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血液透析远期市场空间广阔,国产企业有望加速进口替代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血液透析远期市场空间广阔,国产企业有望加速进口替代

研报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血液透析远期市场空间广阔,国产企业有望加速进口替代

  报告摘要   本周我们讨论国产血液透析器械公司的投资逻辑。   1、血液净化有多种方式,血液透析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原理相似,后者适应症更广   血液净化是指把患者的血液引出身体外并通过一种净化装置,除去其中某些致病物质,净化血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包含多种不同的净化方式。其中,血液透析是目前最常用、最重要的血液净化方法,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包括终末期肾病(ESRD)和某些急性药物、毒物中毒的有效方法;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另一种血液净化方式,CRRT的临床应用范围超出肾脏病的领域,是各种危重病救治重要的支持措施。   2、中国血液透析人数持续增长,远期市场空间广阔   我国血液净化市场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相较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肾病患者人数不断增长以及血液透析费用医保报销比例的不断提高,我国血液净化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大陆地区登记在透血液透析患者达84.4万人,2022年新增血液透析患者15.7万人。我国目前接受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比率不到20%,如果未来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率提高到国际平均水平37%,届时透析治疗人数将达到148万人。   根据蛋壳研究院统计数据,我国每位尿毒症患者的透析费用约为6-10万元/年,因此我们预计我国血液透析服务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675亿元左右,并有望在2030年达到千亿市场规模。随着血透中心市场规模增加,上游的透析设备及耗材的需求量也将持续上升,预计在2025年,上游产业链中包含的透析设备、药品及耗材的市场规模将接近300亿元。   3、国产血液净化设备市占率不断提升,国产血液净化耗材有望借集采抢占市场   根据相关招标数据,2021~2023年间,我国血液透析设备市场上,费森尤斯、贝朗等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明显下降,而山外山、威高、宝莱特等国产厂家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这表明,在国产替代政策的利好背景下,国产血透设备公司在产品端与市场端均有显著进步,实现了国产化率的快速提升。   与此同时,国产血透耗材企业也有望借集采机会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在今年1月,河南省牵头进行了24省联盟的血液透析类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在最终招标结果中,外资企业在一些产品上出现了丢标情况。同时,由于多类耗材的最终报价降幅均在40%以上,我们估计该价格对于生产基地不在中国本土的外资企业来说盈利空间大幅缩小,而国产产品由于制造成本更低,在集采后或将拥有更多的市场经费空间和更好的盈利空间。   建议关注布局血透设备及耗材的国产企业,例如:山外山、三鑫医疗、健帆生物、天益医疗。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板块下跌,在所有板块中排名第20位。本周(4月15日-4月19日)生物医药板块下跌1.67%,跑输沪深300指数3.56pct,跑输创业板指数1.28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0位。   本周中信医药子板块除医药流通、中成药外均下跌,其中医药流通子板块上涨3.60%,涨幅最大;中药饮片子板块下跌8.24%,跌幅最大。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年报和一季度业绩有望超预期的优质个股   即将进入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集中披露时期,期间建议关注2023年年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有望实现高增长的优质个股。   中长期观点:把握“关键少数”,寻求“单品创新+出海掘金+院内刚需”潜在机遇   (1)单品创新,渐入佳境:CNS系列(恩华药业、丽珠集团)、创新医械(微电生理、惠泰医疗)。   (2)出海掘金,拨云见日:创新制药(康辰药业、百奥泰)、医疗器械(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开立医疗、新产业、亚辉龙)。   (3)院内刚需,老龄催化(心脉医疗、赛诺医疗)。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贸易摩擦的相关风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安全性生产风险,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报告标签:
  • 化学制药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174

  • 发布机构: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4-04-22

  • 页数:

    18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报告摘要

  报告摘要

  本周我们讨论国产血液透析器械公司的投资逻辑。

  1、血液净化有多种方式,血液透析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原理相似,后者适应症更广

  血液净化是指把患者的血液引出身体外并通过一种净化装置,除去其中某些致病物质,净化血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包含多种不同的净化方式。其中,血液透析是目前最常用、最重要的血液净化方法,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包括终末期肾病(ESRD)和某些急性药物、毒物中毒的有效方法;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另一种血液净化方式,CRRT的临床应用范围超出肾脏病的领域,是各种危重病救治重要的支持措施。

  2、中国血液透析人数持续增长,远期市场空间广阔

  我国血液净化市场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相较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肾病患者人数不断增长以及血液透析费用医保报销比例的不断提高,我国血液净化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大陆地区登记在透血液透析患者达84.4万人,2022年新增血液透析患者15.7万人。我国目前接受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比率不到20%,如果未来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率提高到国际平均水平37%,届时透析治疗人数将达到148万人。

  根据蛋壳研究院统计数据,我国每位尿毒症患者的透析费用约为6-10万元/年,因此我们预计我国血液透析服务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675亿元左右,并有望在2030年达到千亿市场规模。随着血透中心市场规模增加,上游的透析设备及耗材的需求量也将持续上升,预计在2025年,上游产业链中包含的透析设备、药品及耗材的市场规模将接近300亿元。

  3、国产血液净化设备市占率不断提升,国产血液净化耗材有望借集采抢占市场

  根据相关招标数据,2021~2023年间,我国血液透析设备市场上,费森尤斯、贝朗等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明显下降,而山外山、威高、宝莱特等国产厂家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这表明,在国产替代政策的利好背景下,国产血透设备公司在产品端与市场端均有显著进步,实现了国产化率的快速提升。

  与此同时,国产血透耗材企业也有望借集采机会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在今年1月,河南省牵头进行了24省联盟的血液透析类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在最终招标结果中,外资企业在一些产品上出现了丢标情况。同时,由于多类耗材的最终报价降幅均在40%以上,我们估计该价格对于生产基地不在中国本土的外资企业来说盈利空间大幅缩小,而国产产品由于制造成本更低,在集采后或将拥有更多的市场经费空间和更好的盈利空间。

  建议关注布局血透设备及耗材的国产企业,例如:山外山、三鑫医疗、健帆生物、天益医疗。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板块下跌,在所有板块中排名第20位。本周(4月15日-4月19日)生物医药板块下跌1.67%,跑输沪深300指数3.56pct,跑输创业板指数1.28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0位。

  本周中信医药子板块除医药流通、中成药外均下跌,其中医药流通子板块上涨3.60%,涨幅最大;中药饮片子板块下跌8.24%,跌幅最大。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年报和一季度业绩有望超预期的优质个股

  即将进入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集中披露时期,期间建议关注2023年年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有望实现高增长的优质个股。

  中长期观点:把握“关键少数”,寻求“单品创新+出海掘金+院内刚需”潜在机遇

  (1)单品创新,渐入佳境:CNS系列(恩华药业、丽珠集团)、创新医械(微电生理、惠泰医疗)。

  (2)出海掘金,拨云见日:创新制药(康辰药业、百奥泰)、医疗器械(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开立医疗、新产业、亚辉龙)。

  (3)院内刚需,老龄催化(心脉医疗、赛诺医疗)。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贸易摩擦的相关风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安全性生产风险,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18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