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0)

  • 中药配方颗粒市场研究报告

    中药配方颗粒市场研究报告

    政策
    市场分析
    华润三九
    中药配方颗粒
    太极集团
    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中药为原料,经过提取、加工、制粒等工艺制成的一种中药制剂。随着人们对中药疗效认知的提高和对传统中药煎煮方式的不便,中药配方颗粒市场逐渐崛起。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市场的发展趋势良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本报告将对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包括整体概述、法规政策、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竞争格局、重点参与者及趋势分析等方面,以期为客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趋势分析,帮助其制定更好的市场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摩熵咨询
    82页
    2024-08-05
  • 中成药市场研究报告

    中成药市场研究报告

    政策
    市场分析
    修正药业
    太极集团
    中成药
    云南白药
    中成药是指由中药组成的制剂,经过炮制和加工而成,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方便服用、疗效明显。中成药市场是中国传统中药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患者基础。随着人们对传统中药的认知度不断提高,中成药市场需求逐渐增加。本报告将对中成药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包括整体概述、法规政策、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竞争格局、重点参与者及趋势分析等方面,以期为客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趋势分析,帮助其制定更好的市场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摩熵咨询
    73页
    2024-08-05
  •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4年第16期总第114期:多项行业支持政策发布 坚定看好创新药板块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4年第16期总第114期:多项行业支持政策发布 坚定看好创新药板块

    生物制品
      行业回顾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跌幅为0.93%,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14,跑赢沪深300指数(-4.37%)。从子行业来看,医疗研发外包、医院涨幅居前,涨幅分别为7.14%、2.57%;线下药店、医疗设备跌幅居前,跌幅分别为7.32%、5.23%。   估值方面,截至2024年8月2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4.14x(上期末为24.42x),估值下行,低于负一倍标准差。医药生物申万三级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前三的行业分别为诊断服务(52.04x)、医院(34.01x)、血液制品(33.40x),中位数为24.03x,医药流通(14.45x)估值最低。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共有25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减持9.06亿元。其中,17家增持1.52亿元,8家减持10.58亿元。   重要行业资讯: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NMPA:《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方案》   国家医保局:《2023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医保局:《关于印发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   AdaptimmuneTherapeutics:全球首款TCR-T细胞疗法“Tecelra”获FDA批准上市   基石药业:“舒格利单抗”在欧盟获批一线治疗NSCLC   投资建议:   上海市政府出台政策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发展,围绕研发、临床、审评审批、应用推广、产业化落地、投融资、数据资源、国际化等关键环节,坚持全链条创新、全链条改革、全链条赋能,推出了37条政策举措。NMPA制定了《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方案》,北京上海成为第一批获批的试点城市,新的机制将进一步缩短药物临床试验启动用时。同时DRG/DIP2.0版本正式推出,对符合条件的新药耗新技术在应用初期按项目付费或以权重(点数)加成等方式予以支持。多项行业支持政策的发布持续利好创新药板块。目前医药生物板块估值仍处于低位,我们建议持续关注创新药板块具有源头创新能力、优异商业化能力、强出海能力的企业。   风险提示:   政策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市场风险加剧。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23页
    2024-08-05
  • 【粤开医药】2024H1业绩前瞻:整体持续承压,局部延续分化

    【粤开医药】2024H1业绩前瞻:整体持续承压,局部延续分化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本月医药板块个股将集中披露半年度预告及快报,届时市场将重点关注业绩。我们结合2023年及2024Q1业绩表现一窥行业表现,提前梳理近来业绩具有相对韧性的板块。   医药生物板块整体:疫情因素出清,行业承压前行   截至2024年7月26日,A股101家医药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49家预喜,52家预悲,行业面临一定增长压力。结合2023年及2024Q1业绩来看,前期疫情高基数影响逐步退潮,部分指标已经相对改善,但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关注。一是整体毛利率水平持续下降,盈利能力有所下滑。2023年及2024Q1营业成本分别为16741.64亿元、4306.10亿元,同比增长3.72%、1.36%,行业毛利率33.09%、32.43%,低于上年同期1.88、1.06个百分点。二是费用规模增速下滑,精细化管理要求更高。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增速持续下滑,2024Q1分别为-7.37%、-0.86%,处于近年来历史低位;财务费用受汇兑收益影响出现一定波动,2023年略增3.61%,2024Q1同比下滑59.46%;研发投入2024Q1增速-10.31%,处于近年最低水平。三是运营效率出现下滑,存在一定程度的产能闲置。2023年及2024Q1医药行业总资产周转周期分别为553.34天、553.17天,处于近年来高位水平。用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之和的周转率来间接刻画行业产能利用率,全行业产能利用率均低于近3年平均水平。四是现金流紧张,相关风险有待化解。2023年全行业经营、投资、筹资现金流量普遍下降,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23.39亿元,同比减少11.11%,投资、筹资活动净流出1842.92亿元、723.83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143.40亿元,总体投资、经营风险较大。   化学制药板块:原料药价格低位运行,化学制剂拐点出现   化学制药业绩改善信号明显,2024Q1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3.67%、44.04%、55.68%。   原料药受价格因素影响业绩不振,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等指标仍处于下行区间。国内原料药进入产能集中释放期,兼之海外渠道去库存,部分订单流向印度等因素存在,我们判断短期内价格将继续保持低位运行,需静待产能出清、需求改善、订单回流等回暖信号。化学制剂降本成效显著,创新药带动营业收入及利润有所改善。其中,仿制药集采以价换量正在逐步兑现,部分品种终端销售止跌回升;创新药多个重磅品种进入商业化阶段,快速放量驱动行业高景气。   中药板块:业绩小幅下滑,独家品种相对稳健   中药板块2024Q1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出现一定程度下滑,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0.77%、8.21%、6.70%。中药材价格2023年下半程小幅下跌后继续上涨,预期推动营业成本上升。独家品种增长较为可观,如具有较大议价权,或能在成本涨价、利润下滑中实现一定豁免。   生物制品板块:血液制品高景气,疫苗相对内卷   生物制品板块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2024Q1板块营业收入下滑12.13%,但得益于精细化管理成效高,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继续保持分别增长12.72%、23.64%。   疫苗板块业绩增长来源主要在于带状疱疹疫苗、九价HPV疫苗、流感疫苗等品种,但受限于布局重合、竞争壁垒不高等因素影响,板块短期内可能会继续经历内卷出清。血液制品板块长期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随着多个省份血浆站设置规划落地,龙头企业新血浆站获批建成,采浆产能持续快速增长,加之采集分离技术持续升级,我们判断行业供给侧格局改善,预期将迎来高景气阶段。   医疗器械板块:耗材板块率先修复,医疗设备短期疲软   医疗器械板块持续修复,2024Q1营业收入、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降幅收窄至2.04%、6.40%、1.51%。   医疗设备板块受行业反腐影响订单延迟,短期业绩有所下滑,但受益于医疗资源下沉扩容、财政贴息贷款更新设备等长期利好,行业增长确定性较高;医疗耗材板块修复进度相对较快,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相对2023Q1正增长,略低于2022Q1高峰;体外诊断板块仍处于下行区间,但整体降幅已有所缩小。   医疗服务板块:CXO下行,医院板块龙头持续受益   医疗服务板块2024Q1降幅进一步扩大,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17%、39.27%、32.28%。   CXO板块受新冠订单波动、上游研发管线收缩等因素影响,业绩出现下滑。诊断服务板块新冠检测业务萎缩,常规医学诊断服务短期无法弥补,主要公司业绩均大幅下滑,行业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回款不及预期等风险尚存;医院板块板块业绩增速有所下滑,但龙头相对坚挺,尤其是技术、服务、人才、管理、规模等方面的品牌竞争力逐步强化,预计未来将在门诊量、手术量、营业收入、利润等方面持续稳健增长。   医药商业板块:医药流通毛利率下行,线下药店积极扩张   医药商业实现持续扩张,但受营业成本上涨、存货跌价损失、商誉减值等因素影响,利润水平反而有所下滑,2024Q1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27%、-4.59%、-1.68%。   医药流通板块受药械集中带量采购、产品价格调整等相关因素影响,毛利率下行趋势明显。多数龙头企业在库存周转、应收账款回款方面依然存在一定阻碍,降低了整体盈利能力。线下药店板块受“双通道”、“门诊统筹”等处方外流利好因素影响积极扩张。全国性龙头公司在市场挖掘、产品供应、销售运营、会员管理等方面能力突出,销售规模和利润保持稳健增长。   风险提示   业绩不及预期、研发及商业化失败、政策落地效果不明显、地缘政治风险
    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4-08-05
  • 2024年中国认知障碍康复设备行业概览:老年人口增长,如何满足市场对认知障碍康复设备不断上升的需求?

    2024年中国认知障碍康复设备行业概览:老年人口增长,如何满足市场对认知障碍康复设备不断上升的需求?

    医疗器械
      认知障碍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认知障碍康复设备是针对认知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设备。中国认知障碍康复设备行业规模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2017-2022年,市场规模由3.63亿人民币增长至4.70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5.32%。中国认知障碍康复设备行业下游需求因老龄化趋势而稳步上涨;多维度训练在认知障碍康复设备中的应用将推动技术创新和效能提升,拓宽应用场景,成为认知障碍康复设备未来的竞争方向,虚拟现实技术未来也将成为认知障碍康复设备的新兴增长点   下游需求上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而痴呆症和轻度认知障碍多发于老年人,老龄化趋势将提高对认知障碍康复设备的需求。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12-2022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4亿人增加到2.8亿人,年复合增长率为3.74%。   多维度训练结合趋势   认知功能与视觉、听觉、言语、运动等多功能相互关联。在认知训练中增加运动、言语等其他功能训练,可增强多感官刺激,提高患者的感知能力和协调能力,增强认知治疗效果。多维度训练将推动技术创新和效能提升,拓宽应用场景,成为认知障碍康复设备未来的竞争方向。   新兴技术趋势   虚拟现实技术可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调动患者记忆与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疲劳,有利于调动患者康复训练的主动性,使训练效果更佳。虚拟现实技术将驱动认知障碍康复设备的研发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未来将成为认知障碍康复设备的新兴增长点。根据《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中的一篇研究,对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虚拟现实技术与认知康复训练结合的效果比常规认知康复训练更好。
    头豹研究院
    22页
    2024-08-05
  • 化工行业周报:本周VA、VE、异丁醛等价格涨幅居前,巴斯夫爆炸或带来维生素价格中枢上移

    化工行业周报:本周VA、VE、异丁醛等价格涨幅居前,巴斯夫爆炸或带来维生素价格中枢上移

    化学制品
      化工周观点:   建议重点关注淡季提价的子行业粘胶短纤和涤纶长丝。进入7月以来,化工行业整体进入淡季,其中粘胶短纤经过两次提价产品均价从1.31万元/吨提价至1.34万元/吨;涤纶长丝也经历多次提价。我们认为淡季提价本身就是供需平衡表显著改善的一种验证,三季度化工传统旺季来临后景气度有望更好。   受益《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建议关注近期回调较多的制冷剂板块。根据此次政策,对个人消费者购买2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冰箱、空调,补贴产品售价的15%,对购买1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产品,额外再给予产品销售价格5%的补贴。2024年以来随着配额制的实施,制冷剂价格经历大幅上涨,近期进入淡季以来价格有所回调,我们认为随着需求端刺激政策出台,后续供需平衡表有望继续改善,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   持续看好半年报业绩高增长、景气度有望持续的优质公司。随着众多公司公告半年报业绩预增,我们认为景气度有望持续的公司值得继续重点关注。包括聚合顺1H2024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7%,安利股份1H2024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348.14%-10421.8%。   重点推荐下半年有较大基本面拐点的优质成长股。虽然市场风格对成长股不是很友好,但我们认为估值低有安全边际,同时边际上有较大基本面拐点的成长股依然值得重点配置。包括PPO和生物质陆续开车投产的圣泉集团,下半年进入新一轮冬小麦全程方案推广的国光股份。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环保和生产安全等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24-08-05
  • 医药生物8月月报:基金持仓环比降低,底部更为夯实

    医药生物8月月报:基金持仓环比降低,底部更为夯实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7月回顾:2024年7月医药板块受医药行业政策、国内宏观政策、美国降息预期强化等因素影响先抑后扬,上涨0.22%,同期沪深300下跌0.57%,医药板块跑赢沪深300约0.79%,位列31个子行业第13位。本月子板块涨跌分化,医疗服务、化学制药分别上涨6.31%、2.23%,生物制品、中药、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分别下跌0.10%、1.70%、3.34%和3.40%。最新基金持仓数据披露:2024年二季度A股基金(偏股型&灵活配置基金)前十大重仓医药板块占比11.76%(环比上升0.41pp),扣除医药基金后占比6.20%(环比下降0.69pp)。扣除医药基金后医药板块低配0.66%,配置占比较2024Q1下降0.27pp,仍处历史低位。本月国常会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研发、临床、审评审批、应用推广、产业化落地、投融资等关键环节,坚持全链条创新、全链条改革、全链条赋能,带动医药板块强劲反弹。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受医保控费、高值耗材集采等政策影响,医药经历连续3年调整,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4.1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5.5倍PE),基本接近2018年最低水平(23倍),10年期间第三次的估值底,我们认为,当前医药处于估值和政策的双重底部,随着政策加速落地,板块情绪有望得到修复,当前板块机会明显大于风险,建议把握底部机会。   展望8月:寻找中报超预期、Q3预期修复及基本面持续强劲的标的。1)8月进入业绩披露期,积极把握可能超预期、表观增速快的个股。如①GLP-1产业链:诺泰生物;②特色原料药:奥锐特、仙琚制药;③血制品:天坛生物、派林生物;④创新药及专科制剂:三生国健、九典制药;⑤部分中药:东阿阿胶等;2)关注Q3预期修复及基本面持续强劲的标的。展望下半年,行业基本面有望从24Q3开始改善,低基数下业绩增速有望逐季回升,政策层面创新药支持政策、医疗反腐等均有望边际向好。建议关注:①低基数及政策催化的院内药品、诊断、设备:创新药:艾力斯、康方生物、君实生物、荣昌生物、百济神州;专科制剂:恩华药业、人福医药、九典制药等;设备:华大制造、联影医疗、心脉医疗、微电生理等;②基本面持续改善的特色原料药、低值耗材:仙琚制药、健友股份等;③低估值、稳增长的国企改革、高股息:华润三九、九强生物等。④高增长,高弹性的GLP-1产业链:诺泰生物、圣诺生物、翰宇药业、奥锐特、博瑞医药等。   8月重点推荐:华润三九、康方生物、联邦制药、诺泰生物、仙琚制药、九典制药、三生国健、奥锐特、诺唯赞、九强生物。   中泰医药重点推荐7月平均下跌3.40%,跑输医药行业3.63%,其中康方生物(+12.05%)、仙琚制药(+5.52%)、诺唯赞(+4.39%)等表现亮眼。   行业热点聚焦:(1)《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发布;(2)替尔泊肽减重适应症国内上市;(3)《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发布。   市场动态:对2024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20.9%,同期沪深300绝对收益率0.3%,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约21.2%。2024年7月医药生物板块上涨0.22%,同期沪深300下跌0.57%,医药板块跑赢沪深300约0.79%,位列31个子行业第13位。本月子板块涨跌分化,其中医疗服务涨幅最大,上涨6.31%,医疗器械跌幅最大,下跌3.40%。以2024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19.6倍PE,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约为15.4倍,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27.2%。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4.1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5.5倍PE),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2.0%。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4-08-05
  • 中药Ⅱ行业点评:天士力拟变更实际控制人为华润集团,中药国企改革新篇章拉开序幕

    中药Ⅱ行业点评:天士力拟变更实际控制人为华润集团,中药国企改革新篇章拉开序幕

    中药
      主要观点:   事件   华润三九、天士力发布公告,华润三九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向天士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天津和悦、天津康顺、天津顺祺、天津善臻、天津通明、天津鸿勋合计购买其所持有的天士力4.18亿股股份(占天士力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8%)。   交易完成后,天士力控股股东将由天士力集团变更为华润三九,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中国华润。此次交易现金购买的标的股份拟定的每股转让价格为14.85元,对应标的股份转让总价款为62.12亿元。   事件点评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促进双方发展   对华润三九:吸收优质资产,提升竞争力此次对天士力部分股权的收购将显著提升华润三九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通过这次并购,华润三九能够进一步巩固其在中药产业链中的龙头地位,扩展其业务版图,优化资源配置。华润三九的品牌影响力、市场渠道和管理经验将与天士力的产品和技术优势形成互补,创造更多的协同效应,推动公司创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2024年是公司迈向新发展阶段的关键之年,此次并购正是公司落实创新转型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对天士力:央企身份加持,资金与实力双重赋能   对于天士力来说,华润三九的收购将带来重要的资金支持,缓解其在业务扩展和研发方面的资金压力。这将有助于天士力加快现有项目的推进,支持其在新市场和新业务领域的拓展,提升整体业务规模和市场影响力。   通过与华润三九的资源整合和合作,天士力能够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实现协同效应,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不仅有助于天士力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也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推动公司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中药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建议提升中药板块关注度   中药行业目前处于拐点,政策支持依旧,板块回调充分,具备底部反转机会。市场对同价政策与集采的担忧对大多数中药企业影响有限,最新的中药标准化政策显示出顶层设计对中药的重视。Q2业绩有望在低基数下加速反转,当前中药板块估值性价比凸显,仅占医药板块的10%。   在当前环境下,推荐关注以下方向:   1.央国企改革中药:华润三九、江中药业、东阿阿胶、太极集团、达仁堂、康恩贝、昆药集团等。   2.好品种+有催化的中药。选择特色领域有品牌、后续有催化的公司。相关标的佐力药业、贵州三力、羚锐制药、寿仙谷、特一药业、桂林三金等。   3.中药创新药:预计未来迎来获批或者临床推进期,关注中药创新药机会,相关标的康缘药业、以岭药业、天士力、方盛制药、新天药业等。   风险提示:本次控制权转让事项推进具有不确定性;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8-05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股权转让方案出台,携手华润三九开启发展新篇章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股权转让方案出台,携手华润三九开启发展新篇章

    个股研报
      天士力(600535)   股权转让方案出台,携手华润三九开启发展新篇章,维持“买入”评级   2024年8月4日,公司公告其控股股东天士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以14.85元/股的价格,向华润三九合计转让其所持公司418,306,002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8%,转让价款合计约62.12亿元。此外,天士力集团承诺在转让给华润三九的股份登记日后,通过放弃其所持公司5%股份所对应的表决权等方式,使其控制的表决权比例不超过12.5008%。本次交易完成后,天士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由50.5008%降至17.5008%,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天士力集团变更为华润三九(持股28%),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中国华润。我们看好公司持续性创新研发带来的成长空间,以及未来华润三九和国新投资带来的全方位发展赋能,维持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预计为11.83、12.79、13.80亿元,EPS为0.79、0.86、0.92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7.8、16.4、15.2倍,维持“买入”评级。   战略契合目标一致,共同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华润三九与天士力均为中国医药行业的领先企业,双方的战略布局高度契合,均以中医药产业为发展主线,致力于中医药的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此次的战略合作,将有助于双方相互赋能,让公司的创新优势更加凸显,创新领导者地位更加稳固;并助力华润三九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助推华润三九成为中药产业领导者。双方将发挥中药产业链协同效应,更快实现补链强链,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   国资身影显露,助力资源优化配置   公司公告同时披露,天士力集团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以14.85元/股的价格,向国新投资转让所持有的74,697,501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转让价款合计约11.09亿元。中国国新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与华润三九深度合作,推动公司产业布局优化和科技创新,支持创新药发展。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股权变更进度不及预期,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8-05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创新药支持政策持续加码,利好全产业链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创新药支持政策持续加码,利好全产业链

    中药
      主要观点   国家药监局部署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改革试点工作   7月30日,国家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利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改革工作,审议通过《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方案》。会议指出,药物临床试验是创新药研发的关键环节,开展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是持续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提升临床试验质量和效率,促进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此次试点工作针对创新药临床试验限速的关键环节,探索建立提升药物临床试验质量和效率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实现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的审评审批,推动试点区域缩短药物临床试验启动用时的目标。试点工作将在临床试验配套管理和支持政策完善、创新药临床研发领域产业服务能力强的区域开展,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人申请纳入试点项目不受区域限制。试点方案对试点申请条件、工作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保障措施等进行了部署。   推出8方面37条政策举措,上海着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   7月30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副市长刘多介绍了《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明林、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胡鸿毅、市医保局副局长曹俊山、市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张清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生物医药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近年来,上海市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21年,上海市发布了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实施以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已有19款1类创新药和25款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首发引领”特征进一步凸显,在肿瘤、代谢、免疫、神经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全球首研新药、全国首发细胞治疗新药和国际一流医疗器械。产业能级加快跃升,2021年至2023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从7617亿元提升至9337亿元,制造业产值由1712亿元增长到1860亿元;今年上半年,制造业产值达到93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7亿元。与此同时,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医疗机器人、高端医疗影像等前沿新赛道,正在加快孕育发展新动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构建了“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链条加速体系,初步形成了技术、人才、资金、数据等全要素支撑能力。依托市级医院,布局建设了3000余张示范性研究型病床,打造了27家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72款“新优药械”产品进入医院使用,推出了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加快建立创新药械的多元支付机制。当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换挡提质期。此次聚焦产业痛点难点,回应企业迫切需求,主动谋划,出台了新一轮《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研发、临床、审评审批、应用推广、产业化落地、投融资、数据资源、国际化等关键环节,坚持全链条创新、全链条改革、全链条赋能,推出了8方面37条政策举措。   我们认为创新药支持政策从国家到地方不断加码,国家药监局开展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上海政府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都在从细节执行上回应《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这个顶层设计方案,围绕研发、临床、审评审批、应用推广、产业化落地、投融资、数据资源、国际化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链条支持。建议关注创新药全产业链,包括创新药企、CXO、科研服务、流通等各板块上市公司。   投资建议   创新药板块建议关注:艾力斯、康方生物、科伦博泰、迈威生物、和黄医药、康诺亚、智翔金泰、信达生物、亚盛医药、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等;   CXO板块建议关注:泰格医药、药明康德、诺泰生物、诺思格、成都先导、和元生物、博腾股份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页
    2024-08-0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