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9957)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发布,立足于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新增治疗手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发布,立足于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新增治疗手段

  • 医药行业周观点:国内首批十款抗原检测,关注抗疫板块机会

    医药行业周观点:国内首批十款抗原检测,关注抗疫板块机会

  • 种植牙行业深度报告:千亿种植牙市场正启航,看好产业链国产化机遇

    种植牙行业深度报告:千亿种植牙市场正启航,看好产业链国产化机遇

    医疗服务
      复盘韩国种植牙崛起之路,有何启示?   韩国种植牙行业的腾飞得益于需求+供给+支付的共同驱动,核心耗材本土化是关键。韩国种植牙渗透率位居全球第一,每万人种植牙数达500颗,发达国家平均为100~200颗。韩国种植牙的超高渗透率不仅与其深度老龄化、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有关,更得益于本土种植体企业的崛起。Osstem、Dentium等韩国本土品牌均发展于2000年前后,发展路径与韩国种植牙需求爆发阶段吻合,到2020年韩国种植体的本土化率已经超80%。本土种植体企业的崛起一方面使得种植牙迅速实现平民化,支付可及性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也为牙医提供专业培训,解决医生供给问题,2000年韩国仅2%的牙医拥有种植牙执照,到2012年这一比例已经超过80%。   国内种植牙市场空间几何?   潜在需求旺盛,支付能力和医生供给两大核心限制因素正在改善,终端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2011-2020年间国内种植牙数量复合增速高达46%,2020年种植量约400万颗(约每万人种植牙数28颗),渗透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以国内存量市场计算,种植牙潜在市场需求超2000万颗,种植牙终端市场规模超千亿。支付能力和医生供给是目前低渗透率的核心因素,品牌下沉+种植体集采背景下,支付可及性大幅提升;同时由于种植牙医师学习周期较短,上游厂家培训赋能下,牙医供给紧缺有望得到缓解,国内种植牙市场有望迎来爆发。   中国的种植牙产业是否存在国产替代机遇?   种植体、修复材料、牙冠三大细分领域市场空间广阔,国产品牌大有可为。1)种植体:国内种植体市场规模(出厂价口径)有望达到136亿;目前欧美和韩系品牌占据主导,国产份额不足5%,随着二三线空白市场开拓,国产品牌有望受益。2)修复材料:口腔修复膜+骨修复粉合计市场空间(出厂价)可达36-60亿元,目前盖氏产品一家独大,国产品牌有望凭借高性价比优势实现突破。3)牙冠:氧化锆全瓷牙冠美学效果接近真牙,应用前景广阔,我们测算国内种植牙用的氧化锆全瓷牙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2亿元。   投资建议:老龄化进程加速背景下,国内口腔种植行业潜在需求旺盛,支付能力和医生供给两大核心限制因素正在改善,国内种植牙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看好种植牙需求爆发下的产业链国产化机遇。建议重点关注产业链相关标的:正海生物、奥精医疗、先临三维、康拓医疗、国瓷材料、通策医疗。   风险提示:种植体降价幅度超预期风险;市场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规模测算基于一定前提、存在假设条件不达预期的风险等。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2-03-16
  • 化工行业周报:原油大幅震荡,丁二烯维持涨势

    化工行业周报:原油大幅震荡,丁二烯维持涨势

    化学制品
      俄乌全面冲突爆发, 原油价格大幅震荡上行, 大宗商品普涨。另一方面,半导体、新能源材料关注度较高。   行业动态:   本周均价跟踪的 101 个化工品种中,共有 70 个品种价格上涨, 16 个品种价格下跌, 15 个品种价格稳定。涨幅前五的品种分别是硫酸、二甲醚、 WTI 原油、石脑油、甲苯;而跌幅前五的品种分别是草铵膦、多氟多氟化铝、黄磷、原盐、 EDC。    本周 WTI 原油收于 109.09 美元/桶,收盘价周跌幅 5.70%;布伦特原油收于 112.12 美元/桶,收盘价周跌幅 5.07%。 受 OPEC+内部对增产意见不一, 俄乌外长会晤缓解地缘政治局势以及欧盟拒绝对俄油气出口加以制裁影响, 能源供应端担忧有所减轻, 本周油价在大幅高开后巨幅震荡收低。 根据 EIA数据,截至 3月 4日当周,原油库存减少 186.3 万桶,预期减少 65.7 万桶。 本周初原油价格急升态势下, OPEC+成员国阿联酋呼吁加快增产。 同时, 美国、欧洲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 美国禁止从俄进口能源并取消俄罗斯最惠贸易国待遇,欧盟禁止从俄进口钢铁产品;尽管德国、匈牙利等国极力反对将对俄制裁扩大到能源领域,但因俄油轮船运受阻,乌拉尔原油交易结算混乱, 俄原油出口或遇阻。 后市来看,俄乌谈判及伊核会谈进展或将持续主导原油走势, 在俄原油出口量减少且 OPEC不改增产计划的情景下,原油或仍将继续走高。   本周丁二烯价格延续涨势,根据百川盈孚数据, 丁二烯市场均价收报 10275 元/吨, 收盘价周涨幅 17.23%。 本轮丁二烯自 1 月初开始上涨,当前市场价较低点已大幅上涨 149.09%。 本周丁二烯价格上行的原因主要来自成本及供应面, 因原油大幅上涨,裂解装置成本高位,多停车检修或低负荷生产,裂解碳四供应不足,另外加之对供方有 4 月密集检修的预期, 供应预计将有所收窄。装置方面, 台湾中油石化 4 号裂解装置于 9号重启, 目前 70%负荷运行;扬子石化装置(12万吨/年)计划于 3月中旬检修;南京诚志抽提装置(10万吨/年)停车检修中。 需求方面,下游顺丁橡胶本周上涨,场内报价持续走高,但交投较为清淡,买方观望情绪浓厚。 后市来看, 原油高位影响下, 烯烃裂解装置开工率低位,碳四供应短缺或将在短期内支撑丁二烯价格持续走高。   本周金属硅价格延续涨势,根据百川盈孚数据, 金属硅 3303# (云南)收报 24300 元/吨,收盘价涨幅 2.97%。有机硅 DMC(华东)收报 39000元/吨,收盘价涨幅 4.00%。本周新疆地区开工总体上行,个别企业因环保检查低负荷生产;湖南地区因电价下调,现已基本开炉恢复生产。成本方面, 本周硅煤、硅石价格上涨明显, 周涨幅分别达 7.91%、 10.00%,其余成本变动较小。需求方面,下游有机硅价格上涨对金属硅形成利好, 多晶硅开工高位,需求较为平稳,铝加工行业开工率本周大幅提升,对金属硅需求增长明显。后市来看,原材料普涨形势下,金属硅生产成本或持续走高支撑价格, 下游需求旺盛,预计价格将稳中上行。   投资建议:   本周观点   周期类行业:原油屡创新高,过半化工产品重回涨势:截至 2022 年 2 月 20 日,跟踪的产品中 52%的产品月均价环比上涨; 37%的产品月均价环比下跌;另外 11%产品价格持平。截至 2022 年 3 月 4 日, WTI 原油均价环比上月上涨 12.25%,布伦特原油价格环比上月上涨 12.07%。行业数据: 2022 年 1 月化工行业 PPI 指数 113.6,环比2021年 12月下降 1.56%。政策方面,农药产业“十四五”规划出炉,指出要优化农药生产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调整产品结构;中国钾肥大合同落地, 2022 年度标准氯化钾进口价格为 CFR590 美元/吨,同比增长 139%。上游原料高价、电煤等生产成本高企,中游产品价格传导及盈利分化。长期看好龙头公司在碳中和背景下的发展。   成长类公司:碳酸锂价格继续上涨:截至 2022年 3月 4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已突破 50 万元/吨。 半导体材料方面,乌克兰为全球氖气重要供应国,地缘政治局势或引起部分品种电子气体供应紧张的问题。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等行业高速发展,上游部分新材料供给偏紧或将成常态。   投资建议,展望三月,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下,大宗化工品价格得到有力支撑,部分化工品价格或重回上涨态势。从子行业景气度角度,上游石化炼化、农产品相关农化、基建相关化工品、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预计维持较高景气。从估值角度, 经过充分调整,目前民营炼化、行业龙头、新材料等相关化工企业估值再次回到较低水平,中长期来看,随着盈利持续性超预期,优质化工资产有望迎来价值重估。推荐个股:万华化学、东方盛虹,荣盛石化、新和成、皇马科技、雅克科技、华鲁恒升、联化科技、利尔化学、晶瑞电材、万润股份、苏博特、国瓷材料等。   3 月金股: 万华化学   风险提示   1) 地缘政治因素变化引起油价大幅波动; 2)全球疫情形势出现变化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2-03-15
  • 医药生物行业快评报告:新冠抗原检测放开,国产IVD产业受益

    医药生物行业快评报告:新冠抗原检测放开,国产IVD产业受益

    生物制品
      行业核心观点:   事件:   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的通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并组织制定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   3月11日-14日,药监局陆续批准了华科泰生物、诺唯赞、金沃夫生物、华大因源、万孚生物、万泰生物、热景生物、博奥赛斯、明德生物、乐普医疗和北京贝尔生物11家新冠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产品的注册申请。   投资要点:   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补充,非完全替代:核酸检测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在进行核酸检测确认的过程中,如核酸检测阳性,不论抗原检测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均按照新冠病毒感染者或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采取相应措施;如核酸检测阴性但抗原检测阳性,则视同新冠病毒感染者采取集中隔离等措施,密切观察,连续进行核酸检测。从应用场景上来看,抗原检测目前还未得到官方的确认。   大规模销售使用有赖于国家政府的采购。1)目前抗原自测产品均价20元左右,售价高。以美团买药目前在售的北京金沃夫新冠抗原自测产品为例,目前价格为28元/份(1人份),万孚生物的新冠自测产品售价为23元/份(1人份);2)参考海外销售,大的订单是靠政府采购,然后免费发放。所以,最终抗原检测放开还是需要靠政府采购。   投资建议:在疫情常态化以及人口大基数背景下,新冠检测需求庞大,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抗原检测将迎来广阔市场。我们建议短期可关注:1)目前国内已获批新冠抗原自检产品的上市公司;2)新冠抗原检测产品已在国外获批的公司,后续有望在国内快速取证获批;3)抗原检测市场放开,上游原料企业订单有望增加,建议关注IVD上游原料企业。长期来看,抗原检测试剂的进入门槛不高,大规模集采降价和竞争格局恶化或不可避免,在预测相关企业的盈利空间时建议谨慎。   风险因素:集采降价,竞争格局恶化,市场波动风险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3-15
  • 翔宇医疗深度报告:康复利好正加速,行业龙头踏通途

    翔宇医疗深度报告:康复利好正加速,行业龙头踏通途

  • 新冠抗原检测应用方案发布,打开国内自测市场

    新冠抗原检测应用方案发布,打开国内自测市场

  • 荣昌生物(688331):具备全球化视野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

    荣昌生物(688331):具备全球化视野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

  • 每日一图:2021年医保基金健康运行,两会再提医保改革方向

    每日一图:2021年医保基金健康运行,两会再提医保改革方向

  • 医药生物行业周观点:抗原检测放开,把握产业链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观点:抗原检测放开,把握产业链投资机会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