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2023年医药策略:风雨过后,天晴有彩“红”
下载次数:
2221 次
发布机构: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2-12-21
页数:
89页
四大因素支持 2023 年医药板块结构化牛市: 医药政策边际缓和、 盈利预期恢复、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公募基金医药持仓仍较低等支撑医药板块大级别行情。
“抗疫”、“疫后”是 23 年医药投资两大关键词: 海外经验,防控放松后,短期感染人数增加、病床紧张、消费萎缩,后面随着群体免疫力提高,消费等日常活动恢复。 我们重点看好以下四个主线:
( 1)“抗疫”期间,新冠防疫产品和抗感冒药物及其产业链率先受益: 从业绩兑现的确定性和弹性角度看,从高到低依次为抗感冒类药物(含中医药)、新冠特效药、零售药店、制氧机等家用器械、抗原检测、新冠疫苗及其上游。 新冠患者无症状、轻症患者占 95%以上,症状与感冒类似,抗感冒、止咳类药物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医药多款产品列入新冠诊疗方案。新冠特效药上市后有望成为新冠防治主流药物。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药店渠道防疫相关药品需求增加。制氧机可以有效缓解新冠症状,抗原检测、新冠疫苗序贯接种作为抗疫重要部分,相关标的也有一定程度受益。
( 2)“疫后”迎来需求高增: 疫情缓解后人员流动限制解除,其需求将明显恢复。重点四类企业:第一类是以医疗服务、医美为代表的消费医疗, 2020Q3 国内疫情管控政策放松之后爱尔眼科即实现同比增长 47.55%;第二类是科研服务,由于高校科研院所进出不便,实验室相关产品需求受到抑制, 2023 年 Q2 开始众多标的将重拾高增长;第三类是临床 CRO 公司,疫情期间订单执行不畅但是新签订单仍在累积;第四类是出口导向性公司,疫情期间客户认证、产线沟通建设方面进度延后, 23 年预计也会有所恢复。
( 3)“疫后”门诊和住院量回补,院内药械、 IVD 板块刚需放量。疫情缓解后,预期医院门诊量回升,择期手术会有较大程度的复苏,重点看好三个方向:围手术药品、体外诊断、高值耗材。手术恢复+重症增加,围手术药品三剑客麻醉+镇痛+肠外营养最为受益。 IVD 在疫后诊断需求恢复预期明确,看好国产化学发光在 DRGs 背景下放量加速。随着冠脉支架、骨科、电生理等院内治疗耗材集采落地,叠加疫情得到控制,院内相关手术高值耗材将迎来高速发展。
( 4)投融资及货币政策回暖确定性增强,创新药板块机会凸显。 受到 XBI 指数带动、多项政策利好、产品靓丽数据读出等利好催化,市场对创新药及产业链的关注度提升明显,公司中短期的催化剂都可成为潜在的拔估值因素。复盘发现:目前宏观政策及美联储加息预期空间有限,全球创新药投融资反弹趋势显现,医药政策边际转暖确定性增强, 多指标预示创新药公司及其产业链公司将在 2023 年迎来大的 Beta 行情。
投资建议: 按照政策、质地、盈利、估值四个维度,单项总分 5 分,给 15 个细分子行业评分。 2023 年评分较高的包括创新药及其产业链、中药、消费医疗、医疗设备、药店等板块具备投资价值。 上述四条主线包含丰富的标的,重点推荐十支个股: 华东医药、华厦眼科、恒瑞医药、诺诚健华、海思科、普洛药业、诺唯赞、诺禾致源、金斯瑞生物、惠泰医疗。
风险提示: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海外审批或收益不及预期;集采风险,药品和耗材降价超预期风险。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2023年医药板块有望迎来结构化牛市,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医药政策边际缓和、盈利预期恢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以及公募基金医药持仓仍较低。报告重点关注“抗疫”和“疫后”两大投资关键词,并据此提出四条投资主线:抗疫相关产品需求旺盛;疫后消费医疗需求修复;门诊和住院量回补,院内药械、IVD板块刚需放量;创新药板块机会凸显。报告最终推荐十支个股,并提示相关投资风险。
报告认为,2023年医药板块将迎来结构性牛市,主要基于以下四大因素:
医药政策边际缓和: 国家对中药、医疗设备等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集采政策趋于温和,医保续约谈判规则细化,明确降幅预期,DRGs持续推进,但更注重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临床价值的提升,而非单纯的降价。
盈利预期恢复: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人员流动限制解除,医疗服务、医美、科研服务等行业的需求将明显恢复,门诊和住院量回补,院内药械、IVD板块刚需放量,抗疫相关产品需求旺盛,业绩有望逐步兑现。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目前医药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低于历史平均估值,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
公募基金医药持仓仍较低: 公募基金对医药行业的持仓比例较低,未来配置比例提升的空间较大。
报告基于“抗疫”和“疫后”两大关键词,提出四条投资主线:
抗疫相关产品: 新冠防疫产品(特效药、抗原检测、疫苗)、抗感冒药物及其产业链将率先受益。报告重点关注抗感冒类药物(含中医药)、新冠特效药、零售药店、制氧机等家用器械。中医药在新冠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产品潜在需求较大。
疫后消费医疗需求修复: 疫情缓解后,以医疗服务、医美为代表的消费医疗需求将大幅释放,重点关注医疗服务、医美、消费医疗器械等领域。科研服务、临床CRO公司以及出口导向性公司也将受益于疫情后的需求回补。
院内药械、IVD板块刚需放量: 疫情缓解后,医院门诊量和住院量回升,择期手术复苏,将带动围手术药品、体外诊断(化学发光、ICL和POCT)、高值耗材等板块的刚需放量。
创新药板块机会凸显: 投融资及货币政策回暖,创新药板块机会凸显。全球创新药投融资反弹趋势显现,医药政策边际转暖,多指标预示创新药公司及其产业链公司将在2023年迎来大的Beta行情。
报告最终推荐十支个股:华东医药、华厦眼科、恒瑞医药、诺诚健华、海思科、普洛药业、诺唯赞、诺禾致源、金斯瑞生物、惠泰医疗。
本报告详细分析了2022年医药行业的表现,并对2023年的医药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报告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报告首先回顾了2022年医药行业的整体表现,指出医药指数行情前低后高,行业孕育向上运行动能。具体分析了医药指数的走势、子行业的涨跌幅、估值水平以及公募基金的持仓情况。报告还分析了医药制造业利润下降、药品审评审批放缓等问题,并对医改政策的边际缓和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中药政策鼓励、贴息贷款政策、集采政策边际改善、医保续约谈判规则细化以及DRGs持续推进等方面。
报告指出,“抗疫”和“疫后”是2023年医药投资的两大关键词。报告详细分析了奥密克戎时期重症率和死亡率下降趋势,以及主要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复盘,包括欧美国家和东亚国家的不同防控策略。基于此,报告提出了四条投资主线,并对每条主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增长潜力、竞争格局以及重点公司等。
报告对医药行业的多个细分领域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抗疫相关产品(新冠小分子药物、中医药、制氧机、抗原检测、新冠疫苗)、疫后消费医疗(医疗服务、医美、消费医疗器械)、院内药械和IVD板块以及创新药及其产业链(Biotech、CXO、生命科学上游)。每个细分领域都包含了市场规模、增长趋势、竞争格局、重点公司以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本报告对2022年医药行业进行了全面回顾,并对2023年的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预测。报告认为,2023年医药板块有望迎来结构化牛市,并提出了四条投资主线以及十支重点推荐个股。报告同时提示了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海外审批或收益不及预期、集采风险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潜在风险。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投资决策。 报告中大量的数据和图表支持了其分析结论,为投资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行业分析和投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中的预测和建议基于当前市场环境和信息,未来市场变化可能导致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创新进入收获期,ZG006及ZG005均有望成为BIC
大炼化周报:长丝价格增加,产销明显上升
基础化工周报:焦煤焦炭价格继续下探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2025ADA重磅数据披露,关注减脂增肌、Amylin及口服赛道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