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8196)

  • 医药行业:制药的趋势研究和开发

    医药行业:制药的趋势研究和开发

  • 3000点反攻,创指医药领涨:市场回顾(10月1周)

    3000点反攻,创指医药领涨:市场回顾(10月1周)

  • 全球估值观察系列二十四:医药估值为12.5%分位数

    全球估值观察系列二十四:医药估值为12.5%分位数

  • 基础化工行业点评报告:雷管升级换代进入冲刺阶段,井下用电子雷管渗透空间大

    基础化工行业点评报告:雷管升级换代进入冲刺阶段,井下用电子雷管渗透空间大

    化学原料
      事件:10月13日,中爆协公布9月民爆行业统计数据。1-9月份民爆生产企业累计完成生产总值287.8亿元,同比+19.4%,9月份民爆企业完成生产总值38.6亿元,同比+25.3%;产量方面:1-9月份,生产企业工业炸药累计产、销量分别为329.8万吨和329.1万吨,同比分别+3.8%和+4.1%;工业雷管累计产、销量分别为6.40亿发和6.52亿发,同比分别+0.9%和+1.4%,其中,电子雷管累计产量为2.02亿发,同比+79.6%。9月份生产企业工业炸药产、销量分别为40.4万吨和40.2万吨,同比分别+2.2%和+1.6%;工业雷管产量、销量分别为0.75亿发和0.63亿发,同比-4.2%和+26.7%,其中,电子雷管产量为0.44亿发,同比+156.7%。   点评:   下游资本开支持续向上,四季度传统旺季或迎景气。根据中爆协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民爆行业实现生产总值287.67亿元,同比+20%;工业炸药销量328.74万吨,同比+5.02%,工业雷管销量6.53亿发,同比+1.95%,民爆行业下游对应煤炭、金属和非金属矿业的景气度,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我国采矿业月度资本开支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8月非金属采选业累计同比增速21.0%,有色金属采选业累计同比增速为18.6%,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累计同比增速为45.1%,四季度为传统需求旺季,行业或迎来产销两旺局面。   雷管升级换代冲刺阶段,渗透率暂时下行符合预期。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安全发展规划》,提出全面推广工业数码电子雷管,除保留少量产能用于出口或其它经许可的特殊用途外,2022年6月底前停止生产、8月底前停止销售普通工业雷管。根据民爆协会最新数据,8月电子雷管产量大幅提升至3550万发,同比增长超100%,8月份工业雷管产量为4900万发,同比减少40.51%,8月渗透率为73.95%;9月份电子雷管产量为4400万发,同比增长156%,工业雷管的产量为7500万发,环比增长53.06%,同比减少4.2%,8月渗透率为58.67%。三季度为雷管升级替代的冲击阶段:8月2日中爆协召开的“工业数码电子雷管推广应用交流会议”提出了进程中的问题:一、目前行业已获安全许可并具备生产能力的产能仍相对偏紧;二、生产企业电子雷管库存不足,面对下半年电子雷管需求的大幅增加,产品供应可能会出现较大缺口;三、芯片模组储备不足导致的电子雷管供应紧缺;四、雷管生产企业压价购买芯片模组,会迫使芯片模组企业为压减成本而降低品质,从而引发质量安全事故;五、煤矿许用起爆器认证相对滞后,大批量生产准备不足,进而影响到电子雷管在煤炭行业的推广和使用。我们认为,工业雷管渗透率暂时下行符合预期,主要系在9月民爆行业景气持续恢复背景下,雷管升级换代的冲刺阶段中出现供应出现暂时短缺所致。随着芯片模组的供应放量、煤矿许用起爆器认证的推进,渗透率有望大幅提高。   煤矿大省渗透率仍较低,井下用电子雷管渗透空间大。10月8日工信部安全生产司关于进一步做好数码电子雷管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中提到:“暂时保留煤矿许用工业电雷管生产和销售,2022年9月底前停止生产、11月底前停止销售。”根据中爆协数据测算,2022年9月大部分省份电子雷管渗透已基本完成,但煤矿大省如山西、陕西、新疆和安徽仍均较低,我们推测主要系其井下用电子雷管未普及所致,随着电子雷管的进一步推广,我们认为该部分渗透率提高的弹性最大,且井下电子雷管较普通电子雷管品质更高,产品价格与盈利均更高,对应企业或充分受益。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壶化股份、保利联合、金奥博、雪峰科技、雅化集团、广东宏大等企业。   风险提示:1)疫情经济出现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2)疫情反复导致企业生产销售受到影响;3)企业新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4)因芯片供给紧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5)使用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风险,数据统计不完整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10-14
  • 中国医药、医疗行业:BF.7有取代BA.5的趋势;“双重疫情”风险或将临近

    中国医药、医疗行业:BF.7有取代BA.5的趋势;“双重疫情”风险或将临近

  • MRD动态监测与癌症术后治疗策略革新

    MRD动态监测与癌症术后治疗策略革新

    医疗服务
      MRD动态监测有望将临床试验终点提前,缩短临床试验时间,降低药物研发的成本,同时有助于肿瘤药物快速上市或加速已上市药物的适应症拓展的审批通过;MRD动态监测可精准检测癌症复发和转移中释放的微小残留病灶,有望作为一个可靠指标来指导术后辅助用药,帮助通常只应用于常规用药的药品加入辅助用药。   临床试验时,可利用所试药物治疗后MRD转阴作为依据,为惠者分层,并富集高复发风险的患者,从而有针对性地分析药物疗效,帮助肿瘤药物上市。   在真实临床世界中,MRD动态监测可在术后长期监测肿瘤复发或转移风险;为医生提供更多决策支持;准确评估治疗方案的预期效果,监测疾病的进展,辅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MRD动态监测显著早于影像学发现复发或进展病灶,辅助医生尽早调整治疗方案,改善预后,进一步提升惠者术后生存率。   MRD动态监测可为惠者匹配更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治疗,达到精简治疗和用药的效果,从而节约医保支出,同时减轻患者负担。   MRD动态监测服务企业和制药企业常见合作模式包括新适应症及伴随诊断产品开发、创新药物研发及商业化进程推进和共建中心实验室,参与合作的制药企业大多为行业头部。   MRD动态监测可用于向药物临床研究阶段的患者筛选和治疗方案有效性评估,未来有望伴随向药物行业的快速增长而得到发展,应用领域将由现今较为常见的免疫治疗向靶向治疗扩张。
    头豹研究院
    22页
    2022-10-14
  • 医药行业:22省区肝功能生化试剂集采方案征求意见稿点评-肝功能生化试剂集采温和,建议关注IVD板块投资价值

    医药行业:22省区肝功能生化试剂集采方案征求意见稿点评-肝功能生化试剂集采温和,建议关注IVD板块投资价值

    医药商业
      核心观点:   10月13日晚间,江西牵头的22省区肝功能生化试剂集采方案征求意见稿传出。该方案要点如下:   1)带量采购对象:26项肝功能生化诊断试剂,预计占生化试剂市场规模20%,全国体量约30亿(出厂口径),22省集采前约20亿;   2)意向采购量:对每家企业每项产品,以每盒的mL数为单位,医院报量产生意向采购量;   3)分组规则:不区分方法学,按品种将企业分为A、B两组,按意向采购量排序,联盟采购量前90%的企业、或任一联盟省份采购量前90%的企业均分入A组,其余进B组;   4)中标规则:价格从低到高排位,中选比例60%;如不在前60%,只要不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0.8倍,即企业只要在最高有效申报价基础上降价20%即可入围;   5)采购量分配:按照排名确定实际采购量比例,入围最低保证40%意向采购量。   生化集采相对此前高值耗材集采更加温和。从分组规则和中标规则看:1)分组方案进一步宽松,意向采购量前90%的比例使得国内生化大厂的重点项目预计都能顺利进入A组;2)降价幅度更为温和,相较脊柱在最高有效申报价基础上降60%入围,生化试剂降幅设定为20%,远低于行业对生化试剂降价40-50%的预期,当然当前最高有效申报价暂未确定;3)由于试剂适配机型问题,医院一般不会因此增加采购设备,对大厂而言,只要降价20%入围锁定40%试剂采购量,则预计剩余采购量也都可以锁定,相较心血管骨科耗材集采,对大厂更为有利。   IVD控费压力或好于预期。江西肝功能生化试剂联盟集采是IVD行业真正意义上的大范围带量采购,对后续ivd其他产品有很强的政策指引,考虑到化学发光、血球等产品技术壁垒更高,我们预计后续IVD集采压力要好于市场预期。   投资建议:体外诊断板块此前已调整近两年,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我们建议投资者开始配置IVD板块,重点推荐安图生物、迈瑞医疗、新产业、迈克生物等国产IVD龙头,关注九强生物、美康生物等生化龙头企业。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导致医院诊疗量不达预期的风险;医保控费降价力度超预期的风险;最高有效申报价定价过低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2-10-14
  • 立足西南布局全国,多元化战略发展可期

    立足西南布局全国,多元化战略发展可期

    个股研报
      健之佳(605266)   投资逻辑   长期深耕云南,建立区域优势地位。公司“立足云南、深耕西南、向全国拓展”,持续夯实云南利润中心。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52.35亿元(+17%),归母净利润3.亿元(+20%),其中云南地区收入41亿元(+15%),云南市占率超30%;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0亿元(+26%),归母净利润0.88亿元(-28%),其中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由于一季度受疫情冲击、新店次新店高占比带来费用增长。截至2022年中报,公司门店总数3283家,其中云南地区药店2321家,县区覆盖率达85%。   持续拓展全国,多元化战略带动公司业绩发展。公司持续加大川渝桂核心市场渗透率,复制云南成功模式策略逐步推进:重庆地区2021年实现营收3.45亿元(+15%),门店数达241家(+61%),2022年上半年门店数达319家;广西地区2021年实现营收2.3亿元(+19%),2022年公司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4.20亿元,用于广西现代物流中心工程项目,进一步完善西南地区配套设施;四川地区2021年实现收入1.54亿元(+4%)。此外,2022年公司收购唐人医药进军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公司持续推进外延扩张,多业态店铺支撑公司延续与发展,秉持“健康+专业+便利”的经营定位,县级及以上区域药店占比95%,差异化经营特色凸显。   线上平台建设成效初显,全渠道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较早布局线上渠道,竞争优势逐渐形成,2022年上半年线上渠道实现营收6.26亿元(+76%),其中自营平台业务1.9亿元(+54%),传统第三方电商平台B2C业务2.8亿元(+91%),第三方O2O平台1.5亿元(+83%)。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辐射全国的西南头部连锁药店,将在行业发展中持续获益。不考虑收购河北唐人并表影响,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5.3、81.8和102.9亿元,增速分别为25%、25%和26%;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0、4.03和5.01亿元,增速分别为13%、18%和24%。   估值   我们选用相对估值法(市盈率法)对公司进行估值,选择类似属性的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和漱玉平民作为可比公司,给予2022年18倍PE,目标价62元,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   政策风险;竞争加剧风险;处方外流进度不及预期;医保药品限价风险;门店安全管理风险;医药电商冲击;限售股解禁风险;股东减持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2-10-14
  • 生物医药行业深度:医疗设备更待何时?从国产替代到走向全球,医疗设备迈入黄金时代

    生物医药行业深度:医疗设备更待何时?从国产替代到走向全球,医疗设备迈入黄金时代

    生物制品
      全球千亿级美元市场规模,大空间是孕育大龙头的第一沃土。2019年全球医疗设备市场达到2245亿美元,国内市场超过2000亿元,全球千亿美元医疗设备市场为企业端提供足够高的发展天花板。国产化率低+高技术壁垒设备是当前国产医疗设备重点发力领域,2020年医学设备大类(如影像设备+放疗设备+内窥镜+手术机器人+基因测序+生命安全类)市场规模达千亿美元级别,2030年市场空间高达2000亿美元左右,站在严峻的全球老龄化及中国老龄化背景下,疾病高发,医疗需求释放,设备配置先行,需求爆发+国产替代加速,这是国产医疗设备的黄金时代。   医疗新基建如火如荼,医疗设备市场规模持续扩容。当前基层医院、公立医院建设如火如荼,政策及千亿资金层面推动新基建实质落地,2020年后医疗设施开工建设进程加速,大多数预计完工的时间在22-25年之间,预计未来3年国内医疗设备等需求将加速释放,市场空间持续扩容。长期看,中国人均医疗资源距离发达国家还有显著差距,随着中国GDP的持续增长、国民健康需求的持续提升,医疗设备作为医疗机构最重要的硬件设施将迎来长期扩容。   政策相对友好,国产替代趋势显著。10年来医疗设备政策导向国产化、高端化、品牌化、产业链生态化、全球化,政策明确提出国产化率实质要求,国产替代基础上持续支持高端创新,“卡脖子”的核心技术的国产攻克势在必行,国产替代+财政端支持政策持续推动国产企业发展,最新9月出台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采购,设备进入更新改造窗口期;高壁垒属性及研发导向,医疗设备相对集采免疫,属于医药中政策友好堡垒板块,国产替代趋势加速向上。   国产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中国制造优势凸显,从国产替代到走向全球,国际化布局成绩渐显。国产高技术壁垒的医疗设备出口趋势加速,国产设备在高端领域竞争力显著提升,持续打破外资垄断,以迈瑞、联影为代表的龙头引领加速出海。依托工程师红利+产业链上游完善,中国制造优势凸显(性能好、价格优),全球成本竞争优势助力国产企业国际化星辰大海。   投资建议:医疗设备板块兼具高质量+高数量成长逻辑,贴息贷款激发设备黄金窗口期,政策支持、国内基建需求端旺盛、出口竞争力持续提升、业绩成长且估值低:   重点关注医疗新基建+国产替代大周期下最为受益的龙头企业:【迈瑞医疗】平台型布局的全球医疗器械有力竞争者,业绩确定性强,显著受益于医疗新基建;【联影医疗】国产高端影像设备集大成者,高壁垒稀缺性全球成长性龙头;【华大智造】国产高端设备再添强将,国产自主测序设备龙头,高壁垒冲击百亿市场;   重点关注业绩困境反转,经营拐点向上个股:【开立医疗】国产“奥林巴斯”,软镜高速放量,经营拐点进一步确认;【理邦仪器】产品线丰富,显著受益于医疗新基建,疫情后业绩恢复增长,Q2业绩显著恢复增长;【新华医疗】国企改革释放利润,消费感控国内龙头、战略聚焦医疗器械、制药装备,非核心资产剥离、制药装备扭亏经营显著改善;   重点关注细分赛道股高确定性成长逻辑:【海泰新光】史赛克荧光硬镜光学部件全球唯一ODM供应商,自主品牌荧光硬镜即将开启商业化放量;【澳华内镜】国产软镜双雄之一,AQ300上市在即,股权激励目标未来三年保持27%/50%/50%收入增速。   重点关注上游核心供应链:【奕瑞科技】国内X射线探测器龙头,成长动能持续转化全球势能;【海泰新光】史赛克荧光硬镜光学部件全球唯一ODM供应商,自主品牌荧光硬镜即将开启商业化放量。   重点关注医疗新基建风口下医疗自动化的发展:【健麾信息】深耕药品智能化,把握医疗新基建风口,积极拓宽业务范畴;【艾隆科技】全方位布局三大自动化服务板块,“需求+政策”合力驱动医疗自动化。   风险提示:医疗新基建不及预期、研发不及预期、集采政策风险、国际化经营及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1页
    2022-10-13
  • 临床优效数据夯实泽布替尼国际化销售放量基石

    临床优效数据夯实泽布替尼国际化销售放量基石

    个股研报
      百济神州(688235)   事件:   10月12日,公司宣布,在全球3期ALPINE试验的一项终期分析中,经独立评审委员会(IRC)及研究者评估,泽布替尼对比伊布替尼,取得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优效性结果。   泽布替尼在CLL二线治疗中ORR和PFS终点均优于伊布替尼,具有较高的临床获益   ALPINE是一项随机、全球3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泽布替尼对比伊布替尼,用于治疗既往经治的复发或难治性CLL/SLL患者的效果。2022年4月,百济神州更新的ALPINE试验最终缓解评估数据显示泽布替尼组对比伊布替尼组ORR80.4%vs72.9%(p=0.0264),泽布替尼ORR优于伊布替尼。2022年10月更新的终期分析显示泽布替尼PFS优于伊布替尼。此外,泽布替尼总体耐受性良好,房颤或房扑发生率始终较低。目前PFS和ORR两个终点经IRC评估的终期分析结果均确认优效。考虑到阿卡替尼在和伊布替尼在ELEVATE-RR试验中PFS和ORR展现出非劣结果。目前,在CLL适应症上积累的临床试验数据提示泽布替尼可能是已上市的三款BTKi中BIC产品,我们预计显著的临床获益将大幅提高泽布替尼CLL适应症获批的可能性。   CLL/SLL全线治疗适应症若成功获批,将有力促进泽布替尼销售放量   泽布替尼已在包含美、中、欧等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获批上市,美国市场已获批二线MCL、WM及二线MZL三项适应症。目前,公司在美国递交用于治疗成人CLL/SLL患者的新适应症上市许可申请正在审评中,FDA对该项申请做出决定的目标时间为2023年1月20日。我们预计泽布替尼用于治疗CLL/SLL的新适应症有望于2023年1月获批上市。   目前,泽布替尼处于快速放量阶段,预计CLL/SLL适应症获批上市将大幅提升销售额。2022H1泽布替尼收入为2.33亿美元,同比增长261.3%。CLL是美国成人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占新发病例25%,2021年美国新发CLL病例超2.1万例,适用人群较大。预计CLL全线适应症获批后将有力促进泽布替尼的销售放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2至2024年营业收入为96.65亿、127.84亿、170.2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78.98亿、-66.77亿、-36.93亿元人民币。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审批进度不及预期,获批后放量不及预期,在研管线进度不及预期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10-1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