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0)

  • 骨科器械财报总结及行业专题: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骨科器械财报总结及行业专题: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医疗器械
      骨科三大品类全部完成带量采购,2023年年内或将继续推进运动医学的全国集采。集采给骨科行业带来巨大影响,大浪淘沙下也给真正具有创新研发实力和高效规范运营管理能力的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后集采时代骨科企业加速转型,提升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多维度实力。产品和技术持续研发迭代的能力、对终端医院的服务能力和企业综合成本管控能力将成为骨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22年国内骨科板块业绩受到较大冲击。骨科板块在2019年前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以来营收和净利增速均放缓,2022年同时受到宏观环境和集采政策的双重扰动,导致板块整体业绩出现下滑。从2023年一季度看,骨科手术快速恢复,各家骨科龙头也在积极推进业务的调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线布局;销售模式趋于精细化和数字化,提升终端服务能力;生产经营管理效率不断改进提升;出海尚处于早期阶段,但已有所布局。   国际骨科市场广阔,大赛道孕育大公司。全球骨科市场规模超过550亿美金,关节置换为最大细分领域。近年来出现多项新的技术趋势:关节领域中非骨水泥型膝关节假体渗透率快速提升;国际龙头纷纷布局骨科机器人,机器人辅助手术持续拉动耗材销售;新材料应用不断丰富,3D打印技术如火如荼;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也逐步出现。在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市场中,国产龙头亦通过并购/战略合作/产品引进多种方式快速实现业务拓展。   投资建议:2022年各龙头企业积极调整梳理自身经营战略,扩充优质产能,优化销售模式,提升经营效率,加强研发投入。在后集采时代有望轻装上阵,助力临床治疗渗透率提升,加速进口替代。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看好:1)渗透率提升潜力大、进口替代空间广阔的关节赛道;2)平台化龙头公司;3)脊柱领域具备差异化创新能力和长期成长性的优质企业。维持买入春立医疗、爱康医疗,增持威高骨科,关注三友医疗、大博医疗。   风险提示:集采续约降价或降幅超预期,创新产品或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2页
    2023-06-16
  • 新华医疗深度报告:国改加速下的医疗器械老龙头

    新华医疗深度报告:国改加速下的医疗器械老龙头

  • 中药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国家基药目录更新在即 细看中药企业发展机遇

    中药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国家基药目录更新在即 细看中药企业发展机遇

    中药
      国内基本药物发展较早,21世纪开始加快实施和完善   早在1980年代,我国制定首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西药),前后进行调整和修订。2000年以来共有2009年、2012年和2018年三版基药目录。2009年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后,国家基药目录建设逐步加快并完善,基药目录在用药方向指导方面地位显著提升。   入选基药目录,迅速带动产品放量,推动公司迅速成长   26家上市公司拥有一种及以上独家品种(不含独家剂型)中成药入选2018年版基药目录。产品入选2018年版基药目录后,如佐力药业、康缘药业等核心产品销量迅速增长且保持增速,引领公司整体业务成长,表现亮眼。   新版基药目录更新在即,更多独家品种、儿童中成药有望入选基药目录   截至2018年版基药目录,已有268个中成药品种入选,2018年版新增75个中成药品种,独家品种占比64%,新版目录有望更多独家中成药入选。   在儿童用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新版基药目录单独设立儿童药目录,强调适应于儿童用药的重要性,而相较于其他种类药物,儿童中成药安全性更高,关注儿童中成药进入目录机遇。   投资建议   入选基药目录产品销售增量明显,建议关注相关重点公司的潜力品种入选新版基药目录情况。关注公司:贵州三力、康恩贝、达仁堂、佐力药业、一品红、太极集团、康缘药业。   风险提示   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药物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9页
    2023-06-15
  • 医药行业专题:医疗服务板块研究框架

    医药行业专题:医疗服务板块研究框架

    化学制药
      医疗服务长期存在供需缺口,政策鼓励社会办医。从需求端看,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共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4.2%,已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疾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步提高,未来医疗需求将持续扩大;从供给端看,我国医疗机构和医生供给存在缺口,此外,2021年三级医院仅占全国医院总数的9%,就诊人数高达22.3亿人次,占全国医院总就诊人数的57.5%,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政策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驱动力将长期存在。   医保收入占比判断业绩弹性,布局区域以及科研平台决定长期发展。从医保占比角度看,医保收入占比高的公司,多为基础医疗属性的综合性医院,DRG推行将从收入端对医保内疾病诊疗设限,而通过分析美国数据及试点医院数据,我们认为DRG下可提供优质医疗的综合性医院将脱颖而出,通过优化手术术式、提高医疗服务技术等实现床位周转率提升,实现降本增效;医保收入占比低的公司,多为消费医疗属性强的连锁专科医院,受医保控费趋势影响小,与可支配收入及未来收入预期有关,业绩弹性大;从供需角度看,人口密集且人口流入区、公立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竞争格局好,利于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医疗服务机构核心在于医生,医疗人才是医疗服务机构核心生产力,与高校合作打造科研平台,建设自己的人才梯队为行业发展驱动力。   连锁专科医院关注扩张计划及业务结构,综合性医院关注旗舰医院盈利能力。医疗服务板块按医保支付占比可分为消费性赛道(小于30%)和基础治疗赛道(大于30%),按扩张方式分可分为连锁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连锁专业医院收入规模根据诊疗人次*平均客单价测算,由于其业务聚焦于细分赛道,不同赛道业务差异大,分析时需根据赛道特性进行分析;综合医院收入规模根据床位数*单床产出*床位使用率/患者数*客单价*床位周转率测算,综合性医院诊疗项目较综合,以综合性医院为主的标的具备更多分析共性,由于综合医院建设投入成本高,盈亏平衡周期长,所以扩张难度大于连锁专科医院,所以在分析过程中,一般考虑旗舰医院盈利能力以及公司现有医院规模。    连锁专科医疗服务赛道:关注诊疗量/手术量、客单价   体检:2021年中国健康体检人次达5.5亿人次,同比增长27.9%,2014-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5.7%,非公体检带头的市场下沉趋势明显。关注扩张节奏及平均客单价。   辅助生殖:辅助生殖市场需求三大驱动因素:快速增长的不孕患者、渗透率和人均费用,沙利文预测2020-2025年辅助生殖市场规模将以每年14.5%的复合增速增长至854.3亿元。关注牌照、人才供给、技术。   中医诊疗:中医医院总收入2005-2021年CAGR为16.3%,市场持续扩容,其中民营中医医疗服务机构数量快速增长,占比提升至49.3%,更具增长潜力。关注中医医师资源及中药饮片价格政策。   口腔:我国民营口腔医疗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51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045亿元,CAGR达15.2%,市场集中度低,人工依赖度高。关注牙医人才供给及高客单项目放量进展。   眼科:根据沙利文预测,预计2024年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563.1亿元,2020-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2.8%,中国眼科医疗市场持续扩容确定性高。关注各眼科上市公司业务结构及业务布局。   综合性医院:关注旗舰医院盈利能力及现有医院规模   脑科:神经外科(脑科)治疗的疾病主要划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功能神经外科疾病、脑血管病及颅脑损伤等。   肿瘤治疗:肿瘤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疗、介入行放疗、化疗、靶向疗法及免疫疗法。   康复: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等。   综合医院:包含内科、外科等各科室。   投资建议:目前已覆盖标的中建议关注爱尔眼科、华厦眼科、通策医疗等。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医疗事故风险;市场竞争格局恶化风险;扩张不及预期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5页
    2023-06-15
  • 首次覆盖报告:过敏自免两翼齐飞,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首次覆盖报告:过敏自免两翼齐飞,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个股研报
      浩欧博(688656)   报告要点:   我国过敏检测和自免检测渗透率较低,未来成长空间广阔我国过敏检测市场从2017年的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8.3亿元,复合增速达到15%,增长相对较快。整体来看,中国有3亿以上过敏疾病患者,假设未来渗透率达到10%,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5亿元,过敏检测在我国处于刚起步阶段,检测率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潜在市场广阔。目前我国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数量达到5000万,假设渗透率达到20%,则预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亿元,2020年我国自免检测市场规模为15亿元,未来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过敏检测龙头,业绩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公司在国内过敏检测产品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检测产品覆盖69种IgE过敏原及80种食物特异性IgG过敏原。目前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截止2022年末,公司已经取得注册证进行销售、正在注册及立项研发阶段的过敏原合计94种,预计随着过敏原种类的增加,公司行业地位有望进一步巩固。同时,公司率先推出定量检测方法,优势显著,报告期内取得化学发光过敏原检测产品4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公司目前化学发光过敏原及自身免疫检测项目共计85项注册证,预计未来过敏检测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率先推出化学发光自免检测,加速进口取代可期   我国自免检测市场主要被海外公司占据,占比达到80%,未来进口取代空间较大。公司自免检测产品包括酶联免疫法(诺博克)、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纳博克)和间接免疫荧光法三大类,其中公司在化学发光技术平台相较进口厂家和传统方法学更有优势,纳米磁微粒全自动化学发光技术可以实现精确定量,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密度和绝对优势的检测效率及测试通量,操作简单,收入占比快速提升,进口替代动力十分充足,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公司是我国过敏和自免检测龙头企业,过敏检测行业领先,有望继续保快速增长,自免检测率先推出化学发光自免检测,加速进口取代可期。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0.93、1.11和1.34亿元,EPS为1.48、1.77和2.13元/股,对应PE分别为24、20和1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不及预期风险,产品降价风险,竞争格局恶化风险等。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3-06-15
  • 中国创新药研发冷链服务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创新药研发冷链服务市场研究报告

    化学制药
      生物药成全球药品支出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国创新药增长势头强劲   近年来,随着药物、治疗等技术的革新,生物药成为全球药品支出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全球新药研发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中国是目前全球第二大制药研发国。在政策和资本的支持下,我国创新药占比持续提升,以生物药为代表的创新药商业化进程加速,推动创新药市场快速发展。   生物制品占据生物医药冷链服务最大市场份额,创新药研发增长潜力巨大   新药研发及生物药销售的增长支撑了全球生物医药冷链服务的广阔市场空间。就中国市场而言,生物制品占据生物医药冷链服务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创新药研发冷链服务则具备巨大的增长潜力。生物医药冷链服务不同细分领域的运营模式、温控属性、服务属性、行业属性等各有不同。   政策端、需求端、供给端共同促进中国创新药研发冷链服务市场稳健发展   政策鼓励中国医药行业向研发驱动迈进,促进创新药研发冷链服务快速发展。中国创新药研发冷链服务市场整体稳健增长,其中跨境冷链服务、CAR-T研发冷链服务等细分领域增长潜力更大。创新药研发冷链服务涉及VIP、PCM等关键技术,具有服务经验、资金、技术、品牌建设等一系列市场进入壁垒,未来技术创新、临床供应链的全链路服务能力将成为创新药研发冷链服务商的主要发展方向。
    艾瑞股份
    44页
    2023-06-15
  • 医药:PD-1/PD-L1专题研究:国内外销售额持续增长,围手术期及联用ADC或将打开新空间

    医药:PD-1/PD-L1专题研究:国内外销售额持续增长,围手术期及联用ADC或将打开新空间

    化学制药
      全球重点PD-1/PD-L1产品销售额快速增长,其中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 K药)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全球销售额在2022年突破200亿美元。国内市场PD-1/PD-L1产品总销售额呈快速增长趋势。分产品来看,目前百济神州的替雷利朱单抗、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销售额领先。   目前,四大国产PD-1在中国已进入医保且获批适应症较多,百济神州的替雷利朱单抗和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获批适应症数量领先。进口PD-1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和BMS和纳武利尤单抗尚未进入医保,但获批适应症更加全面,并且已有围手术期适应症在中国获批上市。其它国产PD-1和国产/进口PD-L1产品目前获批适应症相对较少,且均未进入医保。   目前,进口PD-1/PD-L1已获批多项围手术期适应症,国产PD-1/PD-L1尚无围手术期适应症获批上市,但是多项围手术期适应症已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看好围手术期适应症获批后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进口PD-1/PD-L1已经开展多项联合ADC药物的临床试验,其中帕博利珠单抗在中国开展的联用ADC临床试验数量领先。国产PD-1/PD-L1也跟进联合ADC药物的临床试验,其中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布局的联用ADC药物临床试验数量领先。除已上市国产PD-1/PD-L1以外,国产未上市的PD-1/PD-L1也开始布局与ADC药物的联用。   2020年以来, PD-1/PD-L1联用ADC治疗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试验也逐步开展起来,并且呈现出试验越来越多、开展越来越快的趋势,或将成为PD-1/PD-L1未来新“战场”。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全球及国内PD-1/PD-L1产品销售放量,关注PD-1/PD-L1围手术期适应症及联用ADC药物的研发进展。   建议关注: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康方生物、先声药业、君实生物等。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审评要求变化风险,医保政策、准入政策变化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仿制药风险,集采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3-06-15
  • 医药行业专题研究:GLP-1药物蓬勃发展,产业链机遇全景梳理

    医药行业专题研究:GLP-1药物蓬勃发展,产业链机遇全景梳理

    医药商业
      摘要及投资建议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通过激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发挥肠促胰岛素的作用而产生降糖效果,是一类既能降血糖,又能降低体重的促胰岛素分泌药物,还在心血管保护作用中表现出优势。   GLP-1受体是治疗2型糖尿病及肥胖症最有效的靶点之一,GLP-1受体激动剂处在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的二联治疗的行列中,度拉糖肽和司美格鲁肽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两种GLP-1受体激动剂。2014年,利拉鲁肽被美国FDA批准用于肥胖症治疗,拉开了GLP-1受体激动剂用于肥胖症治疗的序幕。GLP-1药物市场前景广阔,成长潜力大。经过我们初步推算,预计到2030年中国GLP-1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市场空间将超过200亿人民币,治疗肥胖的市场空间也将超过200亿人民币。   国内已上市的8款GLP-1受体激动剂,占据市场份额最多的是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及礼来的度拉糖肽。目前国内除已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外,Tirzepatide(礼来)已申报NDA;还有6款药物进展较快处于临床III期,主要适应症为糖尿病、减重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包括IBI362(信达生物)等。另外GX-G6(石药集团),ecnoglutide(先为达生物),HR170331(恒瑞医药),TTP273(中美华东)等药物处于临床II期。此外,利拉鲁肽中国专利已到期,其中华东医药国产利拉鲁肽已获批,翰宇医药,通化东宝已提交上市申请。司美格鲁肽中国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九源基因、中美华东、丽珠集团跟进研发。   除GLP-1单靶点药物以外,全球在研的多靶点激动剂大部分集中在GLP-1R/GIPR、GLP-1R/GCGR领域。其中,GLP-1R/GIPR领域由礼来的替西帕肽领衔,已获得FDA批准上市。GLP-1R/GIPR/GCGR三靶点激动剂可能表现出更强劲的疗效,礼来和韩美药业已将各自的产品推进至Ⅱ期临床试验。   上游CDMO方面,药明康德(合全药业)、凯莱英的多肽研发平台重磅项目推进不断,诺泰生物具有专家团队领衔的多肽及小分子药物的CDMO平台,圣诺生物、昂博制药也是多肽药物研发及生产方面的领导者,九洲药业也在积极拓展相关业务布局,产业链上游方面昊帆生物及蓝晓科技布局较早、目前已经有相当体量的收入并随着下游产品放量而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全球及国内GLP-1领域研发进展,关注相关药企及其产业链投资机遇。   建议关注: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华东医药、通化东宝、诺泰生物、药明康德等。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品产能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仿制药风险,集采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1页
    2023-06-15
  • 美好医疗(301363)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精密组件“智”造龙头,新业务和新客户拉开成长新曲线

    美好医疗(301363)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精密组件“智”造龙头,新业务和新客户拉开成长新曲线

  • 美好医疗-301363-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精密组件“智”造龙头,新业务和新客户拉开成长新曲线

    美好医疗-301363-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精密组件“智”造龙头,新业务和新客户拉开成长新曲线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