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2558)

  • 新股覆盖研究:康为世纪

    新股覆盖研究:康为世纪

    个股研报
      康为世纪(688426)   10月11日(周二)有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康为世纪”询价。   康为世纪(688426):公司核心产品包括分子检测酶原料、核酸保存试剂、核酸提取纯化试剂以及分子诊断试剂盒,以及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筛查和诊断领域,实现了分子检测“核心酶原料+试剂盒+检测服务”的一体化布局。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74亿元/2.33亿元/3.38亿元,YOY依次为32.44%/215.41%/45.13%,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82.34%;实现归母净利润0.09亿元/1.08亿元/1.26亿元,YOY依次为36.44%/1105.55%/16.36%,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167.49%。最新报告期,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6亿元,同比增长110.23%;实现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142.75%。公司预计2022年1-9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500.00万元至15,000.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4.47%至70.14%。   投资亮点:1、公司是国内少数围绕分子检测展开产品一体化布局的企业,具备从原料酶到核酸保存试剂、核酸提取及核酸提取纯化试剂的供应能力。公司立足于分子检测领域十余年,是国内少数具有分子检测全产品链提供能力的厂商之一,核心产品包括分子检测酶原料、核酸保存试剂、核酸提取纯化试剂等。目前公司在分子检测行业中积累了较好的口碑,在科研领域,公司客户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多家顶尖科研院所,其中包括多个院士团队,产品被多次引用在Nature、Science、Cell、PNAS等国际顶级系列期刊;商业客户包括华大基因、圣湘生物、透景生命、乐普医疗和博奥晶典在内的多家国内外知名体外诊断企业和医学检验所。2、公司在核酸保存试剂及核酸提取纯化试剂产品领域处于国内领先,为国内核酸保存产品最齐全的企业之一、核酸提取纯化试剂国内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现有70多种核酸保存产品,为国内核酸保存产品最齐全的企业之一,其中在游离DNA保存试剂上国内市场占比达到7.5%,病原微生物核酸保存占比为4%。在核酸提取纯化领域,公司创始人王春香博士是国内核酸提取行业的开创者之一,参与起草了2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及1项团体标准;目前公司有核酸提取试剂产品200余种,已取得34个不同类型的提取试剂盒的医疗器械备案证书,基本覆盖目前全部检测需要的生物样本类型,现公司已成为国内主要的核酸提取纯化试剂供应商之一,在国产厂商中排名第四,国内市占率达到3.9%。3、公司凭借上游已有优势切入分子检测下游领域,发展了呼吸道、消化道试剂盒产品及筛查诊断服务,报告期内业务发展较为良好。公司凭借上游优势,切入下游呼吸道及消化道的筛查、诊断。目前公司主要聚焦于幽门螺杆菌及结直肠癌的筛查与诊断,公司于2021年开始开展基于粪便样本的幽门螺杆菌检测和结直肠癌早筛研究,截至报告期末已完成10万份样本的收集和检测,是国内首次有计划、有组织的大众人群粪便样本的相关研究。报告期内,公司陆续推出了多款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并取得了一定的销售收入,且公司现有2款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试剂盒已进入临床评价或审评审批阶段,有望于2年内上市;另外,公司持续开拓幽门螺杆菌检测及结直肠癌筛查技术服务业务,报告期内拓展了包括江苏省政府采购中心、南京市第一医院、泰州市高新区和高港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客户。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公司主营业务为分子检测产品及分子检测服务,根据业务的相似性,选取艾德生物、诺唯赞、透景生命为可比上市公司。根据上述可比公司来看,2021年同业平均收入规模为11.47亿元、PE-TTM(算数平均)为31.19X、销售毛利率为77.38%;相较而言,公司的营收规模及毛利率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风险提示:已经开启询价流程的公司依旧存在因特殊原因无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内容主要基于招股书和其他公开资料内容、同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存在不够准确的风险、内容数据截选可能存在解读偏差、具体上市公司风险在正文内容中展示等。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2-09-30
  • 基础化工:10月MDI/TDI挂牌价大幅上调,北溪事件或加速行业成本曲线重构

    基础化工:10月MDI/TDI挂牌价大幅上调,北溪事件或加速行业成本曲线重构

    化学制品
      事件:据天天化工,上海巴斯夫10月份TDI挂牌价为24000元/吨,较9月上调3000元/吨;据万华化学,10月份公司中国地区聚合MDI挂牌价19800元/吨(比9月份价格上调2300元/吨),纯MDI挂牌价23000元/吨(比9月份价格上调2000元/吨)。   北溪事件或导致德国丧失能源枢纽地利,长期看异氰酸酯行业成本曲线或加速重构。据丹麦能源署,自当地时间9月26日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以来,截止当前北溪-1和北溪-2共检测到4处泄漏点,如不尽快修复,海水倒灌将造成管道腐蚀。据Prognos,此前德国近一半天然气来自俄罗斯,且国内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只能从挪威、荷兰、比利时进口管道气,德国安全部门认为北溪管道遭破坏后不适合再度投入使用,长期来看这或将导致德国丧失俄欧天然气枢纽地利,能源成本压力陡增。据天天化工,欧洲MDI、TDI产能占全球27%、24%,其中德国占8%、17%,且天然气具备能源原材料双重属性(天然气-液氨-硝酸-硝苯-苯胺单元,天然气-CO-光气单元),据海外公司22Q2财报,为应对危机,巴斯夫计划关闭Ludwigshafen合成氨产能,并外购补足缺口,亨斯曼表示当前欧洲MDI单吨生产成本与北美、亚洲差异近1000美元,因此北溪管道一旦损毁,欧洲异氰酸酯成本中枢或将长期上行,加速行业成本曲线重构。   短期异氰酸酯区域供需失衡持续,叠加金九银十预期,价格弹性可期。据天天化工,TDI方面当前除了欧洲科思创和巴斯夫装置停摆,亚洲工厂甘肃银光、烟台巨力、连石化工和万华福建持续检修中,全球近3成产能处于不可用状态,相应的国内大厂均满负荷运转,市场供应紧张,截止9月29日,国内TDI市场价在19500-20000元/吨,较8月初上涨近5000元/吨,短期区域供需失衡或持续;MDI方面四季度亚洲大厂检修和出口仍存向好预期,包括上海科思创、韩国巴斯夫等近215万吨产能有检修计划,考虑到近期北美飓风来袭,未来供给侧扰动变数仍然较大,国内金九银十预期下短期价格弹性可期。   投资建议:当前地缘政治局势动荡对欧洲能源的影响持续,若欧洲异氰酸酯生产受影响,届时势必造成价格大幅波动,国内出口亦有望受益,建议关注:万华化学,沧州大化。   风险提示: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国际地缘政治发展超预期等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9-30
  • 基础化工行业点评报告:北溪管道泄露冲击欧洲化工产业,国内企业有望受益

    基础化工行业点评报告:北溪管道泄露冲击欧洲化工产业,国内企业有望受益

    化学制品
      事件:根据外媒报道,丹麦海事管理局9月26日在波罗的海丹麦博恩霍尔姆岛东南部观察到天然气泄漏,并在北溪2天然气管道发现一个泄露点,之后北溪1号管道又发现两个泄漏点,分别位于丹麦和瑞典附近水域。   北溪天然气管道泄露预计将对欧洲天然气远期供应产生较大冲击。   9月2日起俄罗斯以设备故障为由,停止了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的输送,北溪2号则在竣工后未投入运行,因此北溪管道自9月初以来实际已停止运行。此次北溪管道泄露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短期内并不产生直接影响。但从过往来看,欧洲天然气供应高度依赖俄罗斯。根据BP数据,2021年欧洲进口天然气3410亿立方米,消费量5710亿立方米,进口依赖度59.72%。其进口天然气中,管道气2328亿立方米,其中俄罗斯管道气进口量167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进口量的49%。因此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度较大。此次泄露的北溪1号为欧洲最大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年输送量为550亿立方米,占欧洲天然气总进口量的16%。若北溪1号未能即时得以修复,将对欧洲天然气的远期供应带来较大冲击。   欧洲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占比较大,天然气短缺将削弱欧洲化工业竞争力。   欧洲天然气主要用于工业、居民、商业和发电。从发电结构上来看,天然气在发电领域占比约为20%,是占比最高的化石能源。此外,工业、居民用户是天然气需求的主要来源。对工业企业而言,天然气是工业企业主要的能耗来源。根据IEA统计数据,欧洲化工业40%以上的原料来自天然气,生产流程中所用能源的三分之一也依赖天然气。受天然气供应短缺的影响,欧洲化工行业的竞争力将受到削弱。   欧洲化工产业供应收缩将对全球化工产业带来较大冲击。   欧洲是全球重要的化工生产基地,拥有巴斯夫、法国液化空气、拜耳、赢创、科思创、朗盛等多家化工巨头企业。根据欧洲化学工业理事会(CEFIC)的数据,2020年欧洲地区化工品销售额达6280亿欧元,占全球的18%,仅次于中国位居全球第二。欧洲化工产业在多个化工品种上占据重要地位,包括MDI、TDI、PC、维生素、丙烯酸、己二酸、蛋氨酸等。未来欧洲化工企业的能源成本预计将高位运行,加上天然气供需的紧张对原材料供应带来的压力,欧洲化工企业的生产将受到较大影响,进而对部分化工品种的全球供需产生较大冲击。   我国化工企业有望受益。   我国化工产业门类齐全,全产业链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完善,成本优势较为显著。我国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结构,叠加丰富的水电资源和领先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为我国化工企业带来能源上的成本优势。在欧洲化工产业能源成本抬升与原材料供应收紧的大背景下,我国化工企业有望凭借能源成本上的优势,实现竞争力的提升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投资建议:随着欧洲地区供给的收缩,部分欧洲地区产能占比较高的化工品种供需将受到冲击,推动产品价格的上涨。此外,从长期来看,我国化工企业有望凭借成本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增值空间。从具体品种看,建议关注MDI、TDI、维生素和蛋氨酸领域。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下行拖累需求、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9-30
  • 公司动态研究报告:十四五目标不变,静待利润弹性释放

    公司动态研究报告:十四五目标不变,静待利润弹性释放

    个股研报
      安琪酵母(600298)   投资要点   业绩稳健,成本有望回落   预计三季度业绩维持稳健,国内需求有所稳定,国外需求势头良好,出口维持增长态势。预计主要系国际形势加剧,全球供应链断裂,公司承接部分国际订单,同时加大新客户开拓并推广新品。成本方面,成本上涨主要系能源、化工、原料等价格上涨。公司已经通过涨价以缓解成本压力,预计糖蜜价格高点已过,并且公司新建水解糖45万吨产能,部分取代糖蜜,有利于解决国内原料不足问题。下游渗透率主通过产品技术进步,健康、鲜味需求提高酵母需求,YE等技术进步推动业务发展。   维持十四五目标不变,新业务拓展促增长   短期看:公司下半年收入增速有望保持稳健;利润端或将有所承压,静待修复。中长期看:1)成本压力有望随着疫情缓解而释放,同时公司通过水解糖等方式解决原料不足问题。2)剥离盈利表现欠佳的乳制品业务和部分非主营业务,更加聚焦主业,毛利率有望随之提升。3)公司十四五规划实现200亿收入并且产能扩至45万吨。根据目标,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17%-18%。除酵母本身稳定增长外,酵母作为蛋白质以及微生物营养、动物营养、YE以及衍生品业务等都有较大增长空间。同时公司有望通过进入合成生物学形成新业务。   盈利预测   预测2022-2024年EPS为1.67/2.11/2.54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4/19/16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疫情拖累消费、产能建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增发进展不及预期、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等。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页
    2022-09-30
  • 欧洲天然气供应紧张,公司相关产品价格有望上涨

    欧洲天然气供应紧张,公司相关产品价格有望上涨

    个股研报
      新和成(002001)   事件:据新华社报道,俄罗斯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9月27日发布声明,“北溪-1”和“北溪-2”海底输气管道的三条管线一天内同时发生损坏的情况前所未有,目前尚无法评估维修时间。   欧洲天然气供应紧张,维生素和蛋氨酸价格存在底部回升的可能性。俄罗斯是欧洲最主要的天然气供应国,鉴于俄罗斯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的不确定性增加,欧洲天然气价格有望迎来大幅上涨,欧洲化工企业的维生素、蛋氨酸等产品的供应或受到较大影响。欧洲的大型化工企业中,巴斯夫、帝斯曼是全球重要的维生素供应商,赢创是全球最大的蛋氨酸供应商。目前,受到下游需求不振影响,维生素A、维生素E、蛋氨酸产品价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未来若欧洲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增加,相关维生素和蛋氨酸产品的供应或存在缺口,有望促使相关产品价格底部回升。   新和成是国内最主要的维生素供应商,并拓展至蛋氨酸领域,有望受益于相关产品价格上涨的利好。公司现有维生素A产能1万吨、维生素E产能2万吨,是国内维生素龙头企业。蛋氨酸方面,公司现有蛋氨酸产能15万吨,剩余15万吨产能预计2023年6月投产,投产后的产能规模将进入国内第一梯队。新和成作为维生素和蛋氨酸领域的国内主要企业,有望受益于未来维生素和蛋氨酸产品价格底部回升的利好。   新和成是国内优质的精细化工合成龙头,产业链一体化和产品系列化推动公司逐渐成长为精细化工龙头。公司从医药中间体起家,成功将业务拓展到维生素、香精香料、新材料、蛋氨酸等领域。目前公司稳居世界四大维生素生产企业之一,并已发展成为具有影响力的香精香料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蛋氨酸生产企业和前景广阔的新材料企业。公司对于精细化工合成有着深刻的理解,持续增长的驱动力在于产业链的一体化和产品的系列化。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从维生素龙头逐渐成长为精细化工龙头,新项目建设丰富产品体系。我们维持对公司2022~2024年的盈利预测,即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51.82、57.79和65.4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01、2.24和2.5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值分别为11、10和9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路线竞争加剧;新建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2-09-30
  • 医疗器械行业点评:脊柱类耗材国家集采拟中选结果出炉,国产龙头中标情况良好

    医疗器械行业点评:脊柱类耗材国家集采拟中选结果出炉,国产龙头中标情况良好

    医疗器械
      事件:9月27日,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采通过线上开标的方式产生拟中选结果。此次集采根据颈椎、胸腰椎手术的需要,形成14个产品系统类别。首年意向采购量共109万套,占全国医疗机构总需求量的90%,涉及市场规模约310亿元。共有171家企业参与本次集采,中选率89%,各厂家中选价格较为接近,平均降价84%。   集采规则进一步优化,方案平衡性更强。此次集采更为强调企业的供应、产能、配送等全方面的能力,我们认为对产品线较全的头部企业相对更为利好,同时也给予了中小企业更多机会,相较之前的人工关节集采方案平衡性更强。(1)精细化分组,维持合理竞争。本次集采根据产品丰富度、供应能力、医疗机构采购量分为3组。品种全、可全国供应,医疗机构意向采购量大的企业进入A组,主要部件齐全,但无法供应全国的企业进入B组,同时新增C组,即产品系统不完整的中小企业,为成长期企业留下生存空间,也保证了各层次企业之间的合理竞争;(2)设置兜底中标降幅,大幅提高企业中标概率。A、B组引入保底中标降幅:若产品价格≤该类别最高有效申报价40%,则直接获得拟中选资格,但相较于正常竞价方式中标的产品,企业只能获得50%的意向采购需求量,使企业中标的概率大大增加,避免恶性降价竞争,有利于企业合理报价;(3)二次分配剩余量,保证院内产品稳定供给。除组内第一名企业拿到100%报量外,其余中选企业都要重新分配医院报量,即第二次分配。剩余量由中选产品的待分配量加上医院报量但未中选产品的90%构成,由医院自主选择分配给中选产品系统。在保证了降价的同时,也确保医院报量的器械类型都能在中选系统内,有利于院内产品的供给稳定,满足临床各类需求。   降价幅度有限,国内企业中标情况良好。价格上,各厂家降幅普遍在限价基础上,降价60%-65%左右,中选价格较为接近。美敦力、强生基本接近限价中选,将损失一定需求量份额,史赛克则未见拟中选产品。国产骨科龙头威高骨科、三友医疗、爱康医疗、春立医疗、大博医疗等均中标情况良好。考虑到关节集采后国内骨科企业2022H1业绩增速好于预期,脊柱类耗材成本较关节类更低。我们预计脊柱类集采对国产厂家利润率影响小于进口厂商,未来国产化率有望快速提升。   投资建议:本次集采较前方案平衡性更强,企业中标后盈利能力有所保障,同时集采规则给予国产龙头快速抢占进口厂商空间机会,未来行业国产化率有望快速提升,建议关注威高骨科、大博医疗、三友医疗、春立医疗、爱康医疗等骨科企业。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集采政策变化风险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9-30
  • 2022年中报点评:养殖板块短期承压,生物育种技术稳步推进

    2022年中报点评:养殖板块短期承压,生物育种技术稳步推进

    个股研报
      大北农(002385)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受养殖板块拖累,符合业绩预告。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93亿元,同比下降12.28%,剔除合并口径影响后同比下降8.8%;归母净利润亏损5.1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09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5.6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1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8亿元,同比下降217.57%,主要是销售收款减少所导致。   生猪养殖步入上行周期,生物育种蓄势待发。2022年二季度,市场上猪价出现淡季不淡的行情,并在6月呈现加速上涨趋势,三季度整体仍维持在20-24元/公斤区间震荡。2022年下半年,预计市场上生猪出栏量继续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随着消费端需求的回暖,猪价的反弹行情有望得到延续。2022年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在我国有序推进,6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的通知,明确了针对耐除草剂、抗虫性两种性状的具体标准,意味着在转基因大豆、玉米通过品种审定方面有了政策支撑,2022年将成为我国生物育种元年。   公司饲料业务利润率下滑,种业板块迎来平稳增长。从公司细分业务结构来看,2022年上半年,饲料板块实现营收95.58亿元,同比下降14.81%,占总营收比例71.36%;饲料总销量为235.05万吨,同比下降19.42%,剔除合并口径变动影响后同比下降13.79%。其中,猪饲料实现营收72.17亿元,同口径同比下降13.19%,猪饲料销量为182万吨,同比下降21.08%,占饲料总销量77.43%。公司猪饲料销售占比较高,2022年上半年受玉米、豆粕等原料价格上行影响毛利同比下降3%,带动公司饲料板块整体毛利率下降2.13%。目前公司饲料业务主要定位高端料产品,猪价变动对饲料销量影响较为明显,行业周期底部不利于高端料的销售,随着猪价企稳回升,公司饲料板块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提升。公司种子业务实现营收1.81亿元,同比增长3.01%,占比1.35%;种子销售量为867万斤,同比增长16.8%,受2022年上半年制种成本增加的影响,公司种业板块销售收入增幅相对较小。在生物育种技术方面,公司已获得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品种的生物安全证书,与国内130多家种业企业开展了相关合作,覆盖种植面积超过2亿亩,有望率先获得行业红利。   公司拟通过定增融资提升核心竞争力。2022年6月,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不超过22.60亿元用于项目融资和补充流动资金。公司拟使用8.1亿元募集资金投入饲料生产加工项目,2.37亿元投入种猪养殖及研发项目,4.61亿元投入建设位于北京的大北农生物农业创新园项目,6.7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大北农生物农业创新园项目实施后将围绕生物育种、生物饲料、农业生物制剂、农业大数据、农业人工智能等现代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全面提高公司研发和管理的综合实力。2022年上半年,公司负债合计增加28.8亿元,主要是短期借款增加所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8.53%,较2021年末增加了5.77个百分点。目前,公司定增预案已获得股东大会通过。通过此次定增有利于公司抓住行业机遇,进一步提升公司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及盈利能力,帮助公司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公司整体抗风险能力。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考虑到行业周期性的变化及原料价格高位运行等因素,下调公司2022-2024年EPS为0.04/0.42/0.49元每股。根据饲料行业及种业可比上市公司情况,给予公司2023年整体市盈率18倍,考虑到公司转基因性状储备丰富,有望抢占市场先机,继续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猪价大幅波动,生物育种商业化应用推进不及预期。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9-30
  • 首次覆盖报告:国产重组蛋白先锋,加速布局mRNA领域

    首次覆盖报告:国产重组蛋白先锋,加速布局mRNA领域

    个股研报
      近岸蛋白(688137)   核心观点   公司是国内重组蛋白行业领先者,产品覆盖领域广阔。公司以重组蛋白技术为核心,为客户提供靶点及因子蛋白、重组抗体和酶及试剂等产品,以及相关的CRO技术服务。目前共推出了7700多种产品及服务项目,涵盖体外诊断、生物药、细胞治疗以及疫苗等多个领域,2020年公司重组蛋白收入规模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二,在所有厂商中排名第四。   mRNA技术前景广阔,公司在mRNA原料酶及试剂领域市占率国产第一。凭借有效性、以及低成本优势,mRNA技术有望成为新一代具有颠覆性的疫苗药物开发平台,潜力巨大,上游原料酶及试剂在mRNA产品开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公司2013年开始布局mRNA原料酶领域,并在2020年实现规模化生产,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市占率达到39.8%,排名国产厂商第一。公司mRNA原料酶及试剂得到沃森生物、艾博生物、石药集团等国内头部mRNA企业认可,并完成供货,目前已经有4个使用公司mRNA原料酶的产品进入临床阶段。   新冠诊断产品带动公司营收高增,常规业务实现稳定增长。2019-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557万元、1.80亿元和3.4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50万元、8305万元和1.49亿元,保持较高增速,主要原因是公司诊断抗体和诊断抗原等产品用于新冠疫情检测,实现了较大的销量。2020-2021年公司新冠相关业务营收为1.13亿元和2.56亿元,占同期总营收比为62.8%和74.8%,新冠产品的销售不仅为公司带来丰厚现金流,同时为公司提供切入雅培、艾康生物等国内外知名诊断企业供应链的机会,为未来持续导入常规产品奠定基础。2019-2021年公司非新冠业务也保持了稳定的快速增长态势,实现销售收入3557万元、6654万元和8612万元,年均复合增速达34.3%。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将实现营业收入3.13亿元、3.39亿元和4.12亿元,同比变化-8.56%/8.29%/21.73%,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1.50亿元、1.59亿元,同比变化-9.32%/11.15%/5.58%,对应EPS分别为1.93/2.14/2.26元/股。我们运用可比公司估值法对公司进行估值,根据Wind一致预期,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PE为27倍。根据9月29日收盘价,公司2022-2024年PE为39/35/33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变动、新品研发失败以及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8页
    2022-09-30
  • 化工行业点评:炭黑价格上涨、导电炭黑打开增长空间

    化工行业点评:炭黑价格上涨、导电炭黑打开增长空间

    化学制品
      2022年初以来炭黑价格有所上行。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我国炭黑下游消费主要为轮胎和其他橡胶制品,2021年消费占比分别为58.8%和19.6%。2022年以来炭黑价格有所上行。截至2022年9月28日,我国炭黑市场均价为10945元/吨,较2022年初上涨19.96%,同比上涨40.07%。炭黑行业景气度上行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国内轮胎需求复苏叠加出口增长,拉动橡胶炭黑需求提升。2022年初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汽车行业持续复苏,包括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等。汽车行业持续复苏将拉动轮胎需求增长,进而拉动橡胶炭黑需求提升。根据Wind数据,2022年8月我国汽车产量为239.55万辆,同比增长38.8%;2022年1-8月,我国汽车产量为1695.8万辆,同比增长5.0%。此外,据炭黑产业网数据,欧洲炭黑需求量的32%以上来自于俄罗斯的供应商,俄乌冲突导致欧洲炭黑供应受阻,国内炭黑出口大幅增长。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2年3-8月我国炭黑出口量为44.49万吨,同比增长41.6%。   原料方面,煤焦油价格持续上行,成本端支撑较足。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2022年9月28日,我国煤焦油现货价格为5924元/吨,周涨1.61%,较2022年初上涨1500元/吨,涨幅为33.9%。环保限产影响下,焦企开工受限,煤焦油价格或将高位运行,从成本端对炭黑价格形成支撑。   长期来看,锂电炭黑开启国产化元年,替代空间广阔。锂电级导电炭黑需求有望高速增长。锂电级导电炭黑是一种传统的锂电池导电剂,目前在市场中占据主流地位。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炭黑导电剂在我国动力电池导电剂的应用占比为60%。近年来锂电炭黑需求量高速增长,2021年我国锂电级导电炭黑需求量为1.64万吨,同比增长76.3%。目前我国的主流锂电级导电炭黑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主要来自于日本电化(Denka)、法国益瑞石(Imerys)和美国卡博特(Cabot)等国外企业。我国国内龙头厂商此前并未在该领域深耕。随着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炭黑龙头企业也开始布局锂电级导电炭黑。2022年7月28日,黑猫股份发布公司公告,拟投资新建5万吨/年超导电炭黑项目,开启锂电炭黑国产化元年。随着锂电池出货量高速增长,锂电炭黑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从短期来看,橡胶炭黑下游需求复苏,煤焦油成本端支撑较足,炭黑价格有望持续上行。从长期来看,锂电炭黑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带来新的增长空间,炭黑行业景气上行。   投资建议   目前下游轮胎需求复苏,拉动橡胶炭黑需求增长,锂电级导电炭黑迎来国产化元年,替代空间广阔,相关生产企业或将受益,如黑猫股份、永东股份、龙星化工等。   风险提示   原料价格异常波动、安全环保政策升级、国内疫情反复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页
    2022-09-29
  • 化工行业专题研究报告:纯碱:需求多方博弈,供给短期受限

    化工行业专题研究报告:纯碱:需求多方博弈,供给短期受限

    化学原料
      纯碱:应用广泛的基础化工原料。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生产的主要原料包括原盐、合成氨、石灰石等。纯碱工业产品主要包含轻质纯碱和重质纯碱两种,这两种产品的化学性质无区别,只是物理性质有所不同。轻质纯碱主要用于冶金、造纸和印染等工业,重质纯碱主要应用于平板玻璃、玻璃制品、洗涤剂和陶瓷釉等的生产。纯碱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平板玻璃、日用玻璃、光伏玻璃、小苏打、硅酸盐等行业。   光伏高景气带动纯碱需求,平板玻璃需求仍有一定韧性。需求方面,传统能源价格高位叠加双碳目标,光伏行业高速发展确定性较强。光伏行业的高景气度将向上传导至光伏玻璃,并进一步拉动纯碱需求。纯碱最大的下游领域是平板玻璃,尽管平板玻璃的下游地产在2022年上半年呈现下滑趋势,但由于玻璃行业高温连续生产、不轻易停工的特殊性,平板玻璃所对应的纯碱需求依旧相对平稳。供给方面,纯碱生产分为化工合成法和天然碱法两种。化工合成法在生产纯碱的过程中,能耗较高、同时存在着环境污染的问题,在我国减少碳排放、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下,化工合成法的纯碱产能受到限制,同时,在上游煤炭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化工合成法的成本劣势进一步凸显。天然碱的产能受制于资源,目前国内天然碱资源高度集中在远兴能源的子公司中源化学和银根矿业中。根据我们对纯碱供需的预测,在2023年中、银根矿业一期500万吨天然碱投产之前,如果平板玻璃不出现大规模检修,我国纯碱供需将维持相对紧平衡,在该项目投产后将会改变我国纯碱供应格局,届时纯碱价格可能会有所回落。   天然碱优势明显,高成本路线形成价格支撑。纯碱的主要生产方法包含两大类:化学合成法和天然碱法。化学合成法又包含氨碱法、联碱法两种工艺。2021年联碱法和氨碱法纯碱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分别为49.65%和45.67%,天然碱占比仅4.68%。天然碱法相对氨碱法和联碱法,能耗低、环保,成本优势明显。2021年纯碱上市公司的纯碱单吨成本:远兴能源(天然碱)809元,三友化工(氨碱法)1267元,华昌化工(联碱法)、双环科技(联碱法)分别为1223元和1395元。在能源大通涨的情况下,煤炭、合成氨、原盐的价格相对高位,氨碱法、联碱法两种高成本路线会形成对纯碱价格的支撑。   相关标的:国内天然碱龙头并拥有新增天然碱产能的远兴能源、纯碱产品市占率领先的三友化工   风险因素:光伏新增装机量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影响产能。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2页
    2022-09-2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