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行业
好的,这是根据您提供的报告内容,按照您指定的格式和要求生成的 Markdown 文档。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如下:
移动医疗市场稳步增长: 尽管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但移动医疗用户规模保持稳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表明用户通过移动端获取医疗服务的习惯已逐渐养成。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 政策支持医疗服务多样化和规范化发展,医药电商门槛降低;AI+医疗爆发式发展,为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提供有力抓手。
互联网医疗向纵深发展: 互联网医疗在产业链供给端和技术端深入拓展,从服务患者端向服务医院端发展,释放更多院外市场机会。
主要内容
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概况分析
市场规模与用户规模: 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30.7亿元,同比增长118.47%。移动医疗活跃用户规模保持稳定,呈现季节性波动。
驱动因素: 知识付费时代和医药电商政策放开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政策与经济环境: 持续推广分级诊疗,推进医联体建设;居民健康需求增加,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规模增长。
社会与技术环境: 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高发;医疗资源供给日益紧张;医疗数据量级不断增加,为AI发展提供良好基础;5G时代到来,加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
产业链拓展: 互联网医疗在产业链供给端和技术端深入拓展,包括医疗资源提供方、互联网运营方、药品流通服务提供方和技术提供方。
投资趋势: 互联网医疗健康投资热度降低,投资端口后移,并购及战略投资占比增加,马太效应明显。
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过程及特征
服务对象转变: 中国互联网医疗由服务患者端向服务医院端发展,释放更多院外市场机会。
移动问诊: 移动问诊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第一流量入口,精准连接医疗健康服务,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
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时代来临,溢价获取高质量医疗服务意愿上升。
在线问诊市场: 在线问诊作为移动医疗入口格局已定,成为行业标配,为各方提供补充服务。
生态建设: 围绕核心资源打造生态,充分发挥入口优势,移动问诊连接医疗、医养、医药、医保大健康产业链。
医药电商: 处方外流释放政策红利,线上线下边界消失,多业态混合经营融合发展。
医药电商盘点: 政策多轮解禁,宽进严管;上市公司普遍实现盈利,移动端销售占比增加;线上线下边界消失,多业态混合经营融合发展。
医药电商转型: 医药电商向多元化健康服务转型,产业链渗透更加深入。
医院智能化: 医院信息系统普及为智能化提供大数据基础,医疗云及医联体的出现,促进医疗数据标准建立,推动医疗AI产品成熟落地。
医院数字化: 医院已进入数字化阶段,逐步实现院内外及区域间数据互通。
医疗云: 医疗云是医院数字化发展的有力支撑,推动医疗数据标准建立,助力医疗数据价值挖掘和应用。
医疗AI: 标准化数据量成为医疗AI发展关键,医疗影像率先落地。
AI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呈爆发式增长,医学影像、辅助诊疗、健康管理为三大热门应用场景。
中国互联网医疗用户画像分析
市场格局: 移动医疗领域格局已定,移动问诊成移动医疗第一入口。
用户行为: 移动医疗领域APP人均单日启动次数普遍偏低,患者端呈现低频特征,医生端应用相对使用频次较高。
用户粘性: 以医生为主要用户的医疗学术及患者管理APP使用时间较长,问诊及疾病管理APP帮助患者及时获取医疗服务,粘性较高。
用户特征: 移动医疗用户以青中年为主,逐步向中年人群渗透;用户地域下沉推进缓慢,仍以超一线/一线城市为主。
用户价值: 移动医疗更加亲民,用户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关注教育、车辆服务、银行等,具有较高的用户价值。
公众态度: 近九成人群支持互联网医疗发展,但法规不健全、网络安全等问题导致公众信任度不高,望而却步。
中国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处方外流: 医药分开推动处方药物向零售端流转,药品零售市场增量巨大。
医联体建设: 互联网+医疗助力医联体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基于四大医联体模式,重构医疗服务。
医疗体系重塑: 中国互联网医疗与医疗体系紧密结合,推进医院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重塑医疗服务体系。
AI赋能: 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将全面赋能,医院数字化,数据割裂,数据壁垒打通,辅助服务,辅助诊断,数据积累过程。
总结
本报告对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市场概况、发展过程、用户画像和未来趋势。报告指出,移动医疗市场稳步增长,政策和技术是主要驱动因素,互联网医疗正在向纵深发展,并与传统医疗体系紧密结合。未来,处方外流、医联体建设和人工智能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