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3479)

  • 23年业绩符合预期,核心产品持续放量

    23年业绩符合预期,核心产品持续放量

    个股研报
      同仁堂(600085)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78.61亿元,同比+16.19%;归母净利润16.69亿元,同比+16.92%;扣非归母净利润16.57亿元,同比+18.32%。   分析点评   全年业绩表现平稳,Q4业绩略微承压   单季度来看,公司2023Q4收入为41.40亿元,同比-7.44%;归母净利润为2.78亿元,同比-34.4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79亿元,同比-31.83%,22年Q4高基数,23Q4业绩短期承压。   2023年全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47.29%,同比-1.51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14.46%,同比+0.15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为19.24%,同比-0.7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8.53%,同比-0.20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1.57%,同比+0.16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0.62%,同比-0.59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8.69亿元,同比-39.58%,公司费用率持续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   母公司及三大子公司发展稳定   母公司报表来看,收入为41.09亿元,同比增长11.21%,归母净利润为12.49亿元,同比增长14.49%。   子公司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及同仁堂商业稳定发展。   同仁堂科技:实现营业收入67.73亿元,同比增长13.04%,净利润9.92亿元,同比下降0.93%。   同仁堂国药:实现营业收入13.77亿元,同比下降7.94%,净利润5.32亿元,同比下降10.78%。针对海外市场,同仁堂国药立足港澳重点市场,积极进行多渠道的开发与宣传,针对大品种精准投放营销资源,持续优化核心市场终端布局。   同仁堂商业:实现营业收入103.45亿元,同比增长20.94%,净利润5.50亿元,同比增长51.97%。截至2023年底,同仁堂商业已有门店1001家,其中2023年内新增门店59家。   核心产品增长稳健,积极探索科研创新与品种开发   聚焦大品种战略,专注主业稳健发展。前五名系列(安宫牛黄系列、同仁牛黄清心系列、五子衍宗系列、六味地黄系列及金匮肾气系列)收入49.53亿元,同比增长9.97%,毛利率为54.82%,同比减少5.44个百分点,其中心脑血管类产品年销量达1648.71万盒,同比减少0.94%;补益类产品年销量达3611.89万盒,同比增长24.16%。公司持续跟进大品种增补工作、强化品种推广力度。   公司持续推进产品开发与改造。23年公司加大科研项目立项,开展经典名方、清脑宣窍滴丸研发工作,对同仁牛黄清心丸等重点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完善大品种基础资料;开展潜力品种探索性研究,挖掘品种价值;完成川牛膝等内控标准研究,进行生产质量问题攻关;提前布局解决濒危珍稀药材资源问题。   投资建议   公司23年业绩符合预期,核心产品持续发展,收入方面,我们维持此前预测,并新增了26年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200.9/223.6/25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1%/15%,利润方面,考虑到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的成本增长对毛利率的影响,我们下调了此前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0/23.6/27.8亿元(24-25年原预测值为21.6/2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18%/18%,对应估值为28X/24X/20X。我们看好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核心品种提价销售不及预期;营销改革不及预期。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4-14
  • 新药周观点:AACR 2024闭幕,国产ADC药物方兴未艾

    新药周观点:AACR 2024闭幕,国产ADC药物方兴未艾

    化学制药
      本周新药行情回顾:   2024年4月8日-2024年4月12日,新药板块涨幅前5企业:   华领医药(20.77%),云顶新耀(19.68%),乐普生物(15.36%),康宁杰瑞(12.71%),和黄医药(10.71%)。跌幅前5企业:益方生物(-9.96%),圣诺医药(-17.41%),凯因科技(-18.76%),君圣泰(-20.37%),创胜集团(-26.46%)。   本周新药行业重点分析:   本周2024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年会顺利于美国圣地亚哥闭幕,本次AACR会议上国内企业披露了多个ADC药物相关的临床及临床前研究数据,从披露数量及数据质量来看目前国内ADC药物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1)临床数据方面:科伦博泰披露了TROP2ADC芦康沙妥珠单抗(SKB264/MK-2870)针对NSCLC、胃癌的两项2期研究数据。在NSCLC2期研究中,在22例接受TKI治疗期间或之后病情有所进展的EGFR突变患者(其中50%的患者接受过一线化疗失败)中其mPFS达11.5个月,mOS达22.7个月,对比其他药物在类似二线、后线人群的数据,芦康沙妥珠单抗(SKB264/MK-2870)表现优异。   此外,康宁杰瑞披露了其HER2双抗ADC的1a期临床数据,其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ORR为100%(5/5),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中ORR为50%(5/10)。   (2)临床前数据方面:国内企业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百利天恒、普方生物、启德医药、映恩生物等多个公司披露了其多个在研ADC药物的临床前数据,显示出国内企业在ADC领域的广泛布局。   本周新药获批&受理情况:   本周国内有31个新药获批IND,19个新药IND获受理,7个新药NDA获受理。   本周国内新药行业TOP3重点关注:   【金赛药业】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官网公示,金赛药业的1类新药抗白介素1-β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注射用金纳单抗的上市申请获受理。   【康方药业】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公示,康方生物已经启动一项3期临床,以评估IL4-Rα单抗AK120注射液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科伦博泰】默沙东与科伦博泰公布其所联合开发TROP2靶向抗体偶联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SKB264/MK-2870)用以治疗晚期胃癌或胃食管交界部癌患者2期研究的初步疗效积极结果。   本周海外新药行业TOP3重点关注:   【诺华】Arvinas宣布已与诺华达成独家战略许可协议,诺华将以高达10.1亿美元的款项获得Arvinas第二代雄激素受体靶向蛋白降解嵌合体ARV-766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vertex】VertexPharmaceuticals和免疫疗法公司AlpineImmuneSciences共同宣布,两家公司已达成最终协议,Vertex将斥资约49亿美元收购Alpine,囊获其主打产品povetacicept。   【辉瑞】辉瑞宣布其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Abrysvo正在进行中的关键3期临床试验MONeT的积极顶线数据,分析显示试验达成主要终点。   风险提示:临床试验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临床试验结果不及预期的风险,医药政策变动的风险,创新药专利纠纷的风险。
    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4-04-14
  • 基础化工行业月报:围绕供需与资源品两条主线,关注煤化工与轻烃化工、磷化工和粘胶长丝行业

    基础化工行业月报:围绕供需与资源品两条主线,关注煤化工与轻烃化工、磷化工和粘胶长丝行业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2024年3月份中信基础化工行业指数上涨1.23%,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6位。子行业中,粘胶、锦纶和氟化工行业表现相对较好。主要产品中,3月份化工品上涨幅度趋缓,涨跌比略有下降。上涨品种中,硫酸、R32、双氧水、氧气和合成氨涨幅居前。4月份的投资策略,建议关注煤化工、轻烃化工、磷化工和粘胶长丝行业。   市场回顾:根据wind数据,2024年3月份中信基础化工行业指数上涨1.23%,跑赢上证综指0.37个百分点,跑赢沪深300指数0.62个百分点,行业整体表现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6位。近一年来,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下跌25.29%,跑输上证综指18.22个百分点,跑输沪深300指数12.62个百分点,表现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5位。   子行业及个股行情回顾:根据wind数据,2024年3月,33个中信三级子行业中,21个子行业上涨,12个子行业下跌。其中粘胶、锦纶和氟化工行业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5.60%、12.97%和9.03%,电子化学品、纯碱和氯碱行业跌幅居前,分别下跌4.27%、3.58%和3.49%。2024年3月,基础化工板块505只个股中,共有305支股票上涨,198支下跌。其中艾艾精工、华生科技、ST宁科、建新股份和永悦科技位居涨幅榜前五,涨幅分别为188.33%、117.99%、82.89%、76.31%和65.11%;凯大催化、富恒新材、华密新材、东材科技和科隆股份跌幅居前,分别下跌28.36%、24.81%、22.63%、19.74%和17.79%。   产品价格跟踪: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4年3月国际油价继续上行,其中WTI原油上涨6.27%,报收于83.17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上涨4.62%,报收于87.48美元/桶。在卓创资讯跟踪的315个产品中,141个品种上涨,上涨品种较上月略有下降,涨幅居前的分别为硫酸、制冷剂R32、双氧水、氧气和合成氨,涨幅分别为40.72%、29.55%、19.60%、18.42%和18.19%。136个品种下跌,下跌品种比例略有提升。跌幅居前的分别是炼焦煤、溴素、辛醇、异丁醛和焦炭,分别下跌了20.43%、19.77%、18.84%、17.22%和14.90%。总体上看,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有所趋缓。   行业投资建议:维持行业“同步大市”的投资评级。2024年4月份的投资策略上,建议关注油价替代路线的煤化工、轻烃化工行业、具有资源属性的磷化工行业以及供需关系改善的粘胶长丝行业。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下滑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4-04-14
  • 甾体激素龙头厚积薄发,创新产品推动重拾增长

    甾体激素龙头厚积薄发,创新产品推动重拾增长

    个股研报
      仙琚制药(002332)   核心观点:   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构筑核心竞争力,创新产品有望进入业绩释放期。仙琚制药创建于1972年,深耕甾体激素领域五十余年,坚持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经营战略,是国内甾体激素龙头企业,经多年研发积累,公司正在由传统仿制药向难仿高壁垒仿制药+创新药转型。受存量大单品集采影响,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32.37亿元,同比下降6.24%,归母净利润4.72亿元,同比下降10.98%。展望2024年,公司存量大单品集采风险基本出清,难仿及特色制剂快速放量,原料药价格逐步恢复,高毛利规范市场订单快速放量,叠加原料药板块降本增效,各项业务均积极向好,2024年公司业绩有望触底向上。另外,公司重磅产品1.1类新药奥美克松钠有望年内递交NDA,长效镇痛制剂2.2类新药CZ1S有望年底完成III期临床并于2025年递交NDA,创新产品将为公司提供长期增长动力。   制剂板块集采风险基本出清,难仿首仿产品持续放量,创新产品研发稳步推进。公司制剂板块主要分为妇科计生类、麻醉肌松类、呼吸类、皮肤科和普药。妇科类:2024年优思悦(首仿)+补佳乐(首仿)+庚酸针(院内持续拓展)有望弥补黄体酮胶囊(区域集采)收入下滑带来的影响,后续高价值产品地屈孕酮、黄体酮缓释凝胶和黄体酮水针高端剂型正稳步推进。麻醉肌松类:罗库溴铵和苯磺顺阿曲库铵集采完成,将保持稳定增长,舒更葡糖钠完成一致性评价,未来预计通过集采放量,1.1类新药奥美克松钠有望年内递交NDA,长效镇痛制剂2.2类新药CZ1S有望年底完成III期临床并于2025年递交上市申请。呼吸类: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作为难仿制剂,仙琚市场份额已经超过原研,未来仍将持续快速放量,短期无集采风险;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目前仅正大天晴通过一致性评价,仙琚预计今年完成一致性评价,预计通过集采实现快速放量;多个呼吸类在研品种二联复方制剂、双动力鼻喷剂等均在积极推进。皮肤科和普药:未来将持续拓展品牌认可度,保持稳定增长。   原料药:法规市场拓展打开长期成长空间,Newchem协同效应增强。2023年7月公司杨府原料药厂区和制剂厂区首次接受FDA现场检查并顺利通过,为公司进一步拓展美国API市场及全球规范市场带来积极影响。规范市场持续拓展的优势:1)产能快速释放,杨府厂区产能利用率有望由23年的50%提高至60-65%;2)高毛利法规市场订单将有助于公司原料药板块整体盈利水平提升,提供新的业绩增量;3)对原料药价格波动具有更好的抵御能力,帮助公司逐步减缓周期扰动。另外,子公司Newchem主要生产高端原料药,未来有望通过引进前端工艺,通过国内关联审评方式,实现研产销协同。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甾体激素行业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龙头企业,随着存量大品种集采风险出清、新品逐步放量、叠加公司原料药持续拓展规范市场,我们看好公司长期成长,预计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1.21/46.07/53.4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9/6.75/8.3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8/15/12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在研产品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料药规范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料药价格波动的风险;制剂品种进一步集采降价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8页
    2024-04-14
  • 深化布局高景气赛道,业绩快速增长

    深化布局高景气赛道,业绩快速增长

    个股研报
      普洛药业(000739)   事件;   4月9日,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将与和泽医药联合成立项目立项小组、依托和泽医药的临床研究团队与平台,推进公司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药学研发工作以及潜在的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减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战略协议生效期限为十年。   深化布局司美格鲁肽产业链高景气赛道   司美格鲁肽是GLP-1受体激动剂,GLP-1R类产品具有减肥、降糖和心血管获益等功效。GLP-1R药物目前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是从注射到口服,以增加患者的用药依存性;二是从单一把点到与其它把点联用,以提升咸重效果。之前司美格鲁肽在美国销售放量已经取得成功,这说明其在糖尿病、减重领域仍然存在较大市场空间。从研发角度来看,虽然国内企业在整体研发进展方面,与国外巨头相比仍旧存在一定差距,但基于糖尿病、减重领域市场的庞大和异质性,具有差异化优势的企业仍有可能在市场中占有席之地。此次公司与泽医药联合在该领域布局研发,有望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管线,增厚公司业绩。   全年业绩快速增长   业绩方面,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7,416.24万元、同比增长8.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534.07万元,同比增长6.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2,643.78万元、同比增长22.73%。研发投人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62,487.01万元,同比增长17.25%,占营业收入的5.45%生产能力方面,公司生产基地主要在浙江东阳本部、并在浙江衢州、山东潍坊和安徽池州等地设有生产子公司,具备满足原料药中间体、CDMO和制剂三大业务板块的生产服务能力。产品管线方面,公司产品线涉及人用药和兽用药,其中人用药包括抗感染类、抗肿瘤类、心脑血管类以及精神类等多个领域,公司自有品牌制剂的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并逐步开拓国际市场支撑公司发展。   药物研发与产能提升为CDMO业务发展持续赋能   CDMO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CDMO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0,498.18万元,同比增长27.10%;实现毛利84,790.65万元,同比增长31.04%、毛利率42.29%。产能方面、公司CDMO多功能中试车间已投入使用,同时新增两条流体生产线,提升了公司CDMO业务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报价项目905个,同比增长10%;进行中项目736个,同比增长40%。API项目共82个,同比增长49%;其中18个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10个正在验证阶段,54个处于研发阶段。整体看来,公司CDMO业务快速发展、有望为公司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摊薄后的EPS分别为1.01元、1.20元和1.46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2.28倍、10.34倍和8.50倍。普洛药业作为我国化学原料药生产、出口的龙头企业、公司CDMO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提升预期明确,产品管线有望持续丰富,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4页
    2024-04-14
  • 合成生物学行业专题系列三:生物制造继往开来,细分领域皆有可为

    合成生物学行业专题系列三:生物制造继往开来,细分领域皆有可为

    化学制药
      生物制造聚焦“替代”和“升级”两个因子,发展空间广阔。   生物制造主要以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创新生物技术为基础,利用廉价原料,以菌种、细胞、酶为制造工厂,规模化发酵获得目标产品。未来,依赖于传统化工、植物提取获得产品的生产方式将逐步被从传统生物发酵升级后的生物制造方式所替代,有望打开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根据OECD发布的《面向2030生物经济施政纲领》战略报告,全球有超过4万亿美元的产品通过化工方法生产,预计到2030年,至少有20%的石油化工产品可被生物基化学品替代,市场空间约为8000亿美元,目前的替代率不到5%,存在约6000亿美元的提升空间;根据2023年《全球及中国植物提取物行业分析报告》,2021年全球植物提取行业总规模达到300亿美元,预计中国市场2028年将达到800亿元,未来通过生物制造法替代植物提取,实现降本增效,有望打开下游市场。   而目前在国内高校及研究所的助力下,生物平台已取得长足进步,模式底盘细胞的开发及驯化得到快速发展,叠加政策支持,各地区以项目资助、奖励等形式进行招商,我国生物制造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生物制造各细分行业逻辑有所不同,多个赛道存在破局可能。   生物制造覆盖范围广阔,从应用领域来看,其所涉及的领域主要涵盖生物制药、生物化工、生物材料、食品行业、酶制剂、生物燃料。   1)生物制药为庞大的万亿级赛道,其中,细胞与基因治疗、血液制品、重组蛋白、抗体药、疫苗等领域较多聚焦“创新产品”,天然产物赛道印证生物制造替代植物提取的逻辑可打开广阔的下游市场。   2)生物化工方面,大宗化学品由化工工艺向生物制造演进,聚焦成熟品种的制造路径变革,这些品种多为低附加值的平台型化合物,生物制造主要体现成本及低碳环保优势,技术突破或将重塑行业格局,若达到百g/L的发酵水平有望实现产业化。   3)生物材料方面,国内市场加速拓展,2021年接近200亿元,当前行业重点关注“可降解”和“成本”两个因子,可降解材料领域的产业特点为生物制造技术驱动成本下降,促进下游大规模应用。《我国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预计2025年全球可降解材料产能占比达将到62.7%。当前部分产能占比较低的创新材料(如PHA)随着生物制造技术突破,成本持续下降,蕴藏广阔的市场潜力。   4)食品原料方面,生物制造创造新的食品原料可颠覆传统的食品供给格局,BCG预测2026年合成生物技术影响食品饮料的行业规模将达57亿美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麦肯锡预计2023-2030年之间替代蛋白领域将迎来催化,为值得关注的细分赛道。   5)酶制剂方面,行业呈现海外巨头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特点,中国在饲用酶制剂方面虽然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但在工业酶、高端洗涤酶等领域仍落后国际领先企业,未来立足于创新驱动,向高端酶制剂领域迈进有望成为国内酶制剂企业破局的关键。   6)生物燃料方面,EnergenResearch预计全球生物燃料市场规模2030年将进一步扩张至2843.5亿美元,2022-2030年CAGR为7.0%。木质纤维素、二氧化碳等廉价原料开发后的大规模应用进一步降低成本以及高级醇等生物燃料品种的突破或将是下一阶段生物燃料市场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建议关注标的:   1)川宁生物:合成生物技术平台优质,具备持续输出新品种的能力,抗生素中间体的产业化能力可向生物制造品种移植,多个天然产物品种有望进入放量阶段。   2)富祥药业:替代蛋白行业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通过产研合作推动微生物蛋白产业化落地,全力打造新增长极。   3)金城医药:自有生物+化学研发及产业化平台,依托主业优势,持续向生物制造领域迈进,期待天然产物品种陆续落地。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
    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4-04-13
  • 川宁生物(301301):利润持续释放,合成生物赋能长期增长

    川宁生物(301301):利润持续释放,合成生物赋能长期增长

  • 乐普生物-B(02157):深度研究报告:ADC管线丰富,IO+ADC领先布局

    乐普生物-B(02157):深度研究报告:ADC管线丰富,IO+ADC领先布局

  • 创业慧康(300451):公司点评:Hi-HIS推广顺利,与飞利浦合作持续深入

    创业慧康(300451):公司点评:Hi-HIS推广顺利,与飞利浦合作持续深入

  • 开立医疗(300633):23Q4环比改善,内镜板块持续驱动增长,新产品放量值得期待

    开立医疗(300633):23Q4环比改善,内镜板块持续驱动增长,新产品放量值得期待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