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7123)

  • 眼科连锁龙头,全国扩张可期

    眼科连锁龙头,全国扩张可期

    个股研报
      华厦眼科(301267)   投资要点   推荐逻辑:1)公司是国内眼科医疗服务龙头,深耕福建省眼科医疗市场并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扩张,目前已在国内开设57家眼科专科医院,覆盖17个省及46个城市;2)具有品牌优势,省内医院盈亏平衡仅需3-5年,省外医院盈亏平衡约6年,2021年公司亏损医院中约56%的医院店龄在4-6年即将扭亏,预计公司将迎来业绩释放期;3)消费升级及近视患病率提高促进我国光学矫正、屈光手术市场扩容,预计至2025年屈光手术市场规模将达726亿元,老龄化趋势加剧推动白内障手术量增长,预计2025年白内障手术市场规模将达339亿元,公司配镜、屈光、白内障等业务市场空间大。   省内外积极扩张,布局均衡且具备区位优势。目前公司在福建省内各地级市医院布局已完成,在本部所在地厦门深度布局视光中心,叠加省内多年塑造的良好品牌力以及名医资源,省内基本盘稳固;公司积极向省外扩张,现共覆盖17个省及46个城市,辐射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华北等地区;区位方面,公司医院分布省、市大部分位于人口净流入地区,保障需求端助力公司长期发展。   单体医院盈利能力优异,静待培育期医院扭亏。公司在福建省内经营多年且与著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具备良好品牌力,收入占比高达26%的单体医院厦门眼科中心净利率达27.5%,在行业中名列前茅,可以弥补处于培育期医院带来的亏损;公司省内医院3-5年盈亏平衡,省外医院约6年盈亏平衡,店龄处于5-10年、3-5年的医院数量占比分别为60.9%和14.1%,培育期医院后备数量充足,我们预计未来随着公司其他医院进入成熟期,公司将迎来业绩释放期。   主要项目成长前景向好,内生增长动力充分。近视患病率提高促进我国视光、屈光手术市场扩容,老龄化趋势推动白内障手术市场扩容,预计至2025年屈光、白内障手术市场规模将分别达726亿元和339亿元;公司配镜、屈光、白内障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1.8%/36.5%/24.7%,合计73%,主要项目发展前景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EPS分别为0.93/1.25/1.62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26.5%的复合增长率。鉴于可比公司平均估值,结合公司处于扩张期,公司并购基金筹备中,落地将对公司股价有一定催化作用,给予公司2023年65倍估值,对应目标价81.2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疫情风险、医疗事故风险、经营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2-12-23
  • 2023年行业比较投资策略:长期战略性布局数字经济、医药生物、自动化

    2023年行业比较投资策略:长期战略性布局数字经济、医药生物、自动化

  • 山东药玻-600529-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药玻龙头,加速布局中硼硅和预灌封两大方向

    山东药玻-600529-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药玻龙头,加速布局中硼硅和预灌封两大方向

  • 爱美客(300896)医美翘楚,方兴未艾

    爱美客(300896)医美翘楚,方兴未艾

    安信国际
    22页
    2022-12-22
  • 首次覆盖报告:聚焦儿童与慢病领域,创新转型值得期待

    首次覆盖报告:聚焦儿童与慢病领域,创新转型值得期待

    个股研报
      一品红(300723)   报告要点:   公司实现“儿童药+慢病药+生物药”的发展布局   公司是一家聚焦儿童药和慢病药领域的医药创新企业,专注于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产品类别涵盖化学药、特色中药、生物疫苗等,已构建起以儿童药产品、慢病药产品为核心,生物基因疫苗产品为延伸的产品管线,形成了以“特色儿童药+创新慢病药+生物基因疫苗”为重点的业务发展格局。   业绩高速增长,业务结构持续改善   公司业绩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自研产品占比持续提升,代理业务占比快速下降。公司共有22个儿童药注册批件,其中8个为儿童药独家品种,核心产品克林霉素棕榈脂分散片持续稳健增长,芩香清解口服液、馥感啉口服液、益气健脾口服液、小儿咳喘灵口服液等医院覆盖率快速提升,未来成长空间较大。公司慢病业务注册批件44个,涵盖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肝病等疾病治疗领域,竞争格局较好,未来随着更多的慢病药物上市,公司慢病业务领域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AR882值得期待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1.4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6.47%。目前公司在慢病用药领域仿制药在研产品较多,预计未来上市后,有望为公司贡献稳定现金流。同时,公司的首个创新药AR882快速推进全球临床,预计未来有望成为大品种。此外,公司在疫苗、PROTAC等多个领域均有布局,有望为公司长期发展助力。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3.25亿元、30.52亿元和39.4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8亿元、4.54亿元和5.9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4元/股、1.58元/股和2.07元/股,对应PE分别为30倍、22倍和17倍。公司是特色显著的儿童药和慢病用药企业,目前公司业务结构持续调整,主力产品克林霉素棕榈脂分散片持续稳健增长,二线产品基数较低,部分产品正处于快速放量阶段,同时,公司在慢病用药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产品数量快速增加,在研管线丰富,慢病用药未来有望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增长点。目前,公司在创新研发上,内生外延并进,首个痛风创新药AR882值得期待。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降价风险;产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创新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2页
    2022-12-22
  • 基础化工行业专题:弱现实强预期下聚焦估值安全边际与确定性

    基础化工行业专题:弱现实强预期下聚焦估值安全边际与确定性

    化学原料
      化工景气下行步入中后期,弱现实下大宗品价格价差走势错位:本轮周期于2020H1启动,2021年底见顶,2022年全年下行,我们的价格价差分位跟踪显示,当前大宗品价差从年初高点已下滑到历史底部,离2016Q1和2020Q2两轮周期底已不远,但大宗价格仍在高位,其分位值与2018H1景气高点相仿,这从CCPI指数亦可验证,而价差下滑幅度较价格水平更大的核心原因在于地缘因素下油煤气高位支撑叠加内外需走弱,这点从三季度以来化企业绩端和出口下滑已可反应,产成品库存同比随之持续走高,考虑到化企扩产周期的滞后性和油价高位粘性,短期弱现实持续下大宗价格价差走势错位或持续。   静待周期底,短期关注估值安全边际与强预期下的确定性:近十年来三轮大级别的周期反转发生在2009H2,2016H2和2020H2,均以大宗价格价差分位同时见底为标志,对本轮周期反转判断亦有参考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大宗价格因更易感知与化工指数走势往往更贴近,价差与业绩挂钩则是后验指标,短期看高原料成本支撑,弱需求及高库存的弱现实好转尚需时日,大级别机会或静待价格底为宜,关注标的估值安全边际。但与之相对的未来强政策预期有望持续发力,除了刚需品种,业绩确定性受益于政策修复与支持的行业也需要重点关注。   投资建议:   核心资产:推荐逆周期扩张下强者恒强的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民营炼化:民营炼化借助“大平台”优势已经逐渐从成长的第一阶段迈向第二阶段,即用“高研发投入+高强度资本开支”持续提升主营业务市场地位同时布局高附加值新材料。未来在其相关多元化的业务延伸下有望看到增长新曲线。推荐荣盛石化、恒力石化、东方盛虹、卫星化学,关注宝丰能源。同时需注意产业链上大产能龙头企业在业绩受损后恢复的弹性。推荐桐昆股份、新凤鸣;   碳中和主线:天然碱法符合碳中和政策,技术成本低,未来增量大,需求侧稳地产和新能源受益,推荐远兴能源;合成生物学是未来化工行业脱碳的关键拼图,有望开辟高速成长新蓝海,推荐华恒生物;确定性+低估值主线:地缘不确定性下全球粮食危机持续发酵,利好农化,推荐丙硫菌唑原药龙头海利尔;风电大叶片趋势下酸酐固化剂有望量价齐升,推荐濮阳惠成;中美博弈下供应链安全诉求与日俱增,部分行业如面板、半导体等上游关键原材料国产化替代渗透率有望提升,推荐奥来德、万润股份。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表现不及预期,化工产能周期变化超预期,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2-12-22
  •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年度策略报告:估值底部,关注确定性趋势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年度策略报告:估值底部,关注确定性趋势

    化学制药
      2022年,医药行业延续调整态势,虽进入四季度有所反弹,但目前估值水平仍处于近10年来的底部区间。医药行业需求具备持续性、确定性和相对刚性,随着明年疫情影响减弱,行业业绩有望在低基数上回升,叠加集采等政策边际回暖,建议关注行业的配置价值。   创新药:经过大幅调整,创新药板块已处于多年来的底部,未来在需求的支撑、技术进步的驱动下,我们认为成长性确定。从基本面看,部分扰动因素已经边际好转。建议关注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相关产品有望迎来商业化落地且估值处于多年来底部区间的部分核心的平台型企业和Biotech公司。   自主可控:多路线的新冠疫苗及相关药物的自主可控目前仍较为紧迫。医疗设备领域如部分医学影像设备、内窥镜设备、测序仪等国产替代仍有较大空间。另外行业上游供应链的部分领域(如生物科研试剂、分析仪器设备,培养基、色谱填料、一次性生物反应器)也可关注。   中药:自十八大以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支持中医药发展。我们建议关注创新能力强,相关产品临床价值显著,同时具备一定商业化基础的平台型中药龙头企业。同时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有望大幅扩容,建议关注相关具有先发优势的龙头企业。   医疗消费领域涵盖范围很广,相关行业同时具备医疗和消费双重属性。由于医疗属性在终端需求上具备一定刚性,同时在行业准入、产品及服务标准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准入和技术壁垒。但由于其消费属性,基本以自费类产品为主,因此受医保、集采等政策影响相对较小。建议关注相关龙头标的调整后的配置价值。   建议关注迈瑞医疗(医疗器械行业龙头,受益新基建,海外市场拓展大)、恒瑞医药(仿创药龙头,集采影响趋弱)、智飞生物(疫苗龙头,业绩有望持续快速增长)、达仁堂(中药老字号,期待改革活力迸发)、爱博医疗(稀缺眼科器械平台型企业,业绩快速增长)。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行业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药品器械集采力度超预期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负面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低于预期;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风险;市场整体系统性风险。
    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2-12-22
  • 氟化工行业研究框架:新老需求共振,行业景气上行

    氟化工行业研究框架:新老需求共振,行业景气上行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氟化工产品种类众多,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氟化工产销国。氟化工产品和材料品种众多,一般具有稳定性好的特点,被广为应用。经多年发展,我国氟化工行业实现了由“跟跑”、“陪跑”向“领跑”的转变,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氟化工生产和消费国。   萤石或迎价值重估,电子级氢氟酸国产替代加速。上游资源端,萤石是氟化工产业链的起点,也是现代工业氟元素的主要来源,被多国列为战略性资源。我国为萤石主要产销国,2021年以占全球13%的萤石储量贡献了63%的产量,储采比严重失衡,面临储量减少和资源品位下降的局面。为加强萤石资源保护,我国对萤石开发要求日益严格,未来供给增量或将有限。而需求端,制冷剂等传统需求景气复苏,PVDF等新能源领域的新增需求保持高增,供需格局优化下,萤石或迎价值重估。中游产品端,无水氢氟酸是重要的氟化工中间体,占萤石需求的一半以上。近年来我国无水氢氟酸产能稳步提升,从2017年的202.9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252.9万吨,CAGR为5.7%。电子级氢氟酸主要用于光伏和集成电路领域,纯度从低到高分为G1-G5五个等级。此前我国G5级产品多数依赖进口,目前国产电子级氢氟酸品质提升显著,多家国内厂商的电子级氢氟酸已达G5级别,未来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氟化工传统领域景气度有所复苏。制冷剂和氟化铝为传统氟化工产品。制冷剂方面,含氟制冷剂可以分为四代,其中一代已彻底淘汰,二代制冷剂的主要用途已经转为含氟化学品的原材料,四代制冷剂成本较高,推广尚需时日。三代制冷剂HFCs将成为未来我国主流制冷剂。随着《基加利修正案》基线年接近尾声,三代氟制冷剂配额争夺战基本结束。我国空调和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维修市场对三代制冷剂的需求量有望不断提升,制冷剂行业盈利能力有望修复,或迎来发展拐点。氟化铝方面,近年来电解铝需求稳步提升,目前电解铝库存处于历史低位,截至2022年12月16日,我国电解铝工厂库存量为6.68万吨,同比降低58.03%。补库需求有望拉动电解铝及氟化铝需求提升。   新兴领域拉动氟化工产品需求高增。含氟锂电材料和多种含氟聚合物快速发展且景气持续上行。含氟聚合物方面,主要产品为PTFE和PVDF。PTFE多用于石油化工、机械及电子电器等领域。2021年我国5G基站数量为142.5万个,同比增长84.82%。5G高速发展,有望拉动PTFE需求量持续提升。2019-2021年,我国PVDF产能从6.6万吨增至7.4万吨,CAGR为5.9%。电解质锂盐方面,2014-2021年动力锂电池的CAGR达79.9%,2016-2021年储能锂电池的CAGR达73.0%,带动LiPF6需求快速增长。2017-2021年,我国LiPF6产能从3.62万吨增长至9.55万吨,CAGR为27.45%,其中2021年同比增长69.03%。LiFSI作为新型锂盐,综合性能更加优异,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近年来我国电解液产能加速扩张,拉动锂盐需求提升。   投资建议   氟化工为重要的化工子行业,上游资源端或迎价值重估,下游传统领域景气有望复苏,新兴领域贡献广阔成长空间,氟化工行业景气向上,相关企业或将受益,如金石资源、永和股份、三美股份、巨化股份等。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安全环保政策升级、宏观经济波动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3页
    2022-12-22
  • 血液制品专题:短期看好23年疫情后复苏,中长期看行业供需两旺

    血液制品专题:短期看好23年疫情后复苏,中长期看行业供需两旺

    生物制品
      血制品具备资源品+高壁垒属性,具有长期投资价值:血制品行业进入门槛极高,自2001年起国内不再新批血制品生产企业,仅存量少部分玩家,且近几年行业整合趋势愈发明显。血制品同时具备资源品属性,上游的采浆量天然存在限制,较高的进入门槛以及资源品属性构建了行业的长期壁垒。此外,从中长期角度来讲,我们判断随着后续采浆站获批加速,以及临床推广下的人均血制品使用量的增加,我们认为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十四五期间采浆站获批有望加速,看好行业未来采浆量成长空间:从十四五规划来看,如云南省卫健委公布《云南省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2021—2023)》,拟在全省新增设置19个单采血浆站;内蒙古卫健委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拟在全区规划设置10个单采血浆站等,河南省十四五期间规划7家单采血浆站等,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单采血浆站将逐步获批,随着后续可能更多省份披露采浆站建设规划,十四五期间多家血制品公司在采浆站数量上有望得到显著增长。   随着疫情政策发生变化,我们判断行业层面23年需求和供给端有望显著恢复:1)需求端:疫情防控政策积极变化,带动医疗机构诊疗量提高,我们判断随之而来的血制品终端需求有望得到显著上升,看好23年医疗机构的血制品需求的恢复情况;2)采浆端: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我们预计23年开始人员出行不再受影响,我们判断采浆站采浆将陆续恢复正常,行业采浆量有望显著提升;3)在企业端:十四五期间,预计有多家血制品公司获得新批浆站,采浆量成长空间有望持续打开;其次,近几年多家公司均有新品种获批上市或即将上市,我们看好相关公司吨浆收入和吨浆利润上行空间;在主观能动性方面,我们认为随着多家企业采浆量和产能上行之后,未来相关企业在市场教育和学术推广上将会发力,看好因子类和特免类产品未来市场发展潜力。   投资建议:血制品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看好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行业龙头,建议关注派林生物、天坛生物、博雅生物、华兰生物、卫光生物等。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采浆量不及预期的风险;血制品销售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血制品行业政策相关的风险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0页
    2022-12-22
  • 医药生物行业简评报告:感冒药需求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关注受益标的

    医药生物行业简评报告:感冒药需求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关注受益标的

    医药商业
      核心观点   受疫情影响,近年来感冒药市场规模有所下滑,但头部企业的品牌产品仍具有较高市占率。感冒类用药具有较强的自我诊疗属性,终端消费者对于头部企业品牌产品具有较强的品牌认可度。另一方面,受益于治疗理念的变化,消费者对 OTC 中药感冒药的接受度逐渐提高。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医院和药店渠道感冒药销售金额均有所下滑,预计主要是受政策管控影响,但头部企业的品种产品仍具有较高市占率。   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预计感冒类用药需求将大幅提升。我们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预计全国各地将陆续迎来疫情高峰期。根据百度搜索指数的数据,近期“发烧”、“咳嗽咳痰”、“布洛芬”、“连花清瘟”和“蒲地蓝”等关键词的搜索指数进入快速提升阶段,显示短期内疫情相关药品,特别是感冒类用药需求有大幅提升。我们认为随着疫情发展,预计未来 1 个季度内感冒类药品的需求都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中长期来看,由于新冠病毒可能会演变为常态化的呼吸道病毒,从新发传染病进入季节性或者地方性传播的传染病序列,因此相关药品需求预计会出现永久性的增加;另一方面退热、止咳类药品在零售终端销售限制的解除也有助于需求恢复。在疫情高峰过后,我们认为感冒类药品需求和市场规模仍将显著高于疫情前水平。   投资建议:由于疫情仍处在快速上升阶段,相关主题仍然是医药行业热点,中长期来看疫情后严肃医疗场景下各类需求恢复有望成为医药板块的投资主线,现阶段应兼顾产业发展逻辑和与疫情防控受益的进行标的选择。相关公司包括:1.目前估值与业绩增速匹配度高,同时有较大潜在业绩弹性,产品线丰富的品牌感冒类药品企业,包括华润三九、济川药业和康缘药业。2.由于需求在短期内大幅增加,预计品牌感冒类药品企业的产能无法满足市场全部需求,部分需求预计会外溢至其他企业,有望增厚相关公司业绩,相关公司包括九典制药(洛索洛芬钠片)、亿帆医药(复方银花解毒颗粒)等。3.其他相关公司包括:以岭药业(连花清瘟颗粒/胶囊)、天士力(穿心莲内酯滴丸等)和达仁堂(清咽滴丸)等。   风险提示:疫情对医疗机构诊疗秩序造成较大冲击,对医药/医疗需求形成较大压制。
    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2-12-2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