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2558)

  •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龙头,家用医疗器械+听力服务携手并进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龙头,家用医疗器械+听力服务携手并进

    个股研报
      可孚医疗(301087)   高速发展的全生命周期个人健康管理龙头,产品种类丰富。公司前身为湖南可孚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2009年成立于湖南浏阳,从早期的贸易商转型成为产品涵盖五大领域(健康监测、康复辅具、呼吸支持、中医理疗、医疗护理),产品线贯穿个人健康全生命周期,公司同时拥有健耳听力等线下服务门店,打造成全生命周期个人健康管理龙头企业。公司主打“可孚”系列产品,已全面覆盖家用医疗器械的主要品类,同时引入其他知名品牌作为补充,目前公司拥有近万个产品型号及规格,产品种类丰富。   家用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正当时,国产替代空间大。我国家用医疗器械行业正处快速发展期,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0)版》数据统计,我国家用医疗设备增速超过整体医疗设备,且占比逐年增高,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480亿,发展至2019年1189亿元,CAGR高达25.45%,发展速度快。家用医疗器械行业较为分散,国产化率低,产品+渠道+服务+品牌是家用医疗器械行业四大壁垒,美国百年企业强生的发展路径为国内家用医疗器械公司提供了宝贵经验,紧紧围绕“产品+研发+渠道+服务”是可孚等国内企业的必由之路。   牢牢掌握四大核心壁垒,打造全生命周期个人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商。产品端:公司产品线齐全,通过收购和研发,不断丰富产品品类。报告期内公司收购吉芮和背背佳品牌,并推出尿酸检测产品、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试纸、透明质酸钠修复贴等产品,有望进一步增厚收入和利润。在研项目丰富,自主研发的新冠检测系列产品(含抗原、抗体)已进入转产阶段;渠道建设完善,打造线上+线下全渠道发展。线下渠道方面,与头部药房合作持续深入,三类自营门店互为补充。线上渠道方面,电商业务行业领先、供应链管理能力强,线上自营店铺好护士医疗器械已经上架诺唯赞、热景生物等厂家的新冠抗原自测产品;服务端,公司积极发展听力验配门店,截止2021年底门店数突破300家,盈利性强具备可复制性,经过多年积淀公司已形成了强大的“可孚”品牌,多种类产品具备持续提价能力。随着公司扩产加速、自有品牌比例不断上升,未来可孚有望成为全生命周期个人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商。   盈利预测   我们预测2021-2023年公司营收为24.68亿、33.19亿、43.11亿元,同比增速为3.9%、34.5%、29.9%,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27亿、5.65亿、7.30亿元,同比增速为0.7%、32.2%、29.3%,对应EPS为2.66、3.52、4.55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4.61、18.61、14.39倍。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空间大,公司业绩有望实现高增长,此外公司大力发展健耳听力线下验配门店,未来成长空间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核心技术泄密风险、新产品研发风险、业务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等。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4页
    2022-03-17
  • VV116取得新进展:国际II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患者给药,I期临床数据发表

    VV116取得新进展:国际II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患者给药,I期临床数据发表

    个股研报
      君实生物(688180)   事件:近日,1)君实生物控股子公司君拓生物与旺山旺水合作开发的口服核苷类抗SARS-CoV2药物VV116片已启动一项在中重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受试者中评价VV116对比标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III期临床研究,并已完成首例患者入组及给药。2)VV116已完成的三项I期临床结果发表在学术杂志ActaPharmacologicaSinica(IF:6.15)上,该项研究结果显示,VV116在健康受试者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   新冠口服药VV116已启动2项国际多中心III临床试验,进度领先   目前,君实生物已分别开展针对轻中度以及中重度COVID-19患者的国际III期临床试验,在中国药企中君实生物进度较快。本次针对中重症患者的试验主要终点为截至第29天进展为(危)重型COVID-19或全因死亡的受试者百分比。此前,VV116已完成1项在中、重度COVID-19受试者中进行的随机、开放、对照II期临床试验,试验显示VV116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VV116已获得乌兹别克斯坦紧急使用授权(EUA)。VV116整体临床研究进度推进迅速,药物有望未来顺利实现商业化,满足反复发酵的新冠疫情的临床需求。   VV116完成三个I期临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VV116完成了总计三个位于中国的I期临床试验,共入组86人。其中研究1和研究2为单剂量和多剂量递增研究,用于评估在健康受试者中单次和多次递增口服VV116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研究3用于观察饮食对健康受试者口服VV116后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的影响。药物代谢方面,VV116在口服进入人体后迅速水解至其代谢物116-N1(母体核苷),血浆116-N1浓度快速达到峰值(中位Tmax1.00-2.50小时)。安全性方面,3个试验均无无死亡、严重不良事件(SAE)、3级或以上AE,或导致停药/中断的AE报告,并且所有AE均在没有任何治疗或干预的情况下恢复。   VV116具有结构优势,临床前结果良好   VV116是根据Remdesivir改造而来的RdRp抑制剂。在临床前药效学上,VV116在体内外都展现出显着的抗新冠病毒作用。在小鼠模型上,VV116以默沙东molnupiravir为阳性对照,研究发现在使用药物后,可将病毒滴度降低至检测限以下,抗新冠病毒的功效较强。同时VV116在动物毒性研究中未观测到不良反应,展现了较好的安全性。在药代动力学上,VV116具有很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其口服吸收后,迅速代谢为母体核苷。药代性质是VV116有别于remdesivir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也是VV116口服有效的关键科学依据。   同时布局3CLpro抑制剂在研药物VV993,两药有望协同联用   公司与旺山旺水合作开发的还有另一款口服抗新冠病毒候选新药VV993。VV993是公司布局的与辉瑞Paxlovid相同机制的3CLpro抑制剂。目前根据VV993的临床前研究和抗病毒研究研究结果,VV993单药即显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与此同时,VV116和VV993是针对病毒生命周期的不同关键且保守靶点而开发的药物或候选药物,除了单药使用发挥各自的优势外,还具有联合用药的发展前景。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根据公司2021年业绩快报,我们将2021年收入由34.05亿上调至40.13亿,净利润由-2.48亿下调至-7.40亿元。我们预计2022至2023年收入为37.67、48.2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63、0.9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临床试验失败风险,上市后销售不及预期,业绩快报为初步测算,具体数据以公司披露的正式年报为准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3-17
  • 新冠小分子临床1期结果良好,3期首例给药

    新冠小分子临床1期结果良好,3期首例给药

    个股研报
      君实生物(688180)   事件   2022年3月16日,公司公告,其与旺山旺水公司合作开发的新冠药物VV116治疗中重度新冠患者的全球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同日,该药在中国的1期临床数据在国际权威的Nature杂志发布。   点评   新冠药物抢先机,国际水平研发与决判力获验证。君实生物的新冠中和抗体已在美国上市并获过百万剂订单;公司的新冠小分子研发在国内亦处于临床领先地位。VV116是瑞德西韦的口服氘代版,2021年成为乌兹别克斯坦首个批准紧急使用授权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目前已处于全球多中心3期临床。另一款VV993则是和辉瑞Paxlovid同样靶点,针对3cl蛋白抑制的小分子药物,但不需要利托那韦,可以单药起效;已获批进入1期临床。   VV116中国1期临床数据发布,新冠小分子快速推进中。①该药物在86名中国健康受试者中,展开了三项I期研究:研究1(单次递增剂量研究)、研究2(多次递增剂量研究)和研究3(食物效应研究)。②受试者在口服VV116后,116-N1的血浆药物峰值浓度迅速达到(中位Tmax1.00-2.50h);在25-800mg的剂量范围内,AUC和Cmax以近似剂量比例的方式增加,而在800mg的剂量下可能达到药物吸收饱和。受试者的标准膳食对VV116的Cmax和AUC没有影响;多次给药后,VV116在200至600mgBID剂量水平下达到了有效的抗病毒浓度。③研究结果显示,VV116口服吸收迅速,重复给药可维持有效抗病毒浓度,普通饮食对药物暴露量无影响。   在研管线丰富,近40亿定增再添助力。除已获批的PD-1、阿达木单抗、新冠中和抗体和小分子药物外,公司在研管线45项,2021年研发支出近21亿元。2022年的催化剂有:①获批:PD-1美国鼻咽癌,中国非小细胞肺癌;②PD-1新适应症提交上市:中美1线治疗小细胞肺癌、肝癌术后辅助,美国食管鳞癌;③数据读出:多项PD-1新适应症,PSCK9(昂戈瑞西单抗)、BTLA、IL-17A、PARP及PD-1/TGF-β等临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公司2021/22/23年销售收入为40.1/31.5/45.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39/-2.85/0.2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进程、进医保销量不达预期的风险;监管政策及限售股解禁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3-17
  • 疫情扰动下业绩增长受限,看好公司后疫情时代业务恢复增长

    疫情扰动下业绩增长受限,看好公司后疫情时代业务恢复增长

    个股研报
      百克生物(688276)   主要观点:   事件:百克生物发布2021年年报,营收不及预期2022年3月16日,百克生物发布2021年年报,营收与净利同比均为负增长。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12.02亿元,同比减少16.6%;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减少41.77%。扣非归母净利润2.34亿元,同比减少41.87%。EPS为0.62亿元。   点评:   业绩分拆:公司从Q2开始出现业绩下滑,费用支出结构优于2020年。   单季度看公司业绩,一季度到四季度公司营收分别为2.5/3.35/3.63/2.57亿元,同比增长24%/-16%/-25%/-28.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0.83/0.95/0.11亿元,同比增长11.1%/-36%/-42%/-85.6%。可以看出公司从二季度开始出现业绩下滑,且归母净利润的下降幅度远超营业收入。费用支出方面,2021年,公司的研发支出/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3.04%/37.69%/-0.93%/9.02%,相比2020年变化-2.22/-2.4/-1.17/0.73pct,显示支出结构逐步优化。   2021年业绩不及预期,主要受到新冠疫苗接种、研发投入增加以及计提减值准备的影响。   公司业绩下降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①由于产品推广受新冠疫苗接种冲击,公司营收减少。公司主营产品之一鼻喷流感疫苗接种有较强的季节性,且适用人群为3-17周岁,与同时期新冠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高度重合,致使流感疫苗销售受到较大影响,仅售出60万支,同比减少47.52%。②公司计提0.88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使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公司鼻喷流感疫苗为季节性销售产品,产品有效期为10个月。2021年公司共生产流感疫苗399万支,实际销售60万支。销售不达预期致使公司对部分鼻喷流感疫苗及过效期的材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导致公司毛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净利率下降至20.26%(-8.75pct)。③公司在全人源抗狂犬病单克隆抗体等产品上的研发投入大幅增加,进一步拉低净利润。2021年公司费用化研发支出为1.57亿元,较2020年增加0.63亿元。   2022年,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因素逐渐消失,经营回归正轨,业绩有望呈现高增长。   截至2022年3月,国内新冠疫苗的全程接种率已达到约85%,基础免疫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加强针的接种也已超过4.5亿剂。因此,2022年新冠疫苗接种对其他疫苗接种的影响会显著下降,非免疫规划苗的放量回归基本面。居民生活水平改善、接种意识提升以及政策方面鼓励重点人群接种等行业β仍在。由此,公司作为国内唯一的鼻喷剂型流感减毒活疫苗生产商,将继续享受流感疫苗行业低渗透率带来的市场空间高增长,凭借剂型优势快速放量,叠加2021年的低基数效应,2022年业绩有望呈现高增长。   未来,公司业绩受主营产品放量及重磅在研产品上市的双重支撑。未来,公司三大主营产品不断加码市场推广+产能扩张,贡献稳定增长的现金流。公司在研产品中的液体剂型鼻喷流感疫苗以及带状疱疹疫苗均有望于2023年上市销售。届时,公司流感疫苗覆盖人群将扩大到3岁以上,预计冻干+液体剂型流感疫苗合计销售额有望在2024年突破10亿元。而带状疱疹疫苗将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市场带来的巨大潜在市场空间,预计销售额有望在2026年突破10亿元,支撑公司业绩中长期持续高增长。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77/25.56/32.44亿元,同比增长47.9%/43.8%/26.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1/8.5/11.16亿元,同比增长101.5%/73.1%/31.3%;公司2022~2024年PE分别为:37X/22X/16X。考虑到疫苗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公司鼻喷流感疫苗、水痘疫苗、人用狂苗的差异优势以及接下来几年带状疱疹疫苗等重磅产品接连上市带来的长期成长性,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临床试验失败风险;新产品市场市场推广不及预期;产品报批不及预期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3-17
  • 百克生物(688276):疫情影响主营贡献,带疱疫苗值得期待

    百克生物(688276):疫情影响主营贡献,带疱疫苗值得期待

  • 金蝶国际(00268)2021年度业绩点评:标杆客户积累奠定国产替代化基础,云转型健康势态显示确定性机会

    金蝶国际(00268)2021年度业绩点评:标杆客户积累奠定国产替代化基础,云转型健康势态显示确定性机会

  • 深度研究:功效护肤国货之光,医研共创守护皮肤健康

    深度研究:功效护肤国货之光,医研共创守护皮肤健康

  • 康哲药业(00867):FY21A收入符合预期,医美产品矩阵持续丰富

    康哲药业(00867):FY21A收入符合预期,医美产品矩阵持续丰富

  • 医药生物新冠肺炎第九版诊疗方案点评:诊疗新方案,投资新机会

    医药生物新冠肺炎第九版诊疗方案点评:诊疗新方案,投资新机会

  • 平安健康(1833.HK):2021全年业绩符合预期,转型进行中仍需等待曙光

    平安健康(1833.HK):2021全年业绩符合预期,转型进行中仍需等待曙光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