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0)

  • 凯美纳、贝美纳医保放量,贝福替尼获批在望

    凯美纳、贝美纳医保放量,贝福替尼获批在望

    个股研报
      贝达药业(300558)   业绩简评   2023年4月23日,公司公布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23.77亿元,同比增长5.82%;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下降62.04%。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   凯美纳、贝美纳销量稳定增长,贝福替尼上市申请获受理,肺癌产品管线丰富在即。(1)受疫情和医保降价影响,营收较2021年增长5.82%。分季度来看,Q1/Q2/Q3/Q4单季度营收分别为5.84/6.69/4.09/7.14亿元;Q4销售恢复强势,环比增加74.57%。(2)利润端,总体毛利率为88.7%,较21年下降3.5个百分点;研发费用(+24%)维持高位,管理费用(+39%)因股权激励、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增加,财务费用(+14358%)因计提回购国新国同股权相关利息支出,费用大幅增加,归母净利润出现62%的下滑。(3)凯美纳销量同比增长29.54%,贝美纳销量同比增加684.32%,产品纳入医保后放量显著。凯美纳针对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二线以及术后辅助适应症都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产品销量的快速增加弥补了仿制药加入竞争以及降价带来的不利影响。贝美纳是二代ALK抑制剂,继针对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二线治疗之后,一线适应症已于2023年初被纳入医保目录,今年有望加速渗透。贝安汀是安维汀的生物类似物,借助公司在肿瘤领域的渠道深耕,在与众多安维汀生物类似物的竞争中,有望取得一定的市占份额。(3)第三代EFGR抑制剂贝福替尼的非小细胞肺癌一线、二线适应症上市申请正处于审批当中,待获批之后,公司以埃克替尼销售主导业绩的销售格局将进一步改变,进一步摆脱对单一品种的依赖。   研发成果兑现在即,合作引进丰富产品组合。公司研发投入持续高增,2022年研发投入9.77亿元,占比营收41.12%。目前,贝福替尼、伏罗尼布上市申请审批中,公司有约40余项研发项目推进。公司引进优质项目,已与Agenus、Merus、益方生物、天广实等达成合作,引进EGFR/c-Met双抗、MerTK和FLT3双重抑制剂等多款新药,丰富公司现有研发管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考虑到未来产品管线的丰富,我们预计2023/24/25年营收28.13/37.17/54.17亿元,同比增长18.4%/32.1%/45.7%;归母净利润2.97/3.9/5.22亿元,同比增加104%/32%/34%。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及商业化不达预期、监管政策变动对行业增速影响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5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分子砌块基本盘稳定,收入稳健,利润短期承压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分子砌块基本盘稳定,收入稳健,利润短期承压

    个股研报
      药石科技(300725)   营收增长稳健,服务客户数量快速增加   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与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年实现营收15.95亿元,同比增长32.71%;归母净利润3.14亿元,同比下滑35.42%;扣非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14.15%。2023Q1实现营收3.83亿元,同比增长14.24%;归母净利润0.58亿元,同比下滑18.47%;扣非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下滑36.11%。营收增长稳健,利润端受限于产能投放、研发费用及可转债利息支出,短期承压。2022年活跃客户达684家,新增客户达312家,2023Q1在手订单同比增长33%,收入有望保持稳健增长。考虑费用端增加,我们下调2023-2024并新增2025年预测,预计2023-2025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3.88/5.40/7.18亿元(原预计4.69/6.63亿元),EPS为1.94/2.70/3.60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6.4/26.2/19.7倍,考虑公司在手订单增长稳健及估值处于低位,维持“买入”评级。   分子砌块业务快速增长,公司基本盘稳定   2022年公司分子砌块业务实现营收3.53亿元,同比增长39.66%。公司专注于分子砌块的研发与创新,累计设计超过20万个分子砌块,自主合成4万个化合物;2022年设计分子超过2万种,覆盖热门靶点与各类特色基团。2022年规模以上的分子砌块营收3.93亿,同比增长32.25%,分子砌块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在全球竞争中都保持优势地位,增长稳健,公司基本盘稳定。   CDMO商业化项目、产能陆续兑现   2022年CDMO业务营收12.33亿元,同比增长30.21%,管线持续推进,2022年临床前至临床II期项目1750个,临床III期至商业化项目60个。按项目阶段看,CDMO收入中PPQ以及商业化阶段项目收入3.52亿元,同比增长56.44%,商业化项目开始兑现。公司合规产能陆续释放,浙江晖石501车间与502车间陆续投产,山东药石口服固体制剂车间已通过药监部门审核,美国药石WestChester研发中心已投入使用,不断释放的新产能将支持公司CDMO业务的长远发展。   风险提示:CDMO产能爬坡不及预期,大客户订单波动的风险。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5
  • 业绩增长符合预期,看好龙头药店加速扩张

    业绩增长符合预期,看好龙头药店加速扩张

    个股研报
      一心堂(002727)   事件:   4月21日,一心堂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32亿元(yoy+19.50%),归母净利润10.1亿元(yoy+9.59%),扣非归母净利润9.89亿元(yoy+10.05%)。2023Q1实现营业收入44.36亿元(yoy+11.02%),归母净利润2.39亿元(yoy+33.49%),扣非归母净利润2.41亿元(yoy+46.83%)。   点评   业绩增长符合预期,西南龙头持续深耕细作   分业务看,2022年公司零售业务实现收入138.04亿元(yoy+11.77%),批发业务实现收入33.20亿元(yoy+72.52%)。公司深耕细作坚持核心区域门店高密度布局,形成城乡一体化的门店网络布局结构。公司品牌自上而下的下沉式渗透发展,各行政区域门店规模保持均衡发展势头,重点关注川渝市场竞争力提升,不断优化市场占有率。截止至2023Q1,公司合计拥有直营门店9344家,其中云南省门店5253家,川渝门店数量达1685家。   差异化布局中药产业链,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分产品看,2022年公司中西成药实现收入129.88亿元(yoy+23.80%),医疗器械及计生、消毒用品实现收入14.02亿元(yoy+15.96%),中药实现收入13.08亿元(yoy-3.76%)。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资源,公司全力加强中药产业链布局,已初步完成建立种苗培育、加工、中药批发、医疗机构药材供应、中药零售销售业务等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布局及差异化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及费用。   医改政策不断深化,看好龙头药店专业化优势   2023Q1,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强调:积极支持定点零售药店开通门诊统筹服务,更好的为参保人员提供门诊统筹用药保障。公司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继续向专业化、多元化等方向持续发展,截止2022年底,取得各类“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的药店达8454家,占公司门店总数的91.83%,较上年同期增长5个百分点,有望进一步带来客流提升及门店经营改善。   盈利预测与估值   2022年公司受疫情影响业绩略有承压,2023-2024年营业收入预测由201.44/237.47亿元下调至200.51/236.69亿元,2025年收入预测为282.29亿元;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12.51/15.32亿元下调至11.92/14.24亿元,2025年净利润预测为16.96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门店拓展不及预期风险,政策变动风险,药品安全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4-25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新冠关注再起,复苏进入验证关键期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新冠关注再起,复苏进入验证关键期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本周观点:   新冠关注再起,复苏主线进入数据验证关键期。本周沪深300下跌1.45%,医药生物行业下跌4.16%,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26位,子板块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化学制药、中药均下跌,跌幅分别为7.98%、4.40%、3.89%、3.62%、3.20%、1.84%。美国限制对华关键领域投资、第二轮新冠感染高峰可能到来等预期引发市场悲观情绪,医药回调较多,尤其前期涨幅较好的医疗服务、生物制品等回调明显,但Q1业绩超预期个股、新冠概念股等涨幅明显,如莎普爱思(本周五涨跌幅+10.03%,下同)、华润双鹤(+10.00%)、众生药业(+6.78%)、舒泰神(+6.74%),部分新冠疫苗相关个股周五也有所表现。进入到4月末,随着一季度经济数据和一季报密集披露,市场更为关注Q2的基本面展望与市场演绎,复苏的数据验证尤为关键,我们认为复苏趋势较为确定,Q2在低基数与复苏趋势下,企业经营预计会取得更好增速,建议重点关注环同比大幅改善相关公司。   我们持续强调:进入4月,可以对医药板块更为乐观。一方面医药调整回到12月的底部区间,行情分化已经演绎到较为极致的局面。其次进入业绩期,医药板块作为业绩持续稳健的行业,关注度有望提升。我们看好:1)医药板块的修复:重点看好困境反转、业绩催化。2023年我们整体看好困境反转类的公司,且具备未来2-3年的持续成长性,主要包括中药、创新药、仿制药、部分器械等。同时积极把握Q1业绩有望亮眼的个股。2)强势板块的持续:主要集中在中药、AI两个方向。我们认为中药是医药Q1业绩最好的板块之一,在业绩期有望进一步催化板块上涨。而AI作为目前市场重要的主线方向,可能持续催化医药中与AI相关的板块与个股。   新冠新变异株引起重视,关注疫情走向。截至4月18日,全球至少有33个国家或地区报告了XBB.1.16变异株3647条(例),主要来自印度(63.4%)、美国(10.9%)和新加坡(6.9%)。3月以来印度报告的序列中XBB.1.16占比增长迅速,目前已成为印度主要流行株。美国目前流行的变异株中仍以XBB.1.5为主,但XBB.1.16和XBB.1.9.1近期占比均上升。由于亚洲部分国家流行XBB.1.16,我国近期输入病例中XBB.1.16的占比增加。我国本土病例中XBB.1.16仍维持极低水平,未形成传播优势。印度和部分国际媒体报道,XBB.1.16可引起儿童眼睛发痒、发红(结膜炎),出现“粘眼”,非脓液。随着第二轮新冠感染高峰可能到来的预期不断加强,建议从检测、预防、治疗等角度切入布局新冠产业链机会,新冠检测如九安医疗、安旭生物、热景生物、东方生物、硕世生物等,新冠疫苗如石药集团、神州细胞、康希诺、万泰生物、丽珠集团、三叶草生物、沃森生物等,新冠药物及对症药如复星医药、君实生物、先声药业、开拓药业、云顶新耀及莎普爱思、华润双鹤等。   重点推荐个股表现:4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爱尔眼科、同仁堂、华润三九、康龙化成、海吉亚医疗、健友股份、普洛药业、百克生物、迪安诊断、仙琚制药、九强生物、联邦制药、奥翔药业、百诚医药、诺泰生物。本月平均上涨2.17%,跑赢医药行业3.15%;本周平均下跌2.80%,跑输医药行业3.57%。   一周市场动态:对2023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0.87%,同期沪深300收益率4.16%,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收益率3.28%。本周沪深300下跌1.45%,医药生物行业下跌4.16%,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26位,子板块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化学制药、中药均下跌,跌幅分别为7.98%、4.40%、3.89%、3.62%、3.20%、1.84%。以2023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4.6倍PE,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大约为16.3倍PE,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50.5%。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5.0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6.3倍PE),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27%。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3-04-25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盈利能力稳定提升,战略转型持续赋能长期增长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盈利能力稳定提升,战略转型持续赋能长期增长

    个股研报
      九州通(600998)   2023Q1业绩加速增长,净利率呈提升态势,维持“买入”评级   4月24日,公司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收1404.24亿元(+14.72%);归母净利润20.85亿元(-14.84%),主要是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信用减值损失3.56亿元以及资产减值损失0.61亿元,剔除该影响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约2.2%;扣非净利润17.34亿元(+23.56%)。2023Q1实现收入420.93亿元(+19.75%);实现归母净利润5.61亿元(+24.06%);实现扣非净利润5.73亿元(+20.10%)。从盈利能力来看,2023Q1公司净利率为1.42(+0.06pct),较疫情前2019Q1提升0.16pct,公司转型逐渐步入收获期。考虑到2022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我们下调2023-2024年并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09(原30.94)、27.90(原36.38)、32.5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5/10.8/9.3倍,公司转型成效逐步显现,数字化赋能下提升业务天花板,REITs项目启动开启新的战略转型,维持“买入”评级。   持续推进全品类经营、全渠道覆盖、全场景服务,“万店联盟”持续推进   在全品类经营上,公司品规增长至58.9万个。在全渠道覆盖上,公司的B端客户规模增长至51.85万家,实现了终端渠道全覆盖。在全场景服务上,公司已由单一的传统医药分销业务模式拓展至数字化分销、总代品牌推广、新零售与加盟、电商B/C端业务及线上总代总销、“幂健康”互联网医疗等多场景业务模式。“万店联盟”计划取得突破,好药师直营和加盟门店数突破13,000家,将力争在2023年新增直营和加盟药店6,700家,2025年实现门店总数突破30,000家。   开启公司四大战略转型升级,有望走出新成长曲线   公司新三年(2023-2025年)战略规划,将全面向新零售、新产品、互联网医疗、不动产证券化(REITs)四大战略转型升级。2023年起公司将以拥有的约330多万平方米的医药物流仓储资产及配套设施为底层资产,分批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以盘活公司庞大的医药仓储物流资产及配套设施,重构公司轻资产运营商业模式,以提升公司资产运营能力,实现多元化收益。   风险提示:数字化转型落地不及预期;REITs基金运营不及预期。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5
  • 产品结构持续改善,看好CGM长期竞争力

    产品结构持续改善,看好CGM长期竞争力

    个股研报
      三诺生物(300298)   事件简评   4月24日,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度报告,实现收入6.58亿元(+6.15%),归母净利润0.68亿元(+3.63%),扣非归母净利润0.64亿元(+6.67%)。   经营分析   季节波动海外子公司经营承压,看好业绩稳步发展。2023年一季度,公司投资收益为-2136万元,主要由联营企业心诺健康全资子公司THI亏损所致。THI持续深耕美国血糖监测市场,旨在为公司未来收入的增长以及新产品的市场导入奠定基础,提升公司产品的全球影响力,公司经营存在季节波动性,2023年一季度业绩短期承压不改长期增长态势。   费用控制情况良好,产品结构改善看好长期发展。2023年一季度公司调整产品销售结构,毛利率为59.2%,同比上升1.64pct。在费用结构方面,销售费用率为27.1%,同比下降2.44pct;管理费用率为8.05%同比上升0.64pct。公司持续通过资源与人员的优化配置及精益化管理、精准化与平台化销售,加大管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GM产品成功获批,看好产品上市后逐步放量。2023年3月31日,公司自主研发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产品完成注册并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丰富了公司糖尿病监测产品线的品类,将进一步增强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和市场拓展能力。我们预计,公司CGM产品凭借其优异产品力,同时借助原有血糖仪市场及渠道积累,有望实现快速放量,带动公司业绩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公司血糖检测龙头企业,全品类产品有望持续放量。我们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1、5.82和7.04亿元,增速分别为12%、21和2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CGM推广不及预期风险、iPOCT放量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商誉和海外资产减值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5
  • 化工:国内BDO市场震荡上行,聚醚市场价格小幅探涨

    化工:国内BDO市场震荡上行,聚醚市场价格小幅探涨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当日行情回顾:本日,上证综合指数下跌0.78%,创业板指数下跌1.71%,沪深300下跌1.24%,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下跌1.08%,申万化工指数下跌0.91%。化工板块子行业涨跌幅:本日,化工板块涨跌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钾肥(0.83%)、印染化学品(0.43%)、复合肥(0.35%)、涤纶(0.19%)、轮胎(0.04%);化工板块涨跌幅后五的子行业分别为有机硅(-2.9%)、钛白粉(-2.79%)、其他化学原料(-2.03%)、纯碱(-1.98%)、橡胶制品(-1.77%)。   化工板块个股涨跌幅:本日,化工板块涨跌幅前十的公司分别为:艾艾精工(10.01%)、名臣健康(8.05%)、返利科技(7.27%)、红宝丽(5.84%)、瑞丰新材(4.49%)、润禾材料(3.96%)、金奥博(3.72%)、新洋丰(3.48%)、世名科技(3.13%)、斯迪克(2.86%)。化工板块涨跌幅后十的公司分别为:安纳达(-9.97%)、华特气体(-8.43%)、容大感光(-7.67%)、嘉澳环保(-6.77%)、延安必康(-5.02%)、天铁股份(-4.54%)、苏博特(-4.06%)、天赐材料(-3.97%)、贝泰妮(-3.97%)、金发科技(-3.96%)。   当日主要产品价格跟踪:本日,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幅前5的产品分别为:维生素B1(115元/千克,3.14%)、BDO(11050元/吨,1.61%)、软泡聚醚(10075元/吨,1.45%)、硬泡聚醚(10300元/吨,0.98%)、苯胺(11905元/吨,0.85%)。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幅后5的产品分别为:PTFE悬浮中粒(48000元/吨,-4%)、POM(13916.7元/吨,-3.58%)、草甘膦(30500元/吨,-3.17%)、磷酸(7470元/吨,-2.61%)、硫酸(213.8元/吨,-2.29%)。(资料来源:卓创资讯)   主要产品涨跌幅分析:(1)BDO:4月24日,国内BDO市场震荡上行,多套装置停车检修、降负或释放5月检修消息,供应端支撑偏强,供方现货惜售挺市,压制贸易市场操盘空间,主流报盘高端向上,然终端需求跟进一般,下游行业多入市观望,刚需小单采购为主,市场重心震荡上行但高价普遍性不高,供需双方商谈博弈;(2)聚醚:今日,国内聚醚市场价格小幅探涨,节前备货氛围持续较好,场内交投活跃。在产厂家出货顺畅,库存中等偏低,厂家持稳价挺市意愿,成本支撑强势。上周四开始下游观望环丙聚醚后市跌幅有限,集中节前小单刚需备货跟进,聚醚工厂新单签订短暂好转。然上周末开始新单签订转淡,当前聚醚厂家以交付前期订单为主,新单多谨慎刚需签订,市场需求一般。终端需求持续弱势,无明显利好支持,但顾及五一假期物流瘫痪,下游存节前备货刚需,下游积极刚需节前备货,然节前备货刚需有限;(3)PTFE:4月24日,聚全氟乙丙烯市场弱稳运行,价格大稳小动,企业按需生产。供应端,企业开工中低位,行业供应提升有限;需求端,线缆料市场价差较大,偏低端产品市场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价格窄幅阴跌为主,企业面临亏损压力;模压料供应相对紧张,需求面稳定。因厂家成本构成与生产品质不同,产品间价差较大;(4)POM:4月24日,POM市场价格跌幅较大,兖矿鲁化、开封龙宇POM装置5月份有检修计划,短线提振业者心态,贸易商小单按需补货,鉴于目前价格接近成本线,市场下行趋势将趋缓,终端用户谨慎观望心态,零星成交;(5)草甘膦:4月24日,草甘膦市场维持弱势,实时供应长时间低位,但需求持续疲软,终端库存高位,出口市场低迷,市场订单少量,供应商销售压力大,成交下移。(资料来源:百川盈孚)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04-25
  • 第一季度常规诊断服务加速恢复,经营性现金流增长良好

    第一季度常规诊断服务加速恢复,经营性现金流增长良好

    个股研报
      金域医学(603882)   事件: 2023 年 4 月 24 日晚, 公司发布 2022 年年度报告: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54.76 亿元,同比增长 29.58%;归母净利润 27.53 亿元,同比增长 24.02%;扣非净利润 27.05 亿元,同比增长 23.58%;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19.48 亿元,同比下降 6.71%。其中, 2022 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 32.68 亿元,同比下降 1.74%;归母净利润 3.04 亿元,同比下降 44.39%;扣非净利润 2.91 亿元,同比下降 46.11%;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6.18 亿元,同比下降 39.54%。   同日,公司发布 2023 年第一季度报告: 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18 亿元,同比下降 50.19%; 归母净利润 1.50 亿元,同比下降82.40%;扣非净利润 1.41 亿元,同比下降 83.20%;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2.20 亿元,同比增长 143.47%。   业务向高端层次发展的同时,有序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公司坚持聚焦医检主航道, 强化“顶天立地” 的业务格局, 2022年医学诊断服务收入同比增长 28.54%。   (1)盈利能力提升: 公司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子公司盈利能力, 2022 年 48 家医学实验室中的 40 家实现盈利,亏损实验室亏损额大幅减少。   (2)客户结构优化: 公司拥有 79 类检测技术, 全年新项目开发超过 600 项, 可提供超 3600 项检验项目, 其中感染、神免、血液三个疾病线市场份额全国领先; 三级医院客户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2.54pct 至 38.40%(常规业务) , 高端平台业务占比提升 1.62pct 至52.07%, 带动公司整体业务向高端层次发展。   (3)医疗资源下沉: 持续发展“合作共建”业务模式和推进孙公司建设,推动新签项目近百个,全年在运营项目近 740 个,有效助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   2022 年费用管控见成效,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2022 年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降低 4.16pct 至 43.13%,我们预计主要系新冠检测终端价格持续下降所致。 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2.26pct 至 9.76%, 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 1.00pct 至 6.43%, 研发费用率同比降低 0.25pct 至 4.09%, 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 0.17pct 至-0.08%, 费用管控见成效。 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1.42pct 至 18.37%。其中, 2022 年第四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 36.81%、11.64%、 7.33%、 5.37%、 -0.36%、 9.42%,分别变动-12.21pct、 -1.90pct、-1.23pct、 +0.68pct、 -0.43pct、 -9.14pct。   第一季度常规诊断服务加速恢复,信用减值损失影响净利润   2023 年度第一季度,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50.19%, 主要原因是受检验需求减少影响,公司医学诊断服务收入下降明显; 但同时,公司常规医学诊断服务收入正在加速恢复, 第一季度公司实现常规医学诊断服务收入 19.91 亿元,同比增长 19.52%。   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降低 8.39pct 至 37.92%;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 1.07pct 至 11.03%;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 0.01pct 至 6.54%;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 2.87pct 至 6.22%;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 0.11pct至-0.02%;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 14.75pct 至 6.64%。公司整体净利率下滑幅度较大,我们预计主要系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48 亿所致(去年同期为 5463.55 万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将大幅下降, 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6.12 亿/128.04 亿/154.54 亿,同比增速分别为-31%/21%/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76 亿/16.67 亿/21.56 亿, 同比增速分别为-54%/31%/29%; EPS 分别为 2.73 /3.57 /4.61,按照 2023 年 4 月 24日收盘价对应 2023 年 31 倍 PE。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应收账款管理风险, 监管政策变动风险, 市场竞争风险, 检验项目价格下降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4-25
  • 紫杉醇聚合物胶束获CSCO临床指南1级推荐

    紫杉醇聚合物胶束获CSCO临床指南1级推荐

    个股研报
      上海谊众(688091)   事件   2023年4月24日,公司发布公告,其核心产品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被列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3)》,联合铂类用于Ⅳ期无驱动基因、鳞癌及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Ⅰ级推荐1A类证据)。   点评   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相继纳入多个权威诊疗指南,进院销售提速在即。   2021年10月,公司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获批上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该产品是在传统紫杉醇的基础上运用纳米技术进行剂型创新,以2.2类创新药获批上市。相较于已上市的其他紫杉醇剂型,胶束具有较强的体内稳定性和肿瘤内药物释放的高敏感度、相对更好的安全性和临床使用便捷。   2022年6月,注射用紫杉醇胶束列入《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联合铂类被推荐用于非鳞状细胞癌驱动基因阴性患者的一线治疗(1类推荐证据)、以及鳞状细胞癌驱动基因阴性患者的一线治疗(1类推荐证据);2023年1月,注射用紫杉醇胶束列入《IV期原发性肺癌中国治疗指南(2023年版)》,联合铂类用于IV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化疗;2023年4月,注射用紫杉醇胶束被列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3)》,联合铂类用于Ⅳ期无驱动基因、鳞癌及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Ⅰ级推荐1A类证据)。   2022年,为该产品首个完整商业化年度;在未进医保、未被纳入CSCO临床指南推荐且有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公司实现全年销售2.35亿元,同比增长5687%。我们认为,随着胶束产品陆续进入专业学会诊疗指南推荐,产品影响力与进院销售获得较大提速将是大概率事件。   诸多适应症扩展推进中,更多胶束产品在研,管线蓄力丰富。根据公司年报披露,上述胶束产品已有II、III期临床试验20余项,涉及乳腺癌、肺癌、胰腺癌等多个癌种。同时,公司有针对胰腺肿瘤的靶向性PMC(靶向多肽偶联纳米胶束)等多项创新产品在研。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3/24/25年实现营收4.98/8.60/13.53亿元;预计2023/24/25年归母净利润3.04/5.57/8.95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单一产品依赖、商业化不达预期、大股东减持、公司所处药物递送系统创新领域技术快速更迭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5
  • 业绩稳健增长,出海持续推进

    业绩稳健增长,出海持续推进

    个股研报
      普利制药(300630)   业绩简评   2023年4月24日公司披露2022年报,2022年实现营收18.1亿元(+19.7%);实现归母净利润4.2亿元(+1.0%)。其中,4Q22实现营收4.4亿元(+17.1%)。   2023年4月24日公司披露2023年一季报,1Q23实现营收3.7亿元(+1.4%);实现归母净利润1.4亿元(-14.4%)。   经营分析   制剂研究与注册储备丰富,成果显著。截止2022年底,公司已取得专利技术89余项,其中发明专利75项,产品批准文号239个,包括境内化学药批文74个,欧美等境外制剂生产批件有108个,44个原料药生产批准及备案文号,8个药用辅料生产批准及备案文号。随着制剂上市有望推动公司中长期业绩发展。   出海相关品种不断取得突破,造影剂布局再上一程。在国际拓展上,公司已有针剂、固体25余个品种在欧美等多国获批上市,公司已初步形成了中国制造、全球销售的国际化格局。自2023年以来,公司的造影剂相关产品碘帕醇注射液以及轧布醇注射液已获得FDA上市许可,在造影剂领域取得较快进展。同时公司的注射用硫酸妥布霉素也获FDA批准,有望进一步加快公司的国际化进程。   在研品种储备丰富,创新药研发持续推进。目前公司在研品种共150余个,涉及首仿+挑战专利仿制药、改良型新药505b(2)和新实体化合物新药。创新药研发方面,结合BNCT技术和mRNA肿瘤疫苗的联合抗肿瘤治疗方案,相关早期研发项目计划23年下旬进入临床前阶段;抗肿瘤纳米药物和双模态造影剂计划23年提交中、美两个市场的临床申请。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3/5.70/6.55亿元,对应PE分别为20/18/1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仿制药研发风险、创新药研发风险、药品质量风险、汇率波动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其他监管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