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
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医药行业2023年中期策略报告:关注新治疗类别、中特估、器械等边际改善细分领域
下载次数:
2615 次
发布机构: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3-06-15
页数:
77页
2023上半年医药行业跑输大盘,板块持续分化:年初至今(截至6月12日),医药板块下跌4.54%,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0.70%,医药行业跑输指数3.84个百分点。截止2023年6月12日,医药板块估值为26.78倍(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对于全部A股(剔除金融)的估值溢价率为38.05%,低于历史均值的54.8%,无论是绝对估值还是溢价率,都接近10年来的最低点。从子行业的角度来看,年初至今:医疗器械、化学原料药和中成药估值有所提升。其中医疗器械板块由于新冠相关收入减少带来体外诊断板块TTM市盈率大幅提升,化学原料药则受益于供需及价格的变化,中成药则由于政策支持推动了估值修复。其他板块估值均有所下降,其中医药商业下降13.5%,生物制品下降14.2%,医疗服务下降8.9%,化学制剂下降3.0%,板块持续分化。
创新药关注非肿瘤差异化治疗领域:抗肿瘤领域在中国企业创新药物研发管线中占据最大的比重,截至2022年8月,共有2040种药物针对抗肿瘤适应症类别研发,占所有适应症药物数量的47.6%。虽然国产新药管线数量增长显著,但从靶点分布来看存在大量同靶点扎堆的情况。因此构建非肿瘤治疗领域新赛道的差异化竞争,是创新药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我们重点关注:1)减肥药物领域增势强劲;2)阿尔茨海默症药引领神经病学治疗领域;3)核医学一枝独秀受追捧。
中特估板块重点关注中药及医药流通:以1350家国有上市公司的口径进行统计,自2013年以来,国有企业共有619起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主要以横向专业整合和战略性重组为主。其中公用事业、化工/钢铁等传统行业,以及新能源/医药/电子等新兴行业是重点。我们认为医药是“中特估”核心主线之一。其中我们建议重点关注:1)政策支持的中药板块;2)估值低且边际向上的流通板块。
器械板块疫后复苏叠加集采恐慌释放,看好后续表现:疫后复苏背景下,医疗机构常规诊疗迅速恢复,是高值耗材(包括内镜、电生理等设备+耗材模式)与体外诊断产品放量的良机。随着部分器械集采的推进,市场恐慌情绪得到较大程度释放,其中已完成大范围集采,或是竞争格局良好、预期未来集采可控的领域均有修复机会。在追求边际变化的同时,市场也并未放松对标的业绩持续性的考量,我们建议优选其中基本面过硬、具备长发展逻辑的公司。另一方面,进军国际市场大大提升了国内医疗器械公司的业务空间。而能够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主流市场的产品更从中获得了质量背书,进而反哺国内市场。
关注其它短期受挫后的边际改善板块:1)CXO&生命科学上游:美联储加息预期接近尾声,更多创新疗法在临床实现突破,经过近两年调整biotech估值泡沫出清、性价比凸显,行业兼并加速,未来投融资环境也有望逐步回暖,带动CXO与生命科学上游行业转暖。2)疫苗:呼吸道传染病重心转移,流感、结核等预防产品有望得到重视;3)消费升级:可选医疗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投资评级:我们认为医药行业整体景气度高,创新药、中特估、器械及部分短期受挫的板块呈边际向上的趋势,我们维持“强于大市”的行业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医药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不排除带量采购等医保控费政策推出节奏超预期;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风险高,同时药物研发周期较长,相关企业存在研发失败风险;市场风险-市场周期性波动可能会对医药行业产生负面影响;海外风险-《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等政策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将对我国医药企业产品出海造成影响。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医药行业整体景气度高,创新药、中特估、器械及部分短期受挫板块呈边际向上的趋势,维持“强于大市”的行业评级。具体而言,报告从宏观市场表现、创新药发展趋势、中特估政策影响、医疗器械行业复苏、以及其他受挫板块的边际改善等多个维度,运用大量数据和统计分析,对医药行业2023年中期策略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
2023年上半年,医药板块跑输大盘,板块持续分化。截至6月12日,医药板块下跌4.54%,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0.70%,跑输指数3.84个百分点。申万一级行业中,医药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9位,表现处于中游。 医药板块估值(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6.78倍,对全部A股(剔除金融)的估值溢价率为38.05%,低于历史均值的54.8%,接近十年来的最低点。子行业表现分化显著,中药板块表现最好,上涨10.29%,医疗服务板块表现最差,下跌16.50%。估值方面,化学制剂估值最高(34.23倍),医药商业估值最低(18.58倍)。医药工业1-4月收入和利润端仍呈现下滑趋势,但利润端下滑幅度较2022年全年收窄。
医疗器械、化学原料药和中成药估值有所提升。医疗器械板块的提升主要源于新冠相关收入减少,导致体外诊断板块TTM市盈率大幅提升;化学原料药受益于供需及价格变化;中成药则由于政策支持推动估值修复。医药商业、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和化学制剂板块估值均有所下降,板块持续分化。
本节回顾了2023年上半年医药行业整体表现及各子行业的表现,并对医药板块的估值水平进行了分析,指出医药板块估值及溢价率接近十年来最低点,子行业间分化显著。
详细分析了医药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年初至今的走势对比,并对不同月份的市场表现进行了具体阐述,指出1月份CXO、科研上游及血制品板块大幅反弹,4月份多家公司一季报超预期,推动板块走高,5月份宏观数据扰动导致板块出现波动。
对医药各子行业的2023年上半年表现排名和估值排名进行了分析,指出中药板块表现最好,医疗服务板块表现最差,并分析了各子行业估值变化的原因。
提供了医药工业1-4月收入和利润数据的具体数值,并分析了其下滑趋势及原因。
详细分析了医药板块的估值水平和溢价率,并与历史数据进行了对比,指出其接近十年来的最低点,并对各子行业估值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
本节分析了全球和国内创新药市场的发展趋势,指出国产创新药存在同质化现象,并重点关注了减肥药物、阿尔茨海默症药物和核医学等非肿瘤治疗领域的增长潜力。
分析了全球处方药市场规模的增长趋势,并预测了未来五年的市场规模及增长率,指出需求增长和技术发展是推动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分析了我国创新药销售额和数量的增长情况,指出创新药的规模和占比均逐年上升,但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深入分析了创新药同质化现象带来的问题,例如投入回报比低、浪费临床资源等,并指出行业需要在非肿瘤领域寻求差异化增长点。
分析了全球创新药研发治疗领域的结构变化,指出虽然抗肿瘤药物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他治疗领域如神经、自免和降糖(减肥)药物的地位愈发显著,并以礼来公司为例说明了非肿瘤治疗领域差异化竞争优势对公司创收的促进作用。
分析了全球和中国肥胖发生率的上升趋势,以及减肥药物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并重点介绍了GLP-1R激动剂在减肥药物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包括口服给药、双靶点联合用药等。
分析了阿尔茨海默症药物治疗领域的进展,重点介绍了Donanemab和Lecanemab等Aβ单抗药物的临床数据,并探讨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分析了全球和中国核药市场的增长趋势,并介绍了核药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以及RDC在核药发展中的重要方向。
本节分析了“中特估”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并重点关注了中药和医药流通板块。
分析了“中特估”投资主线的逐步清晰化过程,并指出医药是“中特估”核心主线之一,医药商业和中药子行业“中特估”浓度最高。
分析了政策支持对中医药行业景气度提升的核心作用,并对近年来中医药行业的主要政策和文件进行了总结,指出2023年下半年重点关注新版基药目录、中成药全国集采、中药配方颗粒国标执行等政策进展。
分析了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历程,指出医改政策对流通企业利润率和估值的影响,并分析了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原因。
分析了国企改革对医药流通企业的影响,指出国企改革将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提高盈利能力。
分析了医药流通企业向上游拓展医药工业领域和向下游拓展零售药店的策略,指出“零批一体”模式和DTP药房布局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本节分析了医疗器械行业疫后复苏的情况,以及集采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分析了SW医疗器械指数与SW医药指数的走势对比,并对医疗设备、医疗耗材和体外诊断三个子版块的表现进行了分析。
分析了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对常规诊疗需求的影响,以及院内常规诊疗复苏对IVD和耗材销售增长的推动作用。
分析了医械集采的推进情况,指出集采恐慌情绪得到释放,并对未来集采政策走向进行了预测。
分析了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出海的逻辑和趋势,指出全球布局能力是额外加分项。
提出了积极围绕边际变化布局医疗器械领域的建议,并推荐了部分公司。
本节分析了CXO、生命科学上游、疫苗和可选医疗等短期受挫板块的边际改善情况。
分析了美联储加息对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的影响,以及行业估值和并购潮的现状。
分析了CXO行业国内外客户需求的变化,以及行业出清加速的趋势。
分析了生命科学上游行业科研端和工业端的需求情况,以及进口替代和出海推广的趋势。
分析了呼吸道传染病重心转移对疫苗需求的影响,并重点关注了流感和结核病疫苗。
分析了消费升级对可选医疗板块的推动作用,并重点关注了口腔医疗服务、眼科、医疗美容和辅助生殖等领域。
本节总结了报告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包括政策风险、研发风险、市场风险和海外风险。
本报告对医药行业2023年中期策略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行业整体景气度高,创新药、中特估、器械及部分短期受挫板块呈边际向上的趋势,维持“强于大市”的行业评级。报告详细分析了各细分领域的市场表现、发展趋势、政策影响以及投资机会,并提出了相应的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报告强调了关注非肿瘤差异化治疗领域创新药、政策支持的中药板块和估值低且边际向上的医药流通板块的重要性,以及在医疗器械领域选择基本面过硬、具备长发展逻辑的公司,并积极布局耗材与诊断标的的策略。 此外,报告还提示了投资者需关注政策风险、研发风险、市场风险和海外风险。
GLP-1药物未来方向标:减脂增肌、口服剂型、超长效制剂赛道掘金
医疗设备招投标数据跟踪:设备更新不断深化,县域医共体持续发力
医疗设备招投标数据跟踪:招投标持续恢复,国产替代趋势显著
生物医药行业:国产新药闪耀ASCO 2025,关注相关企业投资机遇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