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8196)

  • 爱博医疗(688050)2023年三季报点评:三大主营快速放量,产品矩阵增力强劲

    爱博医疗(688050)2023年三季报点评:三大主营快速放量,产品矩阵增力强劲

  • 中国医院信息数字化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医院信息数字化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需求担忧情绪加剧油价承压,消费电子边际改善关注光学膜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需求担忧情绪加剧油价承压,消费电子边际改善关注光学膜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基础化工:地缘冲突溢价消退,需求担忧情绪加剧,油价承压下跌。减产+低库存短期内或形成油价支撑,关注上游石油资源品种。需求端,11月EIA大幅下调23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期增速30万桶/日至146万桶/日,小幅上调24年预期增速8万桶/日至140万桶/日。市场对需求预期担忧情绪加剧,油价承压下跌,基本抹去中东冲突以来涨幅。供给端,10月IMF预测沙特财政平衡油价为85.8美元/桶,较5月上调4.9美元/桶,对原油价格诉求较强。近期沙特和俄罗斯相继发布减产声明试图稳定油价。OPEC+11月26日将举行部长级会议,关注后期是否出台新一轮政策维持油价。根据我们对历史库存和油价的回归测算,当前库存对应油价区间在75-95美元/桶。我们认为需求担忧情绪逐步释放后,原油供应缺口和相对低位库存,短期内对油价可形成一定支撑,看好Q4石油上游资源品种业绩表现。   精细化工及新材料:围绕国产替代、行业边际改善、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三大主线进行布局:   (1)国产替代主线:产业东移趋势明确,布局高壁垒+国产化率的特气。根据ictimes,360向华为昇腾采购1000片左右AI芯片,我们认为美国对中国芯片实行出口管制,推动芯片国产化进程,也为材料需求带来广阔增产空间,特别是算力芯片所需先进制程带来的倍增量。电子特气在半导体领域可用于制作清洗剂、刻蚀剂等,目前占晶圆制造材料市场比例约15.2%,随半导体制程演进,刻蚀步骤数以倍数级别增加,带动特气需求增加。根据TECHCET预测27年电子特气市场空间将达到92亿美元,5年CAGR6.3%。20年我国电子特气国产化率仅14%。仍有较大国产替代空间。   (2)行业边际改善主线:“双十一”消费电子终端需求超预期,Micro-LED高增有望贡献增量,关注上游光学膜材料需求增长。根据IDC,“双十一”期间PC/平板/手机销量YoY+1.4%/+13.5%/+10.2%,增长超预期。Trendforce预计全球笔市场进入去库尾声,24年出货规模将达1.72亿台,YoY+3.2%。新型显示技术方面,LEDinside预计23年Micro-Led市场规模约3200万美元,YoY+128.6%。24年穿戴装置有望量产进一步释放成长动能。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消费电子行业边际改善,以及新型显示技术逐渐完善,有望推动上游光学膜材料需求增长。根据前沿材料,27年全球光学膜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410.99亿元,6年CAGR约6.9%。   (3)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主线:PP复合铜箔性能有所提升,Q4产业化有望提速。11月8日光莆股份表示公司PP复合铜箔铜层附着力、延展性和破断强度性能有所提升,客户测试反馈良好。目前行业应用端亟需解决复合集流体“跳水”问题(电池容量陡降,导致电池失效),满足电池长期适用要求,PET/PP基膜的选择和制作工艺较为重要。自5月以来多家公司已送样,整个验证周期约3-6个月,我们预计随验证结果出炉,Q4产业化有望提速。23年或将成为产业元年。   行情回顾   行情数据:本周申万基础化工指数涨跌幅0.34%,排名19/31。年初至今累计涨跌幅为-12.20%,排名22/31。石油化工指数周涨跌幅为-1.97%,近一年涨跌幅为-6.50%。精细化工及新材料指数周涨跌幅为2.38%,近一年涨跌幅为-13.70%。板块估值:本周新材料板块PE-TTM回到5年历史中位数附近,位于20%/80%分位区间内,我们认为目前板块估值安全边际尚可。   投资建议   本周我们继续看好以下主线:(1)基础化工:我们认为原油供需缺口或在化工品价格端形成支撑,伴随下游制造业景气度或温和上升,有望推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回升。建议关注顺周期行业头部企业,万华化学、宝丰能源、华鲁恒升、桐昆股份。(2)新材料:围绕国产替代、行业边际改善、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三大主线进行布局:a)国产替代主线:随半导体产业东进,核心材料加速本土化配套,建议关注国产化率较低的方向,相关标的:雅克科技、华特气体。b)行业边际需求改善线: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和新兴科技领域崛起,有望拉动上游材料需求,建议关注:斯瑞新材、瑞华泰、圣泉集团、长阳科技。c)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线:下游以锂电为代表的产业不断技术创新,也将催生新材料的迭代升级。建议关注兼具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低成本综合优势的复合集流体,相关标的:宝明科技。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低于预期,国际油价大跌,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跌等。
    甬兴证券有限公司
    20页
    2023-11-16
  • 战略重塑,美丽焕新

    战略重塑,美丽焕新

    个股研报
      华东医药(000963)   华东医药: 由医药拓医美,迈入增长新阶段   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历经30年的发展公司业务覆盖医药全产业链,以医药工业为主导,同时拓展医药商业、医美产业和工业微生物业务。 2020年以来受集采及疫情等外部环境影响,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出现回落。 2022年公司实现总营收为377亿元(yoy+9%),归母净利润为25亿元(yoy+9%)。其中, 公司通过前瞻布局,先发进军医美市场,实现医美业务的高速增长, 2022年公司医美板块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19.15 亿元, 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1%。 医药方面加强研发创新,有望重回较快增长趋势, 2022年中美华东实现销售收入(含CSO业务) 112.44亿元,同比增长10.88%。   少女针领跑再生类产品,深耕高端注射市场   2021年公司伊妍仕少女针成功获得三类医疗器械证, 目前,国内获批三类医疗器械的再生类产品仅圣博玛的艾维澜、爱美客的童颜针以及华东医药的少女针三款。 少女针上市后凭借产品优势及先发优势快速放量, 截至2022年底,欣可丽美学签约合作医院数量已超500家,培训认证医生数量超过1100人。 2022年国内全资子公司欣可丽美学实现营收6.26亿元并实现较好盈利。此外,公司深耕医美高端市场,多款面部及身体填充注射产品在研。其中MaiLi玻尿酸定位高端, 根据2023三季报, MaiLi Extreme 透明质酸于2023年8月完成中国临床试验全部受试者主要疗效指标的收集,期待MaiLi玻尿酸在国内获批上市。   战略布局光电设备领域,逐渐步入收获期   公司在2021年收购西班牙High Tech 100%股权,获得了Cooltech等冷冻溶脂器械及Primelase等激光脱毛设备等系列产品; 2022年2月Sinclair完成了对专注医美无创及微创能量源设备的美国Viora公司股权的收购,进一步扩充了公司医美创新产品管线。多款产品预计将在国内上市,光电设备将迎来收获期。 2022Q1酷雪Glacial Spa®在国内成功完成了全球首发,根据2022年年报已与国内超过40家美业机构开展商业化合作, 2023年将进一步拓宽合作模式,加快和国内美业机构的合作和市场覆盖。此外主打精细部位“抗衰+紧致”双重功效的光电射频类产品Reaction®芮艾瑅已在国内上市,期待产品放量。   全周期、差异化创新产品管线, 期待重磅新品上市   公司持续加强医药业务研发创新, 成立了全球新药研发中心, 构建了覆盖从药物发现、药学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至产业化的较为完整的药物研发自主创新体系。 根据2023年中报,公司已储备在研创新药及生物类似药项目51款,覆盖内分泌、自身免疫及肿瘤等领域,有效保障了持续有创新产品临床推进和上市的良好发展态势,为中长期发展提供新动能。   工业微生物有望成为增长新动能   公司持续拓展工业微生物领域, 2022年公司通过整合传统原料药业务,拓展创新药物原料、大健康产品原料等新业务快速抢占市场,整体业务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全年合计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22%。 公司已确立了创新药物(xRNA&ADC药物)原料、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大健康&医美原料、宠物动保和特色生物材料五大方向。 预计将不断通过研发丰富五大业务领域高创新性、高技术壁垒、高附加值的产品管线,并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有望成为公司增长的又一引擎。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国内医美市场长期渗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注射填充和光电等项目为主的轻医美成为医美的主流项目。公司全面布局注射填充+光电设备产品,伊妍仕上市后快速放量持续领跑,后续玻尿酸及光电多款在研产品接力上市,医美业务增长动能强劲。 医药工业逐渐走出集采影响, 创新药逐步商业化为医药工业板块带来新的增长点。布局工业微生物业务,有望贡献新增量。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20/463/51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4%、 10.3%、10.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36/4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8.2%、21.1%、 20.6%,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1.68/2.04/2.46元/股,对应PE分别为25/20/17倍。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存量产品降价风险; 监管政策变化风险; 新药研发风险; 汇率波动风险等。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6页
    2023-11-16
  • 流感已成趋势,看好公司POCT联检产品放量

    流感已成趋势,看好公司POCT联检产品放量

    个股研报
      英诺特(688253)   主要观点:   事件:   2023年10月30日,英诺特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2023年Q1-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8亿元(-10.34%),归母净利润8,654万元(-32.23%),扣非净利润6,598万元(-42.98%);2023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86万元(-9.69%),归母净利润913万元(-52.27%),扣非净利润334万元(-81.25%)。   点评:   流感检测需求旺盛,Q3非新冠收入增长65.06%   公司受益于全年流感检测需求,同时积极开拓医院市场,23Q1-3非新冠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112.88%;同时公司新冠收入大幅下降,但表观营收较上年同期仅下滑10%;23Q3公司非新冠产品实现营业收入5,355万元,同比增长65.06%。前三季度,公司对新冠产品计提资产减值合计2,586万元。   公司长期专注呼吸道检测领域,即将进入产品收获期   公司已实现呼吸道POCT全布局,国内已取得26张三类注册证,其中3项以上联检注册证有5张,均为国内独家品种,是国内呼吸道POCT检测龙头。公司拳头产品包括三联检、五联检、九联检,覆盖呼吸道病原体包括甲流、乙流、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同时针对多种流感病毒进行鉴别诊断,具备判读迅速(15-25min)、准确高效的特点,有效提高公立医院门急诊周转率,大幅缓解就诊挤兑压力。结合“流感+新冠”后疫情大背景下,我们预计流感抗原三联检、呼吸荧光九联检、甲流乙流新冠三联检(待获批)将在1-2年内为公司快速贡献收入;公司新冠产品逐渐出清,利润有望快速兑现。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有望实现3.91/4.52/6.08亿元,同比增长-12.5%/15.6%/34.5%;归母净利润实现1.25/1.90/2.57亿元,同比增长-16.8%/51.7%/35.3%;对应EPS为0.92/1.40/1.89元,对应PE倍数为24/16/12x。公司作为呼吸道病原体POCT检测龙头,我们看好其未来1-2年核心产品放量带来收入高增长,以及新冠出清带来的利润释放。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国际化不达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1-16
  • 医药行业点评:细胞治疗赛道进展不断,关注相关投资机会

    医药行业点评:细胞治疗赛道进展不断,关注相关投资机会

    化学制药
      事件:11月13日,传奇生物与诺华就特定靶向DLL3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签订了独家全球许可协议,包括其自体实体瘤CAR-T细胞疗法候选药物LB2102。诺华获得开发、制造和商业化这些细胞疗法的全球独家权利,也可将其T-Charge平台应用于LB2102的生产。根据许可协议,传奇生物将获得1亿美元的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高达10.1亿美元的临床、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级特许权使用费。传奇生物将在美国进行LB2102的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诺华将进行许可产品的所有其他开发。诺华T-Charge平台是下一代CAR-T细胞疗法生产平台,旨在保持T细胞的干性,并促进CAR-T细胞主要在体内扩增。T-Charge平台旨在减少在体外长时间培养的需求,使T细胞具有更大的增殖潜力,并减少耗竭的T细胞。LB2102将是诺华首次将T-Charge应用于靶向实体瘤的细胞疗法候选药物。   细胞治疗分类:细胞治疗是指采用生物工程的方法获取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并通过体外扩增、特殊培养等处理后,使这些细胞具有增强免疫、杀死病原体和肿瘤细胞等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目的。依据细胞类型,细胞治疗主要可被分为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及其他体细胞治疗。   CAR-T市场前景广泛:CAR-T市场的前景已经毋庸置疑。2022年,全球CAR-T疗法市场规模已接近30亿美元;吉利德Yescarta的收入规模达到11.6亿美元,成为CAR-T疗法首个重磅炸弹,未来还有望继续创造销售额新纪录。传奇生物Carvykti在美国上市的第一个年度销售额就达到了1.34亿美元。反观国内,中国市场有着更大潜力。相较美国,我国有着更为庞大的人群基数和患者群体。以目前CAR-T产品获批最多的适应症弥漫大B淋巴瘤(DLBCL)为例:该疾病在国内淋巴瘤患者中的占比为39%,远大于美国的23%。加上更大的人口基数,国内每年新增DLBCL患者数量超过3.5万人,超过美国每年2万人的新增患者数量。   国内细胞治疗药物竞争格局:目前国内已上市的细胞治疗药物有四种,分别是来自复兴凯特的阿基仑赛,合源生物的纳基奥仑赛,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仑赛以及驯鹿生物的伊基奥仑赛。申请上市的药物有两款,处于临床III期的药物有6款,其余的药物均处在临床早期。CAR-T药物获批的适应症主要为血液瘤,例如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各种类型的淋巴瘤。目前国内在研管线中细胞治疗对实体瘤也有布局,期待细胞治疗在实体瘤方面的优异表现。   投资建议:细胞治疗领域进展不断,建议关注细胞治疗相关公司:传奇生物、复兴凯特、药明巨诺、科济药业、恒润达生等。   风险提示:创新药研发不确定性、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药品降价风险、医药行业政策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11-16
  • 干扰素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干扰素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制药
      干扰素(英文:IFN,Interferon),是人体细胞在接触到病毒、细菌、寄生虫或抗原等各类刺激时释放出的一种糖蛋白,通过防止病毒复制和调节免疫系统等方式抑制机体感染。干扰素被广泛用于癌症、白血病和急、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等疾病。近年来,病毒感染类疾病和癌症患者数量居高不下,干扰素行业加快对基因工程技术的运用,优化干扰素抗病毒和特异性抑制细胞发展功效。2017至2021年,市场规模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后因疫情需求增加和人民卫生健康意识提高,干扰素制品销量呈稳定增长趋势。行业集中度较高,涉及多项生物技术综合运用,进入壁垒逐渐增加。当下国家针对生物科技和生物制品行业进行重点扶持,干扰素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较为广阔。本篇报告将聚焦于中国干扰素行业进行深度研究,分析其发展历程、产业链布局、行业现状、市场竞争格局等。
    头豹研究院
    20页
    2023-11-16
  •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疗器械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通常由超弹性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在介入手术治疗中常用于封堵先心病的病灶部位,以实现完全封闭心脏缺损部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产业链上游市场参与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产品原材料供应商,产业链下游涉及医疗器械经销商和终端消费场所。2017年中国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市场规模达3.281亿元,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6.8%,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接近6亿元。未来,在材料不断升级,“产学研医”深度融合及海外市场不断拓展等发展趋势下,中国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行业将继续保持稳步发展。
    头豹研究院
    17页
    2023-11-16
  • 聚醚醚酮(PEEK)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聚醚醚酮(PEEK)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目前,中国PEEK行业处于技术不断升级、市场需求稳步增长的阶段。受下游需求扩增拉动,中国聚醚醚酮(PEEK)市场规模增速加快,截至2022年末中国聚醚醚酮的市场规模已达到79.69亿元,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产业链上游关键原料实现国产化,下游需求持续扩增,中国PEEK行业有望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环保可持续发展方面继续取得进展。
    头豹研究院
    17页
    2023-11-16
  • 医药生物专题研究:医药生物部分子板块三季度业绩稳定增长,中国药品研发投入增速超全球增长率

    医药生物专题研究:医药生物部分子板块三季度业绩稳定增长,中国药品研发投入增速超全球增长率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生物制品行业三季报业绩增速超行业平均水平   2023年前三季度,医药生物(申万一级)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8770.82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归母净利润1550.23亿元,同比下降17.68%;实现扣非净利润1350.20亿元,同比下降21.80%。2023年第三季度,医药生物行业实现营业收入6052.75亿元,同比下降2.69%;实现归母净利润482.98亿元,同比下降9.03%;实现扣非净利润407.81亿元,同比下降14.71%。   2023年前三季度,表现较好的申万三级行业包括其他生物制品、血液制品、中药、医院行业,它们分别实现营收487.34/142.58/2811.49/435.39亿元,同比增长20.65%、20.30%、9.57%、23.74%;实现归母净利润7.22、36.17、328.73、46.66亿元,同比增长113.54%、18.76%、36.50%、84.89%;实现扣非净利润-27.46、34.63、300.39、43.22亿元,同比增长57.85%、19.16%、24.45%、87.18%。   2023年第三季度,其他生物制品、血液制品、中药、医院行业分别实现营收187.95、49.59、849.14、157.64亿元,同比增长28.45%、22.57%、0.53%、12.37%;实现归母净利润32.31、12.41、84.03、22.18亿元,同比增长230.93%、17.87%、16.94%、19.07%;实现扣非净利润5.87、12.42、75.72、20.03亿元,同比增长124.71%、25.33%、1.59%、25.83%。   中国医药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医药研发投入增长潜力巨大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23年底,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其中化学药9148亿元、生物药6137亿元、中药4778亿元。2018年至2023年中国医药市场整体年复合增长率为5.5%,其中,生物药年复合增长率为18.5%。   据恒瑞医药2022年报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药品研发投入将达到496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5%,远超全球增长率,预计创新药占整体医药市场规模的比重将持续提高。    投资建议   1)化学制药领域建议关注恒瑞医药、华东医药;   2)生物制品领域建议关注智飞生物、天坛生物。   风险提示   研发失败风险;药品降价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集采压力大于预期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河北源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3-11-16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