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907)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培养基业务快速增长,海外市场取得突破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培养基业务快速增长,海外市场取得突破

    个股研报
      奥浦迈(688293)   培养基业务快速增长,海外市场取得突破   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实现营收2.94亿元,同比增长38.41%;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74.4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增长79.23%;毛利率63.97%(+4.09pct)。2022年海外营收达5139万元,同比增长1513.99%,占比总营收的17.46%,毛利率84.89%(+69.88pct),海外业务快速发展。公司的培养基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尽享国产替代东风,发展迈入快车道。鉴于公司募投CDMO产能投放延迟,我们下调2023-2024年并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2.25/3.12亿元(原预计1.73/2.41亿)元,对应EPS为1.90/2.74/3.80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59.7/41.4/29.9倍,考虑到公司海外业务取得突破,长期成长确定性进一步提高,维持“买入”评级。   培养基业务快速发展,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022年公司培养基业务实现营收2.03亿元,同比增长59.18%(2021年培养基业务包含973.70万元配方转让收入,扣除配方收入影响后培养基业务收入增长72.31%),占比总营收的69.11%,毛利率74.22%(+0.50pct;剔除配方转让业务后,毛利率同比上升近3个pct)。截至2022年底,共有111个已确定中试工艺的药品研发管线使用公司的细胞培养基产品,其中处于临床前阶段70个(+24)、临床I期阶段19个(+11)、临床II期阶段7个、临床III期阶段14个(+2)、商业化生产阶段1个;整体相较2021年末增加37个,同比增长50.00%。   CDMO业务稳健发展,产能建设有序推进   2022年公司CDMO业务实现营收9084万元,同比增长7.01%,占比总营收的30.86%,毛利率40.99%(+1.94pct)。公司CDMO业务全年共服务81个CMC项目,并协助客户获得了5个临床批件,积累了良好的服务口碑。公司D3工厂的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建设完成后,公司将能够为客户提供覆盖临床III期及商业化生产阶段的全流程生物药CDMO项目解决方案。   风险提示:CDMO产能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拓展不及预期,国内需求趋缓。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31
  • 《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政策点评:集采规则温和,龙头优势突出

    《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政策点评:集采规则温和,龙头优势突出

    中药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3月27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   中药集采循序渐进,推进速度符合预期。2022年9月,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成立,将在国家医保局指导下开展中成药及相关药品集采,采购品种涵盖42个药品的16个采购组,联盟地区包括除港澳台、湖南和福建省外的29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本实现全国覆盖。2023年3月23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召开企业沟通会,会议共计邀请了110家企业,就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相关规则征求企业意见。3月27日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本次由湖北省牵头的第二批中成药集采进度基本符合预期,本次联盟集采也是23年医保局的重点工作。   参考此前历次中成药集采,预计整体降价温和。征求意见稿显示,此次全国中成药集采,要求联盟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含部队)均应参加,社会办医疗及定点药店按有关规定;本次采购周期为2年,视情况可延长1年;医疗机构优先使用本次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并确保完成协议采购量;剩余用量可按各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管理有关规定,适量采购价格适宜的其他药品。根据此前已有的4次规模较大的中成药省级或省级联盟集采,湖北牵头的19省中成药省际联盟集采,76个临床主流中成药纳入集采,平均降幅42%;广东牵头的6省联盟中选品种平均降幅56%;北京及山东各自展开中成药集采,分别纳入84个、15个中成药品种,平均降幅23%、44%,整体降价幅度温和。我们认为本次全国中成药集采意在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同时考虑中药企业原材料价格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也会兼顾企业利润,最终实现双赢。   规则进一步完善,龙头更具优势。从规则来看。本次全国中成药集采基本延续了此前的思路,并进一步完善规则、强调市占率、临床认可度等因素。1)竞价组分类:竞价组分为AB单元,以同一采购组内2021年采购金额合计,累计采购金额达到前80%或者采购金额排名前3的企业即可进入A单元。2)中选规则:中选结果分为直接拟中选、议价拟中选、增补拟中选三种,a)A单元内降幅排名在前70%或报价降幅超过40%的企业可直接拟中选;b)若未直接拟中选,接受A组入围企业降幅前50%的最低降幅,可获得议价拟中选资格;c)未入围或未中选的有效申报企业,技术评价指标无倒扣分,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就可获得增补拟中选资格:报量产品总服用天数达总天数的70%,且代表品日均费用不超过5元,并接受所有A组降幅前70%最低降幅;技术评分达到100分,且接受所有A组降幅前70%最低降幅。整体来看,医疗机构临床使用量大、产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中选概率更高,龙头企业在这一环节更具优势。   板块估值仍处于低位,建议积极把握投资主线。中药行业近年获得顶层政策加持,并不断落地细则,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演绎,行业迎来景气向上的快速发展阶段,建议积极把握布局窗口期。我们看好:1)中药创新药:方盛制药、康缘药业、以岭药业、一品红等;2)改革发力下基本面向好的个股:同仁堂、东阿阿胶、华润三九、昆药集团、太极集团、广誉远、康恩贝等;3)资源型中药消费品:同仁堂、东阿阿胶、片仔癀等。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幅度大于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3-30
  • 业务出海初露锋芒,CDMO协同发力

    业务出海初露锋芒,CDMO协同发力

    个股研报
      奥浦迈(688293)   业绩简评   2023年3月30日公司披露年报,2022全年实现营收2.94亿元,(+38.41%);实现归母净利润1.05亿元(+74.47%);实现扣非归母0.89亿元(+79.23%)。其中,非经常性损益主要系公司收到政府补助及将暂时闲置的资金投资于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产生的投资收益。   经营分析   培养基主业较快增长,海外业务初露锋芒。2022年,公司培养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3亿元(+59.18%),实现毛利率74.22%。培养基产品客户数量及管线增长显著,截至2022年末,共有111个(+50%)已确定中试工艺的药品研发管线使用公司的细胞培养基产品,其中临床前70个、临床I期19个、临床II期7个、临床III期14个、商业化生产阶段1个;2022年服务超600家(+20%)国内外生物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所,累积服务1000多家客户。同时2022年海外市场快速拓展,实现境外收入0.51亿元,占总体收入的17.46%,较2021年增长超15倍。   产品种类丰富,满足客户标准化和定制化需求。在CHO细胞培养基方面,除了丰富的定制化培养基产品,公司推出了多款目录产品,如具有代表性的产品StarCHO和SagiCHO系列基础培养基,以及AltairCHOFeedPlus、VegaCHOFeedPlus、StarCHOFeed等目录补料培养基,在不同细胞系里测试性能表现优异,已经应用于中试规模生产;在维持蛋白抗体领域产品竞争力的基础上,公司开发出了性能优异的StarInsect昆虫细胞无血清培养基、适合MDCK细胞贴壁生长的无血清培养基OPM-AM146、适合MDCK细胞悬浮培养的无血清培养基StarMDCK,均获得了客户的良好反馈。   CDMO与培养基业务协同发展,期待募投产能落地。2022年,公司CDMO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91亿元(+7.01%)。2022年CDMO业务服务81个CMC项目,包括稳定细胞系构建、中试生产、制剂开发和分析项目,协助客户获得5个临床批件,技术平台能力持续提升,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同时,2023年随着公司CDMO募投产能的逐步落地,有望进一步推进CDMO业务发展。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52/2.17/3.01亿元,对应PE分别为56/39/2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大客户流失风险;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培养基产品开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30
  • 力克疫情业绩符合预期,研发渠道推进未来可期

    力克疫情业绩符合预期,研发渠道推进未来可期

    个股研报
      新天药业(002873)   事件   公司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0.88亿元,同比+12.15%;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15.40%;扣非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12.71%。   事件点评   疫情影响下短期业绩承压,财务指标显现韧性   单季度来看,公司2022Q4收入为2.18亿元,同比-2.73%;归母净利润为0.11亿元,同比-3.9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04亿元,同比-45.75%。   2022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77.26%,同比-1.99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64.96%,同比-1.39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48.91%,同比+0.26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15.02%,同比-0.93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1.03%,同比-0.72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0.76亿元,同比-39.00%。   各板块增长稳健,产线建设确保产能需求   2022年公司妇科类产品营收7.69亿元,同比增长11.95%;泌尿系统类产品营收2.20亿元,同比增长9.95%;清热解毒产品营收8016.44万元,同比增长17.09%;其他产品营收1694.20万元。目前在建的两条国内先进、西南领先的现代化智能产线也将于2023年6月完成建设。公司全部产线完成升级且新产线建成投运后,将可以保障未来5年预计40亿产值的全产业链系统产能需求,也将会在成本控制与生产效率提升方面,产生极大的内生效益。   创新中药成果丰硕,   公司重视中药行业未来发展布局,按照“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研发要求,持续进行中药新药、中药配方颗粒和经典名方等产品研发储备。截至2022年底,公司拥有龙岑盆腔舒颗粒、苦莪洁阴凝胶、术愈通颗粒3个中药新药产品且已完成临床三期试验,拥有中药配方颗粒省标品种445个,完成国标备案179个,经典名方产品的研发也已初见成效,目前正推进8个经典名方的研究。   以临床疗效为抓手,持续推动高品质的产品推广策略   公司拥有400余人的销售队伍及100余家商业推广公司,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多个区域办事处,并进行学术推广活动,处方药产品覆盖12800余家县(区)级以上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700余家,与国内1500余家医疗商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公司坚持以“临床疗效”为基本抓手,拉动OTC渠道市场,公司主要品种在临床用药方面已经具备了相应规模市场,领先品种年销售规模已经达到2-5亿元不等,在临床疗效的基础上拓展OTC渠道的“院外”零售市场销售,具备丰实的临床市场基础与患者人群的“粘合强度”。2022年初在四个省份九大城市启动了中药商业品牌试点推广计划,以坤泰胶囊为主打的“和颜”品牌女性生殖健康系列产品,在院外零售市场得到了较好的市场认可,OTC渠道的药品销售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14.2/17.4/2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3%/22.6%/19.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9/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8%/22.9%/19.6%,对应估值为21X/17X/14X。考虑到公司产品结构稳定、竞争格局好、研发管线丰富、OTC渠道的不断渗透,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风险;产品研发风险;药品销售不确定性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30
  • 2022年中国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器及试剂行业概览

    2022年中国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器及试剂行业概览

    化学制药
      中国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市场规模在2017年达到7.5亿元,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全国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市场规模增速较高。随着新冠病毒强势变异毒株的出现,2022年国内疫情反复,国家坚持动态清零政策,推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持续提升,多省份及地区推进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因此实时荧光定量PCR市场规模飞速增长,预计到达到120.8亿元。2022年大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流入市场,之后新冠疫情所需实时荧光定量PCR量将有所下降。   在非临床应用场景中,实时荧光定量PCR仪需求增量不大,增长较为平缓;由于新冠疫情推动了核酸检测的大众认知,也推动了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发展,因此传统临床检测场景中将有更多的市场机遇,预计未来临床场景中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发展。
    头豹研究院
    37页
    2023-03-30
  • 2022年年度报告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培养基高速增长,放量可期

    2022年年度报告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培养基高速增长,放量可期

    个股研报
      奥浦迈(688293)   投资要点   事件:2022年3月29日奥浦迈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营收2.94亿元(+38.41%,括号内为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1.05亿元(+74.47%),扣非归母净利润8879.8万元(+79.23%)。   培养基业务表现亮眼,管线放量+海外市场未来可期:公司培养基业务2022年营收2.03亿元(+59.18%),业务占比69%,其中CHO培养基营收1.50亿元(+83.96%),293培养基营收4098万元(+57.27%),其他培养基营收1228万元(+18.40%)。时间维度来看,2022H1营收8925万元(+71.4%),2022H2营收1.14亿(+50.8%),在去年Q2、Q4疫情扰动较大的不利因素下培养基业务依旧保持了强劲增长。截至2022年底,已有111个确定中试工艺的药品研发管线使用公司培养基产品,其中临床前阶段70个,临床I期19个,临床II期7个,临床III期14个,商业化生产阶段1个。与2021年相比,已确认管线数量增加37个,III期取得突破的同时临床前与I期项目数量大幅增加,且在2022年新增10条CGT管线,我们认为前期管线的增加有助于公司培养基随客户管线向后端推进持续放量,新领域的拓展亦打开长期增量空间。公司培养基在海外市场亦取得较大突破,全年海外营收5138.9万元(+1513.99%,若剔除配方转让影响,境内业务增速21.58%),主要为培养基产品,占整体收入的17.5%,占培养基业务收入的25.3%,公司培养基优质性能获得了海外客户认可,随着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未来可期。   CDMO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有望随行业回暖:CDMO业务2022年营收9083.5万元(+7.01%),业务占比31%,2022H1营收5747万元(+89.5%),2022H2营收3337万元(-38.8%),受行业景气度下行、需求端受阻影响,2022H2CDMO业务受损严重。但公司仍在2022年服务81个项目,协助客户获得5个临床批件,技术平台能力持续提升。若投融资出现回暖,叠加公司募投项目投产,CDMO业务有望重回高增长。此外公司培养基业务毛利率74.22%,CDMO业务毛利率40.99%,大环境影响下产品结构改变使得公司毛利率相较2021年提升4.09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行业需求变化,我们将公司2023-2024年营收由5.56/7.90亿元下调至4.30/6.02亿元,归母净利润由1.80/2.54亿元下调至1.54/2.17亿元,我们预计2025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9/2.9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55×/39×/28×。我们看好公司培养基业务的持续放量与CDMO业务的回暖,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项目推进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3-30
  • 医药生物行业第八批集采事件点评:第八批集采开标,平均降幅为56%

    医药生物行业第八批集采事件点评:第八批集采开标,平均降幅为56%

    化学制药
      事件:   2023年3月29日,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于在海南陵水开标,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   点评:   本次集采有39种药品采购成功。本次集采的品种覆盖抗感染、肝素类、抗血栓、高血压等领域,肝素类产品是首次纳入集采范围内。本次集采有251家企业的366个产品参与投标,其中,174家企业的252个产品最终获得拟中选资格,本次集采涉及的40个大品种中,有39个品种集采成功,平均每个品种有6.5家企业中选,供应多元化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本次集采的竞争程度较为充分,平均降幅为56%。前七批国家集采平均降幅区间为48%-59%,本次集采拟的平均降幅56%,和第五批国采降幅一致。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167亿元。本次集采包含27个注射剂品种,占了40个品种的66%,是历次集采中注射剂占比最高的一次集采(第六批胰岛素专项除外),因为注射剂主要市场是院内市场,因此此次注射剂药企参与意愿较高,整体竞争程度较为充分。   重磅品种无外企原研药品中标。本次集采中的重磅品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剂竞争充分,原研药企辉瑞本次未能中标,国内药企山东安信、华北制药和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最终入围。奥硝唑注射剂型、头孢噻肟注射剂中标企业均为仿制药企业,原研企业未能入围。   投资策略:本次集采整体的竞争程度较为充分,平均降幅在预期之内,经过前七轮集采洗礼后,市场对于集采预期较为充分。本次集采中多个注射剂品种并无原研外企中标,建议关注科伦药业(002422)等国内药企的国产替代机会。   风险提示:集采中标后供应不及预期风险,集采后续续约不及预期风险等。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03-30
  • 美好医疗-301363-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呼吸机组件细分龙头,精密医疗器械新星

    美好医疗-301363-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呼吸机组件细分龙头,精密医疗器械新星

  • 深度报告:国产生物试剂龙头 未来发展可期

    深度报告:国产生物试剂龙头 未来发展可期

    个股研报
      义翘神州(301047)   投资要点:   公司是国产生物试剂龙头。公司主要向客户提供包括重组蛋白、抗体、基因和培养基等产品,以及重组蛋白、抗体的开发和生物分析检测等服务,同时也为制药公司或者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单克隆抗体候选药物的临床前规模生产服务。公司目前生产和销售的现货产品种类超过5.2万种,其中重组蛋白超过6,500种,包括4,500多种人源细胞表达重组蛋白产品,能够全面满足客户对于最接近人体天然蛋白结构和性质的重组蛋白需求;公司还能提供约14,000种抗体,其中单克隆抗体数量超过4,900种,能够覆盖生命科学研究的多个领域。公司的客户涵盖大学、科研院所、医药研发企业等国内外各类生物研发单位。   不断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公司在欧美和日韩等发达国家建立了市场和销售团队,并先后在美国、德国和日本设立子公司,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品牌宣传,不断提升海内外市场影响力。目前公司的产品已销往全球90多个国家或地区。   全球及国内生物试剂行业保持较快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19年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128亿美元增长至17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8.1%。预计到2024年,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将达到246亿美元,2019-2024年年均复合增速约为7.1%。2019年中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72亿元增长至13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7.1%。预计到2024年,中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将达到260亿元,2019-2024年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3.8%。行业未来在多重因素推动下有望保持快增,国产替代率有望上升。   公司具有较好的研发和技术优势。公司的重组蛋白、抗体、基因和培养基产品均为自主研发,经过多年投入和建设,建立了相对闭环的研发体系。凭借全面的研发体系,公司建立起品类齐全、规模庞大的产品体系,为客户提供个“一站式”科研试剂和服务采购体验;同时,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关键试剂,公司也能独立开发并量身定制,有效提高研发效率和成功率,并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公司拥有多个核心技术平台,并不断优化平台优势,保持技术的领先性。   投资建议: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公司具有较好的研发和技术优势,短期业绩增速有望回升,中长期有望受益行业发展及国产替代上升。预计公司2022-202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5元和3.01元,对应PE分别为41倍和34倍。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贸易摩擦、核心技术泄密、核心人才流失、行业竞争加剧等风险。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3-03-30
  • 双场景持续深耕,内生外延助力业绩持续增长

    双场景持续深耕,内生外延助力业绩持续增长

    个股研报
      海尔生物(688139)   事件   收入规模持续放量,同口径下利润端延续高速增长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复杂外部环境下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8.64亿元,同比增长34.72%;归母净利润6.01亿元,同比下降28.90%,主要受上年同期联营企业Mesa持有期及处置收益影响;归母扣非净利润5.33亿元,同比增长27.47%。若同口径剔除Mesa影响,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22%,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9.81%。   生命科学及医疗创新协同发展,业务保持快速增长   分场景看,1)2022年生命科学实现收入12.45亿元,同比增长42.43%,智慧实验室全场景方案已细分至微生物实验室、细胞实验室等7大用户场景,实验室新品类收入快速增长,其中生物培养类、实验室耗材类产品连续翻番增长。2)2022年医疗创新实现收入16.10亿元,同比增长29.41%,医院、公卫和血浆站用户场景持续延伸。2022年公司新增用户占比超过30%,单用户价值不断提升,服务收入占比超过10%。   海内外双轮驱动,广度深度粘度不断升级   分地区看,1)国内市场2022年实现收入20.22亿元,同比增长27.50%。公司新进入湖北汉江国家实验室、康龙化成、上海复诺健等知名用户,国内经销网络近200家。2)海外市场2022年实现收入8.34亿元,同比增长56.45%。2022年海外经销网络总数突破700家,新覆盖8个中东欧地区国家建立以阿联酋、尼日利亚、新加坡和英国等地为中心的体验培训中心体系,完善荷兰、美国等地仓储物流中心体系。   剔除抗疫专项影响后,毛利率保持稳定   受抗疫专项业务影响,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48.07%,同比下降2.01pct。净利率为21.37%,同比下降18.58pct,主要受上年Mesa持有期及处置收益影响。公司销售费用率12.16%,管理费用率5.77%,财务费用率-0.71%,整体保持稳定。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2.92亿元,同比增长23.77%,研发投入占比达10.21%。   盈利预测   公司聚焦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领域,物联网战略具有先发优势。随着金卫信和苏州康盛生物两大板块并购项目落地,公司业务布局进一步丰富。我们预计2023至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37.55/49.12/64.41亿元(前值37.59/49.20/-),归母净利润8.36/10.99/14.50亿元(前值8.36/10.99/-),对应PE分别为25/19/15倍。基于公司国内布局持续深入,海内外业务双轮驱动,全球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海外布局不及预期;物联网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并购推进不及预期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3-3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