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2558)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收入逐季快速增长,经营利润持续改善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收入逐季快速增长,经营利润持续改善

    个股研报
      国际医学(000516)   收入逐季快速增长,经营利润持续改善,维持“买入”评级   4月27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实现营收29.21亿元(+81.78%,皆同比2020年),归母净利润-8.22亿元(2020年为0.45亿元);扣非净利润-7.51亿元(-15.85%);经营现金流净额4.56亿(2020年为0.41亿元),基本EPS-0.37元/股。2022Q1实现营收3.05亿(-51.78%,皆同比2021Q1),归母净利润-4.28亿(-134.01%);扣非净利润-4.14亿(-217.85%);经营现金流净额-2.06亿(-410.92%)。公司收入端保持高速增长,整体业绩符合我们的预期。考虑到中心医院和高新医院停诊3个月、疫情影响以及未来几年折旧压力较大等因素,我们下调2022-2023年盈利预测,新增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分别为-3.82(原为1.84)、2.53(原为3.84)、4.7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1.1/77.0/40.7倍,公司凭借医院平台延伸产业链,打开成长天花板,旗下医院病床使用率提升空间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收入逐季快速增长,剔除非经营因素呈现季度减亏趋势   2021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29.21亿元,超过了股权激励考核目标80%的增长。2021年分季度看,收入逐季增加,且同比实现了大幅增长,Q3-Q4由于疫情影响导致收入增速较之前稍缓。2022Q1由于高新医院、中心医院自1月13日至4月13日停诊,收入同比下降52%。2021年Q1-Q3剔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股权激励费用2方面因素后的净利润较2020年同期呈现减亏趋势,Q4亏损加大,我们预计与高新医院新增医疗服务大楼开诊导致折旧摊销费用增加有关。   发布五年发展战略规划(2022-2026),2026年力争实现百亿收入   公司2021年门急诊量180.98万人次(+36.10%),住院量12.26万人次(+64.24%),预计2021年底高新医院、中心医院皆基本实现满负荷运营。公司发布五年发展战略规划(2022-2026),提出在5年内实现万张医疗床位满负荷运行,百亿医疗服务年收入的发展目标,并探索建立专科连锁,拓展高附加值医疗市场。   风险提示:医保控费趋严,住院量爬坡速度不如预期。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2-04-30
  • 成本优势凸显,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成本优势凸显,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个股研报
      莱茵生物(002166)   事件:公司发布2022Q1季报,2022Q1实现营业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27.76%;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增长78.4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增长128.35%。   规模效应+技术改造持续夯实成本优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27.76%,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增长78.4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增长128.35%;盈利能力方面,22Q1公司毛利率为27.83%,同比提升2.85pct;净利率为14.16%,同比提升3.91pct,主要由于22Q1公司持续加强天然甜味剂、茶叶提取物等主要品种的市场拓展,并通过技术改造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成本管控,带动毛利率提升。2021年公司累计完成40多个工艺优化任务,有效提升生产线原料日处理量及回收率,降低损耗,实现降本增效。我们认为,公司主要产品天然甜味剂已与可口可乐、百事等众多国际知名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同时2018年与美国最大香精香料公司芬美意签订累计目标收入4亿美元的独家分销合同,战略绑定大客户;并且筹划非公开发行项目,预计新增甜叶菊提取物年产量4000吨,产能持续扩张,后续有望受益于规模效应显现,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美国多项医用大麻相关法案陆续通过国会审批,CBD提取物需求有望加速释放   政策方面,4月1日美国众议院第二次通过联邦医用大麻合法化法案(MOREAct);同时参议院联邦合法化法案《大麻管理与机会法案》(CAOA)预计将于8月底前提交,联邦层面医用大麻合法化进程加速;此前众议院和参议院又以绝对优势分别通过《医用大麻研究法案》以及《大麻二酚和大麻研究扩展法案》,鼓励FDA开发医用大麻衍生药物,标志着美国对于医用大麻药用价值的进一步肯定。公司于2019年正式布局工业大麻,截至2021Q3已累计投资8000万美元在美建设“工业大麻提取及应用工程建设项目”,预计该项目将于2022年上半年达成正式量产,为目前全球最大工业大麻提取工厂,已被印第安纳州政府列为示范项目,预计年处理原料5000吨,项目毛利率可达50%,全部投产后可为公司贡献收入约15亿元;同时目前已与一家全球工业大麻主流企业签订《受托加工意向协议》,后续预计还有更多订单意向。我们认为,随着美国工业大麻法规政策持续向好,未来公司有望复用其在植物提取领域打造的渠道、客户、品牌优势,快速打开CBD国际市场,享受行业快速增长红利。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受益于“减糖”大趋势,天然甜味剂业务进入高速增长期,同时美国工业大麻相关政策持续向好,CBD提取物需求有望加速释放,预计公司22-24年营收为17.45/25.74/36.38亿元,同比增长65.68%/47.53%/41.34%,净利润为2.10/3.51/5.50亿元,同比增长77.60%/67.09%/56.39%,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疫情风险;政策风险;工业大麻与中间型大麻、娱乐大麻与毒品严格区分,坚决反对娱乐大麻等合法化;我国目前从未批准工业大麻用于医用和食品添加。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4-30
  • 金赛药业收入表现优异,研发费用影响净利率

    金赛药业收入表现优异,研发费用影响净利率

    个股研报
      长春高新(000661)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 年一季报, Q1 实现收入 29.75 亿元(+30.40%),归母净利润 11.38 亿元(+30.1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1.23 亿元(+28.69%) 。整体业绩符合预期。   金赛药业收入表现优异, 新患入组数据预计表现良好。 子公司金赛药业 Q1 收入 26.48 亿元(+43.69%)、净利润 12.05 亿元(+37.31%),净利率同比略降 2.13pct 至 45.51%, 考虑到 21Q1 生长激素新患于销售恢复情况较好的前提下, 22Q1 仍实现 40%以上增速,预计新患入组数据良好; 净利率下滑预计主要是相关在研项目推进研发投入增多。广东省联采报价落地,公司仅参与粉针集采,核心剂型水针未纳入,预计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 长期关注长效水针占比提升以及成人适应症带来的市场扩容。   百克生物水痘疫苗接种受新冠疫情影响。 子公司百克生物 Q1 收入 1.38 亿元(-44.27%)、净利润 0.17 亿元(-68.76%) ,根据批签发数据预计 Q1 水痘减毒活疫苗约 108 万支,批签发约 175 万支(下滑约 30%) ,此外研发费用化支出也有所增加。 其他子公司方面, 华康药业 Q1 收入 1.70 亿元(+10.23%)、净利润 0.09 亿元(-21.55%);高新地产 Q1 收入 1.71 亿元(+503.38%)、净利润0.21亿元(+485.24%)。   毛利率稳中有升,净利率略有下滑。 Q1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92.25%(+2.19pct), 高毛利生长激素快速增长带动毛利率稳定向上。费用率方面 Q1 期间费用率合计为 44.98%,同比提升 3.84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提升 1.03/0.54/1.90/0.37pct,预计主要是销售活动增加和研发支出增多所致; 对应净利率下降 1.14pct至 38.50%。   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是国内生长激素龙头企业,疫苗业务独具特色并独立上市,是稀缺“消费升级”白马企业。 22 年生长激素新患入组预计保持稳定增长、百克鼻喷流感疫苗产销规模也将有望恢复增长、其他产品如金赛重组促卵泡素也将贡献稳定收入。 预计 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 51.48/65.29/79.94 亿元,对应当前 PE 为 12/9/7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生长激素集采招标降价风险,在研产品获批不及预期的风险,生长激素或疫苗竞争加剧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4-30
  • 疫情反复Q1业绩承压,门店持续扩张,川渝桂战略持续推进

    疫情反复Q1业绩承压,门店持续扩张,川渝桂战略持续推进

    个股研报
      健之佳(605266)   事件:2022年4月27日晚,公司公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52.35亿元(+17.21%),归母净利润3.01亿元(+19.66%)。其中Q4实现收入15.68亿元(+22.53%),归母净利润1.04亿元(+30.19%)。   同时,公司公布2022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14.5亿元(+24.28%),归母净利润0.29亿元(-54.64%)。   2021年全年及Q4业绩增长稳健,疫情反复和新店亏损拖累2022Q1业绩。2021Q4公司业绩表现亮眼,全年增长符合预期。2022Q1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55%,主要系公司新店、次新店占比达34.52%,因经营区域疫情反复导致次新门店培育周期变长,亏损加大,此外还有租赁准则变动带来财务费用上升。2021年公司实现毛利率35.8%,同比上升2.14pct,实现归母净利率5.72%,同比上升0.14pct。2022Q1公司实现毛利率33.49%,同比下降0.69pct,实现净利率1.96%,同比下降3.5pct。   分产品看,核心品种均实现稳健增长。2021年公司中西成药实现收入32.6亿元(+21%),毛利率29.8%(+1.1%),增长稳健,其中处方药实现收入15.3亿元(+21%),毛利率21.4%(+2.1%),非处方药实现收入17.3亿元(+21%),毛利率37.3%(+0.14%)。医疗器械实现收入5.3亿元(-8.9%),毛利率43.5%(+4.1%)。毛利率较高的中药、保健食品销售分别增长18.2%、18.6%。2022Q1中西成药实现收入9.51亿元(+29%),毛利率28.5%(+0.21%),快速增长,其中处方药实现收入4.34亿元(+24.6%),毛利率19.3%(-0.14%),非处方药实现收入5.17亿元(+32.9%),毛利率36.2%(+0.01%)。医疗器械实现收入1.5亿元(+16.5%),毛利率45%(+0.25%)。毛利率较高的中药、保健食品销售分别增长22.8%、26.2%。此外,公司大力发展线上业务,截至2022Q1,公司线上业务收入占比已从2020年的10.3%提升至20.34%。   门店持续扩张,云南县域市场持续渗透,川渝桂持续加大核心市场渗透率。截止2022年一季度,公司拥有门店3134家,同比增长47.14%,2022年Q1净新增90家,其中自建门店99家、关闭门店9家。2021年公司净增门店914家,其中自建门店597家、收购门店360()家、关闭门店43家。目前公司门店在云南的县域市场覆盖率已达到81%,同时,公司川渝桂市场持续加大核心市场渗透率,复制云南模式,2021年川渝桂门店559家,同比增长53.15%。   培育期及并购整合初期门店占比较高,静待店龄结构改善带来业绩高增长。截至2022年Q1,公司培育期、并购整合初期门店占比达46.01%,其中公司新店、次新店占比达34.52%,大部分均处于培养期。2021年收购门店360家,占比11.49%,其中78%门店于2021年下半年收购,多数处于增长缓慢的整合初期。随着培育期门店逐渐成熟,以及并购门店整合完成,公司整体业绩有望实现加速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3/4.19/5.3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1/9/7倍。公司为云南区域性的连锁药店龙头,云南县域渗透率持续提升,积极向广西、四川、重庆拓展,规模效应逐步体现,经营效率持续改善,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风险;整合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4-30
  • 疫情因素22年Q1业绩受损,公司核心价值不变

    疫情因素22年Q1业绩受损,公司核心价值不变

    个股研报
      润达医疗(603108)   2022年Q1公司实现营收21.69亿元,同比增长7.34%,归母净利润4132.59万元,同比降低53.96%。扣非归母净利润3716.58万元,同比下降56.3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4亿元,同比下降64.86%。   支撑评级的要点   疫情因素业绩受损,公司核心价值并未受影响。公司集约化/区域检验中心等服务业务及工业板块业务协同发展,作为国内院内医学实验室综合服务领军者,医保控费环境下公司价值凸显。22年一季度3月份以来上海、东北疫情严重,尤其上海区域严格遵照并执行国家动态清零方针政策,采取全域静态管理措施,医院终端就诊活动大幅下降,院内常规检测需求大幅下滑。考虑公司华东地区(尤其上海地区)业务占比大,短期公司业绩受损,但核心价值不变。   服务端客户稳步拓展,ICL业务值得关注。目前公司已向40余家区域检验中心提供集约化模式解决方案,集约化及区域检验中心客户突破391家(2020年378家);作为公司集约化业务及区域检验中心业务的补充,2021年第三方实验室业务因新冠检测业务带来业绩增量,随着2022年疫情持续,核酸检测业务依然存在。   工业板块21年有突破,22年持续看好工业板块和服务板块的协同发展。工业板块包括IVD产品研发生产业务和数字化检验信息系统业务,2021年公司在临床质谱仪、数字化检验信息系统等产品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ARP-6465MD三重四极杆临床质谱仪、新一代糖化血红蛋白仪MQ-8000、润达慧检-人工智能解读检验报告系统陆续推出。公司自主品牌业务销售渠道的拓展及现有集约化和区检业务的协同作用带动了工业板块的业务收入增长。2022年依然值得期待。   估值   考虑公司业务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我们下调盈利预期,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00/4.94/5.78亿元(原预计2022-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5.79/6.43亿元),给予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应收账款收回风险、终端客户开发不及预期风险、工业板块新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业务整合不确定性风险、行业政策风险、新冠疫情不确定性风险等。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4-30
  • 一季报业绩靓丽,公司经营持续向好

    一季报业绩靓丽,公司经营持续向好

    个股研报
      阳光诺和(688621)   事件   4月28日,阳光诺和发布2022年一季报公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54%;归母净利润3340万元,同比增长63%;扣非后归母净利3118万元,同比增长55%,业绩超预期。   简评   2022Q1业绩靓丽,研发投入不断加大。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54%;归母净利润3340万元,同比增长63%;扣非后归母净利3118万元,同比增长55%,业绩整体表现靓丽。此外,公司不断加码研发并加强多种技术能力平台建设,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加大对自主立项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特色仿制药的投入,研发支出实现1679万元,同比增长73.91%,占营收的比例为11%。   新签及在手订单丰富,人才队伍不断扩充。国内医药研发外包行业高景气度,公司不断提升研发及市场开拓能力,进一步打造临床前及临床一体化服务平台。我们预计2022年公司继续新签订单高速增长态势,2021年新签订单为9.29亿元,同比增长76.42%,累计存量订单为15.68亿元,饱满的订单保证了未来业绩的高速增长。   分成类收入逐步爬坡,公司整体经营持续向好。我们预计2022年开始,公司的自主研发板块会逐渐开始有重点产品销售分成爬坡,2023年开始会有较为显著的分成类收入,为毛利率、净利率和ROE带来的显著改善和提升。整体来看,公司经营层面持续向好,展现出新业务拓展加速、分成类收入加速的良好经营态势。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50/2.13/3.08亿元(2024年上调6.94%),对应PE分别为49/35/24,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解禁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监管风险、IP保护风险、投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安全生产和环保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4-30
  • 短期业绩承压不改初心,坚定全年目标持续前行

    短期业绩承压不改初心,坚定全年目标持续前行

    个股研报
      新天药业(002873)   事件   2022年4月28日,公司披露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16.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87.93万元,同比增长21.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2,972.75万元,同比增长19.55%。基本每股收益为0.1868元/股。   事件点评   “二三四研发格局形成”,打造创新中药研发管线   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逐渐形成“二三四”研发格局:“二”是研发布局于上海、贵阳两地、“三”是分别建立了上海海天医药、上海硕方医药、贵阳新天药业三大研发基地、“四”是系统的构建了上海中药新药创新研究中心、上海硕方医药、贵阳技术中心、上海产品医学研究部等四大研发模块。公司已完成和正在研发的产品/项目包括:(1)龙芩盆腔舒颗粒、术愈通颗粒、苦莪洁阴胶囊等三个品种已完成III期临床研究,将结合实际情况陆续提出上市许可申请;(2)正在开展涉及妇科、儿科、老年科、呼吸科的中药经典名方的研究,拟在相关部门发布相应方剂关键信息后,陆续提出上市许可申请;(3)持续开展公司重点品种坤泰胶囊、宁泌泰胶囊、苦参凝胶、夏枯草口服液的临床医学研究,对相关产品进行二次开发。   产品品牌优势初步体现,业绩三年倍增计划稳步进行   公司拥有药品生产批件32个,其中国家医保目录品种10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1个、非处方药(OTC)品种12个、独家品种12个,其中坤泰胶囊、宁泌泰胶囊、苦参凝胶等多个主打品种已经实现单品过亿的市场规模,主要妇科产品在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的市场份额均实现持续提升,品牌建设方面蓄力发展。2022年,公司已经制定了更为细致深入的业绩增长战略部署与行动计划,在相较2021年业务增长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大临床销售的“广度、深度、精细度”,持续增加等级医院和基层市场的产品覆盖率,加大学术推广力度,提升单个医院产出,努力实现“三年倍增计划”的第二个年度业绩目标,力争超额完成2022年度目标任务。   临床营销成效显著,OTC市场持续覆盖   临床销售是公司重点营销渠道,公司实施了一系列营销机构与体系改革,在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推动下,全面实施职责、任务与激励政策相结合的考核机制,促进渠道开拓能力、强化终端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提升单人、单院及单店产出;结合当前覆盖的医院市场,基于现有产品集群,迭代加强妇科线、男科线等领域的产品推广;此外,公司还专门成立了特殊品种营销团队,进一步持续探索二线品种的推广工作。通过以上多措并举,在业务增长计划的落实层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OTC市场布局从2018年开启,在不到4年的时间,截止2021年底,公司OTC市场已经覆盖全国30个省市的药店数量达90000余家,较2020年增长12%;覆盖近800家大中主流药品连锁公司并不断强化了双方的合作关系。药品门店单产较2020年增长26.4%。公司还将加大互联网渠道的销售投入力度,加快媒体渠道建设与运营,特别是新媒体建设,将公司产品宣传通过媒体渠道发放与传播,精准触达消费者,全面助力品牌建设。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3.22/16.90/20.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3%/27.8%/24.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1.87/2.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7%/37.7%/30.3%,对应PE为15.91/11.55/8.87X。考虑到公司产品结构稳定、竞争格局好、研发管线丰富、OTC渠道的不断渗透以及保障三年业绩倍增的股权激励计划,我们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风险;产品研发风险;药品销售不确定性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4-29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Q1业绩符合预期,收入、利润增速有望逐步提升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Q1业绩符合预期,收入、利润增速有望逐步提升

    个股研报
      新天药业(002873)   疫情短期影响增速,盈利能力稳中有升,维持“买入”评级   2022年4月28日,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16.10%;实现归母净利润3,087.93万元,同比增长21.7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972.75万元,同比增长19.5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69.57万元,同比减少77.96%。公司收入、利润增速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1.70、2.1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0、1.02、1.27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6.2、12.7、10.2倍,维持“买入”评级。   股权激励计划设定3年营收倍增目标坚定发展决心,募投项目稳步推进   股权激励计划为三年营收倍增提供动力支持与举措保障。2021年公司推行股权激励计划,面向60名管理及技术骨干员工,授予共计317万股限制性激励股权,为三年营收倍增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与举措保障:市场营销方面,持续优化市场团队人员结构,坚持“以临床疗效拉动OTC渠道市场”,不断提高连锁药店产品覆盖率;产品研发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大产品研发的人才与资金投入。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建成投运促进研发与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中药配方颗粒建设”项目以及“凝胶剂及合剂生产线建设”仍在有序推进中,预计2023年实现投运,有望进一步助力公司产能提升以及产品线扩充。   在研管线充足,大力拓展OTC渠道,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公司积极开展现有品种的新适应症,已上市品种再评价选择临床疗效最好的药物进行对比试验,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研发储备方面,公司拥有龙岑盆腔舒颗粒、苦莪洁阴凝胶、术愈通颗粒3个中药新药产品且已完成临床三期试验;进入临床研究的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共有445个,完成国标备案60个,有34个在申报进程中;且经典名方产品的研发也已初见成效,有望成为公司新的营收及利润增长点。   风险提示:药品研发失败,渠道推广不及预期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2-04-29
  • 2022Q1扣非净利11.36亿元,同比增长193.39%,持续拓展合成生物学领域新应用

    2022Q1扣非净利11.36亿元,同比增长193.39%,持续拓展合成生物学领域新应用

    个股研报
      梅花生物(600873)   2022Q1扣非净利11.36亿元,同比增长193.39%。公司公告,一季度实现营收67.12亿元,同比增长26.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9亿元,同比增长183.71%;扣非净利润11.36亿元,同比增长193.39%;基本每股收益0.37元(上年同期为0.13元);毛利率达26.24%,同比提高9.77个百分点。   氨基酸行业格局向好,量价齐升驱动业绩高增。分板块来看,1)动物营养氨基酸产品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35.65%,增长原因为公司子公司吉林梅花30万吨赖氨酸产能释放,赖氨酸量价齐增、苏氨酸以及其他饲料产品价格上涨所致;2)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22.39%,增长原因主要为主产品味精、食品级黄原胶以及呈味核苷酸二钠等产品价格上涨所致。根据卓创资讯数据,截至2021年4月28日,味精价格为10150元/吨,同比上涨14.04%,味精玉米价差为969元/吨,同比上涨3.73%;赖氨酸价格为13000元/吨,同比上涨17.65%,赖氨酸玉米价差为4672元/吨,同比上涨40.63%;苏氨酸价格为12350元/吨,同比下降10.83%,苏氨酸玉米价差为4022元/吨,同比下降30.32%;黄原胶价格为36250元/吨,同比上涨64.77%,价差为25819元/吨,同比上涨86.96%;I+G价格为132000元/吨,同比上涨59.04%,价差为112550元/吨,同比上涨76.83%。   公司未来将合计注销4723万股:(1)2021年11月8日,公司审议通过《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议案》,截至2022年4月28日,公司已累计回购股1716万股,支付总金额1.2亿元,公司决定对上述回购股份的用途予以修订,将回购用途由用于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修订为全部用于注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2)2020年10月28日,公司审议通过《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议案》,截至2021年9月28日收盘,公司完成回购计划,实际回收股份3422万股。415万股已用于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三分之一即1141万股用于减少注册资本。另根据公司2022年3月11日公告,剩余1866万股亦将注销用于注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产品布局持续优化,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吉林白城三期30万吨赖氨酸及其配套项目于2021年3月正式破土开工,11月正式投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赖氨酸产能达百万吨级,成为全球最大的氨基酸生产企业,在行业内的规模优势愈发凸显。2022年公司将继续推进通辽原料氨项目、吉林黄原胶项目、通辽淀粉糖等重大项目的建设,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继续优化产品布局,提高产业链的一体化程度,持续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深耕合成生物技术多年,持续拓展应用新领域。公司自主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重设计系列氨基酸菌种达十余年,与国内外多所一流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密切联系,共同进行合成生物学高性能菌种开发工作,大幅提升了谷氨酸、赖氨酸及苏氨酸等产品的生产转化率,改进了产品性能。2021年,公司维生素VB2技改项目顺利投产,VB2是发酵法生产的为数不多的维生素之一,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饲料等。未来,公司还将在氨基酸生产底盘大肠杆菌与谷氨酸棒杆菌合成生物学技术上持续投入,对氨基酸等多品类生产细胞工厂设计优化,对所使用的基因编辑工具升级等,并已将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扩展到芽胞杆菌等更具挑战性的工业微生物,能从头设计与高效构建多糖与苷类产品如腺苷、鸟苷与肌苷的新一代生产菌株,进一步将覆盖到其他医药中间体、功能食品、功能糖等合成生物学应用新领域。   盈利预测与估值:受益行业竞争格局改善,公司主营产品量价齐升带动业绩提升,我们上调对公司的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33(上调21.06%)、39.61(+13.16)、46.57亿元(+13.58%),对应EPS分别为1.11元、1.28元、1.50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同时考虑到公司持续拓展合成生物学领域新应用,产品布局不断优化,未来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给予公司一定的估值溢价。我们给予公司22年14倍PE,对应目标价15.51元(上期目标价13.00元,基于22年14.2倍PE,上调19.33%),维持“优于大市”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在建产能进度不及预期。
    海通国际
    13页
    2022-04-29
  • 各产品线重回快速增长通道,今年一季度业绩超预期

    各产品线重回快速增长通道,今年一季度业绩超预期

    个股研报
      基蛋生物(603387)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4.02亿元,同比增长24.78%;归母净利润3.99亿元,同比增长30.9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68亿元,同比增长49.35%。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71亿元,同比增长106.80%;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增长249.0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20亿元,同比增长245.95%。   事件点评:   各产品线营收快速增长,仪器装机稳步推进。2021年公司体外诊断业务实现收入10.70亿元,同比增长66.76%,其中试剂收入9.84亿元,同比增长64.52%,仪器收入0.86亿元,同比增长97.44%,主要系公司自产产品销售增长及仪器新装机增长所致。公司自产产品涵盖POCT、生免、血凝及新冠检测试剂等,从产品线看,2021年POCT产品线实现营业收入9.23亿元,同比增长62.22%,POCT类仪器装机超3500台,其中明星产品Getein1600装机超1100台、自上市以来累计装机超过6000台;生免条线实现营业收入9586.07万元,同比增长76.49%,生免检测和化学发光仪器共装机500余台;血凝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42.14万元,同比增长107.29%。检测业务、其他代理业务实现收入分别为0.55亿元、2.73亿元,分别同比下滑2.3%、35.26%。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新产品陆续推向市场。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1.87亿元,同比增长38.35%,占营业收入比重13.34%。Metis600急诊血球流水线、MAGICL6000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Getein208便携式生化免疫分析仪等新品被陆续推向市场,其中Metis600急诊血球流水线是首个五分类血球+全自动POCT联机检测产品,应用场景广泛,可解决门诊人群常规项目的检验,更能满足急诊心肺五项的及时检验和急诊的时间要求等。新产品的快速推广装机将进一步带动试剂业务的放量增长。同时,2021年公司在新增试剂方面也取得不错成绩,新增国内产品注册证/备案证30个,其中POCT领域方面新增产品注册证11个,化学发光领域方面新增产品注册证15个,分子诊断领域方面新增产品备案证3个,质控品领域方面新增产品注册证1个。   积极推动动物诊断业务的战略布局。2021年12月2日公司成立江苏基蛋动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动物诊疗、兽药生产、兽药经营、检验检测服务等,正式布局进入动物诊断行业。目前公司动物诊断业务包含血液分析、干式生化、胶体金、免疫荧光、分子诊断五大技术平台,将依托现有研发生产系统,立足宠物医疗市场的现状和需求,不断推动我国宠物诊断领域快速健康的发展。   拟认购巨星医疗不少于30%股份,强化自有渠道建设。今年4月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以支付现金方式认购巨星医疗新增发行的股份,认购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巨星医疗经增发新股后总股份的不少于30%,成为其控股股东。巨星医疗为中国最大体外诊断产品经销商及服务供应商之一,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罗氏诊断医疗体外诊断产品在中国最大的经销商之一,在中国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网络,医院覆盖范围广泛,拥有完善的各级医疗机构的经销平台和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若公司完成本次认购,可与巨星医疗现有经销与营销平台形成协同互补,将有效丰富公司医疗机构资源,加强高等级医院渗透,进一步强化公司自有渠道建设,推动国内外市场拓展,保障自产产品的销售,为公司在IVD领域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延伸战略布局,更好地促进公司未来的发展。   2022年一季度业绩超预期。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71亿元,同比增长106.80%;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增长249.0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20亿元,同比增长245.95%,主要系海外业务增加,销售规模大幅增长(主要是新冠检测试剂)。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9/5.28/5.75亿元,EPS分别为1.70/1.45/1.58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0/12/11倍。考虑公司作为国内POCT领先企业,积极布局生免、血球等其他技术领域、大检验布局初现雏形,2021年业绩重回上升通道,仪器装机进展顺利进一步带动试剂销售放量,国内外业务拓展顺利,我们维持其“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需求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医改等国家政策不确定,订单执行不及预期。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5页
    2022-04-2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