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
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新材料周报:新材料板块小幅震荡,合成生物学应用有望持续成长
下载次数:
1131 次
发布机构: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3-03-27
页数:
27页
投资要点
本周化工与新材料板块小幅震荡,子板块普遍上涨。基础化工涨跌幅为-0.2%,跑输沪深300指数1.93%,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4位。新材料指数涨跌幅为1.15%,跑输沪深300指数0.57%。观察各子板块,除半导体材料下跌,其余板块均上涨,锂电化学品上涨3.42%、膜材料上涨2.6%、OLED材料上涨1.6%、可降解塑料上涨1.13%、碳纤维上涨0.19%、有机硅上涨0.15%、半导体材料下跌1.64%。
观察估值,新材料各子板块估值水平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新材料指数市盈率为22.75倍,处于近三年0%分位数水平。有机硅市盈率为14.67倍(2%,近三年分位数水平);碳纤维市盈率为41.01倍(0%);锂电池市盈率为33.26倍(0%);锂电化学品市盈率为17.37倍(0%);半导体材料市盈率为97.99倍(15%);可降解塑料市盈率为18.31倍(66%);OLED材料市盈率为105.14倍(47%);膜材料市盈率为50.29倍(53%)。
从交易拥挤度情况看,当前新材料具备显著的配置优势。本周新材料指数交易拥挤度为4.13%,处于近两年0.0%分位数水平,具备显著的配置优势。
超六成个股上涨:上周新材料板块中,实现正收益个股占比为62.16%,表现占优的个股有清溢光电(9.63%)、壹石通(8.09%)、新纶新材(7.32%)等,表现较弱的个股包括建龙微纳(-7.42%)、美瑞新材(-7%)、嘉必优(-6.72%)等。机构净流入的个股占比为28.83%,净流入较多的个股有新宙邦(1.35亿)、恩捷股份(1.26亿)、泰和新材(0.76亿)等。77只个股中外资净流入占比为64.94%,净流入较多的个股有万华化学(2.5亿)、德方纳米(0.85亿)、光启技术(0.46亿)等。
行业动态
行业要闻:
发改委、环境部:扎实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科学稳妥推进源头减量替代日本帝人:使用超细碳纤维/芳纶纤维开发出最薄气体扩散层亿纬锂能:百亿储能与动力电池项目开工,公司产能释放和新建进入快车道中石化:投资埃力生科技,入局气凝胶行业液态储氢加氢示范系统及其关键设备研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拜登政府公告:目标在20年内用生物基塑料取代现有90%的塑料
重要上市公司公告(详细内容见正文)
投资建议
以生物制造实现传统化工品替代,合成生物学应用有望持续成长。合成生物学是指基于工程化学、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基础,通过设计、构建和优化生物系统来实现特定的功能的学科。凭借成本和低碳优势,基于合成生物学的生物制造具有广阔的物质分子创新潜力,将是中国突破传统石化原料限制,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机遇。合成生物学技术仍处于成长期,未来在医疗、农业、化学品、能源、食品饮料等领域的发展空间巨大。Markets&Markets预测至2027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将达到357亿美元,2022-2027年CAGR为25.65%。
政策支持叠加产业化积累,我国合成生物学产业有望追赶欧美。政策端看:
2022年,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包括合成生物学在内的生物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新动力;科技部投入1.86亿支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产业化端看:一方面我国生物发酵品产量年产超3000万吨,氨基酸、有机酸和维生素等大宗生物发酵制品的产量全球领先,占据全球超70%产能;另一方面我国化工行业储备了扎实的分离纯化技术,因此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但有望凭借制造业基础、人力成本优势以及科研进步实现对欧美国家的追赶。
我们建议关注已经在产业化应用形成一定竞争力的合成生物学公司:
凯赛生物:覆盖从基因工程到聚酰胺全产业链生物制造技术,DC11-DC18产品占据全球80%以上份额,以PA56为代表的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应用空间巨大。华恒生物:全球首家以发酵法产业化生产L-丙氨酸且市占率全球第一,未来L-缬氨酸市场需求广阔,有望持续放量。
风险提示
疫情可能引发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政策风险;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如下:
短期内,新材料板块整体表现小幅震荡,部分子板块涨跌互现,但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交易拥挤度低,具备一定的配置优势。合成生物学作为新材料领域的重要方向,有望持续成长,并受到政策大力支持。
长期来看,新材料行业将受益于碳中和目标、全球产业转移以及国内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发展潜力巨大。合成生物学技术凭借其成本和低碳优势,有望突破传统石化原料限制,成为中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机遇,未来在多个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报告根据2023年3月27日发布的《化学原料 新材料周报(230320-230324)》进行数据分析,主要内容包括:
本周(20230320-20230324),沪深300指数上涨1.72%,上证指数上涨0.46%,创业板指上涨3.34%。基础化工板块下跌0.2%,跑输沪深300指数1.93%;新材料指数上涨1.15%,跑输沪深300指数0.57%。 除半导体材料下跌外,其余新材料子板块均上涨,涨幅最高的为锂电化学品(3.42%),最低的为碳纤维(0.19%)。
新材料各子板块估值普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新材料指数市盈率为22.75倍,处于近三年0%分位数水平。交易拥挤度方面,新材料指数交易拥挤度为4.13%,处于近两年0.0%分位数水平,配置优势显著。
个股方面,上周新材料板块中,62.16%的个股实现正收益,机构净流入个股占比为28.83%,外资净流入个股占比为64.94%。部分个股涨跌幅较大,体现出市场波动性。
本周行业动态主要包括:发改委和环境部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日本帝人开发出最薄气体扩散层;亿纬锂能百亿储能与动力电池项目开工;中石化投资埃力生科技,入局气凝胶行业;液态储氢加氢示范系统取得重大突破;拜登政府目标在20年内用生物基塑料取代现有90%的塑料。 报告还列出了多家上市公司的重要公告,涉及资金使用、投资、减持等方面。
报告建议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认为其有望持续成长。 基于合成生物学的生物制造具有成本和低碳优势,将是中国突破传统石化原料限制,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机遇。Markets&Markets预测至2027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将达到357亿美元,2022-2027年CAGR为25.65%。 报告特别推荐了凯赛生物和华恒生物两家公司,认为其在产业化应用方面已形成一定竞争力。
报告提供了近两年我国GDP、工业增加值、投资、进出口、社零等宏观经济数据,以及PMI各分项指标、费城半导体指数、集成电路产量等中观数据。 此外,报告还跟踪了有机硅、金属硅、可降解塑料、BDO、硅料、PVA、丙烯腈、碳纤维以及聚乳酸等多种新材料的产业链数据,包括价格、成本和库存等信息。
本报告对新材料板块的市场表现、行业动态以及投资机会进行了全面分析。短期来看,新材料板块整体震荡,但估值低、交易拥挤度低,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长期来看,新材料行业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合成生物学领域,有望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实现快速发展。 投资者应关注合成生物学相关公司的发展,并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政策变化。 报告中提供的宏观经济数据、产业链数据以及个股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信息。 然而,投资仍存在风险,投资者需谨慎决策。
生物医药行业政策点评:脑机接口术语标准发布:行业规范化里程碑,开启产业化加速期
EGFR×HER3 ADC有望成为肿瘤基石药物,HER2 ADC展现BIC潜力
潜在BIC的KAT6抑制剂临床前药效优异,多靶点抑制剂提供ESCC后线新选择
天然色素行业点评:FDA计划淘汰合成色素,国内天然色素企业或受益于需求爆发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