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创新出海再扬帆,内外循环更乐观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创新出海再扬帆,内外循环更乐观

研报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创新出海再扬帆,内外循环更乐观

  2022年初至今回顾:估值触底反弹,业绩增长稳健。2022年初至今,医药生物板块整体呈现前低后高、震荡修复的走势;前三季度因内外风险因素,医药行业各板块轮番下跌;四季度起随着内外环境企稳回暖,医药板块迎来反弹。分子行业看,估值较低的医药商业、中药全年表现较好,制药、器械等子板块受集采等政策影响表现较差,医疗服务、CXO年中反弹强劲但下半年补跌后走势相对最弱。医药行业宏观数据显示,消费端同比保持稳定增长,医保支付端同比持平,生产端因去年基数较高而同比负增长。医药板块整体和细分子板块反弹后,目前估值水平均仍处于历史5年来低位,公募基金持仓也处于近3年来最低值。   国内行业政策明显回暖,海外地缘政治风险边际改善。2022年内随着价格风险、研发注册风险、商业化风险、新冠疫情风险及地缘政治风险陆续暴露落地,资本市场对此均有充分预期、甚至过度担忧。内环境看:国内医药行业政策在2022年已有明显调整改善,我们预计2023年将持续回暖。医保谈判与集采规则优化完善、降幅温和理性;创新产品不断批准上市,医疗设备贴息贷款政策出台也将进一步促进医疗新基建。外环境看:海外风险在2022年明显发酵扩大并引发市场担忧,2022Q4起有边际改善,我们预计2023年将逐步改善。FDA提高准入门槛、收紧加速批准通道,提高创新产品的远期价值,拥有创新产品的创新药研发企业相对获益。地缘政治风险引发医药产业链脱钩的过度担忧,我们认为随着产业链正常运行和订单持续增长,资本市场的过度担忧会逐步消解。   创新出海再扬帆,寻找差异化和高质量创新。总结中国本土创新药出海的过去三个阶段,我们认为创新药出海1.0的逻辑存在内在缺陷,也不适用于当前市场,2023年起创新药出海2.0的逻辑将会重建:同质化、跟随式的创新走向亚非拉,差异化、高质量的创新走向欧美日。新冠疫苗、新冠检测试剂是出海成功的典型案例。双抗、ADC、细胞基因治疗、核酸药物、新冠疫苗等药物以及医疗设备、内镜、手术机器人、基因测序仪、高值耗材等医疗器械,都将成为差异化和高质量创新的代表,也将成为创新出海2.0的重要载体。   内外循环更乐观,自主可控满足国内外需求。我们认为中国医药行业的战略将转变为内外双循环战略。中药未来方向是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建议关注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创新药、品牌中药三大方向。国产高端医疗设备、高值耗材有望打破进口垄断,IVD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国产新型疫苗有望加快上市,满足本土医疗需求升级。上游生命科学服务领域迎来国产化的黄金年代,生物制药耗材、制药装备领域的国产化正快速进行,未来短期看自主可控、长期看横向扩张。   投资建议:积极乐观,布局创新药械与自主可控。2023年医药板块整体预计比2022年更加积极乐观,投资主线仍坚持内外双循环战略,外循环布局创新药械,内循环布局自主可控。2023年度投资组合为A股: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爱尔眼科、爱博医疗、威高骨科、惠泰医疗、海泰新光、心脉医疗、拱东医疗、药明康德;H股:药明生物、康诺亚、康方生物、威高股份、锦欣生殖、先瑞达医疗。   风险提示:创新产品研发失败或进度慢于预期的风险;商业化风险;药品、器械、服务领域监管政策调整风险;全球新冠疫情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报告标签:
  • 化学制药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2822

  • 发布机构: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2-12-23

  • 页数:

    96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2022年初至今回顾:估值触底反弹,业绩增长稳健。2022年初至今,医药生物板块整体呈现前低后高、震荡修复的走势;前三季度因内外风险因素,医药行业各板块轮番下跌;四季度起随着内外环境企稳回暖,医药板块迎来反弹。分子行业看,估值较低的医药商业、中药全年表现较好,制药、器械等子板块受集采等政策影响表现较差,医疗服务、CXO年中反弹强劲但下半年补跌后走势相对最弱。医药行业宏观数据显示,消费端同比保持稳定增长,医保支付端同比持平,生产端因去年基数较高而同比负增长。医药板块整体和细分子板块反弹后,目前估值水平均仍处于历史5年来低位,公募基金持仓也处于近3年来最低值。

  国内行业政策明显回暖,海外地缘政治风险边际改善。2022年内随着价格风险、研发注册风险、商业化风险、新冠疫情风险及地缘政治风险陆续暴露落地,资本市场对此均有充分预期、甚至过度担忧。内环境看:国内医药行业政策在2022年已有明显调整改善,我们预计2023年将持续回暖。医保谈判与集采规则优化完善、降幅温和理性;创新产品不断批准上市,医疗设备贴息贷款政策出台也将进一步促进医疗新基建。外环境看:海外风险在2022年明显发酵扩大并引发市场担忧,2022Q4起有边际改善,我们预计2023年将逐步改善。FDA提高准入门槛、收紧加速批准通道,提高创新产品的远期价值,拥有创新产品的创新药研发企业相对获益。地缘政治风险引发医药产业链脱钩的过度担忧,我们认为随着产业链正常运行和订单持续增长,资本市场的过度担忧会逐步消解。

  创新出海再扬帆,寻找差异化和高质量创新。总结中国本土创新药出海的过去三个阶段,我们认为创新药出海1.0的逻辑存在内在缺陷,也不适用于当前市场,2023年起创新药出海2.0的逻辑将会重建:同质化、跟随式的创新走向亚非拉,差异化、高质量的创新走向欧美日。新冠疫苗、新冠检测试剂是出海成功的典型案例。双抗、ADC、细胞基因治疗、核酸药物、新冠疫苗等药物以及医疗设备、内镜、手术机器人、基因测序仪、高值耗材等医疗器械,都将成为差异化和高质量创新的代表,也将成为创新出海2.0的重要载体。

  内外循环更乐观,自主可控满足国内外需求。我们认为中国医药行业的战略将转变为内外双循环战略。中药未来方向是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建议关注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创新药、品牌中药三大方向。国产高端医疗设备、高值耗材有望打破进口垄断,IVD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国产新型疫苗有望加快上市,满足本土医疗需求升级。上游生命科学服务领域迎来国产化的黄金年代,生物制药耗材、制药装备领域的国产化正快速进行,未来短期看自主可控、长期看横向扩张。

  投资建议:积极乐观,布局创新药械与自主可控。2023年医药板块整体预计比2022年更加积极乐观,投资主线仍坚持内外双循环战略,外循环布局创新药械,内循环布局自主可控。2023年度投资组合为A股: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爱尔眼科、爱博医疗、威高骨科、惠泰医疗、海泰新光、心脉医疗、拱东医疗、药明康德;H股:药明生物、康诺亚、康方生物、威高股份、锦欣生殖、先瑞达医疗。

  风险提示:创新产品研发失败或进度慢于预期的风险;商业化风险;药品、器械、服务领域监管政策调整风险;全球新冠疫情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2023年医药生物行业将呈现积极乐观态势,投资主线应坚持内外双循环战略。外循环方面,重点关注创新药械的海外布局;内循环方面,则应关注自主可控领域的投资机会。报告基于2022年医药行业市场走势、政策变化、宏观数据以及风险因素分析,并结合创新药出海、中药发展、医疗器械国产化等多个方面,最终给出具体的投资建议,推荐了一系列A股和H股的投资标的。

2022年医药行业回顾与市场低位反弹

2022年医药生物板块整体呈现前低后高的震荡修复走势。一季度受多重利空因素影响大幅回调;二季度受疫情影响继续下挫,但6月后开始底部反弹;三季度受中报业绩和地缘政治风险影响情绪低迷;四季度随着政策转向边际温和、财政贴息政策推动设备更新以及疫情精准防控,板块迎来反弹。

医药板块估值与公募基金持仓处于低位

截至2022年10月底,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估值处于近五年历史低位,公募基金持仓也处于近三年最低值。尽管四季度板块反弹,但相对沪深300以及万得全A的溢价率仍处于历史低位。各子板块估值也均回落至历史低位,其中医药商业和中药全年表现较好,而制药、器械等子板块受集采等政策影响表现较差,医疗服务、CXO年中反弹强劲但下半年补跌。

主要内容

2022年行业环境回顾:政策与风险

报告首先回顾了2022年医药行业的环境,包括国内政策回暖和海外风险边际改善两个方面。

国内政策回暖

2022年国内医药行业政策出现明显调整改善,预计2023年将持续回暖。医保谈判与集采规则优化完善,降幅温和理性;创新产品不断批准上市;医疗设备贴息贷款政策出台也将进一步促进医疗新基建。报告详细分析了创新药医保谈判规则、仿制药集采、医疗器械集采以及医疗设备贴息贷款政策等,并对2021年医保谈判结果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指出创新药准入门槛较高,持续大幅降价的可能性很小。

海外风险边际改善

2022年海外风险明显发酵扩大,引发市场担忧,但2022年四季度开始边际改善,预计2023年将逐步改善。FDA提高准入门槛、收紧加速批准通道,提高创新产品的远期价值,拥有创新产品的创新药研发企业相对获益。地缘政治风险引发医药产业链脱钩的过度担忧,但报告认为随着产业链正常运行和订单持续增长,资本市场的过度担忧会逐步消解。报告还分析了FDA收紧加速批准通道的情况,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对医药产业链的影响。

创新出海再扬帆:战略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中国本土创新药出海可分为三个阶段:1.0阶段(2015-2018年)以授权合作为主,但成果有限;2.0阶段(2020-2021年)是高潮期,但阶段性受阻;2.0阶段(2023年起)将重建逻辑,同质化创新走向亚非拉市场,差异化、高质量创新走向欧美日市场。报告分析了创新药出海的三个阶段,并以新冠疫苗、新冠检测试剂、传奇生物的cilta-cel、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科伦药业和康方生物的海外授权合作等案例为例,阐述了创新药出海的成功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

坚持内外双循环:自主可控与本土需求

报告认为,中国医药行业的战略将转变为内外双循环战略。中药未来方向是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建议关注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创新药、品牌中药三大方向。国产高端医疗设备、高值耗材有望打破进口垄断,IVD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国产新型疫苗有望加快上市,满足本土医疗需求升级。上游生命科学服务领域迎来国产化的黄金年代,生物制药耗材、制药装备领域的国产化正快速进行,未来短期看自主可控、长期看横向扩张。报告详细分析了中药发展方向、国产医疗器械的国产化进程以及上游生命科学服务领域的国产化趋势。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报告最后给出投资建议:积极乐观,布局创新药械与自主可控。2023年度投资组合包括A股和H股多家公司,涵盖创新药、医疗器械、自主可控等多个领域。同时,报告也列出了相应的风险提示,包括创新产品研发失败、商业化风险、政策调整风险、疫情风险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

总结

本报告对2022年医药生物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分析,并对2023年的市场走势和投资机会进行了展望。报告认为,2023年医药行业将呈现积极乐观态势,投资主线应坚持内外双循环战略,重点关注创新药械的海外布局和自主可控领域的投资机会。报告提供了详实的市场数据、政策分析以及投资建议,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报告中对各个细分领域的分析,例如中药配方颗粒、创新药出海、医疗器械国产化、上游生命科学服务等,都提供了数据支持和专业解读,体现了报告的专业性和分析深度。 然而,报告也明确指出了潜在的风险,提醒投资者谨慎投资。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96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