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行业周报:工信部:重视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

新材料行业周报:工信部:重视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

券商报告

新材料行业周报:工信部:重视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

  整体:上周(2022.07.11-2022.07.17),沪深300涨跌幅-4.07%,上证指数涨跌幅-3.81%,创业板指涨跌幅-2.03%。基础化工涨跌幅-3.81%,跑赢沪深300指数0.26个百分点,与上证指数变化相同,跑输创业板指1.78个百分点,其周涨跌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7位。   板块:上周新材料指数涨跌幅-2.29%,跑赢沪深300指数1.78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0.26个百分点,跑赢上证指数1.52个百分点。新材料指数板块中各子行业行情普遍下跌,本周涨幅前二的子行业分别是碳纤维(4.96%)、膜材料(2.52%),跌幅前三的子行业分别是OLED材料指数(-4.39%)、半导体材料(-3.82%)、有机硅(-3.1%)。   个股:上周新材料板块中,实现正收益个股占比28%,涨幅居前的个股有长鸿高科(21.31%)、双星新材(18.04%)、光威复材(13.47%),跌幅居前的个股有石大胜华(-16.91%)、集泰股份(-15.63%)、三房巷(-10.98%)。   估值:截至2022年7月17日,当前创业板指PE(TTM)为55.48,过去三年平均PE为58.42,新材料指数PE(TTM)为34.19,过去三年平均PE为43.62,新材料指数相对创业板指溢价率为-38.37%。   行业要闻   1)生物基PBS项目预计2022年底实现量产   2)工信部:重视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   3)15亿元!津荣天宇拟投建年产2GWH储能及汽车零部件项目   4)天山铝业投资29亿拟投建铝箔项目,切入动力电池箔赛道   核心观点   短期观点:   国内外限塑政策持续推进,生物可降解塑料迎契机。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此“限塑新政”改变了传统的末端治理方式,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分解为2020年、2022年和2025年三个时间节点的治理目标,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导向,从多角度、多领域同时发力,旨在解决由我国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新业态发展带来的有关塑料污染治理的新问题、新挑战。2022年2月28日至3月2日,175个国家的国家元首、环境部长和其他代表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联合国环境大会,大会通过了一项历史性决议,旨在2024年之前消除塑料污染,并缔结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可降解材料领域空间广阔,政策导入促进规模化替代。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与消费国,塑料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达15%。据卓创统计数据,我国每年塑料的表观消费量在8000万吨左右,塑料制品的表观消费量在6000万吨左右。2020年全球塑料产量将近4亿吨,生物可降解塑料全球塑料仅为122.7万吨,占塑料总量比例为0.3%,发展空间广阔。到2025年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需求量约400万吨,PBAT和PLA是主力品种,其中聚乳酸市场需求约200万吨,CAGR(22E-25E)有望超70%。短期政策红利刺激PLA第一波扩产,丙交酯环节是胜负手。聚乳酸目前主流工艺为2步法,工艺流程为乳酸→丙交酯→聚乳酸。丙交酯国产化替代较晚,纯化和装备壁垒高,目前国内产能15万吨/年。聚乳酸扩产激进,未来2-3年新产能超250万吨,则丙交酯产能缺口大,具备丙交酯工业化能力的厂商将显著获益。长期PLA大宗需求取决于降本程度,高端需求取决于聚乳酸改性等研发能力。长期来看,需求回归市场驱动,控本决定家用/工程塑料等大宗应用替代率,一体化规划厂商具备显著成本优势,建议关注具有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的金丹科技、金发科技、中粮科技和凯赛生物等标的。   风险提示   疫情可能引发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政策风险;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报告标签:
  • 化学原料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342

  • 发布机构: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2-07-18

  • 页数:

    20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报告摘要

  整体:上周(2022.07.11-2022.07.17),沪深300涨跌幅-4.07%,上证指数涨跌幅-3.81%,创业板指涨跌幅-2.03%。基础化工涨跌幅-3.81%,跑赢沪深300指数0.26个百分点,与上证指数变化相同,跑输创业板指1.78个百分点,其周涨跌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7位。

  板块:上周新材料指数涨跌幅-2.29%,跑赢沪深300指数1.78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0.26个百分点,跑赢上证指数1.52个百分点。新材料指数板块中各子行业行情普遍下跌,本周涨幅前二的子行业分别是碳纤维(4.96%)、膜材料(2.52%),跌幅前三的子行业分别是OLED材料指数(-4.39%)、半导体材料(-3.82%)、有机硅(-3.1%)。

  个股:上周新材料板块中,实现正收益个股占比28%,涨幅居前的个股有长鸿高科(21.31%)、双星新材(18.04%)、光威复材(13.47%),跌幅居前的个股有石大胜华(-16.91%)、集泰股份(-15.63%)、三房巷(-10.98%)。

  估值:截至2022年7月17日,当前创业板指PE(TTM)为55.48,过去三年平均PE为58.42,新材料指数PE(TTM)为34.19,过去三年平均PE为43.62,新材料指数相对创业板指溢价率为-38.37%。

  行业要闻

  1)生物基PBS项目预计2022年底实现量产

  2)工信部:重视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

  3)15亿元!津荣天宇拟投建年产2GWH储能及汽车零部件项目

  4)天山铝业投资29亿拟投建铝箔项目,切入动力电池箔赛道

  核心观点

  短期观点:

  国内外限塑政策持续推进,生物可降解塑料迎契机。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此“限塑新政”改变了传统的末端治理方式,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分解为2020年、2022年和2025年三个时间节点的治理目标,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导向,从多角度、多领域同时发力,旨在解决由我国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新业态发展带来的有关塑料污染治理的新问题、新挑战。2022年2月28日至3月2日,175个国家的国家元首、环境部长和其他代表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联合国环境大会,大会通过了一项历史性决议,旨在2024年之前消除塑料污染,并缔结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可降解材料领域空间广阔,政策导入促进规模化替代。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与消费国,塑料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达15%。据卓创统计数据,我国每年塑料的表观消费量在8000万吨左右,塑料制品的表观消费量在6000万吨左右。2020年全球塑料产量将近4亿吨,生物可降解塑料全球塑料仅为122.7万吨,占塑料总量比例为0.3%,发展空间广阔。到2025年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需求量约400万吨,PBAT和PLA是主力品种,其中聚乳酸市场需求约200万吨,CAGR(22E-25E)有望超70%。短期政策红利刺激PLA第一波扩产,丙交酯环节是胜负手。聚乳酸目前主流工艺为2步法,工艺流程为乳酸→丙交酯→聚乳酸。丙交酯国产化替代较晚,纯化和装备壁垒高,目前国内产能15万吨/年。聚乳酸扩产激进,未来2-3年新产能超250万吨,则丙交酯产能缺口大,具备丙交酯工业化能力的厂商将显著获益。长期PLA大宗需求取决于降本程度,高端需求取决于聚乳酸改性等研发能力。长期来看,需求回归市场驱动,控本决定家用/工程塑料等大宗应用替代率,一体化规划厂商具备显著成本优势,建议关注具有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的金丹科技、金发科技、中粮科技和凯赛生物等标的。

  风险提示

  疫情可能引发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政策风险;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20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