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5464)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行业配置偏移+政策催化,拉动医药走出独立行情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行业配置偏移+政策催化,拉动医药走出独立行情

  • 新加坡SG健康白皮书(原版英文)

    新加坡SG健康白皮书(原版英文)

    Ministry of Health
    39页
    2022-10-15
  • 全球资金观察系列二十八:北上加医药超13亿元

    全球资金观察系列二十八:北上加医药超13亿元

  • 医药生物行业动态研究:医药行业政策持续改善,优先选择三大投资方向

    医药生物行业动态研究:医药行业政策持续改善,优先选择三大投资方向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医药行业政策在三大领域持续改善:1、高值耗材&IVD集采规则完善、降价趋于温和;2、国家设立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更新改造,带来需求释放;3、创新药医保谈判简易续约规则出台,降价幅度逐步温和且更可预期。   (1)中成药集采对独家品种影响很小。   2021年,湖北中成药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未纳入中药独家品种;2022年,湖北中成药省际联盟第二次集采仍未纳入独家品种。   (2)医保“简易续约”规则减轻创新药降价预期。   2022年6月2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提出协议期基金实际支出未超过基金支出预算200%的独家药品可以“简易续约”;10月12日,提出“将新增适应症纳入简易续约考虑范围”。   (3)创新医疗器械暂不纳入集采。   2022年9月3日,《国家医保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955号建议的答复》中明确创新医疗器械“尚难以实施带量方式”,“在集中带量采购之外留出一定市场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空间”。   (4)口腔种植牙价格治理优于预期。   2022年9月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规定三级公立机构种植牙医疗服务费4500元,且能上浮20~40%,民营机构对比本地区公立医疗机构自主定价。此前参考宁波市种植牙价格治理案例,悲观预期种植牙总包收费限价可能为3500元,《通知》限价优于预期。   (5)冠脉支架续约相比首轮集采价格有望涨价。   2022年9月9日,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续期,规定产品最高有效申报价为798元/个、伴随服务最高有效申报价为50元/个,申报价格不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即可确定为拟中选产品,较2020年11月冠脉支架首次集采的国产品牌中标价上涨6%~70%。   (6)骨科脊柱类耗材集采落地,降幅符合市场预期。   2021年12月《关于开展脊柱类医用耗材相关企业领取数字证书工作的通知》发布,脊柱耗材国采启动;2022年7月集采方案正式公布;9月27日公布集采中选结果,降价幅度符合市场预期。   (7)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更新改造。   2022年9月,卫健委响应国常会决定,发布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据迈瑞医疗公告,全国已上报超过2000亿元的医疗设备贷款需求,贴息贷款将成为医疗设备采购的重要资金来源。   (8)电生理集采方案好于预期。   10月14日,福建省等27省省际联盟发布《心脏介入电生理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组套降幅大于等于最高有效申报价的30%即获得拟中选资格,单件产品降幅大于等于最高有效申报价的50%即获得拟中选资格,好于预期。   (9)肝功生化试剂省际联盟集采亦可能优于市场预期。   回顾过去1-2年医药行情,我们认为,资本市场对医药产业政策(尤其是集采政策)的悲观预期是导致行情较为弱势的重要因素之一。近期口腔种植牙价格治理优于预期、福建等27省心脏电生理集采、江西等22省肝功生化试剂集采、创新药医保谈判“简易续约”以及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更新改造等利好政策频出,带动行业整体投资价值显著提升。我们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以下三大方向:   一、推荐重点关注高值耗材&IVD。高值耗材(如冠脉支架、骨科耗材、心脏电生理、主动脉覆膜支架、血液灌流器等)以及IVD试剂等医疗器械各个细分方向过去几年持续受到国家或地方集采影响,市场对集采政策的悲观预期驱动主要标的股价大幅调整。展望未来,随着国家集采政策的持续优化,市场预期有望持续改善,相关上市公司亦有望实现估值回归。   二、推荐重点关注医疗设备方向。(一)医疗设备施行招标采购模式。医疗设备作为医院固定资产,为医院自主招标采购,目前医疗设备仍为医院成本项、由医院实行自主招标;此外,医疗设备出厂价并未虚高。(二)国家政策推动医疗设备实施进口替代,医疗设备实为享受政策红利的少有医药细分行业。近年来,国家推动医疗设备进口替代的政策导向愈发显著,一方面有利于节约采购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可控水平。进口替代持续推进中,国产医疗设备已逐步实现技术迭代升级。(三)需求端催化:国家推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目前各地政策推进速度快、力度大,预计今年Q4订单即有望快速增长。   三、推荐重点关注中药OTC方向。政策支持、产品提价、头部品牌市场份额提升、渠道库存周期弱化,四大利好驱动中药OTC板块行情。(一)中药注册审批改革、《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等体现了政策从药审、医保、卫健、人才全方位呵护中医药发展。(二)2015年发改委取消药品价格行政定价后,中药OTC产品具备自主定价权,重点产品能实现量价齐升。(三)线上销售占比迅速提升,因为线上无法实施终端拦截,龙头品牌线上份额超过线下,驱动市场份额持续向头部品牌集中。(四)由于近年来行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飞跃,大中型中药OTC企业可以通过开发自有“进销存管理系统”,并实现与渠道和主要终端的信息系统互联,从而实时掌握产品在渠道的进销存状况,驱动公司业绩稳定性大幅提升。   亦可关注消费医疗和CXO等方向。消费医疗行业空间广阔、高成长性、量价齐升等长逻辑未发生变化,近期相关公司业绩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未来有望受益于疫情影响缓解、消费好转。CXO板块全球医药外包产业转移大趋势不变,凭借中国本土工程师红利、完善的化工产业链、丰富项目经验等优势,国内CXO深度参与全球创新药研发供应链。   集采和创新药医保谈判规则优化,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更新改造带来需求释放,医药政策持续优于预期,维持医药生物行业“推荐”评级。   重点关注个股:1)高值耗材:建议重点关注惠泰医疗、微电生理、心脉医疗、南微医学,亦可关注健帆生物、威高骨科、大博医疗、三友医疗等;2)IVD:建议重点关注安图生物、新产业、迈瑞医疗,亦可关注迈克生物、亚辉龙、万孚生物、基蛋生物等;3)医疗设备:建议重点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奕瑞科技;4)中药OTC:建议重点关注华润三九、同仁堂、健民集团、华特达因,亦可关注寿仙谷、羚锐制药、马应龙、江中药业、东阿阿胶等;5)消费医疗:建议关注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固生堂、欧普康视、爱博医疗、我武生物、长春高新、安科生物等;6)CXO:建议关注九洲药业、药石科技、药明生物、凯莱英、药明康德、美迪西等。   风险提示:政策改善不及预期的风险;医疗新基建不及预期的风险;疫情影响超预期的风险;海外市场需求不足的风险;海外地缘政治风险。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2-10-15
  • 医药行业:制药的趋势研究和开发

    医药行业:制药的趋势研究和开发

  • 3000点反攻,创指医药领涨:市场回顾(10月1周)

    3000点反攻,创指医药领涨:市场回顾(10月1周)

  • 全球估值观察系列二十四:医药估值为12.5%分位数

    全球估值观察系列二十四:医药估值为12.5%分位数

  • 基础化工行业点评报告:雷管升级换代进入冲刺阶段,井下用电子雷管渗透空间大

    基础化工行业点评报告:雷管升级换代进入冲刺阶段,井下用电子雷管渗透空间大

    化学原料
      事件:10月13日,中爆协公布9月民爆行业统计数据。1-9月份民爆生产企业累计完成生产总值287.8亿元,同比+19.4%,9月份民爆企业完成生产总值38.6亿元,同比+25.3%;产量方面:1-9月份,生产企业工业炸药累计产、销量分别为329.8万吨和329.1万吨,同比分别+3.8%和+4.1%;工业雷管累计产、销量分别为6.40亿发和6.52亿发,同比分别+0.9%和+1.4%,其中,电子雷管累计产量为2.02亿发,同比+79.6%。9月份生产企业工业炸药产、销量分别为40.4万吨和40.2万吨,同比分别+2.2%和+1.6%;工业雷管产量、销量分别为0.75亿发和0.63亿发,同比-4.2%和+26.7%,其中,电子雷管产量为0.44亿发,同比+156.7%。   点评:   下游资本开支持续向上,四季度传统旺季或迎景气。根据中爆协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民爆行业实现生产总值287.67亿元,同比+20%;工业炸药销量328.74万吨,同比+5.02%,工业雷管销量6.53亿发,同比+1.95%,民爆行业下游对应煤炭、金属和非金属矿业的景气度,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我国采矿业月度资本开支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8月非金属采选业累计同比增速21.0%,有色金属采选业累计同比增速为18.6%,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累计同比增速为45.1%,四季度为传统需求旺季,行业或迎来产销两旺局面。   雷管升级换代冲刺阶段,渗透率暂时下行符合预期。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安全发展规划》,提出全面推广工业数码电子雷管,除保留少量产能用于出口或其它经许可的特殊用途外,2022年6月底前停止生产、8月底前停止销售普通工业雷管。根据民爆协会最新数据,8月电子雷管产量大幅提升至3550万发,同比增长超100%,8月份工业雷管产量为4900万发,同比减少40.51%,8月渗透率为73.95%;9月份电子雷管产量为4400万发,同比增长156%,工业雷管的产量为7500万发,环比增长53.06%,同比减少4.2%,8月渗透率为58.67%。三季度为雷管升级替代的冲击阶段:8月2日中爆协召开的“工业数码电子雷管推广应用交流会议”提出了进程中的问题:一、目前行业已获安全许可并具备生产能力的产能仍相对偏紧;二、生产企业电子雷管库存不足,面对下半年电子雷管需求的大幅增加,产品供应可能会出现较大缺口;三、芯片模组储备不足导致的电子雷管供应紧缺;四、雷管生产企业压价购买芯片模组,会迫使芯片模组企业为压减成本而降低品质,从而引发质量安全事故;五、煤矿许用起爆器认证相对滞后,大批量生产准备不足,进而影响到电子雷管在煤炭行业的推广和使用。我们认为,工业雷管渗透率暂时下行符合预期,主要系在9月民爆行业景气持续恢复背景下,雷管升级换代的冲刺阶段中出现供应出现暂时短缺所致。随着芯片模组的供应放量、煤矿许用起爆器认证的推进,渗透率有望大幅提高。   煤矿大省渗透率仍较低,井下用电子雷管渗透空间大。10月8日工信部安全生产司关于进一步做好数码电子雷管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中提到:“暂时保留煤矿许用工业电雷管生产和销售,2022年9月底前停止生产、11月底前停止销售。”根据中爆协数据测算,2022年9月大部分省份电子雷管渗透已基本完成,但煤矿大省如山西、陕西、新疆和安徽仍均较低,我们推测主要系其井下用电子雷管未普及所致,随着电子雷管的进一步推广,我们认为该部分渗透率提高的弹性最大,且井下电子雷管较普通电子雷管品质更高,产品价格与盈利均更高,对应企业或充分受益。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壶化股份、保利联合、金奥博、雪峰科技、雅化集团、广东宏大等企业。   风险提示:1)疫情经济出现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2)疫情反复导致企业生产销售受到影响;3)企业新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4)因芯片供给紧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5)使用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风险,数据统计不完整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10-14
  • 中国医药、医疗行业:BF.7有取代BA.5的趋势;“双重疫情”风险或将临近

    中国医药、医疗行业:BF.7有取代BA.5的趋势;“双重疫情”风险或将临近

  • MRD动态监测与癌症术后治疗策略革新

    MRD动态监测与癌症术后治疗策略革新

    医疗服务
      MRD动态监测有望将临床试验终点提前,缩短临床试验时间,降低药物研发的成本,同时有助于肿瘤药物快速上市或加速已上市药物的适应症拓展的审批通过;MRD动态监测可精准检测癌症复发和转移中释放的微小残留病灶,有望作为一个可靠指标来指导术后辅助用药,帮助通常只应用于常规用药的药品加入辅助用药。   临床试验时,可利用所试药物治疗后MRD转阴作为依据,为惠者分层,并富集高复发风险的患者,从而有针对性地分析药物疗效,帮助肿瘤药物上市。   在真实临床世界中,MRD动态监测可在术后长期监测肿瘤复发或转移风险;为医生提供更多决策支持;准确评估治疗方案的预期效果,监测疾病的进展,辅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MRD动态监测显著早于影像学发现复发或进展病灶,辅助医生尽早调整治疗方案,改善预后,进一步提升惠者术后生存率。   MRD动态监测可为惠者匹配更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治疗,达到精简治疗和用药的效果,从而节约医保支出,同时减轻患者负担。   MRD动态监测服务企业和制药企业常见合作模式包括新适应症及伴随诊断产品开发、创新药物研发及商业化进程推进和共建中心实验室,参与合作的制药企业大多为行业头部。   MRD动态监测可用于向药物临床研究阶段的患者筛选和治疗方案有效性评估,未来有望伴随向药物行业的快速增长而得到发展,应用领域将由现今较为常见的免疫治疗向靶向治疗扩张。
    头豹研究院
    22页
    2022-10-1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