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58)

  • 医药行业2025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支持创新药发展,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

    医药行业2025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支持创新药发展,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

    化学制药
      2025年3月5日,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对比了2023-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医药产业的工作任务(表1),总结出如下重点:   1)今年的报告首次提到支持创新药发展,“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预计在药品价格和创新药目录方面将会出台更多政策举措。市场较为关注的措施例如建立丙类药品目录、商业健康保险等将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打开创新药国内市场空间。   2)今年提出“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将会把重点从“降价”转移到“药品质量+降价”上,即并不意味着药品集采放缓。我们认为未来药品集采提质扩面还将继续。   3)“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进一步推进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的即时结算,减轻医疗机构和药械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优化产业链价值分布。   我们认为,“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仍然是2025年的重点,政府工作任务将引导医药行业聚焦创新,长期健康发展。因此建议关注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竞争格局良好、具有出海潜力的创新药企,而在医疗器械领域,关注国产化率较低的高端医疗设备、高值耗材细分赛道。   此外,报告中提及的“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与养老相关的康复辅助器具购置和租赁、医养结合产业将得到政策支持。此外,报告继续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目前部分省市已将辅助生殖列入医保范围内,未来我们认为将会有更多地区的医保覆盖辅助生殖,这将有利于相关产业发展。
    民银证券有限公司
    7页
    2025-03-06
  • 化工行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多维度赋能,探寻化工结构性机会

    化工行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多维度赋能,探寻化工结构性机会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事件: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李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多维度赋能发展。石化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关联覆盖广,关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绿色低碳发展、民生福社改善。对比分析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梳理出与石化化工行业相关的四大方向,分别为消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粮食安全、绿色低碳,建议关注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全方位扩大内需,把握成长确定性机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且明确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我们认为,政策刺激下,家电、汽车、电子电器等终端消费品需求有望稳步增长,建议关注上游改性塑料、制冷剂板块。一方面,2025年预计Brent原油价格中框有望适度下移,或带动改性塑料成本压力减轻,板块盈利能力有望企稳适度修复。另一方面,配额管理政策稳定且连续,2025年HFCS供应有望维持紧平衡,制冷剂行业高景气有望延续。   发展新质生产力,看好新材料国产替代。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我们认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底层化工新材料的需求动能有望增强,同时部分化工新材料的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快,如PEEK、COC/COP等材料。一方面,PEEK是机器人“轻量化”的极佳解决方案,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有望为PEEK需求注入新动能。另一方面,COC/COP是性能优异的光学级材料,且供给存较高壁垒,AR/VR等产业快速发展,有望推动COC/COP需求进一步增长。   贯彻保供稳价政策,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2025年我国粮食产量目标在1.4万亿斤左右。化肥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石,在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在保障粮食安全、化肥保供稳价的政策基调下,化职市场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具有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规模优势,且研发实力突出的大型化肥生产企业的竞争力有望得到强化。   低碳化进程持续推进,塑料循环经济大有可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冬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我们认为,废塑料化学循环技术与当前政策指引高度契合,不仅可以减少油气资源品的消耗,同时其再生塑料可达到原生塑料质量要求,未来有望成为提升废塑料回收率、应对塑料污染、降低碳排放的核心手段之一。塑料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强化趋势下,塑料循环经济发展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基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结合近期化工行业基本面,我们建议关注改性塑料、制冷剂、PEEK、COC/COP、化肥、废塑料化学循环等细分领或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国恩股份、金发科技、南京聚隆、中研股份、阿科力、云天化、兴发集团、亚钾国际、新洋丰、惠城环保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5-03-06
  • 传统Pharma华丽转型,加速迈向国际化

    传统Pharma华丽转型,加速迈向国际化

    个股研报
      科伦药业(002422)   投资要点:   多年研发投入即将兑现,向全球制药领先企业发展。公司为国内从仿制向创新转型较为成功的代表型企业,2014-2023年十年期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合计近119亿元,截至目前,公司在大输液、原料药、创新药等领域已成长为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头部企业,尤其创新药领域已进入全球市场商业化兑现前夕,未来具有较大想象空间;原料药板块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布局较早,逐步进入兑现期;大输液作为传统基本盘竞争格局较好,未来有望保持相对稳健。   拥有全球领先ADC研发平台,海外市场潜力广阔。科伦博泰为全球领先的ADC研发平台,得到海外制药巨头背书,2022年与默沙东达成3笔BD交易,交易金额超118亿美元。核心产品SKB264作为潜在BIC品种,国内方面二线及以上TNBC已于2024年11月获批;2L和3LEGFRmtNSCLC的NDA分别于24年10月和8月受理。1LNSCLC(PD-L1TPS≥1%)、1LNSCLC(PD-L1阴性)、1LEGFRmutNSCLC(联合奥希替尼)三项肺癌研究处于三期阶段。1LTNBC和2L+HR+/HER2-BC两项乳腺癌研究处于3期阶段。海外方面,默沙东已启动12项III期研究,K药+SKB264的强强联手有望延续默沙东K药生命周期,挖掘广阔市场。此外,A166(HER2ADC,2023年5月NDA受理)、A167(PD-L1,2024年12月获批)、A140(西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2025年1月获批)等多款创新产品商业化在即,创新药即将迎来商业化兑现期。   大输液格局较好,老龄化背景下,短期波动不影响行业中长期向上趋势。大输液行业经过多年市场充分竞争,国内格局已经较为稳定,我们估算5家头部企业2023年销量占比约80%(其中科伦药业占比约40%),且近几年伴随集采进行,头部厂商份额有缓步提升趋势,小产能市场空间在被压缩,此外头部企业科伦药业、石四药和辰欣药业互有持股,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大输液行业未来格局较为稳定;供需方面,近年来“限抗令”、门诊输液限制以及疫情扰动,虽然对行业短期市场供需产生扰动,但从长期来看,大输液作为基础用药,且中国目前处于老龄化大背景下,预计大输液行业中长期需求为稳健向上趋势;价格方面,截至2024年,预计全国约一半省区完成基础输液价格带量集采和联动,随着后续集采和价格联动推进,未来部分产品毛利可能略有影响,但公司通过压缩中间费用、降低生产成本、调节产品结构,预计将保持大输液板块利润端趋势相对稳健。   抗生素中间体格局好,供需短期有望保持相对稳定,合成生物学打开长期想象空间。受环保成本持续上升以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2019年以来,国内抗生素中间体落后产能逐步被淘汰,当前行业格局较为稳定。同时,依托川宁生物所在地伊犁,公司在生产、人力成本等方面优势较为明显。产品端来看,公司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类中间体、青霉素类中间体产量均位居全球前列,需求端来看,下游产品需求较为稳定,我们预计价格短期内有望维持相对平稳。合成生物学方面,川宁生物上海研究院围绕高端化妆品原料、保健品原料、高附加值天然产物、生物基材料等领域进行布局,已构建完成选品-研发-大生产商业化体系,目前已有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依克多因等多个产品进入生产、销售阶段,是国内首批实现产品交付的合成生物学企业,未来具有较大想象空间。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6/28.0/36.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4.6%/-8.4%/29.1%,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6/18/14倍。我们选取信立泰、海思科和恒瑞医药作为可比公司,公司估值水平低于可比公司,且公司大输液和原料药板块格局较好,创新药即将进入商业化兑现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料药价格出现波动的风险;创新药上市及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华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9页
    2025-03-06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AI系列深度(三):超级芯片推动AI赋能预想,刺激高频高速树脂材料需求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AI系列深度(三):超级芯片推动AI赋能预想,刺激高频高速树脂材料需求

    化学原料
      投资逻辑   英伟达高性能芯片推动AI领域高速发展,需求性能更强的高频高速树脂材料。英伟达在2024年GTC大会上发布了其Grace Blackwell超级系列芯片产品GB200,搭载了36个GB200芯片的服务器NVIDIA GB200NVL72,可使世界各地的机构都能够在万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LLM)上构建和运行实时生成式AI。并且该服务器相比于上一代DGX H100,对于LLM推理工作负载,GB200NVL72平台最高可提供30倍的性能提升,而其成本和能耗最低可降至1/25。英伟达超级芯片的推出,将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引擎,实现AI赋能各行各业的预想,推动AI领域的高速发展。树脂材料是芯片零部件覆铜板的主要上游原材料之一,而介电性能中的介电常数Dk与介电损耗因子Df是衡量树脂材料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高性能芯片要求其应用的树脂材料拥有更低的Dk及Df,当前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高频高速树脂主要包括聚苯醚树脂(PPO)、改性聚苯醚树脂(PPE)、碳氢树脂(PCH)、聚四氟乙烯树脂(PTFE)等。   云厂商加大AI资本开支催化AI服务器出货量提升,刺激上游PPO等树脂需求。2025年是AI发展的关键之年,众多云厂商纷纷加大资本支出发展AI领域,以阿里巴巴为例,其2024Q4的资本支出317.75亿元,环比增长81.7%,大大超出预期。在不断出台的AI产业链利好政策及加大AI产业投资力度共同催化下,预计2024年AI服务器的全年出货量达167万台,同比增长41.5%。根据测算,预计2025/2026年AI服务器带来的PPO树脂全球需求量为6964/10446吨,合计电子级PPO树脂需求将达到13353/16546吨;AI服务器带来的碳氢树脂全球需求量为1077/1616吨;PTFE树脂全球需求量为476/714吨。   高频高速树脂材料国产化替代布局逐步进行,高端电子级树脂材料壁垒较高国产化进程道阻且长。PPO/PPE树脂国内已有产能布局,上市公司圣泉集团拥有电子级PPO树脂产能1000吨/年已于2024年上半年投产,东材科技5000吨/年的电子级PPO产能在建;电子级碳氢树脂东材科技已有3500吨/年的产能在建,世名科技500吨/年电子级碳氢树脂产能已经建成,圣泉集团正积极布局碳氢树脂研发体系;国内对于电子级PTFE树脂生产研发尚处于初步阶段,未来发展应用领域空间较大。高频高速树脂存在较多壁垒,作为芯片产业的上游原材料,其产品需要经过覆铜板、PCB、终端服务器等多家下游厂商的验证后才能逐步扩大供应,供应商资质较难获得;高频高速覆铜板对于树脂的性能要求较高,除了满足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因子外,对树脂的耐热性、耐磨性等多种性能同样存在较高的要求,单一种类的树脂材料往往难以满足多方向的性能要求,需要针对特定性能进行特定的树脂改性,由此带来较大的技术壁垒。   投资建议   东材科技在我国电子树脂领域的研发及产能布局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拥有较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出碳氢树脂、活性酯树脂、特种环氧树脂等电子级树脂。建议关注东材科技等已有电子级高频高速树脂布局的上市公司。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中高端高频高速树脂研发不及预期,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下游技术迭代带来的产品迭代,下游客户突破不及预期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5-03-06
  • 医药生物行业快评报告:两会围绕“促创新、保民生”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

    医药生物行业快评报告:两会围绕“促创新、保民生”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

    中药
      行业核心观点:   2025年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关于生物医药领域部分核心围绕“促创新、保民生”主线展开,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投资要点:   促创新: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保民生: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编制动态调整,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完善薪酬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扩大基层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稳步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分级诊疗。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全面建立药品耗材追溯机制,严格医保基金监管。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   投资建议:   1)国家政策倾斜创新药,通过优先审评、医药目录加速纳入加速创新药国产替代。肿瘤、自免、罕见病等创新药需求存在巨大治疗缺口,创新药技术迭代和疾病谱发展推动业内商业格局发展和变化。中国创新药企从“Me-too”向“First-in-class/Best-in-class”升级,License-out案例增加,全球化竞争力提升。建议关注在IO双抗、ADC、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等赛道领先的企业,重点关注企业临床数据发布和全球商业化进展;   2)慢病管理催生中医药需求,在政策红利和消费升级驱动,智能制造和AI赋能下,中医药发展广阔。县域及农村地区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发,中医在慢病调理、康复治疗中优势显著,中医药下沉契合分级诊疗,资源下沉长期目标。建议关注受医保政策影响小,持续深耕基层领域的中药,中医医疗企业。   风险因素:临床研发失败风险、医保控费影响超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出口管制风险等。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5-03-06
  • 爱博医疗(688050)首次覆盖报告:人工晶体方兴未“艾”,隐形眼镜生机“博”发

    爱博医疗(688050)首次覆盖报告:人工晶体方兴未“艾”,隐形眼镜生机“博”发

  • 爱博医疗首次覆盖报告:人工晶体方兴未“艾”,隐形眼镜生机“博”发

    爱博医疗首次覆盖报告:人工晶体方兴未“艾”,隐形眼镜生机“博”发

  • 丸美生物(603983)大单品战略持续深化,双美布局未来可期

    丸美生物(603983)大单品战略持续深化,双美布局未来可期

  • Illumina限制措施生效,测序仪国产替代有望提速

    Illumina限制措施生效,测序仪国产替代有望提速

  • 2025中国创新药械多元支付白皮书

    2025中国创新药械多元支付白皮书

    医疗器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与创新药械的需求持续增长。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高度重视医药创新体系建设。然而,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与医疗需求升级的双重压力下,单一依赖基本医保的支付模式已难以满足群众对高价创新疗法的多层次需求。在现有基本医保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包括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援助基金等在内的多元支付体系成为破解创新药械可及性难题的关键路径。   创新药械对患者、医疗卫生系统及社会均可以带来多重价值。目前,在社会医疗保险之外,形成了以市场化运作的商业健康险为主的有效降低个人自费负担的多元支付机制,主要包含惠民保、百万医疗险、企业补充医疗险、中高端医疗险、带病体特病特药保险及重疾险等。   报告选取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四大市场进行横向对比,提炼出其创新药械多元支付体系的三条核心规律:其一,除社会保险(保障)外,商业健康险均是各个市场创新药械多元支付方中最主要的支付主体;其二,在商保支付中,创新药械产业深度协同保险行业构建风险共担机制,提升商保支付效率和可持续性;其三,商保目录是连接保险行业和药企的重要纽带,有效管理了商保的成本和价格,是促成药企参与风险共担的抓手。
    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
    47页
    2025-03-0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