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政策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影响

关税政策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影响

券商报告

关税政策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影响

  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对美国存在一定贸易顺差,对美贸易金额在总额中占比尚可;美国原料药需求对我国依赖程度高,短期内变更供应商难度大,且超过90%医药产品仍在美国“豁免清单”内。目前,对等关税对我国医药行业整体影响较小。细分行业来看,创新药及仿制药影响不大,血液制品及高值耗材有望迎来国产替代和发展机会。   一、关税政策短期内对我国医药行业影响有限   2025年4月2日以来,美国已出台一系列加征关税政策。截至2025年4月10日,美国已将对华关税税率提高至125%,我国亦宣布对美加征关税税率提高至125%,且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对美国存在一定贸易顺差,对美贸易金额在总额中占比尚可;美国原料药需求对我国依赖程度高,短期内变更供应商难度大,且超过90%医药产品仍在美国“豁免清单”内。从进出口额来看,2024年,我国医药保健品(包括中药类、西药类和医疗器械类)与美国的进口和出口额分别为150.57亿美元和190.47亿美元,在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为16.47%和17.64%,存在约39.9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美国为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但进出口总量占比均未超过20%。与此同时,美国约80%的原料药依赖进口,主要进口国家为我国和印度,包括青霉素、对乙酰氨基酚、肝素等在内的多种原料药对我国依赖程度高,美国药企短期内变更原料药供应商难度大。根据美国发布的《豁免此次从价税商品附录》,超过90%的医药产品(包括化药制剂、疫苗、抗体等生物制品)、维生素类、抗生素类等原料药仍在“豁免清单”之内,仅布洛芬、去甲伪麻黄碱等少数原料药未豁免。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2025年4月8日发表讲话称,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但至今仍未落地实施。美国对华的医药行业关税政策有所反复,需持续关注未来动向,但因医药产品具备一定特殊性,关税政策对我国医药行业短期内影响有限。   二、细分领域所受影响不一,部分产品有望加速国产替代   除上文所述原料药行业以外,其他医药行业的细分领域亦受到美国关税政策不同程度的影响。   创新药方面,我国创新药出口主要途径为License-out(授权出海)模式,并不涉及实际产品出口,而是通过对外授权并与外国企业进行Business Development(商业拓展)合作,从而获取利润分成。部分需在我国采购的原材料会可能受到关税政策的影响,但对于创新药而言,原材料成本占比很低。因此,美国关税政策对我国现阶段的创新药出海影响不大。需要注意到的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布文件,宣称自2025年4月4日起,禁止位于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受关注国家的机构访问NIH受控访问数据库。据悉,人类基因型和表型数据库(dbGaP)、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基因组数据共享中心、SEER癌症监测数据库等相关研究的重要数据库均在封锁之列。数据库封锁短期内对我国创新药研发可能存在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我国拥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和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和算力,数据库封锁有望倒逼国内数据库的快速发展。   仿制药方面,近年来,由于医药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各项医药行业政策的持续落地,仿制药的利润空间有所压缩。在对等关税政策的落地之后,对于销往美国或是部分原辅料需从美国进口的厂商而言,将承担一定成本上升的压力。   血液制品方面,2024年,我国人血白蛋白进口占比约66.8%,国产占比约33.2%,以进口为主。我国的进口人血白蛋白中,约10~15%来自于美国。随着对等关税政策的落地,美国进口人血白蛋白将在价格方面失去优势,国产人血白蛋白企业如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卫光生物等有望借此机会提升市占率。凝血因子情况与人血白蛋白相似,国内重组凝血因子以进口为主,对等关税政策有望支撑国产凝血因子产品发展。   医疗器械方面,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医疗器械金额为84.25亿美元,在中国对美国进口医药保健品总额中占比过半。近年来我国高值耗材行业持续推进国产替代,部分领域的国产化率仍较低。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医疗器械多为电生理、主动脉介入、神经介入、外周介入、眼科耗材、吻合器/超声刀等高值耗材,关税政策落地后有望促进国内高值耗材产业快速发展。出口方面,20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医疗器械117.58亿元,在中国对美国出口医药保健品总额中占比为61.73%。部分以美国市场为主的医疗器械厂商业绩将承压,提前布局非美市场及投资海外产能的企业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但需关注原有厂商涌入非美市场带来的竞争加剧问题。
报告标签:
  • 化学制药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199

  • 发布机构: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5-04-24

  • 页数:

    4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报告摘要

  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对美国存在一定贸易顺差,对美贸易金额在总额中占比尚可;美国原料药需求对我国依赖程度高,短期内变更供应商难度大,且超过90%医药产品仍在美国“豁免清单”内。目前,对等关税对我国医药行业整体影响较小。细分行业来看,创新药及仿制药影响不大,血液制品及高值耗材有望迎来国产替代和发展机会。

  一、关税政策短期内对我国医药行业影响有限

  2025年4月2日以来,美国已出台一系列加征关税政策。截至2025年4月10日,美国已将对华关税税率提高至125%,我国亦宣布对美加征关税税率提高至125%,且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对美国存在一定贸易顺差,对美贸易金额在总额中占比尚可;美国原料药需求对我国依赖程度高,短期内变更供应商难度大,且超过90%医药产品仍在美国“豁免清单”内。从进出口额来看,2024年,我国医药保健品(包括中药类、西药类和医疗器械类)与美国的进口和出口额分别为150.57亿美元和190.47亿美元,在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为16.47%和17.64%,存在约39.9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美国为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但进出口总量占比均未超过20%。与此同时,美国约80%的原料药依赖进口,主要进口国家为我国和印度,包括青霉素、对乙酰氨基酚、肝素等在内的多种原料药对我国依赖程度高,美国药企短期内变更原料药供应商难度大。根据美国发布的《豁免此次从价税商品附录》,超过90%的医药产品(包括化药制剂、疫苗、抗体等生物制品)、维生素类、抗生素类等原料药仍在“豁免清单”之内,仅布洛芬、去甲伪麻黄碱等少数原料药未豁免。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2025年4月8日发表讲话称,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但至今仍未落地实施。美国对华的医药行业关税政策有所反复,需持续关注未来动向,但因医药产品具备一定特殊性,关税政策对我国医药行业短期内影响有限。

  二、细分领域所受影响不一,部分产品有望加速国产替代

  除上文所述原料药行业以外,其他医药行业的细分领域亦受到美国关税政策不同程度的影响。

  创新药方面,我国创新药出口主要途径为License-out(授权出海)模式,并不涉及实际产品出口,而是通过对外授权并与外国企业进行Business Development(商业拓展)合作,从而获取利润分成。部分需在我国采购的原材料会可能受到关税政策的影响,但对于创新药而言,原材料成本占比很低。因此,美国关税政策对我国现阶段的创新药出海影响不大。需要注意到的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布文件,宣称自2025年4月4日起,禁止位于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受关注国家的机构访问NIH受控访问数据库。据悉,人类基因型和表型数据库(dbGaP)、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基因组数据共享中心、SEER癌症监测数据库等相关研究的重要数据库均在封锁之列。数据库封锁短期内对我国创新药研发可能存在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我国拥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和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和算力,数据库封锁有望倒逼国内数据库的快速发展。

  仿制药方面,近年来,由于医药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各项医药行业政策的持续落地,仿制药的利润空间有所压缩。在对等关税政策的落地之后,对于销往美国或是部分原辅料需从美国进口的厂商而言,将承担一定成本上升的压力。

  血液制品方面,2024年,我国人血白蛋白进口占比约66.8%,国产占比约33.2%,以进口为主。我国的进口人血白蛋白中,约10~15%来自于美国。随着对等关税政策的落地,美国进口人血白蛋白将在价格方面失去优势,国产人血白蛋白企业如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卫光生物等有望借此机会提升市占率。凝血因子情况与人血白蛋白相似,国内重组凝血因子以进口为主,对等关税政策有望支撑国产凝血因子产品发展。

  医疗器械方面,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医疗器械金额为84.25亿美元,在中国对美国进口医药保健品总额中占比过半。近年来我国高值耗材行业持续推进国产替代,部分领域的国产化率仍较低。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医疗器械多为电生理、主动脉介入、神经介入、外周介入、眼科耗材、吻合器/超声刀等高值耗材,关税政策落地后有望促进国内高值耗材产业快速发展。出口方面,20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医疗器械117.58亿元,在中国对美国出口医药保健品总额中占比为61.73%。部分以美国市场为主的医疗器械厂商业绩将承压,提前布局非美市场及投资海外产能的企业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但需关注原有厂商涌入非美市场带来的竞争加剧问题。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4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