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8196)

  • 李宁(2331.HK)2022Q3经营数据点评:Q3流水符合预期,运营指标维持健康

    李宁(2331.HK)2022Q3经营数据点评:Q3流水符合预期,运营指标维持健康

  • 特步国际(01368):Q3表现符合预期,持续关注库存健康

    特步国际(01368):Q3表现符合预期,持续关注库存健康

  • 李宁(02331):流水增速亮眼,营运健康,看好全年稳健增长

    李宁(02331):流水增速亮眼,营运健康,看好全年稳健增长

  • 维力医疗(603309):业绩增长超预期,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维力医疗(603309):业绩增长超预期,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中国医药、医疗行业:首次全国中成药集采

    中国医药、医疗行业:首次全国中成药集采

    招商证券(香港)
    4页
    2022-10-20
  • 超声为基,内镜发力,打造平台型创新医疗设备企业

    超声为基,内镜发力,打造平台型创新医疗设备企业

    个股研报
      开立医疗(300633)   立足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构建超声+内镜两大核心业务平台   开立医疗是国内领先的超声及软镜企业,产品布局持续丰富。在超声设备领域,公司是国内较早研发并全面掌握彩超主机及探头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在内窥镜领域,公司产品全面覆盖软镜高、中、低端市场和硬镜市场,已在高端镜种领域实现了放大内镜、超细内镜、刚度可调内镜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 2022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8.36 亿元,同比增长30.00%,归母净利润 1.75 亿元,同比增长 60.33%。   医疗设备贴息贷款政策加速落地,促进各级医疗机构设备采购需求提升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预计贷款覆盖包含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内的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 2000 万元。我们认为,医疗设备财政贴息贷款的推进,有望促进医疗机构积极采购国产设备,从而加速优质的国产设备进入各级医院投入使用。   超声产品序列完备,高端彩超持续发力   开立医疗拥有自主研发生产的超声影像产品 20 余款,产品全面覆盖临床应用的各个领域。 2017 年起, 公司相继推出 S50、 S60 系列高端彩超,并衍生出妇科专用彩超 P60 系列产品,成为国内少数拥有高端彩超的厂家之一,在三甲医院的装机量不断提升。公司拥有覆盖不同应用场景的台式及便携式超声,以 P40/P20 系列为代表的中端台式机,以 P10/S12 系列为代表的低端台式机,以 X/E 系列及 S9 系列为代表的便携机,形成了完备的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序列。   软镜产品引领国产化浪潮,硬镜产品完善平台型布局   软镜技术壁垒较高,国内软镜市场以奥林巴斯为代表的进口企业主导,国产设备在持续迭代的发展历程中,产品品质持续优化,公司作为国产医用内窥镜领域的领先企业,全面覆盖软镜高、中、低端市场和硬镜市场。 2022年上半年公司内窥镜实现收入 2.72 亿元,同比增长 51.47%。公司立足中国二级医院以下市场,凭借更高性价比在基层医疗市场快速渗透,同时在三级医院以高端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加速追赶提升市场占有率。   盈利预测: 随着公司进一步打开超声和内镜市场,我们相应调高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8.10/22.82/27.85 亿元(前值为18.06/22.47/27.74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53/4.66/5.83 亿元,(前值为 3.51/4.54/5.78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技术创新和研发失败的风险、营销团队稳定性风险、受新冠疫情影响的经营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政策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8页
    2022-10-20
  • 医药行业:儿科疾病治疗分析与药物研究

    医药行业:儿科疾病治疗分析与药物研究

  • 康缘药业(600557):创新引领发展,注射焕发生机,基药驱动新增长

    康缘药业(600557):创新引领发展,注射焕发生机,基药驱动新增长

  • 2022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HPV疫苗维持快速增长

    2022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HPV疫苗维持快速增长

    个股研报
      万泰生物(603392)   事件: 近日,公司发布2022 三季报,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86.51亿元,同比增长 140.56%,归母净利润 39.44 亿元,同比增长 231.91%,扣非归母净利润 38.48 亿元,同比增长 233.25%,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1.13 亿元,同比增长 391.5%。   点评:   2022 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 业绩处于预告上限, 2022Q3 公司实现营收 27.21 亿元,同比增长 66.71%,归母净利润 12.51 亿元,同比增长168.0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1.98 亿元,同比增长 159.21%, 业绩维持快速增长,主要原因为公司二价宫颈癌疫苗继续保持产销两旺,因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新冠原料和新冠检测试剂的收入及利润实现快速增长。   2 价 HPV 疫苗批签发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根据中检院数据,2022 前三季度公司 2 价 HPV 疫苗批签发合计 200 批次以上, 2021 年批签发为 163 批次, 2022 年批签发实现快速增长。 随着公司 HPV 疫苗贡献业绩占比提升,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2022 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89.57%,同比变动 3.46pct,净利率为 46.69%, 同比变动 12.94pct,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2022 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9.07%、 6.13%、 -0.6%,同比变动-1.02pct、 -9.96pct、 -0.57pct。   鼻喷新冠疫苗保护效果较好。 近日,公司与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合作研发的鼻喷新冠疫苗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的中期主数据分析,并获得了关键性数据,截至本次关键性数据分析日,实际入组 31038 人,共监测到接种后的主要终点病例 240 例(方案要求主要终点病例累积到至少 150例后进行分析)。根据现阶段试验结果显示:疫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总体不良反应率均为 12.4%;全部受试者中住院及以上新冠病例(WHO 评分 4 分及以上,包括国家药监局定义的重症)均在安慰剂组,鼻喷新冠疫苗的保护效力为 100%。在符合方案集中,针对无免疫史人群,鼻喷新冠疫苗免疫后 3 个月内绝对保护效力为 55%;针对有免疫史人群,鼻喷新冠疫苗加强免疫后 6 个月内绝对保护力为 82%; 60 岁以上人群保护效力不弱于 18-59 岁人群。已完成测序的终点病例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均为 Omicron 株,包括 BA.2(42%)、 BA.4(39%)和 BA.5(18%),表明鼻喷新冠疫苗对于 Omicron 感染导致的 COVID-19 可产生良好的保护力,同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9.37/135.8/176.12 亿元,同比增长 90.2%/24.2%/29.7%,归母净利润为 41.93/52.92/69.25 亿元,同比增长 107.4%/26.2%/30.9%,对应2022-2024 年市盈率分别为 26.55/21.04/16.08 倍。   风险因素: HPV 疫苗推广及销售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2-10-19
  • 医药:集采降价冲击边际减弱,“仿创结合类药企”有望陆续迎来向上拐点

    医药:集采降价冲击边际减弱,“仿创结合类药企”有望陆续迎来向上拐点

    医药商业
      本篇报告,我们针对“仿制药行业带量采购后的量价变化”、“相关化药制剂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拐点”两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认为:(1)宏观行业层面, 集采降价幅度趋于稳定, 其引发的行业集中度提升等积极作用逐步体现;(2) 微观上市公司层面,在“存量品种”被充分集采、 集采降幅稳定且平稳接续的条件下, 集采降价对部分上市公司的冲击将持续边际减弱,创新品种将助力更多“仿创结合类药企”迎来向上拐点。   宏观行业层面: 带量采购推动仿制药行业集中度提升,整体价格降幅趋于稳定   从 2018 年至今已有 294 个品种被纳入国家集采, 通过对大量的集采中选品种进行量价分析,我们认为:集采降价幅度趋于稳定, 其引发的行业集中度提升等积极作用有望逐步显现。其中,价格方面, 国家集采的平均降幅从“4+7 带量采购”的-52%稳步下降至“第七批集采”的-48%,各厂家报价回归理性,国家集采降幅预期有望趋于稳定。 地方集采接续存在部分品种和部分地区接近原价甚至提价续标, 有别于全国集采的“全面性降价”,地方接续呈现“局部性降价”的特征。 用量方面,过评仿制药的市场用量占比从 2018 年的 33%快速提升至2021 年的 54%, 过评仿制药借助集采快速提升其市场份额。   微观上市公司层面: 集采降价的冲击边际减弱,创新品种助力“仿创结合类药企” 有望迎来向上拐点   通过对化药制剂上市公司“存量品种” 以及“创新品种”进行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已有部分上市公司度过了集采对存量品种降价冲击的“阵痛期”,随着创新品种陆续取得积极进展,其基本面有望逐步迎来向上拐点。 其中,“存量品种”方面,化药制剂上市公司被纳入集采的品种的营收占比均值从 2019 年的 9.03%提升至 2022H1 的 46.02%,随着“存量品种”被充分集采,集采对上市公司的降价冲击有望逐步消退;“增量品种”方面,近年“仿创结合类药企”持续强化研发, 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创新品种取得积极进展。例如,科伦药业的 ADC 研发项目均取得关键性进展;立方制药的硝苯地平缓释片中选第七批集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处于申报上市阶段;京新药业治疗失眠的新药EVT201 处于 NDA 阶段等。   重点推荐: 立方制药等。   建议关注: 京新药业、 恩华药业、科伦药业、海思科、信立泰、一品红、苑东生物、东诚药业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导致核心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产品研发及审批速度低于预期;产品降价超预期风险。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2-10-1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