司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唯一的全品类功能糖产品制造服务商,新产能建成后,赤藓糖醇产能将达到 6 万吨,阿洛酮糖产能将达到 3 万吨,充分满足下游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3)品牌与市场优势:公司多年来持续强化大客户营销与方案营销能力,为客户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客户黏性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暂不考虑增发股本摊薄,预计 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 2.0/2.9/3.8 亿元,同比 302%/47%/28%。考虑到公司未来业绩高速增长并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 22 年 30 倍 PE,目标市值 90 亿元, 对应目标价 24 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客户需求波动;原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产品销量不及预期;审批失败的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1-08-20
  • 安科生物2021年中报点评:生长激素维持高增速,研发管线进展顺利

    安科生物2021年中报点评:生长激素维持高增速,研发管线进展顺利

    个股研报
      安科生物(300009)   事件:   2021年8月19日,公司公告2021年半年报: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9亿元,同比增长36.12%,实现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50.27%,扣非后归母净利2.28亿元,同比增长55.27%。   国元观点:   业绩实现高增速,费用控制改善显著   根据公司公告,2021H1公司业绩实现高增速,Q2单季度实现营收4.84亿元(+22.11%),实现归母净利润1.18亿元(+46.23%)。公司费用控制改善显著,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率为39.07%(-1.86pct),管理费用率为6.64%(-0.58pct)。分产品来看,生物制品板块实现营收5.88亿元(+54.69%),毛利率为88.37(-0.43pct);中成药板块实现营收2.42亿元(+18.11%),毛利率为86.63%(+1.50pct);化药板块实现营收0.66亿元(+11.70%),毛利率为24.80%(+0.17pct),以生长激素为核心的生物制品板块维持高增速。   生长激素布局持续完善,不断推进新适应症拓展   公司生长激素布局持续完善,水针的6IU/8IU两种新规格补充完毕,结合此前4IU/10IU共计获批4种规格,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宽,有望助力公司水针的放量。同时,公司积极推进生长激素新适应症的拓展,近期顺利获批了用于性腺发育不全(特纳综合征)所致女孩的生长障碍的新适应症;特发性矮小(ISS)适应症也已申请上市并纳入优先审评程序。生长激素受限与产品特性与竞争格局,集采难度相对较大,我们认为短期内即使开展集采,对国内生长激素的市场格局与价格体系影响也将有限。   新产品研发进展顺利,管线丰富度持续提升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持续推进重点项目研发进展,管线不断丰富,长期增长动力充足。报告期内,公司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获批临床;曲妥珠单抗上市申请获受理,是国内第二个申报的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诊断试剂产品精子顶体染色试剂盒(抗CD46-FITC荧光染色法)完成产品备案和生产备案变更,获准生产销售;子公司安科恒益的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顺利获批上市;参股公司博生吉公司自体CD7-CAR-T细胞药物“PA3-17注射液”和同种异体CD7-CAR-T细胞药物“PA3-17注射液”均获批临床。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随着产能释放、剂型完善,公司生长激素将进入业绩收获期,新产品的管线研发布局不断完善。我们预计21-23年营业收入为22.43、28.24和35.16亿元,预计归母净利润为5.31、7.20和9.79亿元,对应EPS分别0.32/0.44/0.60元/股,对应PE分别为40/29/2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市场推广不及预期,产品安全问题,政策风险等。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1-08-20
  • 业绩符合预期,产品线不断丰富

    业绩符合预期,产品线不断丰富

    个股研报
      安科生物(300009)   业绩简评   8月19日,公司公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69亿元(+36%),实现归母净利润2.44亿元(+5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8亿元(+55%)。分季度看,公司2021Q2实现营业收入4.84亿元(+22%),实现归母净利润1.18亿元(+4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0亿元(+49%)。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   生长激素增长强劲,多业务板块稳定增长。分板块看,上半年公司生物制品的销售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同比增长54.69%;母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2.31%,净利润同比增长50.29%,预计为母公司主营品种重组人生长激素收入及推广快速增长所驱动。化学药品、中成药、技术服务产品等板块产品销售收入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经营效率不断改善,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积极优化产品结构,2021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81.07%,较2020年提升2.29%。同时公司也不断实施降本控费、为业绩增长提供了较强保障。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39.07%,较2020年减少0.87%;管理费用率为6.64%,较2020年减少0.1%;研发费用率为6.04%,较2020年减少1.53%。毛利率提升与费用率优化带来公司盈利能力提升明显。上半年公司净利率为25.46%,较2020年提升5.09%。   生长激素水针规格进一步完善,业绩高速放量可期。上半年,公司人生长激素注射液6IU/2mg/0.6ml/支和8IU/2.66mg/0.8ml/支两种规格收到国家药监局下发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水针规格持续完善,预计未来的临床推广将更加便利,高速放量可期。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1-2023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01、6.55、8.68亿元,同比增长40%、31%、33%。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生长激素新患拓展和市场推广不达预期;新产能落地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政策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1-08-20
  • 营收持稳,工厂检修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拖累业绩

    营收持稳,工厂检修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拖累业绩

    个股研报
      利民股份(002734)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25.40亿元,同比下降4.3%;实现营业利润3.25亿元,同比下降2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降18.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40亿元,同比下降20.6%。按总股本3.73亿股计,实现每股收益0.66元(扣非后为0.64元),每股经营现金流为-0.76元。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62亿元,同比下降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6亿元,同比下降46.83%;单季度EPS0.23元。   营收规模基本持稳,子公司设备检修、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业绩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与同期基本持平,分业务看,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收入分别同比+11.9%、-21.1%、19.3%至9.77、9.88、3.04亿元;从经营主体看,威远资产组收入15.8亿元,同比减少约1.3亿元(系杀虫剂主要品种生产基地);利民化学实现营收6.5亿元,同比减少约0.55亿元(所在园区蒸汽供应商设备发生故障,设备检修计划提前);双吉实现营收2.5亿元,同比增加约0.59亿元。   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下滑2.8pcts至24.7%,部分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毛利率分别同比-7.7pcts、-2.4pcts、+7.4pcts至28.6%、23.7%、17.0%。分经营主体看,威远资产组、利民化学、双吉净利润分别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573、2869、355万元至1.64、0.72、0.23亿元。   公司投资净收益同比减少58.6%至0.21亿元,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同比减少约0.33亿元,主要由于新河公司净利润下降较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约5101万元,同比下滑66%),推测系百菌清价格同比大幅下跌所致(据中农立华数据,国内百菌清21年上半年均价为2.2万元/吨,同比下降约43.6%)   优势品种投产有望为21年带来重要增量,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利民化学年产500吨苯醚甲环唑项目、新威远年产500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项目及双吉公司年产10000吨代森系列产品项目处于试生产阶段,进展顺利,有望成为公司21年重要增量来源。此外,新威远拟投资建设新型绿色生物产品制造项目、利民化学拟投资建设年产12000吨三乙膦酸铝原药技改项目和年产10000吨水基化环境友好型制剂加工项目等,目前已完成前置审批手续并启动建设。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到公司杀虫剂业务收入下滑,叠加成本有所上升,预计公司21~23年净利润分别为3.9、5.4、6.2亿元(前值为4.98、6.06、7.00亿元),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农药终端需求复苏程度不及预期风险、国内新增供给增加风险、原料及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公司项目投产进度低于预期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1-08-20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原材料上涨及检修拖累业绩,不改未来成长本色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原材料上涨及检修拖累业绩,不改未来成长本色

    个股研报
      利民股份(002734)   原材料价格上涨与检修拖累短期业绩,长期成长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8 月 19 日,公司发布 2021 半年度报告, 2021 年 H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25.40亿元,同比-4.34%;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2.47 亿元,同比-18.91%。 2021 年 Q2,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公司提前检修,拖累公司 Q2 业绩。目前草铵膦景气持续高位,公司未来新建项目较多,未来成长仍然可期。我们维持 2021-2023 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41、 6.16、 6.74 亿元, EPS 分别为 1.18、1.65、 1.81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9.5、 6.8、 6.2 倍,维持“买入”评级。   原油持续高位致多数原料上涨,公司成本提高业绩短期承压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 2021 年上半年, WTI 原油平均价格为 62.23 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为 57.01 美元/桶。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致多数原料价格上涨。根据 Wind 数据, 2021 年 H1,代森锰锌主要原料乙二胺平均价格报 30,995 元/吨,同比上涨 141.76%; 而代森锰锌价格相对稳定,公司代森锰锌业务有所承压。另外, 2021 年子公司利民化学所在园区蒸汽供应商设备发生故障,利民化学相应调整年度检修计划,由每年 8 月提前到 5 月,影响开工率,导致收入下降。我们认为,利民化学提前检修虽拖累 Q2 业绩,但 Q3 无须再检修业绩有望修复。   未来在建项目较多成长可期,回购股份彰显公司发展雄心   根据公司公告,公司目前正在建设 12,000 吨三乙膦酸铝原药技改项目、新型绿色生物产品制造项目等。根据公司半年报显示,公司拟投资 4.85 亿元建设“年产 5000 吨草铵膦项目”。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目前草铵膦价格为 25.50 万元/吨,同比上涨 36.13%。子公司威远生化拥有草铵膦产能 1,500 吨,草铵膦景气持续上行,叠加未来草铵膦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草铵膦市占率大幅提升,公司未来成长仍然可期。此外, 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回购股份, 本次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人民币 16.98 元/股,回购资金金额不低于人民币 3,000 万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5,000 万元(含),进一步彰显公司对未来发展雄心。   风险提示: 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宏观经济下行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1-08-20
  • 产业链优势增厚行业壁垒,制剂营收潜力有待释放。

    产业链优势增厚行业壁垒,制剂营收潜力有待释放。

    个股研报
      新华制药(000756)   充分发挥市场龙头作用,公司营收逐年增加。   公司是我国第一家化学合成制药企业,是全球重要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内重要的心脑血管类、消化系统类、中枢神经类等药物生产企业。拥有化学原料药、医药制剂、医药中间体三大支柱产业,5个产业园区,15家子公司,为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原料药出口五强企业、制剂出口十强企业。   2020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60.06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归母净利润3.25亿元,同比增长8.3%。2021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68亿元,同比增长3.6%;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0亿元,同比增长16%。   原料药与制剂业务齐头并进,支撑公司业绩增长。   公司化学原料药年生产能力4万吨,医药中间体50万吨,固体制剂280亿片(粒),注射剂10亿支。   原料药技术、质量、规模及产业链优势得以进一步提升,2020年收入25.66亿元,占比42.7%。主导品种咖啡因、左旋多巴销量同比分别增长26%和25%,EPA、卡比多巴、卡巴匹林钙等原料药新产品销量分别增长784%、992%、283%。   制剂十大战略品种销量同比增长56.27%。十大品种中,佳和洛、舒泰得、头孢拉定胶囊中标品种销量分别增长68.2%、52%、145.3%。克拉霉素片等5个产品6个规格国家集采中标。保畅、舒泰得被评为山东省知名产品,公司获评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   积极拓展CMO项目,国际化经营带来销售新增长点。2020年公司出口创汇达2.94亿美元,同比增长12.96%,创历史新高,其中制剂产品出口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58%。   研发投入逐年上升,科技成果逐渐显现。   2020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9.18%,其中,研发费用2.98亿元,同比增长26.74%。   新的研发平台加速形成,年内设立了新华制药(中南)临床与生物医学研究院,新华制药(济南)联合研究院和新华制药(广东)西典国际医药联合研究中心。   公司估值中枢在9.32元/股。   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高,EPS分别为0.50元/股、0.57元/股、0.66元/股。参考制药行业对应2021年市盈率中位数18.63倍,公司每股价格为9.32元/股。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一致性评价未通过的风险。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0页
    2021-08-20
  • 业绩符合预期,新活素上半年收入翻倍

    业绩符合预期,新活素上半年收入翻倍

    个股研报
      西藏药业(600211)   业绩总结: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65%;归母净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35.6%;扣非后约2.9亿元,同比增长64.8%。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7亿元,同比增长96%;单二季度实现收入5.4亿元(+64%),归母净利润1.4亿元(+54%),扣非归母净利润1.5亿元(+63%)。   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拉动公司整体毛利率。分产品来看,上半年新活素销量223万支,销售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约100%;诺迪康实现销售收入约2419万元,同比增长1.7%;依姆多实现销售收入约1.5亿万元,同比减少约3%;其余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973万元,同比增长约13%。2021Q2新活素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环比提升0.5pp至90.3%,创下单季度毛利率新高。2021年Q2销售费用2.9亿元,同比增长73%,主要是新活素销售持续大幅增长,销售费用相应增长所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3.6pp;同时公司管理费用率持续降低,2021年上半年约为9.1%,同比下滑0.8pp。   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下,心血管治疗药物新活素有望持续放量。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新活素是国家生物制品一类新药,作为治疗急性心衰的基因工程药物,能快速改善心衰患者的心衰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降低患者的心衰住院治疗费用和缩短住院时间,独家产品填补了国内治疗急性心衰的基因工程药物的空白。该药品分别于2017年、2019年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具备明显竞争优势。   布局器械与疫苗领域,为长期发展蓄力。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16%,近年来公司除自主研发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rhIL-1Ra)滴眼液项目、红景天人工栽培等其他藏中药材人工栽培研究项目以外,还布局了高科技生物医药产品,通过与阿迈特、斯微生物、俄罗斯HV公司的战略合作,增加公司在医疗器械领域和新冠肺炎疫苗领域的产品储备,拓展公司产品业务线,增强在研产品储备实力,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测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亿元、5.4亿元、6.1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约13%。考虑公司新活素进入新医保后的放量效应及公司在心血管植入领域和疫苗领域的布局,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心血管植入产品研发进度不达预期,新活素销售不及预期,新冠疫苗研发失败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1-08-1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