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
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脑机接口:临床与商业化并进
下载次数:
772 次
发布机构:
深圳来觅数据信息科技
发布日期:
2025-03-28
页数:
6页
导读:3月11日,国家医保局印发《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其中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前瞻性单独立项,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3月20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宣布中国自主研发的“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已顺利完成第三例植入。脑机接口技术作为未来产业的关键领域之一,在全球医疗领域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国内外在技术突破、临床应用以及产业化方面皆取得了显著进展。
脑机接口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Interface,BCI)是一种在人脑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的直接通信通路。它通过读取大脑的神经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被计算机或其他外部设备识别和处理的指令,从而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直接交互。
脑机接口需要从大脑中获取神经信号,这些信号主要来源于大脑的神经元活动,根据脑信号采集的方式,可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侵入式脑机接口需要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大脑内部,这种接口可以获取到更高质量、更精确的神经信号,在一些需要高精度控制的应用中具有优势,如对精细运动的控制。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是通过在透皮表面放置电极来采集神经信号,不需要进行手术植入。
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在医疗、军事、娱乐等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研究,其中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已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研究人员持续探索脑机接口对各类疾病的治疗意义,从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渐冻症),到失语症等语言功能类疾病,再到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的辅助治疗,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正以极快的速度扩张。
脑机接口技术在全球医疗领域受到高度关注,被视为未来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麦肯锡预测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亿美元,2040年达到1450亿美元,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投入。
根据《脑机接口全球临床试验注册现状分析》,截至2024年10月,全球共注册194项脑机接口相关临床试验,其中美国以80项位居首位,其他国家均为超过20项,注册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关临床试验集中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和治疗,主要适应症包括卒中、脊髓损伤、肌萎缩侧索硬化和四肢瘫痪等。
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看,海外在脑机接口的临床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多个国际企业相继于2024年开展临床试验,如由马斯克创办的Neuralink开发的全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N1,植入于颅腔,通过1024个电极记录神经活动,并将信号无线传输到应用程序进行解码,其自2024年1月以来已经完成了三例脑机芯片植入人类大脑之中,Neuralink计划在2025年再植入约20至30例,目标是2030年为超过2.2万人植入芯片;除此之外,总部位于美国的Synchron用于治疗瘫痪的微创脑机接口设备已于2024年4月宣布着手准备大规模的人体脑植入试验,目前该公司已为6位美国患者和4名澳大利亚患者植入了其脑机接口系统。
脑机接口在国内同样激起业内的广泛关注,我国正全面踏入脑机接口这一全球高度关注的前沿领域,如清华大学与博睿康公司联合开发的无线微创硬膜外脑机接口NEO系统,其于2024年8月成为我国首款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脑机接口产品,目前已成功植入3名患者。2025年3月20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宣布中国自主研发的“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已顺利完成第三例植入,此前“北脑一号”于2023年3月20日实现全球首例无线植入式脑机接口对卒中偏瘫患者的手术,目前所有植入者恢复良好。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脑机接口技术正处于临床应用和商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政策的支持、技术的突破以及资本市场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了该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然而,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伦理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商业化进程也面临着医保覆盖率低、市场准入等挑战。
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麦肯锡预测,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亿美元,2040年达到1450亿美元。 目前,全球脑机接口相关临床试验数量持续增长,主要集中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和治疗。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脑机接口技术发展,“中国脑计划”和“十四五规划”均将其列为重点扶持领域。国家医保局已出台相关政策,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为其商业化铺平道路。然而,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医保覆盖率仍然较低,商业保险公司也持谨慎态度,这成为制约脑机接口技术商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脑机接口技术根据信号采集方式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种。侵入式脑机接口能够获取更高质量的神经信号,适用于对精细运动控制要求较高的应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则无需手术,操作相对简便。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已在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失语症、抑郁症等疾病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并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
截至2024年10月,全球共注册194项脑机接口相关临床试验,美国位居首位。 Neuralink等国际企业在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并开展了大规模人体植入试验。然而,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隐私问题仍需进一步验证和解决,目前医保覆盖率较低,主要依靠自费或参与临床试验获取服务。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商业化相对成熟,部分国家已将相关辅助设备纳入医保或辅助技术资助范围。
国内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迅速,清华大学与博睿康公司联合开发的无线微创硬膜外脑机接口NEO系统已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也已完成多例植入手术。 国家政策的支持为脑机接口技术的商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医保覆盖和商业保险的纳入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主要通过自费或参与临床试验获得服务。
脑机接口赛道吸引了大量资本关注,近年来融资事件频发,尤其是一级市场投资热度显著上升。 阶梯医疗的B轮3.5亿元融资创下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最大融资记录。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未来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临床应用和商业化进程正加速推进。国家政策的支持、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资本市场的积极参与,为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然而,安全性、有效性、伦理以及商业化路径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监管体系的完善,脑机接口技术有望在全球范围内为医疗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并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但需谨慎评估其风险,并加强对伦理问题的关注。 持续关注临床试验结果和政策变化,将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脑机接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慧养老新时代来临,养老机器人驶入快车道
生物农化制品:绿色农业的新引擎
诺华重注小核酸肝外递送
生物技术2025年二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