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652)

    • 多个主营产品价格上涨,公司半年度业绩大幅改善

      多个主营产品价格上涨,公司半年度业绩大幅改善

      个股研报
        利民股份(002734)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业绩实现同比大幅增长。预计2025年上半年利民股份实现归母净利润2.6-2.8亿元,同比增长719.25%-782.27%;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47-2.68亿元,同比增长770.37%-844.37%。结合公司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08亿元,第二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中枢约1.62亿元,环比继续高增。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要产品销量和价格同比上涨、毛利率提升,以及参股公司业绩上涨带来投资收益增加。   核心产品景气度持续向好,盈利能力增强。据百川盈孚,2024年3月中旬至今,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市场价格分别从50、35万元/吨上涨至70.5、50万元/吨;2025年3月以来,代森锰锌的市场价格从2.35万元/吨上涨至2.5万元/吨;百菌清市场价格已从2024年1月的1.8万元/吨上涨至2025年7月的2.95万元/吨;2025年7月4日国内酒石酸泰乐菌素市场主流成交参考280元/千克,较年初的235元/千克上涨19.15%。当前正值年内需求旺季,工厂库存下降,出口数量提升,后续有望看到行业反内卷自律举措,草铵膦价格有望触底反弹。销量方面,公司已在巴西市场成功获得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嘧菌酯、丙硫菌唑和硝磺草酮五项原药的自主登记,预计未来几年海外销量将进一步提升。   新业务布局加速,AI+农药创制与合成生物学打开成长空间。2024年,公司完成对德彦智创”51%股权收购,德彦智创致力于全球化农药创制平台,并应用AI技术提升药物开发效率,2025年3月,德彦智创与巴斯夫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携手推进新农药在中国的开发、登记及商业化进程。公司还与上海植生优谷、厦门昶科生物、成都绿信诺生物等科技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RNA、噬菌体、新型小肽生物农药等产品的创制研发。这些新技术的突破有望为公司带来高壁垒的新产品和增长点。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安全生产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等。   投资建议:维持“优于大市”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多个主营产品涨价带来的利润弹性,以及公司未来与多个合作伙伴在农药创新领域的合作取得进展。考虑公司多个产品涨价幅度及持续性超预期,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9/5.88/6.48亿元(原值为4.02/4.78/5.22亿元),EPS为1.26/1.40/1.54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6.7/15.0/13.7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5-07-14
    • 技术与产业协同效应显著的综合性精细化工龙头

      技术与产业协同效应显著的综合性精细化工龙头

      个股研报
        新和成(002001)   核心观点   由校办工厂起家,新和成发展为全球化综合性精细化工龙头公司。1999年新和成由中学校办工厂新昌县合成化工厂发起设立,目前新和成已成长为维生素、香精香料、蛋氨酸、高分子材料、原料药五大产业协同发展的全球化、综合性精细化工龙头公司。   维生素与香精香料产业链相辅相成。新和成布局香精香料产业主要是基于产业链协同发展思路,香精香料与维生素产业链存在多个共用中间体,技术协同效应显著,香精香料业务是新和成维生素产业链的延伸与有机补充。例如,芳樟醇既是香精香料板块的主要产品,又是VE生产的主要中间体;柠檬醛也可作为香精香料的外销产品,又可用作自产VA的原材料。   蛋氨酸是承前启后的大单品,新和成已成为全球蛋氨酸行业龙头。承前:维生素与蛋氨酸的下游客户群体高度重叠,两个产品具有较强的产业协同效应,且蛋氨酸市场规模较大,技术门槛高,我国曾长期依赖进口,是此前亟需国产化的营养品大单品。启后:蛋氨酸的关键技术是硫化和氰化工艺,新和成将蛋氨酸领域积累的氰化技术有机迁移到新材料领域,尼龙66的关键原料己二腈、IPDI的原料IPN的生产也需氰化工艺,新和成的蛋氨酸与新材料业务存在很强的技术协同效应。预计到2025年底,新和成的蛋氨酸产能将达到55万吨/年,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蛋氨酸生产企业。   新材料重点布局己二腈,打开长期成长空间。新和成的新材料主要产品包括PPS、PPA、HDI、IPDA、IPDI等,未来将重点发展“己二腈-尼龙66”产业链。新和成布局的新材料均为我国进口依赖度较高的材料,因进口价格较高及供应链不稳定等原因下游应用场景受限,若新和成解决相关新材料的国产化问题,价格降至下游可接受的水平,新材料的需求空间则有望打开。新和成布局新材料业务的优势是新材料与公司现有业务的技术协同性显著,未来有望实现低成本生产。   投资建议:维持“优于大市”评级。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62.96/66.12/71.35亿元(原值为64.89/70.86/76.19亿元),摊薄EPS为2.05/2.15/2.32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0.4/9.9/9.2x。综合绝对及相对估值,我们认为公司股票合理估值区间在24.92-28.70元之间,2025年EPS对应动态市盈率为12-14X,相对于公司目前股价(21.27元)有17.16%-34.93%的溢价空间,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与市场竞争风险,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及贸易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7页
      2025-07-02
    • 氟化工行业:2025年6月月度观察:三代制冷剂长协价格落地,重视供给侧受限品种

      氟化工行业:2025年6月月度观察:三代制冷剂长协价格落地,重视供给侧受限品种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6月氟化工行情回顾:截至6月末(6月27日),上证综指报3424.23点,较5月末(5月30日)上涨2.29%;沪深300指数报3921.76点,较5月末上涨2.12%;申万化工指数报3490.59,较5月末上涨3.15%;氟化工指数报1360.17点,较5月末上涨6.23%。6月氟化工行业指数跑赢申万化工指数3.08pct,跑赢沪深300指数4.11pct,跑赢上证综指3.94pct。据我们编制的国信化工价格指数,截至2025年6月27日,国信化工氟化工价格指数、国信化工制冷剂价格指数分别报1184.89、1843.71点,分别较5月底+0.17%、+1.90%。   三季度制冷剂长协价格落地,预计三季度零售价格将持续增长。根据卓创资讯,部分空调企业三季度长协价格明确,其中R32为5万元/吨电汇(5.06万元/吨承兑),相比二季度+4000元/吨;R410A为4.9万元/吨电汇(4.96万元/吨承兑),相比二季度+2000元/吨。另据卓创预计主流产品三季度价格稳定增长。预计7-9月R32均价分别在5.3/5.3/5.4万元;R134a分别在4.9/4.95/5万元。其中7-8月份为空调厂生产淡季,对应制冷剂需求或有减少,但生产企业亦有一定检修计划,同时出口市场仍存增量预期下,制冷剂R32价格延续高位偏强运行概率较大。随着R134a配额的持续消化,企业挺价心态或持续增强,高价报盘或陆续落实,同时随着9月份出口需求的逐步释放,市场或有进一步冲高的可能。   内贸价格方面,根据百川盈孚、卓创咨询,本月R22维持报价37000元/吨;R134a报价提升至49000元/吨,较上月+1500元/吨;R125维持报价46000元/吨;R32报价提升至53000元/吨,较上月+4000元/吨;R410a报价提升至49000元/吨,较上月+1000元/吨;R152a报价提升至30500元/吨,较上月+2500元/吨;R142b维持报价30000元/吨;R143a维持报价46000元/吨。   出口价格方面,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R32、R134a等产品价差快速收敛。具体来看,2025年5月R32出口均价为43025元/吨,与内贸价差为7225元/吨;R22出口均价为25363元/吨,与内贸价差9137元/吨;R134a出口均价为43797元/吨,与内贸价差为4016元/吨;R125/R143系列出口均价为33240元/吨,与内贸价差12823元/吨。   2025年二季度空调整体排产持续同比增长,7月整体排产同比小幅下滑,内销排产保持增长。2025年上半年空调内销排产数据持续上涨,其中1-2月让步出口被动减量,3月逐步起量,除季节性备货因素影响,两新政策推动也有较大促进,5-6月随着618大促节点临近叠加需求旺季,排产表现强势增长。7月受618大促叠加旺季虹吸效应影响,部分7月需求提前释放。出口方面,根据海关数据显示,1-5月我国空调累计出口3649万台,同比+13.0%,四月抢出口补库周期结束,开始进入下滑通道,预计趋势将持续下半年,海外库存处于高位去化阶段,下一个补库周期来临之前预计以稳态需求为主。   排产方面,据产业在线家用空调内销排产报告显示,2025年7月排产1001万台,同比+8.1%;8月排产617.5万台,同比-19.2%;9月排产562.5万台,同比-7.8%。出口排产方面,2025年7月出口排产579.4万台,同比-16.3%;8月出口排产506万台,同比-8.3%;9月排产502.5万台,同比-16.6%。7月整体排产1580万台,同比-1.9%。   本月氟化工要闻:东岳氢能科创板IPO正式受理、巨化股份控股股东完成股份增持、三美股份发布全资子公司对外投资项目进展公告   投资建议:2025年二代制冷剂履约加速削减,三代制冷剂配额制度延续,R22、R32等品种行业集中度高;需求端受国补政策刺激、东南亚等新兴区域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海内外空调生产、排产大幅提升。二代制冷剂R22等品种在供给快速收缩、空调维修市场的支撑下,预计2025年将出现供需缺口;三代制冷剂R32供给虽同比小幅提升,但2024年库存消耗殆尽,需求端也呈现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将保持供需紧平衡。我们认为,制冷剂配额约束收紧为长期趋势方向,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好R22、R32等二代、三代制冷剂景气度将延续,价格长期仍有较大上行空间;对应二代、三代制冷剂配额龙头企业有望保持长期高盈利水平。建议关注产业链完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制冷剂配额领先以及工艺技术先进的氟化工龙头企业及上游资源龙头。相关标的:巨化股份、东岳集团、三美股份等公司。   风险提示:氟化工产品需求不及预期;政策风险(氟制冷剂环保政策趋严、升级换代进程加快、配额发放政策变更等);全球贸易摩擦及出口受阻;地产周期景气度低迷;各公司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化工安全生产风险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5-07-01
    • 医药生物周报(25年第25周):2025 ADA大会数据总结,关注潜在出海机会

      医药生物周报(25年第25周):2025 ADA大会数据总结,关注潜在出海机会

      中药
        核心观点   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医药各个板块均下跌。本周全部A股下跌0.67%(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0.45%,中小板指下跌0.43%,创业板指下跌1.66%,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下跌4.35%,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下跌5.48%,生物制品下跌3.94%,医疗服务下跌4.92%,医疗器械下跌3.24%,医药商业下跌4.42%,中药下跌2.93%。医药板块当前市盈率(TTM)为33.39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66.69%分位数。   2025ADA大会数据总结,关注潜在出海机会。2025年6月20日-23日,第85届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会议(ADA)于美国芝加哥召开,包括礼来、诺和诺德等海外大型制药企业及众多中国创新药企业出席并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礼来公布其增肌减脂在研管线Bimagrumab联用Semaglutide减重数据。治疗第72周,Bimagrumab联用Semaglutide组平均体重较基线-22.1%vs-10.8%Bimavs-15.7%Sema;代谢相关的次要终点方面,联合治疗组减去了更多的内脏脂肪,炎症biomarker如hsCRP显著降低,甘油三酯、血压降低幅度更大。常见副作用包括肌肉痉挛、腹泻、痤疮等,ALT和脂肪酶早期表现出暂时性的升高。   安进公布了其4周一次给药MariTide减重Ph2临床研究完整数据,高剂量组52周实现~20%减重,但420mg剂量递增及固定剂量组分别出现了~11%及22%~29%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从Ph1PK数据来看,多阶梯的剂量递增方案能够大幅改善胃肠道相关的副反应,Amgen在MariTide减重Ph3临床研究中将采用21mg-35mg-70mg-目标剂量的3阶剂量爬坡模式,有望进一步改善其安全性。   建议关注:国内减重药物在长效化、口服、多靶点联用及减脂不减肌等方面具备差异化优势,关注潜在出海机会。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5-06-26
    • 医药生物周报(25年第24周):政策出台加速+AI应用落地有望带来医疗服务行业新增长

      医药生物周报(25年第24周):政策出台加速+AI应用落地有望带来医疗服务行业新增长

      化学制药
        核心观点   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生物医药板块领涨。本周全部A股下跌0.21%(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0.25%,中小板指下跌0.65%,创业板指上涨0.22%,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1.40%,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上涨3.53%,生物制品上涨0.33%,医疗服务上涨2.42%,医疗器械下跌0.52%,医药商业下跌0.83%,中药下跌0.32%。医药板块当前市盈率(TTM)为34.88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74.55%分位数。   生育津贴政策持续推进完善,催生辅助生殖需求提升。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生育意愿以来,多地陆续推出生育利好政策,如呼和浩特市为生育一孩、二孩、三孩分别提供1万、5万、10万元补贴。目前,全国超过20个省份已实施生育补贴制度,包括现金、购房补贴和育儿假等。政策的落地推动了生育意愿提升,同时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也促进了IVF渗透率的增长。近30个省市及新疆建设兵团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部分地区如四川在支付政策上为患者大大减轻费用负担,预计在政策推动下,辅助生殖行业将迎来快速增长。   多家公司AI应用落地业务场景,引领医疗服务行业提质增效。医疗服务行业具备强烈的需求驱动、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快速的技术适应性,是AI应用落地的最佳场景之一。民营医院积累了海量结构化的医疗数据,具备训练AI模型的关键基础。AI辅助诊断、AI赋能医院管理为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领域中能够较快落地并短期内易见成效的应用场景。目前医疗服务各赛道龙头公司正加速AI业务布局,预计后续将陆续在业绩上有所表现,建议关注医疗服务各细分行业AI布局领先的公司,如固生堂、爱尔眼科等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5-06-23
    • 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22):IBD治疗领域存在未满足的需求,关注新靶点、新机制

      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22):IBD治疗领域存在未满足的需求,关注新靶点、新机制

      化学制药
        摘要   IBD治疗领域存在未满足的需求。美国及欧洲5国适用于生物制剂治疗的中重度患者人群总计~230万人(CD/UC分别~100/~130万人),患者人群体量对标AD/特应性皮炎(~280万人)及PsO/银屑病(~240万人);IBD具有复发-缓解交替特点,患者常出现黏膜损伤、肠腔狭窄、瘘管、肛周病变等并发症,最终仍有相当比例患者需接受手术干预,疾病负担沉重;现有IBD治疗药物存在未满足需求,起效慢、缓解深度有限,且对部分人群无效,部分患者存在抗药性或副作用耐受性差等问题;IBD治疗目标由“临床缓解”逐步提升至“内镜/组织学愈合”,进一步要求治疗方案实现更深层次的炎症控制。   全球IBD药物市场规模超200亿美元。根据Evaluate Pharma,2022年全球IBD市场空间规模~230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280亿美元;一线生物制剂中TNFi及Ustekinumab已专利到期,Risankizumab IBD适应症销售快速增长,Guselkumab UC/CD适应症获批有望贡献销售增量,Vedolizumab2024年UC/CD适应症合计贡献~60亿美元,预计将于2030年前专利到期。   MNC药企密集布局新靶点、新机制。TL1A是IBD治疗领域最热门的在研靶点之一,聚焦炎症+纤维化双通路,Merck、Roche、Sanofi及Abbvie等巨头通过收购或合作方式布局,其中Tulisokibart、Afimkibart及Duvakitug等管线已经/即将启动Ph3注册研究;TYK2兼顾Th1和Th17通路,第一代产品Deucravacitinib在PsO取得成功,但折戟IBD适应症,第二代TYK2如Zasocitinib、D-2570等在PsO适应症临床数据更优,目前正在推进IBD适应症临床研究,有望填补“高效、安全、可长期使用”的口服药物生态位空缺;基于IL-23、TL1A的多靶点/联用方案也是重要的探索方向,近一年达成多个BD合作,其中Sanofi以1.25亿美元首付款+17.2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对价获得Earendil Labs两款临床前双抗,Abbvie以1.5亿美元首付款+15.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对价获得明济生物临床前TL1A抗体并计划与Risankizumab、Lutikizumab等联用。   投资建议:关注国内IBD治疗新靶点、双抗等潜在出海机会。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产品临床失败或有效性低于预期的风险,产品商业化不达预期的风险,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1页
      2025-06-17
    • 医药生物周报(25年第23周):炎症性肠病数据梳理,关注具备创新资产的标的

      医药生物周报(25年第23周):炎症性肠病数据梳理,关注具备创新资产的标的

      中药
        核心观点   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化学制药板块领涨。本周全部A股上涨1.42%(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上涨0.88%,中小板指上涨1.62%,创业板指上涨2.32%,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1.13%,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上涨1.67%,生物制品上涨1.00%,医疗服务上涨0.73%,医疗器械上涨1.11%,医药商业上涨1.13%,中药上涨0.39%。医药生物市盈率(TTM)34.41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72.02%分位数。   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数据展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炎症性肠病(IBD)为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现有的药物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药物低至中度的临床缓解率和更低的黏膜愈合率,部分药物在先前使用过生物制剂的患者中治疗效果下降,甚至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出现无应答的情况,安全性方面仍面临长期用药会出现的免疫抑制的情况。IBD治疗出现多个创新型的靶点,包括TYK2小分子、IL-23抗体和TL1A抗体,临床数据显示出初步的优势,多个MNC药企通过BD或者自研的方式纷纷布局IBD领域,建议持续关注IBD领域的研发进展和布局该领域的相关公司:三生国健、益方生物、诺诚健华。   国产创新药越来越具备全球价值。2025年ASCO会议顺利闭幕,国产多款创新药在会议中读出临床数据。随着国产创新药的临床数据和临床进度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创新药出海的趋势不断加强。近期,三生制药的PD-1xVEGF双抗707与辉瑞达成合作,首付款12.5亿美元刷新了国产创新药的记录;年初至今对外授权的数量和金额都保持增长。临床数据的读出有助于创新药成药性的确定以及后续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发。建议关注具备高质量创新能力的公司:科伦博泰生物、康方生物、三生制药、和黄医药、泽璟制药、迪哲医药等。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25-06-16
    • 医药生物行业2025年6月投资策略:临床与对外合作均取得实质进展,持续关注创新药

      医药生物行业2025年6月投资策略:临床与对外合作均取得实质进展,持续关注创新药

      化学制药
        国产创新药在ASCO年会中读出优秀的临床数据。 2025年ASCO会议顺利闭幕, 国产多款创新药在会议中读出优秀的临床数据; 包括信达生物的PD1xIL2双抗IBI363、 科伦博泰的TROP2 ADC SKB264、 百利天恒的EGFRxHER3双抗ADC BL-B01D1、 三生制药的PD1xVEGF双抗707、 泽璟制药的DLL3xCD3三抗ZG006、 再鼎医药的DLL ADC ZL-1301、 复宏汉霖的PD-L1 ADC HLX43和映恩生物的DB-1311等。   创新药对外授权再创新高。 随着国产创新药的临床数据和临床进度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越来越强, 创新药出海的趋势不断加强。 近期,三生制药的PD-1xVEGF双抗707与辉瑞达成合作, 首付款12.5亿美元刷新了国产创新药的记录; 年初至今对外授权的数量和金额都保持快速增长。 随后BioNTech与BMS就BNT-327(来自普米斯) 达成重磅合作协议, 合作总额高达110亿美金。 石药集团公告披露三项潜在授权交易,合作金额可达50亿美元。   投资策略: 推荐持续关注创新药行业。 2025年6月投资组合: A股: 迈瑞医疗、 药明康德、 新产业、 惠泰医疗、 开立医疗、 澳华内镜、 艾德生物、 爱博医疗、 金域医学、 诺泰生物; H股: 康方生物、 科伦博泰生物-B、 和黄医药、 康诺亚-B、 三生制药、 药明合联、 爱康医疗、固生堂。   风险提示: 研发失败风险; 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 地缘政治风险; 政策超预期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25-06-16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5年第22周):血液净化器械行业分析,关注产业链国产替代趋势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5年第22周):血液净化器械行业分析,关注产业链国产替代趋势

      中药
        核心观点   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化学制药板块领涨。本周全部A股下跌0.05%(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1.08%,中小板指下跌1.55%,创业板指下跌1.40%,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2.21%,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上涨3.83%,生物制品上涨3.14%,医疗服务上涨2.46%,医疗器械上涨0.54%,医药商业下跌0.39%,中药上涨0.62%。医药生物市盈率(TTM)34.03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69.61%分位数。   血液净化行业受益于人口老龄化与治疗渗透率提升。血液净化的基础治疗方式包括血液透析/滤过/灌流、腹膜透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浆置换/吸附等。其中,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ESRD)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全球ESRD患者数量持续增长,叠加中国透析治疗率远低于日美等发达国家,政策推动下透析治疗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急性肾衰竭等各种危重病救治重要的支持措施,在重症治疗日益普及的推动下,市场规模有望快速扩容。   血液净化器械行业国产替代加速。血液净化器械主要包括设备和耗材。外资品牌如费森尤斯、贝朗、百特等占据主导地位,外资品牌份额耗材(血透器40-50%、管路20-30%)>设备(血透机约50%、CRRT设备约60%)。国产品牌逐步崛起,正从耗材国产替代向高端设备突破升级。主要国产厂商包括威高血净(通过“自主研发+国际合作”实现血净器械全产业链布局)、山外山(CRRT设备国产领跑者,布局“设备+耗材+服务”生态)、健帆生物(血液灌流器国产龙头)以及主要布局血透耗材的三鑫医疗、宝莱特、天益医疗等。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5-06-05
    • 化肥及农药行业:2025年5月月度观察:国际钾肥价格持续上涨,突发事件影响农药供给

      化肥及农药行业:2025年5月月度观察:国际钾肥价格持续上涨,突发事件影响农药供给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钾肥供需紧平衡,国际钾肥价格持续上行。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钾肥需求国,而钾肥资源供给相对不足,进口依存度超过60%,2024年我国氯化钾产量550万吨,同比降低2.7%,进口量1263.3万吨,同比增长9.1%,创历史新高。截至2025年5月底,国内氯化钾港口库存为198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12万吨,降幅为36.3%。未来由于粮食生产安全愈发被重视,预计国内钾肥安全库存量将提升到400万吨以上。5月份国内钾肥供应端维持紧平衡,国产钾发运按需推进,港口库存低位,62%钾主流报3200元/吨左右,月均价环比持平于2956元/吨。国际钾肥市场延续供应趋紧、价格强势格局,加拿大生产商淡季逆势将报价上调至FOB390美元/短吨。印度港口库存单月去库34%至132万吨,补库压力向长协谈判传导,6月4日白俄罗斯与印度IPL以349美元/吨的价格达成交易,发货至2025年12月份,货量为65万吨。   磷化工行业的景气度取决于磷矿石价格的景气度,看好磷矿石长期价格中枢维持较高水平。近两年来,我国可开采磷矿品位下降,开采难度和成本提升,而新增产能投放时间周期较长,同时需求端以磷酸铁锂为代表的下游新领域需求不断增长,国内磷矿石供需格局偏紧,磷矿的资源稀缺属性日益凸显,30%品位磷矿石市场价格在900元/吨的高价区间运行时间已超2年。据百川盈孚,截至2025年5月31日,湖北市场30%品位磷矿石船板含税价1040元/吨,云南市场30%品位磷矿石货场交货价970元/吨,均环比上月底持平。   磷肥出口指导公布,出口利润可观。2025年磷肥出口政策延续总量控制原则,强调“国内优先、适当出口、自律出口、以外补内”,出口配额较去年有所缩减,但窗口期集中于5-9月,法检时间优化至半个月。出口配额分两批发放,首批集中在5-9月高峰期。5月30日磷酸一铵波罗的海FOB现货价与湖北地区市场价价差约1407.82元/吨,中国磷酸二铵FOB价格与山东地区市场价价差约1123.06元/吨,当前海外磷肥价格高于国内,磷肥出口政策将在短期内缓解国内淡季市场的下行压力。   康宽供给突发受限,草甘膦价格上涨。友道化学氯虫苯甲酰胺(康宽)名义产能1.1万吨/年,国内产能占比达41%,此次突发爆炸事故后,氯虫苯甲酰胺价格有望出现阶段性上涨。据中农立华,6月2日康宽报价25万元/吨以上,较上周上涨2.2万元/吨;另据中农纵横,目前K胺市场报价在18-20万元/吨,相比一季度均价13万元/吨,上涨幅度为27%-35%。5月华东地区草甘膦市场价格上涨400元/吨,涨幅1.72%,美国农业部预测今年巴西的大豆、玉米种植面积仍将继续增加,进而对草甘膦需求量也将增加,结合往年6-8月为南美的进口旺季,我们看好6-8月份中国出口到南美的草甘膦数量提升,也将对价格形成有效拉动。   投资建议:1)钾肥:看好钾肥资源稀缺属性,重点推荐【亚钾国际】,预计公司2025、2026年氯化钾产量分别为280万吨、400万吨,前三个百万吨完全满产有望达到500万吨产量。   2)磷化工:磷化工以磷矿石为起点,下游以农化制品为主,具有刚需属性,近几年来随着含磷新能源材料等新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而国内磷矿石因多年无序开采面临品位下降问题,新增产能及进口磷矿石短期内难以放量,磷矿石的资源稀缺属性日益凸显,我们看好磷矿石长期价格中枢维持较高水平;重点推荐磷矿储量丰富的磷化工全产业链龙头【云天化】、【兴发集团】,建议关注磷矿石自给率提升的【湖北宜化】、【云图控股】。   3)农药:重点推荐布局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多年的【利尔化学】,公司近些年在国内外做了大量的市场布局,目前已获得多个国家的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登记,5000吨/年生产装置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建议关注具有氯虫苯甲酰胺替代品产能的【利民股份】(甲维盐、阿维菌素)、【扬农化工】(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海利尔】(双酰胺类杀虫剂)。建议关注草甘膦龙头公司【兴发集团】,公司拥有草甘膦产能23万吨/年,排名国内第一、全球第二。   风险提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风险;磷化工产品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产能扩张导致的市场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6页
      2025-06-0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