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1944)

  • 疫情影响不改利润增长,营销改革效果显著

    疫情影响不改利润增长,营销改革效果显著

    个股研报
      同仁堂(600085)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75.07亿元,同比增长2.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3亿元,同比增长19.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35亿元,同比增长19.20%。   分析点评   疫情影响收入增长,降本增效带来毛利率提升   单季度来看,公司2022Q2收入为35.53亿元,同比-2.72%;归母净利润为3.44亿元,同比+12.3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39亿元,同比+12.94%。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同仁堂国药业绩同比下滑,同仁堂商业业绩增速放缓,同时,公司大力推进营销改革、调整部分产品售价、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影响,营业收入同比略有增长。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9.74%,同比+1.77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29.55%,同比+0.14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19.45%,同比+0.1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10.01%,同比+0.18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0.08%,同比-0.16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8.83亿元,同比持平。   母公司增长亮眼,三大子公司疫情影响较大   母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母公司报表来看,收入为19.61亿元,同比增长13.03%,归母净利润为6.74亿元,同比增长28.12%。子公司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及同仁堂商业的净利润均有所下降。   同仁堂科技: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15亿元,同比增长8.99%,利润4.52亿元,同比下降4.54%。   同仁堂国药:受新冠疫情影响,其位于香港大埔的生产研发基地自2022年2月停工,直到4月下旬才得以复产,其核心产品在内地和港澳地区的供应出现短缺,生产经营一度遭受重挫。报告期内,同仁堂国药实现营业收入5.21亿元,同比下降11.22%,利润1.98亿元,同比下降18.32%。积极布局全球免税贸易渠道,在4月成功中标参与中免集团全球最大免税城的海口新海港项目,计划开设同仁堂品牌门店,开拓免税渠道布局。   同仁堂商业:实现营业收入43.65亿元,同比增长0.11%,利润1.84亿元,同比下降0.39%。上半年同仁堂商业新开门店13家,截止报告期末已有门店933家,其中配备医疗诊所数量583家。   核心产品增长稳健,积极探索科研创新与品种开发   着眼精准营销,落实精品战略。前五名系列(安宫牛黄系列、同仁牛黄清心系列、同仁大活络系列、六味地黄系列及金匮肾气系列)收入24.60亿元,同比增长9.94%,毛利率为60.72%,同比提升2.59个百分点。并且稳步推进五子衍宗丸、同仁乌鸡白凤丸、国公酒、坤宝丸、锁阳固精丸五大核心OTC重点品种五年广告项目,打造名品精品。   积极探索科研创新与品种开发,筛选经典名方目录先期开发部分品种。持续开展清脑宣窍滴丸三期临床研究,完成91例病例入组。持续开展同仁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等部分品种二次开发,探索贵细原料替代研究。上半年研发费用为71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1.53%。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此前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170.9/197.4/22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0%/15.5%/15.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7/17.7/2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5%/12.9%/14.5%,对应估值为42X/37X/32X。我们看好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核心品种提价销售不及预期;营销改革不及预期。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31
  • 医药新制造之CXO月报:CXO行业7月月报:临床前研发活跃,临床前CRO公司发展前景广阔

    医药新制造之CXO月报:CXO行业7月月报:临床前研发活跃,临床前CRO公司发展前景广阔

    医药商业
      核心观点:CXO板块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向好趋势,临床前研发活跃,临床前CRO公司发展前景广阔   1、CXO板块近期进入调整阶段,短期波动不改板块长期向好趋势   CRO指数近1月下跌7.95%,弱于医药板块整体涨幅,CXO板块短期进入调整阶段,参考我们过往月报中对CXO行业业绩及订单指标的持续跟踪,我们认为考虑到国内CXO行业景气度高,中报业绩靓丽,且头部公司订单饱满,长期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认为短期波动不改板块长期走升趋势。   2、全球临床前新药研发活跃,助推临床前CRO业务繁荣   全球在研管线数量呈现稳定增长,早期管线项目数量增长较快。根据Pharmapeojects数据库,从在研药物数量变化情况看,截至2022年1月全球临床前在研药物数量为11,351个,同比增加1,128个,同比增长11.0%,临床一期项目数量为2,947个,同比增加271个,同比增长10.1%,早期项目数量增速较快,高于临床二期及三期试验项目增速7.0%,我们认为全球疫情缓解推动相关业务复苏,及医药行业投融资遇冷背景下创新药企研发布局策略转变或为主要原因。   3、临床前CRO公司中报业绩向好,增长前景可观   从收入规模及增速来看,在国内CRO研究厂商中,2022年上半年临床前研究业务增长较快。参考已经披露2022年中报业绩的国内CRO供应商,临床前研究业务增速较快,其中美迪西2022年上半年临床前业务同比增长79.16%,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3.16%。药康生物2021年上半年功能药效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9.96%,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45%。国内临床前研究CRO业务增长势头强劲。   从订单水平看,临床前研究CRO厂商相关订单高速增长。2022年上半年美迪西临床前研究板块新签订单9.88亿元,同比增长79.62%。2021年度昭衍新药新签订单规模超28亿元,其中境内订单超25.5亿元,同比增长65%,海外订单超2.8亿元,同比增长75%。   个股方面:我们建议优先关注南模生物、药康生物,具有小鼠模型品系资源库+药理药效服务一体化优势的供应商,及美迪西、昭衍新药等专注临床前研究服务,业务结构较纯,且具有良好业务基础和较强行业影响力的老牌厂商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2-08-30
  • 多疾病领域全面发力,力克疫情稳步增长

    多疾病领域全面发力,力克疫情稳步增长

    个股研报
      新天药业(002873)   事件   公司披露 2022 年半年度报告。公司 2022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5.25亿元,同比增长 15.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0.57 亿元,同比增长 22.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 0.55亿元,同比增长 19.06%。基本每股收益为 0.35 元/股。 公司 2022 年Q2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75 亿元,同比增长 15.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0.27 亿元,同比增长 23.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 0.26 亿元,同比增长 18.51%。   事件点评   产品梯队布局合理, 多疾病领域共同发力   目前,公司拥有药品生产批件 32 个,其中国家医保目录品种 10 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 1 个、非处方药(OTC)品种 12 个、独家品种 12个;在产产品主要妇科类、泌尿系统类、清热解毒类、其他类。 2022H1妇科类营收 3.70 亿元(+14.39%),毛利率 78.03%;泌尿系统类营收1.09 亿元(+15.50%),毛利率 85.86%;清热解毒类营收 0.38 亿元(+19.11%);其他类营收 0.08 亿元(+74.42%)。 主导产品均为国内独家专利品种, 是经过多年临床验证且疗效独特的独家优质中成药。 坤泰胶囊属于唯一改善卵巢功能的中成药; 宁泌泰胶囊属于泌尿系全面镇痛、直击尿频的基础中成药; 苦参凝胶属于唯一三步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的高纯度植物凝胶; 夏枯草口服液属于降抗散结的优选中成药。 第二梯队品种丰富,包括调经活血胶囊、当归益血口服液、欣力康胶囊、龙掌口含液、消瘀降脂胶囊等,多为独家品种和 OTC 品种。   持续推进产品研发储备,创新中药成果丰硕   公司重视中药行业未来发展布局,按照“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研发要求, 持续进行中药新药、中药配方颗粒和经典名方等产品研发储备。 截至 2022 年上半年,公司拥有 3 个中药新药产品(龙岑盆腔舒颗粒、苦莪洁阴凝胶、术愈通颗粒) 且已完成临床三期试验; 拥有中药配方颗粒品种 445 个, 完成国标备案 133 个; 经典名方产品的研发初见成效。 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取得丰硕成果。 截至 2022 上半年,拥有发明专利 36 项,实用新型专利 2 项,外观专利 13 项,获得国家新药证书 11 个,药品批准文号 32 个。   以临床疗效为抓手,持续推动高品质的产品推广策略   截至 2022 年上半年,公司拥有近 300 人的自有专业营销队伍和近 90家长期合作的产品销售推广服务公司,在全国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学术推广活动,处方药产品覆盖 11500 余家县(区)级以上医院,其中三级医院 1400 余家,与国内 1400 余家医疗商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 OTC 产品覆盖 800 余家药品连锁公司、 85000余家门店,与国内近 500 家药品连锁公司总部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 公司坚持以“临床疗效”为基本抓手,拉动 OTC 渠道市场,公司主要品种在临床用药方面已经具备了相应规模市场,领先品种年销售规模已经达到 2-5 亿元不等,在临床疗效的基础上拓展 OTC 渠道的“院外”零售市场销售,具备丰实的临床市场基础与患者人群的“粘合强度”。 公司加强医药商业品牌建设,持续提高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品牌影响力。 公司女性青春与生殖健康管理的中药商业品牌——“和颜”品牌推广正在四个省份进行试点,目前,和颜坤泰胶囊“卵巢安康和颜坤泰”品牌广告已登录多个省市相关媒体平台。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 13.22/16.90/20.95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3%/27.8%/24.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1.87/2.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34.6%/37.7%/30.3%,对应 PE 为 19.30/14.02/10.76X。考虑到公司产品结构稳定、 竞争格局好、 研发管线丰富、 OTC 渠道的不断渗透,我们维持业绩预测不变,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风险;产品研发风险;药品销售不确定性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30
  • 疫情影响下韧性十足,品牌计划初见成效

    疫情影响下韧性十足,品牌计划初见成效

    个股研报
      新天药业(002873)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5.25亿元,同比增长15.53%;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增长22.65%;实现EPS0.35元,并以资本公积10转4。   事件点评   二季度受疫情影响仍然稳健增长,品牌计划初见成效。公司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15.02%,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比增长23.74%。扣非归母净利润0.26亿元,同比增长18.51%。二季度4~5月受疫情影响,公司业绩增速有所收窄。6月份“和颜”品牌推广计划发力,在四个省份进行试点,系统展开“和颜”系列品牌建设和产品推广,有力地带动了二季度业绩回归。未来“和颜”品牌推广计划有望推广至全国,带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渠道拓展,OTC销售占比继续提升。目前公司处方药产品覆盖11500余家县(区)级以上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400余家,数量持续增加。OTC产品覆盖800余家连锁药店的85000余家门店,与近500家药品连锁总部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公司同时加大互联网线上销售投入,实现OTC系列“OMO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模式。目前OTC销售占比已经超过30%,预计年底在品牌计划的推动下,有望达到35%。公司计划在保持整体销售增长的前提下,将OTC销售占比提升至50%左右。   主导品种进入二次增长拐点,小品种提供新的业绩增长点。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坤泰胶囊(妇科用药)、苦参凝胶(妇科用药)、宁泌泰胶囊(泌尿系统用药)、夏枯草口服液(清热解毒类用药)等品种。2022H1妇科产品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14.4%,毛利率78.03%。泌尿系统产品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15.5%,毛利率85.86%。清热解毒类收入0.38亿元,同比增长19.1%。此外,公司现有小规模在产产品中,调经活血胶囊、欣力康胶囊、龙掌口含液、当归益血口服液、消瘀降脂胶囊等均为独家品种。公司计划根据市场状况和产能安排,启动推广活动,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   研发跟进,新品为未来储备动能。公司按照“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研发要求,持续进行中药新药、中药配方颗粒和经典名方等产品研发储备。公司拥有龙岑盆腔舒颗粒、苦莪洁阴凝胶、术愈通颗粒3个中药新药产品且已完成临床三期试验,今年底将陆续报产,预计明年四季度开始逐步贡献销售。公司还拥有中药配方颗粒省标品种445个,完成国标备案133个,经典名方产品的研发也已初见成效。研发上已经形成“二三四”格局:研发布局于上海、贵阳两地,分别建立了上海海天医药、上海硕方医药、贵阳新天药业三大研发基地,系统的构建了中药创新药研发中心、中药配方颗粒研发中心、古代经典名方研发中心、上市后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四大研发模块。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中药行业巨大变化正在发生,中药新的分类和注册申报管理办法出台,解决了中药创新药如何研发的难题,中药创新药正渐行渐近。公司坚持中药创新药的研究,已上市产品以及即将上市的产品,如果现在进行研发,按照新的分类标准,均属于1类中药新药。公司销售上拓展OTC渠道,控费增效,加大品牌投入,同时启动二线品种的销售推广,研发上新品种今年即将报产,已经形成“中药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和在研经典名方+投资小分子化药创新药”的产品格局。如果下半年疫情平稳,我们认为公司今年股权激励目标仍有望完成。预计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0.79\1.04\1.36,以8月29日收盘价15.76元计算,PE分别20\15\12倍,给予“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风险:医保控费、中药集采降价等;产品研发及上市进度慢于预期的风险;药品质量风险;中药材涨价;疫情影响到公司生产销售的风险等。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8-30
  • 2022年中报业绩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各管线业务均保持优秀增长

    2022年中报业绩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各管线业务均保持优秀增长

    个股研报
      海普瑞(002399)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半年报,2022上半年实现营收37.59亿(+20.7%,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5.1亿(+51.2%);扣非归母净利润5.0亿(+77.1%);业绩快速恢复,符合预期。   Q2稳定放量,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Q2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18.48和2.7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0.2%和41.9%,环比增速分别为-3.2%和17.6%,在Q1高基数下业绩环比仍保持良好增长。从盈利能力看,公司2022上半年实现毛利率32.58%(+0.6pct);依托优秀的费用控制能力,公司净利率提升2.77pct至13.58%,盈利能力保持良好恢复态势。   各业务管线均保持高增速:分业务看,公司2022上半年原料药业务实现收入16.11亿元(+5.0%),保持稳定增长;制剂业务实现收入16.02亿元(+41.9%),海外销售情况良好,全球合计销售1.14亿剂依诺肝素钠制剂,其中美国区域销售量同比增长185%,处于快速放量期。公司2022上半年CDMO业务实现收入4.68亿元(+31.7%),依托业绩快速放量,毛利率提升11.3pct至37.6%。   肝素原料药利空出尽,肝素制剂全球多地区持续放量: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肝素API供应商,上游猪瘟和猪周期等原因导致的粗品涨价影响逐渐缓解,且公司不断增加原料库存来缓冲周期性影响,下游依诺肝素钠原料药价格稳中有升,盈利能力将逐季度恢复。制剂方面,公司在全球最大的欧洲市场深耕多年,高售价的院外市场收入占比不断提升,在多个国家拥有市场龙头地位。公司在其他市场也在加速放量,2021年进入美国市场后,短期驱动力强劲,2022年有望快速实现2500万支目标;国内市场5个规格依诺制剂通过一致性,未来有望通过集采快速抢占国内市场。长期来看,公司依托一体化的成本和质量优势,未来依诺肝素制剂全球市占率有望从2021年的约18%,在2025年快速提升至40-50%。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期的10.1、12.6、15.4亿元,对应2022-2024年P/E估值分别为23X、19X、15X;基于公司原料药短期利差恢复,依诺肝素制剂海外继续放量,大分子CDMO和创新药提供长期业绩支撑,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涨价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肝素制剂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风险;政策/环保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8-30
  • 业绩符合预期,看好产品结构稳步优化升级

    业绩符合预期,看好产品结构稳步优化升级

    个股研报
      山东药玻(600529)   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业绩符合预期,我们持续推荐公司产品结构稳步优化升级逻辑,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业绩符合预期,营收与利润均稳健增长。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9.77亿元,同增9.07%;归母净利3.22亿元,同增6.94%,EPS0.54元/股;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流16.74亿元,同增10.98%,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1.13亿元,同降40.33%。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4亿元,同增5.46%;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增16.52%;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现金流8.74亿元,同增15.75%,经营活动现金净额1.52亿元,同降39.45%。公司中报业绩保持了一贯的稳健,二季度归母净利增速创近6个季度新高,营收也保持一贯的稳健增长。现金净流量下降较多主要是因为公司购买原材料增加,现金流入仍相对稳定。   毛利率基本稳定,财务费用率下降导致净利率提升。二季度公司毛利率29.4%,环比上升0.2pct,同比下降3.9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5%/4.0%/3.9%/-2.7%,分别环比上升0.2pct/上升0.3pct/上升0.7pct/下降2.6pct,同比分别下降0.4pct/下降0.6pct/上升0.2pct/下降2.8pct,四项费用率合计7.7%,环比下降1.5pct,同比下降3.6pct。公司毛利率总体保持稳定,财务费用率大幅降低是公司净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为负2571.1万元。二季度公司财务费用为负2506.5万元,主要是汇兑损益的原因,上半年公司汇兑收益2115.3万元。   持续推荐山东药玻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逻辑。公司高端产品产能建设顺利,在手订单充足。我国的中硼硅产品渗透率有望在一致性评价、关联审批审评乃至药品集采的推动下不断提升,山东药玻作为中硼硅模制瓶的行业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估值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我们维持原有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收入为45.0、50.3、55.7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7.1、8.5、9.5亿元;EPS分别为1.19、1.43、1.59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中硼硅产能消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海运成本上涨。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2-08-30
  • 化工行业周观点:三代制冷剂稳定运行,PVDF价格震荡回落

    化工行业周观点:三代制冷剂稳定运行,PVDF价格震荡回落

    化学制品
      市场回顾:   上周,基础化工指数下跌 1.32%,同期沪深 300 指数下跌 1.05%,基础化工指数同期跑输大盘 0.27 个百分点。石油石化指数上涨 2.26%,同期跑赢大盘 3.31 个百分点。其中,呈和科技( 24.63%)、达志科技( 19.96%)、圣济堂( 15.72%)、安迪苏( 15.20%)、保利联合( 14.45%)位列涨幅前五;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双星新材( -17.99%)、华光新材( -17.89%)、振华股份( -17.40%)、硅宝科技( -15.61%)、新纶新材( -14.91%)。   投资要点:   制冷剂: 上周,国内市场主流三代制冷剂价格企稳运行,个别品类小幅探长。据百川盈孚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26 日, R32、 R134a、 R125 市场均价分别为 12500 元/吨、 24500 元/吨、 35750 元/吨,周环比分别持平、上涨4.26%、持平;价差分别为-1641.9 元/吨、 697.1 元/吨、 8204.5 元/吨,周环比分别上涨 5%、上涨 244.25%、下滑 16.36%。原料端方面,无水氟化氢、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短期供应偏紧,价格小幅探涨,对 R134a、 R125 价格上涨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二氯甲烷价格维持底部运行,对 R32 价格支撑力较弱。需求端方面,受南方高温天气持续影响,售后市场需求良好。供应端方面, R32 供应相对平稳, R134a、 R125 货源偏紧。当前基线年末期厂家让利出货心态仍存,预计短期内制冷剂市场将维持整体偏稳运行,个别品类小幅震荡的走势。   PVDF: 上周,国内 PVDF 市场价格回落。据百川盈孚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26日,锂电级 PVDF、 PVDF 粉料、 PVDF 粒料报价分别为 35 万元/吨、 21.5 万元/吨和 22.5 万元/吨,周环比分别下滑了 5.41%、 12.24%和 4.26%。从供应端来看,当前 PVDF 新增产能正陆续投放市场,产品供需结构改善是价格回落的主要因素之一。成本端方面, R142b 价格目前维持在 12.5 万元/吨水平,但考虑到新增 PVDF 产能多配套 R142b 产能,后续 R142b 价格对于PVDF 价格的实际支撑力或将削弱。预计后续 PVDF 价格仍有一定回落空间。   投资建议: 我们建议关注的投资主线如下: 1.随各地疫情有效控制, 下游行业开工率恢复、货运物流受阻现象缓解,内外贸需求修复的细分领域,如氟化工; 2.受益于全球农业高景气度,下游需求旺盛,且成本端具有支撑力的农化细分板块,如磷肥及磷化工、钾肥、农药; 3.十四五期间重点规划、国产替代化趋势显著的新材料,主要涉及 5G、半导体、新能源产业链的相关细分领域; 4.全球环保低碳意识加强、国内“双碳”背景下, 需求量有望逐步提升的环保材料; 5.人民币贬值、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高的趋势下,出口业务占比较高且主要以美元进行结算的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风险因素: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震荡风险,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影响企业开工风险,化工品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2-08-30
  • 业绩超预期,海外业务合作加速拓展

    业绩超预期,海外业务合作加速拓展

    个股研报
      采纳股份(301122)   事件:   8月24日,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2022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36.98%,归母净利润为9966.76万元,同比增长62.6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094.19万元,同比增长59.06%。2022年Q2单季度营业收入为1.33亿元,同比增长34.41%,归母净利润为6034.32万元,同比增长148.11%。   点评:   主营业务发展强劲,核心客户合作加速拓展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4亿元,发展实力强劲。按产品类型业务划分来看,1)注射器类产品营业收入达1.74亿元,同比增长85.97%,2)穿刺针类产品营业收入达7185.92万元,同比增长66.55%;按应用领域划分,①医用板块方面,公司销往欧美地区的产品主要是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营养喂食注射器等常规产品以及安全胰岛素注射器等多项高附加值产品,未来市场需求有望实现稳定增长;②兽用板块发展空间广阔,公司的兽用系列产品“可发现兽用注射针”、“一次性铝塑镶嵌注射针”、“兽用护套注射器”均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③实验室耗材板块,公司与以欧美为主的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各费用率持续优化,产能扩充稳步推进   2022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0.67%,同比下降2.17%,管理费用率为5.26%,同比增加0.64%,上市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活动费用、业务招待费增加所致,财务费用率为-5.87%,同比下降6.20%,系汇兑收益增加,存款利息收入增加所致。公司现已拥有超6.8万平方米生产车间,其中符合GMP标准的十万级净化车间4万多平方米,同时二期厂房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公司产能有望进一步扩充。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国内外注册证审批顺利   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率达3.57%,投入费用同比增加8.16%。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23项自有产品获得美国FDA510K注册,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8项产品获得CE认证,6项一类国内医疗器械备案凭证,4项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拥有国内专利91项,境外专利3项。同时,公司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接轨国际标准,拥有ISO13485、ISO11135、MDSAP等多项认证。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79/10.34/15.2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9/3.05/4.1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募集资金项目实施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核心技术人才流失风险,客户集中风险,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8-30
  • 疫情影响逐步消除,上半年业绩略超预期

    疫情影响逐步消除,上半年业绩略超预期

    个股研报
      东富龙(300171)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期间实现营业收入24.3亿元,同比增长34.1%,实现归母净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2022Q2实现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8.8%,实现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下降16.8%。收入端略超此前预期。   核心板块驱动收入增长。2022H1公司注射剂单机及系统板块实现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64.7%;生物工程单机及系统实现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21.8%,净化设备与工程实现收入2.2亿元,同比下降17.5%。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二季度经营受到疫情影响,生产销售及供应物流受到限制。随着疫情后复苏,公司新增订单及业绩增长速度有望恢复。分区域来看,上半年国内实现收入18.1亿元,海外实现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39%,海外业务收入占比约25.7%。   毛利率略有下降,费用端保持稳定。2022H1销售毛利率42.2%,同比-3pp;其中注射剂单机及系统板块毛利率为45.7%,同比下降3.6pp;生物工程单机及系统板块毛利率为39.9%,同比下降14.1pp。2022H1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1.1亿元、2.1亿元、1.5亿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5%、8.8%、6.2%,分别同比下降0.1pp、0.1pp、0.6pp。费用率整体保持稳定。销售净利率为17.6%,同比下降3.6pp。预计疫情影响下供应链受限,上游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利润率有所下降。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亿元、14.6亿元、19.3亿元。公司前瞻布局生物药领域各类设备耗材,持续拓展产品组合,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32%的复合增长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景气度不及预期、公司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30
  • 2022年中报业绩点评:短期业绩承压,长期看好原料药新品放量和CDMO业务

    2022年中报业绩点评:短期业绩承压,长期看好原料药新品放量和CDMO业务

    个股研报
      同和药业(30063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公布2022半年报,2022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21.1%,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4264万元(+0.3%);扣非归母净利润4100万元(-0.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10亿(+125%)。   Q2短期承压,盈利能力暂时受损:单季度看,公司Q2实现收入1.56亿元(+11.4%),归母净利润1581万元(-29.4%),二季度业绩下滑主要因为受上海疫情影响,部分订单延期交付,且由于大宗成本较高,毛利端受损。分业务看,公司上半年原料药业务收入2.79亿元(+15%),毛利率提升3.4pct至31.2%,依托新品种规模效应,盈利能力提升;中间体收入5691万元(+75%),毛利率下降29.3pct至12.8%,因为成本增长影响较大。   公司新产品管线有序推进,是长期业绩的基石:公司17款储备新品种从2020年开始陆续获批,其中1)塞来昔布2020年7月CDE获批;2)替格瑞洛2021年3月CDE获批,2022年1月韩国完成注册;3)利伐沙班2022年3月CDE获批;4)2022年5月米拉贝隆原料药CDE获批;5)2022年7月加巴喷丁原料药CDE获批。新产品注册上,公司将在2022年海外跟进2个产品CEP注册,1个产品欧洲ASMF注册,4个产品韩国注册;国内将提交4个注册。随着17个储备品种管线专利逐渐到期,公司管线注册情况良好,匹配产能增长,带来业绩高增速。   产能加速释放,快速匹配订单增长:公司二厂区1期工程有序推进,2022上半年开始试生产和稳定性验证,有望2021年底或2022年初转固投产。介于公司饱满的订单情况,二厂区2期7个车间有望在2022下半年开始建设,由于二厂区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成,2期项目建设更快,我们预计将在2024年中下旬完成建设。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受到疫情、上游涨价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压力较大,我们将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从1.31/2.5/3.29亿元下调至1.20/2.04/2.72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2-2024年P/E估值分别为39X/23/17X;短期业绩承压,长期看好原料药新品快速放量和CDMO业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环保政策收紧;成本向下游传导不及预期;新产品审批和放量不及预期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8-3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