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10)

  • 佳先股份(430489):全年营收预增18%,原料自产及生物可降解材料助剂产能加速落地

    佳先股份(430489):全年营收预增18%,原料自产及生物可降解材料助剂产能加速落地

  • 疫后供应复苏+欧洲扛旗全球碳减排,再生生物油新成长

    疫后供应复苏+欧洲扛旗全球碳减排,再生生物油新成长

  • 需求可持续,上行逻辑依然健康

    需求可持续,上行逻辑依然健康

    信达证券
    13页
    2023-03-03
  • 和黄医药(00013):产品收入符合预期,2025年有望实现盈利

    和黄医药(00013):产品收入符合预期,2025年有望实现盈利

  • 医药行业重大政策点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发布,有望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

    医药行业重大政策点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发布,有望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

    医药商业
      事项:   2023年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统筹部署了8项重点工程,安排了26个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国信医药观点:此次方案强调从医疗、医药、医保端联动促进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围绕“高质量发展”与“传承创新”,推进中医药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最终实现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国际输出。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并落实各部门分工,强调做好资金支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全方面、实质性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支持下,有望进一步激发中医药产业发展活力。   投资建议:本次方案多点发力,切实促进中医药产业的振兴发展,在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传承创新、文化输出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推荐关注中药创新研发能力强劲的企业、营销网络健全的中药品牌龙头,以及在中医药关键装备等细分领域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建议关注:华润三九、红日药业、以岭药业、中国中药、固生堂等。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的风险、医保控费超预期的风险、药品集采超预期的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03
  • 医药月报23/02:集采持续推进,控费仍是政策主基调

    医药月报23/02:集采持续推进,控费仍是政策主基调

    化学制药
      核心观点   第八次集采品种公布,竞争或更为激烈。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于2月17日正式公布了第八次国家集采涉及药品品类,本次集采涉及41个品种,181个品规,覆盖抗感染、肝素类、抗血栓、高血压等用药范围,肝素类产品为首次被纳入国采。纳入集采的品种在公立医疗机构终端2021年的销售额超过600亿元,其中多达22个品种年销售规模超10亿元。本次集采品种涉及厂商基本不少于5家,其中有11个品种竞争企业或达10家以上,这意味着本轮降价幅度或大于历次集采。   IVD编码规则出台,或用于招标和集采。IVD实现统一编码后,首先可以实现同一厂家产品全国价格趋于统一,编码也可用于耗材、试剂的招标、采购和支付等环节。统一编码或预示IVD耗材招标控费箭在弦上。对于方法学较为简单,开放式仪器配套的试剂及不依赖仪器的试剂,如生化、PCR核酸、胶体金等,最可能开展带量采购;封闭式仪器配套的试剂,即使不开展带量采购,也可以先实现阳光采购,通过全国价格联动带动其他地区价格下降。若终端价格下降,则对IVD渠道端影响最大,渠道利润会大幅压缩;制造端价格视集采降幅可能也会有所降价;对ICL服务端影响相对中性。   国产新药P-CAB抑制剂获批,或成为抑酸药物大品种。2023年2月15日,由复星医药和柯菲平医药合作的一类创新药盐酸凯普拉生片获批,是第三个国内获批的P-CAB药物,有望成为抑酸药物大品种。P-CAB药物代替PPI药物是消化道酸相关性疾病治疗大趋势,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抑酸药物市场仍由PPI类药物主导,市场规模高达百亿级别,P-CAB替代空间巨大。   投资建议:   医药工业品集采持续推进,仿制药集采对行业的影响或已接近尾声。国家医保局目标是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达450个,前七批国采已经近三百个品种,加上各省集采、省际联盟等,预计第八批国采后尚未集采的仿制药品种已所剩不多,集采对仿制药的冲击基本结束。我们当前看好医药板块如下主线:1)医疗服务修复,如金域医学、美年健康、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2)新基建带来的器械装备,如迈瑞医疗等;3)非新冠疫苗疫后恢复,如康泰生物、欧林生物等;3)中药消费品,如太极集团、昆药集团等;4)医药商业中具有特色业务的公司,如上海医药、百洋医药。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影响医疗需求的风险;集采降价压力超预期的风险;关键环节产业链的地缘政治风险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3-03-03
  • 2022年业绩同比增长54%,拟投资生物法年产5万吨1,3-丙二醇建设项目

    2022年业绩同比增长54%,拟投资生物法年产5万吨1,3-丙二醇建设项目

    个股研报
      华恒生物(688639)   2022年业绩3.19亿元,同比增长54%。公司发布业绩快报,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14.19亿元,同比+48.69%。2022Q4实现营收4.35亿元,同比+30.59%,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54.08%。2022年公司募投项目“发酵法丙氨酸5000吨/年技改扩产项目”和“交替年产2.5万吨丙氨酸、缬氨酸项目”顺利投产,产能逐步释放,销售量显著增加,产品毛利率亦有所提升,推动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拟投资不超过4亿元用于实施生物法年产5万吨1,3-丙二醇建设项目。拟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天津智合的全资子公司赤峰智合实施生物法年产5万吨1,3-丙二醇建设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人民币4亿元,预计建设期为24个月。项目拟采用自主研发的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技术工艺,建设年产5万吨1,3-丙二醇工业化生产装置。项目建成后,有助于解决PTT生产过程中的“卡脖子材料”问题。本项目处于初期阶段尚未考虑在财务模型中。   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7.27亿元用于投资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生物基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及年产5万吨生物基苹果酸生产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不超过人民币17.27亿元(含本数),其中7.58亿元用于投资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生物基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公司预计建设期为30个月,该项目正在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手续;6.70亿元用于投资年产5万吨生物基苹果酸生产建设项目,公司预计建设期为30个月,该项目涉及新增工业用地,已取得项目建设用地所需的《不动产权证书》同时目前正在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其余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再融资和新项目建设待正式批复后会进入我们的财务模型。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受益于募投项目持续放量,以及销售价格和成本控制超预期,我们上调对公司的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19(+10%)、4.79(+9%)和6.70(+12%)亿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考虑到公司产品产能持续扩充,业绩处于快速提升期,给予公司2023年49倍PE,对应目标价216.58元(上期目标价为171.60元,基于2023年39倍PE,+26%),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在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1页
    2023-03-03
  • 北交所新股申购报告:HPV疫苗国产新势力,抓住东亚病毒与男性适应症

    北交所新股申购报告:HPV疫苗国产新势力,抓住东亚病毒与男性适应症

    个股研报
      康乐卫士(833575)   三大核心管线:三价HPV疫苗、九价HPV疫苗(男、女性适应症)   康乐卫士成立于2008年,目前有十款在研疫苗,其中以三价、九价HPV疫苗作为核心,分别将于2026年与2028年左右上市。三价HPV疫苗采取性价比战略,针对东亚感染特性将宫颈癌预防比率从70%提升至78%,与同属低价次二价、四价疫苗竞争。九价女性HPV疫苗研发进度属国内第一梯队,争做国产替代先行者,产品效力与默沙东无明显差异。男性尚无疫苗获批。   HPV市场:预计2025年保守估计230亿,乐观值400亿;2031年达600亿   HPV疫苗市场规模主要由(1)接种人数、(2)接种率和(3)价格等参数相乘计算得出,2017-2020年,中国HPV疫苗市场规模从9.4亿元增长至135.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3.43%。目前已上市五款疫苗中默沙东占据90%市场份额,万泰生物则在低价次市场成长性较高。较快增长期在2026年,而在此之前多方各持平台期或稳步上行观点。适龄接种人群数量将由近年约6.5亿人逐渐衰退至2030年约6亿人;2020年女性接种率为3.61%,目标60%-80%,前景广阔。价格遵从价数又高到底排列,此外进口贵于国产。全球市场规模:2020-2025年预期CAGR20.04%。   HPV及其疫苗研究较为成熟,短期消除接种剂次下降、纳入免疫规划的疑虑   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感染皮肤或黏膜细胞的无包膜小DNA病毒,严重者其诱发的宫颈癌是15-44岁女性中第二大恶性肿瘤。疫苗价数对应了预防的HPV类型数量。研发阶段目前采用大肠杆菌、酵母、杆状病毒/昆虫细胞三种表达系统进行制备,康乐采用的大肠杆菌路线工艺简单、产能易放大和生产成本低,同时可控制内毒素于标准内。桥接试验则可将成年女性HPV疫苗推广至未成年女性。因调整成本、供应端等原因,未来接种趋势9-14岁女性2剂次,其余人群3剂次,同时纳入免疫规划可能性较低。   估值情况:发行公告价格对应PB4.9X,P/R&D27.1X均低于可比   按照本次发行公告价格42元/股、2021年研发费用21,827.79万元、2021年净资产121,525.34万元计算,本次发行不超过7,000,000股(未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对应的发行后市研率为27.05倍、发行后市净率为4.86倍,低于行业均值234.26X与17.34X。考虑到康乐的核心HPV疫苗管线产品效力与上市产品无异,预估上市时间也处于第一梯队,同时采取了差异化竞争策略,建议谨慎申购。   风险提示:新产品开发存在的风险、未来一段时间内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风险、HPV疫苗上市后商业化前景不及预期的风险、新股破发风险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3-03-02
  • 新华医疗(600587):聚焦医疗设备主业,未来发展可期

    新华医疗(600587):聚焦医疗设备主业,未来发展可期

  • 医药行业深度报告:小孔之光——窥探新机遇,内镜国产化拉开序幕

    医药行业深度报告:小孔之光——窥探新机遇,内镜国产化拉开序幕

    医疗器械
      平安观点:   临床需求驱动,政策支持促进,内镜渗透率提升空间大。医用内窥镜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或微创手术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或协助手术的进行。内窥镜应用于微创诊疗的临床价值明确,临床渗透率在发达国家远超中国。2019年,我国的上、下消化道内镜诊疗开展率仅有日本的19.0%和25.0%,微创外科手术渗透率不及美国的一半。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民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内窥镜的渗透率稳步提升。近年来,常规内窥镜已降为二类医疗器械,且免于临床试验,产品注册门槛大大降低。政策的大力支持也将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内窥镜国产化加快,开立、澳华、迈瑞表现突出。2020年,全球医用内窥镜市场规模约203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约131亿元。奥林巴斯作为内镜市场的领军者,2019~2022财年间中国区内镜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约6%,而国产领军企业的收入增速远超奥林巴斯。软镜市场上,开立、澳华2018~2021年间内镜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40.4%、30.7%,开立超过宾得成为当前市占率第三。硬镜市场上,迈瑞超过史赛克成为当前市占率第三。整体来看,2018年,内窥镜的国产化率不足10%,2022年提升至约15%,国产化进度加快。   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开启内窥镜发展新篇章。在内窥镜的技术与产品创新上,国产企业紧跟外资步伐。一方面,内镜图像清晰度不断提升,实现4K超高清,探索3D影像应用。另一方面,复合成像技术得到发展,荧光内镜、超声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等产品不断满足多样化临床需求。此外,一次性内镜在泌尿科、呼吸科表现出较高的应用潜力,免洗消的优势使一次性内镜在某些场景下成为对复用式内镜的重要补充。   投资建议:与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软镜和硬镜的渗透率分别有4倍和2倍左右的提升空间。在此背景下,国产企业近年来内镜业务快速成长,提高了内镜国产化率。建议关注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迈瑞医疗等相关上市公司。开立医疗:HD-550打开三级医院软镜市场,同时布局硬镜业务。澳华内镜:聚焦软镜,新品AQ-300技术参数国内领先。海泰新光:史赛克荧光内镜核心零部件的全球唯一供应商,开始发展自主品牌。迈瑞医疗:渠道和品牌优势明显,中国硬镜第三品牌。   风险提示:1)疫情反复影响企业营收和利润的风险:内镜诊疗量受疫情的负面影响,疫情反复将影响内镜企业营收和利润;2)新产品研发、注册或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内镜技术壁垒较高,新产品研发进度可能不及预期,此外,创新产品的注册和市场推广相较常规产品所需时间都更长,可能导致其上市放量速度不及预期;3)其他政策风险:若国家支持国产内窥镜的相关政策有所变化将对国产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8页
    2023-03-0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