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1768)

  • 医疗科技行业周报:河南推动中医信息化建设,中医IT有望成为行业新赛道

    医疗科技行业周报:河南推动中医信息化建设,中医IT有望成为行业新赛道

    医疗服务
      投资要点   重点标的行情:本周【创业慧康】涨跌幅-2.04%;【卫宁健康】涨跌幅-4.22%;【嘉和美康】涨跌幅-1.24%;【久远银海】涨跌-2.98%;【平安好医生】涨跌幅-11.91%;【阿里健康】涨跌幅-8.62%;【京东健康】涨跌幅-6.36%;【叮当健康】涨跌幅 0.00%;【医渡科技】涨跌幅-7.48%;【1 药网】涨跌幅-7.01%。   河南十四五中医规划,重点推进中医信息化建设。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建设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推广应用、优化升级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中医医院建设。建设中医互联网医院,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创新“互联网+”中医药便民惠民服务模式,鼓励医院为患者在线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推进中医药学术传承及科技创新。   北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推广应用智慧医疗。 9 月 13 日,北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医改工作有关事项。会议强调,要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强化科技赋能,推广应用“智慧医疗”,推进基层预约转诊平台建设。以紧密型医联体为抓手,加快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推进资源整合和服务效率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投资建议:重点关注细分板块及个股:   医疗 IT:创业慧康(行业领军企业,公卫 IT 龙头) 、卫宁健康(行业领军企业,医院 IT 龙头) 、嘉和美康(CIS 领域领军企业)、久远银海(医保 IT 龙头企业) ;   互联网医疗:平安好医生(互联网+医疗健康龙头企业) 。   推荐关注:阿里健康(互联网医疗龙头企业,阿里集团健康领域旗舰平台)、京东健康(全国最大的线上零售药房,京东集团健康领域旗舰平台)、鹰瞳科技(医疗 AI 领军企业)、 叮当健康 (智慧药房行业领军企业)、 思创医惠 (优质医疗 IT 企业)、 东华软件 (具备大医院卡位优势的医疗 IT 领军企业)、 医渡科技 (医疗大数据龙头企业)、 万达信息 (国内优质医疗 IT 及智慧城市厂商)、1 药网(国内优质医药电商)、麦迪科技(CIS 领域龙头企业)、和仁科技(优质医疗 IT 企业)、德生科技(社保卡及服务龙头企业)、国新健康(医保控费领军企业)。   风险提示:行业发展不及预期,政策落地缓慢,竞争加剧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2-09-20
  • 政策支持下儿童药景气度提升,行业龙头厚积薄发

    政策支持下儿童药景气度提升,行业龙头厚积薄发

    个股研报
      一品红(300723)   平安观点:   深耕儿童药、慢病领域,技术储备丰富。一品红成立于2002年,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以“特色儿童药+创新慢病药+生物基因疫苗”为重点的业务发展格局,已构建有儿童药、慢病药和生物基因疫苗三大研发技术平台,全方位布局公司研发技术能力。2017-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CAGR为12.35%,归母净利润CAGR达到18.25%,保持稳健增长。2021年儿童药收入11.3亿元,同比+59.68%,慢病药收入8.23亿元,同比+23.03%。2021年5月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解锁目标为以2020年自研产品的收入为基数,2021-2024年自研产品实现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5%、56%、95%、144%,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   政策支持下儿童药景气度提升,公司领先优势明显。近几年国家从保障需求、鼓励研发、优先审评、简化采购程序、扩大医保支付范围等多个方面,频繁出台儿童用药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儿童药发展。截至2022半年报,公司共有22个儿童药注册批件,其中8个为儿童药独家品种,治疗范围覆盖了0-14岁儿童全年龄段,儿童疾病领域70%以上病种。根据公司统计,2021年除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在二级及以上等级医院覆盖率约为19.43%外,其他特色儿童药如芩香清解口服液、馥感啉口服液、益气健脾口服液和参柏洗液等在等级医院覆盖率均在3%以内,公司儿童药成长空间广阔。   慢病受短期因素扰动,AR882等创新药空间大。2022H1慢病板块收入3.05亿元(-18.31%),主要受注射用乙酰谷酰胺退出地方医保影响,为一过性因素。截至2021年末,公司慢病药产品在等级医院覆盖率均在5%以内,后续慢病板块有望恢复增长态势。依托慢病药技术创新平台,公司不断研发高端药品,在研的高尿酸血症&痛风创新药物AR882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选择性尿酸转运蛋白1(URAT1)靶向创新药,已取得临床Ⅱ期阶段性研究成果,过往实验结果已表现出优秀的疗效、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后续AR882将开展全球多中心临床Ⅲ期临床试验,有望成为BIC。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一品红是一家以医药研发、生产、销售为核心业务的现代化医药企业,为儿童药行业龙头企业。我们选取同行业内各细分子行业龙头,如华东医药、苑东生物、兴齐眼药作为可比公司,2022年可比公司平均估值为24X。一品红2022年对应PE仅18倍,性价比突出,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药品研发风险:医药行业研发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特点,其中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到产品注册各个阶段充满挑战,存在研发产品获批不确定性风险。2)市场开拓风险:我国医改进入新阶段,国家基药目录、新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医联体及医共体两级诊疗机制等一系列举措的落实,以及叠加新冠肺炎疫情有常态化的趋势,公司产品市场开拓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3)产品降价风险:随着国家医改体制的逐步深入,医保控费不断趋严,医保支付标准落地、医保局成立以及带量采购实施,药品价格下降将成为未来无法避免的趋势。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2-09-20
  • 事件点评:泰它西普国内三期临床达主要终点,出海前景广阔

    事件点评:泰它西普国内三期临床达主要终点,出海前景广阔

    个股研报
      荣昌生物(688331)   事情概述。荣昌生物于2022年9月19日发布公告,公司已完成泰它西普(RC18,商品名:泰爱)在中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III期验证性研究,并获得了初步结果。   三期临床已达到主要终点,整体表现依旧优异。根据公司公布的初步临床结果,该三期研究入组335名患者,随机分配皮下注射组及安慰剂组,总治疗周期为52周,目前该项研究已达到主要临床重点SRI-4。泰它西普组患者与安慰剂组患者在第52周的SRI-4(系统性红斑狼疮反应指数4)反应率分别为(82.6%对38.1%,p<0.001),整体临床表现优异。   蓝海赛道具备独特竞争优势,出海前景广阔。泰它西普国内上市主要依据其IIb期临床实验,入组共249名患者,从其临床获批给药剂量(160mg)数据来看,SRI-4应答率为68.3%,安慰剂组为33.9%。本次III期SRI-4反应率数据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IIb期结果均有所升高,但实验组和对照组反应率比值基本一致(2.16vs2.01)。相比较全球竞争对手贝利木单抗及Anifrolumab的多个三期临床数据,泰它西普组反应率比值更高。根据泰它西普IIb期临床实验安全性结果显示,其严重不良反应与标准疗法基本一致,导致永久停药的不良反应则远好于标准疗法,整体安全性表现十分良好。   目前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正在顺利推进,并于今年6月23日在美国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给药。该项研究是在中至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评价泰它西普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两阶段试验,预计位于北美、中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和全球其他地区的百余家研究中心将参与本研究。   荣昌生物:生物药底层技术储备深厚,打造卓越竞争优势   公司多年深耕蛋白类药物结构优化和ADC平台的底层技术研发,两类技术相辅相成,共同搭建起(1)ADC药物构建(2)抗体和融合蛋白以及(3)双功能抗体三大技术平台。公司两大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及维迪西妥单抗已在2021年实现商业化,布局肿瘤和自免两大重磅领域。同时凭借在特定适应症中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全球开展多项后期临床,两大产品均有望实现海外上市,在国内创新药企业中独树一帜。   投资建议:综合考虑荣昌生物各条产品管线的研发进展以及销售覆盖进度,结合公司在融合蛋白和ADC药物领域深厚的技术储备,我们预计荣昌生物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是9.1亿元,16.1亿元,22.9亿元,考虑到公司目前国内及海外临床均正常有序开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管线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失败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9-20
  • SLEⅢ期确证性研究结果达到预设终点

    SLEⅢ期确证性研究结果达到预设终点

    个股研报
      荣昌生物(688331)   事件:2022年9月19日,荣昌生物宣布,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国内Ⅲ期确证性研究取得初步数据结果,52周SRI-4应答率显着高于安慰剂组。   Ⅲ期确证性研究达到预设终点,较Ⅱ期数据更加亮眼。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国内Ⅲ期确证性研究达到预设的临床终点,第52周SRI-4应答率在泰它西普组为82.6%,安慰剂组仅38.1%。所有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泰它西普组的SRI-4反应率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同时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与Ⅱ期临床试验结果,48周SRI-4应答率68.3%相比,Ⅲ期确证性研究疗效优势更加明显。   销售团队逐步扩大,核心产品商业化提速。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其中创新药销售收入3.3亿元,技术授权2000万元。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2022年上半年销售放量显着,纳入医保后以量换价明显。核心品种商业化渐入佳境,截至2022年6月30日,自身免疫商业化团队达241人,已准入337家医院及717家双通道药房。肿瘤科商业化团队达291人,已准入340家医院,2022年下半年公司将持续扩大商业化团队。我们认为,公司创新品种先发优势明显,随着公司商业化实力的不断提升,创新品种的销量有望快速增长。   产品管线日渐丰富,海外试验顺利推进。泰它西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IgA肾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等适应症的Ⅱ/Ⅲ期临床研究正在推进中。用于治疗IgA肾病的美国Ⅱ期临床试验,于去年完成首例患者入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于今年上半年在美国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给药。   盈利预测:随着公司研发投入的提升和创新品种的持续落地,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的放量,公司业绩长期增长动力充足。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5、13.2和22.2亿元,EPS为-0.34、-0.01和0.94元。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核心品种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政策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9-20
  • 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国内III期确证性研究达到主要临床终点,多项催化因素在即值得期待

    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国内III期确证性研究达到主要临床终点,多项催化因素在即值得期待

    个股研报
      荣昌生物(688331)   事件   2022年9月19日荣昌生物宣布,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国内Ⅲ期确证性研究达到预设主要临床终点,并获得初步数据结果。   核心观点   泰它西普治疗SLE的国内III期临床数据公布,临床获益良好,将促进泰它西普国内加速放量。确证性临床III期试验的335例患者随机分配160mg泰它西普或安慰剂,与标准治疗相结合,每周皮下注射一次。全分析集(FAS)的初步结果显示,泰它西普组的患者第52周的SRI-4反应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患者(82.6%对38.1%,p<0.001)。所有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泰它西普组的患者SRI-4反应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01),并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研究达到主要终点。国内SLE患者群体庞大,超百万,传统化学治疗药物存在反应率不足、复发风险高、副作用明显等问题,生物制剂取代化学药物是大势所趋。国内市场目前已获批用于治疗SLE的生物制剂仅有泰它西普和贝利尤单抗,非头对头的临床试验数据表明泰它西普比贝利尤单抗更具有竞争力,此次确证性临床III期试验数据的获批将支持泰它西普在国内的完全获批,促进泰它西普在国内的加速放量,进一步改善公司经营业绩。   针对SLE泰它西普具有全球“Best-in-class”竞争力,有望达成重磅交易。目前针对SLE适应症美国市场获批上市的生物制剂仅有GSK的贝利尤单抗和阿斯利康的阿尼鲁单抗。阿尼鲁单抗针对临床改进更为敏感的SRI-4临床终点指标失败,转而寻求BICLA临床终点上市,且在IFN高表达的人群中相比全人群患者并未显示出更优的SRI-4或BICLA响应率,临床疗效仍不明确,需要真实世界进一步检验。泰它西普目前在美国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此次公布的以SRI-4为临床终点的国内III期临床数据表现出了全球“Best-in-class”竞争力,若公司有意出售泰它西普的海外权益,考虑到该产品的竞争力和广泛适用人群,我们认为有望达成一项重磅交易。   广泛布局市场空间较大的多个自身免疫疾病,将有多项适应症数据读出。泰它西普目前布局的适应症有类风湿关节炎(RA,千万级患病人群)、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罕见病)、原发性干燥症(SS,百亿元级市场空间)、IgA肾炎(几十亿元级市场空间)、多发性硬化症(MS,百亿美元市场空间)、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百亿元级市场空间),这些适应症大多市场空间较大但缺少有效治疗手段,泰它西普早期临床试验探索都取得了积极结果,有望满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RA预计2022年底结束III期临床试验,有望2023年Q1申报BLA;IgA肾炎II期已做完,预计下半年进入临床III期;MG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有望下半年公布临床数据。   投资建议   考虑到公司核心产品的市场空间、竞争格局以及商业化的不断加快,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8.38亿元、13.22亿元、18.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1.27%、57.80%、36.77%;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0亿元、-10.63亿元、-10.50亿元。通过DCF模型对公司保守估值可得公司A股合理市值288.96亿元。我们看好公司目前产品的竞争力和后续的商业化兑现,更重要的在于公司目前已经被证明过的抗体和融合蛋白平台与ADC平台、双抗平台形成了良好的协同作用,能够持续推出产品矩阵,我们对此充满信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创新药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和海外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公司核心技术与管理人员流失的风险;政策波动风险。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页
    2022-09-20
  • 医药生物周报(22年第38周):医保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药品名单公布,头部眼科连锁机构获准IPO注册

    医药生物周报(22年第38周):医保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药品名单公布,头部眼科连锁机构获准IPO注册

    生物制品
      核心观点   医药板块继续回调触底,四季度保持乐观积极。本周全部A股下跌4.52%(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3.94%,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下跌5.71%,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分子版块来看,化学制药下跌5.00%,生物制品下跌6.24%,医疗服务下跌9.75%,医疗器械下跌3.55%,医药商业下跌5.10%,中药下跌3.80%。医药板块当前市盈率(TTM)为21.61X,处于近5年的历史低位,受制于地缘政治和医保控费双重压力,估值仍在筑底。   国家医保局公布医保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医保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其中目录外西药和中成药共有198个,目录内西药和中成药共有145个,合计共有343个药品通过形式审查。PD-(L)1药物是本轮国谈的重点产品之一,恒瑞的卡瑞利珠单抗、信达的信迪利单抗、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和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均有多个适应症参与医保谈判。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是首个国产的双抗产品,是唯一获NMPA批准用于治疗既往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药物,凭借独家地位、良好的安全性和优异的疗效,卡度尼利的医保谈判降幅或相对有限,若成功纳入医保,将有助于其销售的快速放量。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日渐成熟,鼓励真创新、临床价值显著的药品是大势所趋,推荐关注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百济神州、君实生物等。   民营眼科连锁头部机构华厦眼科获准IPO注册。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50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037亿元,CAGR为19.6%。民营眼科医院拥有更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良好的就医环境,运营模式可复制性强,过往数年发展迅猛,预计到2025年民营眼科专科医疗服务市场将达到约1,103亿元,维持较高速增长。华厦眼科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专注于眼科专科医疗服务的大型民营医疗连锁集团。公司已在国内开设56家眼科专科医院,覆盖17个省及46个城市,辐射国内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华北等广大地区,下属的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于2004年获评国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021年,公司年门诊人次达167.14万人次,实施眼科手术的手术眼数达29.28万眼。推荐关注:爱尔眼科。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的风险、医保谈判降价超预期的风险、药耗集采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2-09-20
  • 医药行业周报:无需非理性恐慌,医药迎来战略性配置机会

    医药行业周报:无需非理性恐慌,医药迎来战略性配置机会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 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下跌 5.71%,跑输沪深 300 指数 1.78 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 21。 2022 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下跌 27.43%,跑输沪深 300 指数 7.03 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 28。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 22.9 倍,相对全部 A 股溢价率为 70.4% (-1.42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 A 股溢价率为 28% (-0.43pp),相对沪深 300溢价率为 113.8%(-3.57pp)。医药子行业来看,本周所有子行业板块下跌,医疗设备为跌幅最小子行业,跌幅为 2.2%, 其次分别是体外诊断和中药,跌幅为 3.5%以及3.8%。年初至今跌幅最小的子行业是医药流通,下跌约 11.8%。   外部环境无需非理性恐慌,国内政策已现缓和。 本周大盘和医药指数有所调整,主要由于外部环境影响: 1) CXO 板块下跌主要由于美国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启动了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而后续白宫峰会举措对CXO 并无实质性影响,我们判断该行政命令与国内 CXO 企业并无任何针对性与相关性,目前国内 CXO 竞争力较强,无论是项目价格、还是交付效率,对于海外 MNC 药企而言仍是较好的选择,中长期来看, CXO 行业价值永续可期 ; 2)美国 8 月通胀进一步导致加息预期,美国 2 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3.8%,这对于海外资金预期回流。而国内政策环境有所缓和:一方面,医保局明确创新器械暂不纳入带量方式,这对于医疗器械创新是利好;另一方面因种植牙服务收费专项治理结果好于预期,医疗服务静待复苏。   中长期来看,参考西南医药团队 2022年中期年度策略三条主线: 第一,未来医保压力将成为常态,寻找“穿越医保”品种是关键。一方面,寻找自主消费品种比如中药消费品、自费生物药,医美上游产品、部分眼科器械等;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药械企业通过“持续创新+国际化”有望穿越“医保结界”。第二,关注疫情后需求复苏板块。第三, UVL 事件后,我们认为,产业链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尤其是医药产业链上游,包括影像设备、生命科学产品及服务、生物药制药设备及耗材等。   本周弹性组合: 寿仙谷(603896)、佐力药业(300181)、海思科(002653)、京新药业 (002020)、 太极集团 (600129)、 福瑞股份 (300049)、东阿 阿胶(000423)、祥生医疗(688358)、楚天科技(300358)、健麾信息(605186)。   本 周 稳健 组合 : 爱尔眼科 (300015)、 迈瑞 医疗 (300760)、 联 影 医疗(688271)、药明康德(603259)、我武生物(300357)、云南白药(000538)、同仁 堂 (600085) 、 智 飞 生 物 (300122)、 恒 瑞 医 药 (600276) 、 通 策 医 疗(600763)。   风险提示: 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6页
    2022-09-20
  •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行业分析框架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行业分析框架

    化学制品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是由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在一定的条件下聚合生产的非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助剂、添加剂、辅料应用在医药、纺织、化工、饮料、日化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按产品要求PVP可分为工业级、化妆品级、食品级和医药级四种。   乙炔法是主流PVP生产工艺,PVP盈利能力提升。PVP的生产工艺可分为乙炔法和γ-丁内酯法,其中乙炔法生产PVP单体NVP工艺的主要优点是工艺成熟、原料便宜易得,是目前主流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工艺,乙炔法的原料有BDO、γ-丁内酯等。2022年受下游需求走弱和供给增加影响,BDO、γ-丁内酯(GBL)价格高位回落,9月19日华东散水BDO价格为1.325万元/吨,较去年高位3万元/吨下滑超过50%。目前BDO在建及规划产能规模超过300万吨/年,预计产品价格难返高位。2022年上半年新开源PVP产品销售均价约7-8万元/吨,相比去年同期的约5-5.5万元/吨同比增长约45%。2022年上半年新开源PVP产品毛利率为46.58%,较2021年全年的29.25%显著提升。   PVP在传统领域不断深入、在新兴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开发。PVP目前的主要应用领域集中在日用化工和医药行业,未来这两个行业的增长将继续带动主要的PVP消费需求。PVP新兴领域方面,在锂电池行业,PVP可用作锂电池电极的分散剂和导电材料加工助剂;在光伏行业,PVP作为分散剂可用于生产高质量的正极银浆用球形银粉、负极银浆用片状银粉以及纳米银颗粒等。随着锂电池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以及光伏装机容量的提高,这两个新兴领域将大幅拉动PVP需求。   新增产能有限,新能源推动PVP需求放量。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目前PVP全球产能约10.71万吨/年,其中国外产能约5.01万吨/年,国内产能约5.7万吨/年。1-2年内预计仅有新开源2万吨/年PVP新建产能投产。根据我们的测算,2022年,锂电池、光伏银粉对PVP的潜在需求量分别为1.16、0.20万吨,预计到2025年将分别增加至3.31、0.40万吨。2022年、2023年、2024年全球PVP预计存在0.08、0.07和0.26万吨的供需缺口,主要受新能源电池及光伏装机量增加带来新的PVP需求放量。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风险;产品下游验证失败及新替代品出现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0页
    2022-09-20
  • 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急救业务有望加速

    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急救业务有望加速

    个股研报
      鱼跃医疗(002223)   事件   2022年9月19日,公司发布全资子公司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公告,负责公司急救业务板块的全资子公司迅捷医疗拟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深圳市社创向善科技有限合伙企业(腾讯),腾讯以现金出资2.91亿元认购迅捷医疗新增注册资本,增资后持股比例达到19.5%。   经营分析   急救业务板块快速发展,增资有望加速AED产品放量。此次增资的全资子公司迅捷医疗是公司急救板块业务主体,旗下德国普美康PrimedicGmbH在医疗急救领域拥有40余年的经验,其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与心脏除颤监护产品在全球医疗急救行业具备较高的知名度。此次增资后鱼跃AED业务研发与推广投入有望进一步提高,产品将迎来加速放量。   优化子公司股权结构,充分发挥战略投资者资源优势。此次引入腾讯作为战略投资者,一方面能够优化迅捷医疗股权结构,为其生产、研发与经营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能够充分结合公司自身及战略投资者资源优势,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并进一步推动公司急救板块业务的拓展。腾讯作为战略投资者未来有望在订单获取与渠道搭建方面为迅捷医疗提供支持。   上半年国内AED注册证获批,板块盈利能力有望提升。公司2017年2月完成对德国Metrax GmbH公司100%股权收购,获得了世界一流的AED品牌;2022年4月公司获得了半自动体外除颤器产品的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未来公司还将推出自主研发的新款型AED,其在产品方案设计、性能、价格、供应链保障度等方面将得到较大的提升。AED产品实现国产化后,成本端优势将进一步强化,急救板块整体毛利率有望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6、17.96、21.04亿元,同比增长4%、16%、17%,EPS分别为1.54、1.79、2.10元,现价对应PE为18、15、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收购整合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商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9-20
  • 新材料行业周报:光伏建筑一体化迎来新机遇,或将带动PVB胶膜市场需求持续向上

    新材料行业周报:光伏建筑一体化迎来新机遇,或将带动PVB胶膜市场需求持续向上

    化学原料
      本周(9月12日-9月16日)行情回顾   新材料指数下跌6.58%,表现强于创业板指。OLED材料跌6.99%,半导体材料跌4.05%,膜材料跌11.14%,添加剂跌5.48%,碳纤维涨1.14%,尾气治理跌5.95%。涨幅前五为格林达、世华科技、凯美特气、凯赛生物、华特气体;跌幅前五为回天新材、东材科技、双星新材、福斯特、新纶新材。   新材料周观察:光伏建筑一体化迎来新机遇,PVB胶膜需求或将持续向上   早在20世纪70年代,PVB胶膜就开始用于光伏电池组件的封装,PVB胶膜相较EVA胶膜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1)安全性能更好:由于PVB与玻璃的粘接性以及自身抗冲击性均优于EVA,为防止玻璃破碎后坠落伤及行人,国家明确规定应用于建筑幕墙、顶棚的玻璃必须使用PVB中间膜封装。据《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有采光和安全双重性能要求的部位,应使用双玻光伏幕墙且夹胶层需使用PVB胶膜,我们认为PVB胶膜在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组件的封装中将占据主导地位;(2)储存期长且易回收电池片;(3)耐老化性及抗PID性能好。2022年3月,《“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发布,该规划指出到2025年,全国新增的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在50GW以上。根据上海天洋公告,平均1GW光伏装机量所需要的封装胶膜面积为1,000-1,300万平方米,我们取均值1,150万平方米;根据皖维高新公告,PVB胶膜密度约为1.069g/cm3,厚度约为1.14mm;保守取30%的渗透率,我们可测算出2025年我国BIPV光伏组件对PVB胶膜的需求量约为21万吨。皖维高新现有PVA树脂产能31万吨/年、PVB树脂产能2万吨/年;截至2021年底,皖维高新拟收购的标的公司皖维皕盛拥有PVB胶膜产能约1.35万吨/年,国内产能占比约6%,预计于2024年增长至3.6万吨/年。皖维高新完成收购计划后,有望跻身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PVB胶膜生产商之一。受益标的:皖维高新。   重要公司公告及行业资讯   【天力锂能】项目投资:公司拟使用额度不超过2亿元超募资金及闲置募集资金投资“年产一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建设周期为12个月;公司拟使用额度不超过3.87亿元超募资金投资“年产2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建设周期为24个月。   受益标的   我们看好产业转移背景下功能膜材料的广阔市场,看好高端电子材料国产替代从0到1的突破,看好新能源浪潮中新材料的新机遇。受益标的:昊华科技、瑞联新材、宏柏新材、利安隆、濮阳惠成、阿科力、黑猫股份、普利特、斯迪克、彤程新材、东材科技、长阳科技、洁美科技、蓝晓科技、松井股份等。   风险提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2-09-2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