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1)

  • 主业触底反转将至,厚积薄发冲刺合成生物赛道

    主业触底反转将至,厚积薄发冲刺合成生物赛道

  • 康龙化成(300759):点评:出售境外参股股权,现金流强化

    康龙化成(300759):点评:出售境外参股股权,现金流强化

  • 百洋医药(301015):收购事件点评报告:服务能力延伸,看好新空间

    百洋医药(301015):收购事件点评报告:服务能力延伸,看好新空间

  • 血液制品报告:全球血液制品行业景气持续,新浆站和新品种共振蓝海可期

    血液制品报告:全球血液制品行业景气持续,新浆站和新品种共振蓝海可期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核心逻辑:我国血液制品生产受到监管强限制,供不应求之下,供应增长是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十四五期间,各省放松浆站的审批保障了浆站数量的加速增加,采浆量的扩张带来行业景气上行。浆站采浆效率提升以及新品种的陆续上市增加血液制品供应能力,血液制品企业增长动力十足。   我国血液制品渗透率偏低,新增浆站持续弥补供给缺口。我国人均血液制品使用量、品种数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国际巨头从血浆中提取20多种,国内品种最多能提取14种。我国白蛋白人均使用量不足美加日的1/5,免疫球蛋白不足1/4,凝血因子不足1/50。国内血浆需求量已超16,000吨/年,而2022年国内单采血浆站共采集血浆约10181吨,血浆供应缺口较大。   十四五各省加大新设单采血浆站,至2023年H1,21-23年国内新增在营浆站超过40家,带来采浆量持续增长,有望带动下游血浆制品的放量。   白蛋白进口替代空间较大,免疫球蛋白增长潜力十足。新冠疫情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医生、患者对血液制品的认知,2023年人血白蛋白、静丙、人凝血因子Ⅷ批签发增速显著。23年进口人血白蛋白批签发量占比64.38%,白蛋白有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全球免疫球蛋白消费量增速超8%,随着认知提升,静丙有望实现高速增长。国内对出血性疾病关注度明显不足,凝血因子仍有增长潜力。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Ⅸ均只有进口厂商上市,国产亟待突破。   并购整合浆站实现外延增长,新浆站、新品种保障内生增长。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经过并购、重组后形成了国资主导,以天坛生物为龙头的格局。行业各厂商浆站新增数量明显,受益于浆站的投产,采浆量持续增长。行业单浆产浆采浆效率差异较大,浆站经营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国内血源性血液制品产品研发已成梯队,重组血浆蛋白的研发有效补充了血源性血浆蛋白来   源不足的问题。高浓度静丙、重组凝血VIII因子已经上市,进入临床的新品种有多款,包括C1酯酶抑制剂、人凝血因子Ⅸ、静注炭疽人免疫球蛋白、重组人血白蛋白。预计血液制品新产品陆续获批,将带来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重点公司:2023年基立福等全球龙头公司采浆量快速恢复,免疫球蛋白需求旺盛。我们看好拥有最多的新设单采血浆站、新上市四代层析静丙的天坛生物,吨浆产值前列、储备浆站丰富的博雅生物,重组后采浆量大幅增长的派林生物。关注血制品业绩向好的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卫光生物。   风险提示:原材料供应风险;产品安全性风险;血浆成本上升风险;血液制品研发风险;新设浆站不确定风险等。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2页
    2024-05-21
  • 万华化学基本面周度动态跟踪:化工景气有所反弹,聚合MDI价差小幅改善

    万华化学基本面周度动态跟踪:化工景气有所反弹,聚合MDI价差小幅改善

    化学原料
      4月, 石油和化工行业景气指数在连续两个月回落后, 反弹至98.98, 环比上涨5.34个百分点, 从偏冷区间回到正常区间。4月, 随着多地出台汽车、 家电等以旧换新政策, 终端需求持续改善, 企业存货周转速度加快, 企业生产意愿也在提升,带动石油和化工行业景气指数提高。   截至2024.05.17, 聚合MDI/纯MDI/TDI/硬泡聚醚/软泡聚醚价格分别为17600/18400/14300/9150/9200元/吨, 周环比分别为+1.73/-2.13/+0.70/0/+0.27%。 聚合MDI/纯MDI/TDI/硬泡聚醚价差周环比分别为+3.12/-4.96/+2.22/-0.11%。   目前MDI 处于节后补库期, 库存处于历史中枢水平, 下游需求逐步进入春节旺季, 价格短期有修复预期。 万华化学宁波+福建基地的MDI 装置将为万华MDI 贡献增量, MDI 及TDI 价格、 价差的修复将改善公司主营业务业绩。   风险提示: 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波动;装置不可抗力的风险;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2页
    2024-05-21
  • 医疗器械行业2023年&2024年一季报总结:23年业绩整体承压,24年业绩逐季度加速可期

    医疗器械行业2023年&2024年一季报总结:23年业绩整体承压,24年业绩逐季度加速可期

    医疗器械
      投资摘要   2023年医疗器械板块整体业绩承压,2024年一季度呈现复苏趋势。2023年医疗器械板块(118家样本标的)收入2322亿元(-26.9%),归母净利润375亿元(-53.7%),主要受新冠检测基数以及行业监管整顿的影响。如果剔除15家新冠检测收入占比大的标的,2023年器械板块收入2134亿元(+1.2%),归母净利润357亿元(-2.7%),收入端基本持平,利润端略有下滑。2024年一季度剔除新冠检测相关标的后板块收入533亿元(+1.3%),归母净利润101亿元(+2.5%),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同比均略有增长。预计随着新冠影响渐消、行业整顿影响减弱、集采提质扩面以及国际化加速推进,器械板块有望呈现逐季复苏趋势。   2023年眼科、康复器械等板块业绩领涨。从2023年器械板块的细分领域看,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的分别为医院工程(+284%)、眼科(+34%)、康复器械(+33%)、家用器械(+33%)、内镜(+30%)、生命信息支持(+19%)、医学影像(+19%)等。2024Q1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较好增长的分别为低值耗材(+67%)、眼科(+18%)、IVD(剔除新冠+16%)、生命信息支持(+11%)等细分板块。从2024年Q1器械板块的细分领域看,收入及归母净利润环比去年Q4实现加速的有:低值耗材、IVD(剔除新冠检测)、生命信息支持、心血管、肾科、骨科、家用器械。建议关注下半年反腐影响减弱叠加设备更新政策带来的医疗设备采购需求释放,以及低值耗材、IVD等领域新冠影响出   清后的业绩改善趋势。   投资建议:   1)集采影响出清,医疗机构手术逐步复苏,设备更新政策带动采购需求释放:建议关注骨科板块爱康医疗、春立医疗、威高骨科、大博医疗;眼科耗材爱博医疗;手术动力设备及耗材西山科技;设备及IVD板块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澳华内镜、开立医疗、翔宇医疗、新产业、安图生物、艾德生物、亚辉龙、普门科技;   2)去库存影响逐渐出清,有望迎来底部反转:低值耗材板块去库存已近尾声,客户结构及产品结构差异导致去库存节奏有所不同,推荐振德医疗、拱东医疗;   3)切入海外大厂上游供应链,新产品放量及新领域拓展增厚业绩:关注美好医疗、海泰新光、祥生医疗的大客户去库存结束及新产品放量带来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失败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政策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4-05-21
  •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电生理赛道梳理,24Q1增长强劲,PFA技术加速布局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电生理赛道梳理,24Q1增长强劲,PFA技术加速布局

    生物制品
      报告摘要   本周我们从电生理赛道出发,梳理海内外头部企业24Q1业绩:电生理业务强劲是助力其业绩增长的重要原因。   (1)强生:24Q1营收213.83亿美元(+2.3%);其中,电生理业务的强劲增长(+23%)是助推强生Q1增长的主要原因,增长原因系全球手术量增加,以及QDOT Micro一次性使用压力监测射频消融导管、OCTARAY TM标测诊断导管商业化持续扩大。   VARIPULSE脉冲场消融(PFA)平台在欧洲获得CE认证,向美国FDA提交了申请,寻求批准VARIPULSE平台治疗阵发性房颤。   (2)波科:24Q1实现收入38.56亿美元(+13.8%)。其中,电生理业务运营和有机同比均增长了72%,这一增长是由FARAPULSE账户的持续开设、在欧洲较高的使用率以及美国Q1中旬获批推动。   24Q1启动了DISRUPT-AF注册试验,旨在获得FARAPULSE PFA系统在美国治疗房颤的临床经验   (3)雅培:24Q1总营收99.64亿美元(+2.2%),主要得益于糖尿病、电生理和结构性心脏病等领域双位数高增长。   现已完成了Volt CE Mark临床研究的注册,旨在评估Volt?脉冲场消融(PFA)系统用于治疗心房颤动(AFib)等心律失常患者。   (4)微电生理:24Q1营收0.89亿元(+71.01%),主要系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产品受到市场广泛认可,叠加带量采购政策的积极影响,公司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   截止目前,压力脉冲项目已进入随访阶段。商阳医疗的one-shotPFA项目随访已经接近尾声,我们预计在2025年第一季度获证。   (5)惠泰医疗:24Q1营收4.55亿元(+30.20%),其中电生理业务在带量采购的积极影响下持续放量。   在研项目脉冲消融导管、脉冲消融仪、高密度标测导管、压力消融导管有望于2025年一季度获批。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板块下跌,在所有板块中排名第29位。本周(5月13日-5月17日)生物医药板块下跌1.98%,跑输沪深300指数2.30pct,跑输创业板指数1.28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9位。   本周中信医药子板块均下跌,其中化学制剂子板块下跌2.81%,跌幅最大;中成药子板块下跌0.69%,跌幅最小。   2   投资建议:把握“关键少数”,寻求“单品创新+出海掘金+院内刚需”潜在机遇   (1)单品创新,渐入佳境:CNS系列(恩华药业、丽珠集团)、创新医械(微电生理、惠泰医疗)。   (2)出海掘金,拨云见日:创新制药(康辰药业、百奥泰)、医疗器械(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开立医疗、新产业、亚辉龙)。   (3)院内刚需,老龄催化(心脉医疗、赛诺医疗)。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贸易摩擦的相关风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安全性生产风险,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4-05-21
  • 基础化工:尼龙产业链分析及河南省产业概况

    基础化工:尼龙产业链分析及河南省产业概况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尼龙行业概况:尼龙是所有聚酰胺材料的总称,经过多年的发展,尼龙系列的品种不断增多。不同尼龙品在性能上各有差异,其应用领域也有所区别。由于尼龙材料具有丰富的品种和优异的综合性能,其应用范围遍布服装领域、日用品制造、汽车运输领域、电子电气等领域。目前各尼龙产品中,占主导地位的是PA6和PA66,其他的尼龙产品被称为特种尼龙。   我国尼龙产业发展政策:尼龙市场前景广阔,也是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基础。我国对尼龙以及尼龙所属的化工新材料以支持、鼓励发展为主。政府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产业政策,支持我国尼龙行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支持尼龙产业做大做强向高端产品迈进。   尼龙6产业发展现状:受益于聚合技术的进步以及原材料己内酰胺供应瓶颈的打破,我国尼龙6的生产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尼龙6消费国与生产基地。我国尼龙6的生产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和福建省等东部沿海省份,行业总体较为分散。未来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行业集中度有望继续提升。受益于尼龙6产品类型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全球尼龙6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未来工程塑料、BOPA薄膜等非纤维领域有望成为尼龙6需求的主要增长动力。   尼龙66产业发展现状:尼龙66的综合性能优于尼龙6,下游应用广泛。在工程塑料领域,随着我国汽车产销量的增长以及汽车轻量化、新能源占比提升等趋势推动,尼龙66工程塑料具有较好的需求前景。在民用领域,尼龙66纤维正在部分领域逐步替代其他纤维材料,成为推动尼龙66需求增长的另一动力。过去由于关键原料己二腈受制于人,我国尼龙66产业的发展较为缓慢。未来随着我国国产己二腈的不断突破,尼龙66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河南省尼龙产业发展现状:河南省高度重视以尼龙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加大对尼龙产业的扶持力度,明确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河南省的尼龙产业起步较早,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目前河南省尼龙产业已形成较完备的产业链,规模与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形成了平顶山尼龙城、鹤壁尼龙小镇以及驻马店尼龙薄膜产业等产业优势集群,拥有神马股份、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及市场突破进度不及预期;国家产业政策变化风险。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4-05-21
  • 2023年年报暨2024年一季报点评:2023年业绩短期承压,国际化步伐加速

    2023年年报暨2024年一季报点评:2023年业绩短期承压,国际化步伐加速

    个股研报
      拱东医疗(605369)   核心观点   2023年全年业绩短期承压,毛利率有所下滑。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9.75亿元(-33.61%),归母净利润1.09亿元(-66.53%),扣非归母净利润1.08亿元(-66.59%)。其中,四季度单季度营收2.62亿元(-9.2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0.21亿元(+18.67%),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0.26亿元(+61.63%)。全年销售毛利率32.65%(-6.85pp),销售净利率11.19%(-11.01pp)。受去库存、2022年同期疫情受益产品高基数及新建厂房折摊增加等因素影响,2023年表观业绩出现明显下滑。   2024年一季度环比、同比明显改善。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72亿元(同比+20.22%,环比+3.63%),实现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56.02%%,环比+116.0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85.73%,环比+67.73%),同、环比均有明显改善。   海外收入增速喜人,国际化步伐加速。2023年1月,公司以自有资金4,500万美元对美国全资子公司Gd Medical进行增资,通过业务合并的方式吸收合并原TPI业务及资产公司,并且充分利用收购原TPI业务及资产的契机,发挥协同效应,与并购标的进行渠道、客户共享,增强公司在境外的区域竞争优势。2023年全年公司国外业务收入5.31亿元,同比增长21.56%;国内业务收入4.25亿元,同比下降58.46%。   管理体系完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公司始终秉承高质量、高效率、同发展、共繁荣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内外法规、标准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研发、生产、检验、销售等各环节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截至2023年底,公司已通过德国TUV认证公司的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取得29项国内医疗器械II类、III类注册或I类备案,且部分产品已通过美国FDA510(k)产品许可、欧盟CE认证。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确保公司产品在大批量生产的过程中质量稳定可靠,为公司产品进入更多国际市场提供了坚实保障。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波动;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投资建议:海外收入增速喜人,国际化步伐加速,维持“增持”。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2.50/3.03/3.52亿元,同比增速129.3%/21.1%/16.0%,当前股价对应PE=21.7/17.9/15.4x。随着公司国际化布局的不断成熟,境外市场拓展能力持续增强,公司有望恢复稳健增长态势。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4-05-21
  • 医药行业深度报告:终端市场恢复增长,围绕空间和格局优选品种

    医药行业深度报告:终端市场恢复增长,围绕空间和格局优选品种

    化学制药
      2023年样本医院市场规模恢复增长。随着医院诊疗活动的正常化,2023年样本医院药品销售规模同比有回升。2023年样本医院市场规模为2253亿,同比增长2.20%。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样本医院市场规模稳中有升,根据PDB的统计,样本医院药品总销售额从2012年的152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253亿元,2012-2023年的CAGR为3.62%。   不同治疗大类分化显著,抗肿瘤药稳居第一。根据样本医院终端统计数据,2023年排名第一的治疗大类是抗肿瘤药,样本医院市场规模375.15亿元,同比增长4.85%,在所有治疗类别中占比达到16.65%。前十大治疗类别中,2023年增速最快的是呼吸系统用药,样本医院市场规模92.38亿元,同比增长24.87%,占所有治疗类别的比例提升到4.10%。   2023年大品种药品总体呈现增长态势,新药放量和集采降价等因素共促格局变迁。50大药品的销售额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品种结构持续变化中2023年前50大品种的销售总额为628亿,同比增加6.81%,在当年样本医院的总销售额中占比28%。前五十的品种中有35个品种样本医院销售额增长,有15个品种销售额下降。销售额上升的主要原因有1)新药快速放量;2)疫情原因导致需求爆发;3)防控优化后的恢复性增长;4)适应症的拓展;5)竞品进集采降价之后的品间替代效应。销售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有:1)集采降价影响;2)国家重点监控目录等监控政策的影响。   投资建议:从终端用药规模和格局变化来看,在后疫情时代行业迎来恢复性增长,创新药以及壁垒高、格局好的品种增速快于整体。建议布局符合“空间大”“格局好”条件的品种,如临床效果突出的大病种(如肿瘤、自免、代谢等疾病类别)领域创新药,核药等具有高壁垒特征的新一代技术平台,以及凝胶贴膏等仿制难度较大的高端剂型等。建议关注东诚药业、康辰药业、司太立、九典制药、诺诚健华、一品红、凯因科技、苑东生物、千红制药、京新药业等。   风险提示:1)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我们重点推荐的公司均有较多在研品种,且以高端仿制药、生物类似物和创新药为主,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同时新产品研发受政策、市场、资金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研发失败或研发进度慢的可能。2)进口替代进度不及预期:目前我国仿制药相对原研性价比优势明显,进口替代大势所趋,尤其是对于原研占比高的大品种来说,相关仿制药企业受益明显。一旦原研为保持市场份额采取以价换量的措施,大幅降低药品价格,则仿制药性价比优势减弱,影响进口替代的进程。3)样本风险:PDB数据库主要采集三甲医院数据,样本与真实情况存在偏差,对于以基层渠道为主的企业参考意义有限。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4-05-2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