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医疗器械之医学影像篇:国产影像设备崛起,国产替代与出海正当时

医疗器械之医学影像篇:国产影像设备崛起,国产替代与出海正当时

研报

医疗器械之医学影像篇:国产影像设备崛起,国产替代与出海正当时

  医学影像设备是构建临床诊疗体系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医学影像设备在临床各科室应用广泛,通过借助于某种介质(如X射线、电磁场、超声波等)与人体相互作用,把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结构、密度以影像方式予以表现,供诊断医师进行判断。临床常用的医学影像设备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X线成像设备、核医学诊断设备以及超声设备(US)等,不同模态的医学影像在不同科室临床诊疗应用各有优势。   医疗新基建与配置政策驱动下游需求,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稳健增长,市场规模超千亿。现阶段我国医疗影像设备每百万人口保有量较发达国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近年来国内发力医疗新基建,医院建设节奏有所加快,驱动医学影像设备需求提升。同时,国内影像设备配置政策的松绑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区域的均衡布局,大型影像设备渗透率有望得到快速提升。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预测,2021年中国医疗影像市场规模(终端口径)达954亿人民币,预计到2026年,中国医疗影像设备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486亿人民币。   国产影像设备崛起,国产替代与出海正当时。海内外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由通用医疗、飞利浦医疗、西门子医疗(GPS)三家公司所主导,2022年三巨头合计市场份额超过65%。近年来,伴随国产医疗设备整体研发水平提升,产品核心技术及零配件逐步攻克,国产影像设备品质和口碑逐步提升。同时在政府采购政策的加持下,国产影像设备对中高端市场的替代正逐步开展。如联影医疗在MR、CT、PET-CT领域实现较大突破,2022年国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1.19%、19.95%、28.48%,均位列细分领域前三。同时,影像设备龙头出海业务也快速增长,联影、开立等代表性国产影像设备公司2020、2021、2022年海外营业收入分别为11.0亿元、16.1亿元、23.0亿元,复合增速超过40%。   业务机会及风险提示。(本部分有删减,招商银行各行部如需报告原文请参照文末方式联系研究院)。
报告标签:
  • 医疗器械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846

  • 发布机构: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4-03-01

  • 页数:

    23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医学影像设备是构建临床诊疗体系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医学影像设备在临床各科室应用广泛,通过借助于某种介质(如X射线、电磁场、超声波等)与人体相互作用,把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结构、密度以影像方式予以表现,供诊断医师进行判断。临床常用的医学影像设备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X线成像设备、核医学诊断设备以及超声设备(US)等,不同模态的医学影像在不同科室临床诊疗应用各有优势。

  医疗新基建与配置政策驱动下游需求,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稳健增长,市场规模超千亿。现阶段我国医疗影像设备每百万人口保有量较发达国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近年来国内发力医疗新基建,医院建设节奏有所加快,驱动医学影像设备需求提升。同时,国内影像设备配置政策的松绑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区域的均衡布局,大型影像设备渗透率有望得到快速提升。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预测,2021年中国医疗影像市场规模(终端口径)达954亿人民币,预计到2026年,中国医疗影像设备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486亿人民币。

  国产影像设备崛起,国产替代与出海正当时。海内外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由通用医疗、飞利浦医疗、西门子医疗(GPS)三家公司所主导,2022年三巨头合计市场份额超过65%。近年来,伴随国产医疗设备整体研发水平提升,产品核心技术及零配件逐步攻克,国产影像设备品质和口碑逐步提升。同时在政府采购政策的加持下,国产影像设备对中高端市场的替代正逐步开展。如联影医疗在MR、CT、PET-CT领域实现较大突破,2022年国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1.19%、19.95%、28.48%,均位列细分领域前三。同时,影像设备龙头出海业务也快速增长,联影、开立等代表性国产影像设备公司2020、2021、2022年海外营业收入分别为11.0亿元、16.1亿元、23.0亿元,复合增速超过40%。

  业务机会及风险提示。(本部分有删减,招商银行各行部如需报告原文请参照文末方式联系研究院)。

# 中心思想

## 国产替代与出海正当时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如下:
1.  **医学影像设备市场潜力巨大:** 医疗新基建和配置政策驱动下游需求,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已超千亿,并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2.  **国产设备迎来发展机遇:** 伴随国产医疗设备整体研发水平提升,核心技术及零配件逐步攻克,国产影像设备品质和口碑逐步提升,国产替代正当时。
3.  **国产龙头企业崭露头角:** 联影医疗等国产龙头企业在MR、CT、PET-CT等领域实现较大突破,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复合增速超过40%。

# 主要内容

## 1. 医学影像设备:临床诊断利器,迈向多元发展

### 1.1 医学影像设备:构建临床诊疗体系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通过X射线、电磁场、超声波等介质与人体相互作用,将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结构、密度以影像方式呈现,为诊断医师提供判断依据。临床常用的医学影像设备包括CT、MR、X线成像设备、核医学诊断设备以及超声设备等,不同模态的医学影像在工作原理、成像特点、应用场景和优劣势上各有不同。医学影像设备是目前多数疾病干预前的基础性诊断选择之一,尤其是在国内老龄化背景下,多数老龄化相关疾病如心脑血管、肿瘤均需要影像设备作为干预前诊断手段。

### 1.2 百年影像,迈向多元发展
影像设备发展历经120余年,行业发展至今共经历了X射线胶片时代、影像数字化时代和分子影像时代,技术驱动产品创新升级。总体上影像设备呈现部件高端化、软件智能化、外观小型化、时间快速化、诊疗精准化以及多模态融合的趋势。

## 2. 医疗新基建与配置政策驱动下游需求,影像设备市场保持稳健增长

### 2.1 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稳健增长,中国终端市场规模超千亿
2021年中国医疗影像市场规模达954亿人民币(按终端口径),占整体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11.3%,是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中的第三大细分市场。未来国内市场增长驱动力主要包括:医学影像设备人均保有量提升空间大、医疗新基建发力、“千县工程项目”驱动下沉市场扩容、《“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配置数量显著增加。

### 2.2 人口老龄化驱动诊断需求,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45岁以后人类即进入了慢性病高发的阶段,而众多慢性病的诊断均需要影像诊断设备。同时人口老龄化将带来人均卫生费用支出的快速增长,卫生费用支出持续增加也给医学影像诊断行业带来增量市场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CT、MR及PET/CT等影像设备的装机量仍有较大渗透空间。

### 2.3 医疗新基建提速,驱动影像设备市场扩容
国内医疗新基建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医院建设节奏有所加快,驱动医学影像设备渗透提升。医学影像设备入院通常较医疗基建项目合同晚3-4年,医学影像设备是医院采购重点,有望带动医学影像设备规模高景气增长。

### 2.4 配置政策放宽,影像设备渗透率有望得到快速提升
配置证放宽,加速大型影像设备渗透率提升。2023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新版《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发布落地,与2018年版目录相比,甲类由4个调减为2个,乙类由6个调减为4个。PET/MR、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等调整为乙类,所有CT、MR不再需要配置证。

### 2.5 细分市场方向发展阶段各异,CT、MR以及US市场规模居前,MI市场保持高速发展
从细分市场角度分析,CT、US以及MR市场规模位居前列,细分产品方向发展阶段不同。

## 3. 竞争格局:巨头林立,国产崛起

### 3.1 巨头林立,GPS 三巨头占据全球影像设备 65%以上市场
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市场格局较为稳定,呈现西门子、飞利浦以及GE (GPS)三巨头垄断的局面,2022年三巨头合计市场份额超过65%。

### 3.2 产业链突破与政府采购政策加速国产替代
医学影像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分别由零部件供应商,影像设备制造商以及终端应用场景构成。近两年来,国内厂商逐步在大量核心零部件上开展自主研发生产工作。产品核心技术及零配件逐步攻克,国内产业链逐步趋于成熟。同时为打破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占据国内市场的局面,近年来国家多个部门释放了加快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的信号。

### 3.3 国产龙头实现突围,国产品牌逐步崛起
从中国影像设备存量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各子领域表现分化。传统三巨头GPS市场占有率居前。从影像设备新增市场竞争格局(按2022年度国内新增中标金额口径),GE、西门子、飞利浦等海外龙头仍然占优,但部分国产龙头已经实现突围。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制造商凭借其高性价比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销售,在海外成熟市场,中国制造的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亦已进入日本、美国等发达医疗市场,凭借其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逐步提升海外市场份额。

# 总结

## 国产影像设备迎来黄金发展期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在医疗新基建、配置政策放宽、人口老龄化等多重因素驱动下,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稳健增长,国产替代和出海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国产龙头企业如联影医疗等,凭借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未来,国产影像设备有望打破GPS三巨头的垄断格局,迎来黄金发展期。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23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