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医药行业2023年中报总结:业绩持续分化,看好医药底部机会
下载次数:
796 次
发布机构: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3-09-12
页数:
142页
我们选取了309家医药上市公司(包含科创板),2023H1收入总额11225亿元(+11.7%);归母净利润1084亿元(+6.3%);扣非归母净利润1002亿元(+6.3%),分别占申万医药全成分比例是:88.3%、 103.8%、 108.6% ,主要剔除了在2020-2023H1提取巨额商誉减值损失的企业、 以及2022年以后上市的公司。 剔除新冠相关业务数据,2023H1收入总额10676亿元(+12.9%),归母净利润总额956.2亿元(+11.4%)。 2023H1实现收入正增长的公司有228家,占比72%;归母净利润正增长的公司有202家,占比65%。
医疗服务、 中药、 零售药店等板块2023H1业绩表现亮眼。 2023H1收入及利润均实现稳健增长,排名前三的子行业为医疗服务、 中药、 零售药店。 医疗服务由于疫情后行业整体快速修复,收入端以及利润端快速增长,规模效应凸显,利润率持续提升,医疗服务2023H1收入增速为26.7%,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56.9%。 中药上半年收入端疫情受益显著,利润端持续改善,中药消费品业绩可持续凸显。 中药2023H1收入增速为14.6%,归母净利润增速为42.9%。 零售药店上半年业绩稳健增长,万店时代门店提速扩张,统筹服务各地陆续推进,把握疫后“ 开店” 与“ 店效” 的双重弹性。 药店2023H1收入增速为20.8%,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4.4%。 创新药及制剂板块2023H1业绩增长提速,随着集采步入深水区、 创新药持续放量,板块盈利能力将稳步提升。2023H1器械板块由于23Q1疫情压制常规需求,23Q2受到22年同期高基数影响,导致板块承压。 血制品2023H1供给制约短期增长,下半年疫后复苏仍可期。 CXO2023H1业绩增速放缓,商业化大订单逐步消化致使利润端整体承压明显。 疫苗收入主要贡献仍然为HPV疫苗,但以智飞生物代理的9价HPV疫苗为主,利润端略有下降主要系万泰生物2价HPV疫苗销售下滑。 生命科学上游2023H1收入同比下降主要系板块新冠产品去年基数较高,利润体量下降主要各企业加大费用投,扩充品类所致,以及部分企业存在新冠产品资产减值。 制药装备及耗材板块收入稳健增长,利润有所下滑,主要系收入结构变化、 行业竞争等因素。 分销板块上半年业绩增长亮眼,疫后复苏明显,重视产业上下游延申价值。 2023H1原料药板块收入端实现微增,在行业去库存周期、 非法规市场价格竞争影响下盈利能力下滑。
持续看好医药底部机会,重点把握“ 三条主线” 。 医药行业持仓仍处于低配状态,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展望2023年下半年,我们看好“ 创新+出海、 复苏后半程、 中特估” 三条医药投资主线。 1)主线1——创新仍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本源。 差异化创新性品种比如BTK、 HER2-ADC、 PD-1/CTLA-4等靶点创新药陆续进入商业化放量阶段;创新器械包括多个手术机器人产品等陆续获批上市。 此外,国际化是打开成长天花板,创新药械出海有望持续渐入佳境;2)主线2——疫后医药复苏亦是核心主线。 C端消费性医疗复苏弹性较大,包括中药消费品、 民营专科医疗服务、 早筛等。 院内药械需求复苏包括院内处方药、 耗材、 血制品、 常规疫苗接种需求等;渠道端包括医药分销和药店复苏;3)主线3——中特估。 新一轮国企改革持续深化,针对国资委提出的“ 一利五率” 经营指标和“ 一增一稳四提升” 总体目标,未来有望推进中长期激励,激活企业活力。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预期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
本报告基于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对309家医药上市公司(包含科创板)2023年上半年中报数据的分析,核心观点如下:
医药行业上半年业绩呈现显著分化。部分板块如医疗服务、中药、零售药店业绩亮眼,实现收入和利润的双向增长;而另一些板块如医疗器械、CXO、原料药则面临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压力。这种分化主要源于疫情影响的消退、集采政策的深入推进以及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尽管行业整体面临挑战,但医药行业估值已处于历史底部区间,长期发展潜力依然巨大。报告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创新+出海”、“疫后复苏”、“中特估”三条投资主线,把握结构性机会。
本报告详细分析了医药行业2023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并对各主要子板块进行了深入解读。
报告首先对309家医药上市公司(包含科创板)2023年上半年整体业绩进行了概述。数据显示,样本公司总收入达11225亿元(同比增长11.7%),归母净利润1084亿元(同比增长6.3%),扣非归母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增长6.3%)。剔除新冠相关业务后,收入增长至10676亿元(同比增长12.9%),归母净利润增长至956.2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收入正增长的公司占比74%,归母净利润正增长的公司占比65%。报告还分析了2010年至2023年上半年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收入总额及增速、归母净利润总额及增速,以及2022年第一季度至2023年第二季度分季度业绩表现,揭示了收入环比下降,归母净利润环比上涨的趋势。此外,报告还分析了2017年至2023年上半年医药行业整体表现,以及各子板块收入和利润在全行业中的占比,进一步展现了行业结构分化加剧的趋势。最后,报告总结了主要增量贡献板块,并对全行业盈利能力进行了分析,指出2023年上半年四费率基本维稳,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研发费用率保持平稳。
报告对医药行业下属的多个子板块进行了细致的业绩分析,包括:
该板块上半年收入1761亿元(同比增长9.7%),归母净利润224.8亿元(同比增长15.1%),扣非归母净利润203.2亿元(同比增长17.1%)。报告分析了板块业绩增长提速的原因,指出随着集采步入深水区、创新药持续放量,板块盈利能力将稳步提升。报告还对Biopharma、Biotech、转型创新企业以及生物药四个细分领域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重点企业进行了点评,例如恒瑞医药、贝达药业、荣昌生物、泽璟制药等。此外,报告还分析了国产新药海外放量加速的情况,以及License out交易的现状,并提出了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
该板块上半年收入796亿元(同比下降6.2%),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下降13.4%)。剔除新冠相关业务后,收入增长至768亿元(同比增长6.2%),归母净利润增长至179亿元(同比增长7.1%)。报告分析了板块承压的原因,包括23年初疫情压制常规需求以及高值耗材集采的影响。报告还对设备、IVD、高值耗材、低值耗材四大领域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创新、复苏、出海、AI医疗四个2023年下半年的核心方向,以及自主可控/创新器械、后集采时代下“两低赛道”及复苏、出海、AI赋能四个核心投资机会。最后,报告对重点企业如迈瑞医疗、联影医疗、鱼跃医疗等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
该板块上半年收入约为313.8亿元(同比增长26.7%),归母净利润总额约为30亿元(同比增长256.9%)。报告分析了疫情后行业整体快速修复的原因,以及规模效应的凸显。报告还对眼科医疗、口腔医疗等细分领域进行了分析,并对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重点企业进行了点评,最后提出了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
该板块上半年收入1837亿元(同比增长14.6%),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42.9%),扣非归母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34.7%)。报告分析了收入端疫情受益以及利润端持续改善的原因,并对中药消费品、独家基药、配方颗粒、中药创新药、普药、中药注射剂等细分领域进行了业绩速览。报告还分析了国企混改对中药行业的影响,并对重点企业如片仔癀、同仁堂、云南白药等进行了点评,最后提出了投资策略和风险提示。
该板块上半年收入516.8亿元(同比增长20.8%),归母净利润29.8亿元(同比增长24.4%),扣非归母净利润28.8亿元(同比增长24.7%)。报告分析了疫情放开后业绩稳健增长的原因,以及医保门诊统筹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报告还分析了“万店时代”门店扩张提速的情况,并对大参林、一心堂、益丰药房等重点企业进行了业绩分析,最后提出了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
该板块上半年收入4483.5亿元(同比增长15.5%),归母净利润88亿元(同比下降4.3%),扣非归母净利润80.5亿元(同比增长3%)。报告分析了疫后复苏对行业的影响,以及行业长期投资主线。报告还对重药控股、上海医药、九州通等重点企业进行了点评,最后提出了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
该板块上半年收入349亿元(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77亿元(同比下降0.8%),扣非归母净利润74亿元(同比下降3.2%)。报告分析了HPV疫苗对板块业绩的主要贡献,以及万泰生物2价HPV疫苗销售下滑对利润端的影响。报告还分析了疫情影响消退后,渗透率较低的重磅品种的放量潜力,以及在研管线上市节奏对行业的影响。最后,报告对智飞生物、百克生物等重点企业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
该板块上半年收入总额约为107亿元(同比增长18%),归母净利润总额约28.3亿元(同比增长19.2%),扣非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17.3%)。报告分析了供给制约对短期增长的影响,以及疫后复苏的预期。报告还分析了静丙和人白批签发情况,并对华兰生物、天坛生物等重点企业进行了点评,最后提出了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
该板块上半年收入442.1亿元(同比增长3.8%),剔除新冠大订单贡献后预计实现收入390.6亿元(同比增长20%);归母净利润约109亿元(同比下降7.9%),剔除新冠大订单贡献后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3.6亿元(同比增长6.1%);扣非归母净利润约95.2亿元(同比下降0.8%)。报告分析了新冠大订单交付进入尾声对板块业绩的影响,以及高附加值订单和企业业务能力提升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报告还从宏观、行业、企业三个维度对CXO行业进行了分析,并对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等重点企业进行了点评,最后提出了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
该板块上半年收入510.7亿元(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约60.6亿元(同比下降20.1%),扣非归母净利润约56.9亿元(同比下降20.3%)。报告分析了行业去库存周期和非法规市场价格竞争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报告还分析了“原料药+制剂”一体化、CDMO业务以及创新技术平台对行业长期发展的影响,并对重点企业进行了点评,最后提出了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
该板块上半年收入37亿元(同比下降15.7%),归母净利润3.4亿元(同比下降70.3%),扣非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下降82%)。报告分析了新冠产品去年基数较高以及企业加大费用投入对收入和利润的影响。报告还分析了国内需求疲软以及海外市场表现较好的情况,并对百普赛斯、义翘神州等重点企业进行了点评,最后提出了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
报告简要分析了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数据以及PDB样本医院药品销售额数据,指出2023年1-7月,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4305亿元,同比下降2.6%;2023年第一季度PDB样本医院药品销售额554.2亿元,同比增长0.05%。报告认为,医药工业整体增速在国家医保局成立背景下,随着带量采购执行,行业格局变化在即。
本报告对医药行业2023年上半年中报业绩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揭示了行业业绩持续分化的现状,并对各主要子板块的业绩表现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解读。报告认为,尽管行业整体面临挑战,但医药行业底部机会依然存在,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创新+出海”、“疫后复苏”、“中特估”三条投资主线,把握结构性机会。 报告同时指出了各板块面临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本报告基于公开数据和分析师的判断,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判断并承担投资风险。
医药行业周报:AI医疗利好消息频现,建议持续关注AI医疗+创新药
医药行业周报:创新药临床审评有望加速,持续关注AI医疗+创新药
医药行业周报:持续关注AI医疗和创新药
医药行业周报:基座医疗大模型持续优化,关注AI医疗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