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医药行业深度报告:小孔之光——窥探新机遇,内镜国产化拉开序幕

医药行业深度报告:小孔之光——窥探新机遇,内镜国产化拉开序幕

研报

医药行业深度报告:小孔之光——窥探新机遇,内镜国产化拉开序幕

  平安观点:   临床需求驱动,政策支持促进,内镜渗透率提升空间大。医用内窥镜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或微创手术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或协助手术的进行。内窥镜应用于微创诊疗的临床价值明确,临床渗透率在发达国家远超中国。2019年,我国的上、下消化道内镜诊疗开展率仅有日本的19.0%和25.0%,微创外科手术渗透率不及美国的一半。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民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内窥镜的渗透率稳步提升。近年来,常规内窥镜已降为二类医疗器械,且免于临床试验,产品注册门槛大大降低。政策的大力支持也将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内窥镜国产化加快,开立、澳华、迈瑞表现突出。2020年,全球医用内窥镜市场规模约203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约131亿元。奥林巴斯作为内镜市场的领军者,2019~2022财年间中国区内镜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约6%,而国产领军企业的收入增速远超奥林巴斯。软镜市场上,开立、澳华2018~2021年间内镜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40.4%、30.7%,开立超过宾得成为当前市占率第三。硬镜市场上,迈瑞超过史赛克成为当前市占率第三。整体来看,2018年,内窥镜的国产化率不足10%,2022年提升至约15%,国产化进度加快。   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开启内窥镜发展新篇章。在内窥镜的技术与产品创新上,国产企业紧跟外资步伐。一方面,内镜图像清晰度不断提升,实现4K超高清,探索3D影像应用。另一方面,复合成像技术得到发展,荧光内镜、超声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等产品不断满足多样化临床需求。此外,一次性内镜在泌尿科、呼吸科表现出较高的应用潜力,免洗消的优势使一次性内镜在某些场景下成为对复用式内镜的重要补充。   投资建议:与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软镜和硬镜的渗透率分别有4倍和2倍左右的提升空间。在此背景下,国产企业近年来内镜业务快速成长,提高了内镜国产化率。建议关注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迈瑞医疗等相关上市公司。开立医疗:HD-550打开三级医院软镜市场,同时布局硬镜业务。澳华内镜:聚焦软镜,新品AQ-300技术参数国内领先。海泰新光:史赛克荧光内镜核心零部件的全球唯一供应商,开始发展自主品牌。迈瑞医疗:渠道和品牌优势明显,中国硬镜第三品牌。   风险提示:1)疫情反复影响企业营收和利润的风险:内镜诊疗量受疫情的负面影响,疫情反复将影响内镜企业营收和利润;2)新产品研发、注册或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内镜技术壁垒较高,新产品研发进度可能不及预期,此外,创新产品的注册和市场推广相较常规产品所需时间都更长,可能导致其上市放量速度不及预期;3)其他政策风险:若国家支持国产内窥镜的相关政策有所变化将对国产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报告标签:
  • 医疗器械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180

  • 发布机构: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3-03-02

  • 页数:

    38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平安观点:

  临床需求驱动,政策支持促进,内镜渗透率提升空间大。医用内窥镜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或微创手术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或协助手术的进行。内窥镜应用于微创诊疗的临床价值明确,临床渗透率在发达国家远超中国。2019年,我国的上、下消化道内镜诊疗开展率仅有日本的19.0%和25.0%,微创外科手术渗透率不及美国的一半。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民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内窥镜的渗透率稳步提升。近年来,常规内窥镜已降为二类医疗器械,且免于临床试验,产品注册门槛大大降低。政策的大力支持也将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内窥镜国产化加快,开立、澳华、迈瑞表现突出。2020年,全球医用内窥镜市场规模约203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约131亿元。奥林巴斯作为内镜市场的领军者,2019~2022财年间中国区内镜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约6%,而国产领军企业的收入增速远超奥林巴斯。软镜市场上,开立、澳华2018~2021年间内镜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40.4%、30.7%,开立超过宾得成为当前市占率第三。硬镜市场上,迈瑞超过史赛克成为当前市占率第三。整体来看,2018年,内窥镜的国产化率不足10%,2022年提升至约15%,国产化进度加快。

  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开启内窥镜发展新篇章。在内窥镜的技术与产品创新上,国产企业紧跟外资步伐。一方面,内镜图像清晰度不断提升,实现4K超高清,探索3D影像应用。另一方面,复合成像技术得到发展,荧光内镜、超声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等产品不断满足多样化临床需求。此外,一次性内镜在泌尿科、呼吸科表现出较高的应用潜力,免洗消的优势使一次性内镜在某些场景下成为对复用式内镜的重要补充。

  投资建议:与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软镜和硬镜的渗透率分别有4倍和2倍左右的提升空间。在此背景下,国产企业近年来内镜业务快速成长,提高了内镜国产化率。建议关注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迈瑞医疗等相关上市公司。开立医疗:HD-550打开三级医院软镜市场,同时布局硬镜业务。澳华内镜:聚焦软镜,新品AQ-300技术参数国内领先。海泰新光:史赛克荧光内镜核心零部件的全球唯一供应商,开始发展自主品牌。迈瑞医疗:渠道和品牌优势明显,中国硬镜第三品牌。

  风险提示:1)疫情反复影响企业营收和利润的风险:内镜诊疗量受疫情的负面影响,疫情反复将影响内镜企业营收和利润;2)新产品研发、注册或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内镜技术壁垒较高,新产品研发进度可能不及预期,此外,创新产品的注册和市场推广相较常规产品所需时间都更长,可能导致其上市放量速度不及预期;3)其他政策风险:若国家支持国产内窥镜的相关政策有所变化将对国产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好的,我将根据您提供的报告内容和要求,生成一份符合您要求的 Markdown 格式的报告摘要。

医药行业2023年3月2日行业深度报告摘要:内镜国产化拉开序幕

中心思想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医用内窥镜市场,重点关注国产内窥镜企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核心观点如下:

  • 临床需求与政策支持双轮驱动: 我国内窥镜市场渗透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临床需求增长叠加政策扶持,为行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 国产替代加速进行: 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国产内窥镜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尤其在软镜和硬镜领域。
  • 技术创新是关键: 企业需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如4K超高清、荧光成像、3D成像以及一次性内镜等,以满足多样化的临床需求。

主要内容

一、结合光电算多领域技术,内镜助力微创诊疗时代

  • 内窥镜技术演进: 从硬镜到软镜,从光学到电子,内窥镜技术不断进步,推动微创诊疗发展。CMOS技术的成熟为国产内窥镜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 临床应用与渗透率: 内窥镜在消化科、外科等多个科室具有广泛应用,但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内窥镜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以消化内镜为例,我国的诊疗开展量远低于日本,提升空间巨大。
  • 政策引导与支持: 国家政策支持高清电子内窥镜、复合内窥镜成像系统发展,常规内窥镜产品注册门槛降低,政府采购向国产产品倾斜,为国产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内镜市场高度集中,国产企业逐步破局

  • 市场格局: 全球内窥镜市场高度集中,奥林巴斯、卡尔史托斯等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国产企业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 国产企业崛起: 开立医疗、澳华内镜、迈瑞医疗等企业在软镜和硬镜市场崭露头角,国产化率显著提高。例如,开立医疗已成为中国软镜市场市占率第三的品牌。
  • 国产企业发展现状: 国产企业在上游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但在市场教育、售后服务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三、内镜技术参数不断升级,复合成像与一次性内镜成为创新重点

  • 硬镜技术趋势: 4K荧光内镜成为发展热点,3D内镜的临床认可度逐步提升。荧光内镜可提高靶向器官的可视性,在普外科等科室具有显著优势。
  • 软镜技术趋势: 国产4K高清内镜、超声内镜相继上市,缩小与进口产品差距。澳华内镜发布AQ-300 4K超高清内镜系统,成为国内首家推出4K图像软镜的企业。
  • 一次性内镜: 一次性内镜市场迅速爆发,成为对复用式内镜的重要补充。在泌尿科、呼吸科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四、国内外主要内镜企业概览

  • 奥林巴斯: 全球内窥镜市场领导者,产品线丰富,技术领先。
  • 开立医疗: HD-550打开三级医院软镜市场,同时布局硬镜业务。
  • 澳华内镜: 聚焦软镜,新品AQ-300技术参数国内领先。
  • 迈瑞医疗: 渠道和品牌优势明显,已成为中国硬镜第三品牌。
  • 海泰新光: 与史赛克深度绑定之外,开始发展自主品牌。

五、投资建议

中国内窥镜行业极具发展潜力,建议关注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迈瑞医疗等相关上市公司。

六、风险提示

  • 疫情反复影响企业营收和利润的风险
  • 新产品研发、注册或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
  • 其他政策风险

总结

本报告全面分析了中国医用内窥镜行业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在临床需求增长、政策支持以及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国产内窥镜企业迎来发展良机。建议投资者关注具备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相关上市公司,同时警惕行业风险。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38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