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中国药品:中药行业焕然新生,估值体系亟待重建

中国药品:中药行业焕然新生,估值体系亟待重建

研报

中国药品:中药行业焕然新生,估值体系亟待重建

  中药在医药板块具有特殊性,符合国家战略方向。中药是具备中国特色的医药板块,中药国企更加具备代表性。我们认为当前政策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链发展,中药国企作为中药发展重要力量,近年在国企改革与业务与众多支持性政策扶持下,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但我们目前诸多中药企业,特别是国企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估值体系亟需重建。   中药行业具备明显中国特色,引入“中特估值”有望带动行业走向合理估值。2023年3月3日国资委召开会议,对国有企业对标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进行动员部署,会议提出“以价值创造为关键抓手,扎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企业,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和战略支撑”;2022年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指出要“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结合中国特色做创新,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我们认为国内医药行业的中药板块具有明显中国特色,在国际上也无法找到对标市场。近年来国企改革、股权激励等系列举措出台后,中药行业不断释放增长潜力,我们认为中药临床应用价值更加明确、内部机制理顺后成长路径更加清晰、品牌价值高,引入“中特估值”的估值体系后有望引领中药行业的估值走向更加合理的水平。   行业走向规范化,中药临床应用价值的置信度不断提升。中药具有上千年历史底蕴,拥有众多经典名方,在多病种治疗方面有显著效果。但我们认为过去中药注射剂等相关事件的负面影响,使得市场对中药行业的长期成长性存在疑问。近年来部分临床疗效好,成分品种相对单一,被验证安全有效的中药注射剂品种被逐步取消相关限制,相关负面影响逐步消除。此外,近年来国家药监局加大对中药注册审查力度,加强对于中药质量管理,2015年“722事件”之后,药品临床试验与相关注册逐步更加规范,2023年2月10日,国家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对规定实施之日起满3年后申请药品再注册时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中仍为“尚不明确”的药品不予再注册。我们认为中药行业走向规范,产品的应用价值逐步得到验证,置信度有望逐步提升。   政策支持叠加企业改善,行业发展趋势明朗,成长性逐步凸显。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中药行业发展,在审评端给予中药创新药支持,在支付端推进中药纳入医保以及进入国家基药目录,同时中药集采的降幅也较为温和。而企业自身方面,中药国企积极推进落实国企改革方案,部分中药国企实现股权变更梳理,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董监高等管理层通过更加市场化制选举,同时多个中药企业陆续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激发员工积极性,系列高效改革方案为中药上市企业注入增长新动能,我们认为机制理顺后的中药企业成长性更好。   中药品牌历史源远流长,品牌价值高,存续久期长,应当给予比普通消费品更高的估值。中药国企品牌价值巨大,拥有历史深厚积淀。根据咨询公司BrandFinance统计数据,2021年中医药品牌价值前5名企业中有4家企业均为中药国企,分别为广药集团、云南白药、华润三九与同仁堂,其中广药集团品牌力估值高达14.6亿美金。同时部分中药企业拥有高品牌价值产品,如片仔癀与云南白药拥有国家绝密级保密配方。我们认为中药企业品牌影响力源远流长,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与持续增长潜能,在估值体系中应将这部分企业的品牌价值予以体现。   风险提示:改革推进不及预期,集采降价不及预期,中药材原材料持续涨价的风险。
报告标签:
  • 中药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694

  • 发布机构: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3-05-31

  • 页数:

    25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中药在医药板块具有特殊性,符合国家战略方向。中药是具备中国特色的医药板块,中药国企更加具备代表性。我们认为当前政策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链发展,中药国企作为中药发展重要力量,近年在国企改革与业务与众多支持性政策扶持下,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但我们目前诸多中药企业,特别是国企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估值体系亟需重建。

  中药行业具备明显中国特色,引入“中特估值”有望带动行业走向合理估值。2023年3月3日国资委召开会议,对国有企业对标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进行动员部署,会议提出“以价值创造为关键抓手,扎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企业,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和战略支撑”;2022年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指出要“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结合中国特色做创新,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我们认为国内医药行业的中药板块具有明显中国特色,在国际上也无法找到对标市场。近年来国企改革、股权激励等系列举措出台后,中药行业不断释放增长潜力,我们认为中药临床应用价值更加明确、内部机制理顺后成长路径更加清晰、品牌价值高,引入“中特估值”的估值体系后有望引领中药行业的估值走向更加合理的水平。

  行业走向规范化,中药临床应用价值的置信度不断提升。中药具有上千年历史底蕴,拥有众多经典名方,在多病种治疗方面有显著效果。但我们认为过去中药注射剂等相关事件的负面影响,使得市场对中药行业的长期成长性存在疑问。近年来部分临床疗效好,成分品种相对单一,被验证安全有效的中药注射剂品种被逐步取消相关限制,相关负面影响逐步消除。此外,近年来国家药监局加大对中药注册审查力度,加强对于中药质量管理,2015年“722事件”之后,药品临床试验与相关注册逐步更加规范,2023年2月10日,国家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对规定实施之日起满3年后申请药品再注册时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中仍为“尚不明确”的药品不予再注册。我们认为中药行业走向规范,产品的应用价值逐步得到验证,置信度有望逐步提升。

  政策支持叠加企业改善,行业发展趋势明朗,成长性逐步凸显。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中药行业发展,在审评端给予中药创新药支持,在支付端推进中药纳入医保以及进入国家基药目录,同时中药集采的降幅也较为温和。而企业自身方面,中药国企积极推进落实国企改革方案,部分中药国企实现股权变更梳理,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董监高等管理层通过更加市场化制选举,同时多个中药企业陆续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激发员工积极性,系列高效改革方案为中药上市企业注入增长新动能,我们认为机制理顺后的中药企业成长性更好。

  中药品牌历史源远流长,品牌价值高,存续久期长,应当给予比普通消费品更高的估值。中药国企品牌价值巨大,拥有历史深厚积淀。根据咨询公司BrandFinance统计数据,2021年中医药品牌价值前5名企业中有4家企业均为中药国企,分别为广药集团、云南白药、华润三九与同仁堂,其中广药集团品牌力估值高达14.6亿美金。同时部分中药企业拥有高品牌价值产品,如片仔癀与云南白药拥有国家绝密级保密配方。我们认为中药企业品牌影响力源远流长,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与持续增长潜能,在估值体系中应将这部分企业的品牌价值予以体现。

  风险提示:改革推进不及预期,集采降价不及预期,中药材原材料持续涨价的风险。

中国中药行业:焕然新生,估值体系亟待重建

中心思想

  • 本报告认为,中国中药行业具备显著的中国特色,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行业正走向规范化,临床应用价值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 报告指出,当前中药行业的估值水平偏低,引入“中特估值”有望推动行业估值回归合理水平。
  • 报告强调,中药国企在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价值尚未充分体现,估值体系亟需重建。

主要内容

## 中国特色医药子板块,引入“中特估值”有望合理重估

  • 中药行业估值现状: 中药行业具有明显的消费属性,其市盈率与消费指数具有较高相关性,但目前估值水平明显偏低。
  • 国企重要性: 中药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占据重要地位,利润占比高,但估值水平相对较低。
  • “中特估值”的必要性: 考虑到中药行业的中国特色、国企改革、股权激励等因素,引入“中特估值”有望推动行业估值合理化。

## 行业走向规范化,置信度不断提升

  • 中药注射剂监管: 监管力度加大,临床使用走向规范化,有助于消除市场对中药行业长期增长的疑虑。
  • 临床试验数据审查: “历史最严”临床试验数据审查促进中药审批流程更加规范,加速行业优胜劣汰。

## 政策支持叠加企业改善,行业发展趋势明朗

  • 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中药传承创新,包括审评端、支付端等,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审评端: 中药研发指导意见明确,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审批制度改革初显成效。
    • 支付端: 中成药纳入医保比例攀升,集采降幅温和,为行业发展提供保障。
  • 企业改善: 国企混改引入市场化机制,加大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为企业注入增长新动能。

## 中药品牌历史源远流长,品牌价值高

  • 品牌价值: 中药国企品牌价值巨大,拥有深厚历史积淀,品牌影响力源远流长,在估值体系中应予以体现。
  • 估值改善空间: 目前中药企业价值被明显低估,估值体系有待改善。

总结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中药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估值问题。报告认为,在政策支持和企业改善的双重驱动下,中药行业正焕发新生,但估值体系尚未充分反映其价值。报告建议,引入“中特估值”并重视中药国企的品牌价值,有望推动行业估值回归合理水平。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25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