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59)

  • 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或持续承压,静待公司战略调整结果

    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或持续承压,静待公司战略调整结果

    个股研报
      华熙生物(688363)   投资要点:   业绩概览: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21亿元/-2.29%,实现归母净利润5.14亿元/-24.07%,扣非归母净利润4.33亿元/-27.97%;单Q3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6亿元/-17.26%,归母净利润0.9亿元/-56.03%,扣非归母净利润0.72亿元/-61.53%。   营收及盈利情况:1)收入端,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持续承压。2023年Q3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出现两位数下滑,猜测主要还是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持续下滑所造成。据2023年半年报披露,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已经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六成以上。此外,报告期内造成公司功能性护肤品业务下滑的因素未看到明显改善。一方面,受消费疲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愈发趋于保守,定位中高端的华熙生物护肤产品受到一定冲击。另外,消费降级趋势显著,护肤品板块客单价有所下行,再叠加流量红利趋缓,流量成本高企,公司功能性护肤品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另一方面,公司经过3-4年的高速增长,收入初具规模的品牌进入发展瓶颈期,之前粗放的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营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升级,公司主动进行的战略调整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业绩增长。2)利润端,毛利率下滑趋势延续。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73.07%,同比下滑4.15pct;单Q3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为71.13%,同比下滑5.67pct,环比下滑   2.68pct。3)费用端,销售费用率有所下行。单Q3季度,公司整体费用率为63.21%,同比增长3.55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为45.58%、9.97%、7.89%和-0.23%,分别较去年同期变动-0.82pct、2.9pct、0.83pct和0.64pct。   未来看点:功能性护肤品板块,我们认为公司在梳理内部管理机制并调整完战略部署后,暂时性承压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或将重归增长曲线。此外,四大品牌持续更新迭代,进一步加深了品牌认知和客户黏性。第三季度,润百颜、夸迪、米蓓尔和BM肌活分别推出了“白纱布次抛2.0”、“蓝次抛2.0”、“换颜修护霜”和“蕴能焕颜精华水”等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矩阵。医疗终端板块,公司医美业务板块量价齐升逻辑仍在演绎。一方面,公司提升终端机构的覆盖率和复购率策略效果显著,市场渗透率大概率还处于上行通道。另一方面,微交联赛道,润致娃娃针以合规大单品逻辑持续发力;填充领域,公司从之前推广流量单品思路调整为提供面部整体解决方案思路,产品组合战略或将为整体销量带来进一步提升。原料业务板块,公司在深耕透明质酸钠基础上,不但实现了大分子的重组胶原蛋白制备,并于今年8月份完成了重组Ⅲ型人源胶原蛋白原料产品的上市,后续有望带来新的增长点。   投资建议和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3.36/76.26/86.74亿元(增速分别为-0.37%/20.36%/13.7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8/11.05/12.56亿元(增速分别为-10.65%/27.38%/13.65%),EPS分别为1.8/2.29/2.61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43x/34x/30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度加剧,产品质量风险,产品研发和注册风险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1-09
  • 2023年三季报点评:23Q3业绩稳健,多款产品将步入收获期

    2023年三季报点评:23Q3业绩稳健,多款产品将步入收获期

    个股研报
      赛诺医疗(68810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实现收入2.4亿元(+47.4%),实现归母净利润-0.4亿元(+61.7%),实现扣非归母-0.5亿元(+55.7%)。23Q3单季度收入0.8亿元(+49.8%),归母净利润-0.1亿元(+67.8%),扣非归母净利润-0.1亿元(+62.1%)。   23Q3业绩稳步增长,费用率下降明显。1)分季度看,23Q1/Q2/Q3单季度收入分别为0.7/0.9/0.8亿元(+23.8%/+72.1%/+49.8%),23年三季度收入环比二季度基本持平,业绩稳健。2)从盈利能力看,2023Q3毛利率为60.4%,销售费用率为18.2%,管理费用为24.4%,研发费用为33.7%,财务费用为0.7%,费用率下降明显。   神经介入陆续步入收获期,多款重磅产品打开成长天花板。公司神经介入产品已从2021年的3款增加至2023年的10款,其中包括3款全球首创产品,在研项目涵盖了神经介入领域的缺血、出血及通路等方面。未来3款重磅产品将陆续帮助公司打开成长天花板,1)颅内药物洗脱支架系统NOVA;2)颅内自膨药物支架,预计2024Q2上市,主要用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手术;3)密网支架:使用新型合金材料,能够在X光下全显影,预计2024Q4获注册证,商业化未来可期。   推进海外销售,加快国际化布局。国际化战略是公司应对国内介入耗材集采常态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公司在海外组织架构、人才培养、市场拓展、产品注册、临床试验和海外合作等方面持续进行布局。目前,公司已经在欧美等成熟市场以及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展开了海外业务。多款冠脉介入产品已在欧洲、美国、韩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获得注册证,并逐步与当地经销商展开合作。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复合增速有望达到56.8%。考虑到公司2022年底冠脉支架入集采且2023年公司神经介入多款产品将步入收获期,公司业绩预计将迎来修复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失败或注册延迟的风险,重要原材料供应风险,海外市场运营风险及汇率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1-09
  • 医药行业点评:仑卡奈单抗销售攀升,关注AD药物研发及诊断

    医药行业点评:仑卡奈单抗销售攀升,关注AD药物研发及诊断

    化学制药
      事件。11月7日,卫材发布2023财年Q2财报,报告显示,在2023财年上半年(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AD新药lecanemab(仑卡奈单抗)销售额达到4亿日元(约合1933万人民币,约合266万美元)。卫材预计2023财年(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全年仑卡奈单抗销售额将达到100亿日元(约合4.83亿人民币,约合0.66亿美元)。目前仑卡奈单抗已于7月6日在美国获批,于9月25日在日本获批,并已在欧盟、中国大陆、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瑞士、韩国、以色列、新加坡、中国台湾、巴西、中国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上市申请。   AD患者人群庞大,市场前景广阔。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介于认知正常和AD痴呆的中间阶段,具有向AD痴呆转归的高可能性。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中AD患者约为983万人,MCI患者约为3877万人。   AD领域新药研发难度较大,近期AD领域单抗药物研发进展不断。近期AD领域单抗药物研发进展不断,提振了AD领域创新药研发信心和预期。2022年9月,卫材/渤健公布了其Aβ单抗仑卡奈单抗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III期临床ClarityAD的试验结果,基于这一结果,2023年7月6日,FDA批准了仑卡奈单抗在美国完全获批,仑卡奈单抗成为了20年来首款获得FDA完全批准的AD新疗法。目前仑卡奈单抗已向中国药监局提交了上市申请,并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2023年7月17日,礼来在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上发布了Aβ单抗Donanemab的III期临床试验TRAILBLAZER-ALZ2完整结果,基于这一结果,礼来已于2023年Q2向FDA提交了上市申请,2023年10月31日,Donanemab上市申请获得NMPA受理。   关注国内AD新药研发进展,国产创新药阶梯式布局。目前,在国内已经进入临床阶段的针对AD的新药共有34款;处于III期及以后的产品以进口产品为主,并聚焦在Aβ靶点,包括渤健/卫材的仑卡奈单抗,礼来的Donanemab和Remternetug,渤健的Aducanumab,罗氏的克瑞珠单抗和甘特珠单抗;此外还有BACE1靶点的两款药物,礼来/阿斯利康的Lanabecestat和卫材的Elenbecestat。国产新药中:绿谷制药的甘露特纳已获批上市;长春华洋/通化金马的八氢氨吖啶已处于III期临床;处于II期临床的有康缘药业、先声药业、海正药业等公司的产品;处于I期临床的有先声药业、东阳光、恒瑞医药、新华制药等公司的产品;批准临床的有信立泰、石药集团百克生物等公司的产品。   AD研发进展有望进一步催化需求,全球生物大分子CDMO供需格局预期持续向好。AD人群庞大,且单人用药量较大,市场需求量大,有望进一步催化全球生物大分子CDMO行业需求。我们认为随着AD领域单抗类药物的积极进展,有望改善现有生物大分子CDMO的供需格局。   投资建议:关注AD领域药物研发进展,关注恒瑞医药、先声药业、新华制药、康缘药业、东阳光、通化金马等;AD筛查与诊断方向关注造影剂、AD检测试剂盒等方向,东诚药业(18FMNI-958)、诺唯赞、热景生物等。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品产能不及预期风险,监管政策变化风险等,仿制药风险,集采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11-09
  • 基因测序业务快速打开海外市场,装机带动试剂收入提升

    基因测序业务快速打开海外市场,装机带动试剂收入提升

    个股研报
      华大智造(688114)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04亿元,同比下降33.01%(剔除2022年疫情影响,则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约31%),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98亿元、2.43亿元。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0亿元,同比下降18.15%(剔除2022年疫情影响,则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约24%),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00亿元、1.08亿元。   基因测序业务快速打开海外市场,耗材收入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在2023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收入17.29亿元,同比增长31.47%。   按照收入地区划分: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实现收入10.83亿元,同比增长21.19%;亚太区实现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34.12%;欧非区实现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68.76%;美洲区实现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85.83%。随着诉讼的逐步和解,公司海外市场正快速打开,尤其是作为测序业务的主要传统市场欧洲及美洲区域。公司基因测序仪业务全线产品于2023年初开始在美国开售,助推美国地区的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按照产品类型划分:2023年前三季度,基因测序仪业务中仪器设备收入6.71亿元,同比增长15.63%,占基因测序仪业务收入的比例约为39%;试剂耗材的收入10.26亿元,同比增长42.92%,占基因测序仪业务收入的比例约为59%。;其他收入实现0.32亿元,同比增长89.64%。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各型号基因测序仪全球新增销售装机超640台,装机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公司累计销售装机数量超过3,100台,为后续提升客户试剂消耗量奠定了基础。   基因测序试剂耗材收入占比提高带动公司综合毛利率提升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59.75%,同比提升4.45pct。其中,基因测序仪业务的毛利率约为65%,同比提升约4个百分点。我们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基因测序仪业务中试剂耗材的收入占比提升。费用率方面,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5.42%、29.14%、15.97%、-3.64%,同比变化分别为+10.25pct、+13.17pct、+3.90pct、-1.40pct。期间费用率整体提升25.92pct,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和加速海外市场拓展。加之去年同期公司收到Illumina支付的3.25亿美元净赔偿费,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70.33pct至-8.94%。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净利率分别为63.04%、27.07%、27.62%、16.47%、3.91%、-13.29%,同比变化分别为+11.83pct、+6.91pct、+6.76pct、+1.67pct、+11.73pct、-193.82pct。   围绕核心技术持续投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在测序仪业务板块对DNBSEQ-T7的生化、流体及光学系统进行了全面优化,并针对全球公共卫生防控需求推出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测序和猴痘基因组测序建库试剂盒、污水新冠监测建库试剂盒等产品;在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推出了MGIFLP-L50模块化测序工作站和MGISP-NEX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其中MGIFLP-L50模块化测序工作站能够实现一站式自动化文库构建到测序数据。此外针对MGISP-Smart8在功能、操作软件和应用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升级;在新业务板块,公司发布了细胞液滴生成仪DNBelab C-TaiM4(泰山),以及细胞表观组学产品scATAC建库试剂盒。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1.05/39.94/50.9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6.61%/28.63%/27.5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6/0.97/2.10亿元,比增速分别为-102.28%/309.00%/117.41%;EPS分别为-0.11/0.23/0.51元/股,按照2023年11月8日收盘价对应2025年165.92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升级及技术更新风险,知识产权诉讼风险,国际贸易摩擦对公司产品销售的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1-09
  • Q3业绩快速增长,海外市场扩展顺利

    Q3业绩快速增长,海外市场扩展顺利

    个股研报
      迈普医学(301033)   事件:   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4.69%,归母净利润2542万,同比下降15.35%,扣非归母净利润2212万,同比增长0.95%。三季度单季实现收入6006万,同比增长35.81%,归母净利润1353万,同比增长53.63%,扣非归母净利润1270万,同比增长77.32%。   点评:   脑膜产品贡献主要营业收入,颅颌面修补系列实现快速增长   公司三季度单季毛利率82.72%,同比下降2.25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同比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提升172.93%。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通过打造多产品协同策略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积极参与集中带量采购,继续积极开拓全球市场等方面。公司人工硬脑(脊)膜补片在公司总营收中的贡献度最大,仍然系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公司颅颌面修补产品销量快速增长。硬脑膜医用胶产品及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产品也对销售收入实现了贡献。   积极参与集中带量采购,继续开拓全球市场   根据河南省医保局2023年9月15日发布的《关于公示通用介入和神经外科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采拟中选结果的公告》,公司颅骨修复固定产品已入围拟中选,公司依托在颅骨修复领域的全方位布局,有望未来扩大产品销售规模,提高产品市占率。截至2023年7月,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申请超过300项专利,产品已进入包括欧洲、美洲、中东、亚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近50万患者。2023年三季度,公司境外收入同比上年增长超30%。   股权激励落地,彰显发展信心   2023年8月,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落地,有望调动核心员工积极性。此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共计49人,8月24日授予限制性股票176.80万股,约占此激励计划草案公布日公司股本总额的2.68%,占此激励计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94.65%。此次股权激励对应的2023-2025的营业收入触发值分别是2.19/2.66/3.36亿元,目标值分别是2.25/2.83/3.71亿元。本次股权激励有望充分调动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及骨干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稳定核心团队和业务骨干,进一步提高公司凝聚力。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9/2.88/3.7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3/0.68/1.05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及技术迭代的风险、政策变动存在的风险、终端医院市场拓展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11-09
  • 《数字疗法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研读

    《数字疗法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研读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6页
    2023-11-09
  • 地产链化工品追踪系列报告(2023-10):政策持续发力,玻璃、钛白粉等价格同环比增长

    地产链化工品追踪系列报告(2023-10):政策持续发力,玻璃、钛白粉等价格同环比增长

    化学原料
      房地产行业作为化工重要的终端下游,承载着较大的消费体量,本报告旨在追踪地产链上游化工产品月度变化情况,寻找产业链投资机会。   下游地产行业方面:   国房景气指数和化工产品价格存在一定相关性。2023年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3.44,同比下降1.36点,环比下降0.11点;2023年10月,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CCPI)均值为4765.26,同比下降6.44%,环比下降4.32%。   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持续下降,销售金额累计同比下降。2023年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0.08%,其中住宅下降0.06%,办公楼下降0.12%,商业营业用房下降0.17%;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下降0.05%,其中住宅下降0.03%,办公楼下降0.16%,商业营业用房下降0.15%。   房地产贷款增速下滑态势有所企稳。据中国房地产网报道,11月1日,央行披露2023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房地产贷款增速下滑态势有所企稳。2023年三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19万亿元,同比下降0.2%,与8月份持平,增速下滑态势有所企稳。房地产贷款增速比上年末低1.7个百分点,低于各项贷款增速11.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减少333亿元,同比少增8821亿元。2023年三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17万亿元,同比增长4%,增速比上年末高0.3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42万亿元,同比下降1.2%,增速比上年末低2.4个百分点。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   上游化工产品方面:   (1)玻璃产业链:2023年10月,浮法平板玻璃月均价为2134.67元/吨,环比增长2.57%,同比增长23.75%;2023年10月,重质纯碱均价为2956.84元/吨,环比下降9.99%,同比增长7.17%;轻质纯碱均价为2644.32元/吨,环比下降14.53%,同比下降1.60%;纯碱期货结算价为2343.29元/吨,环比下降23.32%,同比下降10.09%。   (2)水泥产业链:2023年10月,水泥价格指数为107.23,环比增长1.23%,同比下降30.25%;减水剂月均价为3926.32元/吨,环比增长0.35%,同比下降3.71%;聚羧酸减水剂单体TPEG月均价为7450.00元/吨,环比下降1.76%,同比下降11.41%。   (3)涂料产业链:2023年10月,钛白粉月均价格为16766.84元/吨,环比增长2.68%,同比增长10.76%。   (4)保温材料产业链:2023年10月,纯MDI价格为20421.05元/吨,环比下降7.24%,同比下降2.94%;聚合MDI价格为15563.16元/吨,环比下降6.95%,同比下降3.56%。   (5)家居产业链:2023年10月,TDI价格为18334.21元/吨,环比增长2.23%,同比下降24.69%。   (6)型材管材产业链:2023年10月,聚乙烯价格为8057.58元/吨,环比下降3.78%,同比增长0.61%;聚丙烯粉料价格为7370.11元/吨,环比下降2.80%,同比下降5.97%;聚丙烯粒料价格为7848.89元/吨,环比下降1.62%,同比下降3.84%;PVC电石法价格为5734.11元/吨,环比下降6.48%,同比下降5.38%;PVC乙烯法价格为6168.37元/吨,环比下降6.24%,同比下降5.02%。   (7)胶粘剂产业链:2023年10月,DMC价格为14589.47元/吨,环比增长3.32%,同比下降19.07%;PVA价格为12468.32元/吨,环比增长0.50%,同比下降22.98%。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不景气导致需求下降的风险;行业周期下原材料成本增长或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经济扩张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3-11-09
  • 2023年三季报点评:常规业务稳健增长,深化创新及数字化转型

    2023年三季报点评:常规业务稳健增长,深化创新及数字化转型

    个股研报
      金域医学(60388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3.1亿元(-48.3%),实现归母净利润5.8亿(-76.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4亿元(-85.8%)。2023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48.6%),实现归母净利润2.9亿(-63.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亿元(-91.4%)。   受需求减少影响,业绩增速放缓。受检验需求和医学诊断服务收入减少影响。公司2023Q1-Q3营收分别为21.2/21.9/20亿元,同比-50.2%/-46.1%/-48.6%;归母净利润1.5/1.4/2.9亿元,同比-82.4%/-82.9%/-63.9%。2023Q3公司毛利率为37.4%(-7.4pp);净利率为9%(-11.8pp)。费用方面,2023Q3公司销售费率为11.7%(+2.4pp);管理费率为14%(+4pp);财务费率为-0.0%(-0.01pp);研发费率为5.8%(+2pp)。   常规医检稳健增长,客户结构优化。公司2023年Q1-Q3常规医检实现收入58.9亿元(+16.7%)。重点疾病领域方面,神经与精神疾病诊断业务同比增长34.4%,感染性疾病诊断业务同比增长51.3%,遗传与罕见病诊断业务同比增长40.6%,心血管与内分泌疾病诊断业务同比增长30.4%。客户结构方面,三级医院收入占比42.7%,同比提高5.87%。   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及数字化转型成果显著。公司紧跟市场步伐,持续推动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工作有序开展,打造“医检+”生态,助力临床诊断和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23年Q3末,公司总检测项目3900+项,2023Q1-Q3新开发项目300项。产学研合作方面,截至2023年Q3末,公司累计与190家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2023Q1-Q3新增合作19家。新增授权知识产权334件,论文发表81篇(SCI16篇),斩获6项国家级QC赛事奖项。数字化转型方面,客户全旅程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持续升级,为近40万名医生提供线上服务,金域全自动tNGS样本前处理系统节约人力50%-60%。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亿元、14.2亿元、16.2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72.1%/84.7%/14.5%,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政策变动风险;项目落地不及预期风险;应收账款管理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1-09
  • 2023年三季报点评:三季度业绩凸显韧性,创新管线步入收获期

    2023年三季报点评:三季度业绩凸显韧性,创新管线步入收获期

    个股研报
      上海医药(60160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975.1亿元(+13.1%);归母净利润38亿元(-21.1%);扣非归母净利润33亿元(-10.6%)。2023Q3公司实现收入649.2亿元(+3.2%);归母净利润11.9亿元(+6.1%);扣非归母净利润11.1亿元(+8.7%)。   三季报凸显韧性。收入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医药流通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771.9亿元(+14.2%);医药零售业务收入65.3亿元(+15%);医药工业实现收入208亿元(+5.1%)。利润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由于上年同期子公司青春宝搬迁收益以及本期参股公司上药康希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一次性特殊损益的影响,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亿元(-21.1%);剔除上述一次性特殊损益影响后的归母净利润42.7亿元(+8.6%)。其中:工业业务贡献利润18.1亿元(+9.7%);商业业务贡献利润26.3亿元(+8.8%);主要参股企业贡献利润4.6亿元(剔除上药康希诺影响),同比下降3.5%。   创新管线步入收获期,市场潜力巨大。截至2023Q3末,新药管线中已有3项提交pre NDA或上市申请。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新药管线新增3项,其中2项为创新药,分别是WST04(一种口服微生态活菌制剂,拟用于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临床试验申请已于2023年9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I035(一款免疫调节剂,能抑制肠道的炎症反应和增强肠道的免疫调节,临床试验申请已于2023年9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2023Q3公司新增2个品种(2个品规)通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使得获批一致性评价的产品累计增加到55个品种(79个品规)。   2023年10月,上药云健康完成5亿元C轮融资。上药云健康树立“益药”一体化品牌,以创新药院外市场为核心,以构建专业药事服务能力为基石,致力于药企-医院-患者的创新链接,现已打造中国领先的创新药商业化全周期服务平台,本次C轮融资由上海综改基金、工银投资联合领投,上海生物医药基金持续加持,未来有望全面开启独立发展及上市之路。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7亿元、57.3亿元、67.7亿元,分别同增-13.3%/17.7%/18.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波动风险;研发进展或不及预期;商誉减值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3-11-09
  • 业绩短期承压,看好海外市场持续发力

    业绩短期承压,看好海外市场持续发力

    个股研报
      毕得医药(688073)   主要观点:   事件概述   毕得医药发布2023年三季报: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05亿元,同比增长36.78%;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15.69%;扣非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26.30%。单季度看,公司Q3实现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28.44%;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减少23.83%;扣非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减少21.48%。   事件点评   毛利率短期承压,费用率整体把控良好   3Q23公司毛利率为39.32%,同比下降3.9pct,环比提升1.27pct;费用率方面,3Q23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11.63%(同比+0.95pct)、9.68%(同比+2.46pct)、5.09%(同比-1.39pct)。   专注主业,进一步夯实在“分子砌块”领域领先地位   2023年9月,公司公告拟终止全资子公司凯美克原对外投资事项,并尽快与百迪生物、百迪生物原自然人股东及其相关方签署《终止协议》。签署后百迪生物、百迪生物原自然人股东向凯美克退还4,000万元资金,终止进入生物试剂领域。同时公司将专注于药物分子砌块和科学试剂领域,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以及巩固公司在“分子砌块”领域的领先地位。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11.06/14.71/19.29亿元;同比增速为32.7%/32.9%/3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8/2.52/3.3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速28.8%/33.9%/33.2%;对应2023~2025年EPS为2.07/2.77/3.69元/股;对应估值为33/25/19倍。   风险提示   技术人才流失风险;药物分子砌块设计风险;业务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11-0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