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8196)

  • 化工行业:Q3业绩分化,Q4把握确定性

    化工行业:Q3业绩分化,Q4把握确定性

    化学制品
      1.1前三季度景气持续,利润空间略有压缩   2022年前三季度化工行业整体向好,净利润保持增长,但营收、利润增速放缓。2022年前三季度,受俄乌冲突、美元加息、疫情反复等事件影响,全球经济有所波动。上半年,原油价格冲高后高位震荡、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国内化工企业在出口端有所收获。进入三季度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海外需求有所放缓、国内多地疫情管控,供需两侧均现压力。前三季度化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合计82287.11亿元,同比增长26.87%,归属净利润为5352.93亿元,同比增长27.3%,毛利率为19.75%,较2021年同期减少1.34pct,期间费用率为5.23%,较2021年同期下降1.58pct。   1.2前三季度经营情况:整体表现有亮点,上游勘探开采、化肥等板块亮眼   从化工行业各子行业的营收看,钾肥、锂电化学品、碳纤维和民爆表现亮眼。2022年前三季度各化工子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基本都有一定涨幅。除粘胶、氨纶和涂料油墨颜料子行业外,其余35个子行业前三季度营收较2021年同期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18个涨幅超过20%。其中钾肥子行业同比增长超过100%,主要因为在逆全球化和疫情对全球贸易造成明显影响的背景下,一方面粮食价格不断上涨进一步抬高化肥的需求预期,另一方面,占全球钾肥较大份额的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出口受限,全球供需缺口加深。   1.2前三季度经营情况:整体表现有亮点,上游勘探开采、化肥等板块亮眼   从化工行业各子行业的净利润看,钾肥、氟化工和油品销售及仓储板块表现不错。在中信分类的38个化工子行业中,2022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子行业共有19个,涨幅超过100%的子行业有6个,其中钾肥、氟化工和油品销售及仓储位于前列。氟化工、锂电化学品表现优异,主要原因是光伏、新能源车需求旺盛、增长确定性高,拉动上游氟化工、锂电化学品相关材料板块的业绩快速增长。   1.2前三季度经营情况:整体表现有亮点,上游勘探开采、化肥等板块亮眼   从Q3营收看,石油开采板块营收表现绝对龙头。2022年第三季度营收环比第二季度增长的子行业为12个,其中石油开采板块营收环比增速较大,为187.69%,排名第二的为油田服务板块,其增速为39.81%。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叠加原油供需端波动,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同时受益国内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开采和油田板块表现亮眼。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3页
    2022-11-08
  • 脱敏治疗龙头,“尘螨+黄花蒿”滴剂双核驱动

    脱敏治疗龙头,“尘螨+黄花蒿”滴剂双核驱动

    个股研报
      我武生物(300357)   投资逻辑:脱敏药物市场坡长雪厚,竞争格局优良,公司优势明显:1)坡长雪厚,国内过敏性鼻炎患者人数高达2.4亿,脱敏药物整体渗透率不足1%,空间广阔;2)双核驱动,粉尘螨+黄花蒿滴剂,驱动收入增长加速,中长期业绩有望翻倍;3)格局优良,国内仅3家企业布局脱敏药物,且产品研发周期长、壁垒高,价格稳定;4)优势明显,我武生物口服制剂为指南推荐一线疗法,相较于注射剂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公司2021年销售团队超900人,全面布局医院、药店、线上渠道。   粉尘螨脱敏滴剂:脱敏领域主打产品,2025销售有望达17亿元。1)2021年国内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患者人数超2.5亿,粉尘螨点刺阳性率高达59%,潜在用药患者达1.4亿人;2)舌下脱敏制剂生产中变应原提纯、标准化、常温保存等技术难度大,1-3期临床试验周期一般在5年以上。我武生物、ALK和Allergopharma三家企业参与竞争,潜在竞品仅ALK的舌下片,格局持续优良;3)假设,2025年渗透率达0.96%,用药人数78.7万,年治疗费用约为2191元(第一年:1-4号,1支/年,31-98元/支;5号,16支/年,123元/支),销售额17.2亿元。目前渗透率不足0.5%,在10%渗透率下,对应市场空间为180亿元。   黄花蒿花粉脱敏滴剂:脱敏领域补充布局,2025年销售有望达1.3亿元。1)2021年国内过敏性鼻炎患者人数超2.4亿,蒿属花粉点刺阳性率高达28.6%,潜在人群达0.63亿;2)变应原药物壁垒高、临床试验周期长,畅皓为国内唯一上市的花粉脱敏产品,畅享蓝海赛道;3)假设,2025年渗透率达0.034%,用药人数1.1万人,年治疗费用为1.25万元(第一年:1-4号,1支/年,108-168元/支;5号,24支/年,498元/支),销售额可达1.3亿元。目前渗透率不足0.1%,在10%渗透率下,预计市场空间高达397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为4.0/5.0/6.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68/54/42倍,由于:1)脱敏市场空间大、格局好;2)“尘螨+黄花蒿”滴剂双核驱动;3)渠道布局全面,优势明显。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收入结构单一,产品价格下降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2-11-08
  • 化工行业11月投资策略:优选赛道,不再悲观

    化工行业11月投资策略:优选赛道,不再悲观

    化学制品
      化工行业11月投资策略:优选赛道,不再悲观   国际油价与天然气为主的大宗原料价格处于震荡下行区间,四季度成本端压力或减小。成本端,大多数大宗化学品成本与原油天然气价格联系紧密。经历上半年俄乌战争导致的国际能源格局剧变之后,市场对能源危机的忧虑在三季度到达高峰,然而,随着四季度的来临,欧洲天然气价格由于提前备库整体采购备货需求转淡,全球天然气价格下跌,原油价格也趋于震荡。四季度及明年初的整体能源价格预计处于震荡下行区间。   全国疫情多发散发,整体宏观经济仍然承压,但当下可以不再过分悲观。2022年至今,全国疫情呈现多发散发态势,整体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部分纺服、汽车、餐饮相关的消费需求受压制,烯烃、芳烃、化纤、塑料等需求整体较弱。同时,由于下游房地产景气下行,中央定调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房地产相关化工品需求承压。当前内部面临结构性通胀及消费动力不足的压力,而外围通胀压力较大促使美联储鹰派加息,外需走弱,出口增速有下行压力。但我们认为当下股市对这些因素均已有所定价,或已无需过度悲观。   三季度较多化工企业盈利整体承压,估值已来到相对低点,四季度或迎来修复。   三季度,从行业整体报表盈利情况来看,多数化工企业盈利承压。一方面是由于三季度化工品淡季叠加需求下滑,盈利收窄,同时也有一部分企业选择检修从而影响利润;另一方面,由于原油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石化类企业库存管理难度增加带来的经营损失较大。进入四季度,从边际看,化工品价格已逐渐企稳,原油天然气的价格也处于震荡下行区间,盈利修复弹性或在四季度会有体现。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从基本面和估值来看均可以开始乐观。11月我们整体推荐配置思路是优选赛道,兼顾盈利修复弹性及估值安全垫,建议推荐配置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在各自行业有一定优势的龙头企业。主要围绕投资以下赛道:   建议关注合成生物学赛道,双碳目标下,生物基材料有望迎来需求爆发,短期来看,随着下游需求逐渐修复,四季度将迎来修复。推荐龙头【凯赛生物】;   建议关注轻烃化工赛道,碳中和背景下原料轻质化已成为全球烯烃行业不可逆的趋势,轻烃化工龙头价值有望重估,短期来看,石化赛道三季度受损严重,当前原料端和需求端均有改善,四季度修复弹性较大。推荐龙头【卫星化学】;   建议关注硅化工赛道,随着硅料价格下行,光伏装机需求回暖,同时叠加四季度进入枯水期,工业硅将迎来供需改善;有机硅方面,需求有望迎来修复,推荐龙头【合盛硅业】及【硅宝科技】;   建议关注氟化工赛道,二代制冷剂正在加速削减,三代制冷剂即将进入冻结期,三代制冷剂价格触底回升在即;高端氟聚物国产替代加速,研发实力雄厚的领先企业具备先发优势,推荐龙头【巨化股份】及【昊华科技】;   建议关注新能源材料赛道,新能源赛道高增速,材料端迭代加快,建议优选竞争格局佳的赛道龙头,推荐【信德新材】及【蓝晓科技】。   优选赛道,兼顾盈利修复弹性及估值安全垫   【凯赛生物】凯赛生物是合成生物学龙头企业,开创性布局生物基长链二元酸以及聚酰胺56等产品。我们看好Q4生物法癸二酸投产放量,明年生物基PA打开大场景应用,业务有望修复,我们认为“碳中和”下生物制造赛道长坡厚雪,拥有长期配置价值。   【卫星化学】卫星化学是具有稀缺性的轻烃化工龙头。轻烃化工在碳中和背景下较其他路线有显著成本、能耗、环保优势。短期看,丙烷脱氢和乙烷裂解价差预期已经触底反弹,原料乙烷价格已显著下行。中长期看,公司后续项目规划明确,未来3年成长性确定。   【合盛硅业】合盛硅业是硅行业龙头,短期我们看好工业硅价格在云南四川枯水期及硅料产能释放拉动下游装机的背景下有望反弹,中长期看工业硅新增产能受限,行业格局稳定,公司由于自备电厂和布局可再生能源发电,未来成本优势将持续拉大。另外,公司拟向下布局光伏产业链以及有机硅下游深加工完成自给,同时在上海成立研发制造中心,主要用于有机硅产品研发和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长晶技术和有机硅材料高端产品的研究,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近10亿元,未来公司有望形成工业硅-硅料-切片-组件-光伏玻璃-光伏电站以及半导体碳化硅材料为一体的的硅基全产业链龙头企业。   【硅宝科技】公司现有有机硅密封材料产能约13万吨/年,居行业前列。公司头部品牌效益凸显,建筑胶近年市占率提升显著,且2022年下半年有机硅密封胶原料价格回落,下半年公司利润有望改善。随着募投项目的推进,预计年底前可形成18万吨/年有机硅密封胶产能,随着工业胶快速扩容,产能逐步放量,公司2023年业绩有望进一步增厚,且确定性较高。未来公司硅基负极也将提供新的业绩增长点。   【巨化股份】巨化股份是制冷剂行业龙头公司,布局“氟化工+氯碱化工”产业链一体化。三代制冷剂配额即将冻结,未来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目前三代制冷剂价格处于底部区间,看好配额落地后价格回暖带来的业绩增量。同时巨化布局高附加值含氟产品,打开远期成长空间。氟化工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随加工深度递增,未来随着公司含氟新材料领域产能释放,叠加下游需求旺盛,有望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成长性。   【昊华科技】昊华科技是由12家国家级科研院所以及昊华气体公司集合而成的研产销一体、产品矩阵丰富的研发创新平台型材料企业。其产品涵盖高端氟材料、电子化学品、航空化工材料及碳减排四大业务板块,选择赛道持续高增长,同时聚焦高端化、差异化,各项业务亮点十足。我们认为公司研发底蕴深厚,已成为研发创新驱动的平台型材料公司。近几年公司资本开支加快,公司进入高速成长期。   【信德新材】负极包覆材料龙头,加码布局沥青基碳纤维。公司是全球负极包覆材料龙头企业,现拥有负极包覆材料产能2.5万吨,在建产能3万吨,产能远超行业竞争对手,规模化优势显著。同时,公司积极研发布局应对锂电池技术更新迭代,重点对硅碳负极进行针对性研发,以期能够通过研发的提前布局,平缓应对未来可能的下游技术更新迭代,为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稳定提供保障。同时,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向沥青基碳纤维领域扩展,有望打造第二增长极。   【蓝晓科技】蓝晓科技多年深耕吸附分离材料,下游业务多线布局。我国锂资源以盐湖资源为主,锂资源自主可控的背景下,盐湖提锂发展趋势显著,未来公司有望充分受益,公司吸附法盐湖提锂在手订单快速增长,保障公司业绩增速,同时生物医药吸附材料产品获得关键进展,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极。   风险提示   原油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   宏观经济下行;   各公司在建规划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极端天气带来的不可抗力。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页
    2022-11-08
  •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2022年三季报总结:板块整体平稳增长,关注边际向好子行业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2022年三季报总结:板块整体平稳增长,关注边际向好子行业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三季度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整体维持平稳增长。本报告选取A股申万医药生物行业个股进行统计分析,剔除2022年新上市公司以及部分业绩波动较大个股,共纳入414只个股作为分析样本。2022前三季度,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7631亿元、净利润1846亿元、扣非净利润162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00%、1.59%和6.73%。整体收入和利润呈稳健增长,收入端增速高于利润端增速。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992亿元、净利润548亿元、扣非净利润49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18%、0.25%和1.88%,同比保持了小幅增长势头。从盈利能力看,前三季度医药生物上市公司平均销售毛利率为51.83%(-2.17pp);平均销售净利率为17.22%(-2.09pp);平均扣非销售净利率为15.10%(-1.79pp);盈利能力小幅下降。费用方面,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共计2342亿元(+1.83%);管理费用共计859亿元(+9.98%);研发费用共计631亿元(+18.96%)。销售费用基本维持平稳,管理费用增速与收入增速一致,研发费用持续高增长。现金流方面,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共计1455亿元(-4.44%),应收账款6360亿元(+13.57%),存货4001亿元(+12.66%)。三季报现金流较中报有所改善,企业回款情况转好。从个股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布上看,收入端实现增长的个股占比66.4%,利润端增速则呈较大分化态势。   研发外包、诊断试剂服务延续高增长,线下药店、医院、医疗设备和常规疫苗等板块企稳向好。前三季度研发外包延续高增长态势;诊断试剂服务行业整体维持良好增长,但三季度营收和利润增速有所下降,现金流状况欠佳。线下药店、医院和医疗设备子行业三季度营收和利润增速提升,现金流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行业呈复苏向上的良好态势。疫苗和血制品板块三季度营收和利润增速较上半年有所回落,其中常规疫苗品种实现快速增长态势,新冠疫苗需求回落,经营性现金流较上半年有所好转。药品板块(化学制剂、中药、其他生物制品)收入端增速较上半年小幅提升,费用支出持续增加,利润端尚未出现明显向上趋势。医疗耗材板块增速延续下降趋势,但降幅有所收窄。   投资建议。从三季报的数据情况看,前三季度医药生物板块在高基数、疫情影响等因素下,总体仍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研发外包、诊断试剂服务等板块延续高增长态势,连锁药店、医院、医疗设备、常规疫苗等板块逐渐恢复常态化良好增长态势,建议重点关注常规业务企稳向好的细分子行业。同时,从三季报来看,细分子板块及个股分化依然显著,建议结合公司业绩的边际变化,精选基本面稳健、内生增长良好、有估值修复预期的优质个股。当前医药生物板块依然处于多重底部区间,近期一系列利好政策激发板块企稳回暖,结合估值切换和市场风格切换等因素,建议进一步加大医药生物板块的配置力度。建议重点关注二类疫苗、创新药、特色器械、连锁药店、品牌中药、医疗服务、血制品、研发外包等细分板块及个股。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业绩风险;事件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2-11-08
  • 季报点评:三季度业绩低于预期,订单稳步增长

    季报点评:三季度业绩低于预期,订单稳步增长

    个股研报
      博济医药(300404)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8亿元,同比增长29.63%;归母净利润2138.84万元,同比下滑35.72%;扣非归母净利润845.36万元,同比下滑65.99%;每股收益0.06元;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9.93%;归母净利润651万元,同比下滑66.08%;扣非归母净利润466万元,同比减少73.35%。每股收益0.02元。   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增长近30%,主要还是来自于临床业务的增长;归母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大了自主研发投入,同时由于于人员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增长;此外,前三季度临床前自主研发因其不确定性,转让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从公司的毛利率看,前三季度公司的毛利率为38.91%,较上年同期下降了8.72个百分点。其中临床业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项目进度放缓,毛利率略微下降;从期间费用率看,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费用率8.17%,较上年同期提升了1.75个百分点;实现管理费用率15.13%,较上年同期略微下降了1.53个百分点;实现研发费用率10.64%,较上那年同期增长了1.27个百分点。   公司是A股唯一一家有布局中药业务的CRO企业。尽管我国企业对于中药CRO的需求量很大,但中药CRO的发展一直比较滞后。服务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数仅限于临床试验阶段。目前博济医药在中药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上均有布局,预计未来随着国家政策推进,公司该领域业务有望实现发展。   前三季度公司新增订单5.23亿元,而上年全年新增订单金额5.5亿元,目前进度看,预计全年新增订单有望实现较大突破。   预计公司2022年每股收益为0.08元,2023年每股收益为0.14元,2024年每股收益为0.18元,对应11月7日收盘价8.09元,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01.13倍,57.79倍和44.94倍,维持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超出预期,新产品研发进度低于预期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11-08
  • 中药行业专题报告:政策机遇期来临,多细分领域有望快速发展

    中药行业专题报告:政策机遇期来临,多细分领域有望快速发展

    中药
      内容提要:   2021年,中成药和中药饮片行业在我国医药行业的收入占比分别达17%和7%,在我国医药行业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近10年的发展情况看,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仅为5.2%。中药行业此前面临一定的增长压力,但近两年无论从收入端还是利润端看均呈现一定的企稳态势。   行业支持力度空前。自十八大以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支持中医药发展,将中医药发展规划上升至国家层面。政策着眼长远,对我国中医药行业的支持是全方位的,力图解决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很多根本性的问题。从市场投资角度,我们建议关注中药创新、中药配方颗粒和中医药连锁诊疗等细分领域。   中药创新支持力度明显增强。随着中药新药获批速度的提升,如何快速商业化可能是企业下一步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从部分品种获批适应症看,部分适应症领域已有同类品种获批,因此可能需要强有力的学术团队配合推广。我们建议关注创新能力强,相关产品临床价值显著,同时具备一定商业化基础的平台型中药龙头企业,如以岭药业、康缘药业等。   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有望大幅扩容。目前行业正处在新旧政策交替的特殊时期,中长期看,行业在供需及支付拉动下的扩容较为确定。我们看好在配方颗粒领域耕耘多年,具备较强先发优势的企业。目前6家国家级试点企业占据超80%以上的市场,同时目前看无论国标还是省标备案数稳居前列,叠加多年来积累的渠道等资源基础,我们认为将首先受益于行业的扩容,建议关注相关龙头公司,如红日药业、华润三九。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是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中医药诊疗服务在疫情前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我们认为中医诊疗服务有望在政策支持、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意识提升等多因素的推动下仍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建议关注相关中医诊疗服务连锁龙头。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及监管风险;业绩增长低于预期风险;集采降价超过预期风险;产品竞争激烈风险;研发失败风险;渠道推广不及预期风险;学术推广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外疫情对行业及二级市场影响风险;海外市场波动风险。
    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2-11-08
  • 种业变革正当时,大北农转基因种业布局一马当先!

    种业变革正当时,大北农转基因种业布局一马当先!

    个股研报
      大北农(002385)   大北农:重科技创新,打造养殖+种植产业链巨头   公司自创立起就定位于“农业科技创新”,在饲料领域瞄准门槛较高的乳猪料,在种业领域瞄准生物育种。公司以饲料业务起家,目前已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预混料生产企业,年产能达1000万吨;2011年公司切入种猪产业,现已在全国布局9大养猪平台+1个种猪平台和100多家养猪公司,年出栏能力超过1000万头。公司于2001年进军种业产业,布局转基因种业近20年,现已拥有生物技术公司、传统育种公司等平台。   种业行业变革正当时,转基因技术有望加速推广   我国部分农产品如玉米、大豆产需缺口存在扩大趋势,“粮稳天下安”具备特殊意义。根据农业农村部,我国转基因玉米、大豆保产增收效果得到验证,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抗虫效果达95%以上,对照玉米产量可提高7%-17%,减少农药用量60%;我国转基因技术培育的耐除草剂大豆可降低除草成本30元/亩+,较主栽品种增产10%以上。2019年以来我国转基因政策持续推进,商业化有望加速落地。我们预计转基因玉米种子终端市场空间有望达600亿、出厂口径空间360亿,利润空间有望达108亿。   大北农持续投入转基因种业,领先布局有望迎来“开花结果”!   大北农在近20年前就开始关注转基因种业并持续投入。2004年大北农植物基因工程专家委员会成立,2010年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成立,汇集来自先正达、孟山都、杜邦等知名种业公司的人才,致力于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生物技术产品研发。大北农转基因种业布局卓有成效:   1)大北农已育成并通过安全审批的转基因玉米有4个(截至2022年5月):DBN9936、DBN9858、DBN9501和DBN3601T,转基因玉米安全证书数量居于全国首位;2)大北农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获得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安全证书的主体;3)大北农的转基因大豆转化事件DBN-09004-6也是中国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种子首次在国际上获得种植许可,于2019年获得阿根廷政府的正式种植许可,并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   我们预计在转基因玉米种子落地的1-2年内,公司转基因性状占比有望达到50%以上;在未来转基因玉米种子推广达到稳态情况下(转基因玉米种子渗透率达到90%),公司转基因性状占比有望维持30%的水平。随着公司玉米品种布局显成效,叠加公司转基因技术和品种结合具备先发优势,我们预计公司在转基因玉米品种销售领域的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由于今年上半年猪价低迷公司业绩承压叠加公司今明年生猪出栏节奏调整,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预计达308、394、455亿元(前值2022-24年为397.89、516.97、597.62亿元),同比增长-1.69%、27.77%、15.66%;归母净利润0.18、16.41、18.35亿元(前值2022-24年为4.56、32.97、40.24亿元),2022年同比扭亏为盈,2023-24年同比增长9135%、11.79%。我们认为,公司饲料和生猪业务发展稳健,转基因业务有望在未来5年内加速放量,为公司创造新的业绩增长极,根据分部估值法,公司2024年目标市值670亿元,对应目标价1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饲料原料价格的风险;重大疫情及自然灾害的风险;转基因政策变动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2-11-08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中药饮片迎首次省际联采,倡导优质优价促行业健康发展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中药饮片迎首次省际联采,倡导优质优价促行业健康发展

    中药
      主要观点   行情回顾:上周(10.31-11.04日),A股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上涨5.62%,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0.76pct、跑输创业板综指3.30pct。在申万31个子行业中,医药生物排名第18位,整体表现一般。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周上涨13.37%,跑赢恒生指数4.63pct,在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排名第2位。   本周观点:中药饮片迎首次省际联采,倡导优质优价促行业健康发展近日,三明采购联盟(全国)中药(材)专区(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中心)发布《三明采购联盟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中药饮片联合采购文件》(以下简称《文件》),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文件》,山东、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区,以省或以部分市为单位参与本次中药饮片联采。共涵盖21个品种的42个品规,包括黄芪、党参片、金银花、当归、麸炒白术、红花、烫水蛭、麦冬、黄连片、太子参、白芍、甘草片、地龙、川芎、丹参、黄岑片、山药、蒲公英、牡丹皮、桔梗。   《文件》对供应企业的申报品种供应能力、种植基地、质量控制、溯源体系、道地产区等提出了细化要求,设量化综合评审指标对联采中涉及的中药饮片产品进行多方面评定。文件明确,通过综合评审、竞价报价两个环节确定拟中选药品。申报企业首轮报价不得高于最高限价,最高限价根据医疗机构填报的历史采购价格以及市场调研数据等综合分析确定。以评审组为单位,按综合评审得分由高到低确定申报企业的顺位。   此外,《文件》对约定采购量分配等进行规定,提到中选药品的供应区域包含医药机构所在地区,则该医药机构填报的约定采购量的60%分配给该中选药品,剩余40%纳入待分配量。医药机构填报采购需求的产品未中选或该药品的供应区域不包含该医药机构所在地区,该医药机构填报的约定采购量全部纳入到待分配量中,分配量由医药机构在供应本地区的中选药品中结合样品质量、中选价格自主选择分配,并可在同品种各品规间调剂分配。   投资建议   作为全国首次中药饮片省际联采,本次方案采用“保质、提级、稳供”的总体思路,提倡“优质优价”、不以降价为目标。中药饮片存在质量差异大、价格波动高、供应不稳定、生产流通市场不规范等状况,本次联采文件的发布利于中药行业的产业升级,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随着未来相关工作的开展,中药饮片市场将进一步规范化。建议关注中药饮片相关龙头企业:中国中药、华润三九、红日药业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9页
    2022-11-08
  • 基础化工:国六标准升级行业深度-国六标准全面落地,尾气处理千亿市场静待复苏

    基础化工:国六标准升级行业深度-国六标准全面落地,尾气处理千亿市场静待复苏

    化学制品
      国六标准已在全国范围实施,尾气处理技术升级势不可挡。自2021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重型柴油车开始执行国六a限值要求;自2023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轻型柴油车及重型柴油车排放标准将进一步提升至国六b。新国六标准大幅收严,各项尾气排放限值均有显著降低,相较国五阶段新增了对轻型车颗粒物数量和氧化亚氮、重型柴油车与天然气车颗粒物数量和氨气等污染物的排放要求。在国五排放标准阶段,汽油车尾气处理采用TWC的方案,柴油车主要采用DOC+cDPF、SCR、DOC+SCR组合等方案,天然气车主要采用GOC方案;而由于国六排放标准中对尾气中的各类污染物提出了更严格的排放限制,汽油车一般须采用TWC或TWC+cGPF组合方案,柴油车一般需要采用DOC+cDPF+SCR+ASC组合方案,天然气车一般需要采用TWC或TWC+ASC组合方案。   国六标准下尾气催化材料市场空间快速扩容。(1)国六阶段蜂窝陶瓷的市场增量主要来自汽油车和柴油车加装载体,单台车载体用量放大。据我们测算,汽油车加装GPF,柴油车加装DOC+DPF,蜂窝陶瓷市场规模将达到104.5亿元。(2)催化剂与涂覆产品单套价值量放大,国六标准下汽油车、轻型柴油车、重型柴油车及重型天然气车的单套催化剂组合价格大幅上涨,据我们测算,国六新标全面实施后,汽油车、轻型柴油车、重型柴油车及重型天然气车的催化剂市场将达到679、229、146和45亿元,市场空间达到1099亿元。(3)移动源脱硝分子筛需求实现从无到有,国内市场空间约为14.1-17.6亿。   投资建议:国六实施有望带来国产替代+市场扩容两大机遇,国内相关材料企业迎来黄金发展机遇。尾气后处理技术的发展源于强制性排放政策的推动,海外企业凭借欧美发达国家的对尾气排放标准的不断升级,持续保持技术代际的领先。由于国六标准严格程度几乎与欧美地区保持一致水平,国内企业有望实现技术的突围,加快国产替代的进展。另一方面,更严苛的排放标准下,尾气后处理系统中催化剂和载体等材料用量加大,国内市场容量扩大。我们认为,自2021年以来疫情反复冲击需求端和大宗原材料成本的上涨,相关材料企业的业绩尚未充分放量,利润率仍受到一定压制,行业进入底部阶段,可关注困境反转机遇。我们建议关注上游蜂窝陶瓷、催化剂和分子筛等材料行业,根据技术成熟度和产能规模,我们推荐奥福环保,国瓷材料,中自科技和中触媒。   风险提示:1)产品价格下跌的风险;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3)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的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6页
    2022-11-08
  • 疫情使短期业绩承压,“1+N”布局战略稳步推进

    疫情使短期业绩承压,“1+N”布局战略稳步推进

    个股研报
      何氏眼科(301103)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8.32%;实现归母净利润2392.26万元,同比减少22.5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61.14万元,同比减少4.04%;基本每股收益为0.15元,同比减少41.80%。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2亿元,同比增长3.60%;实现归母净利润6573.46万元,同比减少26.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216.47万元,同比减少23.93%;基本每股收益为0.44元,同比减少41.44%。   事件点评   多地疫情影响Q3收入增速,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小幅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2亿元,同比增长3.60%,主要系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导致收入增长。通常伴随暑期旺季到来,叠加公司品牌影响力提升,公司业绩增长应当加快,但因多地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门诊量、手术量,三季度的收入增速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2022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成本上升、费用增加。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成本为4.50亿元,同比增长8.18%,主要原因是经营规模扩大导致相应成本有所增加。同时,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期间费用率达到28.13%,较去年同期变动3.61pct;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3.97%、15.09%、-0.98%、0.05%,较去年同期变动1.99、3.08、-1.41、-0.06pct。其中管理费用率提升较多的原因是人工费、中介及软件服务费、折旧及摊销增加。   公司坚持“1+N”全国布局战略,稳步推进省内、省外建设项目。2022H1公司在辽宁省内筹备启动了院区建设项目2个,筹备启动新设和改扩建视光门诊项目5个;公司在辽宁省外成渝地区启动了2家视光门诊建设项目。基于“1+N”的全国布局战略,公司积极推进眼科医院与视光诊所形成良性互动,互相转诊相互导流,在眼科医疗和青少年近视防控两个领域同步拓展。   未来公司仍会审慎推进外延拓展业务,进一步加密视光门诊网格化布局。通常通过新建方式建立的眼科医院需要4-6年才能够实现盈利,相对而言并购成熟医院的市场培育期较短。公司将审慎推进外延拓展业务,包括不限于收购医院、扩建院区、新建院区、设立并购基金等。同时公司也将紧紧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兼顾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地区优先布局,即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进行拓展。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11.68、14.20、17.43亿元(原值为11.97、14.59、17.98亿元),同比增长21.4%、21.5%、22.8%;分别实现净利润1.09、1.53、1.99亿元(原值为1.19、1.66、2.06亿元),同比增长26.7%、40.2%、29.6%;对应EPS分别为0.69、0.97、1.26元(原值为0.98、1.36、1.69元),以11月7日收盘价29.44元计算,对应PE分别为42.5X、30.3X、23.4X,维持“增持-B”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造成经营受阻风险;行业监管政策变化风险;医疗纠纷或事故风险;业务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11-0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