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生物医药行业周报:行业政策回暖,关注硬真创新能力的企业

生物医药行业周报:行业政策回暖,关注硬真创新能力的企业

研报

生物医药行业周报:行业政策回暖,关注硬真创新能力的企业

  行业观点   截至20240517创新药企陆续均公布了2024年一季报业绩,我们主要着眼于销售放量,从国际销售和国内销售两个视角展开分析:   (1)海外市场风险与收益并存,立足于产品自身硬及企业综合实力,自建销售团队或合作形式登上全球舞台。代表性企业有百济神州、和黄医药、传奇生物。①百济神州:2024Q1泽布替尼全球收入4.89亿美元,同比增加131%,环比增长18%。其中美国地区贡献3.51亿美元(+153%),欧盟地区贡献0.67亿美元(+243%),国内地区0.58亿美元(+25.5%)。泽布替尼在美已获批5项适应症,在欧洲积极推动各地纳入医保报销工作。2023全年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达12.9亿美元,预计2024年季度间放量持续,2024年全球销售额有望突破20亿美元;②和黄医药:2023年1月和黄医药与武田就公司产品呋喹替尼商业化合作达成协议,交易金额总计11.3亿美元。2023年11月呋喹替尼3LmCRC在美获批上市。2023Q4呋喹在美销售约1500万美元,2024Q1在美销售约5500万美元,海外放量速度超预期。此外2024年4月26日欧盟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建议批准呋喹替尼3L mCRC适应症,预计2024Q2呋喹替尼在欧洲获批,2024Q3呋喹替尼在日本获批。③传奇生物:公司CARVYKTI2022Q2-2024Q1销售额分别为0.24/0.55/0.55/0.72/1.17/1.52/1.59/1.57亿美元。2024Q1产品销售环比略有下滑主要源于订单周期,交付时间及产能扩张所需的制造测试短期正常波动影响。2024年4月FDA批准CARVYKTI适应症扩大至多发性骨髓瘤二线治疗。在产能放量,公司提高生产能力扩大运营规模,预计2025年底年产能达到1万剂,传奇生物预计公司2026年实现盈利。   (2)国内销售考验大单品逻辑下,企业自身本土化营销实力。代表性企业有艾力斯、迪哲医药。①艾力斯:得益于公司主力产品伏美替尼   持续超预期放量,2024Q1公司销售收入7.43亿元,同比增长168%,受伏美替尼医保续约降价影响环比增长10%。作为第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2021年3月国内上市获批二线疗法,2022年2L疗法纳入医保,2022年6月获批1L适应症,2023年1L纳入医保。销售上看,伏美替尼2022Q1-2024Q1季度间持续快速增长。2023全年伏美替尼翻倍以上增长,销售规模达20亿元,预计2024年销售收入有望达30亿+。研发上看,公司针对伏美替尼单药疗法和联合疗法在研布局,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充分挖掘产品创新价值。截至2024年5月,伏美替尼单药一线治疗20外显子插入突变NSCLC国内外临床3期,单药辅助治疗EGFR突变NSCLC国内临床3期,单药一线治疗PACC突变或L861Q1突变NSCLC国内临床3期;伏美替尼与FAK小分子、c-met ADC等联合疗法同步布局中。②迪哲医药:2023年8月公司舒沃替尼国内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款治疗EGFR20外显子插入突变NSCLC患者。2023Q3-2024Q1舒沃替尼分别实现收入4010/5119/8132万元,实现快速放量。   行业观点   本周我们发布了IgA肾病行业的深度报告《国内百万级患者基数,IgAN掘金之路待启航》,就IgAN流行病学、病理发生机制、现有疗法及创新在研等展开叙述。   投资建议:   1)IgA肾病不同国家地区流行病学差异大,亚洲地区发病率高,国内存量患者百万级别。IgA肾病主要特征为免疫球蛋白A(IgA)在肾脏中的积聚,无症状血尿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疾病多始发于青壮年,20-40岁患者占比约80%。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原发性肾病约35%-50%。从患者数来看,据沙利文报告数据全球IgA肾病患者人数由2015年的880万人增加至2020年的930万人,其中我国约占220万人;预计2030年全球患病人数达到1020万人,中国约达240万人。在美国IgA肾病属于罕见病,患者基数不大,仅约13万-15万患者数,相比之下,我国确诊为IgA肾病的存量患者数百万级别,群体基数庞大。   2)从IgA“四重打击假说”发病机制出发,治疗原发性IgA创新疗法可分为四大类。IgA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相对比较公认的为“四重打击假说”,针对该假说的各个步骤,可将治疗原发性IgA疗法分为几大类:(1)抑制过度的黏膜免疫反应,从源头减少免疫原的产生,代表性药物为云顶新耀已获批上市产品耐赋康(2023年11月大陆获批),其完整2年临床3期观察到持久的蛋白尿下降作用,且显著减少eGFR下降;(2)B细胞因子(BAFF/APRIL)抑制剂:消除产生抗体的b细胞并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进度偏后期项目有泰它西普(BAFF&APRIL双重抑制剂,荣昌生物,临床3期)、阿塞西普(BAFF&APRIL双重抑制剂,veraPharmaceutical,临床3期)、zigakibart(单靶点APRIL,诺华,临床3期)、sibeprenlimab(单靶点APRIL,Otsuka,临床3期)、povetacicept(BAFF&APRIL双重抑制剂,Vertex,预计24H2进入临床3期);(3)内皮素/血管紧张素拮抗剂:扩张血管降低血压。(4)补体系统靶向治疗:抑制补体活化路径,降低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发生。恒瑞医药HRS-5965(靶向CFB)、康诺亚CM338(靶向MASP2)、恒瑞医药SHR-2010(靶向MASP2)均处在临床2期。   3)建议关注IgAN产品在研创新药企:国内IgA肾病发病率相比全球其他国家地区高,国内确诊IgA存量患者百万级别,每年新增患者10万左右,且目前IgA肾病治疗以支持性治疗为主。患者群体庞大及临床需求未被满足,建议关注云顶新耀、荣昌生物、康诺亚、恒瑞医药等。   本周我们也发布了神经介入行业的深度报告《行业突飞猛进,机遇与挑战并存》,从神经介入现状、竞争格局、国产布局等深度剖析。   投资建议:   1)神经介入行业疗法日渐成熟,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期。国内神经介入治疗渗透率极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1)临床证据积累推动指南证据级别不断提升,(2)相关卒中中心建设加快,(3)产品成熟且工艺不断优化、选择不断增多,中国神经介入手术数量有望呈快速发展趋势,有望从2020年的16.1万台手术增加至2026年的74.1万台,CAGR达到28.9%,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58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175亿元,CAGR达20.1%,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2)出血类:介入治疗已成颅内动脉瘤临床首选,密网支架占比有望提升。目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器械包括弹簧圈和血流导向密网支架(FD),其中弹簧圈仍为临床主要治疗选择,2019年国产化率仍不足15%,随着近几年国产产品不断上市、技术及产品力不断提升,叠加集采不断推进,国产替代趋势明显;密网支架未来占比有望提升,目前上市产品较少,微创脑科学产品引领国产发展。   3)急性缺血类:介入疗法逐步受到指南认可,步入成长快车道。2020年前国内急性缺血脑卒中介入器械市场主要由进口企业垄断,近几年来国内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研发上市,并在产品设计方面形成独特特色,部分产品临床数据优异,逐步具备国产替代能力,有望充分享受行业快速发展红利。   3)狭窄类:产品仍待补齐,国产引领发展。随着产品升级改进、相关材料不断进步、临床数据储备日益丰富,狭窄类介入治疗的指南级别有望提升,带动更多安全有效的新产品上市,推动行业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灼识咨询统计及预测,国内ICAS介入手术数量2020年为3.9万台,有望以25.1%的复合增长率增至2026年的14.9万台。   4)建议关注空间大、赛道好、产品强优质标的。神经介入疗法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存在极大国产替代空间。此外,神介行业呈现出“小单品、大市场”格局,投资优选在空间大、行业竞争格局好赛道上具备主打产品的龙头公司,此外综合性布局龙头具有研发、市场推广和培训等协同作用,行业竞争优势显著。建议关注相关优质标的微创脑科学、归创通桥、赛诺医疗、沛嘉医疗、先瑞达医疗等。   行业观点   行业政策渐显回暖迹象,尤其是创新产业链相关顶层设计和地方配套支持政策的逐步完善,创新药板块目前处于底部区域。   短期主抓逻辑:(1)产品销售快速放量;(2)业绩端利润端转正。港股建议关注云顶新耀(耐赋康即将商业化),君实生物(23.12月围手术期肺癌纳入医保,24年拓益同比有望40%以上)、复宏汉霖(生物类似药出海质量效率高,在研管线差异化创新;注-目前尚未进入港股通);A股建议关注艾力斯(伏美替尼有望持续季度超预期)、神州细胞(利润端全年有望转正)、迪哲药业(舒沃替尼卡位20外显子突变NSCLC,早期放量快)。   中长期持续跟踪pharma经营效率提升,研发管线数据读出,建议关注:康方生物(头对头数据读出)、信达生物(利润端有望25年转正)、百济神州(全球销售网络布局)、科伦博泰(&MSD)、百利天恒(&BMS)等。   投资策略   主线一:围绕创新,布局“空间大”“格局好”的品类,如阿尔兹海默、核医学、高端透皮贴剂等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建议关注东诚药业、九典制药、一品红、康辰药业、恒瑞医药、中国同辐、和黄医药、君实生物等。主线二:掘金海外市场大有可为,建议关注药明生物、凯莱英、康龙化成、博腾股份、新产业、奥浦迈、药康生物、苑东生物等。主线三:关注其他景气度边际转暖的赛道,如原料药、器械、药店、口腔和中医医疗服务等领域,建议关注司太立、安杰思、心脉医疗、微电生理、爱康医疗、益丰药房、固生堂、通策医疗等。   苑东生物:1)精麻产品集采+大单品贡献公司短期业绩增量;2)麻醉镇痛创新管线持续催化公司中期业绩。公司氨酚羟考酮和吗啡纳曲酮缓释片有望于2024年申报上市;3)精麻赛道制剂出口助力公司中长期发展。公司阿片解毒剂纳美芬注射液已于2023年获FDA批准上市,迈出制剂出海关键一步。   凯因科技:公司是国产泛基因型丙肝口服方案龙头,核心品种凯力唯高速放量。研发方面,目前长效干扰素乙肝功能性治愈适应症处于临床3期,乙肝功能性治愈市场空间大,竞争格局好,目前处于3期的只有凯因科技和特宝生物。   云顶新耀:公司手握两款创新药产品,2024年为依嘉完整销售年度,预计2024年收入2-3亿元;国内首款IgAN创新药耐赋康将于2024年5月正式商业化,全年预计收入4-5亿元。公司聚焦感染、肾科、自免及mRNA平台,销售团队专业、精简、聚焦核心医院。预计2024年整体收入7亿元,2025年实现现金流盈亏平衡。   司太立:2024年公司成本端改善,业绩弹性明显。逆市定增扩产,彰显公司后续行业景气度提升的信心,助力公司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公司造影剂龙头地位稳固,中长期主成长逻辑未变。公司围绕碘造影剂完成“中间体+API+制剂”一体化布局,3大核心API产能在2200吨左右,碘造影剂龙头地位稳固。当前全球碘造影剂API需求量超1万吨,且大部分由原研主导,公司替代空间巨大。   海泰新光:公司是硬式内窥镜行业龙头厂商,光学积淀深厚,从零部件领域全面进军整机系统。零部件业务中海外大客户库存周期已到底部,新品推广顺利,发货节奏进入上升期;自有品牌2023年三条业务线全面完成注册,国药新光、中国史赛克、自有渠道有望在2024年迎来快速发展元年,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此外以深厚的光学技术为切入点,布局和拓展光学业务产品线,随着需求恢复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微电生理:心脏电生理领域国产龙头公司,国产首家全面布局射频、冷冻、脉冲三种消融方式的公司,并在三维手术量上优势显著,累计超过4万台,积累了大量临床反馈,为后续高端产品放量奠定基础。电生理行业国产化率不足20%、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率先获批高密度标测导管、压力感知射频导管、冷冻消融导管等高端产品,填补国产空白,有望全面进军房颤等核
报告标签:
  • 化学制药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709

  • 发布机构: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4-05-20

  • 页数:

    16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行业观点

  截至20240517创新药企陆续均公布了2024年一季报业绩,我们主要着眼于销售放量,从国际销售和国内销售两个视角展开分析:

  (1)海外市场风险与收益并存,立足于产品自身硬及企业综合实力,自建销售团队或合作形式登上全球舞台。代表性企业有百济神州、和黄医药、传奇生物。①百济神州:2024Q1泽布替尼全球收入4.89亿美元,同比增加131%,环比增长18%。其中美国地区贡献3.51亿美元(+153%),欧盟地区贡献0.67亿美元(+243%),国内地区0.58亿美元(+25.5%)。泽布替尼在美已获批5项适应症,在欧洲积极推动各地纳入医保报销工作。2023全年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达12.9亿美元,预计2024年季度间放量持续,2024年全球销售额有望突破20亿美元;②和黄医药:2023年1月和黄医药与武田就公司产品呋喹替尼商业化合作达成协议,交易金额总计11.3亿美元。2023年11月呋喹替尼3LmCRC在美获批上市。2023Q4呋喹在美销售约1500万美元,2024Q1在美销售约5500万美元,海外放量速度超预期。此外2024年4月26日欧盟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建议批准呋喹替尼3L mCRC适应症,预计2024Q2呋喹替尼在欧洲获批,2024Q3呋喹替尼在日本获批。③传奇生物:公司CARVYKTI2022Q2-2024Q1销售额分别为0.24/0.55/0.55/0.72/1.17/1.52/1.59/1.57亿美元。2024Q1产品销售环比略有下滑主要源于订单周期,交付时间及产能扩张所需的制造测试短期正常波动影响。2024年4月FDA批准CARVYKTI适应症扩大至多发性骨髓瘤二线治疗。在产能放量,公司提高生产能力扩大运营规模,预计2025年底年产能达到1万剂,传奇生物预计公司2026年实现盈利。

  (2)国内销售考验大单品逻辑下,企业自身本土化营销实力。代表性企业有艾力斯、迪哲医药。①艾力斯:得益于公司主力产品伏美替尼

  持续超预期放量,2024Q1公司销售收入7.43亿元,同比增长168%,受伏美替尼医保续约降价影响环比增长10%。作为第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2021年3月国内上市获批二线疗法,2022年2L疗法纳入医保,2022年6月获批1L适应症,2023年1L纳入医保。销售上看,伏美替尼2022Q1-2024Q1季度间持续快速增长。2023全年伏美替尼翻倍以上增长,销售规模达20亿元,预计2024年销售收入有望达30亿+。研发上看,公司针对伏美替尼单药疗法和联合疗法在研布局,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充分挖掘产品创新价值。截至2024年5月,伏美替尼单药一线治疗20外显子插入突变NSCLC国内外临床3期,单药辅助治疗EGFR突变NSCLC国内临床3期,单药一线治疗PACC突变或L861Q1突变NSCLC国内临床3期;伏美替尼与FAK小分子、c-met ADC等联合疗法同步布局中。②迪哲医药:2023年8月公司舒沃替尼国内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款治疗EGFR20外显子插入突变NSCLC患者。2023Q3-2024Q1舒沃替尼分别实现收入4010/5119/8132万元,实现快速放量。

  行业观点

  本周我们发布了IgA肾病行业的深度报告《国内百万级患者基数,IgAN掘金之路待启航》,就IgAN流行病学、病理发生机制、现有疗法及创新在研等展开叙述。

  投资建议:

  1)IgA肾病不同国家地区流行病学差异大,亚洲地区发病率高,国内存量患者百万级别。IgA肾病主要特征为免疫球蛋白A(IgA)在肾脏中的积聚,无症状血尿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疾病多始发于青壮年,20-40岁患者占比约80%。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原发性肾病约35%-50%。从患者数来看,据沙利文报告数据全球IgA肾病患者人数由2015年的880万人增加至2020年的930万人,其中我国约占220万人;预计2030年全球患病人数达到1020万人,中国约达240万人。在美国IgA肾病属于罕见病,患者基数不大,仅约13万-15万患者数,相比之下,我国确诊为IgA肾病的存量患者数百万级别,群体基数庞大。

  2)从IgA“四重打击假说”发病机制出发,治疗原发性IgA创新疗法可分为四大类。IgA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相对比较公认的为“四重打击假说”,针对该假说的各个步骤,可将治疗原发性IgA疗法分为几大类:(1)抑制过度的黏膜免疫反应,从源头减少免疫原的产生,代表性药物为云顶新耀已获批上市产品耐赋康(2023年11月大陆获批),其完整2年临床3期观察到持久的蛋白尿下降作用,且显著减少eGFR下降;(2)B细胞因子(BAFF/APRIL)抑制剂:消除产生抗体的b细胞并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进度偏后期项目有泰它西普(BAFF&APRIL双重抑制剂,荣昌生物,临床3期)、阿塞西普(BAFF&APRIL双重抑制剂,veraPharmaceutical,临床3期)、zigakibart(单靶点APRIL,诺华,临床3期)、sibeprenlimab(单靶点APRIL,Otsuka,临床3期)、povetacicept(BAFF&APRIL双重抑制剂,Vertex,预计24H2进入临床3期);(3)内皮素/血管紧张素拮抗剂:扩张血管降低血压。(4)补体系统靶向治疗:抑制补体活化路径,降低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发生。恒瑞医药HRS-5965(靶向CFB)、康诺亚CM338(靶向MASP2)、恒瑞医药SHR-2010(靶向MASP2)均处在临床2期。

  3)建议关注IgAN产品在研创新药企:国内IgA肾病发病率相比全球其他国家地区高,国内确诊IgA存量患者百万级别,每年新增患者10万左右,且目前IgA肾病治疗以支持性治疗为主。患者群体庞大及临床需求未被满足,建议关注云顶新耀、荣昌生物、康诺亚、恒瑞医药等。

  本周我们也发布了神经介入行业的深度报告《行业突飞猛进,机遇与挑战并存》,从神经介入现状、竞争格局、国产布局等深度剖析。

  投资建议:

  1)神经介入行业疗法日渐成熟,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期。国内神经介入治疗渗透率极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1)临床证据积累推动指南证据级别不断提升,(2)相关卒中中心建设加快,(3)产品成熟且工艺不断优化、选择不断增多,中国神经介入手术数量有望呈快速发展趋势,有望从2020年的16.1万台手术增加至2026年的74.1万台,CAGR达到28.9%,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58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175亿元,CAGR达20.1%,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2)出血类:介入治疗已成颅内动脉瘤临床首选,密网支架占比有望提升。目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器械包括弹簧圈和血流导向密网支架(FD),其中弹簧圈仍为临床主要治疗选择,2019年国产化率仍不足15%,随着近几年国产产品不断上市、技术及产品力不断提升,叠加集采不断推进,国产替代趋势明显;密网支架未来占比有望提升,目前上市产品较少,微创脑科学产品引领国产发展。

  3)急性缺血类:介入疗法逐步受到指南认可,步入成长快车道。2020年前国内急性缺血脑卒中介入器械市场主要由进口企业垄断,近几年来国内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研发上市,并在产品设计方面形成独特特色,部分产品临床数据优异,逐步具备国产替代能力,有望充分享受行业快速发展红利。

  3)狭窄类:产品仍待补齐,国产引领发展。随着产品升级改进、相关材料不断进步、临床数据储备日益丰富,狭窄类介入治疗的指南级别有望提升,带动更多安全有效的新产品上市,推动行业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灼识咨询统计及预测,国内ICAS介入手术数量2020年为3.9万台,有望以25.1%的复合增长率增至2026年的14.9万台。

  4)建议关注空间大、赛道好、产品强优质标的。神经介入疗法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存在极大国产替代空间。此外,神介行业呈现出“小单品、大市场”格局,投资优选在空间大、行业竞争格局好赛道上具备主打产品的龙头公司,此外综合性布局龙头具有研发、市场推广和培训等协同作用,行业竞争优势显著。建议关注相关优质标的微创脑科学、归创通桥、赛诺医疗、沛嘉医疗、先瑞达医疗等。

  行业观点

  行业政策渐显回暖迹象,尤其是创新产业链相关顶层设计和地方配套支持政策的逐步完善,创新药板块目前处于底部区域。

  短期主抓逻辑:(1)产品销售快速放量;(2)业绩端利润端转正。港股建议关注云顶新耀(耐赋康即将商业化),君实生物(23.12月围手术期肺癌纳入医保,24年拓益同比有望40%以上)、复宏汉霖(生物类似药出海质量效率高,在研管线差异化创新;注-目前尚未进入港股通);A股建议关注艾力斯(伏美替尼有望持续季度超预期)、神州细胞(利润端全年有望转正)、迪哲药业(舒沃替尼卡位20外显子突变NSCLC,早期放量快)。

  中长期持续跟踪pharma经营效率提升,研发管线数据读出,建议关注:康方生物(头对头数据读出)、信达生物(利润端有望25年转正)、百济神州(全球销售网络布局)、科伦博泰(&MSD)、百利天恒(&BMS)等。

  投资策略

  主线一:围绕创新,布局“空间大”“格局好”的品类,如阿尔兹海默、核医学、高端透皮贴剂等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建议关注东诚药业、九典制药、一品红、康辰药业、恒瑞医药、中国同辐、和黄医药、君实生物等。主线二:掘金海外市场大有可为,建议关注药明生物、凯莱英、康龙化成、博腾股份、新产业、奥浦迈、药康生物、苑东生物等。主线三:关注其他景气度边际转暖的赛道,如原料药、器械、药店、口腔和中医医疗服务等领域,建议关注司太立、安杰思、心脉医疗、微电生理、爱康医疗、益丰药房、固生堂、通策医疗等。

  苑东生物:1)精麻产品集采+大单品贡献公司短期业绩增量;2)麻醉镇痛创新管线持续催化公司中期业绩。公司氨酚羟考酮和吗啡纳曲酮缓释片有望于2024年申报上市;3)精麻赛道制剂出口助力公司中长期发展。公司阿片解毒剂纳美芬注射液已于2023年获FDA批准上市,迈出制剂出海关键一步。

  凯因科技:公司是国产泛基因型丙肝口服方案龙头,核心品种凯力唯高速放量。研发方面,目前长效干扰素乙肝功能性治愈适应症处于临床3期,乙肝功能性治愈市场空间大,竞争格局好,目前处于3期的只有凯因科技和特宝生物。

  云顶新耀:公司手握两款创新药产品,2024年为依嘉完整销售年度,预计2024年收入2-3亿元;国内首款IgAN创新药耐赋康将于2024年5月正式商业化,全年预计收入4-5亿元。公司聚焦感染、肾科、自免及mRNA平台,销售团队专业、精简、聚焦核心医院。预计2024年整体收入7亿元,2025年实现现金流盈亏平衡。

  司太立:2024年公司成本端改善,业绩弹性明显。逆市定增扩产,彰显公司后续行业景气度提升的信心,助力公司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公司造影剂龙头地位稳固,中长期主成长逻辑未变。公司围绕碘造影剂完成“中间体+API+制剂”一体化布局,3大核心API产能在2200吨左右,碘造影剂龙头地位稳固。当前全球碘造影剂API需求量超1万吨,且大部分由原研主导,公司替代空间巨大。

  海泰新光:公司是硬式内窥镜行业龙头厂商,光学积淀深厚,从零部件领域全面进军整机系统。零部件业务中海外大客户库存周期已到底部,新品推广顺利,发货节奏进入上升期;自有品牌2023年三条业务线全面完成注册,国药新光、中国史赛克、自有渠道有望在2024年迎来快速发展元年,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此外以深厚的光学技术为切入点,布局和拓展光学业务产品线,随着需求恢复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微电生理:心脏电生理领域国产龙头公司,国产首家全面布局射频、冷冻、脉冲三种消融方式的公司,并在三维手术量上优势显著,累计超过4万台,积累了大量临床反馈,为后续高端产品放量奠定基础。电生理行业国产化率不足20%、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率先获批高密度标测导管、压力感知射频导管、冷冻消融导管等高端产品,填补国产空白,有望全面进军房颤等核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生物医药行业政策回暖,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将受益。报告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视角分析了创新药企的业绩表现,并重点关注了具有硬核创新能力的企业,以及IgA肾病和神经介入等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报告认为,国内IgA肾病和神经介入市场潜力巨大,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建议关注相关优质标的。同时,报告也提示了行业面临的政策风险和研发风险。

国内外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报告指出,创新药企的业绩表现受到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影响。国际市场风险与收益并存,企业需要具备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才能在全球市场取得成功。国内市场则更考验企业本土化营销实力和大单品逻辑。

创新药企业绩分析及投资建议

报告分析了多家创新药企的业绩,例如百济神州、和黄医药、传奇生物、艾力斯、迪哲医药等,并根据其产品销售情况、研发进展等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投资建议。

主要内容

创新药企2024年一季度业绩分析

报告首先分析了创新药企2024年一季度业绩,分别从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两个角度展开。

海外市场:产品硬实力与全球化布局

报告重点关注了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和黄医药(呋喹替尼)、传奇生物(CARVYKTI)三家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数据显示,这些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销售额增长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和医保准入等挑战。 例如,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全球收入同比增长131%,但其增长也依赖于积极推动产品在欧洲各地的医保报销工作。和黄医药呋喹替尼的海外放量速度超预期,但其成功也离不开与武田的商业化合作。传奇生物CARVYKTI的销售额环比略有下滑,主要受订单周期和产能扩张的影响。

国内市场:大单品逻辑与本土化营销

报告分析了艾力斯(伏美替尼)和迪哲医药(舒沃替尼)两家公司在国内市场的表现。艾力斯伏美替尼持续超预期放量,但医保续约降价对其环比增长造成一定影响。迪哲医药舒沃替尼上市后实现快速放量,但其市场份额仍需进一步提升。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具备强大的本土化营销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才能获得成功。

IgA肾病行业深度报告分析

报告还发布了关于IgA肾病行业的深度报告,分析了该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现有疗法和创新在研药物等方面。

IgA肾病市场规模及特点

报告指出,IgA肾病在亚洲地区发病率较高,中国存量患者规模巨大,每年新增患者约10万。 美国IgA肾病患者基数相对较小,这与中国市场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意味着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IgA肾病治疗策略及创新药物

报告根据IgA“四重打击假说”的发病机制,将治疗原发性IgA创新疗法分为四大类:抑制黏膜免疫反应、B细胞因子抑制剂、内皮素/血管紧张素拮抗剂和补体系统靶向治疗。 报告还列举了多个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创新药物,并分析了其研发进展和市场前景。 例如,云顶新耀的耐赋康已获批上市,荣昌生物、康诺亚、恒瑞医药等公司也在积极研发相关药物。

神经介入行业深度报告分析

报告同时发布了关于神经介入行业的深度报告,分析了该行业的现状、竞争格局、国产布局等方面。

神经介入市场增长潜力

报告指出,国内神经介入治疗渗透率低,市场增长潜力巨大。随着临床证据积累、相关卒中中心建设加快以及产品技术进步,神经介入手术数量有望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也将持续扩大。

神经介入细分领域分析

报告对神经介入的出血类、急性缺血类和狭窄类三个细分领域进行了分析,指出出血类领域国产替代趋势明显,急性缺血类领域国产产品逐步具备替代能力,狭窄类领域产品仍待补齐。

神经介入行业投资建议

报告建议关注在空间大、赛道好、产品强的优质标的,例如微创脑科学、归创通桥、赛诺医疗、沛嘉医疗、先瑞达医疗等。

行业政策及投资策略

报告指出,行业政策渐显回暖迹象,创新药板块处于底部区域。报告提出了三条投资主线:围绕创新布局“空间大”“格局好”的品类;掘金海外市场;关注其他景气度边际转暖的赛道。 报告还重点推荐了几家公司,并提供了这些公司的2023-2026年EPS及PE预测数据。

行业要闻及市场表现

报告总结了本周医药行业的重要新闻事件,例如恒瑞医药将GLP-1产品组合海外权益授权、云顶新耀耐赋康上市等。 报告还提供了上周医药板块的市场表现数据,包括A股和港股市场的数据,以及各子行业的涨跌幅情况。

总结

本报告对生物医药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宏观政策、市场环境、企业业绩以及细分领域等多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行业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报告认为,政策回暖、创新驱动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具有硬核创新能力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报告也提示了行业面临的风险,建议投资者谨慎投资。 报告重点推荐了在IgA肾病、神经介入等细分领域以及海外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但需注意,报告中的信息和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16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