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
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基础化工行业深度报告:氨基酸:夯实粮食安全,开拓合成生物
下载次数:
1260 次
发布机构: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4-10-16
页数:
59页
氨基酸:替代豆粕夯实粮食安全,合成生物学助力降本增效及产能扩张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人和动物的营养健康十分重要,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1)需求端:国内重视保障饲料粮供给安全,积极推行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助力动物营养氨基酸需求增加,随着氨基酸应用领域不断延伸,全球氨基酸需求量及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增长。(2)供给端: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等大宗氨基酸行业格局持续优化,缬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工艺不断优化、产能稳步扩张。我国是氨基酸生产和出口大国,行业企业经营呈现“一体化+规模化”,并深耕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发酵技术,为大宗氨基酸的低成本高效生产、高附加值小品种氨基酸的降本和市场开拓提供保障。
饲用氨基酸市场稳步扩容,大品种格局持续优化,小品种发展前景可期
2023年,全球饲用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下同)总产量约615万吨,2016-2023年产量CAGR为4.9%;中国饲用氨基酸产量约433万吨,2016-2023年产量CAGR为12.1%,其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产量全球占比分别为81.6%、34.6%、94.7%、41.4%。(1)赖、苏氨酸:我们统计目前国内赖氨酸生产企业10家,产能388万吨/年,CR3产能占比59%;国内苏氨酸生产企业7家,产能127万吨/年,CR3产能占比76%;二者价格短期主要受供需扰动,长期与原材料玉米价格走势趋同,而由于苏氨酸产能集中度更高,企业议价能力或有所增强。(2)蛋氨酸:我们统计目前全球生产企业8家,合计产能242万吨,其中国内产能82万吨(占比33.9%),全球前三大企业产能占比70.5%,未来新增产能主要来自国内新和成、安迪苏等,以华恒生物为代表的生物法蛋氨酸工艺进展值得期待。(3)小品种氨基酸:合成生物学技术助力降本+产能扩张,缬、色、精、异亮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规模化应用有望提速。
受益标的
梅花生物:深耕“氨基酸+”战略,苏、赖氨酸产能国内第一,缬、色氨酸等小产品持续技改扩张。阜丰集团:味精、黄原胶产能国内第一,氨基酸产能和品类同步扩张。星湖科技:2022年成功并购伊品生物,赖、苏氨酸产能国内第二,扩展小品种氨基酸和生物基尼龙材料。华恒生物:合成生物学领军企业,L-丙氨酸市场份额全球第一,持续扩充小品种氨基酸及生物基材料产能。新和成:聚焦“化工+”和“生物+”的精细化工龙头白马,维生素、香精香料产能居于行业前列,蛋氨酸、新材料产能持续扩张。安迪苏:全球动物营养和健康行业的领导者,欧洲、中国双平台,蛋氨酸、特种产品双支柱平衡发展,液体蛋氨酸产能全球第一、蛋氨酸产能全球第二。我们看好氨基酸行业供需格局优化、技术持续迭代,企业凭借规模、技术、成本优势有望持续巩固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同时不断提高生物制造水平、促进生物制造产业蓬勃发展。推荐标的:新和成等。受益标的:梅花生物、阜丰集团、星湖科技、华恒生物、安迪苏等。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技术风险、安全环保生产。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氨基酸行业,特别是饲用氨基酸市场,正经历着快速发展和结构性变革。豆粕减量替代政策的推动下,需求持续增长;同时,行业企业积极推进“一体化+规模化”经营,并借助合成生物学技术降本增效,提升产能。龙头企业凭借规模、技术和成本优势,有望持续巩固行业地位,并推动生物制造产业蓬勃发展。
我国饲料粮主要依赖玉米和豆粕,但大豆进口依赖度高,价格波动大,这严重影响了粮食安全和养殖业的稳定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积极推行豆粕减量替代政策,通过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和杂粕替代,降低对豆粕的依赖。这一政策直接促进了对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需求增长,为氨基酸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氨基酸生产主要采用生物法,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为氨基酸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该技术能够优化生产菌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拓展小品种氨基酸的规模化应用。这不仅有利于降低氨基酸产品价格,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本报告从氨基酸的种类、市场规模、生产工艺、需求端和供给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几家主要的氨基酸上市公司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报告首先介绍了氨基酸的种类、特性及其在饲料、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数据显示,全球氨基酸市场规模持续扩张,中国是氨基酸生产和出口大国,在赖氨酸、苏氨酸等大宗氨基酸的产量和出口量上均占据全球领先地位。报告还分析了生物法生产氨基酸的优势,以及合成生物学技术有望进一步扩宽氨基酸应用市场的前景。
报告深入分析了我国饲料粮供需现状,指出玉米和豆粕是主要的饲料原料,但大豆进口依赖度高,价格波动大。国家政策大力推动豆粕减量替代,这将显著提升对氨基酸的需求。报告详细阐述了低蛋白日粮技术和杂粕替代的具体措施,并分析了其对氨基酸市场的影响。
报告指出,中国氨基酸行业呈现“一体化+规模化”经营模式,龙头企业积极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并向下游拓展应用领域。报告分别对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等大宗氨基酸以及缬氨酸、色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的供给端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产能集中度、价格波动、技术发展趋势等。特别关注了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小品种氨基酸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其对降本增效和产能扩张的推动作用。
报告对梅花生物、阜丰集团、星湖科技、华恒生物、新和成、安迪苏等几家主要的氨基酸上市公司进行了深入分析,涵盖了公司概况、产品布局、产能规模、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等方面,并结合图表数据对各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估。
本报告对中国氨基酸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市场分析,指出豆粕减量替代政策和合成生物学技术进步是驱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氨基酸行业,特别是饲用氨基酸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龙头企业凭借其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技术风险以及安全环保生产等因素也构成一定的挑战。投资者需谨慎评估风险,并关注行业政策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
氟化工行业周报:萤石行情持续复苏、制冷剂继续向上,印度对我国HFCs制冷剂发起反倾销调查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基药目录调整,首推方盛制药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印发,草铵膦、锦纶行业反内卷有序推进
基础化工行业点评报告:UCO-SAF供需持续偏紧,欧盟对美SAF征收反侵销税或凸显中国SAF竞争力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