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2739)

  • 生物医药行业政策点评:脑机接口术语标准发布:行业规范化里程碑,开启产业化加速期

    生物医药行业政策点评:脑机接口术语标准发布:行业规范化里程碑,开启产业化加速期

    医疗器械
      事件描述:   2025年9月16日,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YY/T1987—2025《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术语》行业标准(2025年第91号公告),并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实施。作为我国第一项脑机接口医疗器械专项标准,其出台标志着国内脑机接口医疗产业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通过构建统一的术语体系,破解行业长期存在的概念模糊、标准缺失难题,为研发创新、临床转化及监管落地提供“通用语言”。在全球脑机接口技术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的背景下,该标准的发布将加速我国从技术跟随向规则制定者的角色转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事件点评:   脑机接口(BCI)作为融合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与生物工程的前沿技术,其医疗应用涉及信号采集、算法处理、临床适配等多环节复杂技术体系。此前行业因缺乏统一术语标准,导致研发端存在诸多概念混淆现象,临床端与监管端存在一定沟通障碍,制约了技术转化效率。本次颁布的标准通过三大维度构建规范化体系,为产业发展的基础能力奠定基础。   本次术语标准的发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我国脑机接口产业政策持续完善的关键一环。回溯政策演进脉络,呈现出"国家战略引领+行业协同推进+地方精准落地"的鲜明特征:   国家战略层面:自2016年中国脑计划全面开展以来,脑科学被纳入"十三五"重大科技项目、"十四五"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并成为工信部等七部门明确推动的创新发展产业。   行业监管层面:2025年政策密集落地形成"组合拳",2月中国药检发布 《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脑电数据集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3月医保局在《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中新增"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等3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此次术语标准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数据-术语-收费"的监管闭环。   地方实践层面:北京、上海率先出台脑机接口专项行动方案。北京市提出,到2030年,培育3-5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100家左右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1-2个脑机接口产业发展集聚示范区,实现脑机接口创新产品在医疗、康养、工业、教育等领域的规模化商用。上海市提出,2030年前,实现高质量控脑,脑机接口产品全面实现临床应用,打造全球脑机接口产品创新高地,产业链核心环节实现自主可控。系列侵入式、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进入医疗器械注册审批阶段,帮助失明患者,部分恢复视觉能力;帮助瘫痪患者,部分恢复全身的触觉感知与运动能力;为难治性癫痫、重度抑郁症等脑疾病,提供新型治疗手段。   标准落地的同时,国内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呈现"多点突破"态势,为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9月17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东华大学团队在《Nature》发表的"神经蚯蚓"(NeuroWorm)研究成果,代表了我国在植入式脑机接口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团队研发出的仿蚯蚓体节结构,在200微米纤维上集成了60个传感器(传统4个),兼具柔软性与生物相容性,植入肌肉13个月无排异。通过磁控技术实现纤维在体内自由游走,动态监测脑区与肌肉神经信号。这一技术有望为帕金森等神经疾病提供单次植入、多区域监测方案,并可通过电刺激调控神经活动。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具备脑机接口技术的相关企业,如诚益通、翔宇医疗、爱朋医疗、伟思医疗、麦澜德、心玮医疗等。   风险提示:包括但不限于,①技术转化不及预期:植入式产品的长期安全性验证周期可能长于市场预期;②政策推进节奏变化:后续产品注册审批细则落地进度存在不确定性;③国际竞争加剧:海外巨头在侵入式技术领域布局较早,可能与国内企业形成竞争;等。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9-24
  • 医疗器械行业2025年中报总结及展望:高值耗材走出集采影响,设备和IVD板块复苏在望

    医疗器械行业2025年中报总结及展望:高值耗材走出集采影响,设备和IVD板块复苏在望

    医疗器械
      高值耗材走出集采影响:2020年自冠脉支架集采以来,高值耗材领域经过了多轮国家集采和省级联盟集采,出厂价端的调整和库存退换货均处理完成。通过集采,各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市场份额提升(通过抢占外资份额),新进医院数量显著提升,产品也得到了高等级医院及医生的认可,同时,这些头部公司发力海外市场,抢占更大的市场。部分公司的盈利能力已经回到了集采前水平,如骨科、心血管、微创外科等。建议关注各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   设备和IVD板块复苏在望:(1)设备板块:预计2025Q3设备公司的财务报表修复即能看到明显改善。(2)IVD板块:预计2025Q4即能看到部分公司有所改善,行业整体可能在2026H1见底回升。   投资推荐:   (1)高成长板块:高成长、赛道逻辑正的成长类标的血管介入板块(微电生理、惠泰医疗、归创通桥、迈普医学);   (2)走出集采影响+出海顺利:骨科(春立医疗、三友医疗)、人工晶状体(爱博医疗)、化学发光(亚辉龙、安图、新产业);   (3)业绩改善+泛科技主题+自主可控方向:设备(联影医疗、澳华内镜、奕瑞科技、华大智造)、脑机接口+康复机器人(伟思医疗、翔宇医疗、麦澜德、美好医疗);   (4)其他价值股:维力医疗、三鑫医疗、三诺生物、瑞迈特等。   风险提示:(1)医疗反腐行动持续进展,部分设备招投标延期,进而影响设备类公司经营业绩风险;(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3)出口订单波动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9-24
  •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原料药公司加速创新药布局,AI+医疗布局逐步深化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原料药公司加速创新药布局,AI+医疗布局逐步深化

    化学制药
      原料药板块:创新转型正当时   原料药行业经历近4年周期下行,各类产品价格跌至部分龙头企业处于亏损的阶段,行业整体处于底部区域,其中沙坦类、肝素类、动保类等价格跌到历史最低水平。受抗感染类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及部分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影响,2025上半年原料药板块收入及净利润呈现下降趋势。   国内原料药公司积极转型创新药,华海药业聚焦肿瘤及自免领域、自免领域,HB0034申报上市阶段,HB0017处于III期临床阶段,HB0025的子宫内膜癌、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处于II期及III期阶段。博瑞医药的BGM0504处于临床III期阶段。昂利康的ALK-N001处于I期临床阶段,ALK-N002处于临床前阶段。联邦制药的UBT251注射液处于临床II期,UBT37034注射液美国获得IND批件,UBT48128口服制剂处于临床前阶段。   疫苗及血制品板块:新技术、新产品加速布局中   疫苗:受新生儿数下降及竞争格局变化,疫苗行业业绩呈现持续下行趋势。部分公司逐步布局新技术、新产品,欧林生物的金葡菌疫苗预计2026年初临床揭盲,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提交上市申请的公司。康希诺的肺炎系列产品有望加速布局中,此外,公司逐步布局新型肿瘤疫苗等。近期康泰生物宣布布局针对耐药菌的创新疫苗。   血制品:受血制品库存水平及院内需求受医保抑制等影响,2025年血制品板块营收及净利润规模有所下降,血制品行业处于周期底部阶段。随着行业头部公司加快并购重组,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行业价格体系有望逐步回归稳定水平。   医疗服务:AI+医疗,有望加快医疗服务行业提质增效   受DRGs及消费环境影响,医疗服务板块业绩有所下降。医疗服务行业核心竞争力为优质医生的获得及培养、医院运营管理等,优质医生供给有限,行业逐步转向运用AI技术复制优质医生的丰富经验,有望显著提升优质医生的患者覆盖面,快速提升逐步初级医生的诊疗能力,进而带来行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投资建议   国内原料药行业处于周期底部,部分公司积极布局创新药赛道,持续拓展公司天花板,有望进入收获期。国内血制品行业处于周期底部,行业并购整合加速进行中,2025年天坛生物控股股东并购派林生物,拉开中大型血制品企业并购重组的序幕,我们预计血制品行业并购整合进入加速阶段。受行业政策影响,国内医疗服务行业受影响较大,行业处于出清阶段,我们认为部分品牌强、运营能力强、AI布局领先的公司有望率先走出困境。   推荐标的:联邦制药、普洛药业、国邦医药、健友股份、华海药业、博瑞医药、奥锐特、固生堂、海吉亚医疗、爱博医疗、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受益标的:天宇股份、美诺华、同和药业、派林生物、华厦眼科、司太立、仙琚制药等。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药物临床研发失败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9-24
  • 小核酸行业:MNC加大BD,慢病 + 肝外领域潜力无限

    小核酸行业:MNC加大BD,慢病 + 肝外领域潜力无限

    化学制药
      核心观点   小核酸药物特性具备独特优势:小核酸药物以RNA为靶点、通过促进或抑制翻译来调节蛋白质表达,包括ASO(反义寡核苷酸)、siRNA(小干扰RNA)等。小核酸药物主要具备靶标可及性广、靶向性/特异性强、研发效率高、给药间隔长等优势,在精准靶向给药的同时,显著提升慢病   患者依从性,打开潜在临床需求。   小核酸药物技术突破与研发热潮,迎来绝佳投资机遇:小核酸药物设计需要考虑3大方面,序列设计、化学修饰和递送方式,近年来针对这三点的技术突破,较好地攻克了小核酸的血管内降解及清除、先天免疫激活、跨膜困难、内涵体逃逸、脱靶效应等难题。多款小核酸药物成功获批上市,展现了针对多靶点良好成药性,具备优异的有效性安全性。其中,Nusinersen24年销售额16亿美元,是全球首个脊髓性肌萎缩治疗药;Vutrisiran24年销售额9.7亿美元(yoy+73%),2022年才获批上市;Inclisiran24年销售额7.5亿美元(yoy+112%),25H1实现收入5.55亿美元(yoy+66%),一路保持高速增长。未来随着针对肝外递送、慢性疾病等领域拓展的技术突破,市场空间想象力还将成倍扩大,迎来小核酸   领域绝佳的投资机遇。   多款小核酸新药获批,市场进入高速爆发期:根据灼识咨询预测,RNAi疗法全球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1.2千万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3.62亿美元,CAGR为449.2%;预计2030年将达到250亿美元。到2030年,RNAi疗法在常见病及肿瘤领域的市场规模将占总市场规模的54%。而中国RNAi疗法的市场规模将由2022年的约4百万美元增至2025年的3亿美元以上,CAGR超300%,预计2030年将达到约30亿美元。   MNC纷纷下注小核酸领域,其中我国小核酸研发实力凸显:全球范围内小核酸药物再起风云,进入BD高潮,诺华、AZ、渤健、礼来、辉瑞、罗氏、GSK、赛诺菲等纷纷下注小核酸领域。与我国药企相关的交易包括,靖因药业与CRISPR近9亿美金的共同开发项目,苏州瑞博与勃林格殷格翰总交易金额超20亿美元,赛诺菲以1.3亿美元预付款引进Arrowhead子公司维亚臻的一个管线的大中华区权益,舶望制药与诺华合作金额超52亿美金等。   当前小核酸上市品种相对较少,中国企业有望抢占全球蓝海市场:截至2025年中,全球共获批上市22款,包括13款ASO药物、7款siRNA药物、2款核酸适配体药物。其中遗传罕见病类目是获批最多的适应症类别,16款小核酸药物是针对遗传罕见病,3款针对眼科疾病,1款针对心血管疾病等。我们认为未来,小核酸药物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爆发潜力,例如在代谢和心血管等长效慢病用药,罕见病尤其是遗传性疾病的功能性治愈组合,以及肝外递送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突破性疗法。我国企业多款创新靶点已进入临床阶段,我们判断将持续向海外输出大额的合作交易。   建议关注具有自主技术平台、管线布局新颖、或具备出海预期的标的:建议关注悦康药业、热景生物-尧景、石药集团、信立泰、圣诺医药、腾盛博药、成都先导、舶望制药、瑞博生物等等。海外龙头企业包括Alnylam、Ionis、Arrowhead、Avidity等。   风险提示:创新药疗效不及预期风险、新药研发及审批进展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医保谈判价格不及预期风险、药品销售不及预期、政策的不确定性、全球业务相关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9-24
  • 现金流改善,外延拓展步伐持续推进

    现金流改善,外延拓展步伐持续推进

    个股研报
      东阿阿胶(000423)   事件   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51亿元,同比增长11.02%;归母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0.74%;2025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32亿元,同比增长2.91%;归母净利润3.93亿元,同比增长2.01%。公司再次实施中期分红,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2.69元(含税),现金红利总额约为8.17亿元,占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99.94%。   点评   核心产品增长稳健   分产品看,2025H1,阿胶及系列产品实现收入28.45亿元,同比+11.50%,毛利率为74.83%,同比-0.53pct;其他药品及保健品实现收入1.42亿元,同比+7.06%,毛利率为66.3%,同比-0.1pct;毛驴养殖及贸易实现收入0.34亿元,同比-9.27%。   现金流有所改善,经营逐步向高质量发展   2025H1,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65亿元,较2025Q1有所改善,公司现金储备充裕,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0.04亿元,经营持续高质量发展。   外延拓展步伐持续推进   公司拟以自有资金3379.85万元收购东丰马记药业70%股权,以自有资金5996.57万元收购内蒙古阿拉善苁蓉集团80%股权,并向苁蓉集团增资2800万元。收购完成后,马记药业和苁蓉集团均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进一步充实公司在鹿茸、肉苁蓉产业链的布局。   盈利预测与估值   2025H1,公司业绩表现稳健,现金流改善显著,考虑到公司持续加强线上渠道布局,外延拓展步伐持续推进,收入端有望持续稳健增长。同时,2025年,公司围绕“增长、突破”的主题,推进高质量增长,近年来毛利率改善较为显著。因此我们将公司2025-2026年收入预测由67.90/78.12亿元小幅调整至67.81/77.85亿元,2027年收入预测为87.94亿元;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由16.47/19.32亿元上调至17.94/20.66亿元,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3.2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政策波动风险,并购事项具有不确定性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5-09-24
  • 境外业务快速推进,耗材占比持续增长

    境外业务快速推进,耗材占比持续增长

    个股研报
      瑞迈特(301367)   l业绩简评   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年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4亿元,同比上涨42.3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1亿元,同比上涨42.1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0.99亿元,同比上涨49.34%。   其中,2025年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9亿元,同比上涨46.5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59亿元,同比上涨39.9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0.392025-09亿元,同比上涨59.94%。   l25年H1经营分析   25年H1收入利润双增长。25年H1收入利润取得双增长,主要原因是境外境内均持续贡献增量。境外方面,公司上半年境外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61.33%,美国呼吸机市场去库存周期结束,市场恢复稳态;欧洲市场已基本完成云平台建设,通过本土化运营策略,公司产品已开始进入主流医保市场,未来将为公司带来显著的增长动能;境内方面,公司上半年境内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6.87%,公司上半年对国内市场进行渠道政策和销售政策调整,已初见成效。   公司耗材业务占比持续提升。2025年上半年,公司耗材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约为30%。相较于呼吸机,耗材更换频率高,毛利也相对较高,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随着全民对OSA认知的提升与呼吸机的市场普及,将持续扩张存量患者群体,同时驱动耗材需求稳步增长。未来,公司将持续提升呼吸机产能,并行推进耗材业务,投入更多资源以全面提高耗材业务的收入占比,以实现整机与耗材的协同发展。   l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端分别为11.38亿元、14.03亿元和16.89亿元,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34.92%、23.24%和20.40%,归母净利润预计2025年-2027年分别为2.64亿元、3.55亿元和4.35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69.62%,34.67%和22.66%。2025-2027年PE分别为29.07倍、21.59倍和17.60倍,对应PEG分别为0.42、0.62和0.78,给予“买入”评级。   l风险提示:   新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风险,国际关系风险。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页
    2025-09-24
  • 与ALK合作,有望开启中国脱敏新时代

    与ALK合作,有望开启中国脱敏新时代

    个股研报
      长春高新(000661)   事件:   2025年9月17日,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赛药业”)与全球最大的脱敏治疗药企ALK-Abelló A/S公司(以下简称“ALK”)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达成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俗称脱敏治疗)产品合作,将在中国联合开发并商业化ALK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产品;同时,金赛药业将获得ALK自主开发的3款脱敏治疗相关产品在中国大陆范围(不含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地区)的独家代理权益。   点评:   引进ALK的三款产品,布局脱敏治疗市场   本次合作产品包括ALK自主开发的2款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产品和1款用于过敏原诊断的皮肤点刺试剂盒:   1.金赛药业将获得ALK皮下注射用屋尘螨变应原制剂(安脱达®)、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剂盒(安刺®)及尘螨变应原舌下片(ACARIZAX®)在中国大陆的独家权益,合作权益期限至2039年12月31日止。   2.金赛药业将接手ALK在中国大陆已上市合作产品的销售推广,并合作完成尘螨变应原舌下片(ACARIZAX®)临床开发工作。ACARIZAX上市后将由金赛负责其在合作区域内的销售推广。   金赛药业将向ALK支付首付款3270万欧元、随ACARIZAX®在华审评进展支付注册里程碑4000万欧元、并按中国销量或将支付1.05亿欧元销售里程碑;同时金赛承担营销及成人/青少年Ⅲ期与注册主要费用、儿童费用双方各50%。   中国拥有全球尘螨过敏患者最大的患者人群,但中国过敏免疫疗法市场开发不足、缺乏创新产品。目前接受脱敏治疗的患者数量不足100万,存在大量未满足临床需求。我们认为,此次合作有望与金赛的生长激素产品形成协同,横向拓展公司产品线。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5.96/141.92/151.61亿元(2025/2026年前值分别为194.88/204.2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89/25.45/28.09亿元(2025/2026年前值分别为64.24/63.86亿元),下调原因系市场竞争加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化风险、产品研发未达预期效益、产品销售推广不及预期、核心产品集采未中标的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5-09-24
  • 氟化工行业月报:行业高景气持续,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氟化工行业月报:行业高景气持续,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化学原料
      2025年8月三代制冷剂价格上行,PVDF价格回落。截至2025年8月29日,根据百川盈孚数据,三代制冷剂R32、R125、R134a产品价格分别为60000元/吨、45500元/吨和51500元/吨,较7月底分别上涨9.09%、0.00%、3.00%。截至2025年8月29日,R22价格为35500元/吨,较上月上涨1.43%,较去年同期上涨18.33%;价差为27166.5元/吨,较上月底上涨1.21%。PVDF价格回落,截至2025年8月29日,我国PTFE悬浮中粒、分散乳液、分散树脂价格分别为37000元/吨、28000元/吨、40000元/吨;PVDF粒料、粉料、锂电级价格分别为55000元/吨、39000元/吨、50000元/吨;HFP价格为33500元/吨。   9月国内空调排产同比下滑,10月、11月排产量同比预计保持下滑态势,近一年R32出口量提升。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5年9月到2025年11月,我国家用空调排产总量分别为1075.00万台、1088.01万台、1220.28万台,同比增速分别为-11.98%、-22.60%和-19.70%。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4年6月以来,R32出口量较往年有提升趋势。一方面受到海外需求及补库提升,另一方面国内空调企业海外产能提升带动了制冷剂出口量的上行。   行业要闻:昊华科技、三美股份发布半年度报告。昊华科技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7.60亿元,同比增长19.45%;净利润7.25亿元,同比增长29.68%。三美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28亿元,同比增长38.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5亿元,同比增长159.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86元,同比增长163.61%。   投资建议:2025年二代制冷剂配额削减,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总量保持在基线值,二代、三代制冷剂供需关系仍然趋紧。2025年以来制冷剂价格稳步上行,8月、9月制冷剂价格持续提升,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2025年9月19日,三代制冷剂R32、R134a、R125价格本年度分别上涨44.19%、22.35%、8.33%。2025年上半年,制冷剂生产企业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5.84%、159.22%、140.82%。制冷剂行业有望维持高景气,相关生产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风险提示:制冷剂配额政策变化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变化的风险;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9-23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三代制冷剂价格持续上行,行业有望维持高景气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三代制冷剂价格持续上行,行业有望维持高景气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三代制冷剂价格持续上行,行业有望维持高景气:制冷剂供给受到配额限制,叠加下游需求提升,供需格局显著优化,三代制冷剂产品价格近两年持续上涨,生产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2025年9月19日,三代制冷剂R32、R134a、R125价格分别为62000元/吨、52000元/吨、45500元/吨,本年度分别上涨44.19%、22.35%、8.33%。2025年上半年,制冷剂生产企业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5.84%、159.22%、140.82%。   行业基础数据跟踪:上周(2025/9/15~2025/9/21),沪深300指数下跌0.44%,申万基础化工指数下跌1.33%,跑输大盘0.89pct,申万石油石化指数下跌1.99%,跑输大盘1.55pct,涨幅在全部申万一级行业中分别位列第20位、第22位。子板块涨跌幅,涨幅前五的为:民爆制品:6.97%;改性塑料:4.97%;钛白粉:2.64%;合成树脂:1.23%;其他橡胶制品0.35%。跌幅前五的为:复合肥:-4.08%;炭黑:-4.00%;涂料油墨:-3.55%;聚氨酯-3.48%;炼油化工:-3.29%。   价格数据跟踪:上周(2025/9/15~2025/9/21)价格涨幅靠前的品种:分别为丙烯酸丁酯(华东):3.86%;双酚A(华东):3.75%;苯酚(华东):3.31%;华东萤石粉(湿粉/华东):2.78%;苯胺(华东):2.37%。价格跌幅靠前的品种:分别为硝酸(98%/安徽):-3.11%;液氨(江苏):-2.71%;烧碱(99%粒碱/山东滨化):-2.44%;二氯甲烷(江苏)-2.26%;涤纶POY(150D/48F):-1.92%。   投资建议:   供给侧有望结构性优化,挑选弹性及优势品种板块。国内方面,国家政策端对供给侧要求(“反内卷”)频繁提及;海外方面,上涨的原料成本+亚洲产能冲击,欧美化工企业近期多经历关停、产能退出等事件。短期来看,地缘摩擦反复,海外化工供应不确定性有所增加;长期来看,我国化工产业链竞争优势明显,凭借显著的成本优势和不断突破的技术实力,中国化工企业正迅速填补国际供应链的空白,有望重塑全球化工产业的格局。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从供给角度,1)若供给侧改革强化,关注供给压缩弹性较大板块:有机硅、膜材料、氯碱、染料,关注板块代表企业合盛硅业、兴发集团(有机硅&草甘膦)、东材科技、君正集团、浙江龙盛、闰土股份等;2)供需格局或仍偏弱,关注具有相对优势的品种或龙头企业:煤化工龙头宝丰能源、氟化工制冷剂品种相关及龙头巨化股份、农药板块的广信股份、润丰股份、江山股份等。   消费新趋势+科技内循环,把握需求驱动下的α。1)新消费趋势下提升健康添加剂、代糖等需求;法规政策积极推动健康食饮,带动食品添加剂行业扩容。食品添加剂行业龙头重新重视价格与市场的平衡,景气有望复苏。关注注重技术和品类研发,具备差异化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百龙创园、金禾实业。2)我国化工新材料整体自给率约56%,为增强国1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产业正迎来国产替代加速的发展机遇期。如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高端工程塑料、热界面材料、高端助剂等,关注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具有技术、资金、一体化能力和客户资源积累,有望在国产化浪潮中优先受益。如金发科技、圣泉集团、彤程新材、久日新材、强力新材、中巨芯、兴福电子、联瑞新材、呈和科技、飞荣达、中石科技、思泉新材、苏州天脉等。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不稳定,导致国际能源价格产生剧烈波动,并传导至国内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国际政策变动导致国内商品、服务出口受抑制;下游需求低迷,影响到相应企业的利润。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9-23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科创主线不变,节前风格或倾向于低估值标的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科创主线不变,节前风格或倾向于低估值标的

    生物制品
      本期内容提要:   市场表现。上周医药生物板块收益率为-2.07%,板块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1.63%,在31个一级子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第23。6个子板块中,医疗服务板块周收益率排名第一,涨跌幅为-0.47%(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0.02%);收益率排名第六的为生物制品,涨跌幅为-3.47%(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3.03%)。   周观点:上周医药生物板块继续回调,我们认为创新主线行情仍未结束,中国创新药崛起仍是未来的产业趋势,同时未来降息预期仍是利好创新产业链,因此中长期上看创新药、创新器械及AI医疗仍是重点。短期上看,节前资金配置方面或偏向于稳健,因此我们认为短期可倾向于基本面稳健且低估值的标的。   低估值标的:我们认为节前配置或偏向于稳健,因此当前选择低估值策略或更具性价比。建议关注新华医疗(2025年ifind一致预期对应9/19收盘价的PE约13倍)、柳药集团(2025年ifind一致预期对应9/19收盘价的PE约9倍)、白云山(2025年ifind一致预期对应9/19收盘价的PE约13倍)。   高端医疗器械:①院内招采恢复驱动业务增长,建议关注开立医疗、联影医疗、华康洁净、新华医疗、澳华内镜、迈瑞医疗、华大智造等;②内需驱动的消费医疗器械需求逐步修复,建议关注鱼跃医疗、可孚医疗、三诺生物等;③出海订单修复的企业,建议关注美好医疗、海泰新光、瑞迈特、振德医疗、安杰思等;④高端器械耗材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建议关注迈普医疗、三友医疗、心脉医疗、微创医疗、威高股份、微创脑科学、爱康医疗、爱博医疗、春立医疗等。   AI医疗:①关注AI+医药电商/精准营销业绩兑现情况,建议关注京东健康、阿里健康、药师帮、医脉通。②关注B端AI订单兑现情况,建议关注润达医疗、东软集团。③关注AI医疗大模型技术动态进展,建议关注医渡科技、讯飞医疗科技等。   CXO及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①具备全球影响力的CXO龙头企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合联、康龙化成、凯莱英等;②以国内业务为主的临床CRO龙头,建议关注泰格医药、普蕊斯、诺思格、阳光诺和等;③以安评和模式动物为代表的资源型CXO,建议关注昭衍新药、百奥赛图、药康生物、南模生物等;④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建议关注百普赛斯、皓元医药、毕得医药、纳微科技、奥浦迈、海尔生物、阿拉丁、泰坦科技等。   创新药:考虑产品管线的科学突破领先性和前瞻市场空间,关注信达生物、恒瑞医药、三生制药、汇宇制药、君实生物、金斯瑞生物科技维立志博、李氏大药厂等。   风险因素:关税政策变动&地缘政治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临床数据不及预期;集采降价幅度高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9-2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