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10)

  • 美国及日本医药市场研究

    美国及日本医药市场研究

    中泰国际证券
    46页
    2022-06-23
  • 杰克替尼NDA在即,管线落地提速

    杰克替尼NDA在即,管线落地提速

    个股研报
      泽璟制药(688266)   投资要点   事件:2022 年] 6 月 21 日,公司自主研发的盐酸杰克替尼片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 III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达到试验主要终点,公司将向 CDE 提交 Pre-NDA的沟通交流申请,并加快推进盐酸杰克替尼片的上市进程。   杰克替尼 NDA在即,有望填补骨髓纤维化治疗空缺。杰克替尼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新型 JAK 抑制剂类药物,对 Janus 激酶包括 JAK1、JAK2、JAK3和 TYK2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次递交 Pre-NDA 的适应症为中、高危骨髓纤维化,目前中、高危骨髓纤维化治疗方案十分有限,靶向药物仅有芦可替尼,但 70%的患者服用芦可替尼后出现贫血。与芦可替尼相比,杰克替尼片治疗骨髓纤维化的有效率、耐受性和安全性更优,不仅可显著缩小骨髓纤维化患者的脾脏体积、减轻患者的体质性症状,还可以改善贫血,减少输血依赖,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认为,随着杰克替尼骨髓纤维化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达到试验主要终点,杰克替尼 NDA 在即,随着新产品的落地,将会对公司未来的营收产生显著的影响。   适应症布局广阔,国内海外齐推进。盐酸杰克替尼片目前正在开展多个免疫炎症性疾病和纤维化疾病的临床研究,包括骨髓纤维化(III 期)、芦可替尼不耐受的骨髓纤维化(IIB 期注册临床)、芦可替尼复发/难治的骨髓纤维化(IIB 期)、重症斑秃(III 期)、中重度特应性皮炎(III 期)、强直性脊柱炎(II 期)、特发性肺纤维化(II 期)、移植物抗宿主病(II期)及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II期)等。盐酸杰克替尼片治疗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Ⅱ期临床研究已获 CDE批准。盐酸杰克替尼片治疗骨髓纤维化获得了美国 FDA 的孤儿药资格认定,在美国的I 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医保以量换价+商业化团队建设+适应症落地,多纳非尼放量值得期待。重磅品种多纳非尼 2021年上市半年便实现 1.6亿元销售收入,初露锋芒。三重逻辑看好多纳非尼未来发展,第一,多纳非尼于 2021 年底纳入医保目录,2022 年实现快速放量,Q1销售量较四季度环比增长 60%;第二,公司加大多纳非尼商业化团队的建设,2022Q1新增超百名一线销售人员,进院和放量正在稳步推进;第三,多纳非尼后续适应症逐步落地,局部晚期/转移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适应症已提交 NDA,有望于今年获批上市。我们认为,随着多纳非尼医保和医院准入的推进,叠加后续适应症的落地,有望长期为公司业绩赋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随着公司研发投入的不断提升,管线的逐步落地,多纳非尼纳入医保后的快速放量,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2、-0.92 和 1.56亿元,对应 EPS 为-0.88、-0.38和 0.65元,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核心品种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政策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6-22
  • 计算机行业点评: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网售药品得到进一步规范

    计算机行业点评: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网售药品得到进一步规范

  • 医药:疫情稳定控制且药品限售影响消退,零售药房运营有望持续向好

    医药:疫情稳定控制且药品限售影响消退,零售药房运营有望持续向好

  • 和胃整肠丸量价齐升,两性健康用药正高速放量

    和胃整肠丸量价齐升,两性健康用药正高速放量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医药商业板块涨幅居前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医药商业板块涨幅居前

  • 医药健康行业政策周报:2022年6月13日-6月19日

    医药健康行业政策周报:2022年6月13日-6月19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发布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稳固核心管理团队和技术人员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发布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稳固核心管理团队和技术人员

    个股研报
      药石科技(300725)   CDMO业务快速发展在即,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在创新分子砌块积累的优势,药石科技不断拓展创新药外包服务全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布局“Non-GMP/GMP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等创新药CDMO业务,并进一步搭建了创新药物发现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新药筛选服务。经过多年的持续积累,药石科技的CDMO业务在人才、合规产能、客户及项目上全面改善,并持续向好,公司的CDMO业务也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维持原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3.72/5.40/7.40亿元,EPS为1.86/2.71/3.7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0.1/34.4/25.1倍,公司CDMO业务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期,维持“买入”评级。   公告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稳固核心管理团队和研发人员   6月20日,公司公告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激励对象共计206人,其中包含:(1)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3人);(2)中高层管理人员(36人);(3)技术骨干(167人)。授予数量上,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总量为110万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100万股,预留10万股。授予价格上,首次授予部分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每股51.53元。业绩考核目标上,以2021年为基数,公司2022-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0%/40%/60%/80%。假设于2022年7月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公司预计摊销总费用为4524.69万元,2022-2026年分别摊销1146.73/1766.23/964.25/496.12/151.37万元。   鉴于行业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对人才竞争也比较激烈,公司适时推出股权激励,有助于稳固核心管理团队和研发人员,保障业务稳步推进,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风险提示:CDMO产能落地不及预期,客户流失风险,募投项目落地不及预期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6-22
  • 硬性巩膜接触镜开启临床试验,丰富产品线

    硬性巩膜接触镜开启临床试验,丰富产品线

    个股研报
      欧普康视(300595)   事件   2022年6月21日,欧普康视发布公告,在研产品“硬性巩膜接触镜”在临床试验牵头单位江苏省中医院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并完成在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备案。   公司在研的新产品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硬性巩膜接触镜”已可开展临床试验。   经营分析   公司“硬性巩膜接触镜”已可开展临床试验。公司专注于眼视光领域的新产品开发,在硬性接触镜领域不断创新开发,为医生和用户不断提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此次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硬性巩膜接触镜,临床实验名称为评价硬性巩膜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硬性巩膜接触镜的临床用途为日戴,采用光学原理矫正屈光不正,新产品为第三类医疗器械,非植入。若未来硬性巩膜接触镜产品临床试验成功且完成产品注册,公司的硬镜产品线有望进一步丰富。   目前国内暂无同类产品获批上市。硬性巩膜接触镜的临床研究在国外已有多年,与角膜接触镜不同,硬性巩膜镜是一种较大直径的镜片,配戴时不接触角膜,预期具有较好的配戴舒适性。目前国内暂无同类产品获批上市。   公司同步提升产品能力及服务能力,一体化布局协同效应逐渐显现。我们看好公司向下游布局经销商及视光终端的发展战略,视光中心盈利能力强,我们预计公司在眼视光领域的一体化布局的协同效应有望逐渐显现。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   考虑到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影响角塑终端产品放量,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44、9.84、12.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32%、31%,对应EPS分别为0.88、1.16、1.52元,对应PE倍数分别为40、31、23。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疗事故风险;行业竞争格局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供应商较为集中的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6-22
  • 医药:化学发光行业报告:国产替代持续推进,出海有望成就第二成长曲线

    医药:化学发光行业报告:国产替代持续推进,出海有望成就第二成长曲线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化学发光是器械行业近400亿大单品,疫情后常规需求复苏   根据医疗器械蓝皮书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化学发光市场规模有望接近400亿元,是医疗器械最大的细分领域,2016-2021年行业复合增速为18.95%。国内外疫情缓和,常规检测需求逐步恢复,同时20年新冠抗体试剂销售的高基数问题消化后,行业公司21年及22年一季度普遍取得亮眼业绩,行业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仪器试剂闭环形成高壁垒,政策持续利好国产替代   行业高壁垒源自仪器和试剂的非标准化闭环,试剂从原料、配方到调试,厂家间工艺流程难以复制;仪器基于底层发光技术开发,搭配试剂持续迭代;试剂、仪器两部分结合的Know-how,以及后续注册证的绑定,对厂家持续投入提出高要求。等机构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医疗2015年起,国务院设备在满足临床用途时,优先选择国产设备;经过近十年发展,国产发光市场占比从10%提升至25%,并有望通过集采等政策,加速国产替代。   抗疫产品热度降低,出海有望成就第二成长曲线   国际免疫市场超过250亿美元,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均IVD支出与国际平均相差2-3倍,与欧美发达国家接近20倍,其对化学发光等检测需求较强,性价比较高的国产品牌更具竞争力。随着美国、德国等国防疫政策调整,新冠抗原试剂需求降低,据海关出口数据,22年3、4月国内新冠抗原出口金额分别环比下降21.6%和73.2%,扣除新冠抗原销售额后,4月份医疗器械整销售逐步恢复。体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8.3%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国产化学发光领先企业,包括迈瑞医疗、新产业、安图生物、迈克生物、亚辉龙、普门科技等,重点关注具有出海业务,且持续创收公司,包括迈瑞医疗、新产业、亚辉龙。   风险提示   国内区域集采、国内外疫情持续、国际产品推广不及预期、国际品牌降价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6页
    2022-06-2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