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10)

  • 中药行业事件点评:国务院新政再出台,行业长期趋势明确

    中药行业事件点评:国务院新政再出台,行业长期趋势明确

    中药
      事件:2月10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统筹部署中医药发展重点工程,全面推动保障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统筹部署8项重点工程,26个建设项目,通过改革试点先行示范和各保障措施,进一步促进和支持“十四五”期间的中医药发展,全力振兴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方案》凸显以下亮点:   1)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中医药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全面布局中医医疗机构,从治未病到老年健康多方面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从医疗模式到重大疑难疾病方面加强中西医协同建设,从原料到中成药全流程推动中药产业和质量提升。   2)坚持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传承中医药古籍文献,建设中医药现代化创新平台,重点研究中医药关键项目和技术,建设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队伍。   3)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中医药国际抗疫合作计划,提高中医药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力。   中医药行业回暖,中药工业产值规模有望持续提升。据统计,2021年中药工业主营收入近7000亿元,2022年上半年实现平稳增长,营收达3407亿元,同比增长7.7%。随着国家中医药行业发展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和相关政策不断落地,中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中医药工业产值规模有望持续提升。   中医药行业内部结构将持续优化,头部效应将凸显。随着政策导向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和鼓励中药研发创新,中医药行业将向头部创新中药企业集中,部分低水平中药企业将逐渐退出市场,中医药行业内部结构预计将持续优化,行业头部效应逐渐凸显。   投资建议:当前中药政策顶层支持力度大,政策利好持续落实,中药注册新政策有望加速中药新药上市进度,看好重视研发创新的中药创新药企业,建议关注康缘药业、以岭药业、方盛制药、新天药业等。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执行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产品销售放量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03-02
  • 中药行业事件点评:中医药再出重磅政策,持续看好行业长期发展

    中药行业事件点评:中医药再出重磅政策,持续看好行业长期发展

    中药
      事件:   2023年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下简称《实施方案》),为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指明方向。   投资要点:   《实施方案》仍然延续前期中医药支持政策的框架: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10月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2月发布《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新发布的《实施方案》整体并未突破之前文件的政策框架,《实施方案》中的八大工程与《若干政策措施》第五部分的八大工程基本相同。尤其,“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在2021年《若干政策措施》中已有表述。   《实施方案》是总结前期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细化和调整:《实施方案》是在《若干政策措施》实行两年后,系统总结前期经验基础上给出的中药振兴发展下一步行动方案。细化方面体现为,八大工程从《若干政策措施》的一段均展开为《实施方案》的一章,同时每个建设项目的目标、任务和配套措施,又较《若干政策措施》和2022年3月发布《“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更加量化。另外,部分细节也有微调。   《实施方案》的发布标志国家推进中医药发展工作进入新阶段,中医药产业将更加明显地获益:中医药人才培养、服务体系建设和中西医协同工程将显著增加中医药服务的供给量,中医药文化弘扬和开放发展工程将促进国内和海外的中医药需求提升。同时,中医药的“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也将从试点走向全国。类似中治率的中医药占比指标和其他医保倾斜措施,将逐步推动中医药产业在支付端获益。中医药创新和中药质量提升工程将推动竞争格局优化,优质企业将明显受益于政策推进。   政策利好转化为企业业绩,中药行业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操作性更强的《实施方案》,将加速政策利好向企业业绩的转化。中药企业业绩和估值有望同步提升,静待戴维斯双击。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中医药支持政策落地,有望推动行业持续向好。维持“推荐”评级。   重点推荐个股推荐健民集团、同仁堂、华润三九、康缘药业等。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执行进展速度不及预期,政策落地执行力度不及预期,企业经营管理出现波动,医保和集采政策推动产品降价超预期,产品销售推广不及预期,创新产品研发上市不及预期,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3-03-02
  • 生物制品专题:疫情管控放开后生物制品如何恢复?

    生物制品专题:疫情管控放开后生物制品如何恢复?

    化学制药
      疫苗:常规品种恢复确定性高、弹性大。(1)海外复盘:20年主要受到疫情封控影响导致常规疫苗品种终端销售受阻,21年主要受到新冠挤兑和疫情大规模感染影响导致业绩承压,进入22年以来随着新冠挤兑消除、疫情管控放开、大规模疫情感染影响减弱,HPV、PCV13、流脑等终端恢复甚至超过19年水平。(2)国内:21年主要受到新冠挤兑导致大部分常规疫苗业绩承压,22年主要受到疫情封控和疫情大规模感染影响终端销售,进入23年以来,新冠挤兑、疫情管控、大规模疫情感染等压制因素消除,参照海外经验,我们预计常规疫苗品种将会恢复甚至超过19/20年水平。   血制品:供需错配1-2个季度后有所缓解。(1)海外复盘:采浆量主要受疫情封控及企业推广宣传等影响,21Q2起随着新冠疫苗接种高潮已过、财政刺激结束、对血浆捐献的大力宣传,采浆量有所恢复并达到19年水平。22年疫情管控进一步放松,采浆量超过2021年并持续增加。由于血浆投产到血制品上市销售需要一定周期,业绩端影响滞后2个季度左右。(2)国内:采浆量20年大幅下滑,21年没有严重疫情封控已经恢复至19年水平,22年加大宣传推广实现稳定增长。短期我们预计重症高峰带来较大潜在静丙需求,长期把握浆站/采浆量、吨浆利润提升逻辑。   投资建议:   疫苗:目前新冠疫苗在防重症、防死亡上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在未来第二针加强甚至常态化新冠疫苗接种中仍然不可或缺,同时腺病毒吸入/鼻喷等形式的新冠疫苗防感染效果突出,关注新冠疫苗相关企业,如康希诺、万泰生物、丽珠集团、三叶草生物、神州细胞、沃森生物等;各个疫苗头部企业均有重磅大品种放量或即将上市放量,叠加新冠疫情下的预防接种认知度提升,我们预计大品种接种率有望持续提升、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推荐百克生物、智飞生物、康泰生物、万泰生物、康华生物等。   血制品:短中期,疫情防控优化,企业开工、人员流动等逐渐恢复,看好23年采浆量增加;物流改善、院内诊疗流量恢复,同时防控优化、加强ICU建设,应急需求增加,23年需求量提升明显。长期,把握采浆量提升、吨浆利润提升主逻辑。长期价格趋势取决于招采政策、供需格局,经营能力优秀的龙头公司有望长期受益,重点推荐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建议关注博雅生物、派林生物。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临床推进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疫情防控显著风险,研报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3-03-02
  • 深度报告:夯实医药基本盘,布局医美构建业绩增长新动能

    深度报告:夯实医药基本盘,布局医美构建业绩增长新动能

    个股研报
      江苏吴中(600200)   依托药企基因切入医美上游产业。江苏吴中成立于1994年。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江苏吴中不改医药公司的底色。近几年出于对行业前景的考量,公司先后剥离房地产、化工等业务,医药产业地位也因此日益马显。2018年以来,集采和医保谈判导致医药行业逻辑生变,多数传统药企进入转型阵痛期。在转型探索的过程中,江苏吴中将目标腊准正处于黄金发展阶段的医美行业。2019年公司制定了《五年战略规划(2020-2024)》,确定了以“医药+医美”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公司于2021年正式成立医美事业部及吴中美学全资子公司,利用其在研发、注册申报及药械生产方面的优势,快速切入注射类医美领域。   引入海外高端产品构建医美产业基本盘。1、2021年6月战略控股尚礼汇美,获得Humedix旗下HARA玻尿酸国内独家代理权,目前HARA玻尿酸在国内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预计将于2025年上市:2、2021年12月收购达透医疗,获得AestheFill国内独家代理权,AestheFill采用空心微球专利技术和聚双旋乳酸成分,与同类胶原蛋白再生剂相比,其优势在于:1)术后副作用较少:2)可实现客制化浓度调配;3)兼具即时填充及长期再生效果:4)30min速溶降低预泡风险。目前AestheFill在国内的注册申报正有序推进中,参考国内NMPA临床审批流程,产品有望于2023年下半年上市。基于再生针剂长期市场空间及AestheFill严品优势,我们认为产品上市后有望驱动公司业绩增长。   自研+合作建立注射类自有技术平台。江苏吴中通过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进军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市场:1、2022年7月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共建“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一吴中美学重组胶原蛋白联合实验室”:2、2022年8月首个自有品牌婴芙源面世:3、2022年10月官宣从美国G公司引进具有三螺旋和三聚体结构的重组111型人胶原蛋白生物合成技术。此外,利丙双卡因乳膏已于2022年底启动BE,溶脂针(脱氧胆酸)将于2023年启动临床。长期来看,创新产品或将帮助公司打入自研医美行列。   随着疫情影响消退,医药业务回暖可期。公司医药产品线丰富,持有290多个药品生产文号,拥有170多个基因药物、化学药物和中药品种,主营产品覆盖抗感染/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消化系统等领域。目前公司已经建成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未来拟充分发挥产能和区位优势,投建江苏吴中医药集团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并发展化学制剂和生物药物的CDMO合作业务。2022年前三李度,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医药商业物流配送暂停,公司营收及净利润短期承压。后续随着疫情影响消退,公司因疫情承压的药品销售业务将有望迎来复苏。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医药业务受疫情影响阶段性承压,后续随着疫情影响消退将逐步恢复,医美业务依托药企基因以“并购+自研”模式加速布局,重磅产品爱塑美有望于2023年三季度上市并逐步抢占市场份额,成为公司业绩的新增长点。基于此,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19.04亿元、22.73亿元、27.3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5亿元、0.33亿元、1.45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12元、0.05元、0.20元。截至2023年3月1日收盘价,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77倍、194倍、45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医药、医美行业政策风险:新品获批及推广不及预期:新药研发及注册风险:大股东高比例股权质押风险等。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页
    2023-03-02
  • 医药行业月报:医疗新复苏,投资新主线

    医药行业月报:医疗新复苏,投资新主线

  • 和黄医药(00013)2022年报点评:商业化及临床稳步推进,国际化潜力巨大

    和黄医药(00013)2022年报点评:商业化及临床稳步推进,国际化潜力巨大

  • 心通医疗(2160.HK):2022年收入符合预期,亏损部分因非现金及一次性项目扩大

    心通医疗(2160.HK):2022年收入符合预期,亏损部分因非现金及一次性项目扩大

  • 康乐卫士(833575):HPV疫苗国产新势力,抓住东亚病毒与男性适应症

    康乐卫士(833575):HPV疫苗国产新势力,抓住东亚病毒与男性适应症

  • TDI行业点评:巴斯夫产能关闭,TDI景气度有望恢复

    TDI行业点评:巴斯夫产能关闭,TDI景气度有望恢复

    化学制品
      事件:2023年2月24日,巴斯夫在2022年业绩报告中公布,由于德国路德维希港的TDI综合体未能被充分利用,在经济表现方面未达到预期,决定关闭位于德国路德维希港30万吨TDI装置。   点评:巴斯夫关闭30万吨TDI装置,TDI供给收缩。近期万华福建年产10万吨TDI装置永久关停,再加上巴斯夫关闭30万吨TDI装置,全球TDI总产能从349.5万吨缩减至309.5万吨,缩减11%。TDI新增产能方面,万华化学万华福建TDI10万吨产能置换成25万吨产能的扩建工作预计2023年完成,沧州大化26.5万吨新建产能暂无明确投产时间,除此之外TDI几乎没有新增产能。目前TDI供应情况,甘肃银光12万吨装置重启时间继续推迟;烟台巨力5万吨和3万吨装置尚未重启;上海科思创装置降负运行。   政策驱动下基建地产复苏,TDI需求有望回升。TDI下游主要用于聚氨酯软泡(海绵)、涂料、密封剂和弹性体。其中聚氨酯软泡为最大下游,聚氨酯软泡(海绵)主要用于沙发、床垫、汽车座椅等,占全部TDI需求的69.2%。TDI产品需求与地产和汽车行业具备较高的相关度。随着国内宏观经济恢复和政策驱动下基建地产产业链复苏,房地产后周期相关产品的库存去化,TDI需求有望回升,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   海外能源紧张,看好国内相关企业。国际能源署(IEA)表示,欧洲的能源危机尚未结束。欧洲即将面临“天然气去俄化”的第一个夏季用气高峰。此外中国经济复苏对天然气的需求也将提高,欧洲能源危机仍存在复发风险,欧洲厂商在成本端面临较大压力。国内煤炭为基础的能源结构使得TDI成本和价格优势凸显,国内出口有望受益。并且未来小产能和落后产能或将逐步退出,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看好国内头部企业。   重点关注:万华化学(TDI产能55万吨,预计2023年底扩至80万吨)、沧州大化(TDI产能15万吨)。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需求不及预期;出口受阻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3-03-02
  • 医药行业研究:《2023年医药集采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发布

    医药行业研究:《2023年医药集采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发布

    化学制药
      事件   3月1日,医保局发布《2023年医药集采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利好药品、耗材价格落地。   点评:   1)国采:开展第八批药品集采。中选脊柱类、种植体耗材执行中选结果。开展新一轮高值耗材集采。   2)省际集采:继续扩大中成药、干扰素、容易短缺和急抢救药省际集采。硬脑(脊)膜补片、疝修补耗材、神经外科耗材、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采购。   3)省采:每个省份的国家和省级集采集采药品累计达到450种,各省集采药品应达到130种。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均应有所覆盖。各省推进吻合器、超声刀等普外耗材集采。扩大中成药、干扰素、容易短缺和急抢救药集采,开展第八批药品集采。到2023年底,每个省份的国家和省级集采集采药品累计达到450种。其中省级集采药品应达到130种。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均应有所覆盖。脊柱类耗材国采中选结果执行,口腔种植体集采各省联动执行。聚焦心内科、骨科重点产品,指导更多省份推进吻合器、超声刀等普外耗材集采。继续探索体外诊断试剂集采,各省份至少开展一批省级耗材集采。重点开展硬脑(脊)膜补片、疝修补耗材、神经外科耗材、体外诊断耗材省际联盟采购。   投资建议:   1)化学药:头部药企仿制药集采利空出净,创新药有望成为核心竞争力。注射剂集采加速,本次采购目录包括注射剂品种27个,占比达65.9%,集采抗感染药物大量纳入集采,抗感染药品种17个,占比达41.2%。传统老牌药企存量仿制药业务已在过往的多轮集采中利空出清,建议关注摆脱仿制药依赖,创新药有望成为药企核心竞争力的恒瑞医药等。   2)中成药:中成药集采规则相对温和,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拉动长期增长。建议关注医保免疫中药消费品/OTC主线、中药创新药、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主线的华润三九等。   3)IVD耗材:生化诊断耗材集采规则温和中选率高,集采后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本次生化集采共有131家企业拟中标,淘汰率约为34%,其中国产品牌占比超过90%。肝功能生化试剂集采拟中标符合市场预期,头部国产企业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叠加近期疫情管控的逐渐放开,IVD板块有望持续迎来修复,推荐关注迈瑞医疗等。   4)骨科耗材:建议重点关注骨科关节类产品,2023年关节产品集采放量与国产替代趋势有望持续,下半年产品接续采购方案的落地,爱康医疗等头部公司有望持续受益;同时骨科脊柱类产品集采实施后产品有望维持合理盈利空间,建议关注中标情况良好、产品线布局齐全的龙头企业。   5)种植体耗材:种植体集采执行,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种植体集采平均降价55%,口腔连锁种植牙业务有望迅速增长,检查设备、修复膜、牙冠等相关产品加速放量,建议重点关注正海生物等。   风险提示   政策落实低于预期风险,行业增速不及预期风险,公司治理改善低于预期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3-0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