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2738)

  • 产品梯队逐渐成熟,渠道拓展仍将继续

    产品梯队逐渐成熟,渠道拓展仍将继续

    个股研报
      健民集团(60097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1年实现收入32.8亿元(+33%),归母净利润3.3亿元(+120%),扣非归母净利润3亿元(+119%)。   龙牡壮骨颗粒量价齐升,Q4增速放缓。分业务来看,2021年工业收入16.8亿元(+44%),商业收入17.5亿元(+17%)。工业产品毛利率为78.6%,同比增长11.7pp,主要受益于龙牡壮骨颗粒换包装,实现产品提价。商业毛利率为5.6%,增长0.76pp。四个季度收入分别实现8.4亿元(+91%)、9.5亿元(+62%)、8.1亿元(+41%)、6.7亿元(-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亿元(+272%)、1亿元(+153%)、0.9亿元(+31%)和0.7亿元(+208%),Q4收入端增速有所回落。   产品端:大单品快速增长,不断培育新品。1)大单品保持快速增长:龙牡壮骨颗粒收入同比上涨48%,我们预计销量同比增长29%,平均价格同比增长15%,小金胶囊、健脾生血颗粒(片)、小儿宝泰康及雌二醇凝胶等保持增长,实现院内端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6.23%。2)加快培育新单品,新增广告投放费用,预计2022年投放超过3.6亿元,快速推进便通胶囊OTC渠道端销售、健民咽喉片替换新包装。3)推进拔毒生肌散上市销售,全力打造公司产品的第二增长曲线。   渠道端:产品渠道变革带来多个渠道快速增长。OTC端加大广告投入与铺货率,实现收入9亿元,收入同比增长51.3%,院内端积极开展循证医学研究及学术营销,实现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36.2%。预计未来将持续加大营销队伍建设,2021年销售人员超过千人,加强终端覆盖,通过营销数字化建设,精准管控渠道库存。2022年将推动龙牡壮骨颗粒走向院内,便通胶囊和健民咽喉片走向院外,实现产品进一步增长。2022年OTC端收入目标预计实现25%快速增长,其中便通胶囊有望突破1亿元OTC销售额。   联营企业大鹏药业持续快速增长贡献投资收益。2021年子公司大鹏药业实现收入6.8亿元(+40%),净利润为3.4亿元(+18%),净利润率51%。预计给公司贡献投资收益1.1亿元。2021年上游胆汁、胆红素价格上涨,带来成本端压力增大,2021Q3以来产能逐渐触及瓶颈,2022年有望伴随天然牛黄进行提价。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EPS分别为2.59元、3.29元、4.24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26.1%的复合增长率,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龙牡壮骨颗粒销量增长不及预期、体外培育牛黄销量增长不及预期。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2-03-29
  • 百济神州(688235):拥有全方位一体化平台的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国际化进入收获期

    百济神州(688235):拥有全方位一体化平台的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国际化进入收获期

  • 2012年A股复盘对2022年的借鉴:2022神似2012:一个特殊的生物钟

    2012年A股复盘对2022年的借鉴:2022神似2012:一个特殊的生物钟

  • 中药行业专题:“十四五规划”视角下的中医药发展

    中药行业专题:“十四五规划”视角下的中医药发展

    中药
      主要观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重点提及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   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第四十四章第四节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纲要提出,打造2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2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20个左右中医疫病防治基地,100个左右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形成一批中医优势专科。   《“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紧随其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而编制的《“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中,关于中药发展,重点突出中药产品创新、产业技术突破、医药制造能力系统升级,发展目标为中成药“走出去”取得突破。   各省市“十四五”规划中的中医药发展   各省市的“十四五”医药健康发展的规划也纷纷出台,其中都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根据不完全统计,专门发布“十四五中医药规划”的省市有11个,各省市依据地域特点发展中医药。   投资建议:精选中医药投资赛道   “十四五规划”政策驱动下行业发生变革,重点关注中药创新药、品牌中药、中医服务和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创新药:2021年中药创新药迎来爆发。2021年就有12个中药新药获批,数量超过过去4年总和。不仅是在申报端中药注册分类化繁为简,创新中药单列,并且在支付端的医保谈判中中药也是优势明显、降价温和,拥有中药创新药布局的公司将脱颖而出。   品牌中药:受益消费升级,医疗保健需求较快增长,品牌中药需求具备持续增长趋势,并且品牌中药拥有较高价格维护能力,核心原材料涨价+需求旺盛双轮驱动的价格提升,相关品牌中药将直接受益。   中医服务:中医医疗健康服务行业规模大、增速高、尚未看到天花板;行业散乱小,竞争格局尚不明晰;需求膨胀,日常健康管理和“治未病”受到青睐;政策支持下有望迎来发展黄金期。   中药配方颗粒:2021年2月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宣告结束并且2021年11月份开始执行新标准,所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是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容,另一方面则是标准化后的门槛增加带来成本和壁垒的提升,综合来看先前的试点企业先发优势明显将充分受益。   推荐标的(已覆盖)及建议关注标的:   中药创新药:以岭药业(已覆盖,买入评级)、康缘药业(已覆盖,买入评级)、新天药业(已覆盖,买入评级)、贵州三力(已覆盖,买入评级)、天士力、方盛制药等;   品牌中药:同仁堂(已覆盖,买入评级)、广誉远(已覆盖,增持评级)、华润三九(已覆盖,买入评级)、健民集团(已覆盖,买入评级)、片仔癀(已覆盖,买入评级)、云南白药(已覆盖,增持评级)、济川药业、羚锐制药、寿仙谷、江中药业、佐力药业、东阿阿胶、太极集团、九芝堂、马应龙、千金药业、特一药业等;   中医服务:固生堂(已覆盖,买入评级);   中药配方颗粒:华润三九(已覆盖,买入评级)、中国中药、红日药业等。   风险提示   政策不确定性;原材料供应波动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程度的不确定性;疫情进展的不确定性。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2-03-29
  • 光脚品种放量迅速,国际化和创新逐步迎来收获期

    光脚品种放量迅速,国际化和创新逐步迎来收获期

    个股研报
      苑东生物(688513)   事项:   公司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23亿元,同比增长10.96%;实现归母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30.46%,略超预期,主要是公司销售收入增加,同时理财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增加;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21.50%。分红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7.80元(含税)。   平安观点:   核心产品销量增长以及集采产品快速放量共同驱动业绩提升:1)主要产品方面,富马酸比索洛尔片、伊班膦酸钠和枸橼酸咖啡因全年销售量分别同比增长34%、29%和9%,推动业绩稳健增长;2)光脚产品方面,依托于显著的成本优势,公司多个产品以第一顺位中标集采,并大力拓展第二、三终端,推动格隆溴铵注射液、达比加群酯和依托考昔片等光脚产品在2021年实现迅速放量;3)新产品方面,公司在报告期内年共获得3个新药注册证,5个一致性评价补充批件,持续增厚公司业绩表现。   公司加快原料药和高端制剂的国际化布局:1)制剂方面,公司按照临床需求大、竞争格局好以及首仿抢仿的思路,布局了多个ANDA高端制剂,形成丰富产品梯队,其中麻醉镇痛领域的EP-0084A&I项目已获得FDA授予的CGT资格,有望能够加速上市并获得180天独占期,我们预计将于2023年完成上市,迎来收获期;2)原料药方面,公司非罗考昔、马罗匹坦、替格瑞洛已通过FDA现场检查,标志着公司原料药GMP管理已达到国际水平,此外,枸橼酸马罗匹坦、甲磺酸达比加群酯已向FDA递交注册申请,为公司进入全球原料药供应链夯实基础。   基于公司研发实力持续丰富技术平台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新增mRNA原料合成技术平台,其核心技术包括mRNA原料工艺路线设计技术、高产率磷缩合技术、不稳定核酸结构纯化技术等。目前公司已搭建出公斤级规模生产平台,完成多个高于市场纯度且符合GMP标准的mRNA帽结构类似物开发,以及多个高纯度且符合GMP标准的复杂修饰核酸开发,初步验证平台能力。随着我国mRNA疫苗研发的持续推进,以及其他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该项新技术平台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仿制药供血创新研发,逐步迎来创新收获期: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为2.09亿元,占营收比例达到20.41%,处于同行业公司中的相对较高水平。公司目前已布局超过10款1类新药,其中处于临床试验的有3个,分别为口服长效DPP4抑制剂优格列汀片(III期)、心血管领域的小分子新药CX3002(II期)以及靶向NGF的镇痛领域新药EP-9001A单抗(I期)。相比只做创新药开发的企业,仿制药业务带来的稳定收入使得公司能够有更多的研发经费投入创新,仿创结合的模式风险相对更低。未来伴随毛利率较高的创新药的逐步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维持公司推荐评级:1)制剂原料药一体化的成本优势使得公司的集采中标概率提升,推动“光脚”品种放量;2)公司沿着首仿难仿药的思路持续完善管线布局,我们预计2023年公司将有8款新产品上市,并有望借助公司的渠道及品牌效果实现迅速放量;3)公司的国际化布局以及创新药研发正在逐步迎来收获期,为公司业绩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4)mRNA相关的新技术平台的拓展为公司带来更多机会。考虑到公司伊班膦酸钠等产品被纳入第7批国家集采名单以及国际化布局即将兑现,我们小幅下调了公司22年利润预测,同时上调23年利润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的净利润将达到2.79亿元(前值为2.85亿元)、3.64亿元(前值为3.53亿元)、4.64亿元(新增),2022/2023/2024年EPS分别为2.33元(前值为2.37元)、3.03元(前值为2.94元)、3.87元(新增),对应目前股价PE分别为23.6/18.1/14.2倍,维持公司的“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研发失败风险:公司多款产品处于研发阶段,存在进度不及预期甚至失败的可能;2)产品未中标药品集中采购风险:公司药品向公立医院销售需通过各省(区、市)采购平台招标采购,未来可能出现公司产品无法中标的风险;3)产品被调出医保目录的风险:未来存在主要产品在医保目录调整过程中被调出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风险;4)政策风险:公司在研产品涉及精麻药物,属于强监管行业,监管政策存在发生变动的风险。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3-29
  • 医药行业:关注新冠“特效药+疫苗+抗原检测”相关产业链投资机会

    医药行业:关注新冠“特效药+疫苗+抗原检测”相关产业链投资机会

    生物制品
      事件:   21年底22年春季,Omicron变异株再次席卷全球,确诊人数激增。   (1)新冠特效药被证实可以有效降低新冠患者的重症及死亡率,MPP宣布辉瑞和默沙东的特效药于3月17日及1月20日分别授予与中国企业合作生产,腾盛华创也推出安巴韦单抗注射液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作为国产首个新冠中和抗体被写入治疗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2)CDC数据证实未接种疫苗的群体感染新冠和死亡的风险是接种加强剂后的疫苗完全接种者的13.9倍和53.2倍。   (3)3月11日推出《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国内疫情防控进入“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抗原检测成为核酸检测基础上的重要补充手段,   点评:   新冠特效药及其产业链孕育市场机遇,推动我国CDMO发展:   辉瑞Paxlovid将高危新冠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了89%,终端市场需求量将显著增加,作为国内首款新冠口服药,已获得中国药监局的紧急批准上市并列入新冠诊疗指南,我国对小分子口服新冠药物存在应急储备需求,国内获得MPP授权的企业有望快速抢占增量市场。默沙东作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在需求缺口巨大的市场上有望快速放量。全球CDMO订单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已成趋势,辉瑞、默沙东等大型药厂和中国CDMO企业合作订单已落实,我国龙头CDMO企业获益,营收预期高速增长。特效药相关具备规模化供应能力的龙头企业将受益于上游需求的增加。我国新冠小分子药物研发生产需要持续推进自主化,可关注我国各企业在研小分子药物在研推进情况。腾盛华创的中和抗体治疗方案已被证实有效性,目前正在进行预防的研究工作,扩展疫苗反应欠佳人群。   疫苗加强剂是防疫的有效手段:   在毒株持续变异的基础上,疫苗加强剂作为有效的防治手段,成为众疫苗公司主攻的方向。我国三叶草、康希诺企业均已有提出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加强针解决方案且数据良好,复星医药参与合作开发的mRNA新冠疫苗已在海外及我国香港、台湾广泛普及。   抗原自测产品需求有望爆发式增长:   抗原检测注册审批流程的时间周期长,临床试验的要求以及可用性的等要求限制了新企业进入市场速度,工艺已经成熟的企业有望快速投入生产,抢占市场。   我们的观点和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同时获得MPP许可生产辉瑞和默沙东特效药的复星医药(2196.HK);拥有国产首个新冠中和抗体治疗方案的腾盛博药(2137.HK);提供Paxlovid关键原料利托那韦片的歌礼制药(1672.HK);自主研发的新冠小分子药物企业君实生物(1877.HK)和先声药业(2096.HK);获益于新冠特效药订单的CDMO企业凯莱英(6821.HK);疫苗相关企业三叶草生物-B(2197.HK)、康希诺生物-B(6185.HK);抗原自测标的北京华科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兴生物SVA)。
    国元国际控股
    6页
    2022-03-29
  •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2W12:磷矿石库存低位价格上扬,供不应求推涨磷肥价格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2W12:磷矿石库存低位价格上扬,供不应求推涨磷肥价格

    化学制品
      年初以来,板块领先大盘: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涨幅为0.53%,创业板指数跌幅为2.80%,沪深300指数下跌2.14%,上证综指上涨下跌1.19%,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1.73个百分点。2022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下跌幅度为10.70%,创业板指数下跌幅度为20.61%,沪深300指数下跌幅度为15.50%,上证综指下跌幅度为11.75%,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1.04个百分点。   事件:据卓创和Wind,本周磷矿石、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价格分别为647.5元/吨、3580元/吨和3910元/吨,环比分别上涨0.78%、5.29%和0.26%。   点评:   1)磷矿石货源紧张库存低位,价格小幅上扬。供给端,安全检查等原因导致多地磷矿石供应不稳,市场流出现货偏少,货源难寻。据百川,磷矿石的主要产区里,仅湖北地区供应相对稳定。需求端,春耕市场打开以及夏季市场承接,下游市场需求增加:磷酸一铵涨势不减,价格继续向上;磷酸二铵开工率持续下行,局部运输仍有缺口,价格推涨;黄磷在成本施压下,市场跟涨气氛持续,据卓创资讯,中国西南地区黄磷企业出厂均价35214元/吨,环比2.78%,同比103.27%。整体来看,磷矿石市场供应紧张叠加库存低位,短期内价格预计稳中上行。2)春耕夏种需求旺盛,供不应求推涨磷肥价格。供给端,本周磷酸一铵周度开工55.87%,较上周小幅增加;磷酸二铵市场开工走低,企业发运受阻,市场流通现货紧俏。且原材料磷矿石、合成氨、硫磺等均有涨价,对磷肥形成价格支撑。需求端,随着天气回暖,春耕用肥逐渐接近尾声,叠加夏季储肥需求来临,复合肥厂家目前保持高负荷开工,对磷肥需求旺盛。同时,俄乌冲突导致国际磷肥市场供应严重不足,国际磷肥价格持续上升,侧面带动国内磷肥价格上涨。预计短期内磷肥价格依然坚挺。   产品价格涨跌互现:鞋底原液(鞋中底,华东)(22.50%)、美国HenryHub期货(11.39%)、Brent期货(10.84%)、黄磷(9.92%)、三氯氧磷(9.76%)。   产品价格跌幅居前品种包括:甲基环硅氧烷(DMC)(-14.29%)、烯草酮(-7.50%)、丙烯酸(-7.48%)、浆料(-6.77%)、嘧菌酯(-6.67%)。   风险提示事件: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原油价格波动风险、企业经营风险。风险提示事件: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原油价格波动风险、企业经营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2-03-28
  • 收入利润稳健增长,业绩符合预期

    收入利润稳健增长,业绩符合预期

    个股研报
      同仁堂(600085)   事件   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6.03 亿元,同比增长 13.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2.27 亿元,同比增长 19.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2.09 亿元,同比增长 19.52%;基本每股收益 0.90 元。公司拟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2.9 元(含税)。   事件点评   收入稳健增长, 心脑血管类同比提升 20.8%   主营业务上,医药工业收入 88.76 亿元,同比增长 15.99%,毛利率为48.13%,同比增加 1.04 个百分点。医药商业收入 82.41 亿元,同比增长 12.64%,毛利率为 31.51%,同比减少 0.65 个百分点。   前五系列收入 41.16 亿元,同比增长 15.41%,占整体收入的 28%,毛利率为 59.19,增加 0.03 个百分点。其中心脑血管类营业收入 36.29 亿元,同比提升 20.8%。补益类营业收入 14.56 亿元,同比下降 2.6%。清热类营业收入 5.24 亿元,同比提升 0.48%。妇科类营业收入 3.80 亿元,同比提升 23.83%。其他营业收入 28.87 亿元,同比提升 18.9%。地域上国内收入 135.93 亿元,同比增长 13.85%;海外收入 9.07 亿元,同比增长 15.43%。   费用端稳定,经营性现金流健康,四季度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47.62%,同比+0.58 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 29.38%,同比-0.34 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 18.82%,同比-0.46 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 10.35%,同比-0.36 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 0.20%,同比+0.48 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34.26 亿元,同比+57.56%。分季度来看,公司 Q1-Q4 单季度收入分别为 37.06、36.53、33.24、39.2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33、 +22.84、 +8.99、 +3.90%, Q1-Q4 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8、 3.06、 2.96、 3.07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3.24、 +26.61、 +26.12、 -2.86%, Q1-Q4 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7、 3.00、 2.93、 3.00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1.68、 +27.41、+27.98、 -2.35%。   参控股子公司实现稳定增长   同仁堂科技实现营业收入 540,048.66 万元,同比增长 17.21%;营业利润 104,518.39 万元,同比增长 9.67%;净利润 86,684.41 万元,同比增长 10.21%。   同仁堂国药 2021 年同仁堂国药实现营业收入 129,176.02 万元,同比增长 10.37%,营业利润 64,534.56 万元,同比增长 5.02%,净利润54,032.47 万元,同比增长 7.06%,期末总资产 313,548.15 万元,报告期内较期初增长 9.03%。   同仁堂商业实现营业收入 832,518.31 万元,同比增长 12.59%;营业利润 42, 029.59 万元,同比增长 14.77%;净利润 30,923.05 万元,同比增长 16.17%;期末总资产 602,458.10 万元,报告期内较期初增长38.63%。   零售端持续扩建,研发端继续推进   零售门店: 截至报告期末,同仁堂商业共设立零售门店 920 家,报告期内新设门店为 42 家。零售药店通过销售中西成药及饮片获得的销售收入占零售总收入的 76.83%,其次为保健品及食品。零售药店在 2021年从前 5 名供应商处采购中西成药及饮片,共计约 30.87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9.37%。零售药店中,有 560 家设立了中医医疗诊所,有 699家取得“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有医保定点药店占门店总数的75.98%。   在科研开发方面,研发费用 1.76 亿元,同比增长 27.38%,占营业收入的 1.20%。 公司全年围绕创新产品开发、名优品种培育、生产和质量攻关、药材溯源体系建设、共性技术储备、炮制技术的传承发展开展研究。根据经典名方目录,筛选确定先期开发的 10 个品种,积极推进桃红四物汤、苓桂术甘汤等多个经典名方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及稳定性研究,产品生产转化工作正在进行中。 持续推进清脑宣窍滴丸新药Ⅲ期临床研究,累计完成 78 例病例入组,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复方新药,拓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领域产品链。开展同仁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同仁乌鸡白凤丸、巴戟天寡糖胶囊及五子衍宗丸等品种二次开发研究工作。   投资建议   由于公司年报更新,调整此前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收入分别 170.9/197.4/227.5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0%/15.5%/15.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7/17.7/20.2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7.5%/12.9%/14.5%,对应 EPS 为 1.14/1.29/1.47 元,对应估值为 38X/34X/29X。 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核心品种提价销售不及预期;营销改革不及预期。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3-28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建议持续配置,年报季度报带来新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建议持续配置,年报季度报带来新机会

    生物制品
      本周医药板块行情反弹   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上涨约0.54%,跑赢沪深300指数2.68个百分点,跑赢上证综指1.73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6。本周截至周五(3月25日)医药行业PE(TTM,剔除负值)为28.5X,处于2015年以来“均值-1倍标准差”以下,较上周五上升0.24个单位。医药III级子行业中,本周13个子行业板块中,5个子行业板块上涨,8个子行业板块下跌。医疗研发外包为涨幅最大的子行业,上涨5.6%。血液制品为跌幅最大的子行业,下跌4.5%。   医药建议持续配置,年报季度报带来新机会   本周医药的主体依旧在“新冠药”主题,但是分歧较大,A股涨幅前十和跌幅前十均为“新冠药”相关公司,成交量前十大也均为新冠药主题相关公司,体现了市场对医药的热度大部分集中在主题投资相关领域,而行业相关、行业景气度,目前CXO还是各大机构最认可的具备成长性的赛道。   结合宏观的不确定性(俄乌战争动荡、美国通胀加息等),站在基本面和资金结构的行情点,今年集采政策持续推进落地(耗材集采、国采、联盟采等)带来的不确定性,另外,短期医药行业板块暂没看到明确的利好政策/变化,很多医药公司的估值都已经到了非常合理的区间,政策带来的变动不确定性让很多投资者无从下手。医药(中信)3月27日的PE·ttm37X,已经是医药历史的估值中枢下游合理区间,医药具备极强的投资价值。   我们建议今年全年的方向配置:中药(政策友好+低估值)+医疗设备(医疗基建)+科研试剂和上游等(自主可控)+其他方向自下而上寻找标的。此外,新冠小分子药为CDMO公司贡献了足够弹性的业绩,建议关注博腾股份、凯莱英等标的。   我们建议投资思路如下:   (1)中药板块:品牌名贵OTC+中药创新药,我们推荐:以岭药业、新天药业、贵州三力、同仁堂、广誉远、华润三九、健民集团、康缘药业、片仔癀等标的,也推荐关注:天士力、方盛制药、特一药业、桂林三金、寿仙谷等标的。   (2)中医疗服诊疗板块:固生堂(中医疗服务龙头先锋,2023年wind一致PE为20X);   (3)医疗基建板块:我们推荐关注迈瑞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理邦仪器、鱼跃医疗、翔宇医疗、伟思医疗、三鑫医疗等,此外,IVD板块其实也会受益于医疗基建,推荐关注新产业、亚辉龙、安图生物、普门科技、迈克生物、透景生命、万孚生物、明德生物等,IVD企业在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抗体、抗原与核酸检测试剂),其为未来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4)科研试剂和上游等:我们提议关注诺唯赞、纳微科技、百普赛斯、泰坦科技、阿拉丁、洁特生物、东富龙、聚光科技、楚天科技、泰林生物、南模生物等。   (5)其他自下而上的板块和公司,需要根据行业和公司的标的和估值去做分析,提议关注:再生医学板块的正海生物、迈普医学等标的;医疗服务板块,我们推荐具备性价比和扩张性强的海吉亚和固生堂,建议关注爱尔眼科、朝聚眼科、锦欣生殖等;生物制品,疫苗板块需要持续关注,我们推荐智飞生物、百克生物,建议关注沃森生物、康希诺、欧林生物、万泰生物等;家用医疗器械,建议关注鱼跃医疗、可孚医疗。   (6)创新药板块,建议关注具备国际化能力的创新药标的,我们建议关注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君实生物、贝达药业、和黄医药、康方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等。   本周新发报告   公司深度迈得医疗(688310):《医用耗材组装设备龙头,享自动化率提升红利》;公司深度康缘药业(600557):《力克疫情触底回弹,业绩表现稳步向好》;新冠专题(三)之新冠疫苗专题报告:《疫苗重于泰山,新冠疫苗产业链投资机会》;公司点评新天药业(002873):《营收利润快速增长,丰富管线提升续航动力》;新股系列专题报告(二):集萃药康(A21278.SH)新股梳理;新股系列专题报告(三):百奥赛图(H01675.HK)新股梳理。   本周个股表现:A股多数个股增长,港股多数个股下跌   本周A股427支个股中,有217支上涨,占比51%。   本周涨幅前十的医药股为:盘龙药业(+61.08%)、华森制药(+33.38%)、莱茵生物(+32.64%)、亚太药业(+31.32%)、精华制药(+30.93%)、益盛药业(+26.75%)、京新药业(+22.87%)、赛隆药业(+22.01%)、ST冠福(+18.6%)、华润双鹤(+17.9%);本周跌幅前十的医药股为:北大医药(-16.21%)、海辰药业(-15.81%)、诺泰生物(-14.74%)、前沿生物-U(-14.64%)、万孚生物(-13.44%)、上海凯宝(-12.96%)、长江健康(-12.09%)、赛伦生物(-11.14%)、睿昂基因(-11.02%)、博拓生物(-11.01%)。本周港股87支个股中,47支上涨,占比54%。   全球新冠疫情及疫苗接种情况   全球新增病例持续回落,韩国越南确诊病例增速放缓;吉林、上海、辽宁省、天津、河南、河北、黑龙江等多地疫情。疫苗接种量持续增长,全球平均全程接种率约57%,中国全程接种率约为86%。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竞争风险,股价异常波动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2-03-28
  • 中国兽用诊断制品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兽用诊断制品行业研究报告

    医疗器械
      兽用检测诊断行业发展历程   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发展   20世纪80年代,随着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发展,全球贸易、新型物流业态为动物疫病防控带来更严峻的挑战,我国兽用诊断行业打破空白,一批以动物诊断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诞生。兽用诊断企业通过提供自主研发能力,完善产业链等方式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市场份额。在2020年,国家农业农村部修订了《兽医诊断制品注册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后,兽用检测诊断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新热潮。   兽用检测诊断行业细分   分类标准在发展中逐渐明确   近几年,养殖企业对动物疫病诊断和动物疫病防治越来越重视,兽用诊断制品在动物疫病诊断和动物疫病防治中起到决定性影响。诊断制品是动物疫病防控和兽医科技发展的核心元素之一。经二十多年发展,历经化学、酶、免疫测定和探针技术4次技术革命,我国兽医检测诊断行业逐步发展,目前已有了行业自身明确的分类标准。   兽用检测诊断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政策推动兽医检测诊断行业创新及发展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对兽用检测诊断企业的生产、质量控制、经营管理、产品注册等方面进行监督、规范、管理,逐步打破进口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有利于兽用检测诊断行业的健康发展。未来创新能力和下游渠道能力将成为企业在兽用检测诊断行业脱颖而出,发展壮大的长期核心竞争力。   兽用检测诊断行业发展特点   当前的诊断供给无法满足畜禽养殖业、宠物的诊断需求   我国历史上由于养殖壁垒较低,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散养户,近年来,畜牧养殖业开始逐渐规模化。与此同时,我国宠物,2010年以后中国宠物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宠物数量的增长叠加消费升级带动市场规模快速攀升。中国宠物(犬猫)消费的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140亿增长到了2019年的2024亿,CAGR为34.55%,成为快速发展行业。但截止2021年1月6日,我国兽医诊断制品数量仅为84个,所包含动物疫病种类为42种。   兽用诊断制品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供给端:技术、政策双重驱动   2020年10月13日,国家农业农村部修订了《兽医诊断制品注册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对兽用诊断市场进行了松绑,大大的放松了兽用诊断制品的临床注册门槛,同时对于创新性兽用诊断和改善型兽用诊断产品有了更大的政策倾斜。与此同时,在人医领域,体外诊断技术已非常成熟,除了在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血液筛查等重点领域的应用,也覆盖了肿瘤诊断、器官移植、法医物证鉴定、亲子鉴定、个性化医疗、个性化用药等诸多领域
    艾瑞股份
    37页
    2022-03-2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